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1年版) 一、女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中药 专业代码.5201 高中阶段教有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修业年限 四、职业面向 一》服而 中药学专业学生主要服务是面向各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服务机构、中药制药企业、中药销售企业等从事中药购销、中药材生产、中药 制药、中药调剂 、中药质检(具休见表1】 表1:中药学专业主要职量和主要陶位类别 所业所锅专 (代)(代码 西学技术人员(25 农业(01) 生大 (27 中药材种信员(行-01-02 中生 中药师正 医药 (5204) 药制药: 74) 99 药制适人员(6-12 (二)职业发展路 发尚 目标岗 图1:中药学专业学生主要职业发展路径 业岗 ”型 (三)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 主要面向中药制药、中药购销、医院中药房 [大岗位(群》的工作。在中药生产金业、中药经营企业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中药学专 业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中药学咨询与服务工作。主要工作岗位及其岗位能力分析(具体见表2)。 表2:主要工作岗位及其岗位能力分 职业 典型 计应因业 乐者阳业 岗位 工作任务 肌业能力要求 能力课程 资格旺书 中药制药 中药制剂的研 具备与问行间的沟通交流能 中药药理学 剂型设计 作见药物 药化学 药制剂技术 中药士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1年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中药学 专业代码:520410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一)服务面向 中药学专业学生主要服务是面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服务机构、中药制药企业、中药销售企业等从事中药购销、中药材生产、中药 制药、中药调剂、中药学咨询服务、中药质检(具体见表1)。 表1:中药学专业主要职业和主要岗位类别 所属专业 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 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 领域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 能等级证书举例 医药 卫 生大 类 (52) 中医药学 类 (5204) 农业(01); 医药制造业 (27); 批发业(51); 零售业(52); 仓储业(59); 专业技术服务 (74) 药学技术人员(2 -05 -06); 中药材种植员(5 -01 -02 -05); 采购购人员(4 -01- 01); 销售人员(4-01-02); 中药饮片加工人员(6-12- 02); 其他医药制造人员(6-12- 99) 中药材生产; 中药调剂; 中药购销; 中药学咨询与服 务; 中药制药; 中药质检 执业中药师证; 中药士; 医药商品购销员; 健康管理师; 中药炮制工; 药物制剂工 (二)职业发展路径 图1:中药学专业学生主要职业发展路径 (三)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 主要面向中药制药、中药购销、医院中药房三大岗位(群)的工作。在中药生产企业、中药经营企业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中药学专 业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中药学咨询与服务工作。主要工作岗位及其岗位能力分析(具体见表2)。 表2:主要工作岗位及其岗位能力分析 职业 岗位 典型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要求 对应职业 能力课程 所需职业 资格证书 中药制药 中药制剂的研 究、剂型设计与 改进以及药物制 具备与同行间的沟通交流能 力;能操作常见药物剂型的制 备以及新型剂型的研发与改 中药药理学 中药化学 中药制剂技术 中药士
剂生产的工艺设进:保证药品生产顺量管理规 备与 中药材生产的研 常见中药的生 中药药用学 中药制药 究、中药生产工工以及生产技术的发与 化学 中药 艺的改进 进:保证药品生产颇量管理规 中药饱制技术 交流能 和药材生产 及生产技术的发与改进保 中骑士 生产下艺的南进 任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药含量的化学 且与同行问的泡通交流 中药药理学 中药质检 力:会检测常见中药的含量、 中药化学 的分析方法及中 控制中药的质量标准,保旺药 药物分析 中药检验1 药两量检验等 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 中药制剂技术 中药药甲学 医药商品购 药品采购、西 中药制剂技术 具多与质客和同行间通、交 销员 、药品保管与 中级 中药购 指导及富见医行 的济技管 械的使用 处方调配与处方 中药药理 且各与出者和同行创沟通、空 分析、常见病用 流能力:会操作处方调剂及 中药调剂员 中药词剂 药指导、特殊 理介绍药品,并提供用药指 中药制剂技木 初级、中级 提供患者常见中 中药药理 药的使用及禁 中药化学 中药士 中药及满足更者 特殊用药要求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定的利学文化 职业道和创新意识,精益 质检、服务和管 零传业和 服务业等行业的中药学技术人员、 ,中药制药人员、 验人员,能够从事中 药材生产 中药材种植 中药调剂 中药制剂 中药购销、中药学咨海 (二)培养规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完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 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白感, 纪、地德向,诚实守信,荐重生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 有爱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李感,道守法律,道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 上意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素养。道守、展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热爱劳动,德向、诚实守信、爱岗做业,具有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续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等:热爱中医药事业 扬中医药文化 (5》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养,养成良好的体自假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唐标》要求且有健的体健和 理、健全的人格: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吉语文雅、行为文明,注意培养优良的气质与性格,坚强的密 志。坚韧不拔的毅力。 2。知识 (1)泥必条的思组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知识和中华代秀传统文化知国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
剂生产的工艺设 计 进;保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 范。 中药制药 中药材生产的研 究、中药生产工 艺的改进 具备与同行间的沟通交流能 力;能操作常见中药材的生产 加工以及生产技术的研发与改 进;保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 范。 中药药理学 中药化学 中药炮制技术 中药士 中药材生产 中药材栽培及生 产的研究、中药 生产工艺的改进 具备与同行间的沟通交流能 力;能操作常见中药材的栽培 及生产技术的研发与改进;保 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药用植物学 中药栽培技术 中药士 中药质检 中药含量的化学 测定、药物仪器 的分析方法及中 药质量检验等 具备与同行间的沟通交流能 力;会检测常见中药的含量、 控制中药的质量标准,保证药 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 中药药理学 中药化学 药物分析 中药制剂技术 中药检验工 中药购销 药品采购、营 销、药品保管与 养护、经济核 算、常见病用药 指导及常见医疗 器械的使用 具备与顾客和同行间沟通、交 流能力;能合理介绍中药、完 成中药购销、药物保管养护及 经济核算。 中药药理学 中药制剂技术 市场营销学 药事管理与法 规 医药商品购 销员 中级 中药调剂 处方调配与处方 分析、常见病用 药指导、特殊人 群用药指导及中 药学服务与咨询 具备与患者和同行间沟通、交 流能力;会操作处方调剂及合 理介绍药品,并提供用药指 导。 中药药理学 中药调剂技术 中药炮制技术 中药制剂技术 中药调剂员 初级、中级 中药学咨询 与服务 提供患者常见中 药的使用及禁忌 的咨询服务,帮 助患者合理使用 中药及满足患者 特殊用药要求 具备与患者和同行间沟通、交 流能力;合理介绍药品,并提 供用药指导。 中药药理学 中药调剂技术 方剂学 中药化学 中药士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 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中医药学、化学、生物学基本知识,具备中药生产、营销、质检、服务和管理所 必需的职业技能,面向医药制造业、批发业、零售业和健康服务业等行业的中药学技术人员、中药材种植员、购销人员、中药制药人员、检 验人员,能够从事中药材生产、中药材种植、中药调剂、中药制剂、中药购销、中药学咨询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 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 有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等;热爱中医药事业, 弘扬中医药文化,志愿为民众健康服务; (5)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 理、健全的人格;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言语文雅、行为文明,注意培养优良的气质与性格,坚强的意 志,坚韧不拔的毅力。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
(3)学振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与中成药、药用植物学基本知识:学握中药药理学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竿握中药有效成 分提取、分离与测定的基本知识。 (4)掌提中药真伪鉴定、中药地制、中药制剂制备、中药处方审查与调配、中药制剂质量恰测的基本知识。 (5)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医学、中药学、化学和生物学基础知识:熟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知识:熟悉化学操作与分析仪器 操作基本知识 (6)熟悉中药材生产加工、医药市场营销、中药调剂、中药学咨询与服务的基本知识:熟悉药事管理法律、法规与政策知识:熟悉中药 生产经营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7)熟悉本专业所必需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知识。 (8)了解文献检素、资料查阅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利用网络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具有医药市场调查分析和医药批发零售能力:具有中药调剂、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 (5)具有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制度、标准操作规程(S)和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的能力:具有提取、分高、精制与检测中药有效成 分的能力:具备对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进行规范化生产的能力:具备对中药生产与质检设备进行规范操作、维护、保养和简单维修 的能力:具有事故防范、评价、救助与处理能力:具有维护岗位生产环境洁净的能小:具有解决相关岗位关键技术阿题的能力 (5)具有中药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基木技能,能熟练地进行常用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检验, (6)具有对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进行炮制与调剂的能力:具备对中药的生产经营进行质量管理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 (一)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项岗实习、专业群课程。践行专业课程、职业岗位、资格证书相融合的课程 设置理念,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建设,实现“课岗证”融合及“1+W”书证衔接和聪通。同时,将德育、美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 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含专业技能抽考)、毕业设计、毕业(跟岗)实习贯通到课程设置和实践数学过程之中,乘承德技并修、书证融通原 则,构建“岗证课能”融合的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脸结器我 器 上会失地程:国成、政之、无男胎家师分被建电地水。动发保与指、性 军事技能、军事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有、劳动教有、大学美有、大学生入学教有等课程。 2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人休解剖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课程,以及药用植物学、中药学、分 折化学、药事管理与法规、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本专业特色基础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调剂技术、医药市场营销学、中药栽培技术、中药制剂分析技 术等等课程。 (3)专业拓展课或实践课:中医药基础、方剂学(含中成药学)、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课程。 3选修误程 (1)公共选修课程:顶岗实习指导、公共关系与礼仪、大学生安全文化、滴讲与口才、普通话、医疗急救常识,美术欣赏、音乐欣赏 健康管理师等课程, 装马 中医养生学概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务、药品购销、中药炮制工 ,学生毕业前最低选修9学分。 4顶岗实习:毕业(跟岗)实习 5.专业群课程:面向健康服务专业群开设的通用课程,主要有人体解学、生理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专业技能 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各课程设置情况(见表3至表7)
(3)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与中成药、药用植物学基本知识;掌握中药药理学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掌握中药有效成 分提取、分离与测定的基本知识。 (4)掌握中药真伪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剂制备、中药处方审查与调配、中药制剂质量检测的基本知识。 (5)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医学、中药学、化学和生物学基础知识;熟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知识;熟悉化学操作与分析仪器 操作基本知识。 (6)熟悉中药材生产加工、医药市场营销、中药调剂、中药学咨询与服务的基本知识;熟悉药事管理法律、法规与政策知识;熟悉中药 生产经营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7)熟悉本专业所必需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知识。 (8)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阅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利用网络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具有医药市场调查分析和医药批发零售能力;具有中药调剂、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 (5)具有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制度、标准操作规程(SOP)和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的能力;具有提取、分离、精制与检测中药有效成 分的能力;具备对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进行规范化生产的能力;具备对中药生产与质检设备进行规范操作、维护、保养和简单维修 的能力;具有事故防范、评价、救助与处理能力;具有维护岗位生产环境洁净的能力;具有解决相关岗位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 (5)具有中药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基本技能,能熟练地进行常用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检验。 (6)具有对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进行炮制与调剂的能力;具备对中药的生产经营进行质量管理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 (一)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顶岗实习、专业群课程。践行专业课程、职业岗位、资格证书相融合的课程 设置理念,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建设,实现“课岗证”融合及“1+X”书证衔接和融通。同时,将德育、美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 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含专业技能抽考)、毕业设计、毕业(跟岗)实习贯通到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过程之中,秉承德技并修、书证融通原 则,构建“岗证课能”融合的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图2: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示意图 1. 公共基础课程:思政基础、思政概论、形势与政策、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体育、信息技术、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基础、 军事技能、军事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大学美育、大学生入学教育等课程。 2.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课程,以及药用植物学、中药学、分 析化学、药事管理与法规、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本专业特色基础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调剂技术、医药市场营销学、中药栽培技术、中药制剂分析技 术等等课程。 (3)专业拓展课或实践课:中医药基础、方剂学(含中成药学)、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课程。 3.选修课程 (1)公共选修课程:顶岗实习指导、公共关系与礼仪、大学生安全文化、演讲与口才、普通话、医疗急救常识、美术欣赏、音乐欣赏。 公共选修课限选2门,任选3门,至少取得9学分方可毕业。 (2)专业选修课程:医学文献检索、临床医学概要、药物化学、中医养生学概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务、药品购销、中药炮制工、 健康管理师等课程,专业选修课限选3门,任选2门,学生毕业前最低选修9学分。 4.顶岗实习:毕业(跟岗)实习。 5.专业群课程:面向健康服务专业群开设的通用课程,主要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专业技能 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各课程设置情况(见表3至表7)
表3:公共基课 览表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1 48 3 考试 8/40 166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性吉理的 4 考试 0/5 8.50m 形势与政第 1/2 4(开再 161 考查 0/16 0.00 用文写作 1 322 考16/16 000 27 位白钻套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4 1/1 32 考查12/20 37.5% 创业基础 322 考查 12/20 37.50% 军事技能 考112/0 100.00% 劳动数自 19 大学美自 考查 8/21 25.00% 大学生入学教育 考查 42 2500 8/40 16.6m 61 10/54 15.63% 表4:专业课程 课程名称 开 学时 总学时 学分 考核 方 1g7 1875 病理学 2 考查 6/30 16.7 生物化 考查 6/30 16.67% 12742 24 药事管塑与法提 25考试16/2 中码学 5 3 考试6/48 11.11% 中药化学 48 25 18/30 37.50 中药药理子 3 25 考试 1236 25.0 中药调剂技 5 3 考试18/36 33.33 医药市场苦销学 36 考试 12/24 33.33 中药枝培技术 4 36 2 考试20/1656.56 54 考查 8/46 1481% 表:公共选修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 开设周学时总学时学分考 理论课时 顶实习指 考查 0/16 0.00 考 3 2 36 2 考查 16/20 44.44
表3:公共基础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 开设 学期 周学时 总学 时 学分 考核方式 实践课 时/理 论课时 实践 比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律基础 1 4 48 3 考试 8/40 16.6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 2 4 64 4 考试 10/54 18.50% 形势与政策 1/2 4(开两周) 16 1 考查 0/16 0.00% 应用文写作 1 2 32 2 考查 16/16 50.00% 大学英语 1/2 4/4 128 8 考试 32/96 25.0% 体育 1-4 1/2/2/2 108 6 考查 96/12 88.90% 信息技术 1 4 64 4 考查 32/32 50.00%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1/4 1/1 32 2 考查 12/20 37.5% 创业基础 2 2 32 2 考查 12/20 37.50% 军事技能 1 2W 112 2 考查 112/0 100.00% 军事理论 2 2 36 2 考查 0/36 0.0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2 32 2 考查 6/26 18.75% 劳动教育 1/2 1 34 2 考查 18/16 52.9% 大学美育 2 2 32 2 考查 8/24 25.00% 大学生入学教育 1 2W 16 1 考查 4/12 25.00% 无机化学 1 3 48 3 考试 8/40 16.67% 有机化学 2 4 64 4 考试 10/54 15.63% 表4:专业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 开设 学期 周学时 总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实践课 时/理论 课时 实践 比例 人体解剖学 1 2 32 2 考查 6/26 18.75%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1 2 32 2 考查 6/26 18.75% 生理学 1 2 32 2 考查 6/26 18.75% 病理学 2 2 36 2 考查 6/30 16.67% 生物化学 2 2 36 2 考查 6/30 16.67% 药理学 3 3 54 3 考试 12/42 22.22% 药用植物学 2 2 38 2 考试 16/22 42.11% 分析化学 3 3 54 3 考试 18/36 33.33% 药事管理与法规 4 3 48 2.5 考试 16/32 33.33% 中药学 2 3 54 3 考试 6/48 11.11% 中药化学 4 3 48 2.5 考试 18/30 37.50% 中药药理学 4 3 48 2.5 考试 12/36 25.00% 中药鉴定技术 3 3 54 3 考试 18/36 33.33% 中药制剂技术 4 4 64 3.5 考试 22/42 34.38% 中药炮制技术 3 3 54 3 考试 18/36 33.33% 中药调剂技术 3 3 54 3 考试 18/36 33.33% 医药市场营销学 4 2 36 2 考试 12/24 33.33% 中药栽培技术 4 2 36 2 考试 20/16 55.56%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 3 2 36 2 考试 12/24 33.33% 中医药基础 1 2 32 2 考查 4/28 12.50% 方剂学(含中成药 学) 3 3 54 2 考查 8/46 14.81% 专业技能综合实训 4 2W 60 2 考试 60/0 100% 毕业设计 6 2W 60 4 考试 60/0 100% 表5:公共选修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 开设 学期 周学时 总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实践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 比例 顶岗实习指导 4 1 16 1 考查 0/16 0.00% 医疗急救常识 4 2 32 2 考查 12/20 37.50% 普通话 3 2 36 2 考查 16/20 44.44% 演讲与口才 公共关系与礼仪 3 2 32 2 考查 12/20 37.50%
大学生安全文化 32362考查16/2044s 表6:专业修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 文献检 中医养生学概 36 2考查6/30 16.67% 本公共卫生服务 6/30 16.67 药物化学 万炮工(1+ 2 36 考查 16/20 55,56% 表7:顶岗实习课程一览 课程名称 开设学时总学时学分 毕业(跟岗)实习 5/ 20 70 38 考试 760/0 100A (二)课程简介 公共基础课程简介 】。用政理论课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政基础》48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8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面向当代大学生开设的一门雕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我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避,开展马克思 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有,台在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白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 代并人,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人生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有、思想道德教有、法律知识和法治思想教育等教学内容,课程内容通盖当代大 学生的时代大任,领悟人生真谛、创造有意义的人,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方面的知识和要求 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讲教师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较为丰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具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深任教 资格条件,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本课程教学应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坚特党 的教有方针,立足立德树人、铸魂有人,坚持正面引导,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有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有,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 律。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大力开展集体备课和团队攻关,积极探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切实提升教学实效,注重 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结合,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拓视野,提高认识,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课程考核实行 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成绩占5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50%, (2)《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思政概论》64学时(理论54学时、实践10学时),第二学期开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有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本课程教学目标是教有引导大学生深刻把捉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科学内涵、理论体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休系的基本观点,认识和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科学内滴和主要内容,科学把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意义、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深刻认识 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酒,深刻额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行动指南,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白信、道路白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 努力奋斗的自觉性和整定性。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闸 明中国共产党不新推进马克思主义葛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全面阐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指导意义和历史堵位:系统佣述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总任务、总布局、战略部署和根本保证:深刻闹明当代大学生的时代使命和历史担当,教育 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车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公共关系与礼仪 3 2 32 2 考查 12/20 37.50% 大学生安全文化 美术欣赏 3 2 36 2 考查 16/20 44.44% 音乐欣赏 表6:专业选修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 开设 学期 周学时 总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实践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 比例 医学文献检索 4 1 16 1 考查 4/12 25.00% 临床医学概要 3 2 36 2 考查 6/30 16.67% 中医养生学概论 4 2 36 2 考查 6/30 16.6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 务 4 2 36 2 考查 6/30 16.67% 药物化学 中药炮制工(1+X证 书) 4 2 36 2 考查 16/20 55.56% 药品购销(1+X证书) 健康管理师 表7:顶岗实习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 开设 学期 周学时 总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实践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 比例 毕业(跟岗)实习 5/6 20 760 38 考试 760/0 100% (二)课程简介 公共基础课程简介 1、思政理论课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政基础》48 学时(理论 40 学时、实践8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面向当代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 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 代新人。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人生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律知识和法治思想教育等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涵盖当代大 学生的时代大任,领悟人生真谛、创造有意义的人,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方面的知识和要求。 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讲教师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较为丰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具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教 资格条件,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本课程教学应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坚持党 的教育方针,立足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坚持正面引导,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 律。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大力开展集体备课和团队攻关,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切实提升教学实效,注重 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结合,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拓视野,提高认识,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课程考核实行 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成绩占5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50%。 (2)《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思政概论》64学时(理论 54学时、实践 10学时),第二学期开 设。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本课程教学目标是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把握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科学内涵、理论体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认识和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科学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意义、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深刻认识 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行动指南,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 努力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阐 明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全面阐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指导意义和历史地位;系统阐述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总任务、总布局、战略部署和根本保证;深刻阐明当代大学生的时代使命和历史担当,教育 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讲教师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原则上应为中共党员,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要坚持 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不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本课程教学应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坚持党 的教有方针,立足立德树人、铸瘦有人,坚持正面引导,积极开尼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有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有,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 律。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大力开展集体备课和团队攻关,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切实提升教学实效,注重 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结合,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拓视野,提高认识,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课程考核实行 过程性考棱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枝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成绩占5%,终结性考棱成绩占5%, (3)《形势与政策》16学时(理论),第一学期8学时,开设2周:第二学期8学时,开设2周,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及 时了解和正确对特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正确认识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变化、新发展,及时准确把握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准 确把振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圈的能力,引导大学生牢园树 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围绕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劳、新任务、新发展,开展形势政策教有教学,宜传党的大 政方针,教有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党情、国情,正确认识和理解竞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大学生贯彻竞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白觉 性。具休教学内容依据中直部、教育部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制定。 教学要求:竖牢牢把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半牢掌提思想宣传工作的主导权和主动权。教学内容要体现动态性 时效性,要及时反映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时准确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传递党的大政方针。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认识把提形 势与政策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绑别能力和分析问避、解决同思能力。木课程考核实行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 性考核成绩占50%,终结性考核成锁占50%. 2.其他公共基础谡 (1)(应用文写作》32学时(理论16学时、实我16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提高高职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和人文素养,使学生掌提应用写作的基本知识。包括写作常 识、文种知识,让学生学握应用写作基础知识和应用文常识,了解并熟悉若干主要文体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通过阅读例文和暇镜文案分 析,掌握常用文种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怀凝批判精神,提高学生应用写作技能和语言表达水平,并写出比较栽 范的常用的应用文京, 主要内容:了解应用文、公文、事务文书、日常文书的概念、特点和功用,应用文的类别,应用文的历史发展,应用文作者应具各的修 养与能力,应用文的主是、材料、结构和表达方式,应用文的语言,实用文体写作的意义和方法等。掌券应用文、公文、事务文书、日常文 书写作的基本要求,语体特征及表达方式,文本模式。写作过程,写作规律。 教学要求:应用文写作课程是一门注重动手能力培养,注重应用的课程。 一要注重写作思雄测练。整个教学中注重员穿一条对学生进行 写作思维方式训练和强化的主线,而不是流于一般的枯燥、机候的写作知识和方法的传授。二是注重利用多煤体进行教学。提高授课的生动 性,增大授课信息量,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激发学习热情。三要注重课堂内和课堂外的结合。注重课堂理论教学,又注重学生在课外的 实际学习训练。四要注重延神和扩展教与学空间。学生可以通过应用文写作课程网上教学平台,自主进行学习和训练,有效地延伸和拓展教 与学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评价建议:本课程为考查课,平时成绩占0%,期末成绩占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听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 (2)(大学英语》 共128学时(理论96学时、实践32学时),第一、二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台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 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因材施教,个性发展,重视应用”为原则,以“一般要求”为指导,课程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口 语表达能力、问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翻译能力、拿握推荐词汇量。 教学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互联网、校园英语广播电台、电子课件、光盘等现代化手段,结合课堂讲解、课堂练习、课堂和 课外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英语教学。考核方式:平时考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小测)+明末考核(笔试)· 3)《体有》108学时(理论12学时、安践96学时),第一至四学明开设 课程日标:本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之一,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为了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 展教有、思想品德数有、文化科学教有、生活与体有技能数有、职业素养教有于一体的教有过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大学生全 面成长成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体育包通的竞争、勇于挑战、直面挫折、团队意识 等丰富的文化内透,对现代人重型健康体魄,培养协作意识、沟通、创新、决策能力、吃苦耐劳具有独特作用。 主受内容:体有概述、体有与健康、高校体育、运动损伤的防治与应急处理、田径运动概述、短影、中长跑、跳高、跳远、篮球运动 排球运动、足球运动概述、踢球技能、按球技能、运球、乒乓球运动、羽毛球运动、式术运动概述、武术基本功、组合练习、太极拳、健美 操、瑜伽、健美运动。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小群体学习式、发现式、技能掌损式、快乐体育、成功体育、主动体育等多种教学模式,注重发挥 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更应融合学生今后从业的职业特点(职业能力标准,岗位能力标 》 ,在强调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今后从业、胜任工作岗位所应具有的身体素质与相关职业素养的培养,落实国家 售导的“每天假炼一小时,健康工作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 (4)《信息技术》64学时(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讲教师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原则上应为中共党员,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要坚持 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本课程教学应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坚持党 的教育方针,立足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坚持正面引导,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 律。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大力开展集体备课和团队攻关,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切实提升教学实效,注重 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结合,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拓视野,提高认识,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课程考核实行 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成绩占5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50%。 (3)《形势与政策》16学时(理论)。第一学期8学时,开设2周:第二学期8学时,开设2周。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及 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正确认识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变化、新发展,及时准确把握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准 确把握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牢固树 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围绕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教学,宣传党的大 政方针,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党情、国情,正确认识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大学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 性。具体教学内容依据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制定。 教学要求:要牢牢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牢牢掌握思想宣传工作的主导权和主动权。教学内容要体现动态性 时效性,要及时反映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时准确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传递党的大政方针。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认识把握形 势与政策的能力,增强大学生辨别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本课程考核实行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 性考核成绩占5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50%。 2.其他公共基础课 (1)《应用文写作》32学时(理论 16学时、实践 16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提高高职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和人文素养,使学生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知识,包括写作常 识、文种知识,让学生掌握应用写作基础知识和应用文常识,了解并熟悉若干主要文体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通过阅读例文和瑕疵文案分 析,掌握常用文种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怀疑批判精神,提高学生应用写作技能和语言表达水平,并写出比较规 范的常用的应用文章。 主要内容:了解应用文、公文、事务文书、日常文书的概念、特点和功用,应用文的类别,应用文的历史发展,应用文作者应具备的修 养与能力,应用文的主题、材料、结构和表达方式,应用文的语言,实用文体写作的意义和方法等。掌握应用文、公文、事务文书、日常文 书写作的基本要求,语体特征及表达方式,文本模式,写作过程,写作规律。 教学要求:应用文写作课程是一门注重动手能力培养,注重应用的课程。一要注重写作思维训练。整个教学中注重贯穿一条对学生进行 写作思维方式训练和强化的主线,而不是流于一般的枯燥、机械的写作知识和方法的传授。二是注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授课的生动 性,增大授课信息量,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激发学习热情。三要注重课堂内和课堂外的结合。注重课堂理论教学,又注重学生在课外的 实际学习训练。四要注重延伸和扩展教与学空间。学生可以通过应用文写作课程网上教学平台,自主进行学习和训练,有效地延伸和拓展教 与学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评价建议:本课程为考查课,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听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 等。 (2)《大学英语》 共128学时(理论96学时、实践32学时),第一、二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 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因材施教,个性发展,重视应用”为原则,以“一般要求”为指导,课程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口 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翻译能力、掌握推荐词汇量。 教学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互联网、校园英语广播电台、电子课件、光盘等现代化手段,结合课堂讲解、课堂练习、课堂和 课外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英语教学。考核方式:平时考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小测)+期末考核(笔试)。 (3)《体育》108学时(理论12学时、实践96学时),第一至四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之一,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为了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 展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于一体的教育过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大学生全 面成长成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体育包涵的竞争、勇于挑战、直面挫折、团队意识 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现代人重塑健康体魄,培养协作意识、沟通、创新、决策能力、吃苦耐劳具有独特作用。 主要内容:体育概述、体育与健康、高校体育、运动损伤的防治与应急处理、田径运动概述、短跑、中长跑、跳高、跳远、篮球运动、 排球运动、足球运动概述、踢球技能、接球技能、运球、乒乓球运动、羽毛球运动、武术运动概述、武术基本功、组合练习、太极拳、健美 操、瑜伽、健美运动。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小群体学习式、发现式、技能掌握式、快乐体育、成功体育、主动体育等多种教学模式,注重发挥群 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更应融合学生今后从业的职业特点(职业能力标准、岗位能力标 准),在强调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今后从业、胜任工作岗位所应具有的身体素质与相关职业素养的培养,落实国家 倡导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 (4)《信息技术》64学时(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数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将“信息技术”列为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信息技术》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稀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应用计算机 进行文字处理、数据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网络信息检素、电子椰件收发以及网络在线课程学习、毕业设计文档排版与演示等打下基 础。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安全意识,了解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 习莫定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圈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主要内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组成、1 ndows7操作系统的使用、办公自动化系列软件Wod2010、Exce12010 Po%erPoint2010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等。 教学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建议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用项目引领,以任务哪动,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讲多练,理论学 时和上机学时的比例设置为1:L,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操作性的知识。通过实验指导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借助线上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木课程实行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成镜 占40%,锋结性考核成绩占60% (6)《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总共32学时,分两部分内容:职业生涯规划16学时,第一学期开设,考查:就业指导16学 时,第四学期开设,考查。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引导大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味地认 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学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能竿程自我探寄 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能提高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 技能等: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 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莲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米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 过程中自觉地提高被业能力和生狂管理能力为主台,引导学生思考未米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了解自我、了解具体的职业要求,能有 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需要的技能,确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日标及其对应的生活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求职技能,增强心理调适能 力,维护个人合法利益,进而能有效地管理求职过程,能了解到学习与工作的不同、学校与职场的蓥别,引导学生顺利适应生涯角色的转 换,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求:本课程结合学生的特性,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采用以课登教学为主、以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为抽的教学模式,还结合采用 了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测试分析法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参与性。同时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 紧密结合,鼓局学生积极参加就业创业讲座、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等活动。本课程考核实行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 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成绩占6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40%, )《创业基础》32课时(理论20学时、实践1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课程日标:本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燕础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学生能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滴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舞 证地认识和分析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学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 二自觉通猫提电,积收企实,办能主动适家社金发晨和人的全面发展黄来正理业生展天养,一 主要内容:本课程台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学生 应了解创业的概念、受素和类型,认识创业过程的特征,章握创业与创业精神之何的舞证关系:了解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认识创业团 队的重要性,了解创业机会及其识别要素,了解创业风险类型以及如何防范风险,了解创业过程中的资源需求和资源获取办法,竿握创业资 源管理的技巧和策略。 教学要求:课程要道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课壹教学为主果道,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投 术,创新教有教学方法。仍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课程考核实行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成绩占6%,终结性考核成绩占 0 )《军事技能》112学时(理论0学时、实践112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以《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钢》为教学依托,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军 事前沿倍息,掌提正确的队列训练和阅兵分列式训练方法,规范学生整理内务的标准:通过理论学习,增强学生对人民军队的热爱,培养学生 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意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行动规范性和组织纪律性,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 极性,培养学生的集休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军事前沿信息、队列和体能训练、内务整理、日常管理、素质拓展训练等教学内容,台在增强学生的国防观 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学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要竖特“理论够用即可,突出实际讲练”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一切行动听指挥为训练根本目的。本 误程以学生出新情况、参加训练完成情况、军训态度、透守纪律情况、参加各项活动及理论学习情况、内务考试作为考核成绩的依据, 《军事理论》36学时(理论36学时、实践0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引导学生章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 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 备役车官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国内外形势,集中述中国当代国防法规、国防建设、我国武整力量、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
课程目标: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将“信息技术”列为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信息技术》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应用计算机 进行文字处理、数据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网络信息检索、电子邮件收发以及网络在线课程学习、毕业设计文档排版与演示等打下基 础。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安全意识,了解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 习奠定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主 要 内 容 :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组成、Windows7操作系统的使用、办公自动化系列软件Word2010、Excel2010、 PowerPoint2010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等。 教学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建议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用项目引领,以任务驱动,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讲多练,理论学 时和上机学时的比例设置为1:1,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操作性的知识。通过实验指导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借助线上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本课程实行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成绩 占4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60%。 (5)《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总共32学时,分两部分内容:职业生涯规划16学时,第一学期开设,考查;就业指导16学 时,第四学期开设,考查。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引导大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 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能掌握自我探索 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能提高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 技能等;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 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 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为主旨,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了解自我、了解具体的职业要求,能有 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需要的技能,确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及其对应的生活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求职技能,增强心理调适能 力,维护个人合法利益,进而能有效地管理求职过程,能了解到学习与工作的不同、学校与职场的差别,引导学生顺利适应生涯角色的转 换,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求:本课程结合学生的特性,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还结合采用 了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测试分析法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参与性。同时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 紧密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就业创业讲座、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等活动。本课程考核实行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 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成绩占6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40%。 (6)《创业基础》32课时(理论20学时、实践1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学生能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辩 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 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主要内容: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学生 应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和类型,认识创业过程的特征,掌握创业与创业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认识创业团 队的重要性,了解创业机会及其识别要素,了解创业风险类型以及如何防范风险,了解创业过程中的资源需求和资源获取办法,掌握创业资 源管理的技巧和策略。 教学要求:课程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 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课程考核实行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成绩占6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 40%。 (7)《军事技能》112学时(理论0学时、实践112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以《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为教学依托,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军 事前沿信息,掌握正确的队列训练和阅兵分列式训练方法,规范学生整理内务的标准;通过理论学习,增强学生对人民军队的热爱,培养学生 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行动规范性和组织纪律性,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 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军事前沿信息、队列和体能训练、内务整理、日常管理、素质拓展训练等教学内容,旨在增强学生的国防观 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学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要坚持“理论够用即可,突出实际讲练”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一切行动听指挥为训练根本目的。本 课程以学生出勒情况、参加训练完成情况、军训态度、遵守纪律情况、参加各项活动及理论学习情况、内务考试作为考核成绩的依据。 (8)《军事理论》36学时(理论36学时、实践0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 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 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国内外形势,集中阐述中国当代国防法规、国防建设、我国武装力量、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
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国际战略格局、我国 周边安全环境,了解精确制导技术、隐身伪装技术、侦察监视技术、电子对抗、航天技术、自动化指挥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信慰化战争 的特点、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要求。 教学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全而贷彻党的教有方针,提高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的素质,教数学内容要体现动态性时效性,要及时反映党和国家面临 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时准确宜传完的理论创新成果,传递完的大政方针,能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念识,强化爱国立识、集体主义观 念。本课程考核实行过程性考核和终钻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成绩占6%,终结性考核成绩占40%。 (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2学时(理论26学时、实我6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白主意识,了解白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白己的身体条件、心理 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 会的生活状态。 主要内容:按照高职高专学生人才培养要求,基于工作和学习任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有》课程学习按照新生作到、察己知人、我爱 交往、识别心魔、干预危机五个工作/学习模块、11个典型工作任务/学习单元设计. 教学要求:深程以课堂活动体验为主,教师讲授、自主学习,课后实我拓展为辅,通过讨论、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等教学方式和手段。提 高教学效果。课程考核为平时成镜+期末考试:主要教学场所为多煤体教室:选用湖南省教育厅统编教材和职业院校国家规划教材:任课教师 应具有扎实理论基础。 (10)《劳动教有》分为《劳动教有(1)》、《劳动教育(2)》,分两学期开设共34学时。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之一,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该课程是一门实我活动误,学生通过亲身参与 劳动获得直接劳动体验,促使学生主动认识并理解劳动世界,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主要内容:以班队、杜团等形式在非教学时间开展环境保洁、社会实践、农业生产、医卫公益、仪器设备维保停劳动实我清 动。每学年组织一次劳模讲座或衣业、工业生产观摩活动。 教学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接受劳动教有,是全体学生的基本权利,注重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学习评价以组织轴导员和相关 负责人员对劳动内容和考核情况进行评价· (11)《大学美育》32学时(理论24学时、实践8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课程日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贸彻党的教有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壮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树立正确,进步的审 美观,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增强文化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 才。 主要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美的内酒、市美范畴、大学生与美,审美意识与心理、自然审美、社会审美、艺术审美、科技审美等, 主要通过应用美学基本理论对大学生的中美活动予以指导,帮助大学生辨别现实生活、科技活动与艺术活动中的美孔。 教学要求:以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通过音视须、作品赏析等艺术审美体验着力提升大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 知、艺术表现、创意实我等核心素养。木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学生平时必须按时到课,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棕合学生平时到课率、课堂参 与情况作为过程性考核占60%,期末成绩占40%。 (12)(大学生入学教育》 16学时(理论12学时、实践4学时),以讲座的形式集中2授课,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大学生入学教有是指新生入学后,学校根据培养目标,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 生活、心理、纪律安全等方面的变化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自在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变化了的环境并能迅速适应。新生入学教有的效果直接关 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关系到学生在大学里能否顺利成长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学习成功的基 础。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大学认识、大学与高中的不同之处、高职教有、大学生消费、大学生与网路、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 恋爱。大学生学习考试及大学生自我管理等内容。 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以讲座为主要形式,深入浅出的介绍大学及大学生活与学习,利用实际案例引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大学生尽 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大学学习,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和角色转变,促进大学生尽桃熟悉大学管理制度,培养他们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和生活自理能力,激发他们爱国爱校的集体主义视念,引导他们开展职业生狂规划,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 素养,开创高校新生入学牧有工作新局而 (13)《无机化学》 48学时(理论40学时,实我8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溶液、胶体、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配位化合物等基本知识点及其医学应用。能懂得 如何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去理解和解答实际工作中化学专业问题,丰富学生的化学专业知识,学会运用化学技能解决职业尚位中的实际问题, 达到启迪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创新精神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日的。培养理性的职业态度和认真负责、严谨细致、安全规范的职业素养。 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溶液与胶体,化学平衡与酸碱理论。电解质溶液,物质结构和配位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等。 教学要求: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和优质教学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一以贯之,以学生为中 “做中学,做中教”,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和体验中学习,对教、学活动实施全程记录和追潮。线上课堂在课静引导学生预习知识,课 中发起讨论和头脑风暴,误后巩固和拓展知识:实体课堂重在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现场教学、案例 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 (14)《有机化学》 64学时(理论54学时,实践10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国际战略格局、我国 周边安全环境,了解精确制导技术、隐身伪装技术、侦察监视技术、电子对抗、航天技术、自动化指挥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信息化战争 的特点、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要求。 教学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的素质。教学内容要体现动态性时效性,要及时反映党和国家面临 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时准确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传递党的大政方针,能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强化爱国意识、集体主义观 念。本课程考核实行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成绩占6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40%。 (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2学时(理论26学时、实践6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 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 会的生活状态。 主要内容:按照高职高专学生人才培养要求,基于工作和学习任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按照新生乍到、察己知人、我爱 交往、识别心魔、干预危机五个工作/学习模块 、11个典型工作任务/学习单元设计。 教学要求:课程以课堂活动体验为主,教师讲授、自主学习、课后实践拓展为辅,通过讨论、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等教学方式和手段,提 高教学效果。课程考核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主要教学场所为多媒体教室;选用湖南省教育厅统编教材和职业院校国家规划教材;任课教师 应具有扎实理论基础。 (10)《劳动教育》分为《劳动教育(1)》、《劳动教育(2)》,分两学期开设共34学时。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之一,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活动课,学生通过亲身参与 劳动获得直接劳动体验,促使学生主动认识并理解劳动世界,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主要内容:以班队、社团等形式在非教学时间开展环境保洁、社会实践、农业生产、医卫公益、仪器设备维保等劳动实践活 动。每学年组织一次劳模讲座或农业、工业生产观摩活动。 教学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接受劳动教育,是全体学生的基本权利,注重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学习评价以组织辅导员和相关 负责人员对劳动内容和考核情况进行评价。 (11)《大学美育》32学时(理论24学时、实践8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树立正确、进步的审 美观,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增强文化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 才。 主要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美的内涵、审美范畴、大学生与美、审美意识与心理、自然审美、社会审美、艺术审美、科技审美等。 主要通过应用美学基本理论对大学生的审美活动予以指导,帮助大学生辨别现实生活、科技活动与艺术活动中的美丑。 教学要求:以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通过音视频、作品赏析等艺术审美体验着力提升大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 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学生平时必须按时到课,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综合学生平时到课率、课堂参 与情况作为过程性考核占60%,期末成绩占40%。 (12)《大学生入学教育》 16学时(理论12学时、实践4学时),以讲座的形式集中2w授课,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大学生入学教育是指新生入学后,学校根据培养目标,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 生活、心理、纪律安全等方面的变化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旨在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变化了的环境并能迅速适应。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直接关 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关系到学生在大学里能否顺利成长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学习成功的基 础。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大学认识、大学与高中的不同之处、高职教育、大学生消费、大学生与网络、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 恋爱。大学生学习考试及大学生自我管理等内容。 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以讲座为主要形式,深入浅出的介绍大学及大学生活与学习,利用实际案例引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大学生尽 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大学学习,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和角色转变,促进大学生尽快熟悉大学管理制度,培养他们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和生活自理能力,激发他们爱国爱校的集体主义观念,引导他们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 素养,开创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新局面。 (13)《无机化学》 48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8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溶液、胶体、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配位化合物等基本知识点及其医学应用。能懂得 如何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去理解和解答实际工作中化学专业问题,丰富学生的化学专业知识,学会运用化学技能解决职业岗位中的实际问题, 达到启迪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创新精神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目的。培养理性的职业态度和认真负责、严谨细致、安全规范的职业素养。 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溶液与胶体,化学平衡与酸碱理论,电解质溶液,物质结构和配位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等。 教学要求: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和优质教学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一以贯之,以学生为中 心,“做中学,做中教”,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和体验中学习,对教、学活动实施全程记录和追溯。线上课堂在课前引导学生预习知识,课 中发起讨论和头脑风暴,课后巩固和拓展知识;实体课堂重在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现场教学、案例 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 (14)《有机化学》 64学时(理论54学时,实践10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和掌忝有机物的命名、结构、理化性质,有机化学是酷理论、知识和熔沸点测定、苯取、重结 品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学生学习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能懂得如何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去理解和解答实际工作中 化学专业问题,丰富学生的化学专业知识,学会运用化学技能解决职业岗位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启迪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创新精神和提高综 合分析能力的目的。培养理性的职业态度和认真负责、严谨细致、安全规范的职业素养。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重要化学性质以及与中药学的关系等数学内容。具体包括:有机化合物概 述,烃,醇、酚和笛族化合物,醛、酮和糖类化合物,骏酸及其脂类化合物,含氨有机化合物等。 教学要求:课程在教学中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提但在“学中做,做中学”以及从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本蓝图,体现“所学即为所 用”的高职教学理念。教学中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采 用以下方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润法、模拟敦学法、分组敦学法等,从而达到最佳教与学的效果。 专业课程简介 1、专业基础课程 (1)《人体解副学》 32学时(理论26学时,实践6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趾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属于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保程。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中药专业生掌握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解释常见变化并推断人体形态和构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 解释常见变化并推断疾病的变原理,培养学生自、观察综合判思考表达及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为其绝医学基础误和临床专业程习打下坚 实基础。同时在我中养成学生珍爱命岗敬业、认真负责、工作严谨、教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素质。 主要内容: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个项目:人休九大系统 中主要器官的形态、位置及相对关系,熟悉器宫的基木功能:器宫病变的主要表现。 教学要求: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实验资源,采用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做中教”,引导学生在完成 任务和体验中学习。 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和进行技能调练。主要采用的教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情景理实一体化网络等多种手段,详细解释教学重、难 点,使学生能清楚了各疾病发的剖解释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清她了各疾病病发的剖基础知识。本课程考核实验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的考核评价方式,实验考核成绩占3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70%, (2)《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82学时(理论26学时,实践6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主要包括了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等内容,属于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临床常见免疫现象及有关疾病的发病、传播和特异性防治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如微生物学检查及免疫学诊 断技术特异性诊断相关疾病:运用人工免疫方法、切断传播途径、消毒、灭菌等防治方法,为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莫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 础。在实践中养成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周帝细致的工作作风。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原微生物学、免疫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三大部分,由19个项日组成,包括:医学免疫学简介(免疫学总 论)、免疫系统、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园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超敏反应、免疫学防 治、医学微生物学概述、细菌的生物学性状、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病原性细菌、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病寿 人体寄生虫学概述、医学蠕虫学等。也就是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和防治原则 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各类免疫应答发生机理和发展规律及免疫性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等。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注重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微发学生的 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实验资源,采用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做中教”,引导学生在完 成任务和休验中学习。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主要采用的教方法包括多媒休教学、情景理实一体化网络等多件手段, 细解释教学重、难点。本课程考核课堂任务完成、实验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课堂任务完成占1%,实验考核成绩 20%,终结性考核成续占70%。 (生理学》 32学时(理论26学时,实践6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特别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实现其功能的内在机制的一门学科,属于中药 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刻 识,从而为揭示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现象打下坚实理论基础,也为学生从事燕层临床工作、社区卫生保健、健康教有等工作提供了坚 实的埋论基础。培养技能熟练、理论基础扎实、职业道德高尚的高素质技能型临床医疗人才。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内环境与稳态,机休生理功能的调节,细胞的功能,血液的功能,能量代谢与体温,各系统(包括循环系 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感觉器宫、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共调节机制。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注重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激发学生的 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实验资源,采用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做中教”,引导学生在完 成任务和体验中学习.教学重在引学学生内化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主要采用的敦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情景理实一体化网络等多种手段, 详细解释教学重、难点。本课程考核课登任务完成、实验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钻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课堂任务完成占1%,实验考核成绩占 20%,终结性考核成续占70% 6学时(理论30学时,实6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 门基础医学科学,属于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强病理学的基础知识,临床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有机物的命名、结构、理化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熔沸点测定、萃取、重结 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学生学习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能懂得如何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去理解和解答实际工作中 化学专业问题,丰富学生的化学专业知识,学会运用化学技能解决职业岗位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启迪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创新精神和提高综 合分析能力的目的。培养理性的职业态度和认真负责、严谨细致、安全规范的职业素养。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重要化学性质以及与中药学的关系等教学内容。具体包括:有机化合物概 述,烃,醇、酚和甾族化合物,醛、酮和糖类化合物,羧酸及其脂类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等。 教学要求:课程在教学中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在“学中做,做中学”以及从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本蓝图,体现“所学即为所 用”的高职教学理念。教学中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采 用以下方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从而达到最佳教与学的效果。 专业课程简介 1、专业基础课程 (1)《人体解剖学》 32学时(理论26学时,实践6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属于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中药专业生掌握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解释常见变化并推断人体形态和构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 解释常见变化并推断疾病的变原理,培养学生自、观察综合判思考表达及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为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专业程习打下坚 实基础,同时在践中养成学生珍爱命岗敬业、认真负责、工作严谨、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素质。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个项目;人体九大系统 中主要器官的形态、位置及相对关系,熟悉器官的基本功能;器官病变的主要表现。 教学要求: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实验资源,采用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做中教”,引导学生在完成 任务和体验中学习。 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主要采用的教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情景理实一体化网络等多种手段,详细解释教学重、难 点,使学生能清楚了各疾病发的剖解释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清楚了各疾病病发的剖基础知识。本课程考核实验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的考核评价方式,实验考核成绩占3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70%。 (2)《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32学时(理论26学时,实践6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主要包括了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等内容,属于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临床常见免疫现象及有关疾病的发病、传播和特异性防治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如微生物学检查及免疫学诊 断技术特异性诊断相关疾病;运用人工免疫方法、切断传播途径、消毒、灭菌等防治方法,为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 础。在实践中养成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周密细致的工作作风。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原微生物学、免疫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三大部分,由 19 个项目组成,包括:医学免疫学简介(免疫学总 论)、免疫系统、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超敏反应、免疫学防 治、医学微生物学概述、细菌的生物学性状、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病原性细菌、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学、人体寄生虫学概述、医学蠕虫学等。也就是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和防治原则; 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各类免疫应答发生机理和发展规律及免疫性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等。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注重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激发学生的 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实验资源,采用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做中教”,引导学生在完 成任务和体验中学习。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主要采用的教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情景理实一体化网络等多种手段, 详细解释教学重、难点。本课程考核课堂任务完成、实验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课堂任务完成占10%,实验考核成绩占 2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70%。 (3)《生理学》 32学时(理论26学时,实践6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特别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实现其功能的内在机制的一门学科,属于中药 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从而为揭示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现象打下坚实理论基础,也为学生从事基层临床工作、社区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提供了坚 实的理论基础。培养技能熟练、理论基础扎实、职业道德高尚的高素质技能型临床医疗人才。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内环境与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细胞的功能,血液的功能,能量代谢与体温,各系统(包括循环系 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注重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激发学生的 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实验资源,采用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做中教”,引导学生在完 成任务和体验中学习。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主要采用的教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情景理实一体化网络等多种手段, 详细解释教学重、难点。本课程考核课堂任务完成、实验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课堂任务完成占10%,实验考核成绩占 2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70%。 (4)《病理学》 36学时(理论30学时,实践6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 门基础医学科学,属于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础知识,临床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
系,掌损病理过程病因、发生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能运用所学病理知识分析帘见疾病临床表现的成因,同时其备尊重生命、尊重科学的人 文精神及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素养。 主受内容:本课程包括基础病现学、常见疾病病理、病理生理等3个项目和认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 复、综合实训一(糖尿病病人臀部深部脓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种瘤、综合实训二(肺癌死亡患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心 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综合实训三(肾炎晚期病人)、常见病理生理过 程(水钠代滞东乱、钾代谢素乱、酸碱平衡素乱、缺氧)、常见死亡病理生理过程(体克、心力衰粥、呼吸衰竭、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 和棕合训练(死亡讨论及尸检分析)等12个任务, 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注重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激发学生 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实验资源。采用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微中教”,引导学生在 充成任务和体验中学习。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和进行技能调练。主要采用的教方法包括多碟体教学、情景理实一体化网络等多种手 段,详细解释教学重、难点。本课程考核课堂任务完成、实验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课堂任务完成占1%,实验考核成绩 占2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70%。 (5)《生物化学》 36学时(理论30学时,实践6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中的化学进程的一门学科,属于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蛋白 质、核酸、衡、锥生素的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及理化性顺,三大营养物(、脂防、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及生理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 技能运用于实践。能对分子病、推生素缺乏症及代谢病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并在实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学习的团队协作精神,勤于 思考、刻苦结研、勇于探索的良好作风,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爱岗敏业、工作严谨,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职 业道德素质,并最终顺利通过资格证考核。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三大营养物的代谢与调控两大模块,分别为蛋白质、核酸、爵、维生素的结构与 功使,糖、脂类、蛋白质代谢及肝中的代谢。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注重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激发学生的 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实验资源,采用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做中教”·引导学生在完 成任务和休验中学习。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主要采用的教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情景理实一体化网络等多每手段, 详细解释教学重、难点,本课程考核课堂任务完成、实验考核和等结性考核相钻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课堂任务完成占1%,实验考核成绩占 20%。终结性考核成续占70% (6)《药理学》 54学时(理论42学时,实践12学时),第三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的课程,是中药学、临床医学与临床中医学 间的桥梁。其目的是通过药理学的理论学习和实验训练,使学生享捏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的相互 作用,其任务是为学生在临床中合理用药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为从事中药学研究及新药研制与开发打下必要的药 理学基础。 主婴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常用药物的体内过程、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禁 忌症及用药注意事项:常见疾病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药品的分类:药品的管理:处方相关知识及处方测配:药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该 领域的重大进展。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注重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激发学生 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实验资源,采用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做中教”,引导学生在 充成任务和体验中学习。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和进行技能测练。主要采用的教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情景理实一体化网络等多种于 段,译细解释教学重、态点。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中药学岗位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中药学研究的伦理道德,熟悉药品流通、调剂配发中的道德或 任。熟悉中药学人员与服务对象之何的和中药学人员之间的道德准则:具有高尚、灵活、开放的人文精神。表现出关心、爱护、尊重中药号 服务对象和认真、严谨、热情、勤快的工作作风: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正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态度。本课程考楼实验考核和终结性 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实验考核成锁占30%,终结性考核成锁占70%. (7)《药用植物学》38学时(理论22学时,实线16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的知识与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的一门科学,局于中药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程。通过对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草提药用植物形态解剂学基本知识、药用植物的形态和显微鉴别特征、分类学的原理和方 法、各类药用植物的鉴别特征、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基本知识、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等,准确识别和整定药用植物种类。调 查与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 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搭植物细胞结构、植物的组织、植物器宫(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分类学、藻类植物、菌 类植物、地衣植物、苔罐植物、就类植物、樱子植物、被子植物。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注重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激发学生的 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实验资源,采用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微中学,做中教”,·引导学生在完 成任务和体验中学习。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主要采用的教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情景理实一体化网络等多种手段, 详细解释教学重、难点。本课程考核野外实训考核、实验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野外实训20%、实验考核成绩占0%,终 结性考核成绩占60% (8)(分析化学) 54学时(理论36学时,实我18学时),第三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醒竿指药物分析岗位所需各类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具有创新意识、规范意识、安全意 识,具有从事常见化学物质的分析与检验的工作能力,为后续药物分析、药物制剂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系,掌握病理过程病因、发生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能运用所学病理知识分析常见疾病临床表现的成因,同时具备尊重生命、尊重科学的人 文精神及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素养。 主要内容: 本课程包括基础病理学、常见疾病病理、病理生理等 3 个项目和认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 复、综合实训一(糖尿病病人臀部深部脓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综合实训二(肺癌死亡患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心 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综合实训三(肾炎晚期病人)、常见病理生理过 程(水钠代谢紊乱、钾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 常见死亡病理生理过程(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 和综合训练(死亡讨论及尸检分析)等 12 个任务。 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注重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激发学生 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实验资源,采用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做中教”,引导学生在 完成任务和体验中学习。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主要采用的教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情景理实一体化网络等多种手 段,详细解释教学重、难点。本课程考核课堂任务完成、实验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课堂任务完成占10%,实验考核成绩 占2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70%。 (5)《生物化学》 36学时(理论30学时,实践6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中的化学进程的一门学科,属于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蛋白 质、核酸、酶、维生素的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及理化性质,三大营养物(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及生理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 技能运用于实践,能对分子病、维生素缺乏症及代谢病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学习的团队协作精神,勤于 思考、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良好作风,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工作严谨、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职 业道德素质,并最终顺利通过资格证考核。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三大营养物的代谢与调控两大模块,分别为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的结构与 功能,糖、脂类、蛋白质代谢及肝中的代谢。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注重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激发学生的 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实验资源,采用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做中教”,引导学生在完 成任务和体验中学习。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主要采用的教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情景理实一体化网络等多种手段, 详细解释教学重、难点。本课程考核课堂任务完成、实验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课堂任务完成占10%,实验考核成绩占 2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70%。 (6)《药理学》 54学时(理论42学时,实践12学时),第三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的课程,是中药学、临床医学与临床中医学 间的桥梁。其目的是通过药理学的理论学习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的相互 作用,其任务是为学生在临床中合理用药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为从事中药学研究及新药研制与开发打下必要的药 理学基础。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常用药物的体内过程、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禁 忌症及用药注意事项;常见疾病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药品的分类;药品的管理;处方相关知识及处方调配;药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该 领域的重大进展。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注重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激发学生 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实验资源,采用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做中教”,引导学生在 完成任务和体验中学习。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主要采用的教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情景理实一体化网络等多种手 段,详细解释教学重、难点。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中药学岗位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中药学研究的伦理道德,熟悉药品流通、调剂配发中的道德责 任。熟悉中药学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和中药学人员之间的道德准则;具有高尚、灵活、开放的人文精神。表现出关心、爱护、尊重中药学 服务对象和认真、严谨、热情、勤快的工作作风;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正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态度。本课程考核实验考核和终结性 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实验考核成绩占3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70%。 (7)《药用植物学》 38学时(理论22学时,实践16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的知识与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的一门科学,属于中药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程。通过对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基本知识、药用植物的形态和显微鉴别特征、分类学的原理和方 法、各类药用植物的鉴别特征、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基本知识、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等,准确识别和鉴定药用植物种类,调 查与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 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细胞结构、植物的组织、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分类学、藻类植物、菌 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注重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激发学生的 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实验资源,采用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做中教”,引导学生在完 成任务和体验中学习。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主要采用的教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情景理实一体化网络等多种手段, 详细解释教学重、难点。本课程考核野外实训考核、实验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野外实训20%、实验考核成绩占20%,终 结性考核成绩占60%。 (8)《分析化学》 54学时(理论36学时,实践18学时),第三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药物分析岗位所需各类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具有创新意识、规范意识、安全意 识,具有从事常见化学物质的分析与检验的工作能力,为后续药物分析、药物制剂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