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与易学 欧明俊吴芳芳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长期以来,陆游作为学者的声名一直为其为诗名所掩,研究者对此多有忽略。作为学者 陆游喜《易》,读《易》,学《易》,研究《易》,传播《易》,实践《易》,他不仅仅是一般人 眼中的伟大诗人,他还是精于易学的优秀学者,值得重视和研究。本文拟对陆游与易学关系 略作梳理评述,以期对拓展和深化陆游研究有所帮助 陆游出身于书香门第,读经治经是陆游家学。祖、父皆通经学,家藏经书甚富。陆游《家 世旧闻》载,祖父陆佃“极爱王辅嗣解易。云:‘刚而又方,柔而又圆,求安难矣。’以为天 下至论”。1又《跋苏氏易传》说父亲陆宰宣和中于蜀中得到《苏氏易传》,传给自己 陆游藏书多为经书,自称“茅屋三四间,充栋贮经史”。(《冬夜读书》,《剑南诗稿》卷 十九,以下简称《诗稿》)经书包括《易经》在陆游心目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幼承庭训, 勤苦读经,认为读经最重要,“《六经》圣所传,百代尊元龟。”(《六经》,《诗稿》卷四十一) “遗经在椟传家学,大字书墙作座铭。”(《自述》,《诗稿》卷四十七)“《六经》如日月,万 世固长悬。”(《(六经〉示儿子》,《诗稿》卷三十八)日月独一无二,万世长存,将六经与日 月作比,意在肯定六经的独尊地位。他明确声称:“少鄙章句学,所慕在经世。诸公荐文章, 颇恨非素志。”(《喜谭德称归》,《诗稿》卷六)他以儒学经典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六 经》万世眼,守此可以老。”(《冬夜读书》,《诗稿》卷十五)“平生学《六经》,白首颇自信。” (《病中夜思》,《诗稿》卷七十九)他读经最看重的是其中的“道”,“道在《六经》宁有尽, 躬耕百亩可无饥。”(《示儿子》十首其六,《诗稿》卷四十一)《上执政书》说:“某小人,生 无他长,不幸束发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遗文、先秦古书,昼读夜思,开山破荒,以求圣贤致 意处,虽才识浅閤,不能如古人迎见逆决,然譬于农夫之辨粟麦,盖亦专且久矣。原委如是 派别如是,机杼如是,边幅如是,自《六经》、《左氏》、《离骚》以来,历历分明,皆可指数” 《渭南文集》卷十三,以下简称《文集》)。陆游尊崇《六经》,排斥异端,“吾徒宗《六经》, 崇雅必放郑。”(《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古风》十首其六,《诗稿》卷 四十一)。“万事忘来尚忧国,百家屏尽独穷经。”(《自咏》,《诗稿》卷四十九)“熟读大小止 观,精思内外黄庭。直使超然有得,岂若渊源六经。”(《六言杂兴》,《诗稿》卷五十六)《易 经》为群经之首,陆游尊崇“六经”,当然就是尊崇《易经》 陆游师从曾几,曾几精于易学,着有《易释象》五卷,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中称其 尤长于《易》”。陆游论述曾几之学:“公贯通六经,尤长于《易》、《论语》。夙兴,正衣冠 读《论语》一篇,迨老不废。孝悌忠信,刚毅质直,笃于为义,勇于疾恶,是是非非,终身 不假人以色问。…公治经学遗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以杜甫、黄庭坚为 宗,推而上之,由费初建安,以极于《离骚》、雅、颂、虞、夏之际。初与端明股学士徐俯、 中书舍人韩驹、吕本中游。诸公继没,公岿然独存。遗学既为需者宗,而诗益高,遂擅天下 有文集三十卷,《易释象》五卷,他论着未诠次者尚数十卷。”(《文集》卷三十二)黄宗羲《宋 元学案》将陆游归为胡安国创建的“武夷学派”,可见陆游经学思想包括易学思想的师承脉 络
1 陆游与易学 欧明俊 吴芳芳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长期以来,陆游作为学者的声名一直为其为诗名所掩,研究者对此多有忽略。作为学者, 陆游喜《易》,读《易》,学《易》,研究《易》,传播《易》,实践《易》,他不仅仅是一般人 眼中的伟大诗人,他还是精于易学的优秀学者,值得重视和研究。本文拟对陆游与易学关系 略作梳理评述,以期对拓展和深化陆游研究有所帮助。 一 陆游出身于书香门第,读经治经是陆游家学。祖、父皆通经学,家藏经书甚富。陆游《家 世旧闻》载,祖父陆佃“极爱王辅嗣解易。云:‘刚而又方,柔而又圆,求安难矣。’以为天 下至论”。1又《跋苏氏易传》说父亲陆宰宣和中于蜀中得到《苏氏易传》,传给自己。 陆游藏书多为经书,自称“茅屋三四间,充栋贮经史”。(《冬夜读书》,《剑南诗稿》卷 十九,以下简称《诗稿》)经书包括《易经》在陆游心目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幼承庭训, 勤苦读经,认为读经最重要,“《六经》圣所传,百代尊元龟。”(《六经》,《诗稿》卷四十一) “遗经在椟传家学,大字书墙作座铭。”(《自述》,《诗稿》卷四十七)“《六经》如日月,万 世固长悬。”(《〈六经〉示儿子》,《诗稿》卷三十八)日月独一无二,万世长存,将六经与日 月作比,意在肯定六经的独尊地位。他明确声称:“少鄙章句学,所慕在经世。诸公荐文章, 颇恨非素志。”(《喜谭德称归》,《诗稿》卷六)他以儒学经典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六 经》万世眼,守此可以老。”(《冬夜读书》,《诗稿》卷十五)“平生学《六经》,白首颇自信。” (《病中夜思》,《诗稿》卷七十九)他读经最看重的是其中的“道”,“道在《六经》宁有尽, 躬耕百亩可无饥。”(《示儿子》十首其六,《诗稿》卷四十一)《上执政书》说:“某小人,生 无他长,不幸束发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遗文、先秦古书,昼读夜思,开山破荒,以求圣贤致 意处,虽才识浅闇,不能如古人迎见逆决,然譬于农夫之辨粟麦,盖亦专且久矣。原委如是, 派别如是,机杼如是,边幅如是,自《六经》、《左氏》、《离骚》以来,历历分明,皆可指数” (《渭南文集》卷十三,以下简称《文集》)。陆游尊崇《六经》,排斥异端,“吾徒宗《六经》, 崇雅必放郑。”(《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古风》十首其六,《诗稿》卷 四十一)。“万事忘来尚忧国,百家屏尽独穷经。”(《自咏》,《诗稿》卷四十九)“熟读大小止 观,精思内外黄庭。直使超然有得,岂若渊源六经。”(《六言杂兴》,《诗稿》卷五十六)《易 经》为群经之首,陆游尊崇“六经”,当然就是尊崇《易经》。 陆游师从曾几,曾几精于易学,着有《易释象》五卷,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中称其 “尤长于《易》”。陆游论述曾几之学:“公贯通六经,尤长于《易》、《论语》。夙兴,正衣冠, 读《论语》一篇,迨老不废。孝悌忠信,刚毅质直,笃于为义,勇于疾恶,是是非非,终身 不假人以色问。……公治经学遗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以杜甫、黄庭坚为 宗,推而上之,由费初建安,以极于《离骚》、雅、颂、虞、夏之际。初与端明股学士徐俯、 中书舍人韩驹、吕本中游。诸公继没,公岿然独存。遗学既为需者宗,而诗益高,遂擅天下。 有文集三十卷,《易释象》五卷,他论着未诠次者尚数十卷。”(《文集》卷三十二)黄宗羲《宋 元学案》将陆游归为胡安国创建的“武夷学派”,可见陆游经学思想包括易学思想的师承脉 络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陆游非常重视《易经》,“大易中含造化机,王何 元未造精微。”(《读易》,《诗稿》卷五十)“于易学幸未泯,安得名山处处藏。”(《元日读 易》,《诗稿》卷六十一)陆游读易时,态度虔诚严肃,正襟危坐,心存敬意,“晨起衣冠读 典谟。”(《读经》,《诗稿》卷四十九)“危坐读《周易》,会我平生心。”(《秋夜读书》,《诗稿》 卷二十)他读易时,常焚香静坐,进入到一种与世隔绝、心平气凝的状态,与古圣贤进行精 神上的交流。“道室焚香勤守白,虚窗点易静硏朱。”(《斋居书事》,《诗稿》卷七)“玩易焚 香消永日,听琴煮茗送残春。”(《闲居书事》,《诗稿》卷十六)“问看饮酒咏《离骚》,何似 焚香对《周易》。”(《书怀示子遹》,《诗稿》卷五十七)焚香,是古代文人的一种高雅情趣, 从宫廷到民间均盛行,焚香净气,焚香抚琴,焚香作画,焚香可以醒脑清神,去浊存淸,使 人摒除杂念,虚空忘我,超尘脱俗,延年益寿。而焚香读经,则表示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崇 陆游将《易经》看作排解烦忧的良方,不时阅读来寻找心灵的慰藉。“穷每占周易,闲 惟读楚骚。病随灾渐退,懒与拙相遭。”(《遣怀》四首其二),《诗稿》卷七十八)穷困之境 《易》乃良药,烦愁无须快并刀,只需置《易》于床头,则愁渐少,心渐宽。“老喜杜门常 谢客,病惟读易不迎医。”(《读易》,《诗稿》卷三十三)有了《周易》良药,病袭无需看良 医,虽然不免夸张,却说明了《周易》确实有消除烦恼、缓解病痛的心理功用。“易虽病里 犹能读,诗到愁边始欲工。惟有功名真已矣,懒将华发对青铜。”(《山园晩兴》,《诗稿》卷 十五)病中读《易》,聊以蔚心,诗到穷愁处易工,而穷愁之处正需《易》来解脱苦闷之心 “裒手明窗读周易,不辜香節一斋盂。”(《杂咏》(四首其二),《诗稿》卷七十四)“闭门莫 笑衰颓甚,读易论诗亦未疏。”(《题庵壁》二首其二),《诗稿》卷三十三)“不道浑无排遣处, 病观周易闷梳头。”(《遣怀》,《诗稿》卷三十)病观《周易》心自适,观《易》梳头,也是 种养生之法。“羸躯抱疾时时剧,白发乘衰日日增。净扫东窗读周易,笑人投老欲依僧。 《读易》,《诗稿》卷三十三)弱体饱受病侵,白发与日俱增,扫净东窗,静读《周易》,《易》 可除病,可明心。“世人无奈愁,沃以杯中酒。未能平磊块,已复生堆阜。治水不治源,九 载亦何有。不如读《周易》,一卷常在手。”(《家居自戒》六首其三,《诗稿》卷五十六)周 易》是《六经》之“源”,无源则无流,有源水更长,只有读《易》才能真正宽心解忧。 陆游还将《周易》置于床头,便于在睡觉之前阅读,可见酷嗜程度。“衰迟更觉岁时速, 疏贱空先天下忧。病骨未销谗未已,聊须周易着床头。”(《闲中戏书》三首其三,《诗稿》卷 二十)“先生道心平如砥,秋毫忿欲何曾起。漫将周易着床头,本不洗心那洗耳。”(《寄题周 丞相平园》,《诗稿》卷三十七)床头《周易》在,洗心并洗耳,心中坦如砥,忿怨何从起 “世变生呼吸,人情忽细微。床头周易在,舍此欲安归。”(《寓言》三首其二,《诗稿》卷四 十八)世事无常,人生百变,兼济不得,归隐田居,独善其身,只要《周易》在,舍弃一切, 回归本真,足矣。“床头周易在,舍此复畴依。”(《莫笑》,《诗稿》卷五十)“床头周易在, 且复送悠悠。”(《大雨排闷》二首其二,《诗稿》卷八十一)《周易》是陆游穷愁困顿时排忧 解愁的良药,通过读《易》,达到忘病、忘时、忘忧,静心宁神,自由超脱的境界, 陆游之所以如此重视《周易》,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其困顿失落、疾病缠身时,通 过焚香静读《周易》来解除病痛,达到精神上的超越和解脱,《周易》是陆游精神上的“良 药”。 陆游还将《周易》与《春秋》、《汉书》、陶诗等相比,以显示他对《周易》的重视。“朱 颜已去鬓丝稠,知复人间几岁留。正可床头着《周易》,安能车上说《春秋》。”(《子聿以刚 日读易柔日读春秋,常至夜分,毎听之,辄欣然忘百忧,作长句示之》,《诗稿》卷五十)朱
2 二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陆游非常重视《易经》,“大易中含造化机,王何 元未造精微。”(《读易》,《诗稿》卷五十)“于虖易学幸未泯,安得名山处处藏。”(《元日读 易》,《诗稿》卷六十一)陆游读易时,态度虔诚严肃,正襟危坐,心存敬意,“晨起衣冠读 典谟。”(《读经》,《诗稿》卷四十九)“危坐读《周易》,会我平生心。”(《秋夜读书》,《诗稿》 卷二十)他读易时,常焚香静坐,进入到一种与世隔绝、心平气凝的状态,与古圣贤进行精 神上的交流。“道室焚香勤守白,虚窗点易静研朱。”(《斋居书事》,《诗稿》卷七)“玩易焚 香消永日,听琴煮茗送残春。”(《闲居书事》,《诗稿》卷十六)“问看饮酒咏《离骚》,何似 焚香对《周易》。”(《书怀示子遹》,《诗稿》卷五十七)焚香,是古代文人的一种高雅情趣, 从宫廷到民间均盛行,焚香净气,焚香抚琴,焚香作画,焚香可以醒脑清神,去浊存清,使 人摒除杂念,虚空忘我,超尘脱俗,延年益寿。而焚香读经,则表示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崇 拜。 陆游将《易经》看作排解烦忧的良方,不时阅读来寻找心灵的慰藉。“穷每占周易,闲 惟读楚骚。病随灾渐退,懒与拙相遭。”(《遣怀》四首其二),《诗稿》卷七十八)穷困之境, 《易》乃良药,烦愁无须快并刀,只需置《易》于床头,则愁渐少,心渐宽。“老喜杜门常 谢客,病惟读易不迎医。”(《读易》,《诗稿》卷三十三)有了《周易》良药,病袭无需看良 医,虽然不免夸张,却说明了《周易》确实有消除烦恼、缓解病痛的心理功用。“易虽病里 犹能读,诗到愁边始欲工。惟有功名真已矣,懒将华发对青铜。”(《山园晚兴》,《诗稿》卷 十五)病中读《易》,聊以蔚心,诗到穷愁处易工,而穷愁之处正需《易》来解脱苦闷之心。 “褏手明窗读周易,不辜香飰一斋盂。”(《杂咏》(四首其二),《诗稿》卷七十四)“闭门莫 笑衰颓甚,读易论诗亦未疏。”(《题庵壁》二首其二),《诗稿》卷三十三)“不道浑无排遣处, 病观周易闷梳头。”(《遣怀》,《诗稿》卷三十)病观《周易》心自适,观《易》梳头,也是 一种养生之法。“羸躯抱疾时时剧,白发乘衰日日增。净扫东窗读周易,笑人投老欲依僧。” (《读易》,《诗稿》卷三十三)弱体饱受病侵,白发与日俱增,扫净东窗,静读《周易》,《易》 可除病,可明心。“世人无奈愁,沃以杯中酒。未能平磊块,已复生堆阜。治水不治源,九 载亦何有。不如读《周易》,一卷常在手。”(《家居自戒》六首其三,《诗稿》卷五十六)周 易》是《六经》之“源”,无源则无流,有源水更长,只有读《易》才能真正宽心解忧。 陆游还将《周易》置于床头,便于在睡觉之前阅读,可见酷嗜程度。“衰迟更觉岁时速, 疏贱空先天下忧。病骨未销谗未已,聊须周易着床头。”(《闲中戏书》三首其三,《诗稿》卷 二十)“先生道心平如砥,秋毫忿欲何曾起。漫将周易着床头,本不洗心那洗耳。”(《寄题周 丞相平园》,《诗稿》卷三十七)床头《周易》在,洗心并洗耳,心中坦如砥,忿怨何从起? “世变生呼吸,人情忽细微。床头周易在,舍此欲安归。”(《寓言》三首其二,《诗稿》卷四 十八)世事无常,人生百变,兼济不得,归隐田居,独善其身,只要《周易》在,舍弃一切, 回归本真,足矣。“床头周易在,舍此复畴依。”(《莫笑》,《诗稿》卷五十)“床头周易在, 且复送悠悠。”(《大雨排闷》二首其二,《诗稿》卷八十一)《周易》是陆游穷愁困顿时排忧 解愁的良药,通过读《易》,达到忘病、忘时、忘忧,静心宁神,自由超脱的境界。 陆游之所以如此重视《周易》,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其困顿失落、疾病缠身时,通 过焚香静读《周易》来解除病痛,达到精神上的超越和解脱,《周易》是陆游精神上的“良 药”。 陆游还将《周易》与《春秋》、《汉书》、陶诗等相比,以显示他对《周易》的重视。 “朱 颜已去鬓丝稠,知复人间几岁留。正可床头着《周易》,安能车上说《春秋》。”(《子聿以刚 日读易柔日读春秋,常至夜分,毎听之,辄欣然忘百忧,作长句示之》,《诗稿》卷五十)朱
颜已改,鬓发如丝,人间忽过,来日无多,只能床头闲看《周易》解愁了。“床头正可着《周 易》,架上何妨抽《汉书》。幸有古人同臭味,不嫌儿子似迓疏。”(《读书》,《诗稿》卷二十 )“老无添处仍逢病,春欲残时未减寒。架上《汉书》浑忘尽,床头《周易》却常看。”(《杂 兴》六首其三,《诗稿》卷二十一)《周易》置于床头,《汉书》置于架上,年老病日多,春 尽寒未减,《汉书》犹可忘,《易》书时常翻。可见陆游对经、史的态度是不同的。 “病里正须周易,醉中却要离骚。”(《六言杂兴》九首其四,《诗稿》卷七)“体不佳时 看周易,酒痛饮后读离骚。”(《杂赋》十二首其五,《诗稿》卷七十九)病观《周易》,解病 除忧;醉看《离骚》,浪漫洒脱。2 欧阳修《归田录》载 钱思公(钱惟演)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 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谢绛) 亦言:“宋公垂(宋绶)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 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 惟此尤可以属思尔。3 钱惟演坐读经史,卧读小说,上厕读小词,对于三种不同的文体,他采用了三种不同的 读书方式,从不同的读书态度中可知,有宋一代,经史乃是正宗,小说次之,小词则更是不 入流的,故正坐以示虔诚,侧卧是闲适之举,上厕观书则是轻视之意。这与陆游正襟危坐读 《周易》的态度是相似的,欧阳修的“马上、枕上、厕上”的读书法也有此意,说明古人有 强烈的文体等级观念,也说明经典包括《周易》在古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孔子崇尚《周易》,《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4《汉书·懦林传》载:孔子“盖晩而好《易》, 读之,韦编三绝。”5《论语·述而》云:“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 矣。”孔子重视易学,是从心性修养出发,陆游继承了孔子重《易》传统,他经常在诗中引 用孔子“读《易》韦编三绝”之典。“先生结屋绿岩边,读易悬知屡绝编。”(《寄题朱元晦武 夷精舍》五首其一,《诗稿》卷十五)“更余一事犹当勉,读易从今十绝编。”(《题庵壁》二 首其一,《诗稿》卷三十九)“当日公卿笑迂阔,即今河洛污腥膻。阴阳消长从来事,玩易深 知屡绝编。”(《夜读了翁遗文有感》,《诗稿》卷五)陆游在诗中言其读《易》屡绝编,意在 说明自己态度认真,勤奋刻苦,以及对儒家经典的崇敬之情。 陆游对易学的解读和评价也很深刻。陆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天人本一理,祸 福常昭然。人众何足恃,妄谓能胜天?适燕当北辕,调瑟当解弦。五行未可忽,洪范禹所传。” (《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诗稿》卷七十七严天人本一”出自《周易乾∝ 言》:“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 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谓“大人”将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相通相类,合为一体,认为 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生的理想境界。陆游在诗中认为,天人本一,祸福相依,即使 人类有强大的力量,也不能胜过天,只有二者和谐一体,才能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对易 理的认识准确到位
3 颜已改,鬓发如丝,人间忽过,来日无多,只能床头闲看《周易》解愁了。“床头正可着《周 易》,架上何妨抽《汉书》。幸有古人同臭味,不嫌儿子似迃疏。”(《读书》,《诗稿》卷二十 一)“老无添处仍逢病,春欲残时未减寒。架上《汉书》浑忘尽,床头《周易》却常看。”(《杂 兴》六首其三,《诗稿》卷二十一)《周易》置于床头,《汉书》置于架上,年老病日多,春 尽寒未减,《汉书》犹可忘,《易》书时常翻。可见陆游对经、史的态度是不同的。 “病里正须周易,醉中却要离骚。”(《六言杂兴》九首其四,《诗稿》卷七)“体不佳时 看周易,酒痛饮后读离骚。”(《杂赋》十二首其五,《诗稿》卷七十九)病观《周易》,解病 除忧;醉看《离骚》,浪漫洒脱。2 欧阳修《归田录》载: 钱思公(钱惟演)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 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谢绛) 亦言:“宋公垂(宋绶)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 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 惟此尤可以属思尔。3 钱惟演坐读经史,卧读小说,上厕读小词,对于三种不同的文体,他采用了三种不同的 读书方式,从不同的读书态度中可知,有宋一代,经史乃是正宗,小说次之,小词则更是不 入流的,故正坐以示虔诚,侧卧是闲适之举,上厕观书则是轻视之意。这与陆游正襟危坐读 《周易》的态度是相似的,欧阳修的“马上、枕上、厕上”的读书法也有此意,说明古人有 强烈的文体等级观念,也说明经典包括《周易》在古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三 孔子崇尚《周易》,《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4《汉书·儒林传》载:孔子“盖晚而好《易》, 读之,韦编三绝。”5《论语·述而》云:“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 矣。’”孔子重视易学,是从心性修养出发,陆游继承了孔子重《易》传统,他经常在诗中引 用孔子“读《易》韦编三绝”之典。“先生结屋绿岩边,读易悬知屡绝编。”(《寄题朱元晦武 夷精舍》五首其一,《诗稿》卷十五)“更余一事犹当勉,读易从今十绝编。”(《题庵壁》二 首其一,《诗稿》卷三十九)“当日公卿笑迂阔,即今河洛污腥膻。阴阳消长从来事,玩易深 知屡绝编。”(《夜读了翁遗文有感》,《诗稿》卷五)陆游在诗中言其读《易》屡绝编,意在 说明自己态度认真,勤奋刻苦,以及对儒家经典的崇敬之情。 陆游对易学的解读和评价也很深刻。陆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天人本一理,祸 福常昭然。人众何足恃,妄谓能胜天?适燕当北辕,调瑟当解弦。五行未可忽,洪范禹所传。” (《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诗稿》卷七十七)“天人本一”出自《周易·乾·文 言》:“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 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谓“大人”将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相通相类,合为一体,认为 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生的理想境界。陆游在诗中认为,天人本一,祸福相依,即使 人类有强大的力量,也不能胜过天,只有二者和谐一体 ,才能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对易 理的认识准确到位
《跋潜虚》中,陆游阐发了自己对易学的认识:“学者必通《易》,乃能以其绪余通《玄》。 《玄》既通矣,又以其余及《虚》,非可以一旦骤得也。刘君谈《虚》如此,则其于《易》 与《玄》可知矣。司马丞相乃谓己学不足知《易》,故先致力于《玄》,盖谦云耳。”(《文集》 卷三十)陆游对易学,主张兼容并包,而不泥于一家,他说:“《易》道广大,非一人所能尽 坚守一家之说,未为得也。元晦尊程氏至矣,然其为说亦已大异,读者当白知之。”(《跋朱 氏易传》,《文集》卷十九)陆游在《跋蒲郎中易老解》中详叙易学源流:“《易》学自汉以后 寝微,自晋以后与《老子》并行,其说愈高,愈非《易》之旧。宋兴,有酸枣先生以《易》 名家。同时,种豹林亦开门传授,传至邵康节,遂大行于时。然康节欲以授伊川程先生,乃 拒弗受,而伊川每称胡安定、王荆公《易传》,以为今学者所宜读,惟此二家。王公乃自毁 其说,以为不足传,着论悔之。《易》之难知如此。夜读蜀蒲公《易传》《老子解》,喟然叹 曰:‘公于《易》与《老子》,盖各自立说,迹若与晋诸人同而实异也。’书以遗其族孙申仲 试以予言请问,信何如也?”(《文集》卷二十九)《跋兼山先生易说》中论说了程颐易学的 的传承情况:“郭立之从程先生游最久,程先生病革,犹与立之有问答语,着于语录。而尹 彦明独谓立之自觉沦起,即与程先生绝,死亦不吊祭,盖爱憎之沦也。立之子雍,字子和, 屏居峡中,屡聘不起,亦着《易说》,得其家学。盖程氏《易》学,立之父子实传之。”(《文 集》卷二十七)《跋王君仪待制易说》中,论述了王君仪的易学思想:“王公《易》学,虽出 于葆光张先生,然得于心者多矣。建炎间,胡骑在钱塘,明越俱陷,王公端居于严,曰:‘虏 决不至此,且狼狈而归,自此穷天地不复渡江矣。’乙其妙于《易》数盖如此。”(《文集》卷 二十七)《入蜀记》载:“旧闻戴子微云:崇德有市人吴隐,忽弃家寓旅邸,终日默坐一室。 室中惟一卧榻,客至,共坐榻上。或载酒过之,亦不拒,清淡竞日。隐初不学问,至是间与 人言易数,皆造精微,亦能先知人吉凶寿天,见者莫能测也。”(《文集》卷四十三) 此外,《答福州察推启》(《文集》卷六)、《景迂先生祠堂记》(《文集》卷十八)、《跋苏 氏易传》(《文集》卷二十八))、《婺州稽古阁记》(《文集》卷二十)、《王季嘉墓志铭》(《文 集》卷三十七)等文中,皆可看出陆游对《周易》的研究已很深入。陆游《家世旧闻》中 也记述了蔡元度、王辅嗣、黄安时、真淡先生等人对《周易》的喜爱,不仅精通易学,更是 对易学有深刻见解。“黄安时……晚好《易》,尤尊伊川程先生之说。方是时,天下无为程氏 学者,安时不拘世俗如此。尝曰:‘程先生于《易》深矣,然如《蛊》之《九二》,则非也,…… 吾见其妄作以祸天下矣而已。”6“真淡先生,殿丞公之孙,以伯父质肃公任,为试将作监主 簿,调巴县尉,弃官归江陵,遂不仕。自号真淡翁,所居曰藏拙堂、炙背庵。博通《六经》, 尤精于《易》,亦颇好道家说。平生不服药,不昼卧,夏不持扇,冬不衣纩,虽燕私必庄坐。 拱手日夜玩《易》,自谓了了见伏羲、文王、周公、孔子,非以意度之也。彭器资、邹至完 皆师尊之,至为下拜。殁于元符庚辰岁。临终,洒扫道室,燕坐而逝。先生不甚着书,既殁 独有《春秋说》二卷、《易论》三卷行于世,门人魏倚等集其言为《说约》十卷。”陆游对 《周易》的解读,不仅论其功用,也论其源流,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了解与欣赏。 陆游家学,既重经学,也重仙道之学。陆游既肯定儒家思想源于《周易》,也认为《周 易》是道家之学的本原。《周易》的思想既为儒家所吸收,也为道家所借鉴,只是二家所取 不尽相同,陆游既重视儒家思想,也肯定道家思想。儒家之说立于汉代,称为“五经”。而 道家所谓“三玄”,即是《庄子》、《老子》、《周易》三书的合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 学》中说:“《庄》、《老》、《周易》,总谓三玄。”魏晋以后,“三玄”的排列顺序是《易》、《老》、 《庄》,《易》名列“五经”之首,也居于道家“三玄”之首,可见其于儒、道二家中的独尊 地位,也是二家思想的共通之处 陆游自己重视《易经》,并以此教育子孙。“汝少知读易,外物莫能摇。但愿早举孙,不 必七叶貂。”(《寄子虚》,《诗稿》卷二十八)“岂无深谷结茅屋,父子读易消年光。”(《子聿 至湖上待其归》,《诗稿》卷五十四)“稚子勇过我,琅琅诵易声。”(《晓赋》,《诗稿》卷五十)
4 《跋潜虚》中,陆游阐发了自己对易学的认识:“学者必通《易》,乃能以其绪余通《玄》。 《玄》既通矣,又以其余及《虚》,非可以一旦骤得也。刘君谈《虚》如此,则其于《易》 与《玄》可知矣。司马丞相乃谓己学不足知《易》,故先致力于《玄》,盖谦云耳。”(《文集》 卷三十)陆游对易学,主张兼容并包,而不泥于一家,他说:“《易》道广大,非一人所能尽, 坚守一家之说,未为得也。元晦尊程氏至矣,然其为说亦已大异,读者当白知之。”(《跋朱 氏易传》,《文集》卷十九)陆游在《跋蒲郎中易老解》中详叙易学源流:“《易》学自汉以后 寖微,自晋以后与《老子》并行,其说愈高,愈非《易》之旧。宋兴,有酸枣先生以《易》 名家。同时,种豹林亦开门传授,传至邵康节,遂大行于时。然康节欲以授伊川程先生,乃 拒弗受,而伊川每称胡安定、王荆公《易传》,以为今学者所宜读,惟此二家。王公乃自毁 其说,以为不足传,着论悔之。《易》之难知如此。夜读蜀蒲公《易传》《老子解》,喟然叹 曰:‘公于《易》与《老子》,盖各自立说,迹若与晋诸人同而实异也。’书以遗其族孙申仲, 试以予言请问,信何如也?”(《文集》卷二十九)《跋兼山先生易说》中论说了程颐易学的 的传承情况:“郭立之从程先生游最久,程先生病革,犹与立之有问答语,着于语录。而尹 彦明独谓立之自觉沦起,即与程先生绝,死亦不吊祭,盖爱憎之沦也。立之子雍,字子和, 屏居峡中,屡聘不起,亦着《易说》,得其家学。盖程氏《易》学,立之父子实传之。”(《文 集》卷二十七)《跋王君仪待制易说》中,论述了王君仪的易学思想:“王公《易》学,虽出 于葆光张先生,然得于心者多矣。建炎间,胡骑在钱塘,明越俱陷,王公端居于严,曰:‘虏 决不至此,且狼狈而归,自此穷天地不复渡江矣。’乙其妙于《易》数盖如此。”(《文集》卷 二十七)《入蜀记》载:“旧闻戴子微云:崇德有市人吴隐,忽弃家寓旅邸,终日默坐一室。 室中惟一卧榻,客至,共坐榻上。或载酒过之,亦不拒,清淡竞日。隐初不学问,至是间与 人言易数,皆造精微,亦能先知人吉凶寿天,见者莫能测也。”(《文集》卷四十三) 此外,《答福州察推启》(《文集》卷六)、《景迂先生祠堂记》(《文集》卷十八)、《跋苏 氏易传》(《文集》卷二十八))、《婺州稽古阁记》(《文集》卷二十)、《王季嘉墓志铭》(《文 集》卷三十七)等文中,皆可看出陆游对《周易》的研究已很深入。陆游《家世旧闻》中, 也记述了蔡元度、王辅嗣、黄安时、真淡先生等人对《周易》的喜爱,不仅精通易学,更是 对易学有深刻见解。“黄安时……晚好《易》,尤尊伊川程先生之说。方是时,天下无为程氏 学者,安时不拘世俗如此。尝曰:‘程先生于《易》深矣,然如《蛊》之《九二》,则非也,……’ 吾见其妄作以祸天下矣而已。”6“真淡先生,殿丞公之孙,以伯父质肃公任,为试将作监主 簿,调巴县尉,弃官归江陵,遂不仕。自号真淡翁,所居曰藏拙堂、炙背庵。博通《六经》, 尤精于《易》,亦颇好道家说。平生不服药,不昼卧,夏不持扇,冬不衣纩,虽燕私必庄坐。 拱手日夜玩《易》,自谓了了见伏羲、文王、周公、孔子,非以意度之也。彭器资、邹至完 皆师尊之,至为下拜。殁于元符庚辰岁。临终,洒扫道室,燕坐而逝。先生不甚着书,既殁, 独有《春秋说》二卷、《易论》三卷行于世,门人魏倚等集其言为《说约》十卷。”7陆游对 《周易》的解读,不仅论其功用,也论其源流,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了解与欣赏。 陆游家学,既重经学,也重仙道之学。陆游既肯定儒家思想源于《周易》,也认为《周 易》是道家之学的本原。《周易》的思想既为儒家所吸收,也为道家所借鉴,只是二家所取 不尽相同,陆游既重视儒家思想,也肯定道家思想。儒家之说立于汉代,称为“五经”。而 道家所谓 “三玄 ”,即是《庄子》、《老子》、《周易》三书的合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 学》中说:“《庄》、《老》、《周易》,总谓三玄。”魏晋以后,“三玄”的排列顺序是《易》、《老》、 《庄》,《易》名列“五经”之首,也居于道家“三玄”之首,可见其于儒、道二家中的独尊 地位,也是二家思想的共通之处。 陆游自己重视《易经》,并以此教育子孙。“汝少知读易,外物莫能揺。但愿早举孙,不 必七叶貂。”(《寄子虚》,《诗稿》卷二十八)“岂无深谷结茅屋,父子读易消年光。”(《子聿 至湖上待其归》,《诗稿》卷五十四)“稚子勇过我,琅琅诵易声。”(《晓赋》,《诗稿》卷五十)
父子读易,传承家学,子勇过父,陆游甚感欣慰。陆游不仅将《周易》作为经典作品来学习, 更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并教育子孙以《易》作为行为准则,学会权衡利益得失,做到淡泊 名利。 参考文献: 1姚宽、陆游著,孔凡礼点校《西溪丛语·家世旧闻》卷上,中华书局1993年版 2参见欧明俊《陆游硏究》,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238-246页。 3欧阳修著,李伟国点校《归田录》卷二,中华书局在1981年版 4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559页 班固著,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版。 6姚宽、陆游著,孔凡礼点校《西溪丛语·家世旧闻》卷上,中华书局193年版,第214页。 姚宽、陆游著,孔凡礼点校《西溪丛语·家世旧闻》卷上,中华书局193年版,第223页
5 父子读易,传承家学,子勇过父,陆游甚感欣慰。陆游不仅将《周易》作为经典作品来学习, 更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并教育子孙以《易》作为行为准则,学会权衡利益得失,做到淡泊 名利。 参考文献: 1 姚宽、陆游著,孔凡礼点校《西溪丛语·家世旧闻》卷上,中华书局 1993 年版。 2 参见欧明俊《陆游研究》,上海三联书店 2007 年版,第 238—246 页。 3 欧阳修著,李伟国点校《归田录》卷二,中华书局在 1981 年版。 4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1999 年版,第 1559 页。 5 班固著,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 2007 年版。 6 姚宽、陆游著,孔凡礼点校《西溪丛语·家世旧闻》卷上,中华书局 1993 年版,第 214 页。 7 姚宽、陆游著,孔凡礼点校《西溪丛语·家世旧闻》卷上,中华书局 1993 年版,第 22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