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秦汉问题研究》PDF电子书(张传玺 著)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63,文件大小:2.24MB,团购合买
怎样研究秦汉史 秦汉史包括了秦、西汉和东汉的历史,时间共有四百多 年(公元前22公元189年)①。这段历史在我国古代史上 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可是近年来,有不少青年同志不愿研 究这段历史。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秦汉史的有关文献的文 字太深,阅读不易;二是有关秦汉史的史料太少,深入困难 三是秦汉史“人人通”,难成专家。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秦 寡之为货图不财軎天 有利场时大汉 其积不人之贺当问 外手穷之修千息道得少 传足有既市伐故丧诸题 ∨也所不施之冰驷士侯 卷欢的马不不无 四孤井不通不家通利 究 张传玺著

秦汉问题研究 增订本) 张传玺著

秦 汉 问 题 研 究 ( 增 订 本 ) 张 传 玺 著

秦汉问题研究 目录 研究方法 ·牛· 怎样研究秦汉史 翦伯赞著《秦汉史》校定本序…… 土地制度 汉以前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生和确立 …22 两汉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41 论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形成的三个阶段……70 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国有土地问题…………………98 从“授民授疆土”到“衣食租税” 28 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权的法律观念… 契约问题 中国古代契约发展的四个阶段 177 中国古代契约形式的源和流 中国古代契文程式的完善过程……… 论中国历代契约资料的蕴藏及其史料价值……264 社会经济 秦代的社会经济 292 论秦汉时期三种盐铁政策的递变 307 两汉大铁犁研究…………………………3 地理、交通· 375

目 录 研 究 方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1 怎 样 研 究 秦 汉 史 … … … … … … … … … … … … … … … … … 1 翦 伯 赞 著 《 秦 汉 史 》 校 定 本 序 … … … … … … … … … … 1 5 土 地 制 度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汉 以 前 封 建 地 主 土 地 所 有 制 的 发 生 和 确 立 … … … … … 2 2 两 汉 地 主 土 地 所 有 制 的 发 展 … … … … … … … … … … … 4 1 论 中 国 古 代 土 地 私 有 制 形 成 的 三 个 阶 段 … … … … … … 7 0 战 国 秦 汉 三 国 时 期 的 国 有 土 地 问 题 … … … … … … … … 9 8 从 “ 授 民 授 疆 土 ” 到 “ 衣 食 租 税 ” … … … … … … … … 1 2 8 论 中 国 封 建 社 会 土 地 所 有 权 的 法 律 观 念 … … … … … … 1 3 8 契 约 问 题 … … … … … … … … … … … … … … … … … … … … 1 7 7 中 国 古 代 契 约 发 展 的 四 个 阶 段 … … … … … … … … … … 1 7 7 中 国 古 代 契 约 形 式 的 源 和 流 … … … … … … … … … … … 2 1 2 中 国 古 代 契 文 程 式 的 完 善 过 程 … … … … … … … … … … 2 4 0 论 中 国 历 代 契 约 资 料 的 蕴 藏 及 其 史 料 价 值 … … … … … 2 6 4 社 会 经 济 … … … … … … … … … … … … … … … … … … … … 2 9 2 秦 代 的 社 会 经 济 … … … … … … … … … … … … … … … … 2 9 2 论 秦 汉 时 期 三 种 盐 铁 政 策 的 递 变 … … … … … … … … … 3 0 7 两 汉 大 铁 犁 研 究 … … … … … … … … … … … … … … … … 3 4 3 地 理 、 交 通 … … … … … … … … … … … … … … … … … … … 3 7 5 秦 汉 问 题 研 究 1

秦汉问题研究 秦代北京地区的郡、县、关… 375 从鲜于璜籍贯说到两汉雍奴故城…… 释“邮亭驿置徒司空、褒中县官寺”………408 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 人物、事件 429 就郭沫若评价秦始皇答问……… …429 应当正确地评价王绾 更名民曰黔首”的历史考察 443 关于“章邯军”与“王离军”的关系问题…… 451 项羽论评 458 汉高祖刘邦新评………… 475 冯夫人本事 …493 关于王昭君的几个问题 ……………………497 东汉雁门太守鲜于璜碑铭考释 509 论两汉的“母后临朝”与“皇帝体制” 542 诸葛亮隐居襄阳,未去南阳(宛)… 增订本后记

秦 代 北 京 地 区 的 郡 、 县 、 关 … … … … … … … … … … … 3 7 5 从 鲜 于 璜 籍 贯 说 到 两 汉 雍 奴 故 城 … … … … … … … … … 3 8 0 释 “ 邮 亭 驿 置 徒 司 空 、 褒 中 县 官 寺 ” … … … … … … … 4 0 8 汉 唐 时 期 的 “ 丝 绸 之 路 ” … … … … … … … … … … … … 4 1 7 人 物 、 事 件 … … … … … … … … … … … … … … … … … … … 4 2 9 就 郭 沫 若 评 价 秦 始 皇 答 问 … … … … … … … … … … … … 4 2 9 应 当 正 确 地 评 价 王 绾 … … … … … … … … … … … … … … 4 3 7 “ 更 名 民 曰 黔 首 ” 的 历 史 考 察 … … … … … … … … … … 4 4 3 关 于 “ 章 邯 军 ” 与 “ 王 离 军 ” 的 关 系 问 题 … … … … … 4 5 1 项 羽 论 评 … … … … … … … … … … … … … … … … … … … 4 5 8 汉 高 祖 刘 邦 新 评 … … … … … … … … … … … … … … … … 4 7 5 冯 夫 人 本 事 … … … … … … … … … … … … … … … … … … 4 9 3 关 于 王 昭 君 的 几 个 问 题 … … … … … … … … … … … … … 4 9 7 东 汉 雁 门 太 守 鲜 于 璜 碑 铭 考 释 … … … … … … … … … … 5 0 9 论 两 汉 的 “ 母 后 临 朝 ” 与 “ 皇 帝 体 制 ” … … … … … … 5 4 2 诸 葛 亮 隐 居 襄 阳 , 未 去 南 阳 ( 宛 ) … … … … … … … … 5 5 1 增 订 本 后 记 … … … … … … … … … … … … … … … … … … … 5 5 7 2 秦 汉 问 题 研 究

秦汉问题研究 研究方法 怎样研究秦汉史 秦汉史包括了秦、西汉和东汉的历史,时间共有四百多 年(公元前22公元189年)①。这段历史在我国古代史上 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可是近年来,有不少青年同志不愿研 究这段历史。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秦汉史的有关文献的文 字太深,阅读不易;二是有关秦汉史的史料太少,深入困难 三是秦汉史“人人通”,难成专家。这些看法虽不能说完全没 有道理,但总的说来,是很不正确的。所以如此,是由于对 秦汉史的研究不甚了解所致。应当说:秦汉的文献史料是比 较完善的;文字也比较简明易懂,至少比清朝的王船山、黄 梨洲和民国时期的章炳麟等人的著作并不难读,可能还要好 读一些;秦汉史料在文献之外,还有极其丰富的考古资料;秦 ①东汉在名义上存在到公元220年〔献帝延康元年):可是至189年灵帝死 后,已名存实亡。汉献帝起初是董卓手中的傀儡,后来是曹操手中的傀 儡。此后的历史,归入三国时朝

研 究 方 法 怎 样 研 究 秦 汉 史 秦 汉 史 包 括 了 秦 、 西 汉 和 东 汉 的 历 史 , 时 间 共 有 四 百 多 年 ( 公 元 前 2 2 1 — 公 元 1 8 9 年 ) ① 。 这 段 历 史 在 我 国 古 代 史 上 , 是 一 个 很 重 要 的 阶 段 。 可 是 近 年 来 , 有 不 少 青 年 同 志 不 愿 研 究 这 段 历 史 。 主 要 原 因 有 三 个 : 一 是 秦 汉 史 的 有 关 文 献 的 文 字 太 深 , 阅 读 不 易 ; 二 是 有 关 秦 汉 史 的 史 料 太 少 , 深 入 困 难 ; 三 是 秦 汉 史 “ 人 人 通 ” , 难 成 专 家 。 这 些 看 法 虽 不 能 说 完 全 没 有 道 理 , 但 总 的 说 来 , 是 很 不 正 确 的 。 所 以 如 此 , 是 由 于 对 秦 汉 史 的 研 究 不 甚 了 解 所 致 。 应 当 说 : 秦 汉 的 文 献 史 料 是 比 较 完 善 的 ; 文 字 也 比 较 简 明 易 懂 , 至 少 比 清 朝 的 王 船 山 、 黄 梨 洲 和 民 国 时 期 的 章 炳 麟 等 人 的 著 作 并 不 难 读 , 可 能 还 要 好 读 一 些 ; 秦 汉 史 料 在 文 献 之 外 , 还 有 极 其 丰 富 的 考 古 资 料 ; 秦 秦 汉 问 题 研 究 1 ① 东 汉 在 名 义 上 存 在 到 公 元 2 2 0 年 ( 献 帝 延 康 元 年 ) ; 可 是 至 1 8 9 年 灵 帝 死 后 , 已 名 存 实 亡 。 汉 献 帝 起 初 是 董 卓 手 中 的 傀 儡 , 后 来 是 曹 操 手 中 的 傀 儡 。 此 后 的 历 史 , 归 入 三 国 时 朝

秦汉问题研究 汉史上有待研究的问题很多,但研究者并不多,人力很不足。 因此,我认为有志于秦汉史的青年同志完全应当抛弃顾虑,大 胆地参加到秦汉史研究者的行列中来。只要肯下苦功,就能 够深入下去,大有作为。 应当怎样研究秦汉史呢?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说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各位有关学者有各自的经验或体会。但总的 说来,大家的认识是不会相差很大的。我在这里就这一问题 谈一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应当了解研究意义,明确研究目的 研究任何一段历史,都应当了解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意 义,明确研究的目的。研究秦汉史也是这样。 要了解研究秦汉史的意义,也就是要了解研究秦汉史 的重要性,首先要了解秦汉史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秦汉 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大转变的时期,许多问题在学术 上都是重要的课题。例如关于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问题就很 重要。近五十余年来,在我国长期进行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 和社会历史问题的论战及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中,无 论哪一派或哪一家,几乎没有不把这一问题作为重点进行探 讨的。仅就此事,已足以说明秦汉史的重要了。这一时期的 政治,是我国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诸侯割据混战走向统 ,并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时期;这 时期的经济和文化,也是一个飞跃发展的时期,土地国有 制瓦解,私有制确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文学、艺

汉 史 上 有 待 研 究 的 问 题 很 多 , 但 研 究 者 并 不 多 , 人 力 很 不 足 。 因 此 , 我 认 为 有 志 于 秦 汉 史 的 青 年 同 志 完 全 应 当 抛 弃 顾 虑 , 大 胆 地 参 加 到 秦 汉 史 研 究 者 的 行 列 中 来 。 只 要 肯 下 苦 功 , 就 能 够 深 入 下 去 , 大 有 作 为 。 应 当 怎 样 研 究 秦 汉 史 呢 ? 关 于 这 个 问 题 , 可 以 说 仁 者 见 仁 , 智 者 见 智 , 各 位 有 关 学 者 有 各 自 的 经 验 或 体 会 。 但 总 的 说 来 , 大 家 的 认 识 是 不 会 相 差 很 大 的 。 我 在 这 里 就 这 一 问 题 谈 一 下 自 己 的 点 滴 体 会 。 一 应 当 了 解 研 究 意 义 , 明 确 研 究 目 的 研 究 任 何 一 段 历 史 , 都 应 当 了 解 研 究 这 段 历 史 的 重 要 意 义 , 明 确 研 究 的 目 的 。 研 究 秦 汉 史 也 是 这 样 。 1 . 要 了 解 研 究 秦 汉 史 的 意 义 , 也 就 是 要 了 解 研 究 秦 汉 史 的 重 要 性 , 首 先 要 了 解 秦 汉 史 在 中 国 古 代 史 上 的 地 位 。 秦 汉 时 期 是 我 国 古 代 史 上 的 一 个 大 转 变 的 时 期 , 许 多 问 题 在 学 术 上 都 是 重 要 的 课 题 。 例 如 关 于 这 一 时 期 的 社 会 性 质 问 题 就 很 重 要 。 近 五 十 余 年 来 , 在 我 国 长 期 进 行 的 关 于 中 国 社 会 性 质 和 社 会 历 史 问 题 的 论 战 及 中 国 古 代 史 分 期 问 题 的 讨 论 中 , 无 论 哪 一 派 或 哪 一 家 , 几 乎 没 有 不 把 这 一 问 题 作 为 重 点 进 行 探 讨 的 。 仅 就 此 事 , 已 足 以 说 明 秦 汉 史 的 重 要 了 。 这 一 时 期 的 政 治 , 是 我 国 由 春 秋 、 战 国 时 期 的 封 建 诸 侯 割 据 混 战 走 向 统 一 , 并 建 立 封 建 专 制 主 义 的 中 央 集 权 的 多 民 族 国 家 的 时 期 ; 这 一 时 期 的 经 济 和 文 化 , 也 是 一 个 飞 跃 发 展 的 时 期 , 土 地 国 有 制 瓦 解 , 私 有 制 确 立 , 农 业 、 手 工 业 和 商 业 发 展 , 文 学 、 艺 2 秦 汉 问 题 研 究

秦汉问题研究 术日益兴盛。这一时期产生的许多重要制度和政策,发生的 许多重大事件或出现的重要人物,对当时和后代,都有或都 曾发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可以这样说,秦汉时期是春秋、战 国以来的历史文化的总结和升华时期,又为此后两千年的历 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正因为这样,所以不少的 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人,不论其为研究先秦史,或是研究魏晋、 隋唐史,甚至研究明清乃至近现代史,必要也应当对秦汉史 有一定的了解。否则,他的研究将难深入,或会遇到不少困 难。这就是为什么秦汉史会成为所谓“人人通”的主要原因 可是,所谓“人人通”,并不是说人人都是“秦汉史专家”,只 是说不少人对秦汉史有些了解;实际是以这段历史为主要研 究对象的人为数并不多;至于堪称之为“秦汉史专家”的人, 那就更少了。正是因为这样,直到目前为止,秦汉史的研究 水平并不很高,许多重要问题并未深入研究,还有不少重要 问题长期无人问津 2.明确研究秦汉史的目的,就是要明确研究秦汉史是为 了什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学术工作者,研究任何问题,都 应当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就是不要为学术而学术,为研究而 研究,更不应为了谋取个人的名利而研究;而应当是为了祖 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了繁荣、发展祖国的学术而研究。研 究秦汉史也应是这样,应当是为了建设祖国的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服务。例如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规律,可以为丰 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服务;研究这一时期的制度、政策、人 物等等,总结其经验教训,可以为今天的建设提供借鉴;研 究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可以

术 日 益 兴 盛 。 这 一 时 期 产 生 的 许 多 重 要 制 度 和 政 策 , 发 生 的 许 多 重 大 事 件 或 出 现 的 重 要 人 物 , 对 当 时 和 后 代 , 都 有 或 都 曾 发 生 过 或 大 或 小 的 影 响 。 可 以 这 样 说 , 秦 汉 时 期 是 春 秋 、 战 国 以 来 的 历 史 文 化 的 总 结 和 升 华 时 期 , 又 为 此 后 两 千 年 的 历 史 文 化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奠 定 了 基 础 。 正 因 为 这 样 , 所 以 不 少 的 研 究 中 国 古 代 史 的 人 , 不 论 其 为 研 究 先 秦 史 , 或 是 研 究 魏 晋 、 隋 唐 史 , 甚 至 研 究 明 清 乃 至 近 现 代 史 , 必 要 也 应 当 对 秦 汉 史 有 一 定 的 了 解 。 否 则 , 他 的 研 究 将 难 深 入 , 或 会 遇 到 不 少 困 难 。 这 就 是 为 什 么 秦 汉 史 会 成 为 所 谓 “ 人 人 通 ” 的 主 要 原 因 。 可 是 , 所 谓 “ 人 人 通 ” , 并 不 是 说 人 人 都 是 “ 秦 汉 史 专 家 ” , 只 是 说 不 少 人 对 秦 汉 史 有 些 了 解 ; 实 际 是 以 这 段 历 史 为 主 要 研 究 对 象 的 人 为 数 并 不 多 ; 至 于 堪 称 之 为 “ 秦 汉 史 专 家 ” 的 人 , 那 就 更 少 了 。 正 是 因 为 这 样 , 直 到 目 前 为 止 , 秦 汉 史 的 研 究 水 平 并 不 很 高 , 许 多 重 要 问 题 并 未 深 入 研 究 , 还 有 不 少 重 要 问 题 长 期 无 人 问 津 。 2 . 明 确 研 究 秦 汉 史 的 目 的 , 就 是 要 明 确 研 究 秦 汉 史 是 为 了 什 么 ? 作 为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的 学 术 工 作 者 , 研 究 任 何 问 题 , 都 应 当 有 一 个 明 确 的 目 的 , 就 是 不 要 为 学 术 而 学 术 , 为 研 究 而 研 究 , 更 不 应 为 了 谋 取 个 人 的 名 利 而 研 究 ; 而 应 当 是 为 了 祖 国 的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 为 了 繁 荣 、 发 展 祖 国 的 学 术 而 研 究 。 研 究 秦 汉 史 也 应 是 这 样 , 应 当 是 为 了 建 设 祖 国 的 物 质 文 明 和 精 神 文 明 服 务 。 例 如 研 究 这 一 时 期 的 历 史 发 展 规 律 , 可 以 为 丰 富 发 展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服 务 ; 研 究 这 一 时 期 的 制 度 、 政 策 、 人 物 等 等 , 总 结 其 经 验 教 训 , 可 以 为 今 天 的 建 设 提 供 借 鉴 ; 研 究 这 一 时 期 的 文 化 、 艺 术 , 剔 除 其 糟 粕 , 吸 取 其 精 华 , 可 以 秦 汉 问 题 研 究 3

4 秦汉问题研究 丰富发展今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我这样说,并不是说有些人的研究是专门为了自己的名 利,而是说研究者应当明确研究目的。因为学术研究的课题 很多,有难有易,有的有价值,有的无甚价值,或很没有价 值。在研究上采取避难就易、避重就轻的态度是存在的。要 真正解决点问题,尤其是要研究一些有重要价值的问题,要 做出点开创性的贡献来,不付出相当的代价,不做出必要的 牺牲,是不行的。因此,这就要在学术研究的态度上,提倡 事业心,提倡共产主义的献身精神。 研究意义了解了,研究目的明确了,研究的动力也就产 生了。只要精力集中,方法对头,就可以做出成绩来。 二应当了解史料范围 秦汉的史料太少”之说,不符合事实。我国古代的史料 “浩如烟海”,这是尽人皆知的。但不能因此而要求每一具体 朝代的史料都“浩如烟海”。印刷术发明以后,如宋、元、明 清,文献史料是很多的。要求在隋、唐以前各代的文献史料 都是这样多,就不切实际。但也不能因此就认为隋唐以前的 史料太少,甚至认为少到无法进行史学研究,这种观点就很 不正确。应当这样说,各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的史料。就秦汉 来说,文献资料固然比后代少一些,但有关的考古资料之多, 其史料价值之高,又是后来的任何朝代所不能相比的。这里 将秦汉的主要史料的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1.文献资料

丰 富 发 展 今 天 的 物 质 生 活 和 精 神 生 活 。 我 这 样 说 , 并 不 是 说 有 些 人 的 研 究 是 专 门 为 了 自 己 的 名 利 , 而 是 说 研 究 者 应 当 明 确 研 究 目 的 。 因 为 学 术 研 究 的 课 题 很 多 , 有 难 有 易 , 有 的 有 价 值 , 有 的 无 甚 价 值 , 或 很 没 有 价 值 。 在 研 究 上 采 取 避 难 就 易 、 避 重 就 轻 的 态 度 是 存 在 的 。 要 真 正 解 决 点 问 题 , 尤 其 是 要 研 究 一 些 有 重 要 价 值 的 问 题 , 要 做 出 点 开 创 性 的 贡 献 来 , 不 付 出 相 当 的 代 价 , 不 做 出 必 要 的 牺 牲 , 是 不 行 的 。 因 此 , 这 就 要 在 学 术 研 究 的 态 度 上 , 提 倡 事 业 心 , 提 倡 共 产 主 义 的 献 身 精 神 。 研 究 意 义 了 解 了 , 研 究 目 的 明 确 了 , 研 究 的 动 力 也 就 产 生 了 。 只 要 精 力 集 中 , 方 法 对 头 , 就 可 以 做 出 成 绩 来 。 二 应 当 了 解 史 料 范 围 “ 秦 汉 的 史 料 太 少 ” 之 说 , 不 符 合 事 实 。 我 国 古 代 的 史 料 “ 浩 如 烟 海 ” , 这 是 尽 人 皆 知 的 。 但 不 能 因 此 而 要 求 每 一 具 体 朝 代 的 史 料 都 “ 浩 如 烟 海 ” 。 印 刷 术 发 明 以 后 , 如 宋 、 元 、 明 、 清 , 文 献 史 料 是 很 多 的 。 要 求 在 隋 、 唐 以 前 各 代 的 文 献 史 料 都 是 这 样 多 , 就 不 切 实 际 。 但 也 不 能 因 此 就 认 为 隋 唐 以 前 的 史 料 太 少 , 甚 至 认 为 少 到 无 法 进 行 史 学 研 究 , 这 种 观 点 就 很 不 正 确 。 应 当 这 样 说 , 各 个 朝 代 有 各 个 朝 代 的 史 料 。 就 秦 汉 来 说 , 文 献 资 料 固 然 比 后 代 少 一 些 , 但 有 关 的 考 古 资 料 之 多 , 其 史 料 价 值 之 高 , 又 是 后 来 的 任 何 朝 代 所 不 能 相 比 的 。 这 里 将 秦 汉 的 主 要 史 料 的 情 况 简 要 介 绍 如 下 。 1 . 文 献 资 料 4 秦 汉 问 题 研 究

秦汉问题研究 5 文献资料以“四史”为主,此外还有其他史书、《汉魏丛 书》以及诸子、文集等。 (1)四史—“四史”是《史记》、《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的总称,是研究秦汉史的基本资料。《史记》是西 汉中期的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也是第一部体例完善、内容丰富的史学著作。记 事上起黄帝,下迄于当代∝汉武帝时),时长共约两千多年。 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 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书中除记述了历代王朝 的兴亡、帝王将相的成败之外,又为不少学者、医生、商贾 以及其他各行各业各阶层的代表性人物立传,还为天文、历 法、礼乐、水利、工商、少数民族及外国等,各做了专篇论 述。文章质朴,文字生动。全书略于春秋以前,详于战国以 后,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我国上古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情况,又 比较具体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正在形成中的多民 族国家的社会、政治面貌。《汉书》是东汉前期班固撰写的,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表、十志 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分为一百二十卷。《汉书》仿《史记》, 体例完整,内容丰富,全面具体地记述了西汉二百三十年间 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事件、人物、民族、地理等等,资 料翔实,撰述严谨。书中又收录了许多有关的重要诏诰和疏、 议、文章等,史料价值都很髙。《汉书》有西汉“实录”之喻。 《后汉书》是南朝宋时范晔撰写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所记为 东汉二百年间的重要史事和人物等。原书只有纪、传,无表、 志。南朝梁时,刘昭把西晋司马彪撰的《续汉书》中的“八

文 献 资 料 以 “ 四 史 ” 为 主 , 此 外 还 有 其 他 史 书 、 《 汉 魏 丛 书 》 以 及 诸 子 、 文 集 等 。 ( 1 ) 四 史 — — “ 四 史 ” 是 《 史 记 》 、 《 汉 书 》 、 《 后 汉 书 》 、 《 三 国 志 》 的 总 称 , 是 研 究 秦 汉 史 的 基 本 资 料 。 《 史 记 》 是 西 汉 中 期 的 伟 大 的 史 学 家 司 马 迁 撰 写 的 , 是 我 国 古 代 第 一 部 纪 传 体 通 史 , 也 是 第 一 部 体 例 完 善 、 内 容 丰 富 的 史 学 著 作 。 记 事 上 起 黄 帝 , 下 迄 于 当 代 ( 汉 武 帝 时 ) , 时 长 共 约 两 千 多 年 。 全 书 分 为 十 二 本 纪 、 十 表 、 八 书 、 三 十 世 家 、 七 十 列 传 , 共 一 百 三 十 篇 , 五 十 二 万 六 千 五 百 字 。 书 中 除 记 述 了 历 代 王 朝 的 兴 亡 、 帝 王 将 相 的 成 败 之 外 , 又 为 不 少 学 者 、 医 生 、 商 贾 以 及 其 他 各 行 各 业 各 阶 层 的 代 表 性 人 物 立 传 , 还 为 天 文 、 历 法 、 礼 乐 、 水 利 、 工 商 、 少 数 民 族 及 外 国 等 , 各 做 了 专 篇 论 述 。 文 章 质 朴 , 文 字 生 动 。 全 书 略 于 春 秋 以 前 , 详 于 战 国 以 后 , 简 明 扼 要 地 论 述 了 我 国 上 古 时 期 历 史 发 展 的 基 本 情 况 , 又 比 较 具 体 全 面 地 反 映 了 我 国 封 建 社 会 前 期 正 在 形 成 中 的 多 民 族 国 家 的 社 会 、 政 治 面 貌 。 《 汉 书 》 是 东 汉 前 期 班 固 撰 写 的 , 是 我 国 第 一 部 纪 传 体 断 代 史 。 全 书 分 为 十 二 纪 、 八 表 、 十 志 、 七 十 列 传 , 共 一 百 篇 , 分 为 一 百 二 十 卷 。 《 汉 书 》 仿 《 史 记 》 , 体 例 完 整 , 内 容 丰 富 , 全 面 具 体 地 记 述 了 西 汉 二 百 三 十 年 间 的 主 要 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 事 件 、 人 物 、 民 族 、 地 理 等 等 , 资 料 翔 实 , 撰 述 严 谨 。 书 中 又 收 录 了 许 多 有 关 的 重 要 诏 诰 和 疏 、 议 、 文 章 等 , 史 料 价 值 都 很 高 。 《 汉 书 》 有 西 汉 “ 实 录 ” 之 喻 。 《 后 汉 书 》 是 南 朝 宋 时 范 晔 撰 写 的 一 部 纪 传 体 断 代 史 。 所 记 为 东 汉 二 百 年 间 的 重 要 史 事 和 人 物 等 。 原 书 只 有 纪 、 传 , 无 表 、 志 。 南 朝 梁 时 , 刘 昭 把 西 晋 司 马 彪 撰 的 《 续 汉 书 》 中 的 “ 八 秦 汉 问 题 研 究 5

秦汉问题研究 志”收入本书,并为之作注。北宋时,合刊为一书,共为 百三十卷(一百二十篇),是研究东汉史的基本资料。《三国 志》是西晋陈寿撰写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所记为三国时期 近百年间的重要史事和人物。全书分为魏、蜀、吴三部,共 六十五卷。无表、志。南朝宋时,裴松之作注,博引群书,注 文多出本文数倍,保存了大量的史料。《三国志》和裴注是研 究三国时期近百年历史的基本资料。对研究东汉亦有重要的 史料价值。 (2)其他文献资料—一其他文献资料很多,可以说在经、 史、子、集中都有不少。堪称为第一手资料的有《东观汉 记》、《汉纪》、《后汉纪》、《七家后汉书》、《汉官七种》、《说 文解字》以及《汉魏丛书》、《全秦文》、《全汉文》等。有些 著作的史料价值很高。如《盐铁论》一书,详细具体生动地 记述了西汉昭帝时召开的有关盐铁政策的会议的辩论情况, 与《史记·平准书》、《货殖列传》和《汉书·食货志》等篇 对照研究,可以对西汉前中期的政治、经济情况,尤其是对 当时的盐铁政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此外,《水经注》、《资 治通鉴》和《通鉴纪事本末》中的有关部分,以及《全汉 寺》、《秦会要》、《西汉会要》、《东汉会要》、《二十五史补 编》中的有关部分,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或参考价值 2.考古资料 考古资料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一般考古资料——一般考古资料是指考古发掘的遗 址、墓葬、出土器物及有关遗迹等。自清末以来到现在的八 十年间,已发表于报刊的有关秦汉的文物与考古的文章或资

志 ” 收 入 本 书 , 并 为 之 作 注 。 北 宋 时 , 合 刊 为 一 书 , 共 为 一 百 三 十 卷 ( 一 百 二 十 篇 ) , 是 研 究 东 汉 史 的 基 本 资 料 。 《 三 国 志 》 是 西 晋 陈 寿 撰 写 的 一 部 纪 传 体 断 代 史 。 所 记 为 三 国 时 期 近 百 年 间 的 重 要 史 事 和 人 物 。 全 书 分 为 魏 、 蜀 、 吴 三 部 , 共 六 十 五 卷 。 无 表 、 志 。 南 朝 宋 时 , 裴 松 之 作 注 , 博 引 群 书 , 注 文 多 出 本 文 数 倍 , 保 存 了 大 量 的 史 料 。 《 三 国 志 》 和 裴 注 是 研 究 三 国 时 期 近 百 年 历 史 的 基 本 资 料 。 对 研 究 东 汉 亦 有 重 要 的 史 料 价 值 。 ( 2 ) 其 他 文 献 资 料 — — 其 他 文 献 资 料 很 多 , 可 以 说 在 经 、 史 、 子 、 集 中 都 有 不 少 。 堪 称 为 第 一 手 资 料 的 有 《 东 观 汉 记 》 、 《 汉 纪 》 、 《 后 汉 纪 》 、 《 七 家 后 汉 书 》 、 《 汉 官 七 种 》 、 《 说 文 解 字 》 以 及 《 汉 魏 丛 书 》 、 《 全 秦 文 》 、 《 全 汉 文 》 等 。 有 些 著 作 的 史 料 价 值 很 高 。 如 《 盐 铁 论 》 一 书 , 详 细 具 体 生 动 地 记 述 了 西 汉 昭 帝 时 召 开 的 有 关 盐 铁 政 策 的 会 议 的 辩 论 情 况 , 与 《 史 记 · 平 准 书 》 、 《 货 殖 列 传 》 和 《 汉 书 · 食 货 志 》 等 篇 对 照 研 究 , 可 以 对 西 汉 前 中 期 的 政 治 、 经 济 情 况 , 尤 其 是 对 当 时 的 盐 铁 政 策 , 有 一 个 深 入 的 了 解 。 此 外 , 《 水 经 注 》 、 《 资 治 通 鉴 》 和 《 通 鉴 纪 事 本 末 》 中 的 有 关 部 分 , 以 及 《 全 汉 诗 》 、 《 秦 会 要 》 、 《 西 汉 会 要 》 、 《 东 汉 会 要 》 、 《 二 十 五 史 补 编 》 中 的 有 关 部 分 , 都 有 很 高 的 史 料 价 值 或 参 考 价 值 。 2 . 考 古 资 料 考 古 资 料 应 包 括 以 下 三 个 方 面 : ( 1 ) 一 般 考 古 资 料 — — 一 般 考 古 资 料 是 指 考 古 发 掘 的 遗 址 、 墓 葬 、 出 土 器 物 及 有 关 遗 迹 等 。 自 清 末 以 来 到 现 在 的 八 十 年 间 , 已 发 表 于 报 刊 的 有 关 秦 汉 的 文 物 与 考 古 的 文 章 或 资 6 秦 汉 问 题 研 究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563页,可试读4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