语文实践活动 寻找古诗词中的科学 活动目标 1、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2、通过活动,搜集古诗词,寻找古诗词中的科学知识,并进行归类。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归类的能力和热爱古代诗歌文化的感情 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 古诗词中有科学,是指用我们今天的科学观点看来,具有某种科学内涵的科 学现象。因为认识的局限,古人在诗词中直接描写科学现象和科学事物,是少之 又少的。这里谈的实际上是古诗词中的科学现象。 布置活动任务 全班分四个活动小组,搜集古诗词,寻找古诗词中的科学知识,并进行归 类 三、活动展示 力学知识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物体内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 象 2、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说船到江心很 难停下 3、洞中方一日,世上己千年。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 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 至几百年,几千年。 热学和分子运动理论知识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所以当花朵分泌的芳香分子扩散运 动加快时,便预示着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5、纵使晴明无雨色,乳晕深处亦沾衣。露的形成(液化)
语文实践活动 寻找古诗词中的科学 活动目标 1、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2、通过活动,搜集古诗词,寻找古诗词中的科学知识,并进行归类。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归类的能力和热爱古代诗歌文化的感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诗词中有科学,是指用我们今天的科学观点看来,具有某种科学内涵的科 学现象。因为认识的局限,古人在诗词中直接描写科学现象和科学事物,是少之 又少的。这里谈的实际上是古诗词中的科学现象。 二、布置活动任务 全班分四个活动小组,搜集古诗词,寻找古诗词中的科学知识,并进行归 类。 三、活动展示 力学知识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物体内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 象。 2、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说船到江心很 难停下。 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 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 至几百年,几千年。 热学和分子运动理论知识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所以当花朵分泌的芳香分子扩散运 动加快时,便预示着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5、纵使晴明无雨色,乳晕深处亦沾衣 。 露的形成(液化)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液化) 7、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凝华) 光学知识 9、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 平静的池水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 10、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桃花反射红光。 11、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诗句中“浓阴”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 无光区域;而“倒影”则是光反射时的成像现象,并且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虚像。 1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平面镜成像知识 13、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光的直线传播。 14、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光的反射。 15、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平面镜成像。 16、齿破苍苔地,偷它一线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平面镜成 1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光的色散。 18、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平面镜成像。 能量知识 1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参照物知识 20俩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声音知识 2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能区分“钟”和“鼓”是根据音色来判别 力与美、动与静、进与退、行与停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液化)。 7、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 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凝华)。 光学知识 9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 平静的池水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 10、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桃花反射红光。 11、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诗句中 “浓阴”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 无光区域;而“倒影”则是光反射时的成像现象,并且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虚像。 1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平面镜成像知识。 13、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光的直线传播。 14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光的反射。 15、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平面镜成像。 16 、齿破苍苔地,偷它一线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平面镜成 像。 17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光的色散。 18 、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平面镜成像。 能量知识 19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参照物知识 20俩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声音知识 21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能区分“钟”和“鼓”是根据音色来判别 的。 力与美、动与静、进与退、行与停
敦煌曲子词·浣溪纱: 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行。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青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这首词是描写船行水上,船与水、船与风、船与棹、船与人、船与山的关系 的一幅风景画,也体现出诗人观察自然的深刻的洞察力。 首先,船与风,风推船行。即使“柔橹不施停却棹”,有风,船仍然前行。 其次,船与棹,“举棹”船行,这是“力”的作用,“停棹”前行,这是风的 用。 (三)船与山,“青山恰似走来迎”,人在船上,船行不觉,似青山压面而 来,但是,“子细看山山不动”,这才想起,山不会动,是船在行。这一物 理学上的相对运动,描写得多么生动,多么自然。 (四)船与人,全篇不见人字,但处处体现人在。全诗是人在动着,是人在 观察,是人在体会,是人在发出感慨。 这首词的作者不知是谁,但无法掩盖这首词的文学风采和科学价值,诗词表 现的力与美、动与静、进与退行与停之间的关系,十分精彩,耐人寻味。科学原理 的艺术表达,这首词可为代表。 物体运动的静与止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对于太阳是运动的,是把太阳 作为参照物;“青山相对出”是运动的,是把小船作为参照物。 光的直线传播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通过月亮在水中成像的反射光路,以及人眼看 到月亮在水中所发生的折射光路图,说明“月近人”的光学原理。“掬水月在手 “水中为什么会有月亮?”涉及到光的直线传播和平面镜成像原理。“宝钗好耀 首,明镜可鉴形”,前一句说明了光通过珠宝首饰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中,显 得格外耀眼;后一句体现了平面镜成像原理。“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 红”,柳絮本来是白的,而诗中却说是“片片红”。其原因主要是太阳光里含有 七种色光,当它穿过一片红色的桃花时,白光中的大部分色光被桃花所吸收,只 有红光被反射出来,自然呈现出淡淡的红色。诸如此类的还有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等等。 植物生长规律 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说:到了深秋季节,天气变冷,叶子白天制造
敦煌曲子词·浣溪纱: 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行。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青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这首词是描写船行水上,船与水、船与风、船与棹、船与人、船与山的关系 的一幅风景画,也体现出诗人观察自然的深刻的洞察力。 首先,船与风,风推船行。即使“柔橹不施停却棹”,有风,船仍然前行。 其次,船与棹,“举棹”船行,这是“力”的作用,“停棹”前行,这是风的 用。 (三)船与山,“青山恰似走来迎”,人在船上,船行不觉,似青山压面而 来 , 但是 , “子细看山山不动”,这才想起,山不会动,是船在行。 这一物 理学上的相对运动,描写得多么生动,多么自然。 (四)船与人,全篇不见人字,但处处体现人在。全诗是人在动着,是人在 观察,是人在体会,是人在发出感慨。 这首词的作者不知是谁,但无法掩盖这首词的文学风采和科学价值,诗词表 现的力与美、动与静、进与退行与停之间的关系,十分精彩,耐人寻味。科学原理 的艺术表达,这首词可为代表。 物体运动的静与止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对于太阳是运动的,是把太阳 作为参照物;“青山相对出”是运动的,是把小船作为参照物。 光的直线传播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通过月亮在水中成像的反射光路,以及人眼看 到月亮在水中所发生的折射光路图,说明“月近人”的光学原理。“掬水月在手”, “水中为什么会有月亮?”涉及到光的直线传播和平面镜成像原理。“宝钗好耀 首,明镜可鉴形”,前一句说明了光通过珠宝首饰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中,显 得格外耀眼;后一句体现了平面镜成像原理。“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 红”,柳絮本来是白的,而诗中却说是“片片红”。其原因主要是太阳光里含有 七种色光,当它穿过一片红色的桃花时,白光中的大部分色光被桃花所吸收,只 有红光被反射出来,自然呈现出淡淡的红色。诸如此类的还有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等等。 植物生长规律 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说:到了深秋季节,天气变冷,叶子白天制造
的淀粉由于输送作用的减弱,葡萄糖滞留在叶子里,浓度越来越髙。葡萄糖 的增多和秋天低温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花青素是一种不稳定的有机物,本 身没有颜色,当它遇到酸性物质时变成红色,遇到碱性物质时会变成蓝色。 这样,花青素在酸性的叶肉细胞中就变成了红色,所以树叶就变成了鲜红 视觉差异 韩愈有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场春雨后,肯定有 少量的小草,汲取了充足的养分,破土而出,但因为它们分布广、数量少, 导致密度较小,从远处看,确实有几分“草色”,但近处看,小草却“消失” 了,这就是远近不同导致的视觉差异。内蒙古西部荒漠草原尤其如此,纵然 是夏天,也仍是“草色遥看近£。 气象气温规律 不知近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为何靠近边那株花先开?因为水的比热 容可能使边的温度会比陆地高(这也是海边昼夜温差小的原因),所以靠近水边 的花要开得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随海拔髙度的 增加而递减的山区物候垂直差异,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髙100米,气温就下降0.6℃, 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天,所以山上的候比山下推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古人己经意识到“愈嵩愈冷″这个现象,故苏轼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的名句。 哲学思想观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是:事物的现象不等同于 本质,只看现象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它的本质。“春江水暖鸭先知”,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的诗句还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行”。“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是说事物的偶然性 客观事物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及其运动规律都是客 观的。“青山遮不住”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独树众乃奇”是客观事物的 差异性。“山外青山楼外楼”是认识的无止境。 相对论 苏轼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与民间的“天上一昼夜,地上 五百年”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中古以前的人们己经意识到:地球上(人间的) 的时间与另一空间(天上的)的时间未必是相同、相等的。元稹的《刘阮妻》 “芙蓉脂肉绿云鬟,崦画楼台青黛山。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时忆人间
的淀粉由于输送作用的减弱,葡萄糖滞留在叶子里,浓度越来越高。葡萄糖 的增多和秋天低温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花青素是一种不稳定的有机物,本 身没有颜色,当它遇到酸性物质时变成红色,遇到碱性物质时会变成蓝色。 这样,花青素在酸性的叶肉细胞中就变成了红色,所以树叶就变成了鲜红 视觉差异 韩愈有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场春雨后,肯定有 少量的小草,汲取了充足的养分,破土而出,但因为它们分布广、数量少, 导致密度较小,从远处看,确实有几分“草色”,但近处看,小草却“消失” 了,这就是远近不同导致的视觉差异。内蒙古西部荒漠草原尤其如此,纵然 是夏天,也仍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气象气温规律 “不知近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为何靠近边那株花先开?因为水的比热 容可能使边的温度会比陆地高(这也是海边昼夜温差小的原因),所以靠近水边 的花要开得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随海拔高度的 增加而递减的山区物候垂直差异,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 100 米,气温就下降 0.6℃, 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 ~30 天,所以山上的候比山下推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古人己经意识到“愈嵩愈冷" 这个现象,故苏轼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的名句。 哲学思想观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是:事物的现象不等同于 本质,只看现象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它的本质。“春江水暖鸭先知”,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的诗句还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行”。“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是说事物的偶然性---------一 客观事物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及其运动规律都是客 观的。“青山遮不住”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独树众乃奇”是客观事物的 差异性。“山外青山楼外楼”是认识的无止境。 相对论 苏轼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与民间的“天上一昼夜,地上 五百年”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中古以前的人们己经意识到:地球上(人间的) 的时间与另一空间(天上的)的时间未必是相同、相等的。元稹的《刘阮妻》 “芙蓉脂肉绿云鬟,崦画楼台青黛山。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时忆人间
说的是东汉人刘晨、阮肇到天台山采药,遇两位仙女,遂双双结成夫妻。不久因 思家而返回人间,人间己经几百年过去了。这岂不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雏形? 考古学知识 据李约瑟考证,“陇西地名鱼龙,掘地取石,破而得之,亦多鱼形。”杜甫 的“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中的“鱼龙”说的就是在甘肃陇西发现的鱼化石, 四、课后活动 班级出一期“寻找古诗词中的科学”的板报
说的是东汉人刘晨、阮肇到天台山采药,遇两位仙女,遂双双结成夫妻。不久因 思家而返回人间,人间己经几百年过去了。这岂不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雏形? 考古学知识 据李约瑟考证,“陇西地名鱼龙,掘地取石,破而得之,亦多鱼形。”杜甫 的“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中的“鱼龙”说的就是在甘肃陇西发现的鱼化石。 四、课后活动 班级出一期“寻找古诗词中的科学”的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