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城市规划评析—巴黎 摘要: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条件、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归纳,对不同时期巴黎地区区域规划的时代 背景、目标思路、主要内容、政策措施与成效得失进行了分析阐述。笔者认为,以1965年为分界线,巴黎 地区规划视点实现了从市区向包括市郊的区域扩展,实现了从遇制城市膨胀向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方 向转变,实现了解决交通、住房等单要素问题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 过对具体数据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巴黎地区规划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也存在着如何进一步调动社会力 量加快巴黎地区规划方案实施的问题。 法国一直都具有强烈的中央集杈意识其经济高度集中于首都巴黎,形成了巴黎市区的过度膨胀与其他 地区的停滞衰落并存、地区发展严重失衡日益突出的矛盾。在二战刚刚结束不久的1947年法国青年地理学 家让·弗朗索瓦·格拉维埃( Jaen franois gravier)在其著作《巴黎和法国的荒漠》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巴 黎与法国其他地区比例失调、地区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他认为这一问题的根源为历史的偶然而非经济发 展的必然并且能够通过合理规划和协调来解决。格氏指出电力的广泛使用以及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给 工业向农村疏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扭转巴黎地区工业过分集中的局面是完全可能的。格拉维埃的观点引起 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区域平衡发展问题的关注和热烈讨论法国政府于1950年代末开始对巴黎地区产业 人口的过度膨胀进行控制,同时还在巴黎内部进行了人口、产业的调整和优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解 决了巴黎市区人口和产业过于密集、拥挤巴黎市区与周边地区联系松 散、协调不够等问题。 关键词巴黎巴黎地区;城市规划 1巴黎历史沿革回顾 巴黎地区位于巴黎盆地中央的塞纳河畔,从公元4世纪建城至今,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公元 4世纪至12世纪,巴黎为主教所控制宗教和商业是其特色吸引范围主要为法国北部地区。自从13世纪卡 比廷王朝在此建都之后,发展很快巴黎区一直为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人口规模也由13世 纪的10万、17世纪的50万、19世纪末的200万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末的470万、70年代末的近1000 万。2003年巴黎市区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包括近郊3省和远郊4省在内的巴黎大区面积约 为12000平方公里人口为1100多万。巴黎大区的面积占全国的22%人口占全国的约1/5.工业生产总值占 全国的1/4国内生产总值则占全国的近1/3法国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把总部设在巴黎指挥生产和营销。而 且巴黎地区还拥有近全国1/4的工业职工和1/3的高校人员。 从空间形态上看20世纪60年代以前巴黎是以市区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向外逐渐扩展的。市中心集聚程 度高并逐渐向郊区方向递减巴黎的商业、金融行政和科学文化主要集中于市中心的核心区内巴黎城区边缘 则主要为结构简单、单调的住宅群市区街道布局呈现放射状。这种格局造成了巴黎市区绿地面积下降、居 住地与工作场所之间的距离增加、交通紧张,城郊基础设施落后发达的西部城区与较为落后的国外城市规 划巴黎地区的发展与规划阅后的东部城区的差距扩大。 不同时期的法国统治者都很注重巴黎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18世纪初为了改变巴黎当时拥挤‘城市 环境很差的状况,巴黎政府提出了建设一个‘’清洁、安全、方便“巴黎的城市目标,改造了广场、交叉 路口维修了古建筑和桥梁美化了塞纳河岸;开辟了公共绿地;限制了建筑高度。并根据1724年的法令规定了 巴黎的界限限制农民随意入城,建立了包税者城墙 1793年成立的国民会议的下属机构“阿尔底斯特委员会“( Commission des artistes)按照划分城市用地、 解决巴黎的卫生和交通问题、尽可能美化巴黎等三项基本原则编制了巴黎规划。尽管规划方案没有得到国 民大会批准但还是概括地反映了巴黎居民的愿望和巴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巴黎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 影响 1793年,拿破仑实施了包括开辟道路与建造桥梁、改造河岸和广场、开挖运河、建设引水渠、供水站
典型城市规划评析——巴黎 摘要: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条件、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归纳,对不同时期巴黎地区区域规划的时代 背景、目标思路、主要内容、政策措施与成效得失进行了分析阐述。笔者认为,以 1965 年为分界线,巴黎 地区规划视点实现了从市区向包括市郊的区域扩展,实现了从遇制城市膨胀向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方 向转变,实现了解决交通、住房等单要素问题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 过对具体数据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巴黎地区规划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也存在着如何进一步调动社会力 量加快巴黎地区规划方案实施的问题。 法国一直都具有强烈的中央集权意识其经济高度集中于首都巴黎,形成了巴黎市区的过度膨胀与其他 地区的停滞衰落并存、地区发展严重失衡日益突出的矛盾。在二战刚刚结束不久的 1947 年法国青年地理学 家让·弗朗索瓦·格拉维埃(Jaen FranfoisGravier)在其著作《巴黎和法国的荒漠》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巴 黎与法国其他地区比例失调、地区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他认为这一问题的根源为历史的偶然而非经济发 展的必然并且能够通过合理规划和协调来解决。格氏指出电力的广泛使用以及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给 工业向农村疏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扭转巴黎地区工业过分集中的局面是完全可能的。格拉维埃的观点引起 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区域平衡发展问题的关注和热烈讨论法国政府于 1950 年代末开始对巴黎地区产业 人口的过度膨胀进行控制,同时还在巴黎内部进行了人口、产业的调整和优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解 决了巴黎市区人口和产业过于密集、拥挤巴黎市区与周边地区联系松 散、协调不够等问题。 关键词:巴黎;巴黎地区;城市规划 1 巴黎历史沿革回顾 巴黎地区位于巴黎盆地中央的塞纳河畔,从公元 4 世纪建城至今,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公元 4 世纪至 12 世纪,巴黎为主教所控制宗教和商业是其特色吸引范围主要为法国北部地区。自从 13 世纪卡 比廷王朝在此建都之后,发展很快巴黎区一直为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人口规模也由 13 世 纪的 10 万、17 世纪的 50 万、19 世纪末的 200 万发展到 20 世纪 40 年代末的 470 万、70 年代末的近 1000 万。2003 年巴黎市区面积 105 平方公里,人口 200 多万。包括近郊 3 省和远郊 4 省在内的巴黎大区面积约 为 12000 平方公里人口为 1100 多万。巴黎大区的面积占全国的 2.2%人口占全国的约 1/5.工业生产总值占 全国的 1/4.国内生产总值则占全国的近 1/3 法国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把总部设在巴黎指挥生产和营销。而 且巴黎地区还拥有近全国 1/4 的工业职工和 1/3 的高校人员。 从空间形态上看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巴黎是以市区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向外逐渐扩展的。市中心集聚程 度高并逐渐向郊区方向递减.巴黎的商业、金融行政和科学文化主要集中于市中心的核心区内巴黎城区边缘 则主要为结构简单、单调的住宅群市区街道布局呈现放射状。这种格局造成了巴黎市区绿地面积下降、居 住地与工作场所之间的距离增加、交通紧张,城郊基础设施落后发达的西部城区与较为落后的国外城市规 划巴黎地区的发展与规划阅后的东部城区的差距扩大。 不同时期的法国统治者都很注重巴黎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18 世纪初.为了改变巴黎当时拥挤‘城市 环境很差的状况,巴黎政府提出了建设一个‘’清洁、安全、方便“巴黎的城市目标,改造了广场、交叉 路口;维修了古建筑和桥梁美化了塞纳河岸;开辟了公共绿地;限制了建筑高度。并根据 1724 年的法令规定了 巴黎的界限限制农民随意入城,建立了包税者城墙。 1793 年成立的国民会议的下属机构“阿尔底斯特委员会“(Commission des Artistes)按照划分城市用地、 解决巴黎的卫生和交通问题、尽可能美化巴黎等三项基本原则编制了巴黎规划。尽管规划方案没有得到国 民大会批准.但还是概括地反映了巴黎居民的愿望和巴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巴黎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 影响。 1793 年,拿破仑实施了包括开辟道路与建造桥梁、改造河岸和广场、开挖运河、建设引水渠、供水站
和下水道、修建卢浮宫和油房花园、开辟公共绿地、新建行政和大学区为核心内容的新城市规划建设运动 1840年以后的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巴黎的建设基本上遵循了’‘阿尔底斯特”的规划思想修通了巴 黎通向凡尔赛的铁路和巴黎最后的一道城墙。在1853-1870的17年中‘巴黎完成了几项重大的工程,基 本上形成了巴黎的面貌,如修通长400公里的城市道路,开辟广场建设公园,拆除一些房子,改善了城市 通风基本上解决了巴黎室息和不卫生的问题。1860年又把近郊的一个村并入巴黎。在此期间巴黎的面积增 图11934年的 PROST规划示意图 其一为迎合当时盛行的汽车交通需求规划提出放射路和环路相结合的道路结构形态。5条主要干道以 巴黎为中心从不同方向向法国腹地辐射以联系首都和其他国内及欧洲重要城市。位于巴黎地区边缘的环形 公路将5条放射状道路联系在一起成为郊区各市镇相互联系的依托 其二鉴于无序的郊区蔓延毁掉了大片森林、绿地规划提出严格保护现有森林公园等绿地和重要历史景 观地段并在规划区内建设新的休闲游乐场所,以备将来建设公共设施的用地之需。 三,为了抑制郊区蔓延规划限定了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将各市镇的土地利用划分为城市建设区和非建 设区两种类型,从而界定了巴黎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所有新的城市建设都被局限在城市建设区之内, 非建设区被视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用地储备,严禁城市化开发与建设。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大背景 巴黎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一个位于塞纳河边名叫西岱的小渔村,后在罗马营寨城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公元360年,罗马总督于连·拉波斯( TVLIENL’AP0STAC),把吕戈戴斯城正式命名为巴黎 ( PARIS)。公元508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CloⅥIS)正式建都于巴黎,使巴黎城取代了里昂城,成为法国 的政治文化中心。公元888年法兰西封建王国又以巴黎作为首都 历史学家一般把公元476年到14,15世纪这一时期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的欧洲社会处于全面萧 条状态。当时的巴黎,街道狭窄曲折,沿街市民房屋多为木结构。由于基督教对人民精神上的黑暗统治, 除了教堂,居住区完全处于无规划杂乱无章的状态,零零散散的商铺和作坊散布其中。直到10世纪,工 商业开始复苏,城市发展开始有所转机。路易七世统治时期,国王和城市相互利用携手,城市经济发展迅 速。到了奥古斯都统治时期(1180年~1225年),修建了卢佛尔堡垒和巴黎圣母院的主要工程。 15世纪前后,文艺复兴,资产阶级萌芽,基督教的地位被强烈动摇。16世纪的法国统治者致力于国 家统一,到17世纪中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这一时期,城市建筑风格主要是为君主服务的“古 典主义”。在建筑外形上显得端庄雄伟,但内部则极尽奢华,空间效果和装饰上带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 到18世纪则演化成洛可可风格。在城市规划思想领域,”古典主义+巴洛克“的设计思想对后来的 Haussmann 改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绝对君权时期的改建创新 17世纪初亨利四世在位,为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做了一些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把巴 黎昔日许多破烂的房屋改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这些改建工作多在广场或大街旁,形成完整的广场 和街道景观。路易十四时期,在巴黎继续改造卢浮宫和建设一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这些都与主要干道 桥梁等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区的艺术标志。贵族离开庄园在巴黎营造城市府邸,促进了巴黎的城市改造 绝对君权最伟大的纪念碑是对着卢浮宫建立的一个大而深远的视线中轴,延长丢勒里花园轴线,向西延伸, 于1724年其轴线到达星形广场。这条轴线后来成为巴黎的中 枢主轴,于18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 爱丽舍田园大道。巴黎出现了分布在一条轴线上的广场系列的 规划。纪念性的公共广场有很大发展,并且开始把绿化布置喷 泉雕塑、建筑小品和周围建筑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注重处 理好广场大小和周围建筑高度的比例。广场周围的环境以及广 场与广场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旺道姆广
和下水道、修建卢浮宫和油房花园、开辟公共绿地、新建行政和大学区为核心内容的新城市规划建设运动。 1840 年以后的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巴黎的建设基本上遵循了’‘阿尔底斯特”的规划思想修通了巴 黎通向凡尔赛的铁路和巴黎最后的一道城墙。在 1853 一 1870 的 17 年中‘巴黎完成了几项重大的工程,基 本上形成了巴黎的面貌,如修通长 400 公里的城市道路,开辟广场建设公园,拆除一些房子,改善了城市 通风基本上解决了巴黎窒息和不卫生的问题。1860 年又把近郊的一个村并入巴黎。在此期间巴黎的面积增 加 130%,人口增加一倍。图 1 1934 年的 PROST 规划示意图 其一为迎合当时盛行的汽车交通需求规划提出放射路和环路相结合的道路结构形态。5 条主要干道以 巴黎为中心从不同方向向法国腹地辐射.以联系首都和其他国内及欧洲重要城市。位于巴黎地区边缘的环形 公路将 5 条放射状道路联系在一起.成为郊区各市镇相互联系的依托 其二.鉴于无序的郊区蔓延毁掉了大片森林、绿地.规划提出严格保护现有森林公园等绿地和重要历史景 观地段并在规划区内建设新的休闲游乐场所,以备将来建设公共设施的用地之需。 其三,为了抑制郊区蔓延规划限定了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将各市镇的土地利用划分为城市建设区和非建 设区两种类型,从而界定了巴黎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所有新的城市建设都被局限在城市建设区之内, 非建设区被视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用地储备,严禁城市化开发与建设。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大背景 巴黎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一个位于塞纳河边名叫西岱的小渔村,后在罗马营寨城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公元 360 年, 罗马总督于连·拉波斯(JVLIENL’APOSTAC) , 把吕戈戴斯城正式命名为巴黎 ( PARIS) 。公元 508 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CLOVIS) 正式建都于巴黎, 使巴黎城取代了里昂城, 成为法国 的政治文化中心。公元 888 年法兰西封建王国又以巴黎作为首都。 历史学家一般把公元 476 年到 14,15 世纪这一时期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的欧洲社会处于全面萧 条状态。当时的巴黎,街道狭窄曲折,沿街市民房屋多为木结构。由于基督教对人民精神上的黑暗统治, 除了教堂,居住区完全处于无规划杂乱无章的状态,零零散散的商铺和作坊散布其中。直到 10 世纪,工 商业开始复苏,城市发展开始有所转机。路易七世统治时期,国王和城市相互利用携手,城市经济发展迅 速。到了奥古斯都统治时期(1180 年~1225 年),修建了卢佛尔堡垒和巴黎圣母院的主要工程。 15 世纪前后,文艺复兴,资产阶级萌芽,基督教的地位被强烈动摇。16 世纪的法国统治者致力于国 家统一,到 17 世纪中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这一时期,城市建筑风格主要是为君主服务的“古 典主义”。在建筑外形上显得端庄雄伟,但内部则极尽奢华,空间效果和装饰上带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 到 18 世纪则演化成洛可可风格。在城市规划思想领域,”古典主义+巴洛克“的设计思想对后来的 Haussmann 改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绝对君权时期的改建创新 17 世纪初亨利四世在位,为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做了一些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把巴 黎昔日许多破烂的房屋改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这些改建工作多在广场或大街旁,形成完整的广场 和街道景观。路易十四时期,在巴黎继续改造卢浮宫和建设一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这些都与主要干道 ﹑桥梁等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区的艺术标志。贵族离开庄园在巴黎营造城市府邸,促进了巴黎的城市改造。 绝对君权最伟大的纪念碑是对着卢浮宫建立的一个大而深远的视线中轴,延长丢勒里花园轴线,向西延伸, 于 1724 年其轴线到达星形广场。这条轴线后来成为巴黎的中 枢主轴,于 18 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 爱丽舍田园大道。巴黎出现了分布在一条轴线上的广场系列的 规划。纪念性的公共广场有很大发展,并且开始把绿化布置喷 泉雕塑、建筑小品和周围建筑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注重处 理好广场大小和周围建筑高度的比例。广场周围的环境以及广 场与广场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旺道姆广
场和协和广场。 公秀 1.星形广场2.方尖碑广场3.丟勒里花园 4.卢浮宫5.香榭丽舍大道 这一时期建设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 和建筑群、街道的改建,初步形成城市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景观,伴随 社会、经济的发展,基本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为 城市的面貌和发展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广场系列建设虽然一定程度上反 映秩序、组织、永恒的王权至上的要求,但其轴线变换、相互关系。尺度 等系列处理手法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了城市设计的发展,为之后的城市设计 做出了样板。另外,凡尔赛宫及园林的建设,冲破了意大利的约束形式 形成了法兰西独特的简洁豪放的风格。园周不设围墙,园内绿化与田野连 成一片,是巴洛克造园取得无限感的手法。凡尔赛宫的总布局对欧洲的城 市规划有很大的影响,它的三条笔直的放射大道和对称而严谨的大花园为 其后一些城市的规划所借鉴。(见左图) 奥斯曼改建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城市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分 布的不平衡导致了城市建设的种种矛盾:城市化进程加快引起城市畸形发 展: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引起了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大工业生产方式大大 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盲目扩展、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城市公用 设施提供较高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工业污染城市环境:城市设计整体环境 欠考虑,建筑艺术衰退。1853年~1870年,拿破仑三世执政,由塞纳区 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一即历史上著名的“奥斯
场和协和广场。 1.星形广场 2.方尖碑广场 3.丟勒里花园 4.卢浮宫 5.香榭丽舍大道 这一时期建设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 和建筑群、街道的改建,初步形成城市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景观,伴随 社会、经济的发展,基本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为 城市的面貌和发展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广场系列建设虽然一定程度上反 映秩序、组织、永恒的王权至上的要求,但其轴线变换、相互关系。尺度 等系列处理手法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了城市设计的发展,为之后的城市设计 做出了样板。另外,凡尔赛宫及园林的建设,冲破了意大利的约束形式, 形成了法兰西独特的简洁豪放的风格。园周不设围墙,园内绿化与田野连 成一片,是巴洛克造园取得无限感的手法。凡尔赛宫的总布局对欧洲的城 市规划有很大的影响,它的三条笔直的放射大道和对称而严谨的大花园为 其后一些城市的规划所借鉴。(见左图) 奥斯曼改建 1789 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城市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分 布的不平衡导致了城市建设的种种矛盾:城市化进程加快引起城市畸形发 展;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引起了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大工业生产方式大大 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盲目扩展、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城市公用 设施提供较高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工业污染城市环境;城市设计整体环境 欠考虑,建筑艺术衰退。1853 年~1870 年,拿破仑三世执政,由塞纳区 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即历史上著名的“奥斯 曼改建
改建的主要内容:(1)改建道路结构网,形成新的城市结构。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的“大十字”干道 和两个环行路。“大十字”干道把里沃利大街向东延长,其西端与爱丽舍田园大道联成巴黎东西主轴,并作 一条与之垂直的南北干道。(2)城市中心区的建设。这是继承19世纪初拿破仑大帝的帝国式风格,将道路 广场、绿地、水面、林荫带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组成的一个完整统一体。(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如建造 了完善的大规模地下排水管道系统,改善自来水供应并且增加水压等。(4)新建社会类城市服务设施。建设 了一些学校、医院、大学教学楼、兵营、监狱、公园等附属的非生产性建筑,为社区服务。(5)采用新的城 市行政结构,从管理层次上变革。同时,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分区 要求。(6)美化巴黎城市面貌。对道路宽度与两旁建筑物的高度都规定了一定的比例,屋顶坡度也有定制。 重视绿化建设,各区都修筑了大面积公园。还把东西郊区绿化面积扩展至市中心,建设了滨河绿地和花园 式林荫大道。 其积极创新价值在 于:1.打破了中世纪以来 的城市结构,建立新的城 市结构和道路交通体系 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2. 加深了对城市基础的全 面理解。不仅注重对城市 技术类基础设施改造,如 市政设施、供水、排污等 而且加强对社会服务类 非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 如学校、医院、兵营、监 狱、公园等:3.城市道路 结构模式的大胆改革对世界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和样板:4.多级中心城市结构和管理体系的创立为世 界大都市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5.城市美化运动为城市的发展与环境、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但同时,此次改建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之后遭到了众多批评,被称为外科手术式的粗暴改建原因是 其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要求、贫民窟问题以及对因国内和国际铁路网的形成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 碍,并且改建中的急剧扩张,使城市道路交通、城市景观等方面难免出现矛盾、混乱的一面。但是无论怎 么说,它却使巴黎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美丽、最先进、最开放的城市。 在1853一1870的17年中,巴黎完成了几项重大的工程,基本上形成了巴黎的面貌,如修通 长400公里的城市道路,开辟广场,建设公园,拆除一些房子,改善了城市通风,基本上解决了巴黎窒息 和不卫生的问题。在此期间,巴黎的面积增加130%,人口增加一倍。 至此,巴黎市区的城市形态基本定型,其特征如下: 1.数个在高度或在体量 上具有一定特点的建筑物作 为整个建筑群的主体性建筑 筑物围绕着这些主体标志规 则布局。这就使得上述建筑群 的布局大多呈现出"三段式” 的典型形式。 2.各区内的建筑物多
改建的主要内容:(1)改建道路结构网,形成新的城市结构。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的“大十字”干道 和两个环行路。“大十字”干道把里沃利大街向东延长,其西端与爱丽舍田园大道联成巴黎东西主轴,并作 一条与之垂直的南北干道。(2)城市中心区的建设。这是继承 19 世纪初拿破仑大帝的帝国式风格,将道路、 广场、绿地、水面、林荫带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组成的一个完整统一体。(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如建造 了完善的大规模地下排水管道系统,改善自来水供应并且增加水压等。(4)新建社会类城市服务设施。建设 了一些学校、医院、大学教学楼、兵营、监狱、公园等附属的非生产性建筑,为社区服务。(5)采用新的城 市行政结构,从管理层次上变革。同时,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分区 要求。(6)美化巴黎城市面貌。对道路宽度与两旁建筑物的高度都规定了一定的比例,屋顶坡度也有定制。 重视绿化建设,各区都修筑了大面积公园。还把东西郊区绿化面积扩展至市中心,建设了滨河绿地和花园 式林荫大道。 其积极创新价值在 于:1.打破了中世纪以来 的城市结构,建立新的城 市结构和道路交通体系, 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2. 加深了对城市基础的全 面理解。不仅注重对城市 技术类基础设施改造,如 市政设施、供水、排污等, 而且加强对社会服务类 非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 如学校、医院、兵营、监 狱、公园等;3.城市道路 结构模式的大胆改革对世界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和样板;4.多级中心城市结构和管理体系的创立为世 界大都市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5.城市美化运动为城市的发展与环境、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但同时,此次改建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之后遭到了众多批评,被称为外科手术式的粗暴改建原因是 其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要求、贫民窟问题以及对因国内和国际铁路网的形成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 碍,并且改建中的急剧扩张,使城市道路交通、城市景观等方面难免出现矛盾、混乱的一面。但是无论怎 么说,它却使巴黎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美丽、最先进、最开放的城市。 在 1 8 5 3 一 1 8 70 的 1 7 年中,巴黎完成了几项重大的工程,基本上形成了巴黎的面貌,如修通 长 400 公里的城市道路,开辟广场,建设公园,拆除一些房子,改善了城市通风,基本上解决了巴黎窒息 和不卫生的问题。在此期间,巴黎的面积增加 130%,人口增加一倍。 至此,巴黎市区的城市形态基本定型,其特征如下: 1.数个在高度或在体量 上具有一定特点的建筑物作 为整个建筑群的主体性建筑 统领全区,使该区内其他的建 筑物围绕着这些主体标志规 则布局。这就使得上述建筑群 的布局大多呈现出"三段式" 的典型形式。 2. 各区内的建 筑物多
依其地形、道路的走向规则布局。各建筑物间的组合形式既有方形、长方形,也有梯形、三角形以及不规则 的四边形等形状。(见图)且各组间多呈闭合状态 3.在建筑群的中心轴线地带内,均为绿化园林区(带),各建筑群的布局均主题突出、清晰明确 4.城市的各交通枢纽 (交叉路口)均以城市广场作 为其基本的布局形式。各交 通枢纽间均以宽阔、笔直的 林荫大道相连,且每条大街 都通向一处纪念性的建筑 2巴黎地区城市规划的发展 20世纪初,工业革命和小汽车的出现,使巴黎的城市发展进入扩张阶段但同时也给巴黎带来了严重的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郊区扩散等问题。为了解决巴黎的城市问题,巴黎市政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动 了“改造,美化和壮大巴黎”的大讨论。1932年5月,法国颁布法令设立巴黎地区提出编制《巴黎地区国 土开发计划》1932一1935年第一次提出了限制巴黎恶性膨胀和美化巴黎的规划设想巴黎的城市发展与规 划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11934年的 PROST规划 根据1932年的法令法国政府邀请规划师亨利·普罗斯特(H. Prost)代为制定巴黎地区的空间规划o 34年 PROS T规309正式出台。 PROST规划旨在对巴黎地区向郊区膨胀的现象进行控制从区域高度对城市建成区进行调整和完善 规划将巴黎地区划定在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方圆35公里的范围之内[121对区域道路结构、绿色空间保扩 和城市建设范围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城市建设区边界 区域交通干道 10 km 口建设用地储备 ■城市建设区 匚城市建设用地储备 221956年的PARP规划 战后10年经济复苏时期,人口和经济在地区和全国范围内的不平衡分布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主要特 征。为了减轻城市发展带来的压力和负担法国政府制订了一项法令通过实施新的经济规划来限制巴黎地区 的进一步扩展以期达到全国经济均衡发展的目标按照这条法令,1950年代以后在巴黎地区内新建和重建的 工业项目都必须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批
依其地形、道路的走向规则布局。各建筑物间的组合形式既有方形、长方形,也有梯形、三角形以及不规则 的四边形等形状。(见图)且各组间多呈闭合状态。 3. 在建筑群的中心轴线地带内,均为绿化园林区(带),各建筑群的布局均主题突出、清晰明确。 4. 城 市的 各交 通枢 纽 (交叉路口)均以城市广场作 为其基本的布局形式。各交 通枢纽间均以宽阔、笔直的 林荫大道相连,且每条大街 都通向一 处纪念 性的建筑 物。 2 巴黎地区城市规划的发展 20 世纪初,工业革命和小汽车的出现,使巴黎的城市发展进入扩张阶段.但同时也给巴黎带来了严重的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郊区扩散等问题。为了解决巴黎的城市问题,巴黎市政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动 了“改造,美化和壮大巴黎”的大讨论。1932 年 5 月,法国颁布法令设立巴黎地区提出编制《巴黎地区国 土开发计划》。1932 一 1935 年第一次提出了限制巴黎恶性膨胀和美化巴黎的规划设想.巴黎的城市发展与规 划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1 1934 年的 PROST 规划 根据 1932 年的法令.法国政府邀请规划师亨利·普罗斯特( H. Prost)代为制定巴黎地区的空间规划 I'lo 1934 年 PROS T 规 309 正式出台。 PROST 规划旨在对巴黎地区向郊区膨胀的现象进行控制从区域高度对城市建成区进行调整和完善。该 规划将巴黎地区划定在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方圆 35 公里的范围之内[121 对区域道路结构、绿色空间保护 和城市建设范围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2.2 1956 年的 PARP 规划 战后 10 年经济复苏时期,人口和经济在地区和全国范围内的不平衡分布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主要特 征。为了减轻城市发展带来的压力和负担法国政府制订了一项法令通过实施新的经济规划来限制巴黎地区 的进一步扩展以期达到全国经济均衡发展的目标.按照这条法令,1950 年代以后在巴黎地区内新建和重建的 工业项目都必须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批
1956年法国政府在对1934年的 PROST规划进行多次修改的基础上制定和颁布了新的(巴黎地区国土 开发计划简称PARP规划。PARP规划沿承了 PROS T规划以限制为重点的规划思想,在限制巴黎地区人口 规模增长的前提下通过划定城市建设区范围来限制巴黎地区城市空间的扩展,并同时致力于降低巴黎中心 区密度、提高郊区密度、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具体措施包括:第一积极疏散中心区人口和不适宜在中心区发 展的工业企业第二在郊区建设拥有服务设施和就业岗位的相对独立的大型住宅区:第三,在城市聚集区外缘 建设配备良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卫星城与中心区之间利用大片农业用地相互分隔,又通过公路和铁路交通相 互联系(见图2),国外城市规划 1963年制订的巴黎地区规划指导方案与1960年的方案相似也是继续执行限制巴黎增长的政策控制巴 黎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除此之外,法国政府还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8个平衡性大都市地区以与首都巴黎地 区相平衡。图21956年的PARP规划 231960年的 PADOG规划 1958年法国通过颁布法令开辟“优先城市化地区’‘极大地促进了大型住宅区在巴黎郊区的建设致使 巴黎城市聚集区的蔓延发展没有出现丝毫减缓的趋势。为此,戴高乐政府主持制定了新的《巴黎地区国土 开发与空间组织总体计划)简称 PADOG规划) PADOG规划与ARP规划一样主旨仍是通过限定城市建设区范围来遏止郊区蔓延追求地区整体均衡发 展。规划者认为未来巴黎地区城市发展的重点不是空间上的扩展而是对现有建成区的调整.建议利用企业扩 大或转产的机会来向郊区转移,以疏散中心区压力通过改造和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极核来重构城市郊区通过 鼓励巴黎地区周边城市的适度发展或在巴黎地区以外新建卫星城镇提高农村地区的活力(见图3)0 至此,巴黎市区的城市形态基本定型,其特征如下 1.数个在高度或在体量 上具有一定特点的建筑物作 为整个建筑群的主体性建筑 统领全区,使该区内其他的建 筑物围绕着这些主体标志规 的布局大多呈现出”三段式 则布局。这就使得上述建筑群 的典型形式。 2.各区内的建筑物多 依其地形、道路的走向规则布局。各建筑物间的组合形式既有方形、长方形,也有梯形、三角形以及不规则 的四边形等形状。(见图)且各组间多呈闭合状态 3.在建筑群的中心轴线地带内,均为绿化园林区(带),各建筑群的布局均主题突出、清晰明确。 4.城市的各交通枢纽 (交叉路口)均以城市广场作 NA AS 为其基本的布局形式。各交 通枢纽间均以宽阔、笔直的 林荫大道相连,且每条大街 都通向一处纪念性的建筑 60年代巴黎规划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同欧洲各国一样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重点是战后重建。这一时期整个法国经济 呈快速稳定增长趋势,与此同时人口亦大幅度提高,从1946年到1975年法国人口总量净增加1200万。而 这一时期巴黎地区的发展便明显呈松散式管理状态,尤其是巴黎塞纳区以外区域发展严重失控。同时整个
1956 年.法国政府在对 1934 年的 PROST 规划进行多次修改的基础上制定和颁布了新的((巴黎地区国土 开发计划)}(简称 PARP 规划)。PARP 规划沿承了 PROS T 规划以限制为重点的规划思想,在限制巴黎地区人口 规模增长的前提下.通过划定城市建设区范围来限制巴黎地区城市空间的扩展,并同时致力于降低巴黎中心 区密度、提高郊区密度、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具体措施包括:第一积极疏散中心区人口和不适宜在中心区发 展的工业企业第二在郊区建设拥有服务设施和就业岗位的相对独立的大型住宅区:第三,在城市聚集区外缘 建设配备良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卫星城与中心区之间利用大片农业用地相互分隔,又通过公路和铁路交通相 互联系(见图 2),国外城市规划 1963 年制订的巴黎地区规划指导方案与 1960 年的方案相似也是继续执行限制巴黎增长的政策控制巴 黎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除此之外,法国政府还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 8 个平衡性大都市地区以与首都巴黎地 区相平衡。图 2 1956 年的 PARP 规划 2.3 1960 年的 PADOG 规划 1958 年法国通过颁布法令开辟“优先城市化地区’‘极大地促进了大型住宅区在巴黎郊区的建设.致使 巴黎城市聚集区的蔓延发展没有出现丝毫减缓的趋势。为此,戴高乐政府主持制定了新的《巴黎地区国土 开发与空间组织总体计划))(简称 PADOG 规划)。 PADOG 规划与 PARP 规划一样主旨仍是通过限定城市建设区范围来遏止郊区蔓延追求地区整体均衡发 展。规划者认为未来巴黎地区城市发展的重点不是空间上的扩展而是对现有建成区的调整.建议利用企业扩 大或转产的机会来向郊区转移,以疏散中心区压力通过改造和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极核来重构城市郊区通过 鼓励巴黎地区周边城市的适度发展或在巴黎地区以外新建卫星城镇提高农村地区的活力(见图 3)0 至此,巴黎市区的城市形态基本定型,其特征如下: 1.数个在高度或在体量 上具有一定特点的建筑物作 为整个建筑群的主体性建筑 统领全区,使该区内其他的建 筑物围绕着这些主体标志规 则布局。这就使得上述建筑群 的布局大多呈现出"三段式" 的典型形式。 2. 各区内的建 筑物多 依其地形、道路的走向规则布局。各建筑物间的组合形式既有方形、长方形,也有梯形、三角形以及不规则 的四边形等形状。(见图)且各组间多呈闭合状态。 3. 在建筑群的中心轴线地带内,均为绿化园林区(带),各建筑群的布局均主题突出、清晰明确。 4. 城 市的 各交 通枢 纽 (交叉路口)均以城市广场作 为其基本的布局形式。各交 通枢纽间均以宽阔、笔直的 林荫大道相连,且每条大街 都通向一 处纪念 性的建筑 物。 60 年代巴黎规划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同欧洲各国一样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重点是战后重建。这一时期整个法国经济 呈快速稳定增长趋势,与此同时人口亦大幅度提高,从 1946 年到 1975 年法国人口总量净增加 1200 万。而 这一时期巴黎地区的发展便明显呈松散式管理状态,尤其是巴黎塞纳区以外区域发展严重失控。同时整个
地区的发展也缺乏系统性,配合建设城市的建设发展主要集中在巴黎周边10至15公里范围左右的内外郊 区这使巴黎地区在60年代面临重重严峻困难人口增长住房危机交通设施落后缺乏公共设施等等问题 从1960年开始整个巴黎地区的城乡规划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戴高乐将军委派保罗德鲁瓦Paul De louvrier负责巴黎地区的发展问题。1963年巴黎地区二十年发展规划草案初步形成,并形成了1965年 巴黎地区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该规划首先 考虑了到2000年的人口规模问题,并由此 尔基瓦尔德瓦兹省 对四十年之后的区域性城市发展状态做了 伊夫林省 预测性展望:到80年代中期经过近四分之 世纪的发展历程。这一城乡规划过程对发 展的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使20世纪前 马恩拉瓦莱 半叶的巴黎密集地区过渡到了大巴黎城市 圣冈代 塞纳马恩省 区域 默龙色纳 市区界 规划的主要内容:1.疏解城市中 心区人口。主要通过区域范围内的住房政策 新城 埃松省 实现,通过人口疏解以及中心区的更新改造 P集区 发属轴 最终实现提高城市生活环境品质的目标。2. 1:上塞纳省 利用城市近郊区发展多中心城市结构。3. 2:圣值尼省 包分中 沿城市主要发展轴和城市交通轴建设卫星 瓦尔德马恩省 新城。这是与先前早期规划相比最大的贡 1965年规划示意图 献。这一做法对促进巴黎周边地区的城市化 进程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并且己成为 so- 1965年巴黎总体规划的代表特征。4.建设 发展区域性交通运输系统。此次规划有一基 本原则就是区域城市发展一体化,为了达到 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随意随处可达的区域 性交通运输体系。5.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 边缘城市 环境。1962年,法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绿口近娜市 色革命运动并开始进行有关植被森林以及一区域空间联系 城市绿色空间发展的二十年规划这一计划持续了二十年并由此有效保护了整个巴多中心区域空间布局模式 统 241965年的 SDAURP规划 1964年巴黎大区政府成立,辖区面积扩大到约12万平方公里。翌年出台了《巴黎大区国土开发与城 市规划指导纲要(1965一2000)(简称 SDAURP规划)。如果说此前历次区域规划是重视了城市发展质量而忽 视其数量需求,那么 SDAURP规划则兼顾了城市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需求,即在完善现有城市聚集 区的同时有意识地在其外围地区为新的城市化提供可能的发展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该规划反映出规划 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被称为巴黎区域规划的转折点 基于人口规模从900万人增长到1400万人和建成面积从1200平方公里扩大到2300平方公里的预测 规划者制定了新的区域空间布局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其一改变先前的中心放射状布局,以遏制城市化蔓 延的加剧二其二改变“第二个巴黎“建设计划因为单一的新中心很难在短期形成规模,建成后在相当长时 间内也难与巴黎相抗衡:其三扬弃简单模仿英国大伦敦地区的新城模式,以免阻碍巴黎地区以外的城市发展 其四放弃巴黎为单一中心的建设计划以避免城市交通陷入恶性循环。规划者认为主要交通线路的走向决定 了城市发展的形态布局建议将新的城市建设沿重要文通千线布局形成城市发展轴线在郊区和新城市化地 区内新建多功能堿市中心打破现有的单中心布局模式。考虑到巴黎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历史发展
地区的发展也缺乏系统性,配合建设城市的建设发展主要集中在巴黎周边 10 至 15 公里范围左右的内外郊 区这使巴黎地区在 60 年代面临重重严峻困难人口增长住房危机交通设施落后缺乏公共设施等等问题。 从 1960 年开始整个巴黎地区的城乡规划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戴高乐将军委派保罗德鲁瓦 Paul Delouvrier 负责巴黎地区的发展问题。1963 年巴黎地区二十年发展规划草案初步形成,并形成了 1965 年 巴黎地区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该规划首先 考虑了到 2000 年的人口规模问题,并由此 对四十年之后的区域性城市发展状态做了 预测性展望:到 80 年代中期经过近四分之 一世纪的发展历程。这一城乡规划过程对发 展的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使 20 世纪前 半叶的巴黎密集地区过渡到了大巴黎城市 区域。 规划的主要内容:1. 疏解城市中 心区人口。主要通过区域范围内的住房政策 实现,通过人口疏解以及中心区的更新改造 最终实现提高城市生活环境品质的目标。2. 利用城市近郊区发展多中心城市结构。3. 沿城市主要发展轴和城市交通轴建设卫星 新城。这是与先前早期规划相比最大的贡 献。这一做法对促进巴黎周边地区的城市化 进程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并且已成为 1965 年巴黎总体规划的代表特征。4. 建设 发展区域性交通运输系统。此次规划有一基 本原则就是区域城市发展一体化,为了达到 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随意随处可达的区域 性交通运输体系。5.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 环境。1962 年,法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绿 色革命运动并开始进行有关植被森林以及 城市绿色空间发展的二十年规划这一计划持续了二十年并由此有效保护了整个大巴黎地区的绿色森林系 统。 2.4 1965 年的 SDAURP 规划 1964 年巴黎大区政府成立,辖区面积扩大到约 1.2 万平方公里。翌年出台了《巴黎大区国土开发与城 市规划指导纲要(1965 一 2000)))(简称 SDAURP 规划)。如果说此前历次区域规划是重视了城市发展质量而忽 视其数量需求,那么 SDAURP 规划则兼顾了城市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需求,即在完善现有城市聚集 区的同时有意识地在其外围地区为新的城市化提供可能的发展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该规划反映出规划 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被称为巴黎区域规划的转折点。 基于人口规模从 900 万人增长到 1400 万人和建成面积从 1200 平方公里扩大到 2300 平方公里的预测. 规划者制定了新的区域空间布局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其一改变先前的中心放射状布局,以遏制城市化蔓 延的加剧二其二.改变“第二个巴黎“建设计划因为单一的新中心很难在短期形成规模,建成后在相当长时 间内也难与巴黎相抗衡:其三扬弃简单模仿英国大伦敦地区的新城模式,以免阻碍巴黎地区以外的城市发展; 其四放弃巴黎为单一中心的建设计划以避免城市交通陷入恶性循环。规划者认为主要交通线路的走向决定 了城市发展的形态布局建议将新的城市建设沿重要文通千线布局.形成城市发展轴线在郊区和新城市化地 区内新建多功能城市中心打破现有的单中心布局模式。考虑到巴黎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历史发展 多中心区域空间布局模式 1965 年规划示意图
以及实施的可行性规划在塞纳、马恩和瓦兹河谷划定了两条平行的城市发展轴线从现状城市建成区的南北 两侧相切而过并在这两条城市发展轴线上设立了8座新城作为新的地区城市中心,将巴黎和巴黎大区与位 于巴黎盆地、法国及西欧的其他重要经济城市联系起来。但是,由于规划者对巴黎发展预测出现的偏差规 划中的8座新城最后只建成了色尔基、马恩拉瓦莱、圣冈代、埃夫里、默龙色纳等5座(见图4)0 同时1965年的规划中的另一个特色是强调住宅区与就业岗位交通设施等相关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协 调配套。在新住宅区邻近地区规划了工业小区、商业服务区、交通网络设施。此外考虑到巴黎地区空地和 绿地较少,规划中保留塞纳河谷地较高的地带作为休憩区。图31960年的 PADOG规划示蔽图 251976年的,WAUX规划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1960年代后期人口和经济增长放缓的事实,巴黎地区政府于1969年调整了 SDAURP规划将新城减少到5个每个新城的人口从30万一100万降为20万一30万。经过1975年刁‘国 外城市规划{2004VoA9.No.巴豢地区的发展与规划月再次修编于1976年颁布了(法兰西之岛地区国土开 发与城市规划指导纲要(1975-2000次简称 SDAURIF规划) 在 SDAURP规划的基础上 SDAURIF规划重申了巴黎地区城市发展的基本原则:其一城市建设沿南北两条 轴线布局,形成多中心的空间格局:其二无论是原有城市化地区还是建设中的新城,都应遵循综合性和多样 化的原则其三通过划定“乡村边界界定区域开敞空间的位里和范围限制城市化地区的自由蔓延;其四建设 环路加放射路的区域文通系统‘为多中心的区域空间布局提供便利的交通联系。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新规 划方案规定:巴黎作为区域城市中LL应保持多样化的居住功能稳定就业水平减缓人口递减趋势;巴黎近郊作 为中心区的延续应保持和完善现有城市结构整治和改善当地环境建设以拉德方斯为代表的郊区发展极核 作为新城市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巴黎远郊应大力发展新城并通过建设环形轨道交通系统加强与巴黎及近郊发 展极核的联系(见图5)0 为了应对1970年代中期法国经济增长乏力、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的现状, SDAURIF规划除继续强调 城市扩展和空间重组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偏颇的两个方面之外,而且还重视对现状建成区的改造与完善主张 加强保护自然空间在城市化地区内部开辟更多的公共绿色空间。 261994年的SDRF规划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为巴黎地区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从地区来看一方面 随着地区社会结枃调整的深化,区域发展在经济、社会、人口等多方面出现新的不平衡现象.特别是巴黎城 市集聚区的核心地带与边缘地带之间的不平衡13t: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缓慢好转一些大型建设 项目陆续上马.引发了人们对未来城市空间变化的关注。从国际来看全球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经济一体 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欧盟也在緊锣密鼓地筹备之中。 面对这样一个新的形势,巴黎作为一国之都该如何应对成为很现实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1990年法国政府开始对1976年的 SDAUR规划进行修编。1994年《法兰西岛地区发展 指导纲要(1990一2015))(简称SDRF规划)编制完成,制定了新世纪巴黎地区发展总体目标和战略。该规划 由于处于世纪之交的过渡时期而被赋予特殊的历史意义,区域视野和人文观点的引入成为其中的亮点SDRF 规划的特色主要表现为 首先确定了3条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第一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取得巴黎大区内自然环境与人文环 境的平衡;第二优先支持与发展住房和就业容量大、有利于地区协调发展的服务设施项目第三预留交通设施 用地以及居民参与社会活动、享受商业服务与娱乐休憩活动等项目的建设用地 其次,世界城市的竞争日益激烈,城市综合规模成为制胜的关键。巴黎具有成为欧洲中心城市和世界 城市的优势但仅靠巴黎或者巴黎地区是不够的,必须整合巴黎盆地乃至整个法国的力量参与竞争应打破行 政边界的隔阂,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一方面,要重视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通过人员和产业在 全国范围的合理分配使巴黎地区可以更好地发挥各种非物质资源的优势;另一方面在巴黎盆地和巴黎地区 之间建立伙伴关系通过发挥相互之间的互补性实现合理、可行、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的吸引力 和竞争力 再次注重社会、文化‘环境等人文因素在城市空间整合、自然空间保护、交通设施建设等三个方面的
以及实施的可行性.规划在塞纳、马恩和瓦兹河谷划定了两条平行的城市发展轴线从现状城市建成区的南北 两侧相切而过.并在这两条城市发展轴线上设立了 8 座新城作为新的地区城市中心,将巴黎和巴黎大区与位 于巴黎盆地、法国及西欧的其他重要经济城市联系起来。但是,由于规划者对巴黎发展预测出现的偏差.规 划中的 8 座新城最后只建成了色尔基、马恩拉瓦莱、圣冈代、埃夫里、默龙色纳等 5 座(见图 4) 0 同时 1965 年的规划中的另一个特色是强调住宅区与就业岗位.交通设施等相关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协 调配套。在新住宅区邻近地区规划了工业小区、商业服务区、交通网络设施。此外考虑到巴黎地区空地和 绿地较少,规划中保留塞纳河谷地较高的地带作为休憩区。图 3 1960 年的 PADOG 规划示蔽图 2.5 1976 年的, WJAUX 规划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 1960 年代后期人口和经济增长放缓的事实,巴黎地区政府于 1969 年调整了 SDAURP 规划将新城减少到 5 个每个新城的人口从 30 万一 100 万降为 20 万一 30 万。经过 1975 年刁‘国 外城市规划{2004 Vo1A9. No..巴豢地区的发展与规划月再次修编于 1976 年颁布了((法兰西之岛地区国土开 发与城市规划指导纲要(1975 一 2000)次简称 SDAURIF 规划)。 在 SDAURP 规划的基础上 SDAURIF 规划重申了巴黎地区城市发展的基本原则:其一城市建设沿南北两条 轴线布局,形成多中心的空间格局:其二.无论是原有城市化地区还是建设中的新城,都应遵循综合性和多样 化的原则其三.通过划定“乡村边界界定区域开敞空间的位里和范围.限制城市化地区的自由蔓延;其四建设 环路加放射路的区域文通系统‘为多中心的区域空间布局提供便利的交通联系。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新规 划方案规定:巴黎作为区域城市中 LL 应保持多样化的居住功能稳定就业水平减缓人口递减趋势;巴黎近郊作 为中心区的延续应保持和完善现有城市结构整治和改善当地环境.建设以拉德方斯为代表的郊区发展极核; 作为新城市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巴黎远郊应大力发展新城并通过建设环形轨道交通系统加强与巴黎及近郊发 展极核的联系(见图 5)0 为了应对 1970 年代中期法国经济增长乏力、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的现状,SDAURIF 规划除继续强调 城市扩展和空间重组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偏颇的两个方面之外,而且还重视对现状建成区的改造与完善主张 加强保护自然空间.在城市化地区内部开辟更多的公共绿色空间。 2.6 1994 年的 SDRIF 规划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为巴黎地区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从地区来看一方面. 随着地区社会结构调整的深化,区域发展在经济、社会、人口等多方面出现新的不平衡现象.特别是巴黎城 市集聚区的核心地带与边缘地带之间的不平衡 I 3t: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缓慢好转一些大型建设 项目陆续上马.引发了人们对未来城市空间变化的关注。从国际来看.全球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经济一体 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欧盟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 面对这样一个新的形势,巴黎作为一国之都该如何应对成为很现实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 1990 年法国政府开始对 1976 年的 SDAURIF 规划进行修编。1994 年《法兰西岛地区发展 指导纲要(1990 一 2015)))(简称 SDRIF 规划)编制完成,制定了新世纪巴黎地区发展总体目标和战略。该规划 由于处于世纪之交的过渡时期而被赋予特殊的历史意义,区域视野和人文观点的引入成为其中的亮点 SDRIF 规划的特色主要表现为: 首先确定了 3条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第一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取得巴黎大区内自然环境与人文环 境的平衡;第二.优先支持与发展住房和就业容量大、有利于地区协调发展的服务设施项目第三预留交通设施 用地以及居民参与社会活动、享受商业服务与娱乐休憩活动等项目的建设用地. 其次,世界城市的竞争日益激烈,城市综合规模成为制胜的关键。巴黎具有成为欧洲中心城市和世界 城市的优势.但仅靠巴黎或者巴黎地区是不够的,必须整合巴黎盆地乃至整个法国的力量参与竞争应打破行 政边界的隔阂,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一方面,要重视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通过人员和产业在 全国范围的合理分配.使巴黎地区可以更好地发挥各种非物质资源的优势;另一方面.在巴黎盆地和巴黎地区 之间建立伙伴关系通过发挥相互之间的互补性实现合理、可行、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的吸引力 和竞争力。 再次注重社会、文化‘环境等人文因素在城市空间整合、自然空间保护、交通设施建设等三个方面的
综合影响及其平衡发展。规划者将巴黎地区划分为建成空间(即城市空间)、农业空间和自然空间,并强调大 区的发展建设应该三者兼顾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同时也提出要维持城市社会的多元化特点,将城市的文化 功能建设视为提高地区竟争力的重要途径。此外,规划者还对绿带建设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给予了前所 未有的关注 (见图6), 最后继续坚持建设“多中心的巴黎地区”这一空间布局的基国外城市规划曾刚王璨本原则新城建设和 近郊空间重组仍是区域空间调整的重点,同时更加强调不同层次城市极核在规模、功能和区位上的多样性 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协作(见图7 3巴黎地区规划思路及成效 31规划思路的调整 年是巴黎地区城市规划的转折点。巴黎地区城市规划实现了从“以限制为主“到“以发展为主“的 发展战略的转变。 1965年以前主要采用强制性的限制政策,试图压缩巴黎发展规模。 PROST PARP和 PADOG规划均采取 了以限制为主的保守态度区域规划者视野仅仅局限于城市建成区现状没有将其广大腹地纳入到规划范畴之 1965年的 SDAURP规划提岀城市发展轴线和新城等概念,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构架了区域 空间格局的雏形对未来的区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规划者视野扩大到市郊促进了整个巴黎地区协调有序 的发展 1965年以后的三次规划方案继承了以推动巴黎地区整体均衡发展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思路将人为限制 城市建设区的扩展转变为有计划地为城市建设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空间扩大解决城市问题的途径 增加。多中心的空间概念也从城市建成区延伸到整个巴黎地区从而使区域的城市空间布局更具灵活性适应 了世界城市竞争的时代要求 32成效与问题 巴黎地区的城市规划工作在扭转经济活动向中心地带集中的趋势、尤其是控制巴黎市区的过度膨胀 使经济活动逐步平衡展开方为了使巴黎地区的城市规划得到更好的实施,巴黎于1960年设里了一个城 市规划研究中心负责就巴黎地区的规划治理问题向政府提供咨询。同时,巴黎地区行政下设’‘巴黎地区城 市规划与开发研究所”该所的工作极富建设性和创造性为巴黎地区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后 来市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城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通过建设5条绿带和发展郊区农业以构筑一自然平衡保护带“(2NE达到改 善巴黎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社会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目的同时也给未来发展留下一定的空间整治郊 区森林和绿地向公众开放保护郊区的自然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另外,通过建设快速高效、密度较高的文 通网络把市中心和郊区新城紧密地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为了减轻办公、商业活动和交通对巴黎中心区的压力在巴黎近郊原有基础较好的地点建立了9个新的商 贸、服务、交通副中心德方斯、圣德纳、博尔加、博比尼、罗士尼、凡尔赛、弗利泽、伦吉和克雷特伊以 实现巴黎市内人员和货物的分流。另外在巴黎市区东西两侧、离市中心20至30公里范围内的塞纳河谷地 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建立塞尔基( CergY一 Pontoise)、马恩拉瓦莱Mane-la-lle)、圣冈代( St Quentin en -Yvelines)、埃夫里(Ewy,默龙色纳( Melun一 Senart)等5座新城发展工业以及居民所需的基础和服务 设施引导市区工业、人口向郊区迁移从而保持巴黎地区在世界工业生产上的竞争力同时使巴黎市区有更 的空间来发挥服务中心的作用。 巴黎地区进行了行政上的调整,把塞纳省分为巴黎市区、上塞纳省、塞纳圣德尼省和瓦尔德马恩省把塞纳 瓦兹省分为埃松、瓦尔德瓦兹和伊夫三省。在巴黎地区内进一步确立了巴黎市区的中l地位,有利于整个 巴黎地区各个部分发展的协调。土地实施统一开发管理并把巴黎地区的规划方案纳入了地区“五年“和年 度财政计划以保证规划项目的实施 为了使巴黎地区的行政管理与巴黎地区的规模及复杂困难程度相适应1964年对包括塞纳塞纳瓦兹和塞
综合影响及其平衡发展。规划者将巴黎地区划分为建成空间(即城市空间)、农业空间和自然空间,并强调大 区的发展建设应该三者兼顾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同时也提出要维持城市社会的多元化特点,将城市的文化 功能建设视为提高地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此外,规划者还对绿带建设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给予了前所 未有的关注 (见图 6), 最后.继续坚持建设“多中心的巴黎地区”这一空间布局的基国外城市规划曾刚王璨本原则新城建设和 近郊空间重组仍是区域空间调整的重点,同时更加强调不同层次城市极核在规模、功能和区位上的多样性 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协作(见图 7). 3 巴黎地区规划思路及成效 3.1 规划思路的调整 1965 年是巴黎地区城市规划的转折点。巴黎地区城市规划实现了从“以限制为主“到“以发展为主“的 发展战略的转变。 1965 年以前.主要采用强制性的限制政策,试图压缩巴黎发展规模。PROST,PARP 和 PADOG 规划均采取 了以限制为主的保守态度区域规划者视野仅仅局限于城市建成区现状没有将其广大腹地纳入到规划范畴之 中。 1965 年的 SDAURP 规划提出城市发展轴线和新城等概念,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构架了区域 空间格局的雏形对未来的区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规划者视野扩大到市郊促进了整个巴黎地区协调有序 的发展。 1965 年以后的三次规划方案继承了以推动巴黎地区整体均衡发展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思路将人为限制 城市建设区的扩展转变为有计划地为城市建设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空间扩大解决城市问题的途径 增加。多中心的空间概念也从城市建成区延伸到整个巴黎地区从而使区域的城市空间布局更具灵活性适应 了世界城市竞争的时代要求。 3.2 成效与问题 巴黎地区的城市规划工作在扭转经济活动向中心地带集中的趋势、尤其是控制巴黎市区的过度膨胀、 使经济活动逐步平衡展开方 为了使巴黎地区的城市规划得到更好的实施,巴黎于 1960 年设里了一个城 市规划研究中心负责就巴黎地区的规划治理问题向政府提供咨询。同时,巴黎地区行政下设’‘巴黎地区城 市规划与开发研究所”该所的工作极富建设性和创造性为巴黎地区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后 来.市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城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通过建设 5 条绿带和发展郊区农业以构筑一自然平衡保护带“(ZNE)达到改 善巴黎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社会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目的.同时也给未来发展留下一定的空间整治郊 区森林和绿地向公众开放保护郊区的自然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另外,通过建设快速高效、密度较高的文 通网络把市中心和郊区新城紧密地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为了减轻办公、商业活动和交通对巴黎中心区的压力.在巴黎近郊原有基础较好的地点建立了 9 个新的商 贸、服务、交通副中心:德方斯、圣德纳、博尔加、博比尼、罗士尼、凡尔赛、弗利泽、伦吉和克雷特伊以 实现巴黎市内人员和货物的分流。另外在巴黎市区东西两侧、离市中心 20 至 30 公里范围内的塞纳河谷地、 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建立塞尔基((CergY一 Pontoise )、马恩拉瓦莱(Maine 一 La 一 Vallee )、圣冈代(St.Quentin 一 en -Yvelines )、埃夫里(Evry),默龙色纳(Melun 一 Senart)等 5 座新城.发展工业以及居民所需的基础和服务 设施.引导市区工业、人口向郊区迁移.从而保持巴黎地区在世界工业生产上的竞争力同时使巴黎市区有更多 的空间来发挥服务中心的作用。 巴黎地区进行了行政上的调整,把塞纳省分为巴黎市区、上塞纳省、塞纳圣德尼省和瓦尔德马恩省把塞纳 瓦兹省分为埃松、瓦尔德瓦兹和伊夫三省。在巴黎地区内进一步确立了巴黎市区的中 IL 地位,有利于整个 巴黎地区各个部分发展的协调。土地实施统一开发管理并把巴黎地区的规划方案纳入了地区“五年“和年 度财政计划以保证规划项目的实施。 为了使巴黎地区的行政管理与巴黎地区的规模及复杂困难程度相适应 1964 年对包括塞纳塞纳瓦兹和塞
纳马恩三省在内的 圈6被绿化带包围的郊区城市 圈7多中心的区域空间布局模式 然而巴黎地区新城建设规划也走过一些弯路。其一由于对人口增长的估计错误最初曾计划在巴黎郊区 建设8座新城,后来不得不把新城的数量下调为5个对时间和财政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其二第七个五年 计划(1976-1980年期间在新城实际建造的住宅数为规划数的一半不到。形成这两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几点:第一是因为人口、经济实际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最初规划时的预测;二是财政实力的限制对交通设施建 设的投资严重滞后:三是巴黎郊区新城发展规划1976年才最终获得议会的批准延误了新城的发展:四是规划 实施过程特别是其初期阶段几乎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投资没有调动包括下级政府、私人投资 者在内的社会各方实施规划方案的积极性影响了规划方案实施的速度和效果。4巴黎地区规划实施过程中 的主要经验 应地由187%降为巧6%。巴黎市区人口由1975年的230万降为1994年的217万。而且巴黎郊区的新城建 设规划也经受了多次政府更迭和政府财政危机的考验,已经发展成为功能齐全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新型发 展区域。在5个新建城市内1968至1984年新增人口37万人新创造就业位置16万个,占该地区1984年人 口总数的596%和就业岗位的714%。其新增人口占整个巴黎区新增人口的比重由1968-1975年间的% 上升到1975-1982年的47%同期就业岗位增幅也明显高于整个巴黎区的增长。新城的建设使得昔日还是农 田森林的巴黎郊区地带耸立起一座座现代化的新城便捷的交通也使巴黎与新城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同时 经过长时间的建设目前新区都己形成一定的规模扮演着巴黎地区各省际间平衡性卫星城都市的角色。其中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德方斯新区的建设。这座现代化的新城成为了今日欧洲最大的商务办公中心之 面己经取得为了使巴黎地区的城市规划得到更好的实施,巴黎于1960年设里了一个城市规划研究中 心负责就巴黎地区的规划治理问题向政府提供咨询。同时,巴黎地区行政下设’‘巴黎地区城市规划与开发 研究所”该所的工作极富建设性和创造性为巴黎地区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后来市政府还设 立了专门的城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通过建设5条绿带和发展郊区农业以构筑一自然平衡保护带“(NE)达到改 善巴黎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社会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目的同时也给未来发展留下一定的空间整治郊 区森林和绿地向公众开放保护郊区的自然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另外,通过建设快速高效、密度较高的文 通网络把市中心和郊区新城紧密地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为了减轻办公、商业活动和交通对巴黎中心区的压力在巴黎近郊原有基础较好的地点建立了9个新的商 贸、服务、交通副中心德方斯、圣德纳、博尔加、博比尼、罗士尼、凡尔赛、弗利泽、伦吉和克雷特伊以 实现巴黎市内人员和货物的分流。另外在巴黎市区东西两侧、离市中心20至30公里范围内的塞纳河谷地 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建立塞尔基( CergY一 Pontoise)、马恩拉瓦莱 Maine-la-Wee)、圣冈代( St Quentin en -Yvelines)、埃夫里(Ew,默龙色纳( Melun- Senart)等5座新城发展工业以及居民所需的基础和服务 设施引导市区工业、人口向郊区迁移从而保持巴黎地区在世界工业生产上的竞争力同时使巴黎市区有更多 的空间来发挥服务中心的作用 巴黎地区进行了行政上的调整,把塞纳省分为巴黎市区、上塞纳省、塞纳圣德尼省和瓦尔德马恩省把塞纳 瓦兹省分为埃松、瓦尔德瓦兹和伊夫三省。在巴黎地区内进一步确立了巴黎市区的中地位,有利于整个 巴黎地区各个部分发展的协调。土地实施统一开发管理并把巴黎地区的规划方案纳入了地区“五年“和年 度财政计划以保证规划项目的实施 为了使巴黎地区的行政管理与巴黎地区的规模及复杂困难程度相适应1964年对包括塞纳塞纳瓦兹和塞 纳马恩三省在内的 圈6被绿化带包围的郊区城市 圈7多中心的区域空间布局模式 然而巴黎地区新城建设规划也走过一些弯路。其一由于对人口增长的估计错误最初曾计划在巴黎郊区
纳马恩三省在内的 圈 6 被绿化带包围的郊区城市 圈 7 多中心的区域空间布局模式 然而巴黎地区新城建设规划也走过一些弯路。其一由于对人口增长的估计错误最初曾计划在巴黎郊区 建设 8 座新城,后来不得不把新城的数量下调为 5 个对时间和财政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其二第七个五年 计划(1976-1980 年)期间.在新城实际建造的住宅数为规划数的一半不到。形成这两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几点:第一是因为人口、经济实际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最初规划时的预测;二是财政实力的限制对交通设施建 设的投资严重滞后:三是巴黎郊区新城发展规划 1976 年才最终获得议会的批准延误了新城的发展:四是规划 实施过程特别是其初期阶段.几乎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投资没有调动包括下级政府、私人投资 者在内的社会各方实施规划方案的积极性.影响了规划方案实施的速度和效果。4 巴黎地区规划实施过程中 的主要经验 应地由 18.7%降为巧 6%。巴黎市区人口由 1975 年的 230 万降为 1994 年的 217 万。而且巴黎郊区的新城建 设规划也经受了多次政府更迭和政府财政危机的考验,已经发展成为功能齐全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新型发 展区域。在 5 个新建城市内.1968 至 1984 年新增人口 37 万人新创造就业位置 16 万个,占该地区 1984 年人 口总数的 59.6%和就业岗位的 71.4%。其新增人口占整个巴黎区新增人口的比重由 1968 一 1975 年间的 IS% 上升到 1975-1982 年的 47%同期就业岗位增幅也明显高于整个巴黎区的增长。新城的建设使得昔日还是农 田森林的巴黎郊区地带耸立起一座座现代化的新城便捷的交通也使巴黎与新城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同时 经过长时间的建设目前新区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扮演着巴黎地区各省际间平衡性卫星城都市的角色。其中.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德方斯新区的建设。这座现代化的新城成为了今日欧洲最大的商务办公中心之 、 面已经取得 为了使巴黎地区的城市规划得到更好的实施,巴黎于 1960 年设里了一个城市规划研究中 心负责就巴黎地区的规划治理问题向政府提供咨询。同时,巴黎地区行政下设’‘巴黎地区城市规划与开发 研究所”该所的工作极富建设性和创造性为巴黎地区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后来.市政府还设 立了专门的城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通过建设 5 条绿带和发展郊区农业以构筑一自然平衡保护带“(ZNE)达到改 善巴黎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社会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目的.同时也给未来发展留下一定的空间整治郊 区森林和绿地向公众开放保护郊区的自然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另外,通过建设快速高效、密度较高的文 通网络把市中心和郊区新城紧密地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为了减轻办公、商业活动和交通对巴黎中心区的压力.在巴黎近郊原有基础较好的地点建立了 9 个新的商 贸、服务、交通副中心:德方斯、圣德纳、博尔加、博比尼、罗士尼、凡尔赛、弗利泽、伦吉和克雷特伊以 实现巴黎市内人员和货物的分流。另外在巴黎市区东西两侧、离市中心 20 至 30 公里范围内的塞纳河谷地、 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建立塞尔基((CergY一 Pontoise )、马恩拉瓦莱(Maine 一 La 一 Vallee )、圣冈代(St.Quentin 一 en -Yvelines )、埃夫里(Evry),默龙色纳(Melun 一 Senart)等 5 座新城.发展工业以及居民所需的基础和服务 设施.引导市区工业、人口向郊区迁移.从而保持巴黎地区在世界工业生产上的竞争力同时使巴黎市区有更多 的空间来发挥服务中心的作用。 巴黎地区进行了行政上的调整,把塞纳省分为巴黎市区、上塞纳省、塞纳圣德尼省和瓦尔德马恩省把塞纳 瓦兹省分为埃松、瓦尔德瓦兹和伊夫三省。在巴黎地区内进一步确立了巴黎市区的中 IL 地位,有利于整个 巴黎地区各个部分发展的协调。土地实施统一开发管理并把巴黎地区的规划方案纳入了地区“五年“和年 度财政计划以保证规划项目的实施。 为了使巴黎地区的行政管理与巴黎地区的规模及复杂困难程度相适应 1964 年对包括塞纳塞纳瓦兹和塞 纳马恩三省在内的 圈 6 被绿化带包围的郊区城市 圈 7 多中心的区域空间布局模式 然而巴黎地区新城建设规划也走过一些弯路。其一由于对人口增长的估计错误最初曾计划在巴黎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