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度七(上)语文第一阶段练习试卷 -、积累与运用(20分) 将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注音依次填入文后方格内。(2分) 时光老人脱下夏的衣 shang,秋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了。秋风送爽,凉意浓浓;秋雨莅临,声 声悦耳。秋,没有了夏的zao动,沉淀了春的色彩,为冬贮存了温情。秋,仔细品味,别有一番滋 味上心头。 2.默写。(6分) ①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红的像火 (朱自清《春》) 3.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当“我”得知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我”对她的敬意消失了 B.《二十四孝图》中,最使“我”反感的孝道故事有“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C.《父亲的病》中的陈莲河除了用蟋蟀作为药引治“我”父亲的病,还常用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 D.“我”所最愿意看到的是活无常。他不但活泼而诙谐,但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 有“鹤立鸡群”之概。 (2)读《琐记》中选段,回答文后问题(3分) 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 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 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选段中的“她”是 请你再写出《琐记》中“她”另外做的一件事情 4.下面语段有不少病句,请根据提示修改。(3分) ①我们这册语文课本,共有课文大约20篇上下。既有精彩而富有意义的课文,还有与课文相应的
2017—2018 年度七(上)语文第一阶段练习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将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注音依次填入文后方格内。(2 分) 时光老人脱下夏的衣 shang,秋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了。秋风送爽,凉意浓浓;秋雨莅.临,声 声悦耳。秋,没有了夏的 zào 动,沉淀了春的色彩,为冬贮.存了温情。秋,仔细品味,别有一番滋 味上心头。 2.默写。(6 分) ①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②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⑤红的像火, , 。(朱自清《春》) 3.名著阅读。(5 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 A.当“我”得知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我”对她的敬意消失了。 B.《二十四孝图》中,最使“我”反感的孝道故事有“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C.《父亲的病》中的陈莲河除了用蟋蟀作为药引治“我”父亲的病,还常用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 D.“我”所最愿意看到的是活无常。他不但活泼而诙谐,但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 有“鹤立鸡群”之概。 (2)读《琐记》中选段,回答文后问题(3 分) 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 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 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选段中的“她”是 。请你再写出《琐记》中“她”另外做的一件事情。 4.下面语段有不少病句,请根据提示修改。(3 分) ①我们这册语文课本,共有课文大约 20 篇上下。既有精彩而富有意义的课文,还有与课文相应的 班 级 姓名 考试号
插图。②通过图画的映衬,文字的搭配,让人看了不觉得单调。每个单元都选录了许多名作,③读 好这些名作能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增加我们的写作水平。 (1)第①句中成分多余,应将 去掉。 (2)第②句缺少成分,应将」 去掉 (3)第③句搭配不当,应将_改为 5.材料题。(4分) 材料一: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包括: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 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 (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 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烧烤类食品。 材料二:常吃油炸类食物者更愿意用暴力行为解决问题,脾气也更坏。这与油炸类食物营养缺失(如 组成大脑神经元的重要组成成分-3脂肪酸)有关。方便类、蜜饯类食品盐分过高,含防腐剂、 香精,易损伤肝脏。 (1)读了上述两则材料,你知道了什么?(2分) (2)班上有些同学喜欢吃“垃圾食品”,请你写一条宣传标语来劝告他们。(2分) 、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6~7题。(4分)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诗人借助山、水、_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2分) 7.“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你想 想看他为何要用“绿”字?(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8-11题。(共10分) 陈太丘与友期
插图。②通过图画的映衬,文字的搭配,让人看了不觉得单调。每个单元都选录了许多名作,③读 好这些名作能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增加我们的写作水平。 (1)第①句中成分多余,应将 去掉。 (2)第②句缺少成分,应将 去掉。 (3)第③句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5.材料题。(4 分) 材料一: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包括: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 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 (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 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烧烤类食品。 材料二:常吃油炸类食物者更愿意用暴力行为解决问题,脾气也更坏。这与油炸类食物营养缺失(如 组成大脑神经元的重要组成成分 ω-3 脂肪酸)有关。方便类、蜜饯类食品盐分过高,含防腐剂、 香精,易损伤肝脏。 (1)读了上述两则材料,你知道了什么?(2 分) (2)班上有些同学喜欢吃“垃圾食品”,请你写一条宣传标语来劝告他们。(2 分) 二、阅读理解 (40 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6~7 题。(4 分)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诗人借助山、水、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2 分) 7.“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你想 想看他为何要用“绿”字?(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 8—11 题。(共 10 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元方入门不顾。 10.故事中的“友人惭,下车引之”的原因是他既 (用文中的词回答)。 (2分) 11.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 怎么做?(2分) (三)阅读《秋天的怀念》选段,完成12-15题。(11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 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 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 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 分)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 ⑵尊君在不. ⑶相委而去. ⑷下车引.之 9.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元方入门不顾。 10.故事中的“友人惭,下车引之”的原因是他既 又 (用文中的词回答)。 (2 分) 11.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 假如是你,你会 怎么做?(2 分) (三)阅读《秋天的怀念》选段,完成 12—15 题。(11 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 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 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 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 ③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2.“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第①段中最能体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 ”。(2分) 13.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后,为什么还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3分) 14.“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请你体会一下此句中“一直”包含的情感 (3分) 15.第③段中“妹妺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这一句说明了什么?(3分) (四)读《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后回答16-19题。(15分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 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 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一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 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轻手轻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 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 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 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 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 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 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 受惊吓的眼神中
12.“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第①段中最能体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 ”、 “ ”。(2 分) 13.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后,为什么还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3 分) 14.“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请你体会一下此句中“一直”包含的情感。 (3 分) 15.第③段中“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这一句说明了什么?(3 分) (四)读《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后回答 16-19 题。(15 分)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 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 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 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轻手轻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 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 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 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 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 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 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 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 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 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 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 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 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 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6.作者选取三件不同时期的事情反映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请仿造示例概括另两件事中的任意 件事。(2分) 示例:小时候临睡前,父亲帶我掩好被褥,熄灯关门,关门声特别轻。 .品味文中划线词句的妙处。(6分) (1)父亲在午睡,我轻手轻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加点词好在哪里?)(3分) (2)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从修辞的角度赏析)(3分) 18.第⑤段中写到“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声响中读人”,结合⑥⑦两段,根据不同关门情形分别 说说他们各是怎样的人?(4分) 19.请回忆在生活中你被理解、关爱或理解、关爱他人的经历,就其中一方面举例并谈谈感受。(3 三、作文(40分) 20.家人陪伴的日子,幸福甜蜜:书香满屋的日子充实安宁;绿意环绕的日子,赏心悦目……请以 《有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 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 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 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 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 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 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6.作者选取三件不同时期的事情反映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请仿造示例概括另两件事中的任意 一件事。(2 分) 示例:小时候临睡前,父亲帮我掩好被褥,熄灯关门,关门声特别轻。 17.品味文中划线词句的妙处。(6 分) (1)父亲在午睡,我轻手轻脚 ....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加点词好在哪里?)(3 分) (2)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从修辞的角度赏析)(3 分) 18.第⑤段中写到“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声响中读人”,结合⑥⑦两段,根据不同关门情形分别 说说他们各是怎样的人?(4 分) 19.请回忆在生活中你被理解、关爱或理解、关爱他人的经历,就其中一方面举例并谈谈感受。(3 分) 三、作文(40 分) 20.家人陪伴的日子,幸福甜蜜;书香满屋的日子充实安宁;绿意环绕的日子,赏心悦目……请以 《有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 5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
2017—2018年度七(上)语文第一阶段练习答题纸 、积累与运用(20分) (2分) 2.(6分) (2) (4) (5) 3.(5分) (1)(2分)( 来 2)(3分) 4.(3分) (3)第③句应将改为 5.(4分) (1)(2分) (2)(2分) 、阅读理解(40分) 6.(2分) 7.(2分)
2017—2018 年度七(上)语文第一阶段练习答题纸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 (2 分) 2.(6 分) (1) (2) (3) (4) (5) 3.(5 分) (1)(2 分)( ) (2)(3 分) 4.(3 分) (1) 。 (2) 。 (3)第③句应将 改为 。 5.(4 分) (1)(2 分) (2)(2 分) 二、阅读理解(40 分) 6.(2 分) 7.(2 分)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8.(4分) (1) (2) 9.(2分) 10.(2分) 11.(2分) 12.(2分) 13.(3分) 14.(3分) 15.(3分) 16.(2分) 17.(6分) (1)(3分) (2)(3分) 18.(4分) 19.(3分)
8.(4 分) (1) (2) (3) (4) 9.(2 分) 10.(2 分) 11.(2 分) 12.(2 分) 13.(3 分) 14.(3 分) 15.(3 分) 16.(2 分) 17.(6 分) (1)(3 分) (2)(3 分) 18.(4 分) 19.(3 分)
、作文(40分) 题目:有 的日子 100
三、作文(40 分)。 题目:有 的日子 100 200
300
300 400 500
2017-2018年度七(上)语文第一阶段练习参考答案 1-2略 3、名著阅读(5分) (1)(2分)C (2)(3分)衍太太(1分)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孩子看下流书籍: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 还散布流言。(2分,写出任意一件事即得2分) 4、(3分)①删去“大约”或“上下”;②去掉“通过”或“让”;③“增加”改为“提高”。 5、材料题(4分) (1)(2分)知道了哪些是垃圾食品,吃垃圾食品会危害身体健康 (2)(2分)略 6、(2分)月思乡。 7、(2分)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南一片新绿的景物 变化,既有色彩又有动感,极其传神 8、(4分)略。 9、(2分)略。 10、(2分)无信无礼 11、(2分)言之成理即可。 12、(2分)突然、猛地 13、(3分)母亲怕我看见她后会心烦,又担心我会进一步伤害自己,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14、(3分)“一直”写出了儿子长时间没有发现母亲病重的自责、追悔,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也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无私关爱 15、(3分)母亲生前要我去看花,是希望我走出心中的阴影,好好地活下去。我现在去看花了,说 明我理解了母亲的用意,能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了
2017—2018 年度七(上)语文第一阶段练习参考答案 1-2 略。 3、名著阅读(5 分) (1)(2 分)C (2)(3 分)衍太太(1 分)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孩子看下流书籍;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 还散布流言。(2 分,写出任意一件事即得 2 分) 4、(3 分)①删去“大约”或“上下”;②去掉“通过”或“让”;③“增加”改为“提高”。 5、材料题(4 分) (1)(2 分)知道了哪些是垃圾食品,吃垃圾食品会危害身体健康。 (2)(2 分)略。 6、(2 分)月 思乡。 7、(2 分)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南一片新绿的景物 变化,既有色彩又有动感,极其传神。 8、(4分)略。 9、(2分)略。 10、(2分)无信 无礼 11、(2 分)言之成理即可。 12、(2 分)突然、猛地 13、(3 分)母亲怕我看见她后会心烦,又担心我会进一步伤害自己,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14、(3 分)“一直”写出了儿子长时间没有发现母亲病重的自责、追悔,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也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无私关爱。 15、(3 分)母亲生前要我去看花,是希望我走出心中的阴影,好好地活下去。我现在去看花了,说 明我理解了母亲的用意,能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