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 意境 3、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第一课时《望海潮》 【知识链接】 词是诗歌的一种。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故名“长短句”,又都合乐歌唱, 又叫“曲子词”,还有诗余、乐府等别称 词按风格大致可分为两派,一为婉约,二为豪放。明张蜒说:“婉约者 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本课两首词均属婉约派作品ε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中进士,历余杭令、盐场大使,终于屯田员外郎,世称 柳屯田。柳永目睹都市繁华,熟悉偎红倚翠生活,颇多描绘太平、歌功颂德之作,但因 长期接触下层,身世穷愁,饱尝羁旅况味,身世之叹与对现实的不满亦每融入词中,故 作品也有一定现实意义。精通音律,善以口语、俗语入词,且工于铺叙,通过大量制作 慢词而推动了词的发展,影响广泛,甚至在西夏亦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他是宋词的第一位变革者。他的创作广泛地反映了社会人生。除了男女恋情,还有都市 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在艺术形式上, 柳永采用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 基作用。 解题 1.《望海潮》:《望海潮》词调,首见于柳永集中。词咏钱塘(今浙江 省杭州市),调名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载:“孙何 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说金主亮受一词的影响而发动南侵,原不足信:但 于此可以说明这首词描绘之工,流传之广,艺术感染力甚强。 2.《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霖,一作“淋 王灼《碧难漫志》卷五《雨霖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 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此词写别情,为柳永的名作之一,乃 别京都恋人之词,当是出为屯田员外郎时所作 、常识积累 (一)注音 参差( 堤沙( 珠 玑( ) 罗绮( 叠巘 箫鼓 千骑( 凝噎 暮霭( (二)一词多义 将异日图将好景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 意境。 3、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第一课时《望海潮》 【知识链接】 词是诗歌的一种。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故名“长短句”,又都合乐歌唱, 又叫“曲子词”,还有诗余、乐府等别称。 词按风格大致可分为两派,一为婉约,二为豪放。明张蜒说:“婉约者 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本课两首词均属婉约派作品。 作者简介 柳永(约 987—约 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中进士,历余杭令、盐场大使,终于屯田员外郎,世称 柳屯田。柳永目睹都市繁华,熟悉偎红倚翠生活,颇多描绘太平、歌功颂德之作,但因 长期接触下层,身世穷愁,饱尝羁旅况味,身世之叹与对现实的不满亦每融入词中,故 作品也有一定现实意义。精通音律,善以口语、俗语入词,且工于铺叙,通过大量制作 慢词而推动了词的发展,影响广泛,甚至在西夏亦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他是宋词的第一位变革者。他的创作广泛地反映了社会人生。除了男女恋情,还有都市 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在艺术形式上, 柳永采用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 基作用。 二、解题 1.《望海潮》:《望海潮》词调,首见于柳永集中。词咏钱塘(今浙江 省杭州市),调名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载:“孙何 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说金主亮受一词的影响而发动南侵,原不足信;但 于此可以说明这首词描绘之工,流传之广,艺术感染力甚强。 2.《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霖,一作“淋”。 王灼《碧难漫志》卷五《雨霖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 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此词写别情,为柳永的名作之一,乃 别京都恋人之词,当是出为屯田员外郎时所作。 一、常识积累 (一)注音 参差( ) 堤沙( ) 珠 玑( ) 罗绮( ) 叠巘 ( ) 箫鼓( ) 千骑( ) 凝噎 ( ) 暮霭( ) (二)一词多义 将 异日图将好景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对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无言以对 对症下药 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 (三)基础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 盛行于 并在 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 是词的主 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 (58字以内)、 (59—90 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 等 (词的段落叫: 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 4、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 ,排行 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 柳七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 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合作探究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 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2、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将它描绘 出来? (开放性答案) 三、拓展阅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 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亨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忆江南》 第二课时《雨霖铃》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对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无言以对 对症下药 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 (三)基础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 ,盛行于 ,并在 发 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 “ ”、“ ”、“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 是词的主 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 (58 字以内)、 (59—90 字) (91 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 、 、 、 等。 (词的段落叫: 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 、 4、作者简介: 柳永(约 987—约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 ,排行 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 ”“柳七”“ ”。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 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二、合作探究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 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2、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将它描绘 出来? (开放性答案) 三、拓展阅读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 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忆江南》 第二课时《雨霖铃》
、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怎样体现“虚实相济”的特点? 2、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哪些内容? 3、这三句描写,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有别的什么作用吗?(联系《琵 琶行》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 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5、自上片“念去去”一句之后是写对别后情形的设想,作者是从哪些方 面表述自己今后的生活情境和内心情感的? 6、这首词的上、下片是怎样巧妙过渡的? 7、统观全词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8、赏析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拓展阅读(选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9):字天 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 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 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 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常识积累 (二)一词多义 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扶持\带兵的人、将领带、带领 对面对着\回答\对待对付 (三)基础知识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 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 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1、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怎样体现“虚实相济”的特点? 2、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 3、这三句描写,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有别的什么作用吗?(联系《琵 琶行》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 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5、自上片“念去去”一句之后是写对别后情形的设想,作者是从哪些方 面表述自己今后的生活情境和内心情感的? 6、这首词的上、下片是怎样巧妙过渡的? 7、统观全词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8、赏析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拓展阅读(选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 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 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 出什么样的气氛?(5 分)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 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一、常识积累 (二)一词多义 将 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扶持\ 带兵的人、将领\ 带、带领 对 面对着\ 回答\ 对待\ 对付 (三)基础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 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 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90 字)长调(91 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 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4、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 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 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 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合作探究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 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参看创新设计:①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②从地理位置上:从历史传统上:从自然景观上:从市井面貌上;从百 姓生活上 ③抒发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 ①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②巧用点染。“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染”: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 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 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 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 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 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 的伤悲 3、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将它描绘 出来? (开放性答案) 拓展阅读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 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亨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忆江南》 2、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 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4、作者简介: 柳永(约 987—约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 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 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 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二、合作探究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 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参看创新设计:①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②从地理位置上;从历史传统上;从自然景观上;从市井面貌上;从百 姓生活上。 ③抒发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 ①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②巧用点染。“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染”: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 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 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 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 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 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 的伤悲。 3、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将它描绘 出来? (开放性答案) 三、拓展阅读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 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忆江南》 2、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二课时《雨霖铃》 1、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晩,骤雨初歇。”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 2、这三句描写,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有别的什么作用吗?(联系《琵 琶行》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它渲 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 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参考:开头三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物,而这三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景物。这 里的一个“念”字,表明了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虚构的,它实际上是词人内心深处那 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的形象化显现。词人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 3、统观全词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参考:①直接抒情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间接抒情(写景)相结合 ②情景交融 上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寒蝉 长亭 骤雨一环境悲凉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一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一惆怅伤感(融情入景)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 清秋冷落 愁意浓浓 杨柳岸 晓风残月 酒醒伤情 好景虚设风情难言一慘不成欢(以情带景) ③虚实结合。“寒蝉凄切,对长亭晩,骤雨初歇”写实;“念去去,千 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像的景物,是虚写。“今宵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方呢? 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吗?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 天边残月! 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 面,烘托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 4、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二课时《雨霖铃》 1、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 2、这三句描写,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有别的什么作用吗?(联系《琵 琶行》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它渲 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 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参考:开头三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物,而这三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景物。这 里的一个“念”字,表明了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虚构的,它实际上是词人内心深处那 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的形象化显现。词人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 的。 3、统观全词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参考:①直接抒情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间接抒情(写景)相结合。 ②情景交融。 上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寒蝉 长亭 骤雨—环境悲凉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惆怅伤感(融情入景 )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 清秋冷落 — 愁意浓浓 杨柳岸 晓风残月 — 酒醒伤情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 惨不成欢(以情带景 ) ③虚实结合。“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实;“念去去,千 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像的景物,是虚写。“今宵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方呢? 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吗?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 天边残月! 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 面,烘托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 4、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 (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 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 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 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 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 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 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 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 有个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 样写的好处是: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2拓展了画面,使 之更显丰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 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 分。意思答对即可。】 答案:1、上片写恋人离别,下片写别后心情 (2)起头“寒蝉”三句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晚)、地点(长 亭)、气候(骤雨初歇),这三句不只是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是情景,融凄苦之情 人景,暗寓离别之意。“都门”二句是情事,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将人 物置于矛盾这样集中的情境之中。进出“执手”一句,语言极为通俗,感情也极真挚, 伤极痛绝之情态毕现。至此,写的是实景实事实情,“念去去”二句是他的内心独白 念去去”三句读时要一字一顿,声断气不断,这二句是别后想象之景,茫茫辽远的空 间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烟霭,在半虚半实间突出了离愁的深切。下片是虚写。下片开头“多 情”一句承接巧妙,是对上片的归结,写人间离别伤感是普遍现象,“更那堪”又转入 现实,“冷落清秋节”既照应首三句,又以景寓情,更深地开拓了诗境。“今宵”一句 是名句,词人想象今宵酒醒之后的所见之景,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 挂杨柳梢头。凄清的画面使离人更感孤单,言外之意无穷,以别后想象之景写离愁。“此 去”四句是直接抒情,问句作结,言外之意是与离人分别以后,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 起兴致了。下片虚写着重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读罢回首上片,我们方能从景 物中体验情思,从实境中探寻虚境。 意境由实境与虚镜组合而成,实境就是具体物象以及由物象构成的艺术 整体的境界,虚境就是实境中所包含的一种象征境界。词中的事、景、态都是实境,词 人的情思就是虚境。我们要透过实境看虚境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 (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 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 出什么样的气氛?(5 分)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 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 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 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 1 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 2 分;五至六种景物的, 给 3 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 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 联想到附近 有个村庄的描写,4 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 样写的好处是:1 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2 拓展了画面,使 之更显丰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 附近有村庄的,给 4 分,每答对一点给 1 分;能答出好处的,给 2 分,每答对一点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 答案:1、上片写恋人离别,下片写别后心情。 (2)起头“寒蝉”三句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晚)、地点(长 亭)、气候(骤雨初歇),这三句不只是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是情景,融凄苦之情 人景,暗寓离别之意。“都门”二句是情事,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将人 物置于矛盾这样集中的情境之中。进出“执手”一句,语言极为通俗,感情也极真挚, 伤极痛绝之情态毕现。至此,写的是实景实事实情,“念去去”二句是他的内心独白, “念去去”三句读时要一字一顿,声断气不断,这二句是别后想象之景,茫茫辽远的空 间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烟霭,在半虚半实间突出了离愁的深切。下片是虚写。下片开头“多 情”一句承接巧妙,是对上片的归结,写人间离别伤感是普遍现象,“更那堪”又转入 现实,“冷落清秋节”既照应首三句,又以景寓情,更深地开拓了诗境。“今宵”一句 是名句,词人想象今宵酒醒之后的所见之景,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 挂杨柳梢头。凄清的画面使离人更感孤单,言外之意无穷,以别后想象之景写离愁。“此 去”四句是直接抒情,问句作结,言外之意是与离人分别以后,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 起兴致了。下片虚写着重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读罢回首上片,我们方能从景 物中体验情思,从实境中探寻虚境。 意境由实境与虚镜组合而成,实境就是具体物象以及由物象构成的艺术 整体的境界,虚境就是实境中所包含的一种象征境界。词中的事、景、态都是实境,词 人的情思就是虚境。我们要透过实境看虚境
5【明确】一个“念”字引出了很多的思绪:“去去”是说他将越行越远 直到楚天尽头;他感到实在难以忍受这清秋季节的远别;他更怕夜里酒醒后,看到在残 月冷辉中,杨柳依依,晨风吹拂的景致,心里倍感凄凉。他愁的是这一去将连年不归 想到今后将非常孤独、寂寞,美丽风景无心观赏,相思之情无处述说,他就更加忧郁 悲伤了! 6【明确】长调的过渡最不容易,既不能“全脱”,又不能,“明黏 这首词上片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的是半虚半实的写法, 由此过渡到下片的虚写,真是既不“全脱”又不“明黏”。下片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 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词家称这类句子为“换头”,意思是跟上片的起拍句字数不 样),也承接得巧妙: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使人伤心,自古而然,是由于多情的缘故, 似乎有些自慰的意思;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 忍受,更深地开拓了诗的境界,下面再说别后生活的设想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8【明确】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跟“寒 蝉凄切”一样,也是融情入景的写法,为什么特别动人呢?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 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广幅鲜明的画面。关于杨柳和残月,温庭筠在一首 送别词里曾写过:“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菩萨蛮》)关于风,曹植也曾写 过:“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七哀》)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 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这幅画面又是 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 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 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李清照《念奴娇》云:“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闲滋味”其实正是愁滋味。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 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 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 水”啊! 【补】 《柳永词两首》导学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1.文体知识:词 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 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 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内容主要写男女 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风格是典雅委婉、曲尽情态;豪放词作是从 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 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 阔的社会生活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 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 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 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虽分 片,仍属一首。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 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
5【明确】一个“念”字引出了很多的思绪:“去去”是说他将越行越远, 直到楚天尽头;他感到实在难以忍受这清秋季节的远别;他更怕夜里酒醒后,看到在残 月冷辉中,杨柳依依,晨风吹拂的景致,心里倍感凄凉。他愁的是这一去将连年不归; 想到今后将非常孤独、寂寞,美丽风景无心观赏,相思之情无处述说,他就更加忧郁、 悲伤了! 6【明确】长调的过渡最不容易,既不能“全脱”,又不能,“明黏”。 这首词上片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的是半虚半实的写法, 由此过渡到下片的虚写,真是既不“全脱”又不“明黏”。下片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 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词家称这类句子为“换头”,意思是跟上片的起拍句字数不 一样),也承接得巧妙: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使人伤心,自古而然,是由于多情的缘故, 似乎有些自慰的意思;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 忍受,更深地开拓了诗的境界,下面再说别后生活的设想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8【明确】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跟“寒 蝉凄切”一样,也是融情入景的写法,为什么特别动人呢?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 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广幅鲜明的画面。关于杨柳和残月,温庭筠在一首 送别词里曾写过:“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菩萨蛮》)关于风,曹植也曾写 过:“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七哀》)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 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这幅画面又是 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 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李清照《念奴娇》云:“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闲滋味”其实正是愁滋味。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 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 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 水”啊! 【补】 《柳永词两首》导学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 1.文体知识:词 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 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 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内容主要写男女 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风格是典雅委婉、曲尽情态;豪放词作是从 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 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 阔的社会生活。 词大致可分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 一 90 字)和长调(91 字以上,最 长的词达 240 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 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 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虽分 片,仍属一首。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 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 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 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 独立的文体 2.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失意无聊,流连坊曲,乐工歌妓每得新腔,必求柳永作 词,始行于世,甚至传入禁中。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填词去。”由是自称“奉旨填词”。改名后, 中进士,历余杭令、盐场大使,终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目睹都市繁华,熟 悉偎红倚翠生活,颇多描绘太平、歌功颂德之作,但因长期接触下层,身世穷愁,饱尝 羁旅况味,身世之叹与对现实的不满亦每融入词中,故作品也有一定现实意义。精通音 律,善以口语、俗语入词,且工于铺叙,通过大量制作慢词而推动了词的发展,影响广 泛,甚至在西夏亦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他是宋词的第一位变革者。他的创作广泛地反映了社会人生。除了男女恋 情,还有都市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在艺术形式上,柳永采用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对宋 词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解题 《望海潮》:《望海潮》词调,首见于柳永集中。词咏钱塘(今浙江 省杭州市),调名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载:“孙何 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说金主亮受一词的影响而发动南侵,原不足信;但 于此可以说明这首词描绘之工,流传之广,艺术感染力甚强 2.《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霖,一作“淋” 王灼《碧难漫志》卷五《雨霖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 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词谱》卷三十一:“宋词盖借旧曲 名,另依新声也。调见柳永《乐章集》,属双调。”此词写别情,为柳永的名作之 乃别京都恋人之词,当是出为屯田员外郎时所作。 第二部分:讲解赏析 作品讲解 1.《望海潮》 (1)整体上:词咏钱塘之繁华,极尽渲染之能事 (2)上阕写杭州都会的繁荣、钱江潮的壮观以及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湖 光山色美不胜收,杭州是江苏、浙江一带的都会,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的是“都会”。绿柳含烟, 画桥流水,门上悬着挡风的竹帘,窗上挂着翠绿的帷幕,还有那高高低低的亭台楼阁, 这里大约住着十万户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侧重于刻画“形胜”。古 木参天的绿树环绕着江堤,汹涌的波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奔腾不息的钱塘江绵延 无边,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 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 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 独立的文体。 2.作者简介 柳永(约 987—约 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失意无聊,流连坊曲,乐工歌妓每得新腔,必求柳永作 词,始行于世,甚至传入禁中。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填词去。”由是自称“奉旨填词”。改名后, 中进士,历余杭令、盐场大使,终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目睹都市繁华,熟 悉偎红倚翠生活,颇多描绘太平、歌功颂德之作,但因长期接触下层,身世穷愁,饱尝 羁旅况味,身世之叹与对现实的不满亦每融入词中,故作品也有一定现实意义。精通音 律,善以口语、俗语入词,且工于铺叙,通过大量制作慢词而推动了词的发展,影响广 泛,甚至在西夏亦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他是宋词的第一位变革者。他的创作广泛地反映了社会人生。除了男女恋 情,还有都市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在艺术形式上,柳永采用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对宋 词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二、解题 1.《望海潮》:《望海潮》词调,首见于柳永集中。词咏钱塘(今浙江 省杭州市),调名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载:“孙何 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说金主亮受一词的影响而发动南侵,原不足信;但 于此可以说明这首词描绘之工,流传之广,艺术感染力甚强。 2.《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霖,一作“淋”。 王灼《碧难漫志》卷五《雨霖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 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词谱》卷三十一:“宋词盖借旧曲 名,另依新声也。调见柳永《乐章集》,属双调。”此词写别情,为柳永的名作之一, 乃别京都恋人之词,当是出为屯田员外郎时所作。 第二部分:讲解赏析 一、作品讲解 1. 《望海潮》 (1)整体上:词咏钱塘之繁华,极尽渲染之能事。 (2)上阕写杭州都会的繁荣、钱江潮的壮观以及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湖 光山色美不胜收,杭州是江苏、浙江一带的都会,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写的是“都会”。绿柳含烟, 画桥流水,门上悬着挡风的竹帘,窗上挂着翠绿的帷幕,还有那高高低低的亭台楼阁, 这里大约住着十万户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侧重于刻画“形胜”。古 木参天的绿树环绕着江堤,汹涌的波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奔腾不息的钱塘江绵延 无边,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市场上的店铺里陈列着珍贵的珠宝玉 器,家家户户摆满了绫罗绸缎,一家比一家富贵豪华。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 (3)下阕写西湖的风光景物以及权贵们的排场风度 重湖叠巘淸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描绘西湖美景,其中“ 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语,是千古迷人的丽句。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 岭景色宜人,非常清秀美丽。三秋时节桂花飘香,映日荷花绵延十里,芬芳馥郁,令人 陶醉。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写的是下层人民。和风丽 日笛声悠扬,明月照耀下的湖面采菱的歌声不绝于耳。垂钓的老翁,采莲的少女,欢歌 笑语,其乐融融。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写的是州郡长官。大队的 人马簇拥着高大的仪仗旗帜下的长官,人们乘着酒兴倾听湖上的箫鼓之声,一面吟诗作 赋,一面观赏着湖光山色。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希望日后把这如诗如画美景描绘下来, 待其回到京城后,向同僚们把这里的繁华景象夸耀一番。 2.《雨霖铃》 (1)整体上:这首词写离情。 (2)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 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 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 又不能不别的思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 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这种主观意愿与客观形势之矛盾,使别情达到高潮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緊紧握着 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了他们极其复杂 微妙的内心活动。柔情蜜意千千万,唯在泪花闪烁间。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为近景远景相连, 虚景实景交融。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诉读者 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 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 (3)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 更甚。伤情离别,自古皆然,可万不该在这冷落清秋的时节,这叫人怎能忍受?第二句 照应首句,"清秋"应"寒蝉"”,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意义翻新,不入俗结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 湖的感受。“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 后难圆之意。为千古传诵名句。“酒醒”遥接上片“帐饮”,可见当时虽然情“无绪” 然借酒浇愁,还是沉醉了。扁舟夜发,愁醉迷蒙,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惊起忙寻 觅,情人在何处?所见者唯杨柳岸上晓风残月也。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月”前着一“残 字,而境界全出矣。更衬托了词人当时凄清悲凉冷落的心境。此刻的离愁别绪如风卷浪 拥,不可遏止。真是“离愁波涌杨柳岸,别绪风连残月边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市场上的店铺里陈列着珍贵的珠宝玉 器,家家户户摆满了绫罗绸缎,一家比一家富贵豪华。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 (3)下阕写西湖的风光景物以及权贵们的排场风度: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描绘西湖美景,其中“三 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语,是千古迷人的丽句。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 岭景色宜人,非常清秀美丽。三秋时节桂花飘香,映日荷花绵延十里,芬芳馥郁,令人 陶醉。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写的是下层人民。和风丽 日笛声悠扬,明月照耀下的湖面采菱的歌声不绝于耳。垂钓的老翁,采莲的少女,欢歌 笑语,其乐融融。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写的是州郡长官。大队的 人马簇拥着高大的仪仗旗帜下的长官,人们乘着酒兴倾听湖上的箫鼓之声,一面吟诗作 赋,一面观赏着湖光山色。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希望日后把这如诗如画美景描绘下来, 待其回到京城后,向同僚们把这里的繁华景象夸耀一番。 2.《雨霖铃》 (1)整体上:这首词写离情。 (2)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 冷的秋天, 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 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 又不能不别的思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 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这种主观意愿与客观形势之矛盾,使别情达到高潮。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 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了他们极其复杂 微妙的内心活动。柔情蜜意千千万,唯在泪花闪烁间。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为近景远景相连, 虚景实景交融。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诉读者 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 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 (3)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 更甚。伤情离别,自古皆然,可万不该在这冷落清秋的时节,这叫人怎能忍受?第二句 照应首句,"清秋"应"寒蝉",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意义翻新,不入俗结。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 湖的感受。“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 后难圆之意。为千古传诵名句。“酒醒”遥接上片“帐饮”,可见当时虽然情“无绪”, 然借酒浇愁,还是沉醉了。扁舟夜发,愁醉迷蒙,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惊起忙寻 觅,情人在何处?所见者唯杨柳岸上晓风残月也。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月”前着一“残” 字,而境界全出矣。更衬托了词人当时凄清悲凉冷落的心境。此刻的离愁别绪如风卷浪 拥,不可遏止。真是“离愁波涌杨柳岸,别绪风连残月边
再从今后长远设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 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今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 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 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 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 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艺术特色 1.《望海潮》 (1)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 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进行描写。上片,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 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下片, 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 (2)感情饱满,夸张适度。 (3)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望海潮》也是 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 2.《雨霖铃》 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可以看出 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 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其成功之处在于写出了他的真情实感,但格调较低 沉,情调未免太伤感了些。另外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 境,描摹情态,惟妙惟肖。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衬托, 层层推进。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再从今后长远设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 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今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 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 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 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 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二、艺术特色 1. 《望海潮》 (1)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 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进行描写。上片,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 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下片, 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 (2)感情饱满,夸张适度。 (3)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望海潮》也是 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 2.《雨霖铃》 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可以看出, 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 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其成功之处在于写出了他的真情实感,但格调较低 沉,情调未免太伤感了些。另外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 境,描摹情态,惟妙惟肖。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衬托, 层层推进。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