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并称为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三驾马车”, 是继承了传统阅读题的特点,并与新课程相嫁接而形成的新的阅读考查方式。就题型而言, 天津卷为三道选择题。其文本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 的特点:涉及学科门类齐全,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哲学等可谓包罗万 象:它与时代紧密相连,往往反映某一社会领域的最新指向,有时甚至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可谓与时俱进。尽管论述类文本在某些术语和专业知识的阅读理解上会有些障碍,但高考对 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査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 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的能力,而不会从专业知识理 解的角度来设置难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对考生来说,重要的信息就是指题目选项中涉及到的。命题者 在拟题时往往不是直接采用原文的语言,而是改头换面,有所转换,考生如果能熟悉命题者 在命题时常会有意设置的误区,解题时就会得心应手,获得高分。 设题误区一:范围不清。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 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高考例题]原文: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 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10年天 津卷) 选项: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 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试题第5题C项) 解析:选项将“生态道德”范畴扩大为“道德”。 解题技巧提示: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名词、动词前边的修饰限制词,例如“一些” 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等,见到这些词,就用横线画出 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设题误区二:混淆时间。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 实 [高考例题]原文: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 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2010年全国1卷 选项: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硏究,从 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试题第5题C项) 解析:“了”字未然当已然理解 解题技巧提示:在阅读原文时,考生应把“可能”“大概”“也许”“将来”“一定会”等这 些修饰限制词语作为关注点,否则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混淆 设题误区三: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误导考 [高考例题]原文: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 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 的草书合流。(2010年新课标地区卷) 选项: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 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试题第2题A项) 解析:提取原文主干,可以发现“再快一点就是草书”的是“真书”而不是“行书”:草书 的来源是章草,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而不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解题技巧提示:阅读原文时,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画、批的方法标出。做题时, 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设题误区四:条件错误。设题方式有两种,或是条件不充分,或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
论述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并称为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三驾马车”, 是继承了传统阅读题的特点,并与新课程相嫁接而形成的新的阅读考查方式。就题型而言, 天津卷为三道选择题。其文本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 的特点;涉及学科门类齐全,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哲学等,可谓包罗万 象;它与时代紧密相连,往往反映某一社会领域的最新指向,有时甚至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可谓与时俱进。尽管论述类文本在某些术语和专业知识的阅读理解上会有些障碍,但高考对 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 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的能力,而不会从专业知识理 解的角度来设置难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对考生来说,重要的信息就是指题目选项中涉及到的。命题者 在拟题时往往不是直接采用原文的语言,而是改头换面,有所转换,考生如果能熟悉命题者 在命题时常会有意设置的误区,解题时就会得心应手,获得高分。 设题误区一:范围不清。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 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高考例题]原文: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 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10 年天 津卷) 选项: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 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试题第 5 题 C 项) 解析:选项将“生态道德”范畴扩大为“道德”。 解题技巧提示: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名词、动词前边的修饰限制词,例如“一些” “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等,见到这些词,就用横线画出 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设题误区二:混淆时间。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 实。 [高考例题]原文: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 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2010 年全国 I 卷) 选项: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 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试题第 5 题 C 项) 解析:“了”字未然当已然理解。 解题技巧提示:在阅读原文时,考生应把“可能”“大概”“也许” “将来”“一定会”等这 些修饰限制词语作为关注点,否则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混淆。 设题误区三: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误导考 生。 [高考例题]原文: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 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 的草书合流。(2010 年新课标地区卷) 选项: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 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试题第 2 题 A 项) 解析:提取原文主干,可以发现“再快一点就是草书”的是“真书”而不是“行书”;草书 的来源是章草,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而不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解题技巧提示:阅读原文时,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画、批的方法标出。做题时, 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设题误区四:条件错误。设题方式有两种,或是条件不充分,或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
[高考例题原文: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 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7年全国Ⅱ卷) 选项:只有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才能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试 题第7题A项 解析:选项错误地把“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理解成“为人类创造出适宜 生存环境”的必要前提条件 解题技巧提示:在选项中见到诸如“只要……就……”“只有……才……”等条件性关联词 语的时候,要仔细辨析 设题误区五: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 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 [高考例题]原文: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 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 求表现得日益突出。(2010年湖南卷) 选项: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试题第14题D项) 解析:原文中“强竞争”是原因,“对高情感的向往”是结果,但是在选项中,“强竞争”和 “对高情感的向往”都成了结果。 解题技巧提示: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 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因果倒置 设题误区六:遗漏信息。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 某个词语,实际上是“暗藏杀机 [高考例题]原文:艺术活动,不管是创造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当然 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2010年广东卷) 选项: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试题第12题A项) 解析:“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错,遗漏了原文中“并不是只有‘我””这一信息 解题技巧提示:遗漏信息是最常见的错项设计方式,认真阅读,把握准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所在 设题误区七:无中生有。在拼凑原文某些词语时,命题者常常有意加入自己的“私货”,从 而造成干扰。 高考例题]原文:生态伦理思想要求“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 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 续发展”。(2010年天津卷 选项: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回归自然,不搞 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试题第6题B项) 解析:“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属于无中生有。 解题技巧提示: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则是 凭空臆造的,属于无中生有。 设题误区八:指代不明。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 高考例题]这样不仅能够随时了解战略的实际进程,也能够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出现 的偏差。(2009年天津卷) 选项: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能够随时了解“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实际进程,不断纠正战略 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试题第6题B项) 解析:“这样”指代的是“它不仅建立了具体而明确的指标体系,而且具有比较准确可信的 实证数据支持,并有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评价与监督指标体系”,用“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解
[高考例题]原文: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 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7 年全国Ⅱ卷) 选项:只有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才能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试 题第 7 题 A 项) 解析:选项错误地把“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理解成“为人类创造出适宜 生存环境”的必要前提条件。 解题技巧提示:在选项中见到诸如“只要……就……”“只有……才……”等条件性关联词 语的时候,要仔细辨析。 设题误区五: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 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 [高考例题] 原文: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 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 求表现得日益突出。(2010 年湖南卷) 选项: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试题第 14 题 D 项) 解析:原文中“强竞争”是原因,“对高情感的向往”是结果,但是在选项中,“强竞争”和 “对高情感的向往”都成了结果。 解题技巧提示: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 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因果倒置。 设题误区六:遗漏信息。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 某个词语,实际上是“暗藏杀机”。 [高考例题]原文:艺术活动,不管是创造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 当然, 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2010 年广东卷) 选项: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试题第 12 题 A 项) 解析:“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错,遗漏了原文中“并不是只有‘我’”这一信息。 解题技巧提示:遗漏信息是最常见的错项设计方式,认真阅读,把握准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所在。 设题误区七:无中生有。在拼凑原文某些词语时,命题者常常有意加入自己的“私货”,从 而造成干扰。 [高考例题]原文:生态伦理思想要求“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 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 续发展” 。(2010 年天津卷) 选项: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回归自然,不搞 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试题第 6 题 B 项) 解析:“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属于无中生有。 解题技巧提示: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则是 凭空臆造的,属于无中生有。 设题误区八:指代不明。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 [高考例题] 这样不仅能够随时了解战略的实际进程,也能够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出现 的偏差。(2009 年天津卷) 选项: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能够随时了解“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实际进程,不断纠正战略 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试题第 6 题 B 项) 解析:“这样”指代的是“它不仅建立了具体而明确的指标体系,而且具有比较准确可信的 实证数据支持,并有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评价与监督指标体系”,用“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解
释“这样”不合文意 解题指导:解答此类试题,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 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再进行判断。 设题误区九:逻辑错误。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 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高考例题]原文: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观看人兽搏 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等节目。(2010年江西卷 选项:竞技庆典由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三项血腥表演构成。(试题第6题C项) 解析:推断不合逻辑 解题技巧提示:进行推断应该根据原文而又不拘限于原文,应以原文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进行 合理的引申或推断,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 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 设题误区十:曲解原意。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 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高考例题]原文: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 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 在本末内外的关系。(2009年江西卷) 选项:“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 “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试题第2题A项) 解析:从原文可以看出,“文”是重在文化修养,而“质”是人内在的道德品质,所以选项 说“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明显曲解了原意 解题技巧提示:阅读中我们要从整体上感知,准确寻找出原文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找出语 句含有的意义,提取与答案相关的信息
释“这样”不合文意。 解题指导:解答此类试题,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 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再进行判断。 设题误区九:逻辑错误。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 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高考例题]原文: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观看人兽搏 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等节目。(2010 年江西卷) 选项:竞技庆典由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三项血腥表演构成。(试题第 6 题 C 项) 解析:推断不合逻辑。 解题技巧提示:进行推断应该根据原文而又不拘限于原文,应以原文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进行 合理的引申或推断,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 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 设题误区十:曲解原意。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 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高考例题]原文: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 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 在本末内外的关系。(2009 年江西卷) 选项:“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 “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试题第 2 题 A 项) 解析:从原文可以看出,“文”是重在文化修养,而“质”是人内在的道德品质,所以选项 说“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明显曲解了原意。 解题技巧提示:阅读中我们要从整体上感知,准确寻找出原文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找出语 句含有的意义,提取与答案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