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语文调研试卷 积累与运用(共 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写在文后方框中。(2分) 迎接晨,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 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 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n、清新的感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记 被照耀和mu浴的仪式,厩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 (选自王开玲《精神明亮的人》) 2.默写。(6分) (1)▲,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 院》) (2)▲,更造崩山之音。 《列子》一 则) (3)太祖怒 (《宋 史》) (4)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 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 (5)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高尔基《童年的朋 友》) (6)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 ,继续前进。 (阿累《一面》) 3.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汤姆索亚和哈克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一印第安人乔、医生和波特去盜墓,乔打晕 了波特,并从他身上取下一把刀杀死了医生,拿走了宝藏
七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语文调研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 20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写在文后方框中。(2 分) 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 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 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 n.ì.、清新的感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记 被照耀和 m.ù.浴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 (选自王开玲《精神明亮的人》) 2.默写。(6 分) (1) ▲ ,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 院》) (2) ▲ ,更造崩山之音。 (《列子》一 则) (3)太祖怒, ▲ 。 (《宋 史》) (4)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 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 (5)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 ,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高尔基《童年的朋 友》) (6)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 ▲ ,继续前进。 (阿累《一面》) 3.名著阅读。(5 分) (1)下列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 ) A.汤姆索亚和哈克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印第安人乔、医生和波特去盗墓,乔打晕 了波特,并从他身上取下一把刀杀死了医生,拿走了宝藏。 ▲ ▲ ▲ ▲
B.“陆鹤”是一个秃顶的孩子。随着日子的流逝,六年级的“陆鹤”感觉到了自己的 秃顶是同学们“戏弄”的对象,自尊心受到了伤害,陆鹤为此做出了反常之举,但最终秃鹤 还是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C.悟空与蜈蚣精相斗,最后请来昴日星官,用金针破金光,入观救出唐僧等人 D.祥子买上新车才半年,北平街上就流传爆发战争的消息,一天祥子怀着侥幸心理贪 图髙车费往清华拉客人,结果被军阀队伍抓去当差,车也被抢走。(2)阅读《西游记》选 段,在横线上填写作品中的人名。(1分) 那阵狂风过处,只见半空里来了一个妖精,果然生得丑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 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这一段中的妖精是 (3)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2分) 土地道:“不是,不是。大圣若肯赦小神之罪,方敢直言。”行者道:“你有何罪?直 说无妨。”土地道:“这火原是大圣放的。”请你说说“这火”的来历? 4.下列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4分)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①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 形式储藏的。②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③一个人 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④如果没有培养起对 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1)第①处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2)第②处成分多余,可以去掉 (3)第③处不合逻辑,应删去▲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 调到▲前 5.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3分)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 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 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 养心灵。入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主题,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陆鹤”是一个秃顶的孩子。随着日子的流逝,六年级的“陆鹤”感觉到了自己的 秃顶是同学们“戏弄”的对象,自尊心受到了伤害,陆鹤为此做出了反常之举,但最终秃鹤 还是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C.悟空与蜈蚣精相斗,最后请来昴日星官,用金针破金光,入观救出唐僧等人。 D.祥子买上新车才半年,北平街上就流传爆发战争的消息,一天祥子怀着侥幸心理贪 图高车费往清华拉客人,结果被军阀队伍抓去当差,车也被抢走。(2)阅读《西游记》选 段,在横线上填写作品中的人名。(1 分) “那阵狂风过处,只见半空里来了一个妖精,果然生得丑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 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这一段中的妖精是 ▲ 。 ⑶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2 分) 土地道:“不是,不是。大圣若肯赦小神之罪,方敢直言。”行者道:“你有何罪?直 说无妨。”土地道:“这火原是大圣放的。”请你说说“这火”的来历? 答: ▲ 4.下列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4 分)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①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 形式储藏的。②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③一个人 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④如果没有培养起对 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1)第①处用词不当,应将 ▲ 改为 ▲ 。 (2)第②处成分多余,可以去掉 ▲ 。 (3)第③处不合逻辑,应删去 ▲ 。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 ▲ 调到 ▲ 前。 5.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3 分)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 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 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 养心灵。入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主题,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二:时下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热情并不高,都热衷于玄幻武侠、时尚娱乐类的快餐 式阅读,这固然与学生学习动机有关,然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对古诗文教学的认识等也 是重要影响因素。一些教师在进行古诗文阅读教学时,往往采用“逐字逐句翻译” 的形式进行,这种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使得学生难有切实体会或者得到真正提升,古 诗词教学一味地强调死记硬背,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品味。 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在广大观众中引发了强烈反响,有网友感慨: “不知唐诗宋词,焉知中文之美?古代经典诗词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比赛 题型多样,很有趣味性,填字对句题、文字线索题、图片线索题,答题也很有成就感”:“在 快速消费的时代,这样的节目不咆哮、不傻乐,就用文化的沉淀感动你,走进你心里。说是 诗词的狂欢,不如说是现代人的解药。”这是节目播出后一名网友的留言。“不管是老师 还是选手还是主持人,对于古诗词都是出口成章,看来我要好好学习古诗词了。” (1)依据材料,说说当下学生学习古诗词热情不高的原因?(2分) (2)依据材料,请探究央视主办《中国诗词大会》这一节目的根本目的。(1分) 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7题(4分) 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了“游园不值”的“值”意思是 怜”的意思是 (2分) 7.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园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2题(共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a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材料二:时下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热情并不高,都热衷于玄幻武侠、时尚娱乐类的快餐 式阅读,这固然与学生学习动机有关,然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对古诗文教学的认识等也 是重要影响因素。一些教师在进行古诗文阅读教学时,往往采用“逐字逐句翻译” 的形式进行,这种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使得学生难有切实体会或者得到真正提升,古 诗词教学一味地强调死记硬背,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品味。 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在广大观众中引发了强烈反响,有网友感慨: “不知唐诗宋词,焉知中文之美?古代经典诗词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比赛 题型多样,很有趣味性,填字对句题、文字线索题、图片线索题,答题也很有成就感”;“在 快速消费的时代,这样的节目不咆哮、不傻乐,就用文化的沉淀感动你, 走进你心里。说是 诗词的狂欢,不如说是现代人的解药。”这是节目播出后一名网友的留言。 “不管是老师 还是选手还是主持人,对于古诗词都是出口成章,看来我要好好学习古诗词了。” (1)依据材料,说说当下学生学习古诗词热情不高的原因?(2 分) ▲ (2)依据材料,请探究央视主办《中国诗词大会》这一节目的根本目的。(1 分) ▲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6~7 题(4 分) 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了“游园不值”的“值”意思是 ▲ ,“怜”的意思是 ▲ 。(2 分) 7.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园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8~12 题(共 12 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注释: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陈太丘:陈寔(shi),字仲弓,东汉 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普少习吏事:▲ ②钟子期辄穷其趣:▲ ③太丘舍去: ④去后至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0.阅读全文,说说元方小朋友是怎样一个人?(2分) 11.选文塑造陈太丘这个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12.联系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分别说说《列子》和本文中交友的标准各是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共10分) 故宫博物院 (1)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 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 (2)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 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 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 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注释: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 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①普少习.吏事 : ▲ ②钟子期辄.穷其趣: ▲ ③太丘舍去.: ▲ ④去后乃.至: ▲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 分)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10.阅读全文,说说元方小朋友是怎样一个人?(2 分) ▲ 11.选文塑造陈太丘这个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2 分) ▲ 12.联系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分别说说《列子》和本文中交友的标准各是什么?(2 分) ▲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6 题。(共 10 分) 故宫博物院 ⑴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 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 了。 ⑵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 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 72 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 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 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3)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 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4)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 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 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5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 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裝饰着青蓝 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 雄伟壮丽。 (6)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 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 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 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7)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 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8)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 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桕枝,烟 雾缭绕 (9)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 着一个大圆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⑩0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①D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 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 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 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①2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⑶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 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⑷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 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 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⑸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 28 米,面积 2380 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 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 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 12 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 雄伟壮丽。 ⑹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 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 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 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⑺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 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⑻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 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 雾缭绕。 ⑼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 着一个大圆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⑽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⑾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 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 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 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⑿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③3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后宫,也就是皇帝结婚的 地方。 04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 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 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①5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 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 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 入苏州园林 ⑩6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景山是明代修建紫 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 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 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13.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3分) 14.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说说本文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故宫博物院的?(2分) 15.文中第(5)自然段划线句,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太和殿?并说说作用。(2分) 16.文中第(1)自然段“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粥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有五百多年历史了”,其中加点字“是我国现存的”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共14分) 听,谁在伐木 迟子建 (1)白桦树被月光映照得如此的光洁、透明,看上去就像一支支白色的蜡烛。能够把这 蜡烛点燃的,就是月光了 (2)雪花弹拨森林的时候,有一种声音会在苍茫中升起,它不是鸟鸣,而是伐木声
⒀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后宫,也就是皇帝结婚的 地方。 ⒁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 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 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⒂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 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 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 入苏州园林。 ⒃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景山是明代修建紫 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 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 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13.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3 分) ▲ 14.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说说本文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故宫博物院的?(2 分) ▲ 15.文中第⑸自然段划线句,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太和殿?并说说作用。(2 分) ▲ 16.文中第⑴自然段“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 .....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有五百多年历史了”,其中加点字“是我国现存的 ......”能否去掉?为什么?(3 分) ▲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21 题。(共 14 分) 听,谁在伐木 迟子建 ⑴白桦树被月光映照得如此的光洁、透明,看上去就像一支支白色的蜡烛。能够把这 蜡烛点燃的,就是月光了。 ⑵雪花弹拨森林的时候,有一种声音会在苍茫中升起,它不是鸟鸣,而是伐木声
(3)伐木的有公家的,也有私人的。公家伐木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伐的是落叶松、樟子 松这些上等木材,它们被运送到全国各地后,可以造房屋,建桥梁。私人砍伐的,被允许的 只有风干了的树木一一我们俗称“杖杆”的已无生长迹象的树木,以及那些不能成材的杂树, 譬如水冬瓜、柞木、枫桦树、水曲柳等等 (4)我童年进山伐木,通常是跟着父亲。他很爱惜树木,喜欢盘树墩来作为烧柴。如果 伐一棵高高的树,把它锯为几截,那么你会得到很多的柴火:而伐一个只有人的膝盖高的树 墩,获得的只是一截烧柴,而你用的又是同样的力气和工夫。所以,我常常觉得父亲愚痴, 别人家都伐树,为何我家要盘树墩而遭人耻笑?而且盘下的树墩因为散而不好装车,常常是 拉着一车树墩朝家走,半途中就会因为颠簸而骨碌骨碌滚到路上,还得停下车来重新装车, 费尽周折 (5)我最喜欢自己拉着爬犁上山拉烧柴。带上一把锯,不用走太远,就可以伐到水冬瓜。 伐水冬瓜的声音非常好听,它不像松树,常常会因为身上漫溢的金色树脂粘了锯而发出喑哑 的声音:水冬瓜和锯的关系如同琴弓与琴弦的关系,非常和谐。所以,我最爱听这样的伐木 声,跟流水声一样清亮。水冬瓜很好烧,但它燃烧的速度很快,所以挥发的热量不足,青睐 它的人就少而又少。除了水冬瓜,我还喜欢伐碗口那么粗的白桦树。不过,白桦树的枝条极 有韧性,修剪起来比较费劲。我们喜欢把白桦树的皮剥下来,用它做引火的材料。当然,手 巧的人还会用它做盐罐和烟盒。剥桦树皮的时候,手往往还能触着它身上漫溢着的汁液,那 过我就会伸出舌头吮吸,天然的桦树汁清冽甘甜,喝了让人的精神顿时为之一爽 (6)冬日月光下的白桦林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壮美的景色了。有的时候拉烧柴回来得晚 而天又黑得早,当我们归家的时候,月亮已经出来了。月光洒在白桦林和雪野上,焕发出幽 蓝的光晕,好像月光在干净的雪地上静静地燃烧,是那么的和谐与安详。白桦树被月光映照 得如此的光洁、透明,看上去就像一支支白色的蜡烛。能够把这蜡烛点燃的,就是月光了。 也许鸟儿也喜欢这样的美景,所以白桦林的鸟鸣最稠密。我经过白桦林时,总要多看它几眼 在月夜的森林中,它就像一片宁静的湖水。 (7)我曾因为给学校拉烧柴而冻伤了双脚。我大约那天穿的棉乌拉有些潮,又赶上天冷, 把脚给冻了。回家后双脚肿胀,钻心地疼,下地走路都吃力。躺在滚烫的火炕上养着冻疮, 听着窗外北风的呼啸声,看着父母一趟趟地进我的小屋嘘寒问暖的,心里觉得又委屈又幸福。 (8)那冻疮最后虽然好了,但落下了疤痕。而且一到雨季的时候,冻疮的创面就开始发 痒,直到如今。好像它们也如我一样,仍然怀念着已逝的寒风和飞雪,仍然忆念着那己不复 存在的伐木声
⑶伐木的有公家的,也有私人的。公家伐木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伐的是落叶松、樟子 松这些上等木材,它们被运送到全国各地后,可以造房屋,建桥梁。私人砍伐的,被允许的 只有风干了的树木——我们俗称“杖杆”的已无生长迹象的树木,以及那些不能成材的杂树, 譬如水冬瓜、柞木、枫桦树、水曲柳等等。 ⑷我童年进山伐木,通常是跟着父亲。他很爱惜树木,喜欢盘树墩来作为烧柴。如果 伐一棵高高的树,把它锯为几截,那么你会得到很多的柴火;而伐一个只有人的膝盖高的树 墩,获得的只是一截烧柴,而你用的又是同样的力气和工夫。所以,我常常觉得父亲愚痴, 别人家都伐树,为何我家要盘树墩而遭人耻笑?而且盘下的树墩因为散而不好装车,常常是 拉着一车树墩朝家走,半途中就会因为颠簸而骨碌骨碌滚到路上,还得停下车来重新装车, 费尽周折。 ⑸我最喜欢自己拉着爬犁上山拉烧柴。带上一把锯,不用走太远,就可以伐到水冬瓜。 伐水冬瓜的声音非常好听,它不像松树,常常会因为身上漫溢的金色树脂粘了锯而发出喑哑 的声音;水冬瓜和锯的关系如同琴弓与琴弦的关系,非常和谐。所以,我最爱听这样的伐木 声,跟流水声一样清亮。水冬瓜很好烧,但它燃烧的速度很快,所以挥发的热量不足,青睐 它的人就少而又少。除了水冬瓜,我还喜欢伐碗口那么粗的白桦树。不过,白桦树的枝条极 有韧性,修剪起来比较费劲。我们喜欢把白桦树的皮剥下来,用它做引火的材料。当然,手 巧的人还会用它做盐罐和烟盒。剥桦树皮的时候,手往往还能触着它身上漫溢着的汁液,那 时我就会伸出舌头吮吸,天然的桦树汁清冽甘甜,喝了让人的精神顿时为之一爽。 ⑹冬日月光下的白桦林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壮美的景色了。有的时候拉烧柴回来得晚, 而天又黑得早,当我们归家的时候,月亮已经出来了。月光洒在白桦林和雪野上,焕发出幽 蓝的光晕,好像月光在干净的雪地上静静地燃烧,是那么的和谐与安详。白桦树被月光映照 得如此的光洁、透明,看上去就像一支支白色的蜡烛。能够把这蜡烛点燃的,就是月光了。 也许鸟儿也喜欢这样的美景,所以白桦林的鸟鸣最稠密。我经过白桦林时,总要多看它几眼。 在月夜的森林中,它就像一片宁静的湖水。 ⑺我曾因为给学校拉烧柴而冻伤了双脚。我大约那天穿的棉乌拉有些潮,又赶上天冷, 把脚给冻了。回家后双脚肿胀,钻心地疼,下地走路都吃力。躺在滚烫的火炕上养着冻疮, 听着窗外北风的呼啸声,看着父母一趟趟地进我的小屋嘘寒问暖的,心里觉得又委屈又幸福。 ⑻那冻疮最后虽然好了,但落下了疤痕。而且一到雨季的时候,冻疮的创面就开始发 痒,直到如今。好像它们也如我一样,仍然怀念着已逝的寒风和飞雪,仍然忆念着那已不复 存在的伐木声
17.根据文章思路填写。(2分) 选文主要记叙了童年的“我”跟着父亲上山伐木的情景。童年的我常常觉得父亲_」 脚冻伤的“我”因为父母的嘘寒问暖感受幸福,现在的“我”对童年的生活充满 18.赏析第(5)自然段划线句子。(3分) 剥桦树皮的时候,手往往还能触着它身上漫溢着的汁液,那时我就会伸出舌头吮吸, 天然的桦树汁清冽甘甜,喝了让人的精神顿时为之一爽。” 19.第(4)自然段中“他很爱惜树木,喜欢盘树墩来作为烧柴”中的“盘”能不能改成“伐” 或“砍”?为什么?(3分) 20.阅读第⑥)自然段,说说本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21.作者以“听,谁在伐木”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作文(共40分) 22.请以“一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少于600字
17.根据文章思路填写。(2 分) 选文主要记叙了童年的“我”跟着父亲上山伐木的情景。童年的我常常觉得父亲 ▲ ,脚冻伤的“我”因为父母的嘘寒问暖感受幸福,现在的“我”对童年的生活充满 ▲ 。 18.赏析第⑸自然段划线句子。(3 分) “剥桦树皮的时候,手往往还能触着它身上漫溢着的汁液,那时我就会伸出舌头吮吸, 天然的桦树汁清冽甘甜,喝了让人的精神顿时为之一爽。” ▲ 19.第⑷自然段中“他很爱惜树木,喜欢盘树墩来作为烧柴”中的“盘”能不能改成“伐” 或“砍”?为什么?(3 分) ▲ 20.阅读第⑹自然段,说说本段在文中的作用?(3 分) ▲ 21.作者以“听,谁在伐木”为题有什么好处?(3 分) ▲ 三、作文(共 40 分) 22.请以“ 一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少于 600 字
七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语文调研试卷答案 积累运用(共20分) 1.(2分)略 2.(6分)略 3.(1)(2分)C (2)(1分)猪八戒 (3)(2分)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将太上老君的八卦丹炉一脚蹬倒,炉内余火落下凡间,化 作八百里火焰山。(说清楚起因经过得全分) 4.(4分)①“储藏”改为“保存”,②删去“的过程”。③将“能否”删去。④语序不 当,把“从小”调到“培养”前。(改对一处得1分) 5.(3分)(1)(2分)流行文化快餐式阅读成为主流;古诗词教学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 情(或学生不能理解、感悟、品味古诗词的魅力)(意思对即可) (2)(1分)透过诗词之美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 发国人读诗、爱诗的热情。(意思对即可) 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7题(4分) 6.(2分)遇到,怜惜 7.(2分)从“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看出园主人的淡泊名利、远离尘俗、与 世无争;从“满园春色关不住”看出园主人栽种了满院的花草,是一个志趣高雅的人。(意 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2题(共12分)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普少习吏事:熟悉 ②钟子期辄穷其趣: 总是,就 ③太丘舍去 离开 ④去后/至 9.(4分)①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②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定时间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先离开了 10.(2分)元方是个正直,机智,率真,识礼有节年少气盛的人。(答两点即对) 11.(2分)对比,用朋友的失信来反衬陈太丘的依约行事,遵守时间 12.(2分)《列子》朋友之间要心意相通,本文朋友之间要讲信用(诚实守信)。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共10分) 13.(3分)太和殿是故宫的核心,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举行重大典礼、皇帝受朝贺的地 方。(1分)同时它有时故宫最大的殿堂,其外观雄伟壮丽,(1分)内景布置精美,布局
七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语文调研试卷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 20 分) 1.(2 分)略 2.(6 分)略 3.(1)(2 分)C (2)(1 分)猪八戒 (3)(2 分)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将太上老君的八卦丹炉一脚蹬倒,炉内余火落下凡间,化 作八百里火焰山。(说清楚起因经过得全分) 4. (4 分)①“储藏”改为“保存”,②删去“的过程”。③将“能否”删去。④语序不 当,把“从小”调到“培养”前。 (改对一处得 1 分) 5.(3 分)(1)(2 分)流行文化快餐式阅读成为主流;古诗词教学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 情(或学生不能理解、感悟、品味古诗词的魅力)(意思对即可) (2)(1 分)透过诗词之美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 发国人读诗、爱诗的热情。(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理解(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6~7 题(4 分) 6.(2 分)遇到,怜惜 7.(2 分)从“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看出园主人的淡泊名利、远离尘俗、与 世无争;从“满园春色关不住”看出园主人栽种了满院的花草,是一个志趣高雅的人。(意 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8~12 题(共 12 分)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①普少习.吏事 : 熟悉 ②钟子期辄.穷其趣: 总是,就 ③太丘舍去.: 离开 ④去后乃.至: 才 9.(4 分)①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②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定时间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先离开了 10.(2 分)元方是个正直,机智,率真,识礼有节年少气盛的人。(答两点即对) 11.(2 分)对比,用朋友的失信来反衬陈太丘的依约行事,遵守时间。 12.(2 分)《列子》朋友之间要心意相通,本文朋友之间要讲信用(诚实守信)。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6 题。(共 10 分) 13.(3 分)太和殿是故宫的核心,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举行重大典礼、皇帝受朝贺的地 方。(1 分)同时它有时故宫最大的殿堂,其外观雄伟壮丽,(1 分)内景布置精美,布局
和谐统一,体现了故宫建筑的风格特点。因此无论从历史意义还是艺术价值都最具代表性。 分 14.(2分)由南到北(1分)的空间顺序(1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也对) 15.(2分)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举具体准确的数据,并将太和殿和故宫其 它殿堂作比较,(1分)突出说明太和殿的雄伟壮观。(1分) 16.(3分)不能删除,“我国现存”指我国现有,(1分)不包括其他国家或规模完整性不 如故宫的宫殿建筑群,限制并缩小了说明对象的范围,(1分)如果删去与原意不符,“我 国现存”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共14分) 17.(2分)愚痴、忆念(怀念) 18.(3分)从触觉和听觉的角度细致描写我在伐桦树时的快乐体验(1分),“剥”、“触”、 “伸”、“吮吸”、“喝”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我”对桦树的喜爱。(1分) 浓墨重彩地写出了“我”童年美好的记忆,对树木、对大自然美好的记忆。(1分) 19.(3分)“盘”,写出树根盘根错节,想要盘出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和功夫,(1分)表 现父亲“很爱惜树木”。(1分)树墩如此难盘,父亲却十分坚持,从被人伐木与父亲伐木 的对比中,我们看到了他对公家伐木的理解,对大自然的敬畏,对邻居的谦让,我们在父亲 的取舍中见证了他的人品。(1分) 20.(3分)结构上:呼应开头对月光的描写(1分);内容上:描写了一幅皎洁月色下故 乡的白桦林的壮美,营造了美好的氛围,(1分)表达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1分) 21.(3分)标题运用独词句和疑问句,设置悬念,引人入胜,(1分)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伐木声”是我童年的记忆,“我”时常在脑海中回忆起童年伐木的声音,并追忆父亲的人 品以及对我的影响。(1分)表达了“我”对童年美好记忆的忆念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1 分) 三、作文(共40分) 22.作文:建议28分为切入分 附文言文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时间一起出行,约定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 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客人就 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还未到,已经离开了。 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定时间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先离开了。”元方 说:“您与父亲约定时间在正午,正午您还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 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和谐统一,体现了故宫建筑的风格特点。因此无论从历史意义还是艺术价值都最具代表性。 (1 分) 14.(2 分)由南到北(1 分)的空间顺序(1 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也对) 15.(2 分)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举具体准确的数据,并将太和殿和故宫其 它殿堂作比较,(1 分)突出说明太和殿的雄伟壮观。(1 分) 16.(3 分)不能删除,“我国现存”指我国现有,(1 分)不包括其他国家或规模完整性不 如故宫的宫殿建筑群,限制并缩小了说明对象的范围,(1 分)如果删去与原意不符,“我 国现存”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21 题。(共 14 分) 17.(2 分)愚痴、忆念(怀念) 18.(3 分)从触觉和听觉的角度细致描写我在伐桦树时的快乐体验(1 分),“剥”、“触”、 “伸”、“吮吸”、“喝”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我”对桦树的喜爱。(1 分) 浓墨重彩地写出了“我”童年美好的记忆,对树木、对大自然美好的记忆。(1 分) 19.(3 分)“盘”,写出树根盘根错节,想要盘出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和功夫,(1 分)表 现父亲“很爱惜树木”。(1 分)树墩如此难盘,父亲却十分坚持,从被人伐木与父亲伐木 的对比中,我们看到了他对公家伐木的理解,对大自然的敬畏,对邻居的谦让,我们在父亲 的取舍中见证了他的人品。(1 分) 20.(3 分)结构上:呼应开头对月光的描写(1 分);内容上:描写了一幅皎洁月色下故 乡的白桦林的壮美,营造了美好的氛围,(1 分)表达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1 分) 21.(3 分)标题运用独词句和疑问句,设置悬念,引人入胜,(1 分)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伐木声”是我童年的记忆,“我”时常在脑海中回忆起童年伐木的声音,并追忆父亲的人 品以及对我的影响。(1 分)表达了“我”对童年美好记忆的忆念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1 分) 三、作文(共 40 分) 22.作文:建议 28 分为切入分。 附文言文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时间一起出行,约定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 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客人就 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还未到,已经离开了。”友 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定时间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先离开了。”元方 说:“您与父亲约定时间在正午,正午您还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 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