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贫困大学生如何利用助学金及助学贷款的调查报告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4,文件大小:139.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关于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随着国家对教育制度的完善和对贫困学生的进一步重视,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得以受 惠于国家的助学政策。但与此同时,助学金的合理利用问题也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诚然 很多学生珍惜并利用好了这笔资源,但我们的身边似乎也有一部分同学未能善用助学金。同 时,我们发现助学金的发放并不是完全“无偿”的,学生需要参与“双助计划”以获得助学 金,这在学生中有着不小的争议。我们小组希望通过本学期的调查研究能对这一现象了解得 更深入全面 调查方式: 本小组通过查询网络及现有文本资料,发放调查问卷(针对贫困生学业状况发放125 份,有效回收24份:针对贫困生生活状况发放125份,有效回收125份)以及进行学生访 谈(共采访学生50名,对其中3名同学记录了访谈稿,其中2名为贫困生,1名为一般学 生)的形式对本课题进行为期一学期的调查研究,并得出了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 ●成果汇报: 网络资料部分: 我们开始时的设想是先通过网络资料入手,粗略了解当下贫困大学生的助学金、助学贷 款利用情况和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进一步对本校学生的问卷调 查和采访。但令我们颇有几分吃惊的是我们在百度和 Google上都很难找到这方面的资料 似乎贫困大学生怎么利用他们的助学金,他们的学业情况,生活状态都并没有受到社会的太 大关注。有关大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的热点基本是如下几个方面:1.怎么提交助学金申请。 2.怎么写得到了助学金的感谢信。3助学金是否被高校私自挪用。4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业提 供的助学金计划 这或许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发放虽然是旨在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 业,但整套体系始终处在自上而下的状况里,学校和社会负责发放却不负责监督和后续关注, 也就说明了为什么我们在网上很难得到有效的相关资料

关于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的调查报告 ⚫ 调查目的: 随着国家对教育制度的完善和对贫困学生的进一步重视,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得以受 惠于国家的助学政策。但与此同时,助学金的合理利用问题也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诚然, 很多学生珍惜并利用好了这笔资源,但我们的身边似乎也有一部分同学未能善用助学金。同 时,我们发现助学金的发放并不是完全“无偿”的,学生需要参与“双助计划”以获得助学 金,这在学生中有着不小的争议。我们小组希望通过本学期的调查研究能对这一现象了解得 更深入全面。 ⚫ 调查方式: 本小组通过查询网络及现有文本资料,发放调查问卷(针对贫困生学业状况发放 125 份,有效回收 24 份;针对贫困生生活状况发放 125 份,有效回收 125 份)以及进行学生访 谈(共采访学生 50 名,对其中 3 名同学记录了访谈稿,其中 2 名为贫困生,1 名为一般学 生)的形式对本课题进行为期一学期的调查研究,并得出了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 ⚫ 成果汇报: 网络资料部分: 我们开始时的设想是先通过网络资料入手,粗略了解当下贫困大学生的助学金、助学贷 款利用情况和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进一步对本校学生的问卷调 查和采访。但令我们颇有几分吃惊的是我们在百度和 Google 上都很难找到这方面的资料, 似乎贫困大学生怎么利用他们的助学金,他们的学业情况,生活状态都并没有受到社会的太 大关注。有关大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的热点基本是如下几个方面:1.怎么提交助学金申请。 2.怎么写得到了助学金的感谢信。3.助学金是否被高校私自挪用。4.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业提 供的助学金计划。 这或许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发放虽然是旨在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 业,但整套体系始终处在自上而下的状况里,学校和社会负责发放却不负责监督和后续关注, 也就说明了为什么我们在网上很难得到有效的相关资料

问卷调查部分 我们设计了两份针对07级贫困生的调查问卷,其中一份是涉及到学业成绩,另一份主 要是关于“双助计划”的调查。前者的有效问卷仅回收24份,后者则有125份,(这样的对 比似乎也说明着什么) 关于学业生活问卷,在谈到学业成绩的问题时一部分学生感到了难堪并且拒绝完成问 卷,(尽管问卷设计完全是匿名的)。提交了问卷的同学中有近四成的绩点都在3.0以下,而 绩点高于3.70的一个同学都没有,同时还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填写了“保密”。所有的学生 都对复旦大学的补助措施感到非常满意:;近七成学生感到在上海生活受到了巨大的金钱压力 和诱惑;超过一半的同学表示会因为周围同学的影响而购买昂贵的商品 我们参阅了一份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调查资料,有60%的贫困生因贫困而感到羞 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 生善意的同情:42.2%的贫困生不愿在因特网或其他媒体上公开求助,不愿意积极主动地 与人交往生活相当封闭: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受到打击:近20%的贫困 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这份调查资料里还提到,相对于城市 学生而言,农村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为他们承受的变化更多。这些变化来自四个方 面:环境不适应,农村和城市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农村学生对很多现代化的东西,譬 如手机、电脑甚至饭卡,都不会用;学习不适应,农村教育多是死读书”,而大学强调素质 教育,一些贫困生在学习方法上一时难以转变;文化不适应,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很多习惯, 包括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都与城市文化规则格格不入:心理不适应,很多贫困大学生有不 平衡心理,对家庭和社会有所抱怨,对其他同学有所排斥。他们表面上显得自强,甚至很自 负,但事实上内心脆弱而自卑 显然,贫困大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上或多或少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而这些问题似乎并没 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关于双助计划问卷,鉴于非贫困生对此知之甚少,我们的问卷仍然是仅发放给参与了此 计划的贫困大学生的。这一次我们回收到了有效问卷125份。 报告显示:超过百分之十的同学觉得工资太低或者工作内容过于枯燥,一半同学认为双 助计划要求的工作有一定意义,三分之一同学认为可以从中有所收获。超过八成同学表示他 们的任务就是保证工作时间一定会在岗位上,而只有13%的同学表示他们会“积极认真” 地出现在工作岗位上。625%的学生表示工资可以接受,12.5%的学生表示他们得到的工资

问卷调查部分: 我们设计了两份针对 07 级贫困生的调查问卷,其中一份是涉及到学业成绩,另一份主 要是关于“双助计划”的调查。前者的有效问卷仅回收 24 份,后者则有 125 份,(这样的对 比似乎也说明着什么)。 关于学业生活问卷,在谈到学业成绩的问题时一部分学生感到了难堪并且拒绝完成问 卷,(尽管问卷设计完全是匿名的)。提交了问卷的同学中有近四成的绩点都在 3.0 以下,而 绩点高于 3.70 的一个同学都没有,同时还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填写了“保密”。 所有的学生 都对复旦大学的补助措施感到非常满意;近七成学生感到在上海生活受到了巨大的金钱压力 和诱惑;超过一半的同学表示会因为周围同学的影响而购买昂贵的商品。 我们参阅了一份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调查资料,有60%的贫困生因贫困而感到羞 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 生善意的同情;42.2%的贫困生不愿在因特网或其他媒体上公开求助,不愿意积极主动地 与人交往,生活相当封闭;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受到打击;近20%的贫困 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这份调查资料里还提到,相对于城市 学生而言,农村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为他们承受的变化更多。这些变化来自四个方 面:环境不适应,农村和城市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农村学生对很多现代化的东西,譬 如手机、电脑甚至饭卡,都不会用;学习不适应,农村教育多是“死读书”,而大学强调素质 教育,一些贫困生在学习方法上一时难以转变;文化不适应,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很多习惯, 包括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都与城市文化规则格格不入;心理不适应,很多贫困大学生有不 平衡心理,对家庭和社会有所抱怨,对其他同学有所排斥。他们表面上显得自强,甚至很自 负,但事实上内心脆弱而自卑。 显然,贫困大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上或多或少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而这些问题似乎并没 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关于双助计划问卷,鉴于非贫困生对此知之甚少,我们的问卷仍然是仅发放给参与了此 计划的贫困大学生的。这一次我们回收到了有效问卷 125 份。 报告显示:超过百分之十的同学觉得工资太低或者工作内容过于枯燥,一半同学认为双 助计划要求的工作有一定意义,三分之一同学认为可以从中有所收获。超过八成同学表示他 们的任务就是保证工作时间一定会在岗位上,而只有 13%的同学表示他们会“积极认真” 地出现在工作岗位上。62.5%的学生表示工资可以接受,12.5%的学生表示他们得到的工资

无异于是剥削劳动力,5.8%的同学认为有工资总好过别的学校要求学生做义工。另外有大 约3-4份问卷的所有回答都很偏激,对双助计划感到非常不满。但是总体来说,复旦大学的 双助计划是让学生很能够接受的。 东华大学的助学金申领要求则涵括了受助贫困学生必须做50至100小时的义工回馈社 会在内的四项制度。校方表示,此举是为了鼓励受助学生知道感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 社会。受助学生做义工回馈社会制度是指:东华大学获得国家奖学金、上海市政府助学金 社会奖助学金的贫困学生,必须完成每年50~100个小时不等的义工。(获得1000至2500元 的学生必须进行50个小时的义工社会服务,2500元以上至5000元的社会服务时间为100 个小时。所有的50至100小时义工服务都必须在1年内完成。)如果学生因没有岗位、生病 等原因,没有完成社会服务,可以延期或者回家完成;但如果是学生贪图舒适、不愿意做义 工没有完成的,下一年会收不到或收到较少的奖助学金。 我们随机采访的时候就有学生于是表示,要用50个小时的义工来换得1000元的助学金 相对于自己出外打工(如:家教)得到的小时工资相比相差无几,甚至还不如后者,实在是 不够合理。同时校方又规定学生不得拥有手机,mp3等高档品,更是让学生觉得还不如自己 打工挣来花起来心安理得。 访谈部分: 在对学生的采访之中,我们发现,不少同学并没有发现身边的申请了助学金的同学有什 么不同于其他同学的地方,甚至根本不知道周围有同伴是贫困生。他们也普遍表示相信复旦 的学生不会做出滥用助学金的事情,有人笑言滥用助学金是降低“人品”,复旦学子的素质 不至于那么差 一部分同学表示,对身边拿了助学金的学生还去购买手提电脑之类的高档消费品感到不 悦,认为是花国家的钱摆阔。又有同学表示看到过女同学明明是拿助学金生活的,还要买很 多衣服,橱里都装不下了,比一般同学的衣服都要多了。另外有一部分同学觉得好像学校的 助学金数额不够,因为有些贫困生申请到了助学金还要去做兼职,当家教,很辛苦 在听说申请了助学金还要参加双助计划之后,很多同学的反应是认为这个计划的设想是 好的,可以让申请了助学金的同学有一个回报和感恩的机会,可是真正实施起来却有问题 好像“受助”变成了多一份约束。 “问:你怎么看待双助计划提供的工作岗位?它的工资水平怎么样

无异于是剥削劳动力,5.8%的同学认为有工资总好过别的学校要求学生做义工。另外有大 约 3-4 份问卷的所有回答都很偏激,对双助计划感到非常不满。但是总体来说,复旦大学的 双助计划是让学生很能够接受的。 东华大学的助学金申领要求则涵括了受助贫困学生必须做 50 至 100 小时的义工回馈社 会在内的四项制度。校方表示,此举是为了鼓励受助学生知道感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 社会。受助学生做义工回馈社会制度是指:东华大学获得国家奖学金、上海市政府助学金、 社会奖助学金的贫困学生,必须完成每年 50~100 个小时不等的义工。(获得 1000 至 2500 元 的学生必须进行 50 个小时的义工社会服务,2500 元以上至 5000 元的社会服务时间为 100 个小时。所有的 50 至 100 小时义工服务都必须在 1 年内完成。)如果学生因没有岗位、生病 等原因,没有完成社会服务,可以延期或者回家完成;但如果是学生贪图舒适、不愿意做义 工没有完成的,下一年会收不到或收到较少的奖助学金。 我们随机采访的时候就有学生于是表示,要用 50 个小时的义工来换得 1000 元的助学金 相对于自己出外打工(如:家教)得到的小时工资相比相差无几,甚至还不如后者,实在是 不够合理。同时校方又规定学生不得拥有手机,mp3 等高档品,更是让学生觉得还不如自己 打工挣来花起来心安理得。 访谈部分: 在对学生的采访之中,我们发现,不少同学并没有发现身边的申请了助学金的同学有什 么不同于其他同学的地方,甚至根本不知道周围有同伴是贫困生。他们也普遍表示相信复旦 的学生不会做出滥用助学金的事情,有人笑言滥用助学金是降低“人品”,复旦学子的素质 不至于那么差。 一部分同学表示,对身边拿了助学金的学生还去购买手提电脑之类的高档消费品感到不 悦,认为是花国家的钱摆阔。又有同学表示看到过女同学明明是拿助学金生活的,还要买很 多衣服,橱里都装不下了,比一般同学的衣服都要多了。另外有一部分同学觉得好像学校的 助学金数额不够,因为有些贫困生申请到了助学金还要去做兼职,当家教,很辛苦。 在听说申请了助学金还要参加双助计划之后,很多同学的反应是认为这个计划的设想是 好的,可以让申请了助学金的同学有一个回报和感恩的机会,可是真正实施起来却有问题, 好像“受助”变成了多一份约束。 “问:你怎么看待双助计划提供的工作岗位?它的工资水平怎么样?

答:我承认双助岗位的设置是有意义的,也是锻炼的机会,但是工资很低,时间成本 太高了,如果用那些在双助岗位上工作的时间去做家教的效果就很不一样了。我个人申请了 学习类岗位,职责就是保证绩点不断上升。它的强制性的确给人很不好的感觉,最开始我问 一个学长可不可以不申请这个工作岗位,学长说了一句“你拿了学校的助学金,当然要申请 一个岗位”,我可以理解为我的助学金不是白拿的。这个工作的强制性不由得让人反感,它 让本来不是义务的东西变成了义务。类似一种享受权利同时承担义务的感觉,一种交易 这是某07级双助计划参与者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不是不愿意回报学校,而是 学校这样的强制性措施让人感觉不舒服。 对于同学反映说有些学生明明拿了助学金,生活上却一点都不注意勤俭节约的问题,贫 困生主要分为两种心态,一种是他们觉得也有自己的苦衷。 问:你怎么看待有些同学觉得你们又拿助学金又不勤俭解决呢? 答:其实这叫我们挺尴尬的。我们也不想和同学们的生活都不一样,有时同学要我一 起出去吃饭,去吧,自己没有那么多钱;不去吧,又觉得不合适,也怕别人说自己小家子 气”,犹豫来犹豫去,还是决定去了,在别的地方把钱省回来吧。再说现在手机啊mp3什 么的也不算什么高栏品了,哪怕不是生活必需品,别人都有我没有也会感觉怪怪的。 另一种则是因为他们的“贫困生”身份带来的不良心态。 “问:你有觉得身边同学不能善用助学金吗? 答:我们班有个贫困生,要不是上次大师杯他说自己要去图书馆“双助”所以不能去看, 没有人看得出来他是贫困生的。他生活不要太好噢,吃喝玩乐还逃课,手机比我的还好, 点看不出来什么“品学兼优”,“人穷志不穷”的样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是贫困生的心理特点。贫困生因为家庭的原因而 自卑,但作为已经基本成熟了的社会人,又格外希望摆脱这个身份,所以就格外自尊。因此, 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由于这种心理特点,使贫 困生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 们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他们有得到周围环境

答:我承认双助岗位的设置是有意义的,也是锻炼的机会,但是工资很低,时间成本 太高了,如果用那些在双助岗位上工作的时间去做家教的效果就很不一样了。我个人申请了 学习类岗位,职责就是保证绩点不断上升。它的强制性的确给人很不好的感觉,最开始我问 一个学长可不可以不申请这个工作岗位,学长说了一句“你拿了学校的助学金,当然要申请 一个岗位”,我可以理解为我的助学金不是白拿的。这个工作的强制性不由得让人反感,它 让本来不是义务的东西变成了义务。类似一种享受权利同时承担义务的感觉,一种交易。” 这是某 07 级双助计划参与者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不是不愿意回报学校,而是 学校这样的强制性措施让人感觉不舒服。 对于同学反映说有些学生明明拿了助学金,生活上却一点都不注意勤俭节约的问题,贫 困生主要分为两种心态,一种是他们觉得也有自己的苦衷。 “问:你怎么看待有些同学觉得你们又拿助学金又不勤俭解决呢? 答:其实这叫我们挺尴尬的。我们也不想和同学们的生活都不一样,有时同学要我一 起出去吃饭,去吧,自己没有那么多钱;不去吧,又觉得不合适,也怕别人说自己“小家子 气”,犹豫来犹豫去,还是决定去了,在别的地方把钱省回来吧。再说现在手机啊 mp3 什 么的也不算什么高档品了,哪怕不是生活必需品,别人都有我没有也会感觉怪怪的。” 另一种则是因为他们的“贫困生”身份带来的不良心态。 “问:你有觉得身边同学不能善用助学金吗? 答:我们班有个贫困生,要不是上次大师杯他说自己要去图书馆“双助”所以不能去看, 没有人看得出来他是贫困生的。他生活不要太好噢,吃喝玩乐还逃课,手机比我的还好,一 点看不出来什么“品学兼优”,“人穷志不穷”的样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是贫困生的心理特点。贫困生因为家庭的原因而 自卑,但作为已经基本成熟了的社会人,又格外希望摆脱这个身份,所以就格外自尊。因此, 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由于这种心理特点,使贫 困生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 们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他们有得到周围环境

支持的心理需求,却又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在这种心理之下,一些贫困生就选择“伪 装奢侈”的生活方式,以期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最后的问题: 如果说接受国家和政府的各种资助是贫困生的一种权利,要求贫困生担负一定的责任也 是应该的。也就是说,贫困生应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申请资助,且在接受资助后不能将钱使 用在“不正当”领域(比如高消费),否则就应当受到相应制约。这项原则可以说是维系奖助 学金制度正常运作的重点所在。但是在实际实施中,这种不明确的道德规范就遇到了难题。 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求贫困生吃糠咽菜才对得起他们“贫困生”的“头衔”,才有得到助 学金的资格?如果是的话,设立助学金的意义又在什么地方呢?助学金原本就是帮助贫困学 生完成学业,尽量在生活上贴近普通学生的 我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 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 学金、助学金:…”。另外,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这是不是说助学金拿到手了就是自己的钱,随便怎么花都行 好像也不是这样,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助学金是因为国家考虑到有些学生无力完成学业 而发放的,那么它的最佳用途当然是拿来支付学费,购置学习用品 既然助学金不应该拿来奢侈消费,那怎样才是奢侈消费?就拿电脑来说,笔记本和二手 电脑的价格区别甚大,而且电脑渐有成为必需品之势,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掌握相关电 脑知识更是未来参与社会竞争的必备条件,如果武断地视之为高消费,恐怕不妥。再说说手 机,现在一部具有最简单功能的手机,哪怕是如 Nokia, Samsung一类的品牌机也不过是几 百元的消费,硬是把这也归类到“高消费”而逼着贫困生不得使用,否则酌情减少甚至取消 其助学金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学生不是圣人,更不可能过着完全禁欲的生活,在面对外界诱惑的同时,无论是谁都难 免有虚荣心作祟的时候,要求贫困生达到“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是不是太困难了?是不是 需要适当的心理辅导来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仅仅用发放助学贷款来解决? “双助计划”的意义在于让受助的学生懂得回报社会,同时使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得到 一定的提高。学校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受助学生回馈社会和学校,想法是很好的。现如今的 些大学生接受别人的恩惠的同时,却对同样需要帮助的人很漠然、冷淡。参加双助计划有利 于让学生培养感恩心态

支持的心理需求,却又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在这种心理之下,一些贫困生就选择“伪 装奢侈”的生活方式,以期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最后的问题: 如果说接受国家和政府的各种资助是贫困生的一种权利,要求贫困生担负一定的责任也 是应该的。也就是说,贫困生应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申请资助,且在接受资助后不能将钱使 用在“不正当”领域(比如高消费),否则就应当受到相应制约。这项原则可以说是维系奖助 学金制度正常运作的重点所在。但是在实际实施中,这种不明确的道德规范就遇到了难题。 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求贫困生吃糠咽菜才对得起他们“贫困生”的“头衔”,才有得到助 学金的资格?如果是的话,设立助学金的意义又在什么地方呢?助学金原本就是帮助贫困学 生完成学业,尽量在生活上贴近普通学生的。 我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 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 学金、助学金;……”。另外,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这是不是说助学金拿到手了就是自己的钱,随便怎么花都行? 好像也不是这样,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助学金是因为国家考虑到有些学生无力完成学业 而发放的,那么它的最佳用途当然是拿来支付学费,购置学习用品。 既然助学金不应该拿来奢侈消费,那怎样才是奢侈消费?就拿电脑来说,笔记本和二手 电脑的价格区别甚大,而且电脑渐有成为必需品之势,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掌握相关电 脑知识更是未来参与社会竞争的必备条件,如果武断地视之为高消费,恐怕不妥。再说说手 机,现在一部具有最简单功能的手机,哪怕是如 Nokia,Samsung 一类的品牌机也不过是几 百元的消费,硬是把这也归类到“高消费”而逼着贫困生不得使用,否则酌情减少甚至取消 其助学金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学生不是圣人,更不可能过着完全禁欲的生活,在面对外界诱惑的同时,无论是谁都难 免有虚荣心作祟的时候,要求贫困生达到“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是不是太困难了?是不是 需要适当的心理辅导来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仅仅用发放助学贷款来解决? “双助计划”的意义在于让受助的学生懂得回报社会,同时使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得到 一定的提高。学校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受助学生回馈社会和学校,想法是很好的。现如今的一 些大学生接受别人的恩惠的同时,却对同样需要帮助的人很漠然、冷淡。参加双助计划有利 于让学生培养感恩心态

但是实际实施之中,这种“强制性”却成为了学生感到不舒服的根源。回报社会是好的, 被迫回报却不是个滋味。回报学校是好的,成为“廉价劳动力”却教人不舒服了。我们是不 是应该想办法找到一个更好的方式,让学生们在不感到难堪的同时学会在获得别人帮助的时 候知道报答? 附:课题研究调查计划方案 调查问卷样张及结果分析 学生访谈稿(匿名) 关于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的调查方案 小组成员 张严严07300260073负责访谈稿和学生采访 项菲07300550019负责设计问卷和写论文 何熠飞07300550014负责发放问卷和数据统计 调查目的: 随着国家对教育制度的完善和对贫困学生的进一步重视,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得 以受惠于国家的助学政策。但与此同时,助学金的合理利用问题也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诚 然,很多学生珍借并利用好了这笔资源,但我们的身边似乎也有一部分同学未能善用助学金 同时,我们发现助学金的发放并不是完全“无偿”的,学生需要参与“双助计划”以获得助 学金,这在学生中有着不小的争议。我们小组希望通过本学期的调查研究能对这一现象了解 得更深入全面。 调查方法 1)利用网络资源,初步了解贫困大学生是如何利用助学金的,同时了解社会对其的 看法以及舆论导向

但是实际实施之中,这种“强制性”却成为了学生感到不舒服的根源。回报社会是好的, 被迫回报却不是个滋味。回报学校是好的,成为“廉价劳动力”却教人不舒服了。我们是不 是应该想办法找到一个更好的方式,让学生们在不感到难堪的同时学会在获得别人帮助的时 候知道报答? 附:课题研究调查计划方案 调查问卷样张及结果分析 学生访谈稿(匿名) 关于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的调查方案 小组成员: 张严严 07300260073 负责访谈稿和学生采访 项 菲 07300550019 负责设计问卷和写论文 何熠飞 07300550014 负责发放问卷和数据统计 调查目的: 随着国家对教育制度的完善和对贫困学生的进一步重视,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得 以受惠于国家的助学政策。但与此同时,助学金的合理利用问题也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诚 然,很多学生珍惜并利用好了这笔资源,但我们的身边似乎也有一部分同学未能善用助学金。 同时,我们发现助学金的发放并不是完全“无偿”的,学生需要参与“双助计划”以获得助 学金,这在学生中有着不小的争议。我们小组希望通过本学期的调查研究能对这一现象了解 得更深入全面。 调查方法: 1) 利用网络资源,初步了解贫困大学生是如何利用助学金的,同时了解社会对其的 看法以及舆论导向

2)观察身边贫困大学生对助学金的利用 3)跟踪了解助学成长之家的贫困大学生 4)采访周围同学,获得他们对此事的看法 初步时间安排: 9月25日——10月9日,组员分别上网查询资料,于10月6日至9日汇总,同时确定 调查的具体方向 10月10日—-10月23日,设计并完成调查问卷 月24日—-12月11日,观察身边贫困大学生对助学金的利用,同时整理己回收的 问卷信息 10月10日—-12月11日,跟踪了解助学成长之家的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利用情况 12月12日——12月25日,汇总并整理所有资料,提交调查报告 结果汇报形式: 主要以小组调査报告及小论文形式提交,辅以适当材料(如:调查问卷实稿,pt 照片,采访报告等) 调查问卷样张: 问卷一: 第1题:您对复旦大学的补助措施满意吗?[单选题] 选项很满意 感觉不是很公 有效答卷份数 小计 24 比例 100.00%0.00% 0.00% 很满意 10000% 一般 0.00% 感觉不是很公平 0.00% 第2题

2) 观察身边贫困大学生对助学金的利用 3) 跟踪了解助学成长之家的贫困大学生 4) 采访周围同学,获得他们对此事的看法 初步时间安排: 9 月 25 日——10 月 9 日,组员分别上网查询资料,于 10 月 6 日至 9 日汇总,同时确定 调查的具体方向 10 月 10 日——10 月 23 日,设计并完成调查问卷 10 月 24 日——12 月 11 日,观察身边贫困大学生对助学金的利用,同时整理已回收的 问卷信息 10 月 10 日——12 月 11 日,跟踪了解助学成长之家的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利用情况 12 月 12 日——12 月 25 日,汇总并整理所有资料,提交调查报告 结果汇报形式: 主要以小组调查报告及小论文形式提交,辅以适当材料(如:调查问卷实稿,ppt, 照片,采访报告等) 调查问卷样张: 问卷一: 第 1 题: 您对复旦大学的补助措施满意吗? [单选题] 选项 很满意 一般 感觉不是很公平 有效答卷份数 小计 24 0 0 24 比例 100.00% 0.00% 0.00% 很满意 100.00% 一般 0.00% 感觉不是很公平 0.00% 第 2 题:

您现在的平均绩点是多少?[单选题] 选390-4.3.70-3.60-3.50-33.40-330-3.20-3.10-3.00-3.00 项00389369593493393293.19309以下摩密 2 0.004.17 12.508.334.174.170.0037.520.8 0.00% %83 3.90-4.00 3.70-3.89 0.00% 3.60-3.69 4.17% 3.50-3.59 8.33% 3.40-3.49 12.50% 3.30-3.39 8.33% 3.20-3.29 4.17% 3.10-3.19 4.17% 3.00-3.09 3.00以下 37.50% 第3题 您觉得在上海生活受到很多金钱上的压力和诱惑吗?[单选题] 选项 有效答卷份数 比例 62.50% 37.50% 62.50% 不是 37.50% 第4题 身边的人是怎么看待你的?[单选题] 选项很平常啊,跟大家一样/有时候会受到一些感觉别人看自己不有效答卷 排挤 样 份数 小计

您现在的平均绩点是多少? [单选题] 选 项 3.90-4. 00 3.70- 3.89 3.60- 3.69 3.50-3 .59 3.40- 3.49 3.30- 3.39 3.20- 3.29 3.10- 3.19 3.00- 3.09 3.00 以下 保密 有 效 答 卷 份 数 小 计 0 0 1 2 3 2 1 1 0 9 5 2 4 比 例 0.00% 0.00 % 4.17 % 8.33% 12.50 % 8.33 % 4.17 % 4.17 % 0.00 % 37.5 0% 20.8 3% 3.90-4.00 0.00% 3.70-3.89 0.00% 3.60-3.69 4.17% 3.50-3.59 8.33% 3.40-3.49 12.50% 3.30-3.39 8.33% 3.20-3.29 4.17% 3.10-3.19 4.17% 3.00-3.09 0.00% 3.00 以下 37.50% 保密 20.83% 第 3 题: 您觉得在上海生活受到很多金钱上的压力和诱惑吗? [单选题] 选项 是 不是 有效答卷份数 小计 15 9 24 比例 62.50% 37.50% 是 62.50% 不是 37.50% 第 4 题: 身边的人是怎么看待你的?[单选题] 选项 很平常啊,跟大家一样 有时候会受到一些 排挤 感觉别人看自己不 一样 有效答卷 份数 小计 23 1 0 24

比例 95.83% 0.00% 很平常啊,跟大家一样 95.83% 有时候会受到一些排挤 4.17% 感觉别人看自己不一样 第 你会因为身边人的影响去买较贵的商品吗?[单选题] 选项 全不会有时这样如果物品很必要就会有效答卷份数 小计 比例 41.67% 8.33% 50.00% 完全不会 41.67% 有时这样 8.33% 如果物品很必要就会 50.00% 问卷二: 双助计划”调查问卷报告 共125个学生参与此次调查,其中99.2%来自07级。被调查者分别来自报刊阅览室、档案 馆等10多个部门。被调査者的生源地几乎遍布全国,其中新疆居首位,其人数占总数的 13.6%,上海人数第二占88%,;排第三位的河南占72%。有928%的同学回答了家庭人均 月收入,其中82.8%的同学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包括500元),23.3%的甚至在 200元以下(包括200元),但也有69%的同学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750元 对贫困、奖学金、助学金等的看法 1.请问您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是(可多选) 所有同学都认为兄弟姐妹多是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因素,68%的同学的父母有一方或双 方无工作,248%的同学来自单亲家庭,还有3.2%的同学家中有重病患。 2.您认为家庭经济困难(请选出您认为最重要的选项) 984%的同学回答了此题,其中16%的人觉得是上一代的问题,41%的人感到这对自己 的成长造成了阴影,634%的同学觉得这让自己比同龄人更早地懂事当家,293%的人感 到自己有责任帮助家里减轻经济负担,还有1.6%的同学希望能出人头地弥补小时候受的 委屈 3.请问您在小学、中学、高中阶段有无领受奖学金/补助金的经历 所有的同学都回答了此题,其中44.8%的人领过奖学金,11.2%的人领过补助,168%的

比例 95.83% 4.17% 0.00% 很平常啊,跟大家一样 95.83% 有时候会受到一些排挤 4.17% 感觉别人看自己不一样 0.00% 第 5 题: 你会因为身边人的影响去买较贵的商品吗?[单选题] 选项 完全不会 有时这样 如果物品很必要就会 有效答卷份数 小计 10 2 12 24 比例 41.67% 8.33% 50.00% 完全不会 41.67% 有时这样 8.33% 如果物品很必要就会 50.00% 问卷二: “双助计划”调查问卷报告 共 125 个学生参与此次调查,其中 99.2%来自 07 级。被调查者分别来自报刊阅览室、档案 馆等 10 多个部门。被调查者的生源地几乎遍布全国,其中新疆居首位,其人数占总数的 13.6%,上海人数第二占 8.8%,;排第三位的河南占 7.2%。有 92.8%的同学回答了家庭人均 月收入,其中 82.8%的同学家庭人均月收入在 500 元以下(包括 500 元),23.3%的甚至在 200 元以下(包括 200 元),但也有 6.9%的同学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 750 元。 一、 对贫困、奖学金、助学金等的看法 1. 请问您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是(可多选)_____ 所有同学都认为兄弟姐妹多是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因素,68%的同学的父母有一方或双 方无工作,24.8%的同学来自单亲家庭,还有 3.2%的同学家中有重病患。 2. 您认为家庭经济困难(请选出您认为最重要的选项) 98.4%的同学回答了此题,其中 1.6%的人觉得是上一代的问题,4.1%的人感到这对自己 的成长造成了阴影,63.4%的同学觉得这让自己比同龄人更早地懂事当家,29.3%的人感 到自己有责任帮助家里减轻经济负担,还有 1.6%的同学希望能出人头地弥补小时候受的 委屈。 3. 请问您在小学、中学、高中阶段有无领受奖学金/补助金的经历 所有的同学都回答了此题,其中 44.8%的人领过奖学金,11.2%的人领过补助,16.8%的

同学都领过,48%的同学只有学杂费免除,22.4%的同学表示学校里根本没有这方面的 款项设置 4.作为大学生的你,在面对上海求学阶段中庞大的学费与生活费的开销时,想到的经 济来源是(按照主要→次要途径排序,不用的方法不必写) 省吃俭用是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92.8%的同学想申请助学贷款/助学基金,86.4%的人 希望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各种奖学金,66.4%的人认为参加学校的“双助计划”也是一种 途径,344%的人参加光华公司的勤工助学岗位,还有18.4%的人选择做社会兼职(如 做家教) 5.您对助学贷款/助学金的态度是 97.6%的同学回答了此题,其中148%的同学认为国家有责任有义务资助贫困生,3.3% 表示无所谓,对779%的同学来说是雪中送炭,4.1%的人没想过居然还有这种东西。 6.复旦大学的“贫困生”在你眼中代表了 所有人都回答了此题,其中52%的同学的概念是人穷志不穷,44.8%的人觉得只是普通 学生,2.4%的人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贫困生,08%的人觉得这是个可以不劳而获的机 你认为国家资助贫困生,应当让他们的生活水平达到 992%的同学回答了此题,其中6.5%的同学希望达到所在城市的最低生活水平,177% 的人觉得要看周围人的平均生活水平而定,60.5%的人认为只要能解决一些燃眉之急就 可以,还有153%的同学对于生活水平高低不在乎,只希望能够资助学费和教材书籍等 的费用。 二、关于“双助计划” 1.为什么您选择参加双助计划 984%的同学回答了此题,其中5.7%的同学是因为领了助学金后不得不做,699%的人 觉得应该对学校给予的资助表示感谢和回报,244%的人认为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 2.您对学习类、实践类岗位的同学有什么看法 984%的同学回答了此题,其中38.2%的人觉得他们有这份能力,5.7%的同学认为他们 需要比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24%的人觉得他们没有付出任何实质性劳动就可以得到助 学金是不公平的,52%的人只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3.您认为您现在的双助岗位 984%的同学回答了此题,其中8.1%的同学觉得枯燥,4.9%的则认为工资太低,528% 觉得双助工作有一定的意义,还有341%的人觉得从老师和同学以及岗位锻炼中学到了 很多东西 4.您对双助工作的看法是 984%的同学回答了此题,其中139%的同学会积极准时地参加工作,854%的人保证工作 时间在岗位上,0.8%的同学觉得迟到早退无所谓,还有0.8%采取能混则混能逃则逃的

同学都领过,4.8%的同学只有学杂费免除,22.4%的同学表示学校里根本没有这方面的 款项设置。 4. 作为大学生的你,在面对上海求学阶段中庞大的学费与生活费的开销时,想到的经 济来源是(按照主要→次要途径排序,不用的方法不必写) 省吃俭用是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92.8%的同学想申请助学贷款/助学基金,86.4%的人 希望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各种奖学金,66.4%的人认为参加学校的“双助计划”也是一种 途径,34.4%的人参加光华公司的勤工助学岗位,还有 18.4%的人选择做社会兼职(如: 做家教)。 5. 您对助学贷款/助学金的态度是 97.6%的同学回答了此题,其中 14.8%的同学认为国家有责任有义务资助贫困生,3.3% 表示无所谓,对 77.9%的同学来说是雪中送炭,4.1%的人没想过居然还有这种东西。 6. 复旦大学的“贫困生”在你眼中代表了 所有人都回答了此题,其中 52%的同学的概念是人穷志不穷,44.8%的人觉得只是普通 学生,2.4%的人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贫困生,0.8%的人觉得这是个可以不劳而获的机 会。 7. 你认为国家资助贫困生,应当让他们的生活水平达到 99.2%的同学回答了此题,其中 6.5%的同学希望达到所在城市的最低生活水平,17.7% 的人觉得要看周围人的平均生活水平而定,60.5%的人认为只要能解决一些燃眉之急就 可以,还有 15.3%的同学对于生活水平高低不在乎,只希望能够资助学费和教材书籍等 的费用。 二、 关于“双助计划” 1. 为什么您选择参加双助计划 98.4%的同学回答了此题,其中 5.7%的同学是因为领了助学金后不得不做,69.9%的人 觉得应该对学校给予的资助表示感谢和回报,24.4%的人认为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 会。 2. 您对学习类、实践类岗位的同学有什么看法 98.4%的同学回答了此题,其中 38.2%的人觉得他们有这份能力,5.7%的同学认为他们 需要比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2.4%的人觉得他们没有付出任何实质性劳动就可以得到助 学金是不公平的,52 %的人只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3. 您认为您现在的双助岗位 98.4%的同学回答了此题,其中 8.1%的同学觉得枯燥,4.9%的则认为工资太低,52.8% 觉得双助工作有一定的意义,还有 34.1%的人觉得从老师和同学以及岗位锻炼中学到了 很多东西。 4. 您对双助工作的看法是 98.4%的同学回答了此题,其中 13%的同学会积极准时地参加工作,85.4%的人保证工作 时间在岗位上,0.8%的同学觉得迟到早退无所谓,还有 0.8%采取能混则混能逃则逃的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