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教育基础知识读本 汉字构形学讲座 H A N Z 王宁 PUBLISHING HOUSE C N OX 著 张
前 言 汉字学从传统“小学”到古文字学,已经发展到一 个相当深入的程度,但是,那些研究成果,在教学和普 及领域,仍然难以被一般人接受。不论是学习传统 “小学”还是学习古文字学,入门都很困难。深究其原 因,实在是因为汉字学缺乏基础理论,没有最基本的 理论体系将初学者引进门的缘故。1999年,我们设计 了一份关于汉字学基础知识的问卷在540位中小学 教师中进行调查,内容都是非常简单的属于“小儿科” 的问题,结果,回答的错误率占到68%,有的问题错误 率高达92%。为此,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从已经发展 得比较深入的传统“小学”和古文字学中,把最基础的 部分抽取出来,给初学者和普及领域建立一种基本原 理,以便多数人能对汉字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些年 来,汉字的应用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和基础的理论导 】,也出现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迫使我们加
快创建基础理论的步伐。我在《我和中国的传统语言 文字学》一文中曾经说过:“总结基础理论的确是一种 不易被承认的工作。~种现象,初接触时迷惘困扰, 脑子里翻江倒海,一旦弄明白了上升到理性,说出来 却是如此平茨无奇。凡是总结得成功的规律都是十 分平易的,不像解读一个谁也不认识的生僻字那样显 得功夫深。”在总结汉字构形基础理论时,我也经历了 这样一个过程。 我是从1985年研究小篆构形系统开始总结汉字 构形学基础理论的。历时四年,到1989年,在构形系 统描写的基本操作方法确立后,为了考验一些基本的 原理和方法是否适用子历代的、各种字体的汉字,我请 十几位博士用该术语系统和操作程序先后对甲骨文、 西周金文、春秋金文、战国楚帛书文字、战国三晋文字、 睡虎地秦代古隶、马王堆帛书文字、居延汉简文字、东 汉碑刻文字、唐代碑刻文字、宋代手写文字等实际应用 的共时议字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对其构形系统进行了 一一的描写。其结果,极大地增强了我对汉字构形具 有系统性这一理论原理的信心。为了考验这一基础原 理是否适用子应用领域,199?年,我把汉字构形学比 较完善的操作方法运用于信息处理用现代汉字的部件 规范,证明现代汉字也是具有系统性的。为了考验这 些最基本的原理是否平易,能不能被基础教育第一线 ·2
的教师们接受,1995年,我应《中国教育报》的约稿,用 一整年的时间,在语言文字版连载了汉字构形学讲座, 4 同时把汉宇构形学的最基本的内容,引进了由我主编 的北京市小学教师自学考试的教材《汉字汉语基础》。 在此过程中,我收到了许许多多中小学老师的来信,帮 助我进一步把汉字构形学的基础原理完善和进一步通 俗化。在2000年北京召开的全国小学识字教学研讨 会和香港召开的2000年国际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我把 《汉字构形学讲座》略作修改,配合我所作的《汉字教学 原理和各类教学方法的阶段适应性及评估》的发言,印 给老师们征求意见。在得到意见反馈后,我对《汉字构 形学讲座》作了修改补充,把它印出来,以便就教于专 家与同行。 这本名为《汉字构形学讲座》的小册子,是在《中国 教育报》连载的十二讲基础上多次修改补充的,希望用 最少的篇幅把在识字教学里能用和比较好用的部分凝 缩起来讲一讲,因此,我第一追求的是简要和平易,而 不追求高深。汉字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哪些属于最 基础的,很摊把握。要简要,就容易挂一漏万;要平易, 就难以透彻。还有许多问题,只有在《汉字构形学导 论》一书出版时再涉及了。 感谢在基础教学第一线的许多老师,他们从1995 年至今,一直在帮助我把汉字构形学和汉宇教学结合 3
起来,并且告诉我哪些内容还需要增补,使这个讲座从 《中国教育报》的21万字增加到现在的5万字左右。 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引发更多的人重视对汉字学基 础理论的探讨,重视汉字学基础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 运用。 王宁 2001年9月 ·4
自 录 前言… …1 第一讲 汉字的性质 1 第二讲 汉字学与汉字构形学 10 第三:讲 构形与构意 24 第四讲 汉字的书写元素和构形元素 34 第五讲 平面结构与层次结构 44 第六讲 构件在组合中的功能 49 第七讲 汉字的构形模式(上) 58 第八讲 汉字的构形模式(下) 63 第九讲汉字的构形属性与构意讲解 69 第十讲汉字构形的共时相关关系 80 第十一讲 汉字构形的历时传承关系 87 第十二讲 汉学构形系统 92 第十三讲 汉学构形规律与汉字教学 99
第一讲汉字的性质 如果把新石器时代抑韶文化早期定为汉字起源的 上限,那么,汉字已经有6000年的发展历史。即使从 殷商甲骨文算起,汉字也已经不间断地发展了3600多 年。它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载负了光辉灿烂的中 华文化:它具有超越方言分歧的能量,长期承担着数亿 人用书面语交流思想的任务;它生发出篆刻、书法等世 界第一流的艺术;在当代,它又以多种方式解决了现代 化信息处理问题而进人计算机,迎接了高科技的挑战。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石。 讨论汉字构形问题,首先要明确汉字的性质,因为, 不同性质的文字,构形的依据是不同的,维系字与字关 系的纽带也不同,分析它们个体构形与构形系统的方法 也会完全不同。不明确汉字的性质,就无法讨论汉字的 构形问题。讨论文字的性质要依据下面三个原则: 第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文字构形一定要与语言 有一定的联系,才能起到语言载体的作用。所以,文字 的性质首先取决于这种文字的形体与语言如何联系。 第二,文字有自己的演变历史,有些文字一一比如 。1
汉字一还有相当长时期的发展历史,讨论文字的性 质要看这种文字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也就是要看这种 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考察汉字的 性质,应当考察从甲骨文开始,历经两周金文、秦代小 篆,直至隶变、楷化,从占至今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变 化,是否有变化的趋势。 第三,文字不是孤立的字符,它的总体是成系统 的,是按一定的区别原则和组构手段结合而成的体系。 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整体系统,而不应拘泥于一字一 符或某一类字符。 根据第一个原则,世界上的文字只能有两种体系。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 (1)表意体系。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 不取决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 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 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2)通常所说的表 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模 写出来。表音文字有时是音节的,有时是字母的,即以 言语中不能再缩减的要素为基础。”我们在这里引用 《普通语言学教程》(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商务印书 馆1985年版,50一51页)其中“有时是字母的”一句,引自高译原文,应作 “有时是由字母表示音素的”理解。“而这个符号不取决于词赖以构成的 声音”一句,高名凯原译为“却与词懒以构成的声音无关”,伍铁平根据法 语原文校正.。本处引用根据伍校改正。 ·2
索绪尔的说法,是因为在根本原则上,他和我们的想法 一致:他把世界上的文字体系分为两个大类,是从文字 记录语言的本质出发的。口头语言有两个要素一一音 和义,记录语言的文字,只能从中选择一个要素来作为 构形的依据;所以,文字形体直接显示的信息只能或是 语义,或是语音。世界文字体系的两分法,也正是按照 文字构形的依据来确定的。 根据这个原则,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汉字构 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 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 的意义信息。从历代汉字的构形系统考察,各共时平 面上的汉字的整体系统,都是按表意原则维系的。拿 汉字和英文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二者构形依据的不 同。例如,英语book直接拼出了意义为“书”的这个词 的声音而成为这个词的载体。汉语“册”则用皮韦穿竹 简的形态表达了它所记录的“书册”一词的意义而成为 这个词的载体。 需要说明的是,就两种文字记录语言的职能而言, 它们既是语言的载体,音与义又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 两大要素,当然同时记录了语言的音与义,表音文字绝 非只记录音而与义无关,表意文字也不是只记录义而 “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在记录语言的词的职能 上,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并无区别。表音文字和表意 ·3·
文字一样,它的符号都是“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只是它 们连接词的纽带有的是语音,有的是意义而已。为了 不把文字记录语言的职能和它构形的依据混淆,更准 确的称谓应当说,英文是拼音文字,汉字是构意文字。 有些理论认为,世界文字发展要经历表形(象形)、 表意、表音三个阶段,从这个理论出发,它们认为表意 文宇处于文宇发展的第二阶段,因此必然要继续发展 为拼音文字。这个说法并不符合世界文字发展的事 实。世界文字大都起源于图画文字,但是并不一定都 经历三个阶段,表音和表意是图画文字发展的两大趋 势。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文字,例如非洲的古埃及文字、 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的禊形文字等,都经历过由图画 文字向表意文字发展的过程,但是,这些表意文字很快 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变得不可释读了,它们虽然经历了 三个阶段,但是就发展趋势而言,向表音发展是其趋 势。汉字也起源于图画文字,但是,延续图画象形文字 的发展趋势是表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汉字顽强 地维护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一方面又不断地为了 适应被它记录的汉语而进行了内部调整,成为世界上 最古老的、具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和汉字一样的 表意文字还有不少,它们虽然没有汉字这么长的发展 历史,但也绝不是“三阶段论”所能概括的。我们主张 “世界文字发展两种趋势”论,不同意“三阶段论”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