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导论 本意在对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简单回顾的基础上,介绍了产业经济学的研别 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对本书的框架进行了概括性描述。 1·1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等的新兴学科。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 体系形成过程看,其中较早形成和成熟的部分是产业组织理论。 组织作为与劳动资本和技术并列的生产的第四个要素,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 190年出服的《经这学原理》一书中提出。马斯尔关组织的概令且有多重的含义,它可 以是指企业内部组织,也可以是企业之间的组织或者是产业之间的组织形态等 一部分 于组织的认识成为初期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研究内容,现在的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已经 延伸到企业组织内部。马橄尔注意到规模经济的获得与企业组织的扩张以及由此产生的垄断 之间的关联,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伴随有组织规模的扩张,由此又导致垄断问题的产生,这交 织在一起的两类问 规模经济和垄渐的整端 一被后人称为“马微尔冲突”,成为产业 组织理论中的核 心问题 一般认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他们在二十世纪3( 年代分别发表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提出垄断竞争和不完全竞争 理论。垄新竞争和不完全竞争理论的提出可以被看作是对“马橄尔冲突”的一种新解释,在 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之间建立了过渡性特征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更符合当时的经 济现实,正是因为这种垄断竞争或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导致厂商行为的变异,从而对整 体经济效 率严生影啊 这就是 “马尔冲突 揭示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产业组织理论的始作俑者为哈佛大学的梅森及其弟子贝恩。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梅森在 哈佛大学成立了产业组织研究小组,开始以明确的目标和稳定的组织研究产业组织问题,发 表了大量的文章等,1959年,以这些前期研究为基础,梅森的弟子贝恩发表了《产业组织》 一书,第一次系统地阅术了产业组织理论,被认为是议一理论的开山之作 产业经济学的另 部分研究内容,是有关产业结构包括产业关联和产业布局的理论,相 对产业组织理论而言,这一部分内容提出的较晚一些。 产业关联主要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相连。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创 立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主要是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研究各个产业之间在投入 和产出之间的实物关联,其基本的思根在于从数量上揭示经济体系内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在 投入和产出之间体现出的现实关系。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作为一门独 立于产业经济学之外的学科发展的, 投入产出分析所揭示的基本思想在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林 希曼将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进一步区分为两种联系,一是“投入供应、衍生需求,或者说 后向联系效应,即每一非初级经济活动将导致通过国内生产提供其所需投入的意图”:二是 Porter. 版le 要:发泥中社
总论 1 导 论 本章在对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简单回顾的基础上,介绍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对本书的框架进行了概括性描述。 1·1 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等的新兴学科。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 体系形成过程看,其中较早形成和成熟的部分是产业组织理论。 组织作为与劳动资本和技术并列的生产的第四个要素,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 1890 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马歇尔关于组织的概念具有多重的含义,它可 以是指企业内部组织,也可以是企业之间的组织或者是产业之间的组织形态等,后一部分关 于组织的认识成为初期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研究内容,现在的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已经 延伸到企业组织内部。马歇尔注意到规模经济的获得与企业组织的扩张以及由此产生的垄断 之间的关联,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伴随有组织规模的扩张,由此又导致垄断问题的产生,这交 织在一起的两类问题——规模经济和垄断的弊端——被后人称为“马歇尔冲突”,成为产业 组织理论中的核心问题。 一般认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他们在二十世纪 30 年代分别发表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1 ,提出垄断竞争和不完全竞争 理论。垄断竞争和不完全竞争理论的提出可以被看作是对“马歇尔冲突”的一种新解释,在 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之间建立了过渡性特征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更符合当时的经 济现实,正是因为这种垄断竞争或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导致厂商行为的变异,从而对整 体经济效率产生影响,这就是“马歇尔冲突”揭示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产业组织理论的始作俑者为哈佛大学的梅森及其弟子贝恩。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梅森在 哈佛大学成立了产业组织研究小组,开始以明确的目标和稳定的组织研究产业组织问题,发 表了大量的文章等,1959 年,以这些前期研究为基础,梅森的弟子贝恩发表了《产业组织》 2 一书,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产业组织理论,被认为是这一理论的开山之作。 产业经济学的另一部分研究内容,是有关产业结构包括产业关联和产业布局的理论,相 对产业组织理论而言,这一部分内容提出的较晚一些。 产业关联主要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相连。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创 立投入产出分析方法3 。投入产出分析主要是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研究各个产业之间在投入 和产出之间的实物关联,其基本的思想在于从数量上揭示经济体系内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在 投入和产出之间体现出的现实关系。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作为一门独 立于产业经济学之外的学科发展的。 投入产出分析所揭示的基本思想在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4 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赫 希曼将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进一步区分为两种联系,一是“投入供应、衍生需求,或者说 后向联系效应,即每一非初级经济活动将导致通过国内生产提供其所需投入的意图”;二是 1 Chamberlin, Edward H ., 1933. The Theory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obinson, John, 1933. 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London: Macmillan Porter. 2 Bain, J. S., 1959,Industrial Organiz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3 沃西里·里昂惕夫,《投入产出经济学》,中译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0 年版。 4 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1 年版
“产品利用或者前向联系效应,即任何在性质上并非唯一满足最终需求的活动,将导致利用 其产品作为某种新生产活动投入的意图”5。在林希品看来,不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 出来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大小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了投资于这些产业将会产生的效率差 异。如果将有限的资本首先投向前后向联系效应大的行业 将会 对整 经济的增长 生 的带动作用,而如果将有限投资首先投向前后向联系效应小的部门,对整体经济增长的带云 作用较小,从而产生对相对短缺的投资的无效使用。因此,在赫希曼看来,经济增长的过程 应该是非均衡增长的,不同部门的首先发展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果,投资应该尽量首先投 向前后向联系效成大的部门不同部门前后向联系的大小成为抹希忌用于洗择主导立业的标 尺度 相对于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是产业经济学中的新生部分,有人认为,它是伴随 若日本经济发展的实践过程而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 代,日本经济高速成长,到1972年超过当时的西德经济总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 二经济大国。被认为是“东亚奇迹”,被公认为经济后进国赶上经济先进国家的唯一例子 船认为 日本之所以能够创造这一奇迹,是由于其推行的产业结构改革,主要是主导 选择和扶植政策基于对这一经济现象的认知,日本经济学家拓宽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 把对产业结构的研究囊括到产业经济学中。 中用产业经济学形成的初始阶段更多地受到日本学者的影响,从场治的《产业经济学导 论》中最明显不过的表现出这一点来。《产业经济学导论》被公认为中国最早的一本系统阐 述产业经济学的教材,并对中国经济学界和政府致策制定过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本书的 前言和书后所附的参考书目中透露出日本 济学者对我国产业经济 学研究的 响 东西方经济学家对产业经济学的认识有很大差异。欧美经济学界把产业经济等 (Industrial Economics))看作产业组织学(Industrial0 rganization)的同义词。尤其在美 国,一般不提产业经济学,而是提产业组织理论。在欧洲,情况有所不同,在大学课程设置 和学术界广泛应用“产业经济学”。但是,欧洲的产业经济学就是美国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另 种称法,其研究对象和内容是完全 一致的。例 在意大利大学中开设的产业经济学课的 容为:第一部分,市场、 企业与技术。包括市场与企业,企业理论,技术变动与企业行为: 第二部分,垄断、博弈理论及企业战略。 又如在国际经济学界很流行的 一本高级产业经济学教科书(Advanced Industrial Economics'是由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执教的斯迪芬.马丁(Stephen Martin)教授撰写的 其目录与在美国大学中采用的产业组织理论教科书内容完全一致。实际上,马丁的书也是美 国大学中 一泛推荐 的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参考书》 欧美国家经济学界同中国日本等国经济学界关于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和领域的认识差 异也集中体现在对“产业结构”这一范畴的界定上。按照欧美主流经济学家的界定,产业结 构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市场结构,即某一产业或市场中企业间的构成形态,或者说市场形态。 主要分为完全音争、完全垄断、整断争和头垄断四种形态。而按照中国日本学者的界定 产业结构主要是指不同产业间的构成关系。显然,前者的 产业结构主要是指某一具体产业内 部的组织形态,不沙及到不同产业间的关系,而后者则主要存在于具体某一个产业外部的、 不同产业间的组织形态。 1·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艾伯特·赫 杨治,《产 论》 中因人民大学 让191年版,第0页 7Stephen Martin,2002.Advanced Industrial Economics,Second edition,Blackwell
“产品利用或者前向联系效应,即任何在性质上并非唯一满足最终需求的活动,将导致利用 其产品作为某种新生产活动投入的意图”5 。在赫希曼看来,不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 出来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大小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了投资于这些产业将会产生的效率差 异。如果将有限的资本首先投向前后向联系效应大的行业,将会对整体经济的增长产生巨大 的带动作用,而如果将有限投资首先投向前后向联系效应小的部门,对整体经济增长的带动 作用较小,从而产生对相对短缺的投资的无效使用。因此,在赫希曼看来,经济增长的过程 应该是非均衡增长的,不同部门的首先发展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果,投资应该尽量首先投 向前后向联系效应大的部门。不同部门前后向联系的大小成为赫希曼用于选择主导产业的标 准尺度。 相对于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是产业经济学中的新生部分,有人认为,它是伴随 着日本经济发展的实践过程而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 代,日本经济高速成长,到 1972 年超过当时的西德经济总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 二经济大国,被认为是“东亚奇迹”,被公认为经济后进国赶上经济先进国家的唯一例子。 一般认为,日本之所以能够创造这一奇迹,是由于其推行的产业结构改革,主要是主导产业 选择和扶植政策。基于对这一经济现象的认知,日本经济学家拓宽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把对产业结构的研究囊括到产业经济学中。 中国产业经济学形成的初始阶段更多地受到日本学者的影响,从杨治的《产业经济学导 论》6 中最明显不过的表现出这一点来。《产业经济学导论》被公认为中国最早的一本系统阐 述产业经济学的教材,并对中国经济学界和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本书的 前言和书后所附的参考书目中透露出日本经济学者对我国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影响。 东西方经济学家对产业经济学的认识有很大差异。欧美经济学界把产业经济学 (Industrial Economics)看作产业组织学(Industrial Organization)的同义词。尤其在美 国,一般不提产业经济学,而是提产业组织理论。在欧洲,情况有所不同,在大学课程设置 和学术界广泛应用“产业经济学”。但是,欧洲的产业经济学就是美国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另 一种称法,其研究对象和内容是完全一致的。例如在意大利大学中开设的产业经济学课的内 容为:第一部分,市场、企业与技术。包括市场与企业,企业理论,技术变动与企业行为; 第二部分,垄断、博弈理论及企业战略。 又如在国际经济学界很流行的一本高级产业经济学教科书 (Advanced Industrial Economics)7 是由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执教的斯迪芬.马丁(Stephen Martin)教授撰写的, 其目录与在美国大学中采用的产业组织理论教科书内容完全一致。实际上,马丁的书也是美 国大学中广泛推荐的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参考书之一。 欧美国家经济学界同中国日本等国经济学界关于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和领域的认识差 异也集中体现在对“产业结构”这一范畴的界定上。按照欧美主流经济学家的界定,产业结 构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市场结构,即某一产业或市场中企业间的构成形态,或者说市场形态。 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四种形态。而按照中国日本学者的界定, 产业结构主要是指不同产业间的构成关系。显然,前者的产业结构主要是指某一具体产业内 部的组织形态,不涉及到不同产业间的关系,而后者则主要存在于具体某一个产业外部的、 不同产业间的组织形态。 1·2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5 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90 页。 6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5 年版。 7 Stephen Martin, 2002, Advanced Industrial Economics, Second edition, Blackwell
对 产业经济学作为 一门经济学科分支学科,其研究领域为“产业”。在英文中,产业 (Industry)既可以指工业,又可以泛指国民经济中的各个具体产业部门,如工业、农业、 服务业,或者更具体的行业部门,如钢铁业、纺织业、食品业、造船业等等。 产业经济学所研究的,一方面包括各个具体产业内部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包括各个具 体产业之间的相工关系。前一个方面,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产业在某种意义上与市场同义,研 究的是某一具体产业或市场中生产可以替代的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通常认为 及到三个相互密切相关的方面,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早期的研究,以不同市 场结构(市场形态)中企业间的关系和行为为重点,较少涉及到单个企业内的制度安排。后 来这种研究延伸到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及组织形式。后一方面主要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 业家之 一内容是西方国家的产业经济学不涉及的,它研究不同产业发展所体现出来的长期 趋势差异 及因为 同产业在经济总体中的结枸变动对经济总体增长产生的影响等 产业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通常认为,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组织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应用。正像有的经 济学家所言,如果认为微观经济学是价格理论,那么,产业组织理论则为应用价格理论。 微观经学又称为个体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市场中单个经济单位(企业、家痒)的经 济行为,是在 一定约束条 这个休一 、居民户)如何获取最大效益,即厂商怎样以 稀缺资源组织生产,谋取利润最大化,居民户怎样在现实的禀赋约束下选择消费,谋取效用 最大化。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边际分析、均衡分析和最大化分析方法等,研究的重点是厂商的 行为和他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居民户的消费行为等。研究的主要内容为:①消费(需求)理 论:②厂商理论:③市场理论:④分配理论:⑤一般均衡理论:⑥福利经济学等。 尽管在微观经济学中涉及到厂商理论和市场理论,但是,这里市场或者说产业,并不是 指 个的具体产业,而是以“代表性 行为分析均衡价格理论或者说市场需求与供 理论。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微观经济学集大成者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曾提出过“ 业”概念,但他所说的“产业”即指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是抽象掉具体内容的表示 象企业或“代表性企业”的需求或供给的集合。 与微观经济学分析企业与市场理想化模型相比,产业组织理论分折企业与市场采取一种 更贴近、更现实的观察,或者说 ,使用微观经济学模型,解释现实中 的行为以及现实中 的市场结构。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经过近几十年的迅速发展,两者关系 似乎己经突破了以上的描述。今天,两者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交叉。如交易 费用、产权、效离、信息、博弈等似乎已经成为两门学科不同的研究内容。学科的边界似乎 变得越来越模糊。 产业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立业经济学组成内容中与宏观经济学较接近的是产业结构(包括投入一产出分折或 者说产业联系和产业布局等)理论。 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产业结构理论是介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 济理论。相据在于。试肝究的对 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相石关系 一方面,不同于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经济个体(消费者、厂商)之间的竞争关系;另 方面,也 同于 观经济学研究的经济总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但相对而言,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内容较接 近于经济总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对象 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科分支学科,其研究领域为“产业”。在英文中,产业 (Industry)既可以指工业,又可以泛指国民经济中的各个具体产业部门,如工业、农业、 服务业,或者更具体的行业部门,如钢铁业、纺织业、食品业、造船业等等。 产业经济学所研究的,一方面包括各个具体产业内部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包括各个具 体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前一个方面,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产业在某种意义上与市场同义,研 究的是某一具体产业或市场中生产可以替代的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通常认为涉 及到三个相互密切相关的方面,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早期的研究,以不同市 场结构(市场形态)中企业间的关系和行为为重点,较少涉及到单个企业内的制度安排。后 来这种研究延伸到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及组织形式。后一方面主要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 关系,这一内容是西方国家的产业经济学不涉及的,它研究不同产业发展所体现出来的长期 趋势差异,以及因为不同产业在经济总体中的结构变动对经济总体增长产生的影响等。 产业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通常认为,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组织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应用。正像有的经 济学家所言,如果认为微观经济学是价格理论,那么,产业组织理论则为应用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又称为个体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市场中单个经济单位(企业、家庭)的经 济行为,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经济个体(厂商、居民户)如何获取最大效益,即厂商怎样以 稀缺资源组织生产,谋取利润最大化,居民户怎样在现实的禀赋约束下选择消费,谋取效用 最大化。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边际分析、均衡分析和最大化分析方法等,研究的重点是厂商的 行为和他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居民户的消费行为等。研究的主要内容为:①消费(需求)理 论;②厂商理论;③市场理论;④分配理论;⑤一般均衡理论;⑥福利经济学等。 尽管在微观经济学中涉及到厂商理论和市场理论,但是,这里市场或者说产业,并不是 指一个个的具体产业,而是以“代表性企业”行为分析均衡价格理论或者说市场需求与供给 理论。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微观经济学集大成者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曾提出过“产 业”概念,但他所说的“产业”即指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是抽象掉具体内容的表示抽 象企业或“代表性企业”的需求或供给的集合。 与微观经济学分析企业与市场理想化模型相比,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企业与市场采取一种 更贴近、更现实的观察,或者说,使用微观经济学模型,解释现实中企业的行为以及现实中 的市场结构。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经过近几十年的迅速发展,两者关系 似乎已经突破了以上的描述。今天,两者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交叉。如交易 费用、产权、效率、信息、博弈等似乎已经成为两门学科不同的研究内容。学科的边界似乎 变得越来越模糊。 产业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组成内容中与宏观经济学较接近的是产业结构(包括投入-产出分析或 者说产业联系和产业布局等)理论。 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产业结构理论是介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 济理论。根据在于,其研究的对象——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不同于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经济个体(消费者、厂商)之间的竞争关系;另一方面,也不同于宏 观经济学研究的经济总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但相对而言,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内容较接 近于经济总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宏观经济学又称总量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国民收入的形成、分配和使用,研究的 重点是在一定制度安排下,国民收入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问顾。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②经济周期理论:③通货膨胀(紧缩)理论:④就业(失业)理 论: ⑤ 济增长 国际收支型 论等。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是经济总量 间的因 果关系,如货币供给、需求与一般价格水平,总产出水平与就业(失业),就业(失业》 与一般物价水平,利率与投资、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等。这种分析,基本上抽象掉了经 济运行过程中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但是,从方法论上看,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内容比较接近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 总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人均收入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技术进步与产业高度化之间 的关系等 产业经济学与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 在一定程度上,产业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有所交叉,这主要是指产业 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理论。 一般认为,发展经济学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区别在于,经济增长理论所研究的是经济 总量(国民收入、总产出)如何随若劳动、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而增加,其假 定前提是不同产业部门的边际生产率是相同的,因此,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和再置,不会导致总产出的增加。另一 方面,发展经济学叫认为,不同产业部门的边 产率是有差异的,由此,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的重新配置,能够导致总产出的增加 即存在钱纳里“所说的“总配置效应”。因此,经济增长应该等于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技 术进步加上结构转变。据此,发展经济学十分重视研究经济结构的变动,而且认为经济 结构中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分析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这与 产业经济学所研究的内容是重叠的。 产业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 产业经这学中与马思经济学血缘关系最切的广义产业结物理论中的产业关 联分析。产业关联分析或者说投入 出分析方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提出的 里昂惕夫年轻时在俄国接受过马克思经济学的教育,一般认为,马克思把国民生产划分 为生产瓷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的再生产理论对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有重 影响。·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是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划 分经济部类的思想,把一个社会中的各种经济活动或行业划分为农业、工业、津筑业 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若干个“生产”部门和“最终需求”部门,按这些部门分类搜集 具体事实数据,进行整理,反映部门之间的实际相互关系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中关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划分的思想和方法也影响了后人 的产业结构划分和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典型的如霍夫曼关于工业部门内部结构演进的 分析。霍夫曼把工业部门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部门、生产消费资料部门和其他部门,并 按照现实经济活动中具体生产部门所生产产品的最大用途一用于消费还是用于生产,把 这些具体产业部门归类到以上三大部门中,以此为基础,分析生产生产资料部门、生产 消费资料部门之间的演进规律,揭示工业化进程中的某种趋势。这些, 明显米源于马克 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 计出版社1990年出版
宏观经济学又称总量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国民收入的形成、分配和使用,研究的 重点是在一定制度安排下,国民收入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②经济周期理论;③通货膨胀(紧缩)理论;④就业(失业)理 论;⑤经济增长理论;⑥国际收支理论等。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是经济总量之间的因 果关系,如货币供给、需求与一般价格水平,总产出水平与就业(失业),就业(失业) 与一般物价水平,利率与投资、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等。这种分析,基本上抽象掉了经 济运行过程中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但是,从方法论上看,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内容比较接近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 总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人均收入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技术进步与产业高度化之间 的关系等。 产业经济学与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 在一定程度上,产业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有所交叉,这主要是指产业 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理论。 一般认为,发展经济学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区别在于,经济增长理论所研究的是经济 总量(国民收入、总产出)如何随着劳动、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而增加,其假 定前提是不同产业部门的边际生产率是相同的,因此,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和再配置,不会导致总产出的增加。另一方面,发展经济学则认为,不同产业部门的边 际生产率是有差异的,由此,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的重新配置,能够导致总产出的增加, 即存在钱纳里8 所说的“总配置效应”。因此,经济增长应该等于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技 术进步加上结构转变。据此,发展经济学十分重视研究经济结构的变动,而且认为经济 结构中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分析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这与 产业经济学所研究的内容是重叠的。 产业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中与马克思经济学血缘关系最密切的是广义产业结构理论中的产业关 联分析。产业关联分析或者说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提出的。 里昂惕夫年轻时在俄国接受过马克思经济学的教育,一般认为,马克思把国民生产划分 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的再生产理论对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有重要 影响。9 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是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划 分经济部类的思想,把一个社会中的各种经济活动或行业划分为农业、工业、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若干个“生产”部门和“最终需求”部门,按这些部门分类搜集 具体事实数据,进行整理,反映部门之间的实际相互关系。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中关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划分的思想和方法也影响了后人 的产业结构划分和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典型的如霍夫曼关于工业部门内部结构演进的 分析。霍夫曼把工业部门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部门、生产消费资料部门和其他部门,并 按照现实经济活动中具体生产部门所生产产品的最大用途-用于消费还是用于生产,把 这些具体产业部门归类到以上三大部门中,以此为基础,分析生产生产资料部门、生产 消费资料部门之间的演进规律,揭示工业化进程中的某种趋势。这些,明显来源于马克 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 8 H·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9 此处论述主要引自沃西里·里昂惕夫:《投入产出经济学》,崔书香等中译本,崔书香的“译序”,中国统 计出版社 1990 年出版
1·3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方法 “方法”一船被定义为完成一个哥定目标的且体书术、丁且或著程序。产业经济学 的研究方法显然是在产业经济学研究中所使用的技术工具和程序等。产业经济学是经 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进行经济学研究的所有方法都会在产业经济 学研究中被用到。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最一般化的分类是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和规范 方法。 实证方法是指在“描述经济和建立模型预言经济的变化或者不同政策的后果时”份 用的方法,当“评价不同的政策以及不同政策的好处和代价时”0使用的方法是规范经 济学方法。实证经济学所回答的是经济现象是什公, 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为什么会这样 一些不涉及基本价值判断和价值准则的基本问题。而规范经济学则牵涉到应该是什 的问题,牵涉到对各种不同的选择是否符合人们头脑中的价值标准的评价。规范经济学 研究需要应用实证经济学研究的结论,因为如果不知道经济过程的真实内容是什么,就 无法判断它是否符合人们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讲一步分类就显得多样化了,比如经济学的研究户 法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回归分析 数理分析、运筹研究技术、 文献综述、 数据搜集 对所选择出的理论结构的运用以及其他 一些程序,并包括了各种技术的联合运 ” 产业经济学研究过程中,会广泛运用这些不同的研究方法 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特殊的研究方 法,或者说某些研究方法对于产业经济学研究其有事重要的竞义,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包 括以下几种: 案例分析方法。在产业组织理论产生的早期阶段,空例分析方法应用的比较多,研 究的主要对象是不同的产业部门,如对烟草业、钢铁业等的垄断与竞争状态的具体研究 等。目前这一分析方法也被用于对特殊产业发展的研究过程中。 比较研究分析。比较研究可以是在一国内的不同产业之间进行,也可以就某 一产业 做关于不同国家间的比较研究,甚至可以就特定产业做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比较研究 等。比较研究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揭示不同产业、不同国家或者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而 是从中找到产业发展的一般化规律。 计量分析方法。计量分析方法在产业经济学研究中也被广泛应用,在研究影响市场 德权的因素的文献中别是在画充企业粗织结的文献中计量方法有别重要的 不同要素之间的数量关联,从 证相关理论在实 层次上的有效性 博弈理论的应用。博弈论也称为对策论,它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存在相互关联 时,决策主体是如何决策并最终实现均衡的。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 不是完全垄断,也不是完全竞争,而是处于这两种极端状态之间,表现为垄断竞争和寡 头垡断。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中,决策主体的行为是相关联的,其收益的状态不仅取决于 决策主体的行为,也与竞争对手的反应有关,因此决策者不仅要考虑自身决策问题,还 要考虑竞争 的反应 央策以及由此形成的均衡就是博弈理论所研究 的内容。博 弈理论包括博弈主体、博弈规则、行动策略和收益函数等四个基木要素,考虑信息的对 称与不对称问题,博弈过程的可重复性问题,博奔过程中的共谋与否等问题,形成特殊 《这 中译木
1·3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方法 “方法”一般被定义为完成一个既定目标的具体技术、工具或者程序。产业经济学 的研究方法显然是在产业经济学研究中所使用的技术工具和程序等。产业经济学是经济 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进行经济学研究的所有方法都会在产业经济 学研究中被用到。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最一般化的分类是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和规范 方法。 实证方法是指在“描述经济和建立模型预言经济的变化或者不同政策的后果时”使 用的方法,当“评价不同的政策以及不同政策的好处和代价时”10使用的方法是规范经 济学方法。实证经济学所回答的是经济现象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为什么会这样 等一些不涉及基本价值判断和价值准则的基本问题。而规范经济学则牵涉到应该是什么 的问题,牵涉到对各种不同的选择是否符合人们头脑中的价值标准的评价。规范经济学 研究需要应用实证经济学研究的结论,因为如果不知道经济过程的真实内容是什么,就 无法判断它是否符合人们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分类就显得多样化了,比如经济学的研究方 法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回归分析、数理分析、运筹研究技术、文献综述、数据搜集、 对所选择出的理论结构的运用以及其他一些程序,并包括了各种技术的联合运用11”等。 产业经济学研究过程中,会广泛运用这些不同的研究方法。 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特殊的研究方 法,或者说某些研究方法对于产业经济学研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包 括以下几种: 案例分析方法。在产业组织理论产生的早期阶段,案例分析方法应用的比较多,研 究的主要对象是不同的产业部门,如对烟草业、钢铁业等的垄断与竞争状态的具体研究 等。目前这一分析方法也被用于对特殊产业发展的研究过程中。 比较研究分析。比较研究可以是在一国内的不同产业之间进行,也可以就某一产业 做关于不同国家间的比较研究,甚至可以就特定产业做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比较研究 等。比较研究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揭示不同产业、不同国家或者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而 是从中找到产业发展的一般化规律。 计量分析方法。计量分析方法在产业经济学研究中也被广泛应用,在研究影响市场 结构的因素的文献中,特别是在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文献中,计量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它能够揭示不同要素之间的数量关联,从而验证相关理论在实证层次上的有效性。 博弈理论的应用。博弈论也被称为对策论,它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存在相互关联 时,决策主体是如何决策并最终实现均衡的。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 不是完全垄断,也不是完全竞争,而是处于这两种极端状态之间,表现为垄断竞争和寡 头垄断。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中,决策主体的行为是相关联的,其收益的状态不仅取决于 决策主体的行为,也与竞争对手的反应有关,因此决策者不仅要考虑自身决策问题,还 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这种决策以及由此形成的均衡就是博弈理论所研究的内容。博 弈理论包括博弈主体、博弈规则、行动策略和收益函数等四个基本要素,考虑信息的对 称与不对称问题,博弈过程的可重复性问题,博弈过程中的共谋与否等问题,形成特殊 10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译本,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22 页。 11 唐·埃斯里奇,《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7 页
的均衡与非均衡状态。将这一理论引入到产业经济学中,研究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垄断 状态下的市场均衡和厂商行为,使得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更加趣范化了。 1·4本书的内容与结构 本书除总论外,由四篇十九章组成。总论评述了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论述了产业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第一章)。在第一篇中,着重论述了产业经济学的基础理 论,这种分析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方面,论述了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形成的理 论基础(第二章)。前者,主要是完全竞争、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理论:后者,主要对比了 新古典经济学的竞争市场均衡论与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的资源再配置效益论。另一方面,追 湖了从新古典厂商理论经科斯的开创性探讨,到现代厂商理论的主要发展脉络 第二篇产业组织包括八章。其中,第四章评述了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除涉及 哈佛学派传统的结构一行为一绩效分析范式,到芝加哥学派与“新”产业组织理论外,还涉 及到新制度学派与现代公司理论,以及新奥地利学派等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与发展,此外 不分折了立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应田与发国从第五音到第十一音为这一篇的核,心、,及至 产业组织理论的最基本的课题和最新的研究领域。 首先是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第五章 主要讨论集中度与集中度的度量,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界定与区别,规模经济与企业规模 最低规模经济,以及规模、垄断、竞争与市场绩效。第二,进入退出壁垒(第六章),分别 讨论了进入、退出壁垒及其影响,流动壁垒问题,可竞争性市场理论与潜在竞争,以及沉淀 成本及其对进入退出的影响。第三,企业行为(第七章和第八章),除从一般定义上讨论了 企业的定价行为、购并行为和促销行为外,还讨论了主导厂商行为和寡头厂商行为。第四 市场绩效 (第九章), 讨论市场绩效评价推测及其度 研究与开发 及技术创新 业技 进步及其绩效。第五,中间性组织(第十章),主要从产业组织角度分析中间性组织的有关 问题,包括中间性组织的内涵、外延界定,中间性组织的结构、规模、运行模式及运行机制 等间题。第六,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产业组织(第十一章),主要研究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市场 结构特征、企业行为策略选择和市场运作绩效,以及政府公共政策的实施。 第三篇产业结 实际上包括了四大块内容, 是产业结构理论(第十二章),讨论产业 分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产业结构优化及产业发展: 是产业关联理论(第十三章):三是产业布局理论(第十四章),除介绍了产业布局理论的概 貌外,主要讨论了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产业区划与区域产业发展:四是产业竞争力与企业 竞争力(第十五章),主要讨论了影响产业章争力和企业音争力的各种因素,衡量评价产业 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的指标 企业 产业 部门 国民经济 现代经济学 产业间 产业间 产业内 基础理论 细划分 粗划分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价格理论, (国民收入理论)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经济学 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结构理论 摇断价格理论 国民生产总值的结构分析 一般均衡理论 国民收入理论的多部门化
的均衡与非均衡状态。将这一理论引入到产业经济学中,研究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垄断 状态下的市场均衡和厂商行为,使得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更加规范化了。 1·4 本书的内容与结构 本书除总论外,由四篇十九章组成。总论评述了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论述了产业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第一章)。在第一篇中,着重论述了产业经济学的基础理 论,这种分析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方面,论述了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形成的理 论基础(第二章)。前者,主要是完全竞争、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理论;后者,主要对比了 新古典经济学的竞争市场均衡论与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的资源再配置效益论。另一方面,追 溯了从新古典厂商理论经科斯的开创性探讨,到现代厂商理论的主要发展脉络(第三章)。 第二篇产业组织包括八章。其中,第四章评述了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除涉及从 哈佛学派传统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到芝加哥学派与“新”产业组织理论外,还涉 及到新制度学派与现代公司理论,以及新奥地利学派等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与发展,此外, 还分析了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从第五章到第十一章为这一篇的核心,涉及到 产业组织理论的最基本的课题和最新的研究领域。首先是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第五章), 主要讨论集中度与集中度的度量,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界定与区别,规模经济与企业规模、 最低规模经济,以及规模、垄断、竞争与市场绩效。第二,进入退出壁垒(第六章),分别 讨论了进入、退出壁垒及其影响,流动壁垒问题,可竞争性市场理论与潜在竞争,以及沉淀 成本及其对进入退出的影响。第三,企业行为(第七章和第八章),除从一般定义上讨论了 企业的定价行为、购并行为和促销行为外,还讨论了主导厂商行为和寡头厂商行为。第四, 市场绩效(第九章),讨论市场绩效评价推测及其度量,研究与开发及技术创新,产业技术 进步及其绩效。第五,中间性组织(第十章),主要从产业组织角度分析中间性组织的有关 问题,包括中间性组织的内涵、外延界定,中间性组织的结构、规模、运行模式及运行机制 等问题。第六,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产业组织(第十一章),主要研究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市场 结构特征、企业行为策略选择和市场运作绩效,以及政府公共政策的实施。 第三篇产业结构实际上包括了四大块内容,一是产业结构理论(第十二章),讨论产业 分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产业结构优化及产业发展;二 是产业关联理论(第十三章);三是产业布局理论(第十四章),除介绍了产业布局理论的概 貌外,主要讨论了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产业区划与区域产业发展;四是产业竞争力与企业 竞争力(第十五章),主要讨论了影响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各种因素,衡量评价产业 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的指标。 企 业 产 业 部 门 国民经济 现代经济学 基础理论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价格理论) 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理论) 产业内 产业间 细划分 产业间 粗划分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结构理论 垄断价格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 国民生产总值的结构分析 国民收入理论的多部门化
在第四篇政府管制与产业政策中,首先探讨了产业政策与政府规制的客观基础,即外部 性与市场失效(第十六章),主要从外部性、公共产品供给和自然垄断产业 个方面论述了 实行产业政策和政府规制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产业规制模式、政府规制 和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规制(第十七章)。然后,分析了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以及 关国、日本、欧螺和中国的产业政策(第十八章)。 第四篇第十九章国际贸易与产业政策是这一篇中相对独立的一章,主要结合新贸易理论 的产生过程及其内容与政策意义,探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生、 发展和基本内容 根据日本经济学者宫泽健一2的论述,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关联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 构成产业经济学的主体部分,如上图。 1·5本章小结 产业经济学理论起源于马歇尔对组织的研究,经过了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等对不完全竞 争理论的研究,以贝恩的《产业组织》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在 东西方经济学家那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不同的,英美国家以及其他欧洲国家沿用产 业组织理论作为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而日本与中国的产业经济学除了产业组织理论外 还包括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以及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内容。因此从研究内容来看,我们所说的 产业经济学有更广泛的内容。 产业经济学有与经济学研究共同应用的研究方法,但是有些方法对于产业经济学研究具 有更重要的意义,或者在研究过程中被更广泛地应用,这些方法包括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 法、计量分析法和博峦理论等。 参考文献 戴伯勋、沈宏达等,《现代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郭义钧、邱钧主编,《产业经济学》,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 杨治,《产业 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年版 疾斯 同《 用登 等者,《现代 组织》, 年 上册,黄亚钧等译,上海 6. 美版经济学原理)(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3年板 [美]沃西里·里昂惕夫,《投入产出经济学》(中译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年出版。 [美]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9. [美]H·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译本),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转引自邹义钧等,《产业经济学3,中国统计出版社,201年版,第10页
在第四篇政府管制与产业政策中,首先探讨了产业政策与政府规制的客观基础,即外部 性与市场失效(第十六章),主要从外部性、公共产品供给和自然垄断产业三个方面论述了 实行产业政策和政府规制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产业规制模式、政府规制 和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规制(第十七章)。然后,分析了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以及 美国、日本、欧盟和中国的产业政策(第十八章)。 第四篇第十九章国际贸易与产业政策是这一篇中相对独立的一章,主要结合新贸易理论 的产生过程及其内容与政策意义,探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生、发展和基本内容。 根据日本经济学者宫泽健一12的论述,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关联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 构成产业经济学的主体部分,如上图。 1·5 本章小结 产业经济学理论起源于马歇尔对组织的研究,经过了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等对不完全竞 争理论的研究,以贝恩的《产业组织》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在 东西方经济学家那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不同的,英美国家以及其他欧洲国家沿用产 业组织理论作为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而日本与中国的产业经济学除了产业组织理论外, 还包括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以及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内容。因此从研究内容来看,我们所说的 产业经济学有更广泛的内容。 产业经济学有与经济学研究共同应用的研究方法,但是有些方法对于产业经济学研究具 有更重要的意义,或者在研究过程中被更广泛地应用,这些方法包括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 法、计量分析法和博弈理论等。 参考文献 1. 戴伯勋、沈宏达等,《现代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年版。 2. 邬义钧、邱钧主编,《产业经济学》,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 年版。 3.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5 年版。 4. [美]唐·埃斯里奇,《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5. [美]丹尼斯·卡尔顿等著,《现代产业组织》,上册,黄亚钧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 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 6. [美]A.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中译本),商务印书馆 1983 年版。 7. [美]沃西里·里昂惕夫,《投入产出经济学》(中译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0 年出版。 8. [美]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1 年版。 9. [美]H·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 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10. [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译本),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12 转引自邬义钧等,《产业经济学》,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年版,第 10 页
年版。 11.[法]J.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张维迎总校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S.,1959,Industrial Organization.New York Baumol, J.,J.C.Panzar,and D.Willig,1982,Contestable Ma kets and the York Cambridge 15.Robinson,John,1933.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London:Macmillan Porter 16.Stigler,G.J.,1968,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Homewood,I11.:Richard D. Irwin. 17.Stephen Martin,2002,Advanced Industrial Economics,Second edition,Blackwell. 18.Varian,H.R.,1996,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A Modern Approach,Fourth Edition,New York:Norton Company
年版。 11. [法]J. 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张维迎总校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12. Bain, J. S., 1959,Industrial Organiz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13. Baumol, W.J., J.C. Panzar, and R.D. Willig, 1982, 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4. Chamberlin, Edward H., 1933. The Theory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5. Robinson, John, 1933. 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London: Macmillan Porter. 16. Stigler, G.J., 1968, 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 Homewood, Ill.: Richard D. Irwin. 17. Stephen Martin, 2002, Advanced Industrial Economics, Second edition, Blackwell. 18. Varian, H.R., 1996,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Fourth Edition, New York: Norton &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