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童谣,是耶旅耶 关于“灰色童谣”的课题研宪考察报告 课题背景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体系中,校园文化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她的“健康状况”直接反 映了我们整体的教育体系的状态,甚至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同时, 校园文化本身又是多元的,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以丰富的形式展现,对该文化的受众群体 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我们发现:在小学生、初中生中常常流传一些灰色童谣, 这些童谣的内容往往有别于我们的主流文化或教育观念,但是非常受学生欢迎并广为流传, 某些灰色童谣甚至具有全国性的高度普及。灰色童谣的诞生有一定时间,就我们目前所知 大约从上世纪80年代中前期就开始流传至今,在内容上或许有随着社会环境变化而产生的 相应调整,但是其主题却高度类似。 因此,我们课题小组的成员希望通过深入考察、研究灰色童谣的内容、分类及现实影响, 探寻灰色童谣产生的深层原因,推测灰色童谣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 成的看法,对灰色童谣的发展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 二、课题研究 1.课题研究时间:2008年10月——2008年12月 2.课题研究地点:复旦大学校园,高校网络论坛(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 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杉达学院) 3.课题研究方式: (1)面对面访谈 (2)网络论坛交流 附:访谈流程 ①请受访者回忆一下小时候曾经传唱过的“灰色童谣”(如想不起来给几个典型例子作为提 示),并记录下同学所给出的“灰色童谣”。 ②请受访者回忆一下当年唱“灰色童谣”的场景,例如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有很 多人一起传唱这些“灰色童谣”等。 ③请受访者简单阐述一下对灰色童谣的看法和态度(如“你觉得‘灰色童谣’对你或者你 的同学有什么影响?”、“你认为为何当时大家都在唱这类童谣?”、“你觉得灰色童谣是否对
灰色童谣,是耶非耶 ——关于“灰色童谣”的课题研究考察报告 一、 课题背景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体系中,校园文化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她的“健康状况”直接反 映了我们整体的教育体系的状态,甚至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同时, 校园文化本身又是多元的,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以丰富的形式展现,对该文化的受众群体 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我们发现:在小学生、初中生中常常流传一些灰色童谣, 这些童谣的内容往往有别于我们的主流文化或教育观念,但是非常受学生欢迎并广为流传, 某些灰色童谣甚至具有全国性的高度普及。灰色童谣的诞生有一定时间,就我们目前所知, 大约从上世纪 80 年代中前期就开始流传至今,在内容上或许有随着社会环境变化而产生的 相应调整,但是其主题却高度类似。 因此,我们课题小组的成员希望通过深入考察、研究灰色童谣的内容、分类及现实影响, 探寻灰色童谣产生的深层原因,推测灰色童谣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 成的看法,对灰色童谣的发展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 二、 课题研究 1.课题研究时间:2008 年 10 月——2008 年 12 月 2.课题研究地点:复旦大学校园,高校网络论坛(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 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杉达学院) 3. 课题研究方式: (1) 面对面访谈 (2) 网络论坛交流 附:访谈流程 ① 请受访者回忆一下小时候曾经传唱过的“灰色童谣”(如想不起来给几个典型例子作为提 示),并记录下同学所给出的“灰色童谣”。 ② 请受访者回忆一下当年唱“灰色童谣”的场景,例如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有很 多人一起传唱这些“灰色童谣”等。 ③ 请受访者简单阐述一下对灰色童谣的看法和态度(如“你觉得‘灰色童谣’对你或者你 的同学有什么影响?”、“你认为为何当时大家都在唱这类童谣?”、“你觉得灰色童谣是否对
不利于儿童成长?”等) 4.课题小组成员: (1)成员名单:李菁(上周三下午的课程)方砚(上周三上午的课程) (2)成员分工:李菁一一前期采访,资料分析,PPT制作 方砚一一资料整理,资料分析,报告文档制作 三、课题成果 课题文本报告展示 大纲: 灰色童谣的分类 (二)灰色童谣的内容分析 (三)灰色童谣的现实影响 (四)灰色童谣与手机短信的比较 (五)灰色童谣产生的原因 (六)灰色童谣的发展趋势 (七)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不利于儿童成长?”等) 4.课题小组成员: (1) 成员名单:李菁(上周三下午的课程) 方砚(上周三上午的课程) (2) 成员分工:李菁——前期采访,资料分析,PPT 制作 方砚——资料整理,资料分析,报告文档制作 三、 课题成果 一、课题文本报告展示 大纲: (一) 灰色童谣的分类 (二) 灰色童谣的内容分析 (三) 灰色童谣的现实影响 (四) 灰色童谣与手机短信的比较 (五) 灰色童谣产生的原因 (六) 灰色童谣的发展趋势 (七) 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一)灰色童谣的分类 1.歌曲改编(常常是校园歌曲以及流行歌曲) 从形式上划分2.古诗、古文改编 3.琅琅上口的顺口溜 灰色童谣的种类 1.涉及金钱 2.涉及男女关系/性 3.涉及屁、屎、尿等低级下流内容 从内容上划分4涉及当时流行文化 5.具有反学校、反社会倾向 6.其他 (二)灰色童谣的部分实例 1.涉及金钱 (1)日照香炉烤鸭店,遥看烤鸭挂前川。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兜里没有钱。 (2)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包烟,交到人民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抽着烟,对我把头点,我 对叔叔说了声,哥们,给钱! 2.涉及男女关系性 (1)[……]三年级帅哥美女陪,四年级鸳鸯一对对[…… (2)小兔菲菲,远走高飞[-……抢了女人[ (3)人之初,性本善。你洗澡,我偷看。 (4)孔子东游,路遇美女,拖至路边,口口口口口口口,子曰:真他妈的爽也 3.涉及屁、屎、尿等低级下流内容 (1)星期天的早晨雾茫茫,卖垃圾的老头排成行,有一个老头放了一个屁,臭鞋子臭袜子 满 天飞 (2)意大利的国王在看戏,闻到有人在放屁,号召全国来放屁。谁放得响,当校长:谁放 的臭,当教授。 4.涉及当时的流行文化 (1)远看学校金灿灿,近看学校破烂烂。十个老师九个笨蛋,还有一个神经错乱 (2)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有吃有喝有陪睡。 5.具有反学校、反社会的倾向 (1)天马流星拳,软绵绵;钻石星尘拳,不值钱。星云锁链是项链。庐山升龙霸,叫我一 声爸,你爸不服气,嫁给雅典娜。 (2)小燕子飞,五阿哥追,尔康采花给紫薇,金琐在家冲咖啡,皇上骑马追香妃,皇后气 得满屋飞,容嬤嬤在家要倒霉
(一) 灰色童谣的分类 1.歌曲改编(常常是校园歌曲以及流行歌曲) 从形式上划分 2.古诗、古文改编 3.琅琅上口的顺口溜 灰色童谣的种类 从内容上划分 (二)灰色童谣的部分实例 1. 涉及金钱 (1)日照香炉烤鸭店,遥看烤鸭挂前川。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兜里没有钱。 (2)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包烟,交到人民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抽着烟,对我把头点,我 对叔叔说了声,哥们,给钱! 2. 涉及男女关系/性 (1)[……]三年级帅哥美女陪,四年级鸳鸯一对对[……] (2)小兔菲菲,远走高飞[……]抢了女人[……] (3)人之初,性本善。你洗澡,我偷看。 (4)孔子东游,路遇美女,拖至路边,□□□□□□□,子曰:真他妈的爽也。 3. 涉及屁、屎、尿等低级下流内容 (1)星期天的早晨雾茫茫,卖垃圾的老头排成行,有一个老头放了一个屁,臭鞋子臭袜子 满天飞。 (2)意大利的国王在看戏,闻到有人在放屁,号召全国来放屁。谁放得响,当校长;谁放 的臭,当教授。 4. 涉及当时的流行文化 (1)远看学校金灿灿,近看学校破烂烂。十个老师九个笨蛋,还有一个神经错乱。 (2)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有吃有喝有陪睡。 5. 具有反学校、反社会的倾向 (1)天马流星拳,软绵绵;钻石星尘拳,不值钱。星云锁链是项链。庐山升龙霸,叫我一 声爸,你爸不服气,嫁给雅典娜。 (2)小燕子飞,五阿哥追,尔康采花给紫薇,金琐在家冲咖啡,皇上骑马追香妃,皇后气 得满屋飞,容嬷嬷在家要倒霉…… 1. 涉及金钱 2. 涉及男女关系/性 3. 涉及屁、屎、尿等低级下流内容 4. 涉及当时流行文化 5. 具有反学校、反社会倾向 6. 其他
(三)灰色童谣的现实影响 1.有极大的害处 这种观点大多数来自老师和家长和主流媒体。他们一般认为,传唱这种含有不良内容的 童谣会让孩子产生消极观念,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不健康的影子,直接影响三观的形成,甚至 影响民族和未来国家的发展”,极为恶劣。在一些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中,灰色童谣被斥为 精神鸦片”,干的是“侵袭校园”的勾当。 对于如何解决灰色童谣会带来的“不良影响”,老师及家长一般建议创造一些健康的歌 谣,加大在儿童间的普及力度,取代灰色童谣,从而引导孩子走上健康、正常的发展道路。 2.无太大的影响 这种观点一般来自曾经传唱过这些灰色童谣的大学生。他们认为,当年传唱这些童谣只 是好玩,虽然知道这些童谣内容可能不太好,但是也不确切知道有多不好。童谣本身很上口, 很容易记忆,大家在一起传唱的时候能够有一种群体认同感。而长大以后,对社会、生活有 了更全面的意识,知道那些童谣里的内容十分低俗,自然就不再传唱了。所以灰色童谣只是 个特定时代、特定群体的产物,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非常大的影响 (四)灰色童谣与灰色短信的比较 1.实例展示 灰色童谣: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有吃有喝有陪睡。 灰色短信:上班苦,上班累,上班真是活受罪。受人管,怕辞退。不如加入黑社会。 有吃有喝有处睡,小酒一天几个醉。吃喝玩乐不花钱,警察也交保护费 2.灰色童谣与灰色短信的共通性 (1)形式上,两者皆采用了押韵、朗朗上口的歌谣、顺口溜形式 (2)在功能上,两者都具有娱乐性质,使传唱/转发者能从中获得乐趣,来消减、宣泄 生活中的压力、不满和某些潜在的欲望。 (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灰色短信是基于对童年“灰色童谣”的记忆而产生的。(独生子 女一代、80后) 3.灰色童谣与灰色短信的差异性 (1)灰色童谣与灰色短信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灰色童谣更类似于一种“地下文化”, 仅仅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某一种认同方式 (2)灰色短信带有更强烈、更明显的创作痕迹,其意图显然在于传播,比起灰色童谣而
(三)灰色童谣的现实影响 1. 有极大的害处 这种观点大多数来自老师和家长和主流媒体。他们一般认为,传唱这种含有不良内容的 童谣会让孩子产生消极观念,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不健康的影子,直接影响三观的形成,甚至 “影响民族和未来国家的发展”,极为恶劣。在一些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中,灰色童谣被斥为 “精神鸦片”,干的是“侵袭校园”的勾当。 对于如何解决灰色童谣会带来的“不良影响”,老师及家长一般建议创造一些健康的歌 谣,加大在儿童间的普及力度,取代灰色童谣,从而引导孩子走上健康、正常的发展道路。 2. 无太大的影响 这种观点一般来自曾经传唱过这些灰色童谣的大学生。他们认为,当年传唱这些童谣只 是好玩,虽然知道这些童谣内容可能不太好,但是也不确切知道有多不好。童谣本身很上口, 很容易记忆,大家在一起传唱的时候能够有一种群体认同感。而长大以后,对社会、生活有 了更全面的意识,知道那些童谣里的内容十分低俗,自然就不再传唱了。所以灰色童谣只是 一个特定时代、特定群体的产物,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非常大的影响。 (四)灰色童谣与灰色短信的比较 1. 实例展示 灰色童谣: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有吃有喝有陪睡。 灰色短信:上班苦,上班累,上班真是活受罪。受人管,怕辞退。不如加入黑社会。 有吃有喝有处睡,小酒一天几个醉。吃喝玩乐不花钱,警察也交保护费。 2. 灰色童谣与灰色短信的共通性 (1) 形式上,两者皆采用了押韵、朗朗上口的歌谣、顺口溜形式。 (2) 在功能上,两者都具有娱乐性质,使传唱/转发者能从中获得乐趣,来消减、宣泄 生活中的压力、不满和某些潜在的欲望。 (3)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灰色短信是基于对童年“灰色童谣”的记忆而产生的。(独生子 女一代、80 后) 3. 灰色童谣与灰色短信的差异性 (1) 灰色童谣与灰色短信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灰色童谣更类似于一种“地下文化”, 仅仅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某一种认同方式。 (2) 灰色短信带有更强烈、更明显的创作痕迹,其意图显然在于传播,比起灰色童谣而
言更容易追溯创作者 (3)在传播方式上,灰色童谣是通过口耳相传这些比较原始的方式传播,而灰色短信除 了这种方式以外更多地依赖于手机、网络等现代通信媒介 (4)在消遣情绪方面,灰色短信的创造者显然比童谣的创造者更明确这种情绪为何,针 对性、指向性及语言的内在逻辑性相对而言更强一些 五)灰色童谣产生的原因 1.儿童自身的心理特点因素 (1)对于成人世界的探究 要求得到认可 (2)从众心理 (3)情绪宣泄 (4)逆反、叛逆心理 (5)猎奇、寻求“刺激” 2.社会因素 (1)政治方面 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后,整个中国的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涉及政 治制度改革、经济运行模式转变、文化价值取向更新等方方面面。身处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的 人们,自然而然也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诉求。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 们的言论自由得到充分的保护,人们可以在法律的框架下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及看 (2)经济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的引入,人们开始普遍追求效率之上,加快发展生产,聚精会神 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这样的运行模式下,社会财富空前高效的不断积累,但同时也 引发了一系列不可避免的尖锐的社会问题:例如,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普遍感受到了来自家庭 学校(对于学生)、社会的压力。人们需要一定的途径去发泄自己的压力,需要一定的方式 去与他人交流自身对这个转型社会的看法 (3)文化方面 同样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的社会背景之下,一方面来自西方文化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等思潮相继侵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一个思想价值建构尚不很成熟的社会当中,人们往往会 迷失自我的方向,人们还不是很清楚究竞哪些是应该坚持、哪些是应该坚决摒弃的:另一方
言更容易追溯创作者。 (3) 在传播方式上,灰色童谣是通过口耳相传这些比较原始的方式传播,而灰色短信除 了这种方式以外更多地依赖于手机、网络等现代通信媒介。 (4) 在消遣情绪方面,灰色短信的创造者显然比童谣的创造者更明确这种情绪为何,针 对性、指向性及语言的内在逻辑性相对而言更强一些。 (五)灰色童谣产生的原因 1. 儿童自身的心理特点因素 (1)对于成人世界的探究 (2)从众心理 (3)情绪宣泄 (4)逆反、叛逆心理 (5)猎奇、寻求“刺激” 2. 社会因素 (1)政治方面 1978 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后,整个中国的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涉及政 治制度改革、经济运行模式转变、文化价值取向更新等方方面面。身处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的 人们,自然而然也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诉求。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 们的言论自由得到充分的保护,人们可以在法律的框架下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及看 法。 (2)经济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的引入,人们开始普遍追求效率之上,加快发展生产,聚精会神 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这样的运行模式下,社会财富空前高效的不断积累,但同时也 引发了一系列不可避免的尖锐的社会问题:例如,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普遍感受到了来自家庭、 学校(对于学生)、社会的压力。人们需要一定的途径去发泄自己的压力,需要一定的方式 去与他人交流自身对这个转型社会的看法。 (3)文化方面 同样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的社会背景之下,一方面来自西方文化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等思潮相继侵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一个思想价值建构尚不很成熟的社会当中,人们往往会 迷失自我的方向,人们还不是很清楚究竟哪些是应该坚持、哪些是应该坚决摒弃的;另一方 要求得到认可
面,随着出版自由等一系列自由权利的相继放开,媒体的力量迅速成长起来,新闻媒体开始 逐渐向人们输入当代流行的价值理念,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强势的主流媒体就自然而热地占 据了主导地位,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信息,输入价值,但是其中的信息与价值理念也 许未经过筛选、整合、分析,不完全适合于当代中国的实际状况。因此,这些信息与价值理 念就被一部分人以灰色童谣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4)教育方面 不可否认的是,身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教育面临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学校教 育需要不断向学生宣传、灌输光明、美好的价值理念,使得广大学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思潮 中坚定自身的理想与信念: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整体自由度的扩大,学生自觉或不自觉 地会接触到社会实际生活中的阴暗面,当他们发现自身所接受的正统的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 形成落差的时候,一种学生时期(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特有的叛逆心态会上升至主导地位, 他们开始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周边的一切事物,包括对父母、对老师、对学校,甚至对社会, 而此时,灰色童谣则以它自身特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学生们的宠儿。 (六灰色童谣的发展趋势推测 1.灰色童谣的内容将更多的反映当代流行文化的内容,并且在措辞上明显的存在网络语言 的渗透 2.灰色童谣的传播方式将会有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媒介的介入,传播速度将更快,创作过 程可能更透明、显性,甚至有可能引发集体创作灰色童谣的浪潮 3.灰色童谣的播及群体可能会呈现高龄化的趋势,灰色童谣将不再仅仅是学生之间口耳相 传的、喜闻乐见的消遣方式。 (七)我们的看法和建议 灰色童谣是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社会飞速变化、社会转型的产物。它既体现了社会的时代 特征,也反映了某些儿童的特定心理,作为儿童群体中的一种身份识别,以及情感宣泄的途 径广泛存在。我们应当客观的看到,灰色童谣自身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可辩驳的优势,例如: 它那“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的流行性,它那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民间性,以及它 那开放自由、包罗万象的包容性。但是,灰色童谣之所以如此命名,说明该事物主体反映的 内容是较为灰暗的,可能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敏感话题。尽管目前尚无权威数据显示灰 色童谣会对儿童成长造成怎样的影响,然而,“温水煮青蛙”的效应还是提醒着我们要对灰 色童谣引起高度的重视,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面,随着出版自由等一系列自由权利的相继放开,媒体的力量迅速成长起来,新闻媒体开始 逐渐向人们输入当代流行的价值理念,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强势的主流媒体就自然而热地占 据了主导地位,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信息,输入价值,但是其中的信息与价值理念也 许未经过筛选、整合、分析,不完全适合于当代中国的实际状况。因此,这些信息与价值理 念就被一部分人以灰色童谣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4)教育方面 不可否认的是,身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教育面临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学校教 育需要不断向学生宣传、灌输光明、美好的价值理念,使得广大学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思潮 中坚定自身的理想与信念;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整体自由度的扩大,学生自觉或不自觉 地会接触到社会实际生活中的阴暗面,当他们发现自身所接受的正统的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 形成落差的时候,一种学生时期(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特有的叛逆心态会上升至主导地位, 他们开始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周边的一切事物,包括对父母、对老师、对学校,甚至对社会, 而此时,灰色童谣则以它自身特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学生们的宠儿。 (六)灰色童谣的发展趋势推测 1. 灰色童谣的内容将更多的反映当代流行文化的内容,并且在措辞上明显的存在网络语言 的渗透。 2. 灰色童谣的传播方式将会有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媒介的介入,传播速度将更快,创作过 程可能更透明、显性,甚至有可能引发集体创作灰色童谣的浪潮。 3. 灰色童谣的播及群体可能会呈现高龄化的趋势,灰色童谣将不再仅仅是学生之间口耳相 传的、喜闻乐见的消遣方式。 (七)我们的看法和建议 灰色童谣是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社会飞速变化、社会转型的产物。它既体现了社会的时代 特征,也反映了某些儿童的特定心理,作为儿童群体中的一种身份识别,以及情感宣泄的途 径广泛存在。我们应当客观的看到,灰色童谣自身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可辩驳的优势,例如: 它那 “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的流行性,它那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民间性,以及它 那开放自由、包罗万象的包容性。但是,灰色童谣之所以如此命名,说明该事物主体反映的 内容是较为灰暗的,可能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敏感话题。尽管目前尚无权威数据显示灰 色童谣会对儿童成长造成怎样的影响,然而,“温水煮青蛙”的效应还是提醒着我们要对灰 色童谣引起高度的重视,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由于灰色童谣的受众群体是多层次的,我们应当结合受众群体的层次特点采取不同的策 略,采取相对宽容的态度,而非将其看作洪水猛兽一概打倒。对于较为年幼的学生群体,特 别是对于正处在建构自身价值体系的青少年,学校与社会需要为青少年提供辩证看待灰色童 谣的实际引导。这种引导,不是粗暴地抑制、打压、消灭,而是可以结合一些灰色童谣的实 例展开辩证分析,帮助青少年树立真正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另一方面,学校与社会也要 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创作青春、阳光的,以童谣等为载体的校园文化上,借鉴灰色童中值得肯 定的优势特征,打造真正强有力的主流校园文化品牌,以积极向上的主流校园文化自身的魅 力征服广大学生,实现“和平演变”。对于较为年长的社会人员,包括价值体系建构较为成 熟的大学生群体,灰色童谣可以作为他们了解社会心态的一面不完整的镜子。由于他们自身 已经具备一定的甄别能力,所以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所以针对 这些受众群体而言,还是应该以一种相对轻松的态度来面对灰色童谣。 、课题PPT成果展示(见PPT) 四、课题反思 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已经结束,但是反观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以及最后形成的成果,我 们发现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提升、完善。 1.灰色童谣在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这些差别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地方 差异? 2.对于灰色童谣的确切起源时间应该以何种方式进行调查? 3.灰色童谣的产生是在不同地方同时产生,但出现相当大的雷同性:还是有某一地区最初 产生,然后向其他区域扩散? 4.灰色童谣是否为中国特有现象?假设在其他国家,包括不同文化的国家中也存在类似现 象,那么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造成的对灰色童谣的影响有哪些?源自于人类文化共性的 原因有哪些? 5.关于灰色童谣的创作者,可能是单独一人创作后被众人修改,也有可能是在众口传唱中 逐渐形成。但是无论如何,它必定有一个发端。(为何以某人物为角色编写、为何要写 某些特定事件?)甚至,这个所谓的创作者是否一定就是中小学生本身?
由于灰色童谣的受众群体是多层次的,我们应当结合受众群体的层次特点采取不同的策 略,采取相对..宽容的态度,而非将其看作洪水猛兽一概打倒。对于较为年幼的学生群体,特 别是对于正处在建构自身价值体系的青少年,学校与社会需要为青少年提供辩证看待灰色童 谣的实际引导。这种引导,不是粗暴地抑制、打压、消灭,而是可以结合一些灰色童谣的实 例展开辩证分析,帮助青少年树立真正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另一方面,学校与社会也要 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创作青春、阳光的,以童谣等为载体的校园文化上,借鉴灰色童中值得肯 定的优势特征,打造真正强有力的主流校园文化品牌,以积极向上的主流校园文化自身的魅 力征服广大学生,实现“和平演变”。对于较为年长的社会人员,包括价值体系建构较为成 熟的大学生群体,灰色童谣可以作为他们了解社会心态的一面不完整的镜子。由于他们自身 已经具备一定的甄别能力,所以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所以针对 这些受众群体而言,还是应该以一种相对轻松的态度来面对灰色童谣。 二、课题 PPT 成果展示(见 PPT) 四、 课题反思 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已经结束,但是反观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以及最后形成的成果,我 们发现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提升、完善。 1. 灰色童谣在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这些差别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地方 差异? 2. 对于灰色童谣的确切起源时间应该以何种方式进行调查? 3. 灰色童谣的产生是在不同地方同时产生,但出现相当大的雷同性;还是有某一地区最初 产生,然后向其他区域扩散? 4. 灰色童谣是否为中国特有现象?假设在其他国家,包括不同文化的国家中也存在类似现 象,那么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造成的对灰色童谣的影响有哪些?源自于人类文化共性的 原因有哪些? 5. 关于灰色童谣的创作者,可能是单独一人创作后被众人修改,也有可能是在众口传唱中 逐渐形成。但是无论如何,它必定有一个发端。(为何以某人物为角色编写、为何要写 某些特定事件?)甚至,这个所谓的创作者是否一定就是中小学生本身?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