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高一年级语文组 导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2、重点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学法 吟诵赏析法 4、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 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 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 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 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导学过程 1、字音 遗( 2、导学步骤设计 (1).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2)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3).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4).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四、作业 1、背诵本首诗。 2、体会本诗的语言特点
1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高一年级语文组 一、导学目标 1、学习目标 ⑴.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⑵.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⑶.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2、重点难点 ⑴.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⑵.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学法 吟诵赏析法 4、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 作的 19 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 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 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 12 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 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二、导学过程 1、字音 遗 ( ) 2、导学步骤设计 ⑴.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⑵ 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⑶.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⑷.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四、作业 1、背诵本首诗。 2、体会本诗的语言特点
《短歌行》导学案 导学目标 1、学习目标 ①、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②、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 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2、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在于: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 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 ②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围绕主题进 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按照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的收获。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3、学法 吟诵分析法 4、知识链接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 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 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 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 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 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 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 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 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 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 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 命题。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 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 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譙倡和,形成 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 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2 《短歌行》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学习目标 ①、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②、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 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2、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在于: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 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 ②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围绕主题进 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按照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的收获。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3、学法 吟诵分析法 4、知识链接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 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 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 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 192 年),为衮州牧,分化、诱 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 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 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 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 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 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 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 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 命题。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 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 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 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 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导学过程 字音 衿()呦 2、朗读 3、诗歌鉴赏 (1)第一节: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 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 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 (2)第二节:这一节八句中只有两句是作者自己写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 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地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雅” 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 情。选句意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苹。我有高贵佳宾客,吹笙鼓瑟悦宾 朋。”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 招待他 (3)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 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哈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 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 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4)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是自然环境描写。 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实月近中天,使诗 人豪兴大发。同时这也是社会环境描写。可理解为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也可理 解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似乎后者更贴切 些,因为诗歌最后四句又一次吐露诗人的心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 望多纳贤才。“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周公是周文王之 子,武王之弟,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令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曹操 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 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总结: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 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
3 二、导学过程 1、字音 衿( ) 呦( ) 掇( ) 陌 ( ) 阡( ) 讌( ) 匝( ) 哺 ( ) 2、朗读 3、诗歌鉴赏 (1)第一节: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 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 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 的? (2)第二节:这一节八句中只有两句是作者自己写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 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地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雅” 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 情。选句意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苹。我有高贵佳宾客,吹笙鼓瑟悦宾 朋。”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 招待他。 (3)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 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哈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 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 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4)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是自然环境描写。 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实月近中天,使诗 人豪兴大发。同时这也是社会环境描写。可理解为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也可理 解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似乎后者更贴切 一些,因为诗歌最后四句又一次吐露诗人的心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 望多纳贤才。“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周公是周文王之 子,武王之弟,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令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曹操 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 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总结: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 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
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 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 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4、思考问题 ①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②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③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④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四、思想教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 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 辉煌的人生 《归园田居》导学案 导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2、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 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学法 吟诵分析法 4、知识链接
4 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 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 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4、思考问题 ①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②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③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④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四、思想教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 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 辉煌的人生。 《归园田居》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学习目标 ⑴、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⑵、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⑶、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2、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 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学法 吟诵分析法 4、知识链接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 称为“五柳先生”,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 的雄心壮志。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 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曾三次辞职。四十一岁时,在亲 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 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 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 归隐田园。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 的清苦生活。 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 炉火纯青。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理想。他所憧憬的桃 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这虽然是一种乌托 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 暗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早 期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 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的道家思想,继承了正始 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 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 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 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 可胜数了。 二、导学过程 1、字音 羁()荫()暧( 墟() 2、朗读 、讨论鉴赏: (1)从何而归?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 什么态度? (2)为何而归?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归向何处?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
5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 称为“五柳先生”,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 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 的雄心壮志。 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 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 曾三次辞职。四十一岁时,在亲 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 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 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 归隐田园。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 的清苦生活。 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 炉火纯青。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理想。他所憧憬的桃 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这虽然是一种乌托 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 暗。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早 期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 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的道家思想,继承了正始 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 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 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 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 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 可胜数了。 二、导学过程 1、字音 羁( )荫( ) 暧( ) 墟( ) 2、朗读 3、讨论鉴赏: ⑴从何而归?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 什么态度? ⑵为何而归?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⑶归向何处?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
(4)归去如何? 4、拓展训练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人事:指与人交结往来。②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这句是说居处僻 陋,车马稀少。③曲:隐僻之地。墟曲:犹乡野。④披:拨开 (1)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 (2)诗人是怎样来表达乡村生活宁静的?
6 ⑷归去如何? 4、拓展训练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③中,披④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人事:指与人交结往来。 ②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这句是说居处僻 陋,车马稀少。 ③曲:隐僻之地。墟曲:犹乡野。 ④披:拨开。 ⑴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 ⑵诗人是怎样来表达乡村生活宁静的?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ur den personlichen fu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e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a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a des fins commerciales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TonbKo Ang noMen, KoTopble wanonb3yKoTCA A/ng o6y4eHM9, wccneAoBaHni W He AonKHbl nCnonb30BaTbC9B KOMMepqecKnXUe/sx.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7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 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