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抽样测试 七年级(上)语文试卷2008.1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与理解 作文总分 四 应得 12 14 12 分 实得 积累与运用(共22分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写在 谷题表格中。(共10分,每小题2分) 号 4 答案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是( A贮蓄(zh)纳罕(han)匍匐(pu)苦心孤诣(zhi) B拖累(16i)洗濯(zhuo)泯灭(min)险象迭生(die) C劫掠(lue)迸溅(beng)栖息(qi)玲珑剔透(ti) D脊梁(j)潜行(qian)炫耀(xuan)津津有味(j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 A厄运浓阴喧嚣 害人听闻 B伫立玷污 弥漫 闲情逸志 C寂寞隐秘 嘹亮 海枯石烂 D葱笼惊惶 诀别 春华秋实 3.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上词语,正确的是() (1)“下来吧,孩子,”他带着 的口气说,“晚饭做 好了。” (2)因为有这样 的冬天,干啥还希望点别的呢? (3)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我的心从此也宽 松了吧。 (4)我们唯一的 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 烟尘
1 北京市西城区 2008 年抽样测试 七 年 级(上) 语 文 试 卷 2008.1 题号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与理解 作文 总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应得 分 10 4 8 12 14 12 40 100 实得 分 积累与运用(共 22 分)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写在 答题表格中。(共 10 分,每小题 2 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是( ) A 贮.蓄(zhù) 纳罕.(hǎn)匍.匐(pú) 苦心孤诣.(zhǐ) B 拖累. (lěi) 洗濯.(zhuó) 泯.灭(mǐn) 险象迭.生(dié) C 劫掠.(lüè) 迸.溅(bènɡ) 栖.息(qī) 玲珑剔.透(tì) D 脊.梁(jí) 潜.行(qián)炫.耀(xuàn) 津津..有味(jī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 ) A 厄运 浓阴 喧嚣 害人听闻 B 伫立 玷污 弥漫 闲情逸志 C 寂寞 隐秘 嘹亮 海枯石烂 D 葱笼 惊惶 诀别 春华秋实 3.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上词语,正确的是( ) (1)“下来吧,孩子,”他带着 的口气说,“晚饭做 好了。” (2)因为有这样 的冬天,干啥还希望点别的呢? (3)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 ,我的心从此也宽 松了吧。 (4)我们唯一的 ,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 烟尘
A安慰慈善宽恕装饰 B慰问 慈善 宽待装潢 C慰问 慈爱 宽恕装潢 D安慰 慈祥宽待装饰 4.下列语境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忍受,艰苦支持。 B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 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凡人:平常的人。 C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 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D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 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中酝酿。 酝酿: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5.下列作品、作家、朝代或国籍对应正确的是() A《济南的冬天》 一朱自清—现代 B《咏雪》 刘义庆 宋朝 C《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 D《山市》 蒲松龄 明代 仿写(共4分,各2分) 6.模仿下面的例句,从“鲜花”、“矿石”、“蜡烛”、“航船” 或其他事物中,选择两个作为陈述对象,写两个句子。注意突出 所写对象的特征。 例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答: 三、诗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2 A 安慰 慈善 宽恕 装饰 B 慰问 慈善 宽待 装潢 C 慰问 慈爱 宽恕 装潢 D 安慰 慈祥 宽待 装饰 4.下列语境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忍受,艰苦支持。 B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 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凡人:平常的人。 C 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 ....的原野上,看看周围 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D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 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中酝酿..。 酝酿: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5.下列作品、作家、朝代或国籍对应正确的是( ) A《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现代 B《咏雪》-----------------刘义庆---------宋朝 C《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 D《山市》-----------------蒲松龄---------明代 二、仿写(共 4 分,各 2 分) 6.模仿下面的例句,从“鲜花”、“矿石”、“蜡烛”、“航船” 或其他事物中,选择两个作为陈述对象,写两个句子。注意突出 所写对象的特征。 例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文默写(共 8 分,每空 1 分)
7.几处早莺争暖树,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 湖春行》) ,高兴起来了 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 水应和着。(《春》) 9.《<论语〉十则》中表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10.《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阅读与理解(共38分) 四、阅读《童趣》,完成11-15题。(共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 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 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 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 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 7.几处早莺争暖树, 。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 湖春行》) 8. ,高兴起来了, ,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 水应和着。(《春》) 9.《十则》中表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10.《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阅读与理解(共 38 分) 四、阅读《童趣》,完成 11—15 题。(共 12 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 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 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 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 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 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 神,不觉呀然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1.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共2分,各1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余年幼,方出神 12.下面几组加点词语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 B.故时有物外之趣 元方时年七岁 C.果如鹤唳云端 暮而果大亡其财 D.故时有物外之趣 温故而知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共4分,各2分 (1)徐喷以烟。 翻译: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翻译: 14.第4段中描述作者神态或心理的词语有哪些?(2分) 15.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的原 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五、阅读《紫藤萝瀑布》,完成16-19题。(共14分)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4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 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 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1. 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共 2 分,各 1 分) (1)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 余年幼,方.出神: 12. 下面几组加点词语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 B. 故时.有物外之趣 元方时.年七岁 C. 果.如鹤唳云端 暮而果.大亡其财 D. 故.时有物外之趣 温故.而知新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共 4 分,各 2 分) (1)徐喷以烟。 翻译: 。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翻译: 。 14. 第 4 段中描述作者神态或心理的词语有哪些?(2 分) 15.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的原 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 五、阅读《紫藤萝瀑布》,完成 16—19 题。(共 14 分) ○1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 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 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 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 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 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 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闷“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6“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6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 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 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 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仕 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5 ○2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 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 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 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 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 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 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4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5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6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 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 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 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 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 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 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 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 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 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 大株紫藤萝,它依傍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 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 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 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③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 流向人的心底 10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 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
6 ○7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 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 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 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 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8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 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 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 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 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 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9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 流向人的心底。 10○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 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
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 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⑩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6.品味第3段的文字,说说紫藤萝有怎样的特点?(4分) 答 17.作者怎样回答第6段中“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个疑 问的?(2分) 18.“我”在紫藤萝前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后来,在紫藤萝的 芳香中为什么“不觉加快了脚步”?(4分) 答 19.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来抒写作者的观察所见、心中所感。 请从文中摘抄一句,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4分) 答 六、阅读《皇帝的新装》选段,完成20-23题。(共12分) ①“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 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 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 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 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竞有 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②“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 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很有理智,就称职这点说,谁 也不及他
7 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 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6.品味第 3 段的文字,说说紫藤萝有怎样的特点?(4 分) 答: 17.作者怎样回答第 6 段中“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个疑 问的?(2 分) 18.“我”在紫藤萝前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后来,在紫藤萝的 芳香中为什么“不觉加快了脚步”?(4 分) 答: 19.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来抒写作者的观察所见、心中所感。 请从文中摘抄一句,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4 分) 答: 六、阅读《皇帝的新装》选段,完成 20—23 题。(共 12 分) ○1“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 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 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 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 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 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2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 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很有理智,就称职这点说,谁 也不及他
③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 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甲)他把眼睛睁得特别 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⑤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 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乙)可怜的老大臣眼睛 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⑥“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 怀疑过自己。这一点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 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⑦“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⑧“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丙) 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 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 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 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⑩这两个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说是为 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了腰包 20.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所写的内容。(2分 21.分析选段中三处画线语句,说说分别表现了老大臣当时怎样 的内心活动?(3分) 答 甲处 乙处 内处
8 ○3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 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4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甲)他把眼睛睁得特别 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5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 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乙)可怜的老大臣眼睛 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6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 怀疑过自己。这一点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 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7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8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丙)一 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 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9“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 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 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10这两个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说是为 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了腰包。 20.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所写的内容。(2 分) 答: 21.分析选段中三处画线语句,说说分别表现了老大臣当时怎样 的内心活动?(3 分) 答: 甲处: 乙处: 丙处:
22.第9段中,骗子在描述布料的“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时,老 大臣为什么“注意地听着”?(3分) 答 23.老大臣的表现与皇帝对他的评价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 目的何在?(4分) 作文(共40分) 亲爱的同学:还记得作家周素珊在《第一次真好》里的话吗? 她写道:“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 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 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 刺激,使人回味无穷。”这些话让你联想到你自己的某个“第一次” 吗?请把“第一次 的题目补充完整,具体生动地记 叙你的“第一次”的经历,写出你的感受或阐明你得到的启迪 要求 1.将你补充的词语填写在作文稿纸第一行的恰当位置。 2.写成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3.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班级的师生真实姓名 内容、表达得分书写得分扣分合计最后得分
9 22.第 9 段中,骗子在描述布料的“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时,老 大臣为什么“注意地听着”?(3 分) 答: 23.老大臣的表现与皇帝对他的评价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 目的何在?(4 分) 答: 作文(共 40 分) 亲爱的同学:还记得作家周素珊在《第一次真好》里的话吗? 她写道:“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 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 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 刺激,使人回味无穷。”这些话让你联想到你自己的某个“第一次” 吗?请把“第一次 ”的题目补充完整,具体生动地记 叙你的“第一次”的经历,写出你的感受或阐明你得到的启迪。 要求: 1.将你补充的词语填写在作文稿纸第一行的恰当位置。 2.写成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 3.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班级的师生真实姓名。 内容、表达得分 书写得分 扣分合计 最后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