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科教学案 (1)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主备人:谭斗星 总第28——30课时 3、捕蛇者说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学习目标 作家作品及文体常识简介 1.了解“说”的特点 (1)文体 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 3.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 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可以 也可以解 ,都是为了 4.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学习盆点 (2)作者 1、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 (朝代)杰出的文学家。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 2、“说”的体裁特点。 治上有抱负,有理想。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 学习难点 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卵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 学习过程 这年他32岁。这次革新很快就遗到失败。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 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 一、导入 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检查顶习成果 三、朗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 全文共5段,可归纳为三大部分 腊()李腕()()瘘 )疠()嗣() 第一部分(1)这一部分是写 莅()蹙()殚()徙()藉 又可分为三层。 第1层(“永州之野产异蛇”至“无御之者”):写蛇的产地、外形特征和剧烈的毒性 (1)一词多义 第2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至“杀三虫”):写蛇的医学功用 赋①岁赋其 第3层(“其始”至“永之人争奔走焉”):交代出永州人争捕异蛇的原因 病①则入已病矣(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第二部分(2--4)可分为三层。文章主体部分,借蒋氏之口说明了“赋敛之毒有甚是 食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谨食之 第1层(第2段):交代蒋氏三代人所受的毒蛇之害 若①若毒之乎(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第2层(第3段):过渡段,写作者出于怜悯、同情之心,想为蒋氏解除捕蛇的痛苦 已①可以已大风(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第3层(第4段):这是文章的中心部分,是蒋氏对作者提出的“若毒之乎”这一问题 于①苛政猛于虎也( )②积于今六十岁矣( )③吾父死于是( )的长篇答话 文言虚词“而”的用法:“而”字从词性上看都是连词,但从意义和作用上看,则可以分第三部分,点明全篇主旨 ①表并列②表承接③表转折④表修饰等 四、作业 黑质而白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君将哀而生之乎()而乡邻之生日蹙()1、朗读课文,识记重点文言词语 而吾以捕蛇独存()吾恂恂而起()其余,则! 2、主题点击 (2)古今异义 本文通过蒋氏一家三代人捕蛇代租的悲惨遗遇,揭示了 汪然出涕曰 表现了 则久已病矣
九年级上册语文科教学案 主备人:谭斗星 总第 28——30 课时 班级 姓名 23、捕蛇者说 学习目标: 1. 了解“说”的特点; 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 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 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说”的体裁特点。 学习难点: 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成果 1、字音 腊( )挛腕( )( )瘘( )疠( )嗣( ) 莅( )蹙( )殚( )徙( )藉( )缶( ) 2、词语 (1)一词多义 赋①岁赋其二( )②复若赋( ) 病①则入已病矣(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毒①若毒之乎( )②毒蛇( ) 食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谨食之( ) 若①若毒之乎(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 已①可以已大风(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于①苛政猛于虎也( )②积于今六十岁矣( )③吾父死于是( ) 文言虚词“而”的用法:“而”字从词性上看都是连词,但从意义和作用上看,则可以分 为①表并列②表承接③表转折④表修饰等。 黑质而白章(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君将哀而生之乎( )而乡邻之生日蹙( ) 而吾以捕蛇独存( )吾恂恂而起( )其余,则熙熙而乐( ) (2)古今异义 汪然出涕.曰 则久已病.矣 3、句子翻译 (1)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4、作家作品及文体常识简介 (1)文体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 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可以 ,也可以 解 ,都是为了 。 (2)作者 柳宗元(公元 773—819 年), (朝代)杰出的文学家。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 治上有抱负,有理想。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 805 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 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 这年他 32 岁。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 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 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 46 岁。《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三、 朗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 全文共 5 段,可归纳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这一部分是写 。 又可分为三层。 第 1 层(“永州之野产异蛇”至“无御之者”):写蛇的产地、外形特征和剧烈的毒性。 第 2 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至“杀三虫”):写蛇的医学功用。 第 3 层(“其始”至“永之人争奔走焉”):交代出永州人争捕异蛇的原因。 第二部分(2——4)可分为三层。文章主体部分,借蒋氏之口说明了“赋敛之毒有甚是 蛇”。 第 1 层(第 2 段):交代蒋氏三代人所受的毒蛇之害。 第 2 层(第 3 段):过渡段,写作者出于怜悯、同情之心,想为蒋氏解除捕蛇的痛苦。 第 3 层(第 4 段):这是文章的中心部分,是蒋氏对作者提出的“若毒之乎”这一问题 的长篇答话。 第三部分,点明全篇主旨。 四、作业 1、朗读课文,识记重点文言词语。 2、主题点击 本文通过蒋氏一家三代人捕蛇代租的悲惨遭遇,揭示了 ,表现了
三课时(作业反馈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下列加点字注青 朗读课文,探究课文内容 摩()疠()当()其租入()为之( 1、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 )死者数( 矣莅()事者乡邻之生日蹙 其地 顿路( 死者相籍( )恂而起谨食( )熙而乐以俟()夫 2、蒋氏的自述反映了什么?文章在这一段着重写什么? 2、圓读 (甲)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鸣呼!熟知慰 敛之毒有甚是蛾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 3、作者是怎样描写蒋氏“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的? 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1.比较下面一组句子中加点的“去”字,选出意思相同的一组 (1)何为不去也 (2)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4、文章作者运用手法,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请用原文回答问题。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4)少时,一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死与生的对比:乡邻因要缴纳赋税,结果是“ A.(1)(2)(3)(4)B.(1)(3)(4)C.(2)(3)(4)D、(3)(4) 而蒋氏 2.选出对划线句子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2)危与安的对比:乡邻因要缴纳赋税,被悍吏惊扰得“ A.知道搜刮老百姓的孝害不比这毒蛇更厉害呢?B.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而蒋氏只要“ C.谁不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D.谁不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不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3.选出分析正确全面的一项( 3)常危与暂危的对比:乡邻因要缴纳赋税,在冒死亡问题上是“ A.(甲)文主旨在于揭露赋敛之毒甚于毒蛇的残酷现实:(乙)文的主旨是反映孔子告诚弟子要行 而蒋氏则“ 其余则 仁政而不能施行政 4)先死与后死的对比:蒋氏说:“今虽死乎此, B.(甲)文重在说明《捕蛇者说》一文的目的是希望统治者能知道民间疾苦 )文记叙孔子过 5、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本文哪句话揭示了主题 泰山侧的见闻,重在表明孔子及弟子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甲)文写作者对“苛政猛于虎”的说法由“疑”而“信”,从而点明赋敛比毒蛇还毒的主旨 6、《捕蛇者说》文末“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话反映了柳宗元什么样的(乙)则通过一妇人家中的不幸遗遇的记叙,表现:“苛政猛于虎”的中心 思想感情? 甲)文写作者听蒋氏诉说后始而生“悲”,继而生“疑”,终而乃“信”的思想变化过程及 慨:(乙)文是在记叙妇人诉说之后,以画龙点睛之笔,得出“苛出猛于虎也”的结论 3、中点奇 (1)根据提示或要求写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 7如果你是“观人风者”看到《捕蛇者说》后有何感想?(提示可从蒋氏、作者、A、求之野产同而白是B部老树昏鸦,小桥水人家 朝廷、观人风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感想 3是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酸延不改,西山危克相侵 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 B、河曲智叟亡(wdng)以应 C、复立楚国之社稷(j) D、更(eng)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朗读课文,探究课文内容 1、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 2、蒋氏的自述反映了什么?文章在这一段着重写什么? 3、作者是怎样描写蒋氏“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的? 4、文章作者运用手法,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请用原文回答问题。 (1)死与生的对比:乡邻因要缴纳赋税,结果是“ ”, “ ”。而蒋氏“ ”。 (2)危与安的对比:乡邻因要缴纳赋税,被悍吏惊扰得“ ”。 而蒋氏只要“ ”,便可“ ”;只要“ ”, 便可“ ”。 (3)常危与暂危的对比:乡邻因要缴纳赋税,在冒死亡问题上是“ ”。 而蒋氏则“ ”,其余则“ ”。 (4)先死与后死的对比;蒋氏说:“今虽死乎此, ”。 5、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本文哪句话揭示了主题。 6、《捕蛇者说》文末“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话反映了柳宗元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7、如果你是“观人风者”,看到《捕蛇者说》后有何感想?(提示:可从蒋氏、作者、 朝廷、观人风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感想。 第三课时(作业反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瘘.( )疠.( ) 当.( )其租入 嗣.( )为之 曩.( ) 几.( )死者数.( )矣 莅.( )事者 乡邻之生日蹙.( ) 殚.( )其地 顿踣.( ) 死者相藉.( ) 隳.( )突 恂.( )恂而起 谨食.( ) 熙.( )熙而乐 以俟.( )夫.( ) 2、阅读 (甲)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 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 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1. 比较下面一组句子中加点的“去”字,选出意思相同的一组( ) (1)何为不去也 (2)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A、(1)(2)(3)(4)B、(1)(3)(4)C、(2)(3)(4) D、(3)(4) 2. 选出对划线句子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不比这毒蛇更厉害呢?B. 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C. 谁不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D. 谁不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不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3. 选出分析正确全面的一项( ) A. (甲)文主旨在于揭露赋敛之毒甚于毒蛇的残酷现实;(乙)文的主旨是反映孔子告诫弟子要行 仁政而不能施行暴政。 B. (甲)文重在说明《捕蛇者说》一文的目的是希望统治者能知道民间疾苦;(乙)文记叙孔子过 泰山侧的见闻,重在表明孔子及弟子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C. (甲)文写作者对“苛政猛于虎”的说法由“疑”而“信”,从而点明赋敛比毒蛇还毒的主旨; (乙)则通过一妇人家中的不幸遭遇的记叙,表现:“苛政猛于虎”的中心。 D. (甲)文写作者听蒋氏诉说后始而生“悲”,继而生“疑”,终而乃“信”的思想变化过程及其 感慨;(乙)文是在记叙妇人诉说之后,以画龙点睛之笔,得出“苛出猛于虎也”的结论。 3、中考点击 (1)根据提示或要求写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 《捕蛇者说》的“吾尝疑乎是”一句中“是”字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有误的一句是( ) A、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D、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B、河曲智叟亡.(wáng)以应。 C、复立楚国之社稷.(jī)。 D、更.(gèng)若役,复若赋,则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