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時期海關總稅務司安格聯 之初步研究 唐 啓華 摘 要 安格聯任海關總稅務司期間(1911-1927)因中國内戰頻仍,政局動盪·總 稅務司職權大爲擴張。首先>1912年取得關稅的保管權,以支付關稅擔保的 外債與賠款。又於1921年以「經理內債基金處」控制「關餘」,並與中國銀行 界相結掌控內債,操持北洋政府金脈,時人稱之爲「太上財政總長」,權勢 達於巔峰。安格聯在中國内戰分裂之際,對外努力維持中國中央政府内外債 信,對內維持海關的行政完整,貢款很大。但是也因職權變化,介入中國内政 太深,加以恃權而驕,結怨於南北雨政府。終於在國民政府北伐時,夾於南北 之間,被北京政府免職。 -573-
北洋政府時期海關總稅務司安格聯 之初步研究 唐啟華 摘要 安格聯任海關總稅務司期間 (1911-1927) 因中國內戰頻仍,政局動盪,總 稅務司職權大為擴張。首先於 1912 年取得關稅的保管權,以支付關稅擔保的 外債與賠款。又於 1921 年以「經理內債基金處」控制「關餘 並與中國銀行 界相結掌控內債,操持北洋政府金脈,時人稱之為「太上財政總長 權勢 達於巔峰。安格聯在中國內戰分裂之際,對外努力維持中國中央政府內外債 信,對內維持海關的行政完整,貢獻很大。但是也因職權變化,介入中國內政 太深,加以恃權而驕'結怨於南北兩政府。終於在國民政府北伐時,夾於南北 之間,被北京政府免職。 - 573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24期下册(民图84年6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北洋政府時期海關總稅務司安格聯 之初步研究 唐 啓 華* 一、前言 二、安格聯早年的經歷與接任總税務司 三、辛亥革命與安格聯控制關税收支 四、「經理内債基金處」與「太上財政總長」 五、關税特別食議 六、安格聯與英國及列強 七、安格聯與國民政府 八、北京政府免安事件 九、結語 一、前言 中國海關是近代中外關係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頜域·它介松中外之間的 複雜性格·及在清末民初扮演的重要角色·吸引了許多中外學者,從不同的 角度做出許多研究·然而,正因爲中國海關在當時地位特殊·必須考察中外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575-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24 期下冊(民國 84 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北洋政府時期海關總稅務司安格聯 之初步研究 唐啟華* 一、前言 二、安格聯早年的經歷與接任總稅務司 三、辛亥革命與安格聯控制關稅收支 四、「經理內債基金處」與「太上財政總長」 五、關稅特別會議 六、安格聯與英國及列強 七、安格聯與國民政府 八、北京政府免安事件 九、結語 一、目 中國海關是近代中外關係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領域,它介於中外之間的 複雜性格,及在清末民初扮演的重要角色,吸引了許多中外學者,從不同的 角度做出許多研究。然而,正因為中國海關在當時地位特殊,必須考察中外 *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 575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二十四期 史料及觀點,才能作較完整公允的研究;至今,這個領域還有許多間題有待 進一步的探討。若以時段來區分·到目前爲止中國海關史的研究,集中在清 末李泰國(Horatio Nelson Lay,1861-1864)及赫德(Robert Hart,.1865-1911)撸任 總稅務司時期。對北洋政府階段·即安格聯(Francis Aglen,1911-1927)時期, 很少被探討。① 安格聯的總稅務司任期,由清朝滅亡之際始,到國民政府興起而終,可 說是與北京政府相始終。這段期間,由松中央政府權威低落,内戰頻仍,外國 勢力介入中國内政既深且廣,在中國海關史中,也是受外力控制最深的階段。 過去中國學者對安格聯的探討,多以民族主義立場,攻擊他是帝國主義爪牙, 干涉中國内政,支持受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又因他最後屈辱的被北京政府 免職,對他的研究多集中在這戲剩性的一幕。基本上這些研究只用中國方面 的史料,反映了中國的觀點,而且缺乏對安格聯整個任期的全盤暸解,忽略 了在當時中國動L分裂之中,安格聯如何應付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努力保持 中國海關的完整與順利運作。 有鑑於此,本文除中文史料外,主要運用藏於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 《中國海關檔案》(Papers Relating to the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l860- 1943),②及英國《外交部檔案》(FO Documents)等英方史料;以總稅務司與 北京政府的關係爲中心,探討安格聯與中國海關在中國動盪時,角色與性格 的演變,以及環繞關稅控制權的中外争執,南北争執,以及英國内部的爭執· ①安格聯的相關研究,筆者所知有葉鳳美,〈武論安格聯〉·中國海史第二次國際學衡研 討會(1990年8月,慶門大學)·對安格聯被免職的研究·見智五一,〈論顧雜鈞内徵 收海鬧附加稅與罷免安格聯事件〉,《民國檔案》(南京),1987年第一期,頁78-84· 安格聯之後的梅樂和時期·外力控制已弱·海閥不再進用外籍人士·加上關税自主·中 國海關的性質與角色逐渐回復正常· ②《中國海關描案》Papers Relating to the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1860-1943,藏於英 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African Studies,簡稱SOAS)圖害館,是研 究中國海闕史寶貴的第一手史料:其群細内容請参閱SOAS1973年出版之同名小冊, 本文主要1用其中MS211081Hart's Letters to Aglen,.1888-1911;MS201813 Bowra's Paper19.Memoirs of C.A.V Bowra,1874-1932,3 Vols.;MS 211354 G.F. H.Acheson C.A.V.Bowra,Correspondence with Aglen,1921-1924;MS 211355 Aglen,Confidential Correspondence with Acheson,Bowra and Edwardes,1921-1926; MS 285232 Frederick MazeI.Confidential Letters and Reports,Vol.XX,Maze's Letters to Hart,Aglen,and Edwardes;II.S/O Letters,9.Shanghai,1927-1928. -576-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二十四期 史料及觀點,才能作較完整公允的研究;至今,這個領域還有許多問題有待 進一步的探討。若以時段來區分,到目前為止中國海關史的研究,集中在清 末李泰國 (Horatio Nelson Lay, 1861-1864) 及赫德 (Robert Hart, 1865-1911) 擔任 總稅務司時期。對北洋政府階段,即安格聯 (Francis Aglen, 1911-1927) 時期, 很少被探討 (1) 安格聯的總稅務司任期,由清朝滅亡之際始,到國民政府興起而終,可 說是與北京政府相始終。這段期間,由於中央政府權威低落,內戰頻仍,外國 勢力介入中國內政既深且廣,在中國海關史中,也是受外力控制最深的階段。 過去中國學者對安格聯的探討,多以民族主義立場,攻擊他是帝國主義爪牙, 干涉中國內政,支持受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又因他最後屈辱的被北京政府 免職,對他的研究多集中在這戲劇性的一幕 基本上這些研究只用中國方面 的史料,反映了中國的觀點,而且缺乏對安格聯整個任期的全盤暸解,忽略 了在當時中國動亂分裂之中,安格聯如何應付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努力保持 中國海關的完整與順利運作。 有鑑於此,本文除中文史料外,主要運用藏於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 〈中國海關檔案} (Papers Relating to the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1860- 1943) , @及英國〈外交部檔案} (FO Documents) 等英方史料;以總稅務司與 北京政府的關係為中心,探討安格聯與中國海關在中國動盪時,角色與性格 的演變,以及環繞關稅控制權的中外爭執,南北爭執,以及英國內部的爭執。 @ 安格聯的相關研究,筆者所知有葉鳳美, '中國海關史第二次國際學術研 討會( 1990 月,廈門大學)。對安格聯被免職的研究,見習五一, ' (民國檔案> (南京, 1987 年第一期,頁 78-84 安格聯之後的梅樂和時期,外力控制已弱,海關不再進用外籍人士,加上關稅自主,中 國海關的性質與角色逐漸回復正常。 @ {中國海關檔案} Papers Relating to the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1860-1943 藏於英 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School of Oriental & African Studies ,簡稱 SOAS) 圖書館﹒是研 究中國海關史寶貴的第一手史料;其詳細內容請參閱 SOAS 1973 年出版之同名小冊, 本文主要引用其中MS 211081 Hart's Letters to Aglen, 1888-1911; MS 201813 Bow 's Paper 中之 19. Memoirs of C. A. V. Bowra, 1874 1932 3 Vols.; MS 211354 G. F. H. Acheson & c. A. v. Bow凹, Correspondence with Aglen, 1921 1924; MS 211355 Aglen, Confidential Correspondence with Acheson, Bowra and Edwardes, 1921-1926; MS 285232 Frederick Maze 中之1. Confidential Letters and Reports, Vol. XX, Maze's Letters to Hart, Aglen, and Edwardes; 11. S/O Letters, 9. Shanghai, 1927 1928 - 576
北洋政府時期海關總稅務司安格聯之初步研究 希望能由理解英方態度,及中國海關內部的發展脈絡·提供國人較不熟知的 中國海關的另一個面貌,以及北京政府的財政問題·並試圖運用安格聯個人 信件等一手史料,探討安格聯個人在亂局中的心路歷程,以期能不心理解在 安格聯任内·中國海關及總稅務司角色轉變的過程· 二、安格聯早年的經歷與接任總稅務司 安格聯於1869年10月.17日出生在英國約克郡(Yorkshire)的史卡巴羅(Scar- borough)·其父A.S.Aglen是蘇格蘭教會的高极教士,係赫德1845年時在Taun- ton Queen's College就讀時的同學。③由於此一淵源,他於l888年底,年方十 九剛從馬爾巴羅學院(Marlborough College)畢業,就來到中國進入海關任四等 幫辦(4 th Assistant,,B.)·自此快速升遷,在北京總稅務司署任職三年牛後,外轉 廈門、廣州、天津各地;1894年6月回北京,並於1896年3月升任副稅務司, 次年10月又升任稅務司,不久請長假回英國;返華之後,於1899年4月出任 金陵關稅務司·庚子拳亂期間·北京總稅務司署被義和團焚毀,海關人員避 入東交民巷與各國使節同被圍攻,赫德管電合安格聯與江海關稅務司戴樂爾 (E.E.Tylo)共同代行總稅務司職權,但安格聯沒有就任。④安格聯當時與兩 江德督劉坤一往來密切,對東南互保的成立·起了相當的作用。⑤1903年4月 他回北京,任總稅務司署總理文案(Chief Secretary)。1904年底因父親病重, ③安格聯父親的名字A.S.Aglen,與赫德爲1845年在Taunton Queen's College同學,見 Hart to Aglen,July2,1897,March28&Nov.23,1910等三封信:MS21108/Hart's Letters to Aglen,,1888-1911:與一般二手史料記戴不同,如Chinese Customs Service, Chinese Customs Service:Origin,Development,and Activities (Shanghai,1940),Vol.II, p.693,任.中作Dean Aglen:晏星著,《赫德史話)(臺北:蘧萊,1982)·頁6作: Archdeacon Aglen焉赫德在Somerset郡Wesley College的同學;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中圈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合福·《中國海關密檔一赫德·金登幹函笔匯糯·1874 1907)(北京:中華善局,1990)·第一册,附錄一〈赫德·金登幹年表〉,頁660作: 1845年赫德十歲,入薩默塞特郡的衡斯理安預科學校·按Dean及Archdeacon皆爲教 會職務名稱,非人名'應以赫德本身信件爲準·另Taunton在Somerset郡,Taunton Queen's College與Wesley College之關係待查· ④安格聯早年簡歷見Chinese Customs Service,.Chinese Customs Service:Origin,Develop- ment,and Activities,Vol.II,p.693,ff. ⑤安格聯與東南互保·見陳詩路,《中國近代海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頁 425-9。 -577-
北洋政府時期海關總稅務司安格聯之初步研究 希望能由理解英方態度,及中國海關內部的發展脈絡,提供國人較不熟知的 中國海關的另一個面貌,以及北京政府的財政問題。並試圖運用安格聯個人 信件等一手史料,探討安格聯個人在亂局中的心路歷程,以期能平心理解在 安格聯任內,中國海關及總稅務司角色轉變的過程。 二、安格聯早年的經歷與接任總稅務司 安格聯於 1869 10 17 日出生在英國約克郡 (Yorkshire) 的史卡巴羅 (Scarborough) 。其父A. S. Aglen 是蘇格蘭教會的高級教士,係赫德 1845 年時在 Taunton Queen's College 就讀時的同學。@由於此一淵源,他於 1888 年底,年方十 九剛從馬爾巴羅學院 (Marlborough College) 畢業,就來到中國進入海關任四等 幫辦 (4th Assistant, B.) 。自此快速升遷,在北京總稅務司署任職三年半後,外轉 廈門、廣州、天津各地 1894 月回北京,並於 1896 月升任副稅務司, 次年的月又升任稅務司,不久請長假回英國;返華之後,於 1899 月出任 金陵關稅務司 庚子拳亂期間,北京總稅務司署被義和團焚毀,海關人員避 入東交民巷與各國使節同被圍攻,赫德曾電令安格聯與江海關稅務司戴樂爾 (F. E. Taylor) 共同代行總稅務司職權,但安格聯沒有就任。@安格聯當時與兩 江總督劉坤一往來密切,對東南互保的成立,起了相當的作用。@ 1903 他回北京,任總稅務司署總理文案 (Chief Secreta阱。的04 年底因父親病重, @ 安格聯父親的名字A. S. Aglen '與赫德為 1845 年在 Taunton Queen's College 同學,見 Hart to Aglen, July 2, 1897, March 28 & Nov. 23, 1910 等三封信;凡的 211081 Hart's Letters to Aglen, 1888 1911 ;與一般二手史料記載不間,如 Chinese Customs Service, Chinese Customs Servic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Activities (Shanghai, 1940), VoI.I1, p. 693 ,旺.中作 Dean Aglen; 晏星著, (赫德史話) (畫北:﹒蓬萊, 1982) .頁 作: Archdeacon Aglen 為赫德在 Somerset Wesley College 的同學;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合編. {中國海關密檔 赫德、金登幹函電匯編, 1874- 1907} (北京:中華書局, 1990) ,第一冊,附錄一(赫德、金登幹年表> '頁 660 作: 1845 年赫德十歲,入薩默鑫特郡的衛斯理安預科學校。按 Dean Archdeacon 皆為教 會職務名稱,非人名,應以赫德本身信件為準。另 Taunton Somerset 都, Taunton Queen's College Wesley College 之關係待查。 @ 安格聯早年簡歷見 Chinese Customs Service, Chinese Customs Se vic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Activities, Vol. I1, p. 693, ff. @ 安格聯與東南互保,見陳詩啟. (中國近代海關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頁 425-9 -577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二十四期 請假回英國,並於1906年在英國結婚:骸年底返華,次年2月被任爲江漢關稅 務司·⑧ 由赫德給他的信件中,可看出他自入中國海關任職,就受到特別的照顧。 1888年11月安格聯抵華時,赫德就去信仔細叮嚀各種生活細節。⑦並在其後 的信件中,多次提及安氏之父的健康,以及赫德自已的私事;1907年5月安格 聯長子在漢口出生·赫德很高興的當小孩的教父。⑧在在表現出他們關係之 非比尋常· 1908年4月赫德請病假回英國,清廷任命其外甥副總稅務司裴式楷(Robert E.Bredon)署理總稅務司·但是由於英國政府對他在庚子拳亂前後的表現十分 不满,強烈反對由他正式接任赫德的寶座。1909年他回英國多方活動,但倫 敦外交部不爲所動,仍堅持反對他·並向清廷施壓,使他真除無望。⑨然而當 時任命微任人選的主導權仍在中國,只要清廷用的是英國人,至於用的是誰, 英國公使館不能太過強勢千預。當時不少人争取總稅務司寶座,大肆活動,赫 德也不斷表示要銷假回中國,德稅務司繼承問題相當混沌。⑩安格聯雖受赫德 特别照顧,但似乎未被視爲糍承人。他的名字雖偶被提及,如赫德於1909年4 月22日會見英國外相葛雷(Edward Grey)時,會提出他屬意的雨個檵任人選, 包括安格聯。10月英國外交部也提及安格聯爲適當人選,並詢問駐北京公使 朱爾典(John Jordan)對他的意見。①但是他在各個競爭者中並不突出,也不 ⑧同註④。 Hart's to Aglen,26 Nov.,1888;MS 21108/Hart's Letters to Aglen,1888-1911. ⑧同上書,Hart to Aglen,July2,1897,及June4,1907:赫德好用親朋等有關係之人, 僞眾所周知之事,参見陳詩路·《中國近代海糊史》·頁5234·安格聯也是受其特别照 顧者之一。 @裴式楷接任海關總稅務司之事一波三折,見Bredon to Lord Kuolly,Feb.1909,英 國公共檔案局《外交部檔案》(Foreign O伍ce Document in the Public Record Office, Kew,London)),F0371/631[F12456/4705/10]之長信。及陳詩路,《中题近代海糊史》, 頁527-8· ⑩陳詩啓,《中國近代海關史》,頁525-530對總稅務司寶座之爭有群細敘逃:當時最被 英國外交部看好的瓣任人選有賀璧理(A.E.Hippisley)·歐醴斐(C.H.Oliver)及義遭通 (H.M.Hillier):Jordan to F.O.,Oct.1,1909,FO371/631 [F36449/4507/10],Muller toF0.,Feb.4,1910,F0371/862[F4086/3598/10]· F.O.to Jordan,April 27,1909,Jordan to F.O.,Oct.1,1909,FO371/631 [F15707/ F36449/4705/101. -578-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二十四期 請假回英國,並於 1906 年在英國結婚;該年底返華,次年 月被任為江漢關稅 務司。@ 由赫德給他的信件中,可看出他自入中國海關任職,就受到特別的照顧。 1888 11 月安格聯抵華時,赫德就去信仔細叮嚀各種生活細節。@並在其後 的信件中,多次提及安氏之父的健康,以及赫德自己的私事 1907 月安格 聯長子在漢口出生,赫德很高興的當小孩的教父。@在在表現出他們關係之 非比尋常。 1908 月赫德請病假回英國,清廷任命其外踴副總稅務司裴式楷 (Robert E. Bredon) 署理總稅務司。但是由於英國政府對他在庚子拳亂前後的表現十分 不滿,強烈反對由他正式接任赫德的寶座。 1909 年他回英國多方活動,但倫 敦外交部不為所動,仍堅持反對他,並向清廷施壓,使他真除無望。@然而當 時任命繼任人選的主導權仍在中國,只要清廷用的是英國人,至於用的是誰, 英國公使館不能太過強勢平預。當時不少人爭取總稅務司寶座,大肆活動,赫 德也不斷表示要銷假回中國,總稅務司繼承問題相當混沌。@安格聯雖受赫德 特別照顧,但似乎未被視為繼承人。他的名字雖偶被提及,如赫德於 1909 22 日會見英國外相葛雷 (Edward Grey) 時,曾提出他屬意的兩個繼任人選, 包括安格聯。 10 月英國外交部也提及安格聯為適當人選,並詢問駐北京公使 朱爾典 (John Jordan) 對他的意見。@但是他在各個競爭者中並不突出,也不 @ 同註@。 éf) Hart's to Aglen, 26 Nov., 1888; MS 211081 Hart's Letters to Aglen, 1888-191 1. @ 同上書, Hart to Aglen, July 2, 1897 '及 June 4, 1907 ;赫德好用親朋等有關係之人, 為眾所周知之事,參見陳詩啟, <中國近代海關史) ,頁 523-4 ,安格聯也是受其特別照 顧者之一。 @ 裴式楷接任海關總稅務育之事一波三折,見 Bredon to Lord Kuolly, Feb. 1909 ,英 國公共檔案局《外交部檔案) (Foreign Office Document in the Public Record Offic皂, Kew, London), F0371/631 [FI2456/4705/ 1O]之長信。及陳詩啟, <中國近代海關史}, 527-8 @ 陳詩啟. <中國近代海關史) .頁 525-530 對總稅務司寶座之爭有詳細敘述,當時最被 英國外交部看好的繼任人選有賀璧理(A. E. Hippisley) 、歐禮斐(C. H. Oliver) 及義禮遇 (H. M. Hillier) ;見 Jordan to F. 0., Oct. 1, 1909, F0371/631 [F36449/4507!1叫, Muller to F. 0., Feb. 4, 1910, F0371/862 [F4086/3598/1O]. @ F. O. to Jordan, April 27, 1909, Jordan to F. 0., Oct. 1, 1909, F0371/631 [FI5707/ F36449/4 705/1 0]. - 578
北洋政府時期海關總稅務司安格聯之初步研究 被看好;不料幾經折衝,安格聯意外的脫穎而出成爲赫德的檵承人·1910年 3月,清廷正式任命他爲副總稅務司,暫行代理總稅務司,裴式楷調稅務處顧 間。英國外交部對安格聯出線感到有些意外·但反應不錯。@當時任外務部主 事的顏惠慶亦云: 安氏獲任總稅務司,實係偶然。按照清廷慣例,凡簡放公職人員,須由 主管部門繕具名單,呈請清帝御筆圈定。簡放總稅務司,亦不例外。安 氏英文姓名第一字母爲A,漢文作「安」,筆畫亦少,在恭呈御覽的名 單上,逐排列第一名。清帝不假思索,照例圈定第一名,安氏於是獲 選。據傅主管部首長,另有屬意之人·⑧ 安格聯代理一年雨個月後,於1911年6月改授署理總稅務司;9月20日赫德 在英去世,10月25日清廷依稅務處議,以安格聯升補總稅務司。 安格聯接任總稅務司時,中國海關正面臨內外各種挑戰。就外在環境而 言,清未中國民族意識興起,外籍總稅務司地位逐漸下降,海關職權也被限 制與削弱。1906年5月9日清廷未與赫德商量,突然殷立稅務處,並札合海關 由其統轄。1908年4月清廷又設立稅務學堂·培養中國高殺稅務人才。赫德 感到清廷不再重靦他·並認爲外籍稅務司制度也搖搖欲墜;1906年5月27日 他給安格聯信中就提及以後的總稅務司不會有像他一樣的權力,中國人必將 起來·1910年安格聯代理總稅務司時,赫德從英國去信恭賀,也不忘提醒中 國籍人員必將逐漸接替重要職務;一旦外債償完·外國人將由海關消失,新 一代受過西方教育的中國人終將接手。@1911年郵傅部自海關接管郵政,海 關規模與權力都大爲縮小·⑧中國海關內部在清末也出現不少問題,時任泰 晤士報北京記者的莫理循(G.E.Morrison)云:「毫無疑問,應歸咎於赫德爵 士。部份由於赫德身體赢弱,也由於日盒增長的東方式的對事務的莫不關心, ②英國外交部在總稅務司任命前後之態度,見Muller to F.O.,Feb.&March 1910, F0371/863[F3598/F7573/F9588F10360/3598/10]· 顏惠慶著、姚崧譯,《顏惠慶自傅(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2),頁153。 ④ Hart to Aglen,May 27,1906;March 28,1910;Feb.28,1911;April 7,1911;MS 211081Hart's Letters to Aglen。稅務處成立及其赫德的反應,見陳詩啓,《中國近代海 關史》,頁475-502· ⑥郵政與海分離及清廷其他限制海關職權的措施,見陳詩啓,《中國近代海關史》,頁 487-503· -579-
北洋政府時期海關總稅務司安格聯之初步研究 被看好;不料幾經折衝'安格聯意外的脫穎而出成為赫德的繼承人。 1910 月,清廷正式任命他為副總稅務司,暫行代理總稅務司,裴式楷調稅務處顧 間。英國外交部對安格聯出線感到有些意外,但反應不錯。@當時任外務部主 事的顏惠慶亦云: 安氏獲任總、稅務司,實係偶然。按照清廷慣例,凡簡放公職人員,須由 主管部門繕其名單,呈請清帝御筆圈定。簡放總稅務司,亦不例外。安 氏英文姓名第一字母為 ,漢文作「安 筆畫亦少,在恭呈御覽的名 單上,遂排列第一名。清帝不假思索,照例圈定第一名,安氏於是獲 選。據傳主管部首長,另有屬意之人。@ 安格聯代理一年兩個月後,於 1911 月改授署理總稅務司 20 日赫德 在英去世, 10 25 日清廷依稅務處議,以安格聯升補總稅務司 安格聯接任總稅務司時,中國海關正面臨內外各種挑戰。就外在環境而 言,清末中國民族意識興起,外籍總稅務司地位逐漸下降,海關職權也被限 制與削弱。 1906 日清廷未與赫德商量,突然設立稅務處,並札令海關 由其統轄。 1908 月清廷又設立稅務學堂,培養中國高級稅務人才。赫德 感到清廷不再重視他,並認為外籍稅務司制度也搖搖欲墜 1906 27 他給安格聯信中就提及以後的總稅務司不會有像他一樣的權力,中國人必將 起來。 1910 年安格聯代理總稅務司時,赫德從英國去信恭賀,也不忘提醒中 國籍人員必將逐漸接替重要職務;一旦外債償完,外國人將由海關消失,新 一代受過西方教育的中國人終將接手。@ 1911 年郵傳部自海關接管郵政,海 關規模與權力都大為縮小。@中國海關內部在清末也出現不少問題,時任泰 唔士報北京記者的莫理循 (G. E. Morrison) 毫無疑問,應歸咎於赫德爵 士。部份由於赫德身體贏弱,也由於日益增長的東方式的對事務的莫不關心, @ 英國外交部在總稅務司任命前後之態度,見 Muller to F. 0., Feb. & March 1910, F0371/863 [F3598/F7573/F9588/F10360/3598/10] @ 顏惠慶著、姚鬆齡譯. (顏惠慶自傳) (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1982) ,頁 153 @ Hart to Aglen, May 27, 1906; March 詣, 1910; Feb. 妞, 1911; April 7, 1911; MS 211081 Hart's Letters to Aglen 。稅務處成立及其赫德的反應,見陳詩啟. (中圍近代海 關史) ,頁 475-502 @ 郵政與海關分離及清廷其他限制海關職權的措施,見陳詩啟, (中國近代海關史) ,頁 487-503 - 579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二十四期 他聽任海關陷於合人不满的困境。怨聲四起,海關幾乎要鬧事。」®裴式楷期 間一方面因地位不穩,一方面因其習於赫德的傳統,並無大整頓。⑩ 安格聯以黑馬上任後,不顧本身只是代理總稅務司,任用好友包羅(C.A. V.Bowr)爲總理文案,大力推動中國海關内部的改革。首要工作是強化總稅 務司署的人事;裴式楷時期,因他與英國使館關係不好,爲求其他列強支持, 途以政治考量,而非事業能力·任用一些外籍人士於北京與各通商口岸;安格 聯大力整頓,公正處理人事。又要求所有副稅務司以下洋員,都要通過中文考 試;加強海關效率與獨立性,並博得中國人欣赏。又推行退休金計割(pension scheme)。安格聯作得不錨,1911年4月朱爾典向倫敦報告,中國海嗣運作得 合人滿意;建議不要讓赫德返華。⑧這些改革無疑損及一些舊人的利盆,他們 寫信向赫德告状。赫德在英國知道安格聯代理總稅務司時,去信恭賀,並給予 許多建議,還不時提醒他仍有可能回北京。赫德對安格聯整頓海關人事·推動 退休金計畫及中文考試都有意見,不時告誠安格聯在代理期間應率由舊章, 少做新的普試,慢慢走:對舊人多體諒。@但安格聯不爲所動;最後赫德於去 世前六天,在1911年9月14日寄最後一封信給安格聯·將中國海關完全交託袷 他,並強調:「總稅務司不接受夥伴、勸告、干預·必須自己作主。」④安格聯 對海關内部的改革初步成功·外在形勢也因辛亥革命起了根本改變· 三、辛亥革命與安格聯控制關稅收支 總稅務司在清未雖然控制中國海關的行政管理權,但是只能受清廷之命· ⑥莫理循致布拉姆函,1911年5月19日,陳澤意等譯,《清末民初政情内幕》(北京:知 識出版社,1986)·上卷,頁730。 Memoirs of C.A.V Bowra,1874-1932,p.212;MS 201813 Bowra's Paper. ⑧安格聯的改革,同上,pPp.214·218&250。另糠Chinese Customs Service,Chinese Customs Service:Origin,Development,,and Activities,Vol.IL,p.6g3,f任.安格聯總稅務司 任內·對中國海雨的貢款有1提高外籍人員中文水準:2.鞏固各部門財政基礎:3.提高 各口岸人員生活水準:4提高轉職與旅行津贴:5建立退休基金·提供更大保障· Jordan to F.O.,April12,1911,FO371/1089[F13697/13697/101. 西 Hart to Aglen,Sept.24,Oct.13,1910;Feb.9 28,April 7,1911;MS 211081 Hart's Letters to Aglen,1888-1911. @同上善,Sept.14,1911。 -580-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二十四期 他聽任海關陷於令人不滿的困境。怨聲四起,海關幾乎要鬧事。 J@ 裴式楷期 間一方面因地位不穗,一方面因其習於赫德的傳統,並無大整頓。@ 安格聯以黑馬上任後,不顧本身只是代理總稅務司,任用好友包羅(C. A. V. Bowra) 為總理文案,大力推動中國海關內部的改革。首要工作是強化總稅 務司署的人事;裴式楷時期,因他與英國使館關係不好,為求其他列強支持, 遂以政治考量,而非專業能力,任用一些外籍人士於北京與各通商口岸;安格 聯大力整頓,公正處理人事。又要求所有副稅務司以下洋員,都要通過中文考 試;加強海關效率與獨立性,並博得中國人欣賞。又推行退休金計劃 (pension scheme) 0 @安格聯作得不錯, 1911 月朱爾典向倫敦報告,中國海關運作得 令人滿意;建議不要讓赫德返華 o@ 這些改革無疑損及一些舊人的利益,他們 寫信向赫德告狀。赫德在英國知道安格聯代理總稅務司時,去信恭賀,並給予 許多建議,還不時提醒他仍有可能回北京。赫德對安格聯整頓海關人事、推動 退休金計畫及中文考試都有意見,不時告誡安格聯在代理期間應率由舊章, 少做新的嘗試,慢慢走;對舊人多體諒。@但安格聯不為所動;最後赫德於去 世前六天,在 1911 14 日寄最後一封信給安格聯,將中國海關完全交託給 他,並強調 總稅務司不接受夥伴、勸告、干預,必須自己作主。 J@ 安格聯 對海關內部的改革初步成功,外在形勢也因辛亥革命起了根本改變。 三、辛亥革命與安格聯控制關稅收支 總稅務司在清末雖然控制中國海關的行政管理權,但是只能受清廷之命, @ 莫理循致布拉姆函, 1911 19 日,陳澤憲等譯, {清末民初政情內幕} (北京:知 識出版社, 1986) ,上卷,頁 730 @ Memoirs of C. A. V. Bowra, 1874-1932, p.212; MS 201813 Bow 's Paper. @ 安格聯的改革,同上. pp.214 218 & 250 。男據 Chinese Customs SeIVÎCe, Chinese Customs Servic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Activities, Vol. 11, p.693 ,紅.安格聯總稅務司 任內,對中國海關的貢獻有1.提高外籍人員中文水準 2. 鞏固各部門財政基礎 提高 各口岸人員生活水準 4. 提高轉職與旅行津貼 5. 建立退休基金,提供更大保障。 @ Jordan to F. 0., ApriI 12, 1911, F0371/1089 [F13697/13697/lO). @l Hart to Aglen, Sept. 24, Oct. 13, 1910; Feb. 9 & 28, ApriI 7, 1911; MS 2Jl 081 Hart's Letters to Aglen, 1888-191 1. @ 同上書, Sept. 14, 1911 - 580
北洋改府時期海關總税務司安格聯之初步研究 在通商口岸依條約徵收關稅,並不經手現金。關稅收入交各口岸的中國海關 監督·存入官銀號。即使在甲午戰争及庚子拳亂之後·各口關稅仍依一定比 例送交蘇松太道,來支付以關稅收入擔保的各項外債與賠款。總稅務司只是 清廷的履員。 武昌起義之後,南北對峙,政局動盪;南方各口岸的海關監督或被逐、或 逃亡、或轉投革命軍,爲避免戰亂L影響,外籍總稅務司遂暫時代管南方各口 關稅收入,雜持「中立」·但北方口岸關稅收入仍送往清廷,使總稅務司處境 尷尬·列強使節也因關切外債賠款的如期支付,向清廷施加壓力。安格聯向清 廷建議,將北方各口關稅收入,比照南方辦法,也由他暫管;清廷同意·⑧最 後抡1912年1月30日·清政府外務部與北京外交團訂定「各海關稅項歸還各 洋債賠款酌定辦法八條」,規定: l.此項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Bankers)須由關於庚子以前以關 稅作抵尙未付清之各洋債銀行,與關於和約賠款之各國銀行之總董,組 織成立。該委員會應决定各洋債内·何款應儘先付還,並編列一先後次 序,以便滬關稅司,遵照辦理。 2.關係尤重之銀行,即匯豐、德華、道勝三家應收上海存管海關稅項之處。 3應請總稅務司,承認先將所有淨存稅項,開單交與所派之委員會,届中 國政府復能償還洋債賠款之時爲止· 4應請總稅務司,籌備由各收稅處所淨存稅項,每星期匯交上海一次之辦 法· 5.應請總稅務司·將上海所積净存稅項竭力籌維,於每星期均分收存匯豐、 德華、道勝三行,以作歸還骸項洋債及賠款之用。上海稅司應由此項存款 内,按照第一條委員會所决定之先後,准其屆期提撥付還。 6.倘至1912年底,情形尙未平復,屆時必須算清下餘若千,可作賠款之用, 2配 辛亥革命前後總稅務司與關稅收入關係的演變,見Memorandum by Sir Aglen o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of 1911 and th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Chinese Customs Service, Chinese Customs Service:Origin,Development,and Activities,Vol.III,pp.233-5. 稅務司在辛亥革命期間·掌控鬧稅的群細經過·見陳詩路,(海關總稅務司和海關稅款 保管權的喪失〉,《中國近代海霸史問题初探)(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7),頁 255-274。 -581-
北洋政府時期海關總稅務司安格聯之初步研究 在通商口岸依條約徵收關稅,並不經手現金。關稅收入交各口岸的中國海關 監督,存入官銀號。即使在甲午戰爭及庚子拳亂之後,各口關稅仍依一定比 例送交蘇松太道,來支付以關稅收入擔保的各項外債與賠款。總、稅務司只是 清廷的雇員。 武昌起義之後,南北對峙,政局動盪;南方各口岸的海關監督或被逐、或 逃亡、或轉投革命軍,為避免戰亂影響,外籍總稅務司遂暫時代管南方各口 關稅收入,維持「中立」。但北方口岸關稅收入仍送往清廷,使總稅務司處境 尷尬。列強使節也因關切外債賠款的如期支付,向清廷施加壓力。安格聯向清 廷建議,將北方各口關稅收入,比照南方辦法,也由他暫管;清廷同意。@最 後於 1912 30 日,清政府外務部與北京外交團訂定「各海關稅項歸還各 洋債賠款酌定辦法八條 規定: 1.此項委員會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Bankers) 須由關於庚子以前以關 稅作抵尚未付清之各洋債銀行,與關於和約賠款之各國銀行之總董,組 織成立。該委員會應決定各洋債內,何款應儘先付還,並編列一先後次 序,以便種關稅司,遵照辦理。 2. 關係尤重之銀行,即匯豐、德華、道勝三家應收上海存管海關稅項之處。 3. 應請總稅務司,承認先將所有淨存稅項,開單交與所派之委員會,屆中 國政府復能償還洋債賠款之時為止。 4. 應請總稅務司,籌備由各收稅處所淨存稅項,每星期匯交上海一次之辦 法。 5. 應請總稅務司,將上海所積淨存稅項竭力籌維,於每星期均分收存匯豐、 德華、道勝三行,以作歸還該項洋價及賠款之用。上海稅司應由此項存款 內,按照第一條委員會所決定之先後,准其屆期提撥付還。 6. 倘至 1912 年底,情形尚未平復,屆時必須算清下餘若干,可作賠款之用, @ 辛亥革命前後總稅務司與關稅收入關係的演變,見Memorandum by Sir Aglen on the Chinese Revo/ution of 1911 and th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 Chinese Customs Service, Chinese Customs Service: Origin, Devdopment, and Activities, Vol. 111, pp. 233-5. 另總 稅務司在辛亥革命期間,掌控關稅的詳細經過,見陳詩啟, <海關總稅務司和海關稅款 保管權的喪失) , <中國近代海關史問題初探) (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 1987) ,頁 255-274 - 581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二十四期 此項清單須交外交團酌核,如何分撥。 7該委員會·應每三個月將所有關稅如何撥付之處,由駐滬各國領事·報 告駐京各國大臣。 8此項辦法如有應行更改之時,得斟酌損盆,合各國大臣,屬本頜銜大臣 請爲按照以上辦法轉知總稅務司遵照辦理可也·⑧ 這個辦法,不久也僑中華民國政府承認。依此辦法,海關稅項由各口岸 稅務司直接匯交上海匯豐·德華、道勝三家銀行,由總稅務司保管;再依外交 團决定之優先順序·支付各洋債與賠款·關稅收入等於完全由列強控制,由 總稅務司經手。由於當時關稅收入幾乎全用於擔保各項外債及賠款·這個辦 法被視爲權宜之計,在中國革命動亂中,保障了外國債權人的利盆,避免列 強的干預;同時雜持了中國中央政府的國際債信。 對總稅務司而言,除原有徵收關稅的任務外,從此還要負青關稅收入的 保管,以及外債賠款的支付,職權大爲擴張。安格聯接手處理中國之外債與 賠款後;工作加重,常要與中外銀行家及官員們討論各相關事項。④更重要 的是總稅務司自此不再只是中國政府的雇員,同時還要向北京「外交團」負 责;成了兩主之僕·角色趨於複雜化·一方面總稅務司可藉外交團之勢,對北 京政府不再俯首聽命;正如中國海關最後一任洋總稅務司,美國籍的李度(L K,Little,1943-1950)所說:「在安格聯主掌之下的中國海關受外國政府的控制 程度,遠勝於赫德時代。」烟另一方面使中國海關介入中國内部政争中,被視 爲列強支持北京政府的象徵,不易維持超然地位。 四、「經理內債基金處」與「太上財政總長」 民國肇造之後,北京政府財政状祝一直不好,各省應解款項多不能按時 送達,只能靠借債度日·起初靠舉外債,1913年向國際銀行團借「善後大借 Chinese Customs Service,Chinese Customs Service:Origin,Development,and Activities, Vol.Il,pp.149-153. Memoirs of C.A.V Bowra,1874-1932,p.253;MS 201813 Bowra's Paper. Little's Introduction,in J.K.Fairbank,K.F.Bruner E.M.Matheson eds..The 1.G. in Peking:Letters of Sir Robert Hart,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1868-1907(Cambridge, Mass.,1975),p.31. -582-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二十四期 此項清單須交外交團酌核,如何分撥。 7. 該委員會,應每三個月將所有關稅如何撥付之處,由駐種各國領事,報 告駐京各國大臣。 8. 此項辦法如有應行更改之時,得斟酌損益,令各國大臣,囑本領銜大臣 請為按照以上辦法轉知總稅務司遵照辦理可也。@ 這個辦法,不久也為中華民國政府承認。依此辦法,海關稅項由各口岸 稅務司直接匯交上海匯豐、德華、道勝三家銀行,由總稅務司保管;再依外交 團決定之優先順序,支付各洋債與賠款。關稅收入等於完全由列強控制,由 總稅務司經手。由於當時關稅收入幾乎全用於擔保各項外債及賠款,這個辦 法被視為權宜之計,在中國革命動亂中,保障了外國債權人的利益,避免列 強的干預;同時維持了中國中央政府的國際債信。 對總稅務司而言,除原有徵收關稅的任務外,從此還要負責關稅收入的 保管,以及外債賠款的支付,職權大為擴張 安格聯接手處理中國之外債與 賠款後 工作加重,常要與中外銀行家及官員們討論各相關事項。@更重要 的是總稅務司自此不再只是中國政府的雇員,同時還要向北京「外交團」負 責;成了兩主之僕'角色趨於複雜化 一方面總稅務司可藉外交團之勢,對北 京政府不再俯首聽命;正如中國海關最後一任洋總稅務司,美國籍的李度(L. K. Little, 1943-1950) 所說 在安格聯主掌之下的中國海關受外國政府的控制 程度,遠勝於赫德時代。 J@ 另一方面使中圓海關介入中國內部政爭中,被視 為列強支持北京政府的象徵'不易維持超然地位。 四、「經理內債基金處」與「太上財政總長」 民國肇造之後,北京政府財政狀況一直不好,各省應解款項多不能按時 送達,只能靠借債度日。起初靠舉外債, 1913 年向國際銀行團借「善後大借 @ Chinese Customs Service, Chi'n ese Customs Servic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Activities, Vol. I1I, pp. 149-153. @ Memoirs of C. A. V. Bowra, 1874 1932 p. 253; MS 201813 Bow 's Paper. @ Litt1e's Introduction, in J. K. Fairbank, K. F. Bruner & E. M. Matheson eds.. The 1. G. in Peking: Letters of Sir Robert Hart,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1868-1907 (Cambridge, Mass., 1975), p.3 1. - 582
北祥政府時期海關總稅務司安格聯之初步研究 款」;但外債喪失國權太多,國人多特反對意見·加以1914年歐戰爆發,也 不可能再舉外債。北京政府遂成立「內國公債局」·靠舉内債來雒持財政不 衡·於是有三年、四年、五年公債等。在「内國公債局」中,安格聯任協理兼 經理出钠款項專員,當時骸局所有收存款項和預備償付本息及支付存款,「均 須安格聯以會計協理的資格簽字」;另外公債款項出納事務,「除總經理簽字 外,亦須有安格聯副署才能發生效力」。⑧ 1917年後,由於賠款减少,對外貿易增加·以及銀價變動等因素·開始有 大量關餘出現,「外交團」决定將全部關餘送交北京政府。這使得總稅務司與 北京財政總長關係良好,財政總最常到總稅務司署·看有多少關餘可用·⑩但 是這些移做政費的關餘,多被控制北京的皖系軍閥浪費掉:或中飽私囊或用 於政治陰謀與内戰。這對北京政府的財政状况不好,對海關也不好。同時引起 各省的眼紅,廣州政府及東北的張作霖,都曾企圖截留當地嗣稅。⑧手中握有 大量債券的中國銀行家們對此也很不滿;不久國內銀行界鑑於內外債累積數 額愈形龐雜,故聯合聲明,非政府整理舊債,確定基金’絕不再借。④安格聯 也向財政總長周自齊做同樣的建議,他在給倫敦友人的信中寫道:「政府早已 靠借債度日,現在銀行不再借錢了,除非著手某種整理·今年的利息將無法支 付;我被要求接下此撸子,中國銀行家們組成的銀行團也希望我如此做。」@ 周自齊於1921年初·提出「整理内國公債確定本息基金辦法」·呈大總 統。3月3日大總統批准照辦: 近來財政困難·全恃内債一項以爲周轉之資。溯自民國元年迄今,發行 内債已歷八次·財政金融雨有裨盆·惟因大局未寧,國計盆絀,以致内 債信用不免同受影響,所關甚鉅;自應亟圖整理之法,以資補救·茲據 國千家駒·《舊中國公債史资料》(北京:中華害局,1984)·頁9:馬振華,(北洋軍閥 政府時期的關稅與財政〉,《南開學報》,1987:4,頁3440。 Memoirs of C.A.V Bowra,1874-1932,p.362;MS 201813 Bowra's Paper. 張作霖骨宜稱要截留束北關稅,但無實際行動:廣州政府則多次因要求分得部份翻餘,與 列強交涉,並多次發生衝突,参見呂芳上·(度東革命政府的關餘交涉(1918-1924)〉· 《中華民國歷史與文化討論集》(喜北:1984)·頁253-279。 @賈德傻:民國財政簡史》(上海:商務,1941),頁265:本文引自趙淑敏:《中國 海關史》(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2),頁143。 Aglen to Acheson,Feb.1,1921,MS 211355 Aglen Correspondence. -583-
北洋政府時期海關總稅務司安格聯之初步研究 但外債喪失國權太多,國人多持反對意見,加以 1914 年歐戰爆發,也 不可能再舉外債。北京政府遂成立「內國公債局 靠舉內債來維持財政平 衡。於是有三年、四年、五年公債等。在「內國公債局」中,安格聯任協理兼 經理出納款項專員,當時該局所有收存款項和預備償付本息及支付存款 須安格聯以會計協理的資格簽字 另外公債款項出納事務 除總經理簽字 外,亦須有安格聯副署才能發生效力 0 @ 1917 年後,由於賠款減少,對外貿易增加,以及銀價變動等因素,開始有 大量關餘出現 外交團」決定將全部關餘送交北京政府。這使得總稅務司與 北京財政總長關係良好,財政總長常到總稅務司署,看有多少關餘可用。@但 是這些移做政費的關餘,多被控制北京的院系軍閥浪費掉;或中飽私囊或用 於政治陰謀與內戰。這對北京政府的財政狀況不好,對海關也不好。同時引起 各省的眼紅,廣州政府及東北的張作霖,都曾企圖截留當地關稅。@手中握有 大量債券的中國銀行家們對此也很不滿;不久圍內銀行界鑑於內外債累積數 額愈形龐雜,故聯合聲明,非政府整理舊債,確定基金,絕不再借。@安格聯 也向財政總長周自齊做同樣的建議,他在給倫敦友人的信中寫道 政府早已 靠借債度日,現在銀行不再借錢了,除非著手某種整理,今年的利息將無法支 付;我被要求接下此擔子,中國銀行家們組成的銀行團也希望我如此做。 J@ 周自齊於 1921 年初,提出「整理內國公債確定本息基金辦法 呈大總 統。 日大總統批准照辦: 近來財政困難,全恃內債一項以為周轉之資。溯自民國元年迄今,發行 內債已歷八次,財政金融兩有樽益,惟因大局未寧,國計益拙,以致內 債信用不免同受影響,所關甚鉅;自應亟圖整理之法,以資補救。茲據 @ 千家駒, <舊中國公債史資料) (北京:中華書局, 1984) ,頁 9; 馬振華, (北洋軍閥 政府時期的關稅與財政) , {南開學幸的, 1987: ,頁 4-40 @ Memoirs of C. A. V. Bowra, 1874-1932, r.362; MS 201813 Bow 's Paper. @ 張作霖曾宣稱要截留東北關稅,但無實際行動;廣州政府則多次因要求分得部份關餘,與 列強交涉,並多次發生衝突,參見呂芳上, (廣東革命政府的關餘交涉 (1918-1924)) , 《中華民國歷史與文化討論集} (臺北 1984) ,頁 253-279 @ 賈德懷編 <民國財政簡史} (上海:商務, 1941) ,頁 265 ;本文引自趙淑敏<中國 海關史} (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1982) ,頁 143 @ Aglen to Acheson, Feb. 1, 1921, MS 211355 Aglen Correspondence. - 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