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捕蛇者说 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了解“说”的特点 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掌握本文的词语 目标|4.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蒋氏自陈心曲的话是全文主体,要着重领会。(重点 重点2运用对比的写法,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难点) 难点 教具 学具 了解作者 了解“说”,这种文体 习要求 板书设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 2回忆学过的“说”讲清这一文体的特点。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 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 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 的一大特点。《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 元当时的悲愤之情。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 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3引导学生看课文“阅读提示”,了解背景和写作 目的
课题 捕蛇者说 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 目标 1.了解“说”的特点; 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掌握本文的词语; 4.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1 蒋氏自陈心曲的话是全文主体,要着重领会。(重点) 2 运用对比的写法,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难点) 教具 学具 预 习 要 求 了解作者 了解“说”,这种文体 板 书 设 计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导入新课 1 简介作者。 2 回忆学过的“说”,讲清这一文体的特点。 3 引导学生看课文“阅读提示”,了解背景和写作 目的。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 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 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 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 的一大特点。《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 元当时的悲愤之情。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 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指导预习 参照课文注释,阅读全文。 啮(nie)腊(xi)挛(luan) (wan)瘘(1ou)疠(li) 当(dang)其租入嗣(si) 几(j)死者数(shu6)矣 莅(11)蹙(cu)殚(dan) 踣(b6)死者相藉(jie) 囊(nang) 隳(hui) 恂(xun)缶(fu) 2弄清“永州之人争捕异蛇”的原因。 谨食(si)之熙(xi) 3了解“黑质而白章”和“得而腊之以为饵”两句中“而”以俟(s1)夫(f) 所表示的关系 4掌握实词“质”“章”“啮”“当”“已”“得”“赋”等含义 了解“可以”的古今不同用法及“腊”的活用。 研析新课 一)指导学生朗读第1段并疏通文义。 (1)让学生试译,师生共同研 明确 ①“黑质而白章”中“而”表示并列关系。 ②“得而腊之以为饵”中“而”表示承接关系 ③“可以已大风”中的“可以”,是“可以用来”,今义“可 以”是“能够”的意思,是一个词。 ④“腊”,干肉,名词,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把肉晾干” ⑤找出写“蛇毒性之剧”的句子。(触草木,尽死;以啮人 无御之者。 ⑥找出写“蛇的医疗功效”的句子。(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 杀三虫。) (2)提问:蛇毒性如此剧烈,永州人为何“争奔走焉”? 明确:因为“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可以“当其租入”。 (3)小结:文章一开始叙述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的医疗功效 是为下文作铺垫。关键是“当其租入”和“永之人争奔走焉”这 两句——捕的蛇可抵交租税,永州的人才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这就暗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作者字字都是客观叙述,而全 文主旨已寓其中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二、指导预习 1 参照课文注释,阅读全文。 2 弄清“永州之人争捕异蛇”的原因。 3 了解“黑质而白章”和“得而腊之以为饵”两句中“而” 所表示的关系。 4 掌握实词“质”“章”“啮”“当”“已”“得”“赋”等含义; 了解“可以”的古今不同用法及“腊”的活用。 三、研析新课 (一)指导学生朗读第 1 段并疏通文义。 明确 ①“黑质而白章”中“而”表示并列关系。 ②“得而腊之以为饵”中“而”表示承接关系。 ③“可以已大风”中的“可以”,是“可以用来”,今义“可 以”是“能够”的意思,是一个词。 ④“腊”,干肉,名词,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把肉晾干”。 ⑤找出写“蛇毒性之剧”的句子。(触草木,尽死;以啮人, 无御之者。) ⑥找出写“蛇的医疗功效”的句子。(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 风……,杀三虫。) (2)提问:蛇毒性如此剧烈,永州人为何“争奔走焉”? 明确:因为“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可以“当其租入”。 (3)小结:文章一开始叙述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的医疗功效 是为下文作铺垫。关键是“当其租入”和“永之人争奔走焉”这 两句——捕的蛇可抵交租税,永州的人才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这就暗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作者字字都是客观叙述,而全 文主旨已寓其中。 正音。 啮(niè)腊(xī)挛(luán) 碗(wǎn)瘘(1òu)疠(lì) 当(dàng) 其租入 嗣(sì) 几(jī)死者数(shu6)矣 莅(lì) 蹙(cù) 殚(dān) 踣(b6) 死者相藉(jiè) 囊(nǎng) 隳(huī) 恂(xún) 缶(fǔu) 谨食(sì)之 熙(xī) 以俟(sì)夫(fú) (1)让学生试译,师生共同研 讨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二)研读第二、三段 学生朗读 2.理解词句 有蒋氏①者,专其利三世吴。问①之,则日:‘吾祖死于是,吾父 死于是。今吾嗣为②之十二年,几死②者数矣。’言③之,貌若甚 戚③者 ①“者”:表停顿,“专”:独占,享有。“其”:指捕蛇以抵租赋。 这事。 承,接续。“为”:做,干。②“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几”: 几乎,差点儿。②“者”:指“儿死”的情况。“数”多次。③“之”: 代以上说的这些话。“貌”:脸色。“若”:好像。“甚”:很。“戚” 悲哀。③“者”:指其表情。 内容 提问一:第2段的段意如何概括? 讲解:这段的段意可概括为写 蒋氏悲哀地叙说他一家三代 都干这捕蛇以抵租赋之事的 悲惨遭遇 提问二:这段首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对蒋氏作介绍,讲解:首句不只对蒋氏作介 是否还有别的意思? 绍,更在抒发作者内心的悲愤 之情,“专其利三世矣”,语中 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 1.全班齐读 词句 余悲①之,且日:“若毒②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 赋,则何如 “悲”怜悯。①“之”:代蒋氏。“且”:并且。“若”:你。“毒” 怨恨。②“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将”:打算。“告”:告诉。 “于”:及于,给。“莅事者”:管政事的人,指地方官;“莅”,临 统管,治理。“更”(geng):更换。“役”:差事。“复”:恢复。“则” 表连接,那么。“何如”:如何,怎么样 3.内容 提问:这段写什么? 讲解:这段写作者怜悯,同情蒋氏的不幸,并告诉蒋氏打算用“更 役复赋”的办法为他解除不幸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二)研读第二、三段 2.理解词句。 有蒋氏①者,专其利三世吴。问①之,则日:‘吾祖死于是,吾父 死于是。今吾嗣为②之十二年,几死②者数矣。’言③之,貌若甚 戚③者。 ①“者”:表停顿,“专”:独占,享有。“其”:指捕蛇以抵租赋。 ①“之”:代蒋氏。“则”:却。“于”:在。“是”:这事。“嗣”:继 承,接续。“为”:做,干。②“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几”: 几乎,差点儿。②“者”:指“儿死”的情况。“数”:多次。③“之”: 代以上说的这些话。“貌”:脸色。“若”:好像。“甚”:很。“戚”: 悲哀。③“者”:指其表情。 3.内容。 提问一:第 2 段的段意如何概括? 提问二:这段首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对蒋氏作介绍, 是否还有别的意思? 第 3 段 2.词句。 余悲①之,且日:“若毒②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 赋,则何如?” “悲”:怜悯。①“之”:代蒋氏。“且”:并且。“若”:你。“毒”: 怨恨。②“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将”:打算。“告”:告诉。 “于”:及于,给。“莅事者”:管政事的人,指地方官;“莅”,临, 统管,治理。“更”(gēng):更换。“役”:差事。“复”:恢复。“则” 表连接,那么。“何如”:如何,怎么样。 3.内容。 提问:这段写什么? 讲解:这段写作者怜悯,同情蒋氏的不幸,并告诉蒋氏打算用“更 役复赋”的办法为他解除不幸。 l.学生朗读。 讲解:这段的段意可概括为写 蒋氏悲哀地叙说他一家三代 都干这捕蛇以抵租赋之事的 悲惨遭遇。 讲解:首句不只对蒋氏作介 绍,更在抒发作者内心的悲愤 之情,“专其利三世矣”,语中 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 1.全班齐读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四、布置作业 1翻译第1、2、3段,结合语境理解记忆这一段的有关实词。 2预习课文第4-5段 3完成课后“辨析·比较”题四第2题。 教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四、布置作业 1 翻译第 1、2、3 段,结合语境理解记忆这一段的有关实词。 2 预习课文第 4—5 段。 3 完成课后“辨析·比较”题四第 2 题。 教 后 记
课题 捕蛇者说 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1检查第一课时所学的知识 2体会“蒋氏大戚……则久已病矣”这段话的思想感情 3了解怎样运用对比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的写法。 目标 蒋氏自陈心曲的话是全文主体,要着重领会。(重点 重点2运用对比的写法,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难点) 难点 教具 学具 、写永之人争捕异蛇的原因 “当其租入”。 、叙述蒋氏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 板|遭遇。 习要求 设三、作者对上述事实发表感慨,点 明文章主旨和写作意图,表达作者 计|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复习旧课 1概括第1-3段的内容:叙述了蒋氏三代冒 死捕蛇的悲惨遭遇。 2、第2段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先说蒋 氏“专其利三世”,使人认为可羡:待到蒋氏述说祖 父俱死于捕蛇,本人也多次险遭不测,却又使人感 到可悲。这样由羡慕入悲伤,把事情的本质揭露得 更加深刻:原来这所谓的“利”是用生命换来的 3、第3段写作者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 作者鉴于蒋氏三代人的遭遇之惨所以才问蒋氏“若 毒之乎
课题 捕蛇者说 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 目标 1 检查第一课时所学的知识。 2 体会“蒋氏大戚……则久已病矣”这段话的思想感情。 3 了解怎样运用对比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的写法。 重点 难点 1 蒋氏自陈心曲的话是全文主体,要着重领会。(重点) 2 运用对比的写法,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难点) 教具 学具 预 习 要 求 板 书 设 计 一、写永之人争捕异蛇的原因—— “当其租入”。 二、叙述蒋氏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 遭遇。 三、作者对上述事实发表感慨,点 明文章主旨和写作意图,表达作者 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复习旧课。 1 概括第 1—3 段的内容:叙述了蒋氏三代冒 死捕蛇的悲惨遭遇。 2、第 2 段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先说蒋 氏“专其利三世”,使人认为可羡;待到蒋氏述说祖、 父俱死于捕蛇,本人也多次险遭不测,却又使人感 到可悲。这样由羡慕入悲伤,把事情的本质揭露得 更加深刻:原来这所谓的“利”是用生命换来的。 3、第 3 段写作者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 作者鉴于蒋氏三代人的遭遇之惨所以才问蒋氏“若 毒之乎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研读新课 第4段写蒋氏不愿更换差役,其答话则句句都落在“赋敛之毒 有甚是蛇”这一点上,是全文的主体 1、提问:“蒋氏大戚,……则久已病矣”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 明确:蒋氏明白作者的好意,但他确信作者不了解自己的处 境,更不了解地方上的情形,所以用揣测的语气问作者:“你要哀 怜我使我活下去吗?”接着就用十分坚决的陈述语气和极为沉痛 的语调自述:“我干这个差役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赋税的不幸那 么厉害哪”,“假如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己困苦不堪了”。这是蒋 氏几十年痛苦遭遇的高度概括,是全篇答话的纲。这段话表达了 蒋氏“哀而不伤”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词句 4、提问:文章接下去运用对比的写法,用捕蛇之“利”来反“戚”悲哀。“汪然”泪水 衬赋敛之毒,试分析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盈眶的样子。“涕”:眼泪。 学生思考、讨论。(用图表表示) 君”:敬称。“将”:打算。 生”:使动用法,使……活 ①“之”:代自己,我。“斯 这。②③“之”:的。“未若” 明确:回顾过去,则以乡邻们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能“以不如。“向”旧时,往昔。“为” 捕蛇独存”作对比:谈到现在,则以悍吏来乡索租跟自己“弛然做,干。“病”:苦。“自”:从。 而卧”作对比(图表见“板书设计”) “是”:这。“积”:累积。“于”: 到。“岁”:年。“生”:生活 日蹩”:一年比一天窘迫 5、理解“互文”的修辞手法(复习已学过的“互文”的句子) 日”,名词用作状语:“蹙”,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译为: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紧迫,减缩。“蝉”尽。“竭 穷尽。“触”:接触,冒着。“犯” 触犯。“呼嘘”:呼吸。“毒病” 有毒的疫气:“疠”,疫病。“往 往”:常常。“相藉”:互相压 着:“藉”,坐卧其上。“曩” 往昔,从前。“室”:家。“焉”: 内容 语气词。“徙”:迁徙。“尔”: 提问:本段主要写什么?说明什么?(要求各用一句话作答) 讲解:本段主要写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赋重压下“非死则徙”的黏/语气助词,罢了。⑤“而” 惨遭遇:说明苛赋之害比毒蛇之害更为厉害,更加可怕 但是。“以”:因为,由于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二、研读新课 第 4 段写蒋氏不愿更换差役,其答话则句句都落在“赋敛之毒 有甚是蛇”这一点上,是全文的主体。 1、提问:“蒋氏大戚,……则久已病矣”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 明确:蒋氏明白作者的好意,但他确信作者不了解自己的处 境,更不了解地方上的情形,所以用揣测的语气问作者:“你要哀 怜我使我活下去吗?”接着就用十分坚决的陈述语气和极为沉痛 的语调自述:“我干这个差役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赋税的不幸那 么厉害哪”,“假如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这是蒋 氏几十年痛苦遭遇的高度概括,是全篇答话的纲。这段话表达了 蒋氏“哀而不伤”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词句 4、提问:文章接下去运用对比的写法,用捕蛇之“利”来反 衬赋敛之毒,试分析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学生思考、讨论。(用图表表示) 明确:回顾过去,则以乡邻们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能“以 捕蛇独存”作对比;谈到现在,则以悍吏来乡索租跟自己“弛然 而卧”作对比(图表见“板书设计”) 5、理解“互文”的修辞手法(复习已学过的“互文”的句子)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译为: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 扰。 6、内容。 提问:本段主要写什么?说明什么?(要求各用一句话作答) 讲解:本段主要写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赋重压下“非死则徙”的悲 惨遭遇;说明苛赋之害比毒蛇之害更为厉害,更加可怕。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戚”:悲哀。“汪然”:泪水 盈眶的样子。“涕”:眼泪。 “君”:敬称。“将”:打算。 “生”:使动用法,使……活。 ①“之”:代自己,我。“斯”: 这。②③“之”:的。“未若”: 不如。“向”:旧时,往昔。“为”: 做,干。“病”:苦。“自”:从。 “是”:这。“积”:累积。“于”: 到。“岁”:年。“生”:生活。 “日蹩”:一年比一天窘迫; “日”,名词用作状语;“蹙”, 紧迫,减缩。“蝉”:尽。“竭”: 穷尽。“触”:接触,冒着。“犯”: 触犯。“呼嘘”:呼吸。“毒病”: 有毒的疫气;“疠”,疫病。“往 往”:常常。“相藉”:互相压 着;“藉”,坐卧其上。“曩”: 往昔,从前。“室”:家。“焉”: 语气词。“徙”:迁徙。“尔”: 语气助词,罢了。⑤“而”: 但是。“以”:因为,由于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总结:第4段通过蒋氏申述不愿换差事的理由,深刻揭露了统 台者横征暴敛的罪恶。在层层衬托,反复对比中揭示了“赋敛之 毒有甚是蛇”的主旨,并为下文议论提供了充足的事实根据 学生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第4段,体会其中的感情 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 8、提问:第5段议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用“余闻而愈悲”一句结束上文的叙事,并自然转入 议论。先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立论的根据并用跌宕的笔法,由表“疑 而后表“信”,为文章蓄势。再用“呜呼”领出全文中最重要的 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点明文齐主旨。最后语势再 趋平缓,以寄希望于“观人风者”收住全文,交待写作意图。这 个结句虽反映了作者的阶级局限但却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 情 词多义现象归纳 为①作,制成。“然得而 岁①每年。“岁赋其二”。②年。“积于今六十岁矣 腊之以为饵”。②做,干。“今 甚①很。“貌若甚戚者”。②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吾嗣为之十二年”。③为了。 ③超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故为之说”。 若①好像。“貌若甚戚者”。②你。“若毒之乎?” 已①离去,意为医治。“可 毒①怨恨。“若毒之乎?”②有毒的。“呼噓毒疠。③害。“孰以已大风”。②已经。“比吾乡 知赋敛之毒……” 邻之死则已后矣”。 生①活,存活。“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生活。“而乡邻之生赋①征收。“岁赋其二 日蹙”。 ②租赋。“孰知赋敛之 食①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si,饲。“谨食之”。 观①看“今以蒋氏观之”。②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疠①恶疮。“可以已… 虚词总结 瘘、疠’。②疫病,疫气。“呼 之①的。“永州之野多异蛇”。②取消句子独立性。“悍吏之来嘘毒疠 吾乡”。③代词。“问之,则曰”(代人,他)“君将哀而生之乎入①缴纳。“当其租入”。 (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事)“以啮人,无御之者”②收入。“竭其庐之入” (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 而①表并列。“黑质而白章”②表承接。“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③并且。“君将哀而生之乎?”④但是,却。“而吾以捕蛇独存”。 ⑤连接状语和谓语。“号呼而转徙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7、总结:第 4 段通过蒋氏申述不愿换差事的理由,深刻揭露了统 台者横征暴敛的罪恶。在层层衬托,反复对比中揭示了“赋敛之 毒有甚是蛇”的主旨,并为下文议论提供了充足的事实根据。 指导学生朗读第 4 段,体会其中的感情。 8、 提问:第 5 段议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用“余闻而愈悲”一句结束上文的叙事,并自然转入 议论。先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立论的根据并用跌宕的笔法,由表“疑” 而后表“信”,为文章蓄势。再用“呜呼”领出全文中最重要的一 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点明文齐主旨。最后语势再 趋平缓,以寄希望于“观人风者”收住全文,交待写作意图。这 个结句虽反映了作者的阶级局限但却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 情。 一词多义现象归纳: 岁 ①每年。“岁赋其二”。②年。“积于今六十岁矣”。 甚 ①很。“貌若甚戚者”。②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③超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若 ①好像。“貌若甚戚者”。②你。“若毒之乎?” 毒 ①怨恨。“若毒之乎?”②有毒的。“呼嘘毒疠”。③害。“孰 知赋敛之毒……” 生 ①活,存活。“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生活。“而乡邻之生 日蹙”。 食 ①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sì,饲。“谨食之”。 观 ①看。“今以蒋氏观之”。②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虚词总结 之 ①的。“永州之野多异蛇”。②取消句子独立性。“悍吏之来 吾乡”。③代词。“问之,则曰”(代人,他)“君将哀而生之乎” (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事)“以啮人,无御之者” (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 而 ①表并列。“黑质而白章”。②表承接。“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③并且。“君将哀而生之乎?”④但是,却。“而吾以捕蛇独存”。 ⑤连接状语和谓语。“号呼而转徙”。 学生朗读 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 为 ①作,制成。“然得而 腊之以为饵”。②做,干。“今 吾嗣为之十二年”。③为了。 “故为之说”。 已 ①离去,意为医治。“可 以已大风”。②已经。“比吾乡 邻之死则已后矣”。 赋 ①征收。“岁赋其二”。 ② 租 赋 。“ 孰 知 赋 敛 之 毒……” 疠 ①恶疮。“可以已…… 瘘、疠’。②疫病,疫气。“呼 嘘毒疠”。 入 ①缴纳。“当其租入”。 ②收入。“竭其庐之入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以①而,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②用,拿。“太医以王 命聚之”。③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④根据。“今以蒋氏观之”。 ⑤表目的。“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焉①兼词,于此。“永之人争奔走焉”。②之。“时而献焉”。 ③语气词。“今其室十无一焉”。 乎①吗。“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 蛇者乎!”③(句中)于,在。“叫嚣乎东西”。 于①在。“吾祖死于是”。②给。“余将告于莅事者”。③及于 到。“积于今六十岁矣”。④比。“苛政猛于虎也”。 布置作业: (1)下面四句话中,“乎”的用法有什么异同?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语气助词“呢”) ②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语气助 ③吾尝疑乎是(介词“对”) ④等死,列国可乎(语气助词“吗”) (2)“而”在两个词语中间,可以表示前后词语的并列、承接、转 折和修饰等关系。试指出下面各句中的“而”各表示哪一种关系 ①黑质而白章(并列)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承接) ③吾恂恂而起(修饰) ④人不知而不愠(转折) 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修饰) 教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以 ①而,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②用,拿。“太医以王 命聚之”。③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④根据。“今以蒋氏观之”。 ⑤表目的。“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焉 ①兼词,于此。“永之人争奔走焉”。②之。“时而献焉”。 ③语气词。“今其室十无一焉”。 乎 ①吗。“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 蛇者乎!”③(句中)于,在。“叫嚣乎东西”。 于 ①在。“吾祖死于是”。②给。“余将告于莅事者”。③及于, 到。“积于今六十岁矣”。④比。“苛政猛于虎也”。 三、布置作业: (1)下面四句话中,“乎”的用法有什么异同?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语气助词“呢”) ②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语气助 词“吧”) ③吾尝疑乎是(介词“对”) ④等死,列国可乎(语气助词“吗”) (2)“而”在两个词语中间,可以表示前后词语的并列、承接、转 折和修饰等关系。试指出下面各句中的“而”各表示哪一种关系。 ①黑质而白章(并列)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承接) ③吾恂恂而起(修饰) ④人不知而不愠(转折) 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修饰) 教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