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君子如玉:《礼记》与儒家 “三观” 一一《中庸》、《玉藻》选读
3.君子如玉:《礼记》与儒家 “三观” ——《中庸》、《玉藻》选读
课堂讨论话题及学期考核选题一 ·1.儒家思想与“三观” ·2.从身边佩玉现象话说玉文化对中国文明的 意义 ·3.重新认识“自天子以至庶人一切皆以修身 为本” ·4.课前预习,参观上海博物馆玉器馆
课堂讨论话题及学期考核选题一 • 1.儒家思想与“三观” • 2.从身边佩玉现象话说玉文化对中国文明的 意义 • 3.重新认识“自天子以至庶人一切皆以修身 为本” • 4.课前预习,参观上海博物馆玉器馆
“Two Thumbs Up! Dne of the Best Films of the Year." 引言何谓“三观” ·人生观:如何活着? Spellbinding... Masterpicce. 价值观:为何活着? “★★★★” 世界观:如何看待世界与自我的关系? 基本问题:精神和物质,思维与存在一 To Live 一唯物VS唯心。 一种对所处世界的一般性的概念,在 这种概念中,信仰(Beliefs)、价值、以 及形而上的预设立场,都编织在一起, 赋予了这个世界一种意义(重要性),并 且促使我们将思想转化为行动。 Roger Scruton《政治思想字典》
引言 何谓“三观” • 人生观:如何活着? • 价值观:为何活着? • 世界观:如何看待世界与自我的关系? 基本问题:精神和物质,思维与存在— —唯物VS唯心。 一种对所处世界的一般性的概念,在 这种概念中,信仰(Beliefs)、价值、以 及形而上的预设立场,都编织在一起, 赋予了这个世界一种意义(重要性),并 且促使我们将思想转化为行动。 —— Roger Scruton 《政治思想字典》
儒家“三观
一 儒家“三观
儒家“三观” ·礼乐观 (和) 成人一成君一成圣 人文观(仁) → 中庸之道;忠恕之道; 天命观(中) 天人合一 有德君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 (《述而》) 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 可行也。.子曰:君子食无求 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为政》)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为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 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 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 仁之方也已。(《雍也》)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 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 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勿施于人。(《卫灵公》) (《学而》)
儒家“三观” • 礼乐观(和) • 人文观(仁) • 天命观(中) • 成人—成君—成圣 • 中庸之道;忠恕之道; • 天人合一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 仁之方也已。(《雍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 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 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 可行也。……子曰:君子食无求 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为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 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 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 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 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为政》) 有 德 君 子
二何谓和、仁、中 —一《中庸》选读
二 何谓和、仁、中 ——《中庸》选读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 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 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 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和之道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 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物类的本质特性 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性自命出, 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礼生于情)。始者近情, 终者近义。(郭店楚简《性自命出》)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 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 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 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 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 和 之 道 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性自命出, 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礼生于情)。始者近情, 终者近义。(郭店楚简《性自命出》) 物类的本质特性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 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 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 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 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 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 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 所不欲勿施于人 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 子胡不慥慥尔!
•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 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 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 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 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 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 所求乎 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 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 子胡不慥慥尔! 己 所 不 欲 勿 施 于 人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 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 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 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 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 侯也。 切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 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 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 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 天下畏之
•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知 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 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 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 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 侯也。 •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 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 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 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 天下畏之。 一 切 皆 以 修 身 为 本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 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从 容固 中 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 也。 ● 博 审 之,慎思之 .明 辨 之 行 有弗 学之弗能, 措 弗问, 问之弗知,弗 也 思之弗得,弗措也;有 皆可以为尧舜 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 贵平能意之采 弗 6、N 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 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 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 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 固执之者也。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 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 弗辨,辨之弗明, 弗措也;有弗行 ,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 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 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人 皆 可 以 为 尧 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