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程程頤著中華書局
国防大学204397928 二程集 宋程顥程頤著 中華書局 锦 小"册
二程集 (全四册) 〔宋〕程顥程頤著 王孝魚點校 中華書局出版 (北京王府井大街36號) 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發行 北京第二新華印刷廠印刷 850×1168毫米1/32·41·/印·875千宇 1981年7月第1版1981年7月北京第1次印刷 印數0,001-8,100册 -書號:2018·173定:465元
出版悦明 部分儒家經典的解說和發揮 下的二程 以上四種在宋代均單獨刊行也曾有人把它們 由於材料的來源比較雜材料的可靠性也較差的緣故。文 録 後來由朱熹加以综合編定 本書包括書外文集易傅經說粹言 應當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認真地研究 者所接受和利用被抬高到正統學術的地位統治中國思想界達數百年之久 理學在宋代曾由於封建统治階級内部的矛盾而被當作偶學加 是一套封建的倫理道德學說 學術思想上他們是所謂理學亦稱道學的奠基人兩人 七年字正叔理學家稱伊 程顥⌒公元 其哲學 本書是程顥程頤全部著作的集 出版說明 析和批判 種 基礎是客觀唯心主 富我們的思想 集是二程的詩文雜着。經說是 外書是遗書的補编或纖编。所 的觀點基本上是 以 其中程頤的著作居多。遗書是 歷史上那些有代表性的產生過很大影響的唯心主羲不應當簡單地當作純粹的謬誤而加以抛棄而 嚴禁但却 對 他們的學說後來被朱熹所繼承 致的 先生兩人是兄弟二程在政治上追隨司馬光反對王安石的新政在 O八五年字伯淳理學家稱明道先生程頤公元一0三 合在一起刊行稱程氏 和 二程學說的核 對 做外書據朱熹說是 的弟子們記 於唯心主義特别是 後來的歷代封建統治 發展
仍予保留 異體字就直接改正 們就 過“凡有所改動的地方 用古逸叢書覆元至正本簡稱覆元本 採用 獨刊行一 它爲 二程著作一 清兩代人們才把 語言將二程⌒主要是程頤 四書。易傳是程頤對易經的 程 宋 本書由王孝魚同志點校又請張岱年同志覆閱了一遍最後由我們定稿 不 底本校以清康熙 以來單 再注明。書 行與合 吕留良刻本 們和前四種 名改稱二程集“涂刻本原有的重校二程 都作了校勘符號並寫了校記有參考價值的異文也予列出 易傳中的上下 刻的版本很多。就二程全書而論 合併刊行稱爲 的語録加以改寫而成一 簡稱吕本明萬曆徐必達 注释粹言是二程弟子楊時字龜 程 全書 中華晝 本⌒簡 九 變語録而文之 八 稱徐本 年 輯部 月 全書凡例因有參考價值 避諱字及部分 淺又用北京圖書館所藏殘宋本⌒簡稱宋本校 其 易 以清同治十年涂宗瀛刻本較善,我 後來又由張栻重新編次。這兩種在宋元時也都單 傳又 即用比較文雅的
訂期復朱子之舊 篇目亦與譚刻後先互 本其 重校二程全書凡例 經說宋刻原止七卷 本不及繫辭以下。今本 宋史藝文志作九卷别出易紫 一易傳 本有疑蓋闕不敢私竊竄易一字 剜改字句偶亦 譚跋謂經說七卷尚當嗣刻 元至治閒臨川 成巨帙乃今日坊肆通行 卷不免稍失舊觀 遺 書 自 外 經說參 重校二程全書凡例 用 用 本也 陳振孫書録 傳四卷從 明永樂修大全後輒合朱子本義爲 以朱子類黄氏 譚刻惜校 戡 譚善心校刻遺書外 刻 也 卷文獻通考 說文集在宋時版行號程氏 解题稱河南經說凡繫辭一書 治本其弘治本所無者易傳校 抄所 以傳永久。今譚刻經說不可見 春秋一論語 合併之爲十卷諸家著錄分卷各殊其實易傳原 别本單行者少。王稱東都事略載是書作六卷 譚刻較合 吕 嘉靖建寧本一 欠精於弘治本諷脱之處未能援據譚刻 今遣書外文集悉依譚刻校 刻除易傳粹言外 書文集標題编次一遵朱子之舊蓋原出 言校以正誼堂張氏 吕氏取前四書并易傳粹言刊行題日二程全書析之則各分卷數合之則裒 正 文集卷數一 以弘治本爲底 宋建寧本也 弘治閒沁水李瀚序行本統编爲六十五
全率 于其閒 定 卷共爲八卷然 改定大學 當則 近年長沙小 正誼 校一通涇縣朱孝廉宗湛獨山莫廉友芝所藏譚刻均無世系吕亦僅載目惟涇縣胡茂才拔祥 譚跋遺文遺事目錄後云 睿於長沙永寧兩刻悉無取焉懼謁以傳諷也 不敢删去蓋其慎也。永寧本竟將此注刊去 憑臆删節。如 思錄諸書所引字句未盡合者悉仍其舊 所記實不盡伊川語也 堂刊本 且爲竊考程氏世系譜於文集十二卷之 任意删節原文多條。其他謬誤難以枚舉今校勘是 遺書第六第七等卷朱子编訂時於卷首注云 館翻雕吕本一 某疑當作某字謹依舊本錄入閒有所疑竊加注 今 辨證甚晰。今以宋刻七卷之本無從購覓姑仍吕刻 紹宗之言 至原 注考 時門人記錄各述所聞有同是一事而前後數見者亦有語意小異者亦有與論孟集注近 以吕刻爲準 以備參考 此卷 首以便觀覽今取諸本互 有不可 全漕調脱雖多尚不至公然删改永寧程湛等所刊二程 處或云一本作某字或云一本有無某字或云 训粹言出依託者今考卷首树序稱是書成於龜山知非截然兩書。序又稱明道先生亦時有言行绿一 卷首題將樂楊時编輯吕刻 皆伊川先生解經語也繫辭解及詩書解論 則云楊時訂定張栻編次 曉處今悉存之 或有疑栻所编 孟子解乃後人纂集遗書外書而成中庸解出吕大臨朱子 大學兼明道先生本以互證異同明人刊經說併詩解二卷爲一卷而别增孟子解一卷 解并非專門著春秋傅亦未成之書改
重校二程全書凡例 年歲次辛未秋八月霍山後學吴廷棟謹識于 竣版藏金陵書局用公同好。余老矣 果余友涂朗軒宗瀛亦潛 明以來舊本參稽異同 卷經脱八卷粹言二卷石門吕氏棠刊爲二程全書盛 所藏弘治本有之殊多闕略今不著 L 是青者見之 訂石 白門 及見此 寓齋 以爲善本力任剞 行 重刊行世不可謂非餘年幸事 吕本謁者正之脱者補之疑者闕之 於世 復 也 時同治 三同志相與校勘八閱月工 兩通者 之謀付梓未 洪君琴西汝奎蚤讀是書嘗取元 河南程氏遺二十五卷附錄一卷外書一十二卷文集一十二卷遗文一卷附錄一卷周易傳四
号傅序 徐本序上有罐字 月庚中河南程頤正叔序。 者非知言者也予所傳 者象也 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備於辭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一 而求源此 學誦言而忘味 而示開物成務 易傳序 體用一源顯微 所以作也 自 道也 辭也由 閒 秦而下蓋無傳矣 以得其 觀會通以行其典禮則 推辭考卦可以 聖人之憂患後世可謂至矣 無其字“意則在一作存乎人焉。有宋元符二年己卯正 無所不備 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得於辭不達其意者有矣未有不得於辭而能通其意者也 生千一有餘字。載之後 象與占在其中矣一 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 去古雖遠 尚 六八九 故善學者求言必自近 至微者理也至著 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 斯文之湮晦將俾後人沿一作派流 存然而前儒失意以傅 易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也其爲也廣大悉備將以性命之理幽明之故盡事物之情 易於近 吉凶消 後
合其德與 有窮 至哉 在一身 不窮。形 也陰陽 易 散 而 也“知所謂卦爻彖象之義而不知有卦爻彖象之用亦 爻亦未 乎 中暫於瞬 同者奇耦爻雖不同所同者九六 易所以定吉凶而生大業。故易者 受其生神 道 在理則 以順性命之理盡變化之道也 天下而成其務 易 序 程 也 集 始 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然後 有定位 微於 太極無極也 以一時而索卦則拘於 其道至大而無不包其用 動静莫不有卦 是 仝 發其智情侷出焉萬 而無不存 以 變非易也以 未始有 象焉莫不有爻之義焉 六十四卦爲其 陽之道也卦 起焉 是故極其數以定天下之象著其象以定天下 謂之知易 者陰陽之物也爻者陰 書卦爻彖象之義備而天地萬物之情見聖人之憂天下來世其至矣先天下 也 易也“故得之於精神之運心術之動與天地 而明爻則窒而不通 三百八十四爻互爲其用遠在六合之外近 萬物之生負陰而抱陽莫不有太極莫不有兩儀綑繼交感變化 殊統之在道則無二致所以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者道也兩儀者陰陽 凶六十四卦 而卦亦未始有定象,事固未 心動也卦雖不同所 百八十四爻皆所 而開其物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