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4、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 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芬 芳远播。(就)更显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 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芬 芳远播。(就)更显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4、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5、莲,花之君子者也。 •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莲,花之君子者也。莲是花中的君子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喜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
• 5、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喜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 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 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 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 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 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 对正直、不攀附权贵品格的赞扬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 态度
•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 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 对正直、不攀附权贵品格的赞扬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 态度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耳
•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耳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 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 月光洒满庭院,像积水充满院落那样清澈透明, 水中交叉错杂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 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 月光洒满庭院,像积水充满院落那样清澈透明, 水中交叉错杂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1.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 2如何理解“闲人”一词的含义 本文主旨:
• 1. 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 • 2.如何理解“闲人”一词的含义。 • 本文主旨: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能通其意 •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