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旧制度与大革命》PDF电子书〔法〕托克维尔(共三篇二十五章)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350,文件大小:1.24MB,团购合买
法国历史学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 A lexis de Toque ville,18051859)的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经 冯棠翻译,桂裕芳教授校阅,最后由我审订,终于同读者见 面了。原著出版于1856年,135年后才有汉译本,似乎委屈 了这部“经典著作”。但是即使在欧美,托克维尔的名声和学 术地位也是近几十年才最后确立的 托克维尔的成名作是1835年问世的《论美国的民主》① 第一卷,第二卷出版于1840年,次年他就荣膺法兰西学院院 士,仅36岁。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旧制度与大革命 [法]托克维尔著

序言 序言 法国历史学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 A lexis de Toque ville,18051859)的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经 冯棠翻译,桂裕芳教授校阅,最后由我审订,终于同读者见 面了。原著出版于1856年,135年后才有汉译本,似乎委屈 了这部“经典著作”。但是即使在欧美,托克维尔的名声和学 术地位也是近几十年才最后确立的 托克维尔的成名作是1835年问世的《论美国的民主》① 第一卷,第二卷出版于1840年,次年他就荣膺法兰西学院院 士,仅36岁。此后15年他没有发表什么重要著作,只在从 政之余思索新著的主题。 托克维尔虽出身贵族,但在政治上倾向于自由主义,曾 拒绝继承贵族头衔。他目睹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二月革 命又推翻七月王朝;1839年起任众议院议员,二月革命后参 与第二共和国宪法的制订,并一度在秩序党内阁中任外交部 长(1849年6-10月)。路易·波拿巴的1851年12月政变和 第二帝国专制政府的建立令他悲观失望,迫使他成为“国内 ①《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序 言 法 国 历 史 学 家 亚 历 克 西 · 德 · 托 克 维 尔 ( A l e x i s d e T o c q u e - v i l e , 1 8 0 5 — 1 8 5 9 ) 的 名 著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 经 冯 棠 翻 译 , 桂 裕 芳 教 授 校 阅 , 最 后 由 我 审 订 , 终 于 同 读 者 见 面 了 。 原 著 出 版 于 1 8 5 6 年 , 1 3 5 年 后 才 有 汉 译 本 , 似 乎 委 屈 了 这 部 “ 经 典 著 作 ” 。 但 是 即 使 在 欧 美 , 托 克 维 尔 的 名 声 和 学 术 地 位 也 是 近 几 十 年 才 最 后 确 立 的 。 托 克 维 尔 的 成 名 作 是 1 8 3 5 年 问 世 的 《 论 美 国 的 民 主 》 ① 第 一 卷 , 第 二 卷 出 版 于 1 8 4 0 年 , 次 年 他 就 荣 膺 法 兰 西 学 院 院 士 , 仅 3 6 岁 。 此 后 1 5 年 他 没 有 发 表 什 么 重 要 著 作 , 只 在 从 政 之 余 思 索 新 著 的 主 题 。 托 克 维 尔 虽 出 身 贵 族 , 但 在 政 治 上 倾 向 于 自 由 主 义 , 曾 拒 绝 继 承 贵 族 头 衔 。 他 目 睹 七 月 革 命 推 翻 波 旁 王 朝 , 二 月 革 命 又 推 翻 七 月 王 朝 ; 1 8 3 9 年 起 任 众 议 院 议 员 , 二 月 革 命 后 参 与 第 二 共 和 国 宪 法 的 制 订 , 并 一 度 在 秩 序 党 内 阁 中 任 外 交 部 长 ( 1 8 4 9 年 6 — 1 0 月 ) 。 路 易 · 波 拿 巴 的 1 8 5 1 年 1 2 月 政 变 和 第 二 帝 国 专 制 政 府 的 建 立 令 他 悲 观 失 望 , 迫 使 他 成 为 “ 国 内 序 言 1 ① 《 论 美 国 的 民 主 》 ( 上 下 卷 ) , 董 果 良 译 , 商 务 印 书 馆 , 1 9 8 8 年 版

序言 流亡者”。①《旧制度与大革命》就是在这段政治大变动时期酝 酿成熟的,这部著作浸透着他对拿破仑第三专制制度的仇恨 在托克维尔之前己有梯也尔、米涅、米什勒、路易·勃 朗、拉马丁等文人政客撰写的法国革命史和帝国史。这些著 作对这场大革命都有独到见解,但基本上都是多卷本的叙述 史。托克维尔不仅在历史写作方法上与他们不同(他几乎从 不援引这些历史家),而且视野更为广阔、更为深凿:他把 1789年以后的60年历史看作一个整体,统称之为法国革命。 他的初衷是以十年帝国时期(18041814)作为主题,不是 重写一部梯也尔式的帝国史,而是试图说明帝国是如何产生 的,它何以能在大革命创造的社会中建立起来,凭借的是哪 些手段方法,创立帝国的那个人(拿破仑)的真正本质是什 么,他的成就和挫折何在,帝国的短期和深远影响是什么,它 对世界的命运,特别是法国的命运起了什么作用……总之,托 克维尔企图解释那些构成时代连锁主要环节的重大事件的原 因、性质、意义,而不是单纯地叙述史实。虽然托克维尔后 来放弃了对第一帝国的研究,把注意力移向大革命的深刻根 源—一旧制度,但是他的分析方法并未改变。用托克维尔自 己的话说,他要把“事实和思想、历史哲学和历史本身结合 起来”③他要以孟德斯鸠为榜样,写一部像《罗马盛衰原因 ①关于这段经历,参阅托克维尔《回忆录》,《托克维尔全集》(以下简称 《全集》)Ⅻ。 ②托克维尔致居斯塔夫·德·博蒙信(1850年12月26日),见《全集》Ⅷ

流 亡 者 ” 。 ①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就 是 在 这 段 政 治 大 变 动 时 期 酝 酿 成 熟 的 , 这 部 著 作 浸 透 着 他 对 拿 破 仑 第 三 专 制 制 度 的 仇 恨 。 在 托 克 维 尔 之 前 已 有 梯 也 尔 、 米 涅 、 米 什 勒 、 路 易 · 勃 朗 、 拉 马 丁 等 文 人 政 客 撰 写 的 法 国 革 命 史 和 帝 国 史 。 这 些 著 作 对 这 场 大 革 命 都 有 独 到 见 解 , 但 基 本 上 都 是 多 卷 本 的 叙 述 史 。 托 克 维 尔 不 仅 在 历 史 写 作 方 法 上 与 他 们 不 同 ( 他 几 乎 从 不 援 引 这 些 历 史 家 ) , 而 且 视 野 更 为 广 阔 、 更 为 深 凿 : 他 把 1 7 8 9 年 以 后 的 6 0 年 历 史 看 作 一 个 整 体 , 统 称 之 为 法 国 革 命 。 他 的 初 衷 是 以 十 年 帝 国 时 期 ( 1 8 0 4 — 1 8 1 4 ) 作 为 主 题 , 不 是 重 写 一 部 梯 也 尔 式 的 帝 国 史 , 而 是 试 图 说 明 帝 国 是 如 何 产 生 的 , 它 何 以 能 在 大 革 命 创 造 的 社 会 中 建 立 起 来 , 凭 借 的 是 哪 些 手 段 方 法 , 创 立 帝 国 的 那 个 人 ( 拿 破 仑 ) 的 真 正 本 质 是 什 么 , 他 的 成 就 和 挫 折 何 在 , 帝 国 的 短 期 和 深 远 影 响 是 什 么 , 它 对 世 界 的 命 运 , 特 别 是 法 国 的 命 运 起 了 什 么 作 用 … … 总 之 , 托 克 维 尔 企 图 解 释 那 些 构 成 时 代 连 锁 主 要 环 节 的 重 大 事 件 的 原 因 、 性 质 、 意 义 , 而 不 是 单 纯 地 叙 述 史 实 。 虽 然 托 克 维 尔 后 来 放 弃 了 对 第 一 帝 国 的 研 究 , 把 注 意 力 移 向 大 革 命 的 深 刻 根 源 — — 旧 制 度 , 但 是 他 的 分 析 方 法 并 未 改 变 。 用 托 克 维 尔 自 己 的 话 说 , 他 要 把 “ 事 实 和 思 想 、 历 史 哲 学 和 历 史 本 身 结 合 起 来 ” 。 ② 他 要 以 孟 德 斯 鸠 为 榜 样 , 写 一 部 像 《 罗 马 盛 衰 原 因 2 序 言 ① ② 托 克 维 尔 致 居 斯 塔 夫 · 德 · 博 蒙 信 ( 1 8 5 0 年 1 2 月 2 6 日 ) , 见 《 全 集 》 Ⅷ , 2 , 3 4 3 页 。 关 于 这 段 经 历 , 参 阅 托 克 维 尔 《 回 忆 录 》 , 《 托 克 维 尔 全 集 》 ( 以 下 简 称 《 全 集 》 ) Ⅻ

序言 论》①那样的著作,“为后世留下自己的痕迹”。尽管他也参政 议政,但他自信“立言”比“立功”更适合自己的性格。② 同孟德斯鸠一样,托克维尔出身于穿袍贵族家庭,当过 法官,他的父母在大革命时被捕入狱,如果没有发生热月政 变,恐难逃过断头这一关。家庭的阶级烙印深深地刻在他身 上,这在他的著作中,特别在他的回忆录和书信中充分地流 露出来。然而,作为一个经历过重大历史事变的观察家, 个混迹于政治舞台的反对派,一个博览群书、泛游异国(除 欧美各国外,他还到过阿尔及利亚,发表过关于阿尔及利亚 的著作)并直接接触到第一手史料的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又 具备与众不同的敏锐洞察力,一种力图超越本阶级狭隘利益 的社会意识,一种植根于本国实际的历史感与时代感。 这种矛盾性或两重性首次表露在他的早期著作《论美国 的民主》中:他一面盛赞美国独立后出现的一个平等、民主 的新社会,并且预言民主是世界历史的大势所趋,任何力量 都不能阻挡。与此同时,他又认为在民主社会下会出现“大 多数人的专制”,这将使少数人丧失自由,迫使他们诉诸武力, 结果社会将陷入无政府状态。在他看来,民主与自由是矛盾 的,不可兼有的。 其次,在他为英国《伦敦与威斯敏斯特评论》撰写的 ①《罗马盛衰原因论》,婉玲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②托克维尔致居斯塔夫·德·博蒙信(1850年12月26日),见《集》Ⅷ, ③参阅《论美国的民主》上卷第二部分第七章

论 》 ① 那 样 的 著 作 , “ 为 后 世 留 下 自 己 的 痕 迹 ” 。 尽 管 他 也 参 政 议 政 , 但 他 自 信 “ 立 言 ” 比 “ 立 功 ” 更 适 合 自 己 的 性 格 。 ② 同 孟 德 斯 鸠 一 样 , 托 克 维 尔 出 身 于 穿 袍 贵 族 家 庭 , 当 过 法 官 , 他 的 父 母 在 大 革 命 时 被 捕 入 狱 , 如 果 没 有 发 生 热 月 政 变 , 恐 难 逃 过 断 头 这 一 关 。 家 庭 的 阶 级 烙 印 深 深 地 刻 在 他 身 上 , 这 在 他 的 著 作 中 , 特 别 在 他 的 回 忆 录 和 书 信 中 充 分 地 流 露 出 来 。 然 而 , 作 为 一 个 经 历 过 重 大 历 史 事 变 的 观 察 家 , 一 个 混 迹 于 政 治 舞 台 的 反 对 派 , 一 个 博 览 群 书 、 泛 游 异 国 ( 除 欧 美 各 国 外 , 他 还 到 过 阿 尔 及 利 亚 , 发 表 过 关 于 阿 尔 及 利 亚 的 著 作 ) 并 直 接 接 触 到 第 一 手 史 料 的 历 史 学 家 , 托 克 维 尔 又 具 备 与 众 不 同 的 敏 锐 洞 察 力 , 一 种 力 图 超 越 本 阶 级 狭 隘 利 益 的 社 会 意 识 , 一 种 植 根 于 本 国 实 际 的 历 史 感 与 时 代 感 。 这 种 矛 盾 性 或 两 重 性 首 次 表 露 在 他 的 早 期 著 作 《 论 美 国 的 民 主 》 中 : 他 一 面 盛 赞 美 国 独 立 后 出 现 的 一 个 平 等 、 民 主 的 新 社 会 , 并 且 预 言 民 主 是 世 界 历 史 的 大 势 所 趋 , 任 何 力 量 都 不 能 阻 挡 。 与 此 同 时 , 他 又 认 为 在 民 主 社 会 下 会 出 现 “ 大 多 数 人 的 专 制 ” , 这 将 使 少 数 人 丧 失 自 由 , 迫 使 他 们 诉 诸 武 力 , 结 果 社 会 将 陷 入 无 政 府 状 态 。 ③ 在 他 看 来 , 民 主 与 自 由 是 矛 盾 的 , 不 可 兼 有 的 。 其 次 , 在 他 为 英 国 《 伦 敦 与 威 斯 敏 斯 特 评 论 》 撰 写 的 序 言 3 ① ② ③ 参 阅 《 论 美 国 的 民 主 》 上 卷 第 二 部 分 第 七 章 。 托 克 维 尔 致 居 斯 塔 夫 · 德 · 博 蒙 信 ( 1 8 5 0 年 1 2 月 2 6 日 ) , 见 《 全 集 》 Ⅷ , 2 , 3 4 3 页 。 《 罗 马 盛 衰 原 因 论 》 , 婉 玲 译 , 商 务 印 书 馆 , 1 9 6 2 年 版

4 序言 “1789年前后法国社会政治状况”(1836)一文(见附录)中, 托克维尔接触到了旧制度的一些实质问题,例如贵族阶级的 没落和第三等级的兴起。他用大量篇幅描述贵族的失落、无 权、脱离群众,但仍保持免税和荣誉等封建特权,因而使他 们变为一个封闭的“种姓”。同时,他又对这种现象表示惋惜, 并认为一个没有贵族的社会很难避免专制政府,贵族集团在 同中央政权的抗衡中保障了个人自由。 作为一个没落阶级的政治代表,托克维尔对于群众的革 命情绪特别敏感。距二月革命爆发还不到一个月,他就预感 革命风暴的威胁。1848年1月29日,他在议会发表演说,警 告那些认为“丝毫没有危险”、“革命还离我们很远”的议员 们说,工人阶级已倾向于社会主义理论,他们要推翻的不仅 仅是法律、内阁或政府形式,而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此时 此刻,我们正睡在一座火山口上。”“欧洲的大地又震颤起来 了,”“暴风雨正在地平线上隐现。”当二月革命特别是六月 起义爆发时,他表现出无比恐惧,他在《回忆录》中表白说: “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但由于本能,我却是一个贵族 这就是说,我蔑视和惧怕群众。自由、法制、尊重权利, 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一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 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那么,这部《旧制度与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东 ①托克维尔,回忆录》,《集》Ⅻ,3738页。 ②托克维尔,《社会平等与政治自由》,巴黎,1977年,21页

“ 1 7 8 9 年 前 后 法 国 社 会 政 治 状 况 ” ( 1 8 3 6 ) 一 文 ( 见 附 录 ) 中 , 托 克 维 尔 接 触 到 了 旧 制 度 的 一 些 实 质 问 题 , 例 如 贵 族 阶 级 的 没 落 和 第 三 等 级 的 兴 起 。 他 用 大 量 篇 幅 描 述 贵 族 的 失 落 、 无 权 、 脱 离 群 众 , 但 仍 保 持 免 税 和 荣 誉 等 封 建 特 权 , 因 而 使 他 们 变 为 一 个 封 闭 的 “ 种 姓 ” 。 同 时 , 他 又 对 这 种 现 象 表 示 惋 惜 , 并 认 为 一 个 没 有 贵 族 的 社 会 很 难 避 免 专 制 政 府 , 贵 族 集 团 在 同 中 央 政 权 的 抗 衡 中 保 障 了 个 人 自 由 。 作 为 一 个 没 落 阶 级 的 政 治 代 表 , 托 克 维 尔 对 于 群 众 的 革 命 情 绪 特 别 敏 感 。 距 二 月 革 命 爆 发 还 不 到 一 个 月 , 他 就 预 感 革 命 风 暴 的 威 胁 。 1 8 4 8 年 1 月 2 9 日 , 他 在 议 会 发 表 演 说 , 警 告 那 些 认 为 “ 丝 毫 没 有 危 险 ” 、 “ 革 命 还 离 我 们 很 远 ” 的 议 员 们 说 , 工 人 阶 级 已 倾 向 于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 他 们 要 推 翻 的 不 仅 仅 是 法 律 、 内 阁 或 政 府 形 式 , 而 是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本 身 。 “ 此 时 此 刻 , 我 们 正 睡 在 一 座 火 山 口 上 。 ” “ 欧 洲 的 大 地 又 震 颤 起 来 了 , ” “ 暴 风 雨 正 在 地 平 线 上 隐 现 。 ” ① 当 二 月 革 命 特 别 是 六 月 起 义 爆 发 时 , 他 表 现 出 无 比 恐 惧 , 他 在 《 回 忆 录 》 中 表 白 说 : “ 在 思 想 上 我 倾 向 民 主 制 度 , 但 由 于 本 能 , 我 却 是 一 个 贵 族 — — 这 就 是 说 , 我 蔑 视 和 惧 怕 群 众 。 自 由 、 法 制 、 尊 重 权 利 , 对 这 些 我 极 端 热 爱 — — 但 我 并 不 热 爱 民 主 。 … … 我 无 比 崇 尚 的 是 自 由 , 这 便 是 真 相 。 ” ② 那 么 , 这 部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给 我 们 带 来 了 什 么 新 东 4 序 言 ① ② 托 克 维 尔 , 《 社 会 平 等 与 政 治 自 由 》 , 巴 黎 , 1 9 7 7 年 , 2 1 页 。 托 克 维 尔 , 《 回 忆 录 》 , 《 全 集 》 Ⅻ , 3 7 — 3 8 页

序言 5 西,发了什么前人所未发的新意?托克维尔开宗明义就指出, 他从事的是“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而不是写另一部大革命 史。既是“研究”,就要提出问题。从各章题目就可以知道 作者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从方法论说,这也可以称为后来 “年鉴学派”创导的问题史学。例如,托克维尔企图说明:何 以全欧洲几乎都有同样的政体,它们如何到处都陷于崩溃?何 以封建特权对法国人民比在其他地方变得更为可憎?何以中 央集权行政体制是旧制度的体制,而不是大革命或帝国的创 造?何以18世纪的法国的人们比其他国家人民更彼此相似, 同时又彼此分离,漠不相关?尽管文明不断进步,何以18世 纪法国农民的处境有时甚至比13世纪的农民处境更恶劣?何 以18世纪法国文人成为国家的主要政治人物?何以法国人宁 愿先要改革,后要自由?何以行政革命先于政治革命?路易 十六时期是旧王朝最繁荣时期,这种繁荣如何加速了革命?等 等。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写成专著 与19世纪一些思想家、哲学家—一从斯塔埃尔夫人到基 内——不同,托克维尔不是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扎 扎实实地依靠对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他阅读、利 用了前人从未接触过的大量档案材料,包括古老的土地清册、 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间的通信、三级 会议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他是第一个查阅有关国有财产 出售法令的历史家;他还努力挖掘涉及农民状况和农民起义 的资料。根据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体描绘旧制度 ①凡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见《旧制度与大革命》

西 , 发 了 什 么 前 人 所 未 发 的 新 意 ? 托 克 维 尔 开 宗 明 义 就 指 出 , 他 从 事 的 是 “ 关 于 法 国 革 命 的 研 究 ” , 而 不 是 写 另 一 部 大 革 命 史 。 ① 既 是 “ 研 究 ” , 就 要 提 出 问 题 。 从 各 章 题 目 就 可 以 知 道 作 者 要 解 决 的 是 哪 些 问 题 。 从 方 法 论 说 , 这 也 可 以 称 为 后 来 “ 年 鉴 学 派 ” 创 导 的 问 题 史 学 。 例 如 , 托 克 维 尔 企 图 说 明 : 何 以 全 欧 洲 几 乎 都 有 同 样 的 政 体 , 它 们 如 何 到 处 都 陷 于 崩 溃 ? 何 以 封 建 特 权 对 法 国 人 民 比 在 其 他 地 方 变 得 更 为 可 憎 ? 何 以 中 央 集 权 行 政 体 制 是 旧 制 度 的 体 制 , 而 不 是 大 革 命 或 帝 国 的 创 造 ? 何 以 1 8 世 纪 的 法 国 的 人 们 比 其 他 国 家 人 民 更 彼 此 相 似 , 同 时 又 彼 此 分 离 , 漠 不 相 关 ? 尽 管 文 明 不 断 进 步 , 何 以 1 8 世 纪 法 国 农 民 的 处 境 有 时 甚 至 比 1 3 世 纪 的 农 民 处 境 更 恶 劣 ? 何 以 1 8 世 纪 法 国 文 人 成 为 国 家 的 主 要 政 治 人 物 ? 何 以 法 国 人 宁 愿 先 要 改 革 , 后 要 自 由 ? 何 以 行 政 革 命 先 于 政 治 革 命 ? 路 易 十 六 时 期 是 旧 王 朝 最 繁 荣 时 期 , 这 种 繁 荣 如 何 加 速 了 革 命 ? 等 等 。 每 一 个 问 题 几 乎 都 可 写 成 专 著 。 与 1 9 世 纪 一 些 思 想 家 、 哲 学 家 — — 从 斯 塔 埃 尔 夫 人 到 基 内 — — 不 同 , 托 克 维 尔 不 是 凭 空 “ 思 考 ” 法 国 革 命 , 而 是 扎 扎 实 实 地 依 靠 对 原 始 材 料 的 分 析 研 究 得 出 结 论 。 他 阅 读 、 利 用 了 前 人 从 未 接 触 过 的 大 量 档 案 材 料 , 包 括 古 老 的 土 地 清 册 、 赋 税 簿 籍 、 地 方 与 中 央 的 奏 章 、 指 示 和 大 臣 间 的 通 信 、 三 级 会 议 记 录 和 1 7 8 9 年 的 陈 情 书 。 他 是 第 一 个 查 阅 有 关 国 有 财 产 出 售 法 令 的 历 史 家 ; 他 还 努 力 挖 掘 涉 及 农 民 状 况 和 农 民 起 义 的 资 料 。 根 据 这 些 史 料 , 他 得 以 深 入 了 解 、 具 体 描 绘 旧 制 度 序 言 5 ① 凡 未 注 明 出 处 的 引 文 均 见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序言 下的土地、财产、教会、三级会议、中央与地方行政、农民 生活、贵族地位、第三等级状况等,并阐发自己的论点。 托克维尔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主要论点,可以归纳为如下 几点 1.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 它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这 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 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 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就需要同时进攻所有现 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 风尚与习惯。 2.法国革命是一件长期工作的最后完成,即使它没有发 生,古老的社会建筑同样也会倒塌,法国革命的业绩是以突 然方式完成了需要长时期才能一点一滴完成的事情。在革命 来临之前,政府已开始进行改革,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 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当封建制度的某 些部分在法国已经废除时,人们对剩下的部分常常抱有百倍 的仇恨,更加不能忍受,农民和领主、第三等级和特权阶级 的矛盾越加尖锐。这就是为什么革命在法国比在欧洲其他国 家更早爆发的主要原因。 3.法国革命既呈现出决裂性,又呈现出连续性和反复性 托克维尔不同意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和加强是法国革命和帝国 的创造这个观点,相反,他认为这是旧制度下王权和中央政 府权力集中趋势的继续。同时,他注意到法国革命初期废除 的一些法律和习惯,包括旧制度下的思想感情,在若干年后

下 的 土 地 、 财 产 、 教 会 、 三 级 会 议 、 中 央 与 地 方 行 政 、 农 民 生 活 、 贵 族 地 位 、 第 三 等 级 状 况 等 , 并 阐 发 自 己 的 论 点 。 托 克 维 尔 关 于 法 国 大 革 命 的 主 要 论 点 , 可 以 归 纳 为 如 下 几 点 : 1 . 1 7 8 9 年 法 国 革 命 是 迄 今 为 止 最 伟 大 、 最 激 烈 的 革 命 , 它 代 表 法 国 的 “ 青 春 、 热 情 、 自 豪 、 慷 慨 、 真 诚 的 年 代 ” 。 这 是 一 场 社 会 政 治 革 命 , 符 合 全 欧 洲 的 需 要 , 其 效 果 是 废 除 若 干 世 纪 以 来 统 治 欧 洲 和 法 国 的 封 建 制 度 。 它 不 仅 要 改 变 旧 政 府 , 而 且 要 废 除 旧 的 社 会 形 式 , 因 此 就 需 要 同 时 进 攻 所 有 现 存 的 权 力 机 构 , 毁 灭 所 有 公 认 的 影 响 , 祛 除 种 种 传 统 , 更 新 风 尚 与 习 惯 。 2 . 法 国 革 命 是 一 件 长 期 工 作 的 最 后 完 成 , 即 使 它 没 有 发 生 , 古 老 的 社 会 建 筑 同 样 也 会 倒 塌 , 法 国 革 命 的 业 绩 是 以 突 然 方 式 完 成 了 需 要 长 时 期 才 能 一 点 一 滴 完 成 的 事 情 。 在 革 命 来 临 之 前 , 政 府 已 开 始 进 行 改 革 , 而 “ 对 于 一 个 坏 政 府 来 说 , 最 危 险 的 时 刻 通 常 就 是 它 开 始 改 革 的 时 刻 。 ” 当 封 建 制 度 的 某 些 部 分 在 法 国 已 经 废 除 时 , 人 们 对 剩 下 的 部 分 常 常 抱 有 百 倍 的 仇 恨 , 更 加 不 能 忍 受 , 农 民 和 领 主 、 第 三 等 级 和 特 权 阶 级 的 矛 盾 越 加 尖 锐 。 这 就 是 为 什 么 革 命 在 法 国 比 在 欧 洲 其 他 国 家 更 早 爆 发 的 主 要 原 因 。 3 . 法 国 革 命 既 呈 现 出 决 裂 性 , 又 呈 现 出 连 续 性 和 反 复 性 。 托 克 维 尔 不 同 意 中 央 集 权 制 的 确 立 和 加 强 是 法 国 革 命 和 帝 国 的 创 造 这 个 观 点 , 相 反 , 他 认 为 这 是 旧 制 度 下 王 权 和 中 央 政 府 权 力 集 中 趋 势 的 继 续 。 同 时 , 他 注 意 到 法 国 革 命 初 期 废 除 的 一 些 法 律 和 习 惯 , 包 括 旧 制 度 下 的 思 想 感 情 , 在 若 干 年 后 6 序 言

序言 重新出现。法国1789年革命后冒出一个第一帝国,1848年革 命后又冒出一个第二帝国,难道专制主义是法国政治生活中 不可摆脱的传统吗? 4.这里涉及对于专制、自由、平等三者关系的理解问题 在托克维尔看来,旧制度后期王权和中央政权的加强侵犯了 公民社会,剥夺了贵族的自由。而18世纪思想家几乎无不推 崇专制王权的中华帝国,把它当作开明君主制的模范;他们 只要求改革,要求地位平等,并不要求自由,至少是把改革 放在自由之前。大革命建立了人人平等的新社会,也建立了 自由的政治制度,恢复了地方自治,但是不久人们就忘记了 自由,甘当“世界霸主”拿破仑的“平等的奴隶”。这对托克 维尔来说是一个惨痛的经验——他写的是第一帝国,想的则 是亲身经历的第二帝国。如果这是法国历史发展的规律,那 么大革命岂不只是一个短短的插曲? 托克维尔对于法国革命的原因和后果的分析固然精辟, 但并非定论,这些问题至今仍在史学家中引起争论。可以肯 定地说,托克维尔开辟了研究旧制度的新途径,他揭露了旧 制度与大革命的内在联系,而且接触到了法兰西民族命运的 根本问题。 托克维尔的成就应归功于他的态度与方法。他十分注意 在欧洲历史的一般规律中抓住法国历史的特殊规律加以分 析,并努力寻找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他曾引用法国科学 家居维叶的话说:“有机体的所有各部分之间存在必然的联 系,以致人们只要接触到从其中之一分解出来的一个部分,便 能恢复整体。”他又说:“我像医生一样,试图在每个坏死的

重 新 出 现 。 法 国 1 7 8 9 年 革 命 后 冒 出 一 个 第 一 帝 国 , 1 8 4 8 年 革 命 后 又 冒 出 一 个 第 二 帝 国 , 难 道 专 制 主 义 是 法 国 政 治 生 活 中 不 可 摆 脱 的 传 统 吗 ? 4 . 这 里 涉 及 对 于 专 制 、 自 由 、 平 等 三 者 关 系 的 理 解 问 题 。 在 托 克 维 尔 看 来 , 旧 制 度 后 期 王 权 和 中 央 政 权 的 加 强 侵 犯 了 公 民 社 会 , 剥 夺 了 贵 族 的 自 由 。 而 1 8 世 纪 思 想 家 几 乎 无 不 推 崇 专 制 王 权 的 中 华 帝 国 , 把 它 当 作 开 明 君 主 制 的 模 范 ; 他 们 只 要 求 改 革 , 要 求 地 位 平 等 , 并 不 要 求 自 由 , 至 少 是 把 改 革 放 在 自 由 之 前 。 大 革 命 建 立 了 人 人 平 等 的 新 社 会 , 也 建 立 了 自 由 的 政 治 制 度 , 恢 复 了 地 方 自 治 , 但 是 不 久 人 们 就 忘 记 了 自 由 , 甘 当 “ 世 界 霸 主 ” 拿 破 仑 的 “ 平 等 的 奴 隶 ” 。 这 对 托 克 维 尔 来 说 是 一 个 惨 痛 的 经 验 — — 他 写 的 是 第 一 帝 国 , 想 的 则 是 亲 身 经 历 的 第 二 帝 国 。 如 果 这 是 法 国 历 史 发 展 的 规 律 , 那 么 大 革 命 岂 不 只 是 一 个 短 短 的 插 曲 ? 托 克 维 尔 对 于 法 国 革 命 的 原 因 和 后 果 的 分 析 固 然 精 辟 , 但 并 非 定 论 , 这 些 问 题 至 今 仍 在 史 学 家 中 引 起 争 论 。 可 以 肯 定 地 说 , 托 克 维 尔 开 辟 了 研 究 旧 制 度 的 新 途 径 , 他 揭 露 了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的 内 在 联 系 , 而 且 接 触 到 了 法 兰 西 民 族 命 运 的 根 本 问 题 。 托 克 维 尔 的 成 就 应 归 功 于 他 的 态 度 与 方 法 。 他 十 分 注 意 在 欧 洲 历 史 的 一 般 规 律 中 抓 住 法 国 历 史 的 特 殊 规 律 加 以 分 析 , 并 努 力 寻 找 整 体 与 部 分 之 间 的 关 系 。 他 曾 引 用 法 国 科 学 家 居 维 叶 的 话 说 : “ 有 机 体 的 所 有 各 部 分 之 间 存 在 必 然 的 联 系 , 以 致 人 们 只 要 接 触 到 从 其 中 之 一 分 解 出 来 的 一 个 部 分 , 便 能 恢 复 整 体 。 ” 他 又 说 : “ 我 像 医 生 一 样 , 试 图 在 每 个 坏 死 的 序 言 7

序言 器官内发现生命的规律。” 尽管他带有贵族阶级的偏见和激情,他仍试图用社会学 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对旧制度下各阶级的状况进行客观的研 究和描绘,特别是农民和贵族的状况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他 曾说:“人们会拿单个人的例子来反驳我;我谈的是阶级,唯 有阶级才应占据历史。”当然,托克维尔的阶级分析法是片面 的,例如,他不能区别旧制度下的中央集权、法国革命时期 的中央集权与拿破仑帝国的中央集权的阶级性质。马克思在 关于法国历史的三部著作中对此有精辟的论述。 比较研究也是托克维尔史学方法的一个特点。他曾说 为了帮助理解下文,有必要对法国以外情况作此概述;因为, 我敢说,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无法理解法国 革命。”他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德国历史进行对比,特 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敌人;英 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德国(除莱茵地区外)的农奴制长期存在,农民不像法国那 样早已拥有土地……他甚至还批评18世纪法国思想家对中 国专制王权的美化。 最后,托克维尔特别重视民族特征和传统对法国革命的 影响。他在全书的结尾描绘了法国民族性的各种表现之后指 出,唯有法兰西民族“才能造就一场如此突然、如此彻底、如 此迅猛,然而又如此充满反复、矛盾和对立的革命。没有我 所陈述的那些原因,法国人绝不会进行大革命;但是必须承 认,所有这些原因加在一起,也不足以解释法国以外类似的 革命。”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托克维尔是如何看待普遍性与特殊

器 官 内 发 现 生 命 的 规 律 。 ” 尽 管 他 带 有 贵 族 阶 级 的 偏 见 和 激 情 , 他 仍 试 图 用 社 会 学 和 阶 级 分 析 的 方 法 , 对 旧 制 度 下 各 阶 级 的 状 况 进 行 客 观 的 研 究 和 描 绘 , 特 别 是 农 民 和 贵 族 的 状 况 以 及 他 们 之 间 的 矛 盾 。 他 曾 说 : “ 人 们 会 拿 单 个 人 的 例 子 来 反 驳 我 ; 我 谈 的 是 阶 级 , 唯 有 阶 级 才 应 占 据 历 史 。 ” 当 然 , 托 克 维 尔 的 阶 级 分 析 法 是 片 面 的 , 例 如 , 他 不 能 区 别 旧 制 度 下 的 中 央 集 权 、 法 国 革 命 时 期 的 中 央 集 权 与 拿 破 仑 帝 国 的 中 央 集 权 的 阶 级 性 质 。 马 克 思 在 关 于 法 国 历 史 的 三 部 著 作 中 对 此 有 精 辟 的 论 述 。 比 较 研 究 也 是 托 克 维 尔 史 学 方 法 的 一 个 特 点 。 他 曾 说 : “ 为 了 帮 助 理 解 下 文 , 有 必 要 对 法 国 以 外 情 况 作 此 概 述 ; 因 为 , 我 敢 说 , 谁 要 是 只 研 究 和 考 察 法 国 , 谁 就 永 远 无 法 理 解 法 国 革 命 。 ” 他 经 常 把 法 国 与 美 国 、 英 国 、 德 国 历 史 进 行 对 比 , 特 别 指 出 它 们 之 间 的 区 别 : 美 国 没 有 封 建 制 度 这 个 强 大 敌 人 ; 英 国 贵 族 并 未 因 革 命 丧 失 权 力 , 他 们 与 资 产 阶 级 实 行 联 合 统 治 ; 德 国 ( 除 莱 茵 地 区 外 ) 的 农 奴 制 长 期 存 在 , 农 民 不 像 法 国 那 样 早 已 拥 有 土 地 … … 他 甚 至 还 批 评 1 8 世 纪 法 国 思 想 家 对 中 国 专 制 王 权 的 美 化 。 最 后 , 托 克 维 尔 特 别 重 视 民 族 特 征 和 传 统 对 法 国 革 命 的 影 响 。 他 在 全 书 的 结 尾 描 绘 了 法 国 民 族 性 的 各 种 表 现 之 后 指 出 , 唯 有 法 兰 西 民 族 “ 才 能 造 就 一 场 如 此 突 然 、 如 此 彻 底 、 如 此 迅 猛 , 然 而 又 如 此 充 满 反 复 、 矛 盾 和 对 立 的 革 命 。 没 有 我 所 陈 述 的 那 些 原 因 , 法 国 人 绝 不 会 进 行 大 革 命 ; 但 是 必 须 承 认 , 所 有 这 些 原 因 加 在 一 起 , 也 不 足 以 解 释 法 国 以 外 类 似 的 革 命 。 ” 在 这 里 我 们 看 到 了 托 克 维 尔 是 如 何 看 待 普 遍 性 与 特 殊 8 序 言

序言 性、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的。 《旧制度与大革命》在1856年出版时,托克维尔对此书 的命运忧心忡忡,他写信给他的英国妻子说:“我这本书的思 想不会讨好任何人:正统保皇派会在这里看到一幅旧制度和 王室的糟糕画像;虔诚的教徒……会看到一幅不利于教会的 画像:革命家会看到一幅对革命的华丽外衣不感兴趣的画像; 只有自由的朋友们爱读这本书,但其人数屈指可数 出乎作者的意料,到托克维尔逝世那一年(1859),此书 在法国已印行了4版,共9000册,到1934年已印16版,共 计25000册;在英国、美国、德国都极畅销。尽管书中的某 些论点一对旧制度下王权作用的评价、贵族的无权地位、农 民的贫困化等——一已被推翻或修正,若干疏漏之处—一旧制 度末年的财政状况、国际关系和对外战争等——也被指出,但 就整体说来,这部仅200页左右的小书几经检验,自成一家 已成为研究法国18世纪,特别是大革命历史的必读著作,称 之为一颗“史学珍珠”亦不为过。 托克维尔的著作1870年后被冷落了七八十年后,近几十 年来在西方突然走运,这不是偶然的。随着保守的自由主义 思想的抬头,托克维尔的政治观点重新受到了重视。人们越 深入探讨法国革命的根源和特点,越感到有进一步研究旧制 ①A.沙尔丹,《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1805-1859》,巴黎,阿歇特出 版社,1984年,477页

性 、 必 然 性 与 偶 然 性 之 间 的 辩 证 关 系 的 。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在 1 8 5 6 年 出 版 时 , 托 克 维 尔 对 此 书 的 命 运 忧 心 忡 忡 , 他 写 信 给 他 的 英 国 妻 子 说 : “ 我 这 本 书 的 思 想 不 会 讨 好 任 何 人 ; 正 统 保 皇 派 会 在 这 里 看 到 一 幅 旧 制 度 和 王 室 的 糟 糕 画 像 ; 虔 诚 的 教 徒 … … 会 看 到 一 幅 不 利 于 教 会 的 画 像 ; 革 命 家 会 看 到 一 幅 对 革 命 的 华 丽 外 衣 不 感 兴 趣 的 画 像 ; 只 有 自 由 的 朋 友 们 爱 读 这 本 书 , 但 其 人 数 屈 指 可 数 。 ” ① 出 乎 作 者 的 意 料 , 到 托 克 维 尔 逝 世 那 一 年 ( 1 8 5 9 ) , 此 书 在 法 国 已 印 行 了 4 版 , 共 9 0 0 0 册 , 到 1 9 3 4 年 已 印 1 6 版 , 共 计 2 5 0 0 0 册 ; 在 英 国 、 美 国 、 德 国 都 极 畅 销 。 尽 管 书 中 的 某 些 论 点 — — 对 旧 制 度 下 王 权 作 用 的 评 价 、 贵 族 的 无 权 地 位 、 农 民 的 贫 困 化 等 — — 已 被 推 翻 或 修 正 , 若 干 疏 漏 之 处 — — 旧 制 度 末 年 的 财 政 状 况 、 国 际 关 系 和 对 外 战 争 等 — — 也 被 指 出 , 但 就 整 体 说 来 , 这 部 仅 2 0 0 页 左 右 的 小 书 几 经 检 验 , 自 成 一 家 , 已 成 为 研 究 法 国 1 8 世 纪 , 特 别 是 大 革 命 历 史 的 必 读 著 作 , 称 之 为 一 颗 “ 史 学 珍 珠 ” 亦 不 为 过 。 托 克 维 尔 的 著 作 1 8 7 0 年 后 被 冷 落 了 七 八 十 年 后 , 近 几 十 年 来 在 西 方 突 然 走 运 , 这 不 是 偶 然 的 。 随 着 保 守 的 自 由 主 义 思 想 的 抬 头 , 托 克 维 尔 的 政 治 观 点 重 新 受 到 了 重 视 。 人 们 越 深 入 探 讨 法 国 革 命 的 根 源 和 特 点 , 越 感 到 有 进 一 步 研 究 旧 制 序 言 9 ① A . 沙 尔 丹 , 《 亚 历 克 西 · 德 · 托 克 维 尔 , 1 8 0 5 — 1 8 5 9 》 , 巴 黎 , 阿 歇 特 出 版 社 , 1 9 8 4 年 , 4 7 7 页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350页,可试读4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