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是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规模经济既是竞争的起点又是竞争的结果, 它涉及到是否应该允许 鼓励大规模的企业存 或者说什么是最低经济规模 规模与效 之间以及最低经济规模与企业实际规模之间的关系如何。所以,规模经济是产业组织理论研 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研究它的目的是在保护和发挥市场机制下的竞争活力的同时,充分利用 规模经济,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获得较高水平的社会福利。 本章从付论集中府的含义和集中府的府量出发,分析了迎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含义以及 不同层次上的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论述了最低经济规模确定的三种方法, 并就三种方法的 利弊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阐释了企业规模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最后还探讨了规模、 垄断、竞争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复杂关系。 5·1佳中度与佳中度的度量 市场结构主要是指相互竞争的厂商之间的规模分布。市场(或行 业)的集中度和规模是市场结构的最主要内容,也是衡量某一市场(或 行业)竞争程度的重要标志,并且是决定某一市场(或行业)绩效或 效率的重要因素。 集中度(Degree of Concentration)' 简单地说,集中度是衡量某一市场(或行业)内厂商之间市场份额分布的一个指标。市 场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厂商(通常是前四位、前五位或前八位)所占有 一的市场价凯。因此集中度是市场塞古程度的一个指不器市场中的寡头整断者可以如同一 动,也可以展开激烈竞争 还可以采取一种介 者之间的竞争 形式。集中度就反映了这些厂商共同占有的市场份额的多寡,例如,1950年美国铝业公司 占有铝制品市场90%的份额,此后美国铝业公司被肢解为三家寡头垄断厂商,被肢解后的 三家寡头垄断厂商依然共同占有铝制品市场90%或90%以上的份额,但是,毫无疑问的是, 三家头断厂商之间背定存在着激列的音争」 西方大多数经济学者认为 随着某一产业生命周期从诞生、成长、成熟到稳定(或衰退) 的逐步演进,企业的数量从而集中度最终会趋向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村 对的动态均衡。在任何一个产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始终存在着企业的进入和退出。 一收面 言,大部分的进入和退出对于行业中最大的厂商的影响会相对较小。在产业发展的初期,市 场集中度很低:当产业技术成熟、进入繁荣期时,市场集中度会逐步提高,而后趋于稳定: 随着产业的衰退,部分厂商退出,市场集中度就会再度上升。 集中度的度量 很明显,集中度最高的市场是只有一家厂商的独家垄断。当任一市场中的厂商数量大于 1时,以下两个因素就会影响市场的集中度:一是该市场中的厂商数量多少,二是该市场中 厂商市场份额的分布。所以,衡量集中度的指标必须灵敏地反映这两个因素,换句话说同时 反映这两个因素的集中度指标才算是科学的。令N代表任一市场中的厂商数量,Q代表该市 第背然的论述主要引自畅多保,20©:《企业的进入电出与产业组织政,上诗三联书店。上诗人民出板让
5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是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规模经济既是竞争的起点又是竞争的结果, 它涉及到是否应该允许和鼓励大规模的企业存在,或者说什么是最低经济规模,规模与效率 之间以及最低经济规模与企业实际规模之间的关系如何。所以,规模经济是产业组织理论研 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研究它的目的是在保护和发挥市场机制下的竞争活力的同时,充分利用 规模经济,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获得较高水平的社会福利。 本章从讨论集中度的含义和集中度的度量出发,分析了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含义以及 不同层次上的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论述了最低经济规模确定的三种方法,并就三种方法的 利弊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阐释了企业规模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最后还探讨了规模、 垄断、竞争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复杂关系。 5·1 集中度与集中度的度量 市场结构主要是指相互竞争的厂商之间的规模分布。市场(或行 业)的集中度和规模是市场结构的最主要内容,也是衡量某一市场(或 行业)竞争程度的重要标志,并且是决定某一市场(或行业)绩效或 效率的重要因素。 集中度(Degree of Concentration)1 简单地说,集中度是衡量某一市场(或行业)内厂商之间市场份额分布的一个指标。市 场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厂商(通常是前四位、前五位或前八位)所占有 的市场份额。因此,集中度是市场寡占程度的一个指示器。市场中的寡头垄断者可以如同一 个独家垄断者那样协调其行动,也可以展开激烈竞争,还可以采取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竞争 形式。集中度就反映了这些厂商共同占有的市场份额的多寡,例如,1950 年美国铝业公司 占有铝制品市场 90%的份额,此后美国铝业公司被肢解为三家寡头垄断厂商,被肢解后的 三家寡头垄断厂商依然共同占有铝制品市场 90%或 90%以上的份额,但是,毫无疑问的是, 三家寡头垄断厂商之间肯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西方大多数经济学者认为,随着某一产业生命周期从诞生、成长、成熟到稳定(或衰退) 的逐步演进,企业的数量从而集中度最终会趋向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相 对的动态均衡。在任何一个产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始终存在着企业的进入和退出。一般而 言,大部分的进入和退出对于行业中最大的厂商的影响会相对较小。在产业发展的初期,市 场集中度很低;当产业技术成熟、进入繁荣期时,市场集中度会逐步提高,而后趋于稳定; 随着产业的衰退,部分厂商退出,市场集中度就会再度上升。 集中度的度量 很明显,集中度最高的市场是只有一家厂商的独家垄断。当任一市场中的厂商数量大于 1 时,以下两个因素就会影响市场的集中度:一是该市场中的厂商数量多少,二是该市场中 厂商市场份额的分布。所以,衡量集中度的指标必须灵敏地反映这两个因素,换句话说同时 反映这两个因素的集中度指标才算是科学的。令 N 代表任一市场中的厂商数量,Q 代表该市 1 此处的论述主要引自杨蕙馨,2000:《企业的进入退出与产业组织政策》,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 3 章
场中厂商的销售量,q代表第i个厂商的销售量,1,2,,N。那么,Q=q,·再令 S三(100g,/Q)代表该市场中第i个厂商销售量在总销售量中的百分比,S:被称作第i个 100∑g 「有的市场份氨可以得出0≤≤10和,- .三100。由此得出衡量市场华 0 中度的两种方法:一是绝对法,二是相对法。 (1)市场集中度的度量方法一 一绝对法 绝对法就是直接计算前几位厂商的市场份额,常用的绝对法计算指标有两个:前四位厂 商的集中度系数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前四位厂商的集中度系数(Concentration Ratio》 是将前四位最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相加得出的,令马之马28,则CR,=立 日,2,34,取值范围是≤C风≤1。前四位厂商的集中度系数计算简单,能够形象地反 映市场的集中状况,缺点是不能反映厂商规模分布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赫芬达尔一赫希曼 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是厂商市场份额的凸函数,对厂商之间市场份额的非 均等分布非常敏感,该指数的定义为Im=∑(S,)尸,取值范围是0≤Im≤10000。赫芬 达尔~赫希曼指数的直观性较差,但却能够灵敏反映厂商规模分布对集中度的影响 表5一1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S:以百分比表示) 市场份额% S4,号$6…,0 CR I 市场A 60 10 5 5 0 803850 市场B 20 20 20 20 0 0 802000 市场C 100/3100/3100/30 0 0 1009333 市场D 49 490.250.250.250.2598.54802 表5一1是计算出的四个假设市场中的前四位厂商的集中度系数CR,和赫芬达尔-赫希 曼指数L·由表5一1看出前四位厂商的集中度系数CR存在某种程度的缺陷。在市场A 第一家厂商的市场份额为60%,其余七家的市场份额为40%。市场B共有五家市场份额均 等的厂商。然而,市场A和市场B的CR均等于80%。既然前四位厂商的集中度系数CR是 线性的,就无法区别前四位厂商之间市场份领分布的差异。再比较市场C和市场D也存在同 样问题,只有三家市场份额均等厂商的市场C的CR显示比由两家绝对占优厂商(Dominant
场中厂商的销售量,qi 代表第 i 个厂商的销售量,i=1,2,…,N。那么, n i Q qi 1 。再令 s qQ i i ( /) 100 代表该市场中第 i 个厂商销售量在总销售量中的百分比,si 被称作第 i 个 厂商的市场份额,可以得出0 100 si 和 100 100 1 1 Q q s n i n i i i 。由此得出衡量市场集 中度的两种方法:一是绝对法,二是相对法。 (1)市场集中度的度量方法──绝对法 绝对法就是直接计算前几位厂商的市场份额,常用的绝对法计算指标有两个:前四位厂 商的集中度系数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前四位厂商的集中度系数(Concentration Ratio) 是将前四位最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相加得出的,令 ssss 1234 ,则 4 1 4 i i CR s , i=1,2,3,4,取值范围是 4 4 1 N C R 。前四位厂商的集中度系数计算简单,能够形象地反 映市场的集中状况,缺点是不能反映厂商规模分布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赫芬达尔–赫希曼 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是厂商市场份额的凸函数,对厂商之间市场份额的非 均等分布非常敏感,该指数的定义为 2 1 ( ) n i HH i I s ,取值范围是0 10000 I H H 。赫芬 达尔- 赫希曼指数的直观性较差,但却能够灵敏反映厂商规模分布对集中度的影响。 表 5-1 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si 以百分比表示) 市场份额% s 1 s2 s3 s s 4 5 , s s 6 8 s s 9 10 , C R4 I H H 市场 A 60 10 5 5 5 0 80 3850 市场 B 20 20 20 20 0 0 80 2000 市场 C 100/3 100/3 100/3 0 0 0 100 3333 市场 D 49 49 0.25 0.25 0.25 0.25 98.5 4802 表 5-1 是计算出的四个假设市场中的前四位厂商的集中度系数C R4 和赫芬达尔-赫希 曼指数I H H 。由表 5-1 看出前四位厂商的集中度系数C R4 存在某种程度的缺陷。在市场 A, 第一家厂商的市场份额为 60%,其余七家的市场份额为 40%。市场 B 共有五家市场份额均 等的厂商。然而,市场 A 和市场 B 的C R4 均等于 80%。既然前四位厂商的集中度系数C R4 是 线性的,就无法区别前四位厂商之间市场份额分布的差异。再比较市场 C 和市场 D 也存在同 样问题,只有三家市场份额均等厂商的市场 C 的C R4 显示比由两家绝对占优厂商(Dominant
Eixm,也可译作主导厂商)主导的市场D的CR,还要高。表5-一1中市场A的L几乎是市 场B的两倍,这种差异产生于I计算公式中对厂商市场份额求平方。再比较市场C和市 场D,依据CR指标,市场C的集中度最高(100%),而市场D的CR等于98.5%:而I 指标显示市场D的集中度最高,市场C的集中度比市场A还低。由此看出,赫芬达尔-赫 希曼指数I在指导政府制定反垄断政策方面的实际意义。 贝恩在研究集中度时使用的就是前几位厂商的集中度系数,并对美国主要产业的集中度 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 尽管前四位厂商的集中度系数CR存在某种程度的缺陷,但是,由于其含义明确、计算 简便,依然是比较好的衡量市场集中度和竞争程度的指标 衡量市场集中度的绝对法计算指标还有:海纳一凯指数、因托比指数(Entropy Index,也有人译为“嫡”指数或E指数)和罗森布鲁斯指数(Rosenbluth Index). (s) 海纳一凯指数用公式表示为1司 -其中是一个调整因子,取值范用为0.6。 ≤2.5。因托比指数用公式表示为1:一立1og/s,)取值范围是0≤1:≤bgY,与赫 芬达尔-赫希曼指数I不同,因托比指数对每一个企业的市场份额赋予一个权数10g(/S,) 亦即赋予大企业的权数较小,赋予小企业的权数较大,结果是因托比指数的大小与实际情况 恰好相反,指数值越大说明集中度越低,指数值越小说明集中度越大。罗森布鲁斯指数用 公式表示为IR 一,取值范围是≤1,≤L,罗森布每斯指数是建立在对每 一个厂商市场份额排序的基础之上,因此比较好地反映了市场中厂商数量多少和小厂商的情 况。 (2)市场集中度的度量方法 一相对法 衡量市场集中度的相对法主要采用两种指标 一是洛伦茨曲线(Loren Curve)和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二是厂商规模的对数方差。洛伦茨曲线见图5-l。基 Bain,Joe S.,1968.Industrial Organization.Second Edition,John Wiley&Sons,Inc.,chapter 4.D.77-111. m 状况及其国
Firm,也可译作主导厂商)主导的市场 D 的C R4 还要高。表 5-1 中市场 A 的I H H 几乎是市 场 B 的两倍,这种差异产生于I H H 计算公式中对厂商市场份额求平方。再比较市场 C 和市 场 D,依据C R4 指标,市场 C 的集中度最高(100%),而市场 D 的C R4 等于 98.5%;而I H H 指标显示市场 D 的集中度最高,市场 C 的集中度比市场 A 还低。由此看出,赫芬达尔-赫 希曼指数I H H 在指导政府制定反垄断政策方面的实际意义。 贝恩在研究集中度时使用的就是前几位厂商的集中度系数,并对美国主要产业的集中度 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2 尽管前四位厂商的集中度系数C R4 存在某种程度的缺陷,但是,由于其含义明确、计算 简便,依然是比较好的衡量市场集中度和竞争程度的指标。 衡量市场集中度的绝对法计算指标还有3 :海纳—凯指数、因托比指数(Entropy Index,也有人译为“熵”指数或 E 指数)和罗森布鲁斯指数(Rosenbluth Index)。 海纳—凯指数用公式表示为 (1 ) ( ) 1 a n i i HK s I ,其中α是一个调整因子,取值范围为 0.6≤α ≤2.5。因托比指数用公式表示为 n i E i i I s s 1 log(1/ ) ,取值范围是0 I N E log ,与赫 芬达尔-赫希曼指数I H H 不同,因托比指数对每一个企业的市场份额赋予一个权数log( ) 1 Si , 亦即赋予大企业的权数较小,赋予小企业的权数较大,结果是因托比指数的大小与实际情况 恰好相反,指数值越大说明集中度越低,指数值越小说明集中度越大。4 罗森布鲁斯指数用 公式表示为 I i S R i i N 1 2 1 1 ,取值范围是 1 1 N I R 。罗森布鲁斯指数是建立在对每 一个厂商市场份额排序的基础之上,因此比较好地反映了市场中厂商数量多少和小厂商的情 况。 (2)市场集中度的度量方法──相对法 衡量市场集中度的相对法主要采用两种指标:一是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和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二是厂商规模的对数方差。洛伦茨曲线见图 5-1。基 2 Bain, Joe S., 1968.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econd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 chapter 4, pp. 77-111. 3 Shepherd , William G., 1979.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J. pp. 388-390. 4 正是鉴于此,有学者认为采用因托比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低集中产业的集中度的细微变化,更适合中国 的实际情况。参见魏后凯,2002:“中国制造业集中状况及其国际比较”,北京:《中国工业经济》第 1 期, 第 44 页
尼系数就是洛伦茨曲线反映出来的特定市场中厂商规模的差异值,这是一种常用的对不均等 的度量指标。基尼系数计算的就是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平均线(45线)所包围的面积的比值, 亦即61=4什月·基尼系数越大,厂商规模的差异越大:反之,基尼系数越小,厂商规模 的差异则越小,理论上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是0≤G≤1,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能够形象、 直观、准确地反映厂商的规模差异,其主要缺点是受厂商数量的影响较大。 市 场 份额 绝对平均分布线 B 150 90 0 50% 100%厂商数量比重 图5一1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与厂商规模差异 图5-1中,横轴是厂商数量的百分比,纵轴是厂商市场份额的百分比,45线为厂商 规模分布的绝对平均线,亦即市场是一个均齐分布的结构(意味着20%的厂商占有20%的 市场份额,40%的厂商占有40%的市场份额),这时洛伦茨曲线将是一条45的对角线。右 下角的90°线为厂商规模分布的绝对非平均线,亦即独家垄断。处于45和90线之间的洛 伦茨曲线代表了厂商规模分布的差异,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5一1中的阴影部分下 部的曲线代表厂商规模分布的差异就比45线的差异大,却比90°线的差异要小。图5一1 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越大,厂商规模分布的差异就越大。 厂商规模的对数方差为V=之 1 (log) 假定厂商规模分布愈均齐,厂商之间的竞争性就愈强。 比较绝对法和相对法可得出如下的判断:绝对法主要反映了市场中前几家最大厂商的 集中度,而未能考虑到参与整个市场的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的差异程度:而相对法则主要考 虑到了参与整个市场的厂商规模的差异,却未能考虑到前 几位最大 厂商对市场竞争、价格 的控制和影响。因此,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单独一种方法都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市场中厂商 之间的竞争程度,两种方法结合运用是比较全面的。 当研究具体产业的集中度时,究竟什么样的集中度才意味着一个产业既达到了规模经
尼系数就是洛伦茨曲线反映出来的特定市场中厂商规模的差异值,这是一种常用的对不均等 的度量指标。基尼系数计算的就是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平均线(450 线)所包围的面积的比值, 亦即G I A A B 。基尼系数越大,厂商规模的差异越大;反之,基尼系数越小,厂商规模 的差异则越小。理论上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是0 1 GI 。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能够形象、 直观、准确地反映厂商的规模差异,其主要缺点是受厂商数量的影响较大。 D 市 场 份 绝对平均分布线 额 比 重 A B 450 900 C 0 50% 100% 厂商数量比重 图 5-1 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与厂商规模差异 图 5-1 中,横轴是厂商数量的百分比,纵轴是厂商市场份额的百分比,450 线为厂商 规模分布的绝对平均线,亦即市场是一个均齐分布的结构(意味着 20%的厂商占有 20%的 市场份额,40%的厂商占有 40%的市场份额),这时洛伦茨曲线将是一条450 的对角线。右 下角的900 线为厂商规模分布的绝对非平均线,亦即独家垄断。处于450 和900 线之间的洛 伦茨曲线代表了厂商规模分布的差异,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 5-1 中的阴影部分下 部的曲线代表厂商规模分布的差异就比450 线的差异大,却比900 线的差异要小。图 5-1 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越大,厂商规模分布的差异就越大。 厂商规模的对数方差为 N i i N i i s N s N V 1 2 2 1 2 ( log ) 1 (log ) 1 ,对数方差的最大特点是 假定厂商规模分布愈均齐,厂商之间的竞争性就愈强。 比较绝对法和相对法可得出如下的判断:绝对法主要反映了市场中前几家最大厂商的 集中度,而未能考虑到参与整个市场的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的差异程度;而相对法则主要考 虑到了参与整个市场的厂商规模的差异,却未能考虑到前几位最大厂商对市场竞争、价格等 的控制和影响。因此,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单独一种方法都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市场中厂商 之间的竞争程度,两种方法结合运用是比较全面的。 当研究具体产业的集中度时,究竟什么样的集中度才意味着一个产业既达到了规模经
济又保持了有效竞争,至今仍是一个在经济理论和实践中均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不仅不同 产业的集中度由于产业的技术经济特点会不同,而日同一产业在不同时期的集中度也会处于 不断变化之中。另外,同 一产业在不同的国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集中趋势,这主要是与一国 的经 发展程 、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容量等相关,政府经济因素之外的考虑也对判断某 产业的集中起着一定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集中度与利润率 润 阶梯状 连续的曲线 0 100%集中度 图5一2集中度与利润率间的关系 市场集中度与厂商的利润率之间肯定存在者某种关系,这种关系有可能非常松散,也有 可能非常紧密。集中度系数反映了市场内部的厂商结构及其相互依存,正如图5一2所示。 集中度越高,大厂商对市场的支配力量就越强。集中度与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一条连到 的曲线,也有可能呈阶梯状变化,当集中度提高时厂商之间就由“松散型”寡占变为“紧密 型”寡占。或者说,寡占厂 间协调地比较好时 利润率就有可能提高:反之,当寡占) 商之间竞争激烈时利润率就会降低,最糟糕的结果是各方俱伤 西方许多经济学家对市场集中度和利润率之间的关系作过大量实证研究,尼达姆 (Needham,1978)研究的结论是集中度与利润率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述: p-mc 1 s. p £(E,+£,)S,式中D为市场价格,c为边际成本,5是商品需求的价格 弹性,6,是竞争对手在价格上的反应,S,为某厂商的市场份额,5)为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 尼达姆公式的含义就是,厂商的利润率与自己的市场份额成正比,与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和 竞争对王的市场份领成反比,德寒(Demset2.1973)研究的结论:不同却模企业的 利润率差异是由成本差异造成的,企业规模差异和进入壁垒差异归根到底反映到企业成本水 平上,从而造成企业利润率(p一c]/p)的差异。德姆塞茨根据企业的资产规模将企业加 以划分,并计算了其集中度系数,得出的结论是当大企业的集中度系数在60%以上时,其 与利润率的相关性才非常显著。德姆塞茨文中计算的1963年美国的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率的 关系可参见表5一2 520世纪末21世纪初美国司法部对微软案的判决态度就是一个证明 ork ic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Conduct and Performance
济又保持了有效竞争,至今仍是一个在经济理论和实践中均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不仅不同 产业的集中度由于产业的技术经济特点会不同,而且同一产业在不同时期的集中度也会处于 不断变化之中。另外,同一产业在不同的国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集中趋势,这主要是与一国 的经济发展程度、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容量等相关,政府经济因素之外的考虑也对判断某一 产业的集中起着一定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5 集中度与利润率 利 润 率 阶梯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连续的曲线 ·.·.· 0 100% 集中度 图 5-2 集中度与利润率间的关系 市场集中度与厂商的利润率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关系,这种关系有可能非常松散,也有 可能非常紧密。集中度系数反映了市场内部的厂商结构及其相互依存,正如图 5-2 所示。 集中度越高,大厂商对市场的支配力量就越强。集中度与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一条连续 的曲线,也有可能呈阶梯状变化,当集中度提高时厂商之间就由“松散型”寡占变为“紧密 型”寡占。或者说,寡占厂商间协调地比较好时,其利润率就有可能提高;反之,当寡占厂 商之间竞争激烈时利润率就会降低,最糟糕的结果是各方俱伤。 西方许多经济学家对市场集中度和利润率之间的关系作过大量实证研究,尼达姆6 ( Needham, 1978 ) 研 究 的 结 论 是 集 中 度 与 利 润 率 间 的 关 系 可 用 下 式 来 表 述 : p mc p s d s i d rj 1 ,式中 p 为市场价格,mc 为边际成本, d 是商品需求的价格 弹性, r 是竞争对手在价格上的反应,si 为某厂商的市场份额,sj 为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 尼达姆公式的含义就是,厂商的利润率与自己的市场份额成正比,与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和 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成反比。德姆塞茨7 (Demsetz, 1973)研究的结论是:不同规模企业的 利润率差异是由成本差异造成的,企业规模差异和进入壁垒差异归根到底反映到企业成本水 平上,从而造成企业利润率([p-mc]/p)的差异。德姆塞茨根据企业的资产规模将企业加 以划分,并计算了其集中度系数,得出的结论是当大企业的集中度系数在 60%以上时,其 与利润率的相关性才非常显著。德姆塞茨文中计算的 1963 年美国的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率的 关系可参见表 5-2。 5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美国司法部对微软案的判决态度就是一个证明。 6 Needam, D., 1978. 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onduct and Performance, St. Martin’s Press, New York. 7 Demsetz, Harold, 1973. Industry Structure, Market Rivalry, and Public Policy ,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6, pp. 1-9
表5一21963年美国的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关系 1963年的集中度系数 R-R, 0-20% 6.4% 20-30/ 9.4% 30-40 70% 40-50% 7.0% 50-60% 12.8% 60%以上 14.0% 表5一2中尾为大企业的利润率,R为小企业的利润率,尾-R为大企业与小企业的 利润率差异。 中国制造业集中状况 魏后凯利用第 次全国工业普查521个制造业行业近60万个企业的系统数据,深入考 察了中国制造业的市场集中状况,其结论是:“无论是采用前4位和前8位集中率指标还是 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和嫡指数,分析结果都表明,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集中度都非 常低,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分散,许多行业都属于典型的‘原子型'市场结构。”“与主要发达 市场经济国家比较,我国制造业的市场集中程度很低,组织结构高度分散。这种高度分散化 格局的形成,是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周有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 不仅导致规模经济效益的丧失,而且也加剧了生产能力过剩和市场的过度竞争状况,不利于 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如何提高制造业特别是那些规模经济显著行业的集中度,解决制造业过度分散化问题, 是中国产业组织的重要课题。 驶后凯,2002:《中国制造业集中状况及其国际比较》,《中国工业经济》第1期,第49页
表 5-2 1963 年美国的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关系 1963 年的集中度系数 R R l s 0-20% 6 .4% 20-30% 9 .4% 30-40% 7 .0% 40-50% 7 .0% 50-60% 12 .8% 60%以上 14 .0% 表 5-2 中Rl为大企业的利润率,Rs为小企业的利润率,R R l s 为大企业与小企业的 利润率差异。 中国制造业集中状况 魏后凯利用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 521 个制造业行业近 60 万个企业的系统数据,深入考 察了中国制造业的市场集中状况,其结论是:“无论是采用前 4 位和前 8 位集中率指标还是 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和熵指数,分析结果都表明,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集中度都非 常低,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分散,许多行业都属于典型的‘原子型’市场结构。”“与主要发达 市场经济国家比较,我国制造业的市场集中程度很低,组织结构高度分散。这种高度分散化 格局的形成,是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固有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 不仅导致规模经济效益的丧失,而且也加剧了生产能力过剩和市场的过度竞争状况,不利于 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8 如何提高制造业特别是那些规模经济显著行业的集中度,解决制造业过度分散化问题, 是中国产业组织的重要课题。 8 魏后凯,2002:《中国制造业集中状况及其国际比较》,《中国工业经济》第 1 期,第 4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