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拟1课时 授课题目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第1课时 品味意境、把握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信息梳理能力 三维目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体会感悟 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重点品味语言,感悟情感 难点 语句鉴赏及炼字炼词 型|囗讲授 口习题 口复习口讨论口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因材施教 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以其湖光山色之美令古代文人墨客留下 许多千古传颂的名篇,读后令人心旷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柳永的《望海潮》, 感受词人笔下杭州的美妙景色。(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 1、正字音 参差 cen ci堤沙d天堑qian珠玑讧罗绮qi豪奢she羌管 glang千骑j 2、引入作者和背景 背景: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 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此词投赠他。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 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写投赠之意。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 市人口均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可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便铺陈其 繁华富庶。《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景观,调名当取其意 柳永(约987一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 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 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1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授课题目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拟 1 课时 第 1 课时 三维目标 品味意境、把握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信息梳理能力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体会感悟 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重 点 品味语言,感悟情感 难 点 语句鉴赏及炼字炼词 课 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因材施教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以其湖光山色之美令古代文人墨客留下 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名篇,读后令人心旷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柳永的《望海潮》, 感受词人笔下杭州的美妙景色。(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正字音 参差 cēn cī 堤沙 dī天堑 qiàn 珠玑 jī 罗绮 qǐ 豪奢 shē 羌管 qiāng 千骑 jì 2、引入作者和背景 背景: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 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此词投赠他。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 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写投赠之意。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 市人口均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可与北宋都城 汴京媲美,所以柳永便铺陈其 繁华富庶。《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景观,调名当取其意。 柳永(约 987—约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 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 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试读,初步把握词的语音、语速、语调。 2、教师范读,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 3、师生齐读,强化对词的整体感知 4、指名学生概述全词所写的内容。(杭州的形胜与繁华) 四、品味语言,鉴赏探究 学生诵读课文,逐字逐句理解文义。(自主、合作交流) 【教师预设】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 上阕主要描写杭州山水之美丽,城市之繁荣。写法上层层铺叙,由概括到具体,逐 次展开步步深入。各句均有不同侧面:“东南形胜”一一从地理角度;“三吴都会”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因材施教 2
2 三、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试读,初步把握词的语音、语速、语调。 2、教师范读,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 3、师生齐读,强化对词的整体感知。 4、指名学生概述全词所写的内容。(杭州的形胜与繁华) 四、品味语言,鉴赏探究 学生诵读课文,逐字逐句理解文义。(自主、合作交流) 【教师预设】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 上阕主要描写杭州山水之美丽,城市之繁荣。写法上层层铺叙,由概括到具体,逐 次展开步步深入。各句均有不同侧面:“东南形胜”——从地理角度;“三吴都会”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因材施教
从都市角度;“钱塘自古 从历史角度(概括)。“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 十万人家”写“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侧重刻画“形胜”;“市 列珠玑,户盈罗绮”侧重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这几句具体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2、词的下阕是从几个方面描写杭州风貌的? 词的下阕,首先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美好风貌 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人早到晚都 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洋溢着祥和欢乐的气氛。 最后盛赞郡守孙何的声势和雅望,“烟霞”照应前边“云树”等自然景色,使对孙何的称 颂与全词自然融为一体。 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远望去,垂柳含烟,虹桥如画,千门万户参差错落。“烟柳画桥”勾勒街巷河桥之美丽 “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表现都市的人烟阜盛。 4、“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得好?若将“卷”字改为“推” 字好不好?为什么?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达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 “推”则显得比较平淡,力度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 形象逼真。 5、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列、盈、竞写出了市民的富庶、奢华。 6、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湖外有湖,山外有山,“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香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指湖中 广植荷花,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7、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两句互文,“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 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 8、嬉嬉钓叟莲娃。 老翁怡然自得,孩童喧闹嬉戏。展开一幅太平盛世百姓安乐图 五、延伸 杭州西湖是美的,古代诗人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很多,你能背出一些吗?
3 ——从都市角度;“钱塘自古”——从历史角度(概括)。“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 十万人家”写“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侧重刻画“形胜”;“市 列珠玑,户盈罗绮”侧重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这几句具体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2、词的下阕是从几个方面描写杭州风貌的? 词的下阕,首先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美好风貌; 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人早到晚都 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洋溢着祥和欢乐的气氛。 最后盛赞郡守孙何的声势和雅望,“烟霞”照应前边“云树”等自然景色,使对孙何的称 颂与全词自然融为一体。 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远望去,垂柳含烟,虹桥如画,千门万户参差错落。“烟柳画桥”勾勒街巷河桥之美丽; “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表现都市的人烟阜盛。 4、“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得好?若将“卷”字改为“推” 字好不好?为什么?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达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 “推”则显得比较平淡,力度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 形象逼真。 5、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列、盈、竞写出了市民的富庶、奢华。 6、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湖外有湖,山外有山,“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香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指湖中 广植荷花,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7、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两句互文,“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 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 8、嬉嬉钓叟莲娃。 老翁怡然自得,孩童喧闹嬉戏。展开一幅太平盛世百姓安乐图。 五、延伸 杭州西湖是美的,古代诗人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很多,你能背出一些吗?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天,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 抹总相宜。 六、板书设计 形胜(地理)一一自然风光之美 都会(都市)一一都市繁华之美惊叹赞美艳羡 繁华(历史)一一民生安乐之美 教学后记
4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天,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 抹总相宜。 六、板书设计 形胜(地理)——自然风光之美 都会(都市)——都市繁华之美 惊叹 赞美 艳羡 繁华(历史)——民生安乐之美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