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6理想 问题研究: 1.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 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 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 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 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 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 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 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 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 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 盏明灯了 2.第2节诗是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 包含什么意思? 说得对。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髙。社会 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 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 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 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3.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 第2节讲,人类的理想步步提高,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 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为什 么它又是历史的脊梁骨呢?因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 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这个“照” 字,既承接“莹莹光”,又照应第1节诗里“照亮”的“照”,先辈的理想照亮 了子孙前进的道路。概括地说,这节诗的意思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 了历史的发展 4.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 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与第1节第三句“理想是灯, 照亮夜行的路”,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 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 况:“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 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5.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 先要理解每一句诗。“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是说,理想使人乐观 例如,饥寒年头,有了温饱的理想,相信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赢得丰衣足食,满 怀希望,情绪就乐观了。“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 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例如,面对不幸,面对厄运,有了理想,相信厄运是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6 理想 问题研究: 1.第 1 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 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 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 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 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 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 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 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 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 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 盏明灯了。 2.第 2 节诗是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 包含什么意思? 说得对。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 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 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 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 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3.第 3 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 2 节有什么联系? 第 2 节讲,人类的理想步步提高,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 第 3 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为什 么它又是历史的脊梁骨呢?因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 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这个“照” 字,既承接“莹莹光”,又照应第 1 节诗里“照亮”的“照”,先辈的理想照亮 了子孙前进的道路。概括地说,这节诗的意思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 了历史的发展。 4.第 4 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 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与第 1 节第三句“理想是灯, 照亮夜行的路”,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 1 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 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 4 节说了另一种情 况:“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 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5.第 5 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 先要理解每一句诗。“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是说,理想使人乐观。 例如,饥寒年头,有了温饱的理想,相信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赢得丰衣足食,满 怀希望,情绪就乐观了。“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 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例如,面对不幸,面对厄运,有了理想,相信厄运是
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地奋斗。“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龄非常年轻,他壮 心不已,奋斗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满活力。 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概括起来,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内。这节 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 6.第6节怎样理解?这里所说的“牺牲”是不是指黄金梦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 不错。显然,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决不是什么黄金梦。一个人 想发财,想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资产,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即 使通过正当手段发财致富也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更不必说,用非法手段去攫取 钱财了。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 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 益 7.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 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客”?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 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 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髙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 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 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 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 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 酸辛。 8.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第8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分号。第一大句的第一小句 是承接上一节说的,“不幸”就是指“被误解的寂寥”和“酸辛”。上下两句意 思是转折的,写成散文,就是“理想固然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但是理想使不幸者 绝处逢生”,可见意思侧重在后一句。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 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 高的人,伟大的人 9.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第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 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理想是还魂 的仙草”,是说,罪人之所以为罪人,是因为丧失了灵魂,为邪恶的念头所驱使, 为非作歹。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 “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 10.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 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 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 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 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 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地奋斗。“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龄非常年轻,他壮 心不已,奋斗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满活力。 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概括起来,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内。这节 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 6.第 6 节怎样理解?这里所说的“牺牲”是不是指黄金梦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 不错。显然,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决不是什么黄金梦。一个人 想发财,想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资产,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即 使通过正当手段发财致富也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更不必说,用非法手段去攫取 钱财了。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 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 益。 7.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 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 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 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 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 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 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 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 酸辛。 8.第 8 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第 8 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分号。第一大句的第一小句 是承接上一节说的,“不幸”就是指“被误解的寂寥”和“酸辛”。上下两句意 思是转折的,写成散文,就是“理想固然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但是理想使不幸者 绝处逢生”,可见意思侧重在后一句。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 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 高的人,伟大的人。 9.第 9 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第 9 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 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理想是还魂 的仙草”,是说,罪人之所以为罪人,是因为丧失了灵魂,为邪恶的念头所驱使, 为非作歹。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 “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 10.第 10 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 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 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 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 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 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11.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 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 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 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 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 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12.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 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 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 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13.探究这首诗的脉络。 探究脉络,先要明白各节大意,然后把相近的归并在一起,才容易探明白。 2、3两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 4、5、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 8、9、10、11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 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 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这样合 并概括,全诗的脉络就清楚了 课后练习 朗读这首诗,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探究下面的问 1.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答: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 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 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 种牺牲。 2.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庸人失去 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你同意这些说法吗?与同学交 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答:我同意。有许多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挫折,并且有许多有理想 却遭遇不幸的人从不幸中脱离出来。有许多十分平凡的人,一旦失去理想,便只 能终生平凡,并且指挥诅咒自己眼前的环境。 3.你能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吗?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 的诗句。 答: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 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 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11.第 11 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 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 有层进关系。与第 8 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 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 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 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12.第 12 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 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 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 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13.探究这首诗的脉络。 探究脉络,先要明白各节大意,然后把相近的归并在一起,才容易探明白。 2、3 两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 4、5、6、7 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 8、9、10、11 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 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 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这样合 并概括,全诗的脉络就清楚了。 课后练习: 一 朗读这首诗,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探究下面的问 题。 1.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答: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 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 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 一种牺牲。 2.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庸人失去 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你同意这些说法吗?与同学交 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答:我同意。有许多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挫折,并且有许多有理想 却遭遇不幸的人从不幸中脱离出来。有许多十分平凡的人,一旦失去理想,便只 能终生平凡,并且指挥诅咒自己眼前的环境。 3.你能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吗?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 的诗句。 答: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 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 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 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 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以上诗句都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总体概括:这首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 是……”,一连串“理想使……”,大赞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说“请乘理想 之马,挥鞭从此起程”,希望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总而言 之,这首诗是说,人生一定要有理想。诗人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一连串形象 的比喻,蕴含丰富的意义。 主旨:本诗以比喻贯穿全诗,通过不同角度比喻理想的内涵来赞美理想对于人 生的深刻意义,从而号召人们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短文两 篇 行道树 问题研究:1.“堕落”一词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堕落”的用法确实跟我们的语感不能相合,怎么说是“堕落”呢?下文明明说, “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那怎么说“堕落”呢?查词典,“堕” 落、掉。“堕落”的一个义项是沦落、流落。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堕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 的 2.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 城市居民早己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 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 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答:忧愁的是它们离家在外,站在人车来往的城市中,相比于人们繁华的夜生活 来说,十分孤独;而它们为能在夏日献出浓荫、制造清新、能够在清晨迎接太阳 的到来而感到十分满足和快乐 整体概括: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 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是 个人生哲理,这篇短文就是表达这个哲理的 行道树认识到,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为什么神圣呢?社会需要、人们需要 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 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行道树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他们甘愿自我牺牲。跟原始森林的同伴
《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 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 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以上诗句都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总体概括:这首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 是……”,一连串“理想使……”,大赞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说“请乘理想 之马,挥鞭从此起程”,希望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总而言 之,这首诗是说,人生一定要有理想。诗人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一连串形象 的比喻,蕴含丰富的意义。 主旨:本诗以比喻贯穿全诗,通过不同角度比喻理想的内涵来赞美理想对于人 生的深刻意义,从而号召人们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短文两 篇 行道树 问题研究:1.“堕落”一词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堕落”的用法确实跟我们的语感不能相合,怎么说是“堕落”呢?下文明明说, “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那怎么说“堕落”呢?查词典,“堕”, 落、掉。“堕落”的一个义项是沦落、流落。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堕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 的。 2.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 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 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 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答:忧愁的是它们离家在外,站在人车来往的城市中,相比于人们繁华的夜生活 来说,十分孤独;而它们为能在夏日献出浓荫、制造清新、能够在清晨迎接太阳 的到来而感到十分满足和快乐 整体概括: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 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是一 个人生哲理,这篇短文就是表达这个哲理的。 行道树认识到,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为什么神圣呢?社会需要、人们需要 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 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行道树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他们甘愿自我牺牲。跟原始森林的同伴
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 们相比,他们寂寞、孤独、苦熬。他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行道树认识到,为神圣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 而自豪快乐。 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 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主旨:本文以行道树比喻无私奉献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发奉献者高尚的情怀, 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境界。 2、第一次真好 问题研究 1、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答:就作者举的例子看,也可以知道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例如见那两团 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但觉它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这一次并不 愉快。又如露营,有时也会遇到困难,睡得也不可能舒适:第一次动手做饭,也 是不一定愉快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就不那么新鲜刺激,但就是因为有了第一次 的尝试,之后的感觉都变好了,第一次的感觉便会让人觉得“回味无穷”。第 次的经验不愉快并不影响对第一次的认识 2、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答:由于越来越多的“第一次“会越来越让你充满对未来的憧憬,这样生命就不 会枯燥乏味。 主旨:本文以作者第一次看见柚子树,引发了对第一次看见十姊妹鸟的雏鸟的回 忆,总结了自己的感受,得出“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的结论。这是生命中难得 的宝贵经验,它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阅历。 8人生寓言 、白兔与月亮 、问题研究 1.这一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句子是这样说的:“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 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换句话说,就是人类的慧心已泯。 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现在泛指智慧。白兔的慧心未泯, 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 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2.照寓言这么说,难道一无所有、一贫如洗才自在吗? 阅读就是应该同作者平等对话,应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但是,我们首先要 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不是拥有一把青草什么的。可见 不是泛指拥有,只是指白兔之于月亮那样的拥有。如果天空拥有月亮,天空就可 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这则寓言也使我们明白,拥有显赫的权势或财 富,拥有者是紧张不安的。金銮殿龙座上的皇帝威风是威风,其实,他惟恐风吹 草动,他是紧张不安的。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 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寓言没有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 整体概括:本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对小白兔得到月亮前后不同心境的描写, 说明拥有不配拥有的巨大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从而告诫人们面对财富是
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 们相比,他们寂寞、孤独、苦熬。他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行道树认识到,为神圣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 而自豪快乐。 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 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主旨:本文以行道树比喻无私奉献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发奉献者高尚的情怀, 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境界。 2、第一次真好 问题研究: 1、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答:就作者举的例子看,也可以知道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例如见那两团 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但觉它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这一次并不 愉快。又如露营,有时也会遇到困难,睡得也不可能舒适;第一次动手做饭,也 是不一定愉快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就不那么新鲜刺激,但就是因为有了第一次 的尝试,之后的感觉都变好了,第一次的感觉便会让人觉得“回味无穷”。第一 次的经验不愉快并不影响对第一次的认识。 2、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答:由于越来越多的“第一次“会越来越让你充满对未来的憧憬,这样生命就不 会枯燥乏味。 主旨:本文以作者第一次看见柚子树,引发了对第一次看见十姊妹鸟的雏鸟的回 忆,总结了自己的感受,得出“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的结论。这是生命中难得 的宝贵经验,它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阅历。 8 人生寓言 1、白兔与月亮 一、问题研究: 1.这一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句子是这样说的:“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 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换句话说,就是人类的慧心已泯。 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现在泛指智慧。白兔的慧心未泯, 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 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2.照寓言这么说,难道一无所有、一贫如洗才自在吗? 阅读就是应该同作者平等对话,应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但是,我们首先要 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不是拥有一把青草什么的。可见 不是泛指拥有,只是指白兔之于月亮那样的拥有。如果天空拥有月亮,天空就可 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这则寓言也使我们明白,拥有显赫的权势或财 富,拥有者是紧张不安的。金銮殿龙座上的皇帝威风是威风,其实,他惟恐风吹 草动,他是紧张不安的。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 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寓言没有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 整体概括:本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对小白兔得到月亮前后不同心境的描写, 说明拥有不配拥有的巨大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从而告诫人们面对财富是
应有清醒而正确的认识 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2、落难的王子 问题研究 这一则寓言的编法值得探究,作者要说的意思是,厄运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人物,本来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拟定为王子,极 写他怎样脆弱。厄运也往极端方面去编,国破家亡,又当奴隶,又成残废,行乞 度日。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构思奇妙的是,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 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 构思奇妙之处还有“天哪,太可怕了”云云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 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 寻味。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在 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 整体概括:本文通过对王子落难前后的语言描写,说明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 强起来的道理,也说明人世间没有不能忍受的苦难这一道理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特色:《落难的王子》一文,“天哪,太可怕了”反复出现三次:王子之口,“我” 之口,“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给人以启发: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 好像在不断重复。 课后练习: 反复朗读课文,想一想: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 定”?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再用概括的语言说 出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 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 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练,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 顽强地面对厄运。 《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下列问题 1.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答:说“必然”,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看,从实际情况看, 应该说是很容易,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 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 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2.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 坚韧的意志? 答:说“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了,这个规律 不能成立。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的磨
应有清醒而正确的认识。 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2、落难的王子 一、问题研究: 这一则寓言的编法值得探究,作者要说的意思是,厄运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人物,本来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拟定为王子,极 写他怎样脆弱。厄运也往极端方面去编,国破家亡,又当奴隶,又成残废,行乞 度日。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构思奇妙的是,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 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 构思奇妙之处还有“天哪,太可怕了”云云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 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 寻味。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在 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 整体概括:本文通过对王子落难前后的语言描写,说明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 强起来的道理,也说明人世间没有不能忍受的苦难这一道理。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特色:《落难的王子》一文,“天哪,太可怕了”反复出现三次:王子之口,“我” 之口,“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给人以启发: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 好像在不断重复。 课后练习: 一 反复朗读课文,想一想: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 定”?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再用概括的语言说 出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 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 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练,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 顽强地面对厄运。 《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二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下列问题。 1.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答:说“必然”,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看,从实际情况看, 应该说是很容易,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 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 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2.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 坚韧的意志? 答:说“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了,这个规律 不能成立。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的磨
练。比如,长跑,并非厄运,但是需要坚韧的意志,是可以锻炼人的 附: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培根《论厄运》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 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论天意》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 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9我的信念 问题研究 1.“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 茧一般。”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 居里夫人所以没有明确地说出来,大概是因为这种力量是难以明确表述的。这种 力量是一种复合的因素。第1段里说,“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 成”,完成的决心,是一种因素。第3段里说,“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 对真理的渴求,是一种因素。篇末说,“这种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 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科学魅力的吸引,是一种因素。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 究,图的不是名利,是有崇高的使命感的,科学事业是造福人类的事业,这种使 命感,肯定也是一种因素。 2.“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为什么“孤独”也是 种美好快乐的记忆? 这里所说的“孤独”,恐怕翻译得并不恰当。何为孤独?单身一人,需要交流感 情而无从交流才会感觉孤独。独处一室,静静地读书,是没有孤独感的。而居里 夫人这里的意思是,她潜心学业,总是远离欢乐喧闹的人群,一个人静心读书 大学阶段读了许多书,大有收获,回忆起来,觉得没有虚度年华,这样的大学生 活美好快乐。 3.居里夫人所说的“讲究现实”与“梦想家”是什么意思? 应该根据语境来理解。“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这是 完全应该的,所以居里夫人也是肯定的。讲究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 因为生活毕竟需要金钱,获得很多的报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梦想家”则是 为研究而研究,为工作而工作,为理想而研究而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 念,正像居里夫人自己说的,“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
练。比如,长跑,并非厄运,但是需要坚韧的意志,是可以锻炼人的。 附: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培根《论厄运》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 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论天意》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 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9 我的信念 一、问题研究: 1.“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 茧一般。”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 居里夫人所以没有明确地说出来,大概是因为这种力量是难以明确表述的。这种 力量是一种复合的因素。第 1 段里说,“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 成”,完成的决心,是一种因素。第 3 段里说,“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 对真理的渴求,是一种因素。篇末说,“这种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 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科学魅力的吸引,是一种因素。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 究,图的不是名利,是有崇高的使命感的,科学事业是造福人类的事业,这种使 命感,肯定也是一种因素。 2.“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为什么“孤独”也是一 种美好快乐的记忆? 这里所说的“孤独”,恐怕翻译得并不恰当。何为孤独?单身一人,需要交流感 情而无从交流才会感觉孤独。独处一室,静静地读书,是没有孤独感的。而居里 夫人这里的意思是,她潜心学业,总是远离欢乐喧闹的人群,一个人静心读书, 大学阶段读了许多书,大有收获,回忆起来,觉得没有虚度年华,这样的大学生 活美好快乐。 3.居里夫人所说的“讲究现实”与“梦想家”是什么意思? 应该根据语境来理解。“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这是 完全应该的,所以居里夫人也是肯定的。讲究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 因为生活毕竟需要金钱,获得很多的报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梦想家”则是 为研究而研究,为工作而工作,为理想而研究而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 念,正像居里夫人自己说的,“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
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4.“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 景”。“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是什么意思? 先要理解“世界的优美”,说的不是景色的优美。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 是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的。认识了规律,发现了奥秘,就 会觉得这世界真奇妙。优美是指物质运动规律以及物质内部结构。学了物理,学 了化学,就会感觉世界的优美。科学越发展,世界越是展现它的优美,所以说不 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整体概括:本文是玛丽″居里对自己的性格、为人的理想、信念的总结与回顾, 全文通过写自己对待科学研究的坚忍不拔的意志,追求宁静、淡泊功名利禄的心 态及温和的性格描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人格魅力。 课后练习 朗读全文,把握文意,然后回答下边的问题。 1.作者认为“人类也需要梦想家”,“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 事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答:“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献身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事业就是一切, 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从居里夫人放弃专利,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我觉得居里夫人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且淡泊名利功禄的这种精神十分使人敬 佩 2.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美,这种魅力,有如神话故事 般,在这样美妙的科学世界面前,科学家就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儿一样。 这反映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10论语十则 、问题研究 1、归纳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是谈学习方法的,那些谈修身做人的,那些谈学 习态度的? 答: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有第一则、第三则、第四则;谈修身做人的有第一则、 第七则、第八则、第九则、第十则:谈学习态度的有第五则、第六则、第七则、 第二则。 分则解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y山n),不亦君子乎?” 译:孔子说:“学习(知识、技能)之后时常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访,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很快乐么?别人不了解自己,自 己却不怨恨人家,不也是很有道德修养的人么?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 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见解,就可以当老师了
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4.“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 景”。“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是什么意思? 先要理解“世界的优美”,说的不是景色的优美。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 是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的。认识了规律,发现了奥秘,就 会觉得这世界真奇妙。优美是指物质运动规律以及物质内部结构。学了物理,学 了化学,就会感觉世界的优美。科学越发展,世界越是展现它的优美,所以说不 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整体概括:本文是玛丽"居里对自己的性格、为人的理想、信念的总结与回顾, 全文通过写自己对待科学研究的坚忍不拔的意志,追求宁静、淡泊功名利禄的心 态及温和的性格描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人格魅力。 课后练习: 一 朗读全文,把握文意,然后回答下边的问题。 1.作者认为“人类也需要梦想家”,“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 事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答:“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献身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事业就是一切, 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从居里夫人放弃专利,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我觉得居里夫人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且淡泊名利功禄的这种精神十分使人敬 佩。 2.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美,这种魅力,有如神话故事 一般,在这样美妙的科学世界面前,科学家就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儿一样。 这反映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10 论语十则 一、问题研究: 1、归纳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是谈学习方法的,那些谈修身做人的,那些谈学 习态度的? 答: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有第一则、第三则、第四则;谈修身做人的有第一则、 第七则、第八则、第九则、第十则;谈学习态度的有第五则、第六则、第七则、 第二则。 分则解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孔子说:“学习(知识、技能)之后时常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访,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很快乐么?别人不了解自己,自 己却不怨恨人家,不也是很有道德修养的人么?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 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见解,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 陷入邪说的危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由,教给你知与不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就是聪明的智慧。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 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出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 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生命,不也很重大么?到死为止, 不也很遥远么?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到别人身 上 主旨:第一则讲了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讲了治学的人的品德修养 第三则讲了学习方法,谈到了知识的继承与创新。 第四则也是讲学习方法的,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学”与 “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讲学习态度,强调学问上不可不懂装懂。 第六则也是将学习态度的,重在说明既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也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来自我反省 第七则讲了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 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讲个人修养,强调一个人既要胸怀宽广,又要意志坚定 第九则强调人的品质要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 第十则讲到了人的处世方法,要求人们要做到仁爱待人,要推己及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 陷入邪说的危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由,教给你知与不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就是聪明的智慧。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 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出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 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生命,不也很重大么?到死为止, 不也很遥远么?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到别人身 上。” 主旨:第一则讲了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讲了治学的人的品德修养。 第三则讲了学习方法,谈到了知识的继承与创新。 第四则也是讲学习方法的,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学”与 “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讲学习态度,强调学问上不可不懂装懂。 第六则也是将学习态度的,重在说明既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也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来自我反省。 第七则讲了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 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讲个人修养,强调一个人既要胸怀宽广,又要意志坚定。 第九则强调人的品质要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 第十则讲到了人的处世方法,要求人们要做到仁爱待人,要推己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