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价格、产量、费用 利润、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的状态。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 效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市场结构是产业内部组织关系的表现形式:市场行为是产业组织 状态与结构形成与变动的推动力量:市场绩效是产业组织合理化的基本判别标准。 9·1市场绩效的评价准则及其内容 市场绩效的评价及其准则 经济绩激的评价与经济活动的目标连在一起,不同的经济活动日标决定了对经济活动绩 效的不同评价。 ,任何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都是多元的,包括个人、企业、行业或产业 以及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各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目标多种多样,由此决定了对经济锁秀 评价的标准也应是多元的和多层次的,产业经济学对市场绩效的评价主要是从中观和宏观层 次上,以经济活动目标为基准,对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实际效果进 行评价。市场绩效的评价主要是以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与否为主要依据。从一般意义上说, 社会福利目标包括了经济活动的效率、公平、稳定和进步等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内容,而市场 绩效评价主要考 产业的资 原配置效率 产业技术进步状况、与生产规模大小和 生产能力 剩相关的生产的相对效率(或简单说规模经济效益),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效率(或X 非效率程度)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市场绩效评价的主要准则包括:一是看价格对生产要素流动的导向作用。如果价格变动 将引导生产要素流向生产效益好、生产成木低、市场需求量大的产业和企业,市场绩效就好! ,市场绩效就 二是看产业内企业的生产量是否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企业产量过 或过小,都不利于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发展:三是看产业内企业生产耗费和利润率的高低 即考察企业生产费用尤其是销售费用及产品改型上是否存在浪费,以及有多大程度的浪费, 产业的平均利润率是否合理:四是产品的质量和品种规格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 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其需求:五是产业的技术进步是否在不断加快。市场效绩状况与市场结构 和企业市场行为有关,也与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有关。 产业资源配置效率 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是用来评价市场绩效的最基本的指标。微观经济学认为,完全竞争的 市场机制能够保证资源的最优配置,这表现为社会总剩余或社会福利(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 利余之和)的最大化。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它表示消费者从商品购买中所获得的边际效 减去为此牺牲的货币边际效 之后的余额.生 产者剩余是指销售收入和生产费用的差额。美国经济学家阿罗、德布鲁利用数学的不动点定 理,对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资源最优配置原理作了精美的数学论证。根据这一结论,在 般情况下,市场竞争越充分,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越高。相反,市场垄断程度越高,资源配置 效率战低。对于垄断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可通过以下榄刑说明,见图9一1:
9 市 场 绩 效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价格、产量、费用、 利润、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的状态。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 效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市场结构是产业内部组织关系的表现形式;市场行为是产业组织 状态与结构形成与变动的推动力量;市场绩效是产业组织合理化的基本判别标准。 9·1 市场绩效的评价准则及其内容 市场绩效的评价及其准则 经济绩效的评价与经济活动的目标连在一起,不同的经济活动目标决定了对经济活动绩 效的不同评价。任何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都是多元的,包括个人、企业、行业或产业, 以及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各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目标多种多样,由此决定了对经济绩效 评价的标准也应是多元的和多层次的。产业经济学对市场绩效的评价主要是从中观和宏观层 次上,以经济活动目标为基准,对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实际效果进 行评价。市场绩效的评价主要是以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与否为主要依据。从一般意义上说, 社会福利目标包括了经济活动的效率、公平、稳定和进步等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内容,而市场 绩效评价主要考察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产业技术进步状况、与生产规模大小和生产能力过 剩相关的生产的相对效率(或简单说规模经济效益),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效率(或 X— 非效率程度)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市场绩效评价的主要准则包括:一是看价格对生产要素流动的导向作用。如果价格变动 将引导生产要素流向生产效益好、生产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的产业和企业,市场绩效就好, 否则,市场绩效就差;二是看产业内企业的生产量是否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企业产量过大 或过小,都不利于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发展;三是看产业内企业生产耗费和利润率的高低, 即考察企业生产费用尤其是销售费用及产品改型上是否存在浪费,以及有多大程度的浪费, 产业的平均利润率是否合理;四是产品的质量和品种规格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 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其需求;五是产业的技术进步是否在不断加快。市场效绩状况与市场结构 和企业市场行为有关,也与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有关。 产业资源配置效率 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是用来评价市场绩效的最基本的指标。微观经济学认为,完全竞争的 市场机制能够保证资源的最优配置,这表现为社会总剩余或社会福利(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 剩余之和)的最大化。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它表示消费者从商品购买中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减去为此牺牲的货币边际效用之后的余额。生 产者剩余是指销售收入和生产费用的差额。美国经济学家阿罗、德布鲁利用数学的不动点定 理,对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资源最优配置原理作了精美的数学论证。根据这一结论,在一 般情况下,市场竞争越充分,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越高。相反,市场垄断程度越高,资源配置 效率越低。对于垄断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可通过以下模型说明,见图 9—1:
D P E 5 0 图91垄断与资源配置效率 在图9一1中,DD和SS分别表示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当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 态时,DD与SS相交于N,并决定市场均衡价格为Pe,市场均衡数量为qe,此时,消费者 剩余为三角形DN的面积,生产者剩余为三角形PSN的面积,二者之和即为社会总福利, 即三角形DSN的面积。在完全音争条件下这一面积达到最大,即资源配晋效率最高。 假设该行业为一家企业所垄断,根据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原则和需求曲线确定的垄, 价格为pm,垄断量为qm。此时消费者剩余变为三角形DPmB的面积,生产者剩余为四边形 PaSFB的面积. 与完全竞争条件下社会福利水平比较,垄断条件下的消费者剩余减少了四边形PPNB 的面积,其中,相当于PPEB面积的部分转化为生产者的利润,三角形BEN的面积是净 损失的部分,而三角形EFN的面积是生产者剩余净损失的部分 三角形BFN的面积是社会 福利净损失的部分 也即是 资源配置效率上的损失。垄断价格越高,社会福利的净损失越大 同时还可发现,垄断行为在戚少社会福利、降低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却使垄断者获得了垄 断利润,使生产者剩余得到增加。 产业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的含义及内容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劳动手段 、知识、经验利 方法,其本质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有目的的动态实践过程。技术不仅仅包括劳动工 具这样的物化要素,还包括工艺规程、制造技艺、生产组织管理方法等知识形态的形式,一 者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技术系统,并以最优配合、最大效率、最佳效益实现生产的发展 技术进步是指技术在合目的性方面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所谓合目的性,即指人们对技 术应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及实现的程度。通过对原有技术(或技术体系)的改造、革新或研 究,开发出新的技术 或技术体系)代替旧技 ,使其 目标,这时就体现出 技术进步。①对技术进步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技术进步主要是指硬技术应用的 直接合目的性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又可分为进化与革命两种形式。当技术进步表现为对原有 技术发展、创造新技术和新的技术体系时,这种进步称为技术进化,如通过技术革新使机床 加工桔府更高,伸电视机的图像更加洁晰,等等。当技术讲步表现为技术或技术休系发生质 的飞跃性变革时,就称其为技术革命。硬技术进步主要包括八个 面内 人的劳动技 能的提高:(2)采用新机械设备和对旧设备进行改进:(3)采用新工艺和改进旧工艺:(4) 0李京文、郑友敬主编:《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一选择,经济科学版社1989年版,第37页
在图 9―1 中,DD 和 SS 分别表示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当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 态时,DD 与 SS 相交于 N,并决定市场均衡价格为 pe,市场均衡数量为 qe,此时,消费者 剩余为三角形 DPeN 的面积,生产者剩余为三角形 PeSN 的面积,二者之和即为社会总福利, 即三角形 DSN 的面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这一面积达到最大,即资源配置效率最高。 假设该行业为一家企业所垄断,根据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原则和需求曲线确定的垄断 价格为 pm,垄断量为 qm。此时消费者剩余变为三角形 DPmB 的面积,生产者剩余为四边形 PmSFB 的面积。 与完全竞争条件下社会福利水平比较,垄断条件下的消费者剩余减少了四边形 PmPeNB 的面积,其中,相当于 PmPeEB 面积的部分转化为生产者的利润,三角形 BEN 的面积是净 损失的部分,而三角形 EFN 的面积是生产者剩余净损失的部分,三角形 BFN 的面积是社会 福利净损失的部分,也即是资源配置效率上的损失。垄断价格越高,社会福利的净损失越大。 同时还可发现,垄断行为在减少社会福利、降低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却使垄断者获得了垄 断利润,使生产者剩余得到增加。 产业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的含义及内容 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劳动手段、知识、经验和 方法,其本质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有目的的动态实践过程。技术不仅仅包括劳动工 具这样的物化要素,还包括工艺规程、制造技艺、生产组织管理方法等知识形态的形式,二 者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技术系统,并以最优配合、最大效率、最佳效益实现生产的发展。 技术进步是指技术在合目的性方面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所谓合目的性,即指人们对技 术应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及实现的程度。通过对原有技术(或技术体系)的改造、革新或研 究,开发出新的技术(或技术体系)代替旧技术,使其结果更接近于目标,这时就体现出了 技术进步。① 对技术进步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技术进步主要是指硬技术应用的 直接合目的性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又可分为进化与革命两种形式。当技术进步表现为对原有 技术发展、创造新技术和新的技术体系时,这种进步称为技术进化,如通过技术革新使机床 加工精度更高,使电视机的图像更加清晰,等等。当技术进步表现为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 的飞跃性变革时,就称其为技术革命。硬技术进步主要包括八个方面内容:(1)人的劳动技 能的提高;(2)采用新机械设备和对旧设备进行改进;(3)采用新工艺和改进旧工艺;(4) ① 李京文、郑友敬主编:《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选择》,经济科学版社 1989 年版,第 37 页
采用新原料:(5)采用新能源:(6)生产前所未有的新产品和对原产品进行改造,使其性能 和质量提高:(7)采用新设计:(8)降低生产消耗,提高投入产出率。 广义的技术进步不仅包括硬技术在合目的性方面的进化与革命,还包括政策、社会和自 然条件、组织结构、管理方 式等合目的性 方面的进化与革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知 进展,即组织技术、管理技术和服务技术的提高:(2)资源重新配置,即各部门比例关系的 变化:(3)规模经济性,即经济活动组织合理化水平的变化:(4)政策影响和不规则因素的 变化,即采用新的方针政策,推行新的合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 制,等等。本章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和应用技术进步的】 技术进步是企业和产业经营绩效 企业经营绩效是产业经济绩效的微观基础 者从本质上说取决于企业的投入量(包括资金投入、劳动投入和自然资源投入等)以及各利 投入的效率。在当今社会,各种投入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水平及其应用。就资金 投入而言,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企业产出量与资金投入量成正比。但产出量的增加并非一定 要增加瓷金投入,提高投资效率同样可达到提高产量的日的。投资效率主费以投瓷系数来表 示,即每增 一单位产出量所需的资金投入额。投资系数大,表明投资效率低:投资系数小 表明投资效率高。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企业投资效率与产出量成正比。 劳动投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取决于劳动力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劳动组织效 率三个方面。劳动力数量增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在生产资料闲置情况下,增加劳动力投入 可使新增劳动力和闲置生产资料结合起来,使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能力,从而 促进产出最增加。劳动投入对产出量的促进作用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又主要由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来实现。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表现为 动者身体 质和科料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后者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劳动组 织效率主要指劳动分工与协作效率,其对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表现在:第一,根据合理 分工与协作的原理,合理配备劳动力和确定工作量,节约使用劳动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正确处理劳动力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保证劳动者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 劳动条件,改进操作方法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第三,通过劳动力在不同岗位的合理流动和 优化组合,发挥劳动者内在潜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自然资源,即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并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是企业 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自然资源的禀赋、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制约者企业生产扩大 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影响着产品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化。企业技术进步为自然瓷源的开发和利 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企业通过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按照不同的生产目的对自然资源进行 多层次 多目 标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从而可以大大提 用的综合 齐效益 市场结构与产业技术进步存在密切的关系,关于这一问题,将在本章第三节进行具体分 析. X非效率 这是由国哈佛大学以莱本斯旧(H·leibenstein)提出一个概念,是指在垄断企业的 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非效率状态,菜本斯坦X非效率理论主要涉及到三个变量之间血 关系:市场环境(E)、企业组织(O)和经济效率(EE),其中经济效率是市场环境和企业 组织的函数,即: EE f(ME,EO) 在变量ME给定(即没有市场竞争压力)的条件下,变量EE(即X非效率的程度)就 取决于为给定E0(即垄断企业)适应环境的情况。在没有压力的市场环境(ME)中,EE 的值就不可能是X效率,而只能是X非效率。X非效率的影响可以图9-2所示: HLebenstein(6)Allocation Efficiency versus X-ineficieney,American Fonomic RevicJue,392-15
采用新原料;(5)采用新能源;(6)生产前所未有的新产品和对原产品进行改造,使其性能 和质量提高;(7)采用新设计;(8)降低生产消耗,提高投入产出率。 广义的技术进步不仅包括硬技术在合目的性方面的进化与革命,还包括政策、社会和自 然条件、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合目的性方面的进化与革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知识 进展,即组织技术、管理技术和服务技术的提高;(2)资源重新配置,即各部门比例关系的 变化;(3)规模经济性,即经济活动组织合理化水平的变化;(4)政策影响和不规则因素的 变化,即采用新的方针政策,推行新的合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 制,等等。本章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和应用技术进步的。 技术进步是企业和产业经营绩效的源泉 企业经营绩效是产业经济绩效的微观基础,二 者从本质上说取决于企业的投入量(包括资金投入、劳动投入和自然资源投入等)以及各种 投入的效率。在当今社会,各种投入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水平及其应用。就资金 投入而言,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企业产出量与资金投入量成正比。但产出量的增加并非一定 要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投资效率同样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投资效率主要以投资系数来表 示,即每增加一单位产出量所需的资金投入额。投资系数大,表明投资效率低;投资系数小, 表明投资效率高。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企业投资效率与产出量成正比。 劳动投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取决于劳动力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劳动组织效 率三个方面。劳动力数量增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在生产资料闲置情况下,增加劳动力投入 可使新增劳动力和闲置生产资料结合起来,使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能力,从而 促进产出量增加。劳动投入对产出量的促进作用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又主要由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来实现。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表现为劳动者身体素 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后者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劳动组 织效率主要指劳动分工与协作效率,其对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表现在:第一,根据合理 分工与协作的原理,合理配备劳动力和确定工作量,节约使用劳动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正确处理劳动力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保证劳动者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 劳动条件,改进操作方法,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第三,通过劳动力在不同岗位的合理流动和 优化组合,发挥劳动者内在潜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自然资源,即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并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是企业 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自然资源的禀赋、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制约着企业生产扩大 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影响着产品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化。企业技术进步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 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企业通过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按照不同的生产目的对自然资源进行 多层次、多目标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的综合经济效益。 市场结构与产业技术进步存在密切的关系,关于这一问题,将在本章第三节进行具体分 析。 X 非效率 这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以莱本斯坦(H·Ieibenstein)提出一个概念,是指在垄断企业的 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非效率状态。莱本斯坦 X 非效率理论主要涉及到三个变量之间的 关系:市场环境(ME)、企业组织(EO)和经济效率(EE),其中经济效率是市场环境和企业 组织的函数,即: EE f (ME, EO) 在变量 ME 给定(即没有市场竞争压力)的条件下,变量 EE(即 X 非效率的程度)就 取决于为给定 EO(即垄断企业)适应环境的情况。在没有压力的市场环境( ME )中,EE 的值就不可能是 X 效率,而只能是 X 非效率。① X 非效率的影响可以图 9-2 所示: ① H·Leibenstein(1966),Allocation Efficiency versus X-inefficien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cw,June,1966, 392-415
X非效率 实际平均成本 可获得的平均成本 图9-2X非效率和成本 由图9一2可以看出,在各种产量水平下,单位产品的实际平均成本超过了可获得的单 位平均成本。由于集中而增加的收益也抵消了竞争的损失,这部分收益位于动态成本区域。 导致X -非效率的具体原因有: 1、代理成本的增加。 大企业多采用股份制组织形式,企业股权一般较为分散,作为所 有者的股东,依靠有限的所有权不能控制企业,更难以面对复杂的和专业性极强的经营管理 工作,由此导致一批具有专业管理知识和才能的职业经理人员受企业所有者委托,实际学控 了企业日常经营的控制权。但大企业的所有者和职业经理追求的目标往往不一致,所有者主 要关于公司利润和股本收益最大化,而职业经理未必追求这一目标。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动机出发,他可能更关心企业规模的扩张,市场份额的增大,以及员工福利水平的提高等目 标,由此决定了经理们可能过分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大,并追求市场垄断地位 从而导致企 内部效率的低下。除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大企业内部在各个层级之间也存在多种委托代 理关系,从而产生较高的代理成本,这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X非效率。 2、激励成本增加。在市场交易中,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对交易双方具有较强的激励, 并可能产牛较高的效率。而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过程品以团队方式组织的,冬成员的边啊 贡献难以确定和测量。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对成员业绩的考核,激励和监督的成本将进 步上升,激励强度相应下降。企业规模越大,企业经营绩效与每一个员工的实际经营行为 系越难以确定。企业管理者为掌和控制员工的劳动报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所需花费的激励 成本越高。 3、管理成本增加。企业规模过大,就会因管理层次的增加和管理幅度的拉大而使信息 在纵向和横向传递过程中发生失真、扭曲 ,从而导致决策失误。法国管理专家VA·格兰 丘纳斯认为,随着企业领导的下属人数和单位的增加,企业内部交互关系数量会更快增长 这意味者企业内部管理成本的不断增大。除此之外,当企业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中层经理 人员用在非生产性活动上的时间和精力进一步增加,从而导致企业管理效率的下降,并且还 将大量人力和物质资本耗费在非生产性活动上
实际平均成本 可获得的平均成本 X 非效率 图 9-2 X 非效率和成本 由图 9-2 可以看出,在各种产量水平下,单位产品的实际平均成本超过了可获得的单 位平均成本。由于集中而增加的收益也抵消了竞争的损失,这部分收益位于动态成本区域。 导致 X――非效率的具体原因有: 1、代理成本的增加。大企业多采用股份制组织形式,企业股权一般较为分散,作为所 有者的股东,依靠有限的所有权不能控制企业,更难以面对复杂的和专业性极强的经营管理 工作,由此导致一批具有专业管理知识和才能的职业经理人员受企业所有者委托,实际掌控 了企业日常经营的控制权。但大企业的所有者和职业经理追求的目标往往不一致,所有者主 要关于公司利润和股本收益最大化,而职业经理未必追求这一目标。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动机出发,他可能更关心企业规模的扩张,市场份额的增大,以及员工福利水平的提高等目 标,由此决定了经理们可能过分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大,并追求市场垄断地位,从而导致企业 内部效率的低下。除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大企业内部在各个层级之间也存在多种委托代 理关系,从而产生较高的代理成本,这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 X 非效率。 2、激励成本增加。在市场交易中,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对交易双方具有较强的激励, 并可能产生较高的效率。而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过程是以团队方式组织的,各成员的边际 贡献难以确定和测量。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成员业绩的考核,激励和监督的成本将进一 步上升,激励强度相应下降。企业规模越大,企业经营绩效与每一个员工的实际经营行为关 系越难以确定。企业管理者为掌握和控制员工的劳动报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所需花费的激励 成本越高。 3、管理成本增加。企业规模过大,就会因管理层次的增加和管理幅度的拉大而使信息 在纵向和横向传递过程中发生失真、扭曲等,从而导致决策失误。法国管理专家 V.A·格兰 丘纳斯认为,随着企业领导的下属人数和单位的增加,企业内部交互关系数量会更快增长, 这意味着企业内部管理成本的不断增大。除此之外,当企业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中层经理 人员用在非生产性活动上的时间和精力进一步增加,从而导致企业管理效率的下降,并且还 将大量人力和物质资本耗费在非生产性活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