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作文指导(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中学生要应付生活,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就不能不在文学 之外,同时以这种普通文为对象。”普通文“包括书信、宣言、报告书、说明书等等应用文, 以及平正地写状一件东西载录一件事情的记叙文,条畅地阐明一个原理发挥一个意见的论说 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写好应用文、记叙文、议论文。当然,在一篇 文章里,可能同时会用到记叙、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述方式 “说”是“写”的基础 1.尽管说话不等同于写文章,但说话对于活跃思维、恰当选用句式和词语有非常积极 的作用。 想写好文章,就应当敢于说话,恰当的说话 2.把“复述”作为“说话训练”的重要方式 复述主要是复述课文,也可以复述他人的话。复述的形式很多 (1)改换“人称 比如原文是第一人称,复述时变成第三人称,这与背诵不同。 (2)大意与原话的合理链接 概括大意,合理的链接起来,这是一种能力 (3)变换顺序。 先从“说”做起,说的过程中还可以改造一下,变换顺序。可以先把原文的结尾提出来, 变成倒叙,或者插叙。这都是有意识的训练自己说话,训练组织语言、语句的能力 (4)关键之处略加评议。 在复述时,也可以在关键之处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 总之,这种创造性整合以后的复述是说话中较高级的训练方式,它是写作的基础。“说”、 有相关性 第九讲作文指导(
第九讲 作文指导 (一)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中学生要应付生活,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就不能不在文学 之外,同时以这种普通文为对象。”普通文“包括书信、宣言、报告书、说明书等等应用文, 以及平正地写状一件东西载录一件事情的记叙文,条畅地阐明一个原理发挥一个意见的论说 文”。 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写好应用文、记叙文、议论文。当然,在一篇 文章里,可能同时会用到记叙、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述方式。 一、“说”是“写”的基础 1.尽管说话不等同于写文章,但说话对于活跃思维、恰当选用句式和词语有非常积极 的作用。 想写好文章,就应当敢于说话,恰当的说话。 2.把“复述”作为“说话训练”的重要方式。 复述主要是复述课文,也可以复述他人的话。复述的形式很多: (1) 改换“人称”。 比如原文是第一人称,复述时变成第三人称,这与背诵不同。 (2) 大意与原话的合理链接。 概括大意,合理的链接起来,这是一种能力。 (3) 变换顺序。 先从“说”做起,说的过程中还可以改造一下,变换顺序。可以先把原文的结尾提出来, 变成倒叙,或者插叙。这都是有意识的训练自己说话,训练组织语言、语句的能力。 (4) 关键之处略加评议。 在复述时,也可以在关键之处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 总之,这种创造性整合以后的复述是说话中较高级的训练方式,它是写作的基础。“说”、 “写”有相关性。 第九讲 作文指导(一)
二、诵读与摘抄,强化好文章的影响力 诵读好文章、摘抄好文章中的段落、语句,就是强化了好文章的影响。 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经验:除了课文,课外阅读的文章作品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重 要作用。但是,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不一样:课内一般是精读为主,课外是泛读。可以在 泛读的基础上,向精读前进。诵读好文章,读的过程中有体会,就把好的词语、语句乃至段 落抄下来,一边抄一边琢磨。这样做的效果就是强化了对写作范本的理解。模仿优秀的作品 最后自己写出优秀的作品。所以要养成习惯,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1.诵读:好文章诉诸于口,其优点、妙处就显露得更清楚。理解之后再读出来会觉得 妙不可言。 2.摘抄如慢镜头回放,文章的精华可以看得更真切。 这两个做法都如同细嚼慢咽,可以更好地吸取营养。笨功夫有时候更锻炼人,所以要把 说、诵读、摘抄作为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养成习惯。 第九讲作文指导(-) 、培养动笔习惯,从记实入手 动笔不一定就是写大文章。面对作文题,有的同学没有多少材料,或者想不好切入点, 丧失了一次有效练笔的机会。平常得用主动的练笔来弥补写作中的缺失 所以,动笔是为了培养习惯,要从记实入手,写自己耳闻目睹、经历体验过的。 1.作文之苦 (1)没材料。 当然主要指的是命题作文时的情况 (2)不知如何构思 材料太多,太滥。 (3)一大堆“文体”知识,限制了动笔的自由 一开始就想是叙述还是夹叙夹议,还是叙议结合,结果无从下笔
二、诵读与摘抄 , 强化好文章的影响力 诵读好文章、摘抄好文章中的段落、语句,就是强化了好文章的影响。 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经验:除了课文,课外阅读的文章作品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重 要作用。但是,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不一样 : 课内一般是精读为主,课外是泛读。可以在 泛读的基础上,向精读前进。诵读好文章,读的过程中有体会,就把好的词语、语句乃至段 落抄下来,一边抄一边琢磨。这样做的效果就是强化了对写作范本的理解。模仿优秀的作品, 最后自己写出优秀的作品。所以要养成习惯,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1.诵读:好文章诉诸于口,其优点、妙处就显露得更清楚。理解之后再读出来会觉得 妙不可言。 2.摘抄如慢镜头回放,文章的精华可以看得更真切。 这两个做法都如同细嚼慢咽,可以更好地吸取营养。笨功夫有时候更锻炼人,所以要把 说、诵读、摘抄作为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养成习惯。 第九讲 作文指导(一) 三、培养动笔习惯,从记实入手 动笔不一定就是写大文章。面对作文题,有的同学没有多少材料,或者想不好切入点, 丧失了一次有效练笔的机会。平常得用主动的练笔来弥补写作中的缺失。 所以,动笔是为了培养习惯,要从记实入手,写自己耳闻目睹、经历体验过的。 1.作文之苦 (1) 没材料。 当然主要指的是命题作文时的情况。 (2)不知如何构思。 材料太多,太滥。 (3) 一大堆“文体”知识,限制了动笔的自由。 一开始就想是叙述还是夹叙夹议,还是叙议结合,结果无从下笔
没材料只是相对而言:不知道如何构思是因为缺少训练;知识束缚了自已创作的积极性, 这是思维方式有问题,或者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应当想办法从这种被动局面中走出来,变苦 为乐 练笔从记实入手,这是个原则问题,写自己看到的、体验过的。有些感兴趣的事听到了 也可以记下来。古人的“采风”也是做记录。先把创作放在一边,过“写”这一关。不要一味依 赖电脑,要让手和笔亲密接触。 2.从记实入手,提倡“三不要”,变苦为乐 (1)不要怕“短”,有内容就是文;没有废话,就是好文。 不少短文流传至今,堪称精品,在于内容丰富,内涵丰富,思想精深,情感真挚 为什么要提“不要怕“短”?因为文章不在于字数,有内容、言简意赅,即使是几十个字 百个字也有价值。 当然字数的局限在考试时不可避免,但在练笔时不要怕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 话说则尽量精炼,没话就不要说 (2)不要受“文体”限制,表达形式为我所需。 现在考试改革,命题要求一般都是文体不限,不再用形式束缚内容、束缚思想。茅以升 写《中国石拱桥》,事先就未必想到“我要写一篇说明文”,作者所做的就是介绍中国石拱桥 的发展史、特点,其中有些段落写得非常灵活。 (3)不要在遣词用语上过多费气力,有话直说。叶圣陶先生说过,“平正的状写,条畅 的阐明”,这就可以了。不要事先设想“使用多少排比句,用几个形容词,双重定语是不是更 好”,因为过多注重形式往往会以辞害意 记实就是写学习、生活札记,社会见闻记录,三言五语的日记 鲁迅的日记有一篇只有几个字,但很重要,可能诱发了他写《一件小事》。日记中写“车 夫衣蔽,予一元”。车夫衣服破旧,我资助他一元钱。这几个字就把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记下 来了。鲁迅的日记有时候只有两个字,如“无事”。所以他提出“写不出来的时候不应写”。但 是每天学习、生活,总有一定的见闻和经历,这些都是可用的材料 也可以在电脑上开个专栏,力争每天写一点,定期修改、整理,积累下来,作为一种辅 助练习。 下面是一位中学生的“札记”,用的是记实手法。(括号中的字为老师的解说) 卸下牙套 剪子、刀子、锥子—叮叮叮!
没材料只是相对而言;不知道如何构思是因为缺少训练;知识束缚了自己创作的积极性, 这是思维方式有问题,或者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应当想办法从这种被动局面中走出来,变苦 为乐。 练笔从记实入手,这是个原则问题,写自己看到的、体验过的。有些感兴趣的事听到了 也可以记下来。古人的“采风”也是做记录。先把创作放在一边,过“写”这一关。不要一味依 赖电脑,要让手和笔亲密接触。 2.从记实入手,提倡“三不要”,变苦为乐 (1) 不要怕“短”,有内容就是文;没有废话,就是好文。 不少短文流传至今,堪称精品,在于内容丰富,内涵丰富,思想精深,情感真挚。 为什么要提“不要怕‘短'”?因为文章不在于字数,有内容、言简意赅,即使是几十个字、 一百个字也有价值。 当然字数的局限在考试时不可避免,但在练笔时不要怕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 话说则尽量精炼,没话就不要说。 (2) 不要受“文体”限制,表达形式为我所需。 现在考试改革,命题要求一般都是文体不限,不再用形式束缚内容、束缚思想。茅以升 写《中国石拱桥》,事先就未必想到“我要写一篇说明文”,作者所做的就是介绍中国石拱桥 的发展史、特点,其中有些段落写得非常灵活。 (3) 不要在遣词用语上过多费气力,有话直说。叶圣陶先生说过,“平正的状写,条畅 的阐明”,这就可以了。不要事先设想“使用多少排比句,用几个形容词,双重定语是不是更 好”,因为过多注重形式往往会以辞害意。 记实就是写学习、生活札记,社会见闻记录,三言五语的日记…… 鲁迅的日记有一篇只有几个字,但很重要,可能诱发了他写《一件小事》。日记中写“车 夫衣蔽,予一元”。车夫衣服破旧,我资助他一元钱。这几个字就把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记下 来了。鲁迅的日记有时候只有两个字,如“无事”。所以他提出“写不出来的时候不应写”。但 是每天学习、生活,总有一定的见闻和经历,这些都是可用的材料。 也可以在电脑上开个专栏,力争每天写一点,定期修改、整理,积累下来,作为一种辅 助练习。 下面是一位中学生的“札记”,用的是记实手法。(括号中的字为老师的解说) 卸下牙套 剪子、刀子、锥子——叮叮叮!
锤子、钳子、凿子—一当当当! (这两个句子对的很工整,声音也形容出来了。) 漱口 (也没说谁喊的,肯定是医生。) 我含了一口水,吐出来。水里掺杂着血丝、血块,不由得心疼—都是我的血呀 (有人说这句话是废话。但是这么写有用意,我的血我当然心疼啦!) 个多小时,各种各样的工具,累得满头大汗的大夫,疼得满头大汗的我—我的牙套 终于卸下来了! (观察、体会:大夫是满头大汗,“我”是满头大汗,不过大夫是累的,“我”是疼的。牙 长的不齐,用牙套矫正。卸下牙套这件事就很重要,不光是美观,人不受罪了,所以值得 我从椅子上跳下来,找镜子,没有。舔舔牙齿,光溜溜的,止不住欢喜。 (“没有”用的好,表现一种失落感。没有镜子怎么办?“舔舔牙齿,光溜溜的”,心情就 是“止不住欢喜”。) 出了医院,走在街上,咧开大嘴—没人看我 (这些话都很短。人家也不知道这背景。 我的身体变得很轻很轻,是因为太高兴吗?仿佛能飞,或许用“飘”更合适 (琢磨“飘”这个词,真妙。) 作者写的全都是心里话。虽然短了些,但确是有效的动笔、有价值的记实。有内容没废 话,叙述事实时也写心情,这就是好文章 这一篇题目就吸引人 24小时都有饭 (上、下学看见了一个招牌,引发了一些想法。写真实的想法,这也属于记实。) 阳光照在身上,我骑着自行车悠然前行,车筐里是新买的书;悠然间,我抬头一瞥—“24 小时都有饭”的大招牌已映入眼帘 (可能是一个饭馆的招牌。从下文看作者是北京的一个考生。)
锤子、钳子、凿子——当当当! (这两个句子对的很工整,声音也形容出来了。) “漱口!” (也没说谁喊的,肯定是医生。) 我含了一口水,吐出来。水里掺杂着血丝、血块,不由得心疼——都是我的血呀! (有人说这句话是废话。但是这么写有用意,我的血我当然心疼啦!) 一个多小时,各种各样的工具,累得满头大汗的大夫,疼得满头大汗的我——我的牙套 终于卸下来了! (观察、体会:大夫是满头大汗,“我”是满头大汗,不过大夫是累的,“我”是疼的。牙 长的不齐,用牙套矫正。卸下牙套这件事就很重要,不光是美观,人不受罪了,所以值得一 写。) 我从椅子上跳下来,找镜子,没有。舔舔牙齿,光溜溜的,止不住欢喜。 (“没有”用的好,表现一种失落感。没有镜子怎么办?“舔舔牙齿,光溜溜的”,心情就 是“止不住欢喜”。) 出了医院,走在街上,咧开大嘴——没人看我。 (这些话都很短。人家也不知道这背景。) 我的身体变得很轻很轻,是因为太高兴吗?仿佛能飞,或许用“飘”更合适。 (琢磨“飘”这个词,真妙。) 作者写的全都是心里话。虽然短了些,但确是有效的动笔、有价值的记实。有内容没废 话,叙述事实时也写心情,这就是好文章。 这一篇题目就吸引人: 24 小时都有饭 (上、下学看见了一个招牌,引发了一些想法。写真实的想法,这也属于记实。) 阳光照在身上,我骑着自行车悠然前行,车筐里是新买的书;悠然间,我抬头一瞥——“24 小时都有饭”的大招牌已映入眼帘。 (可能是一个饭馆的招牌。从下文看作者是北京的一个考生。)
这是北京隆福医院北侧的一家饭馆,上面悬着这醒目的招牌,红底黑字,有股别无分号 的气派。我没进去吃过饭,只是把它当成一个标志性建筑。比如,有人问我“隆福医院怎么 走”,我不会说“在三联书店北边”,也懒得扯上赫赫有名的“中国美术馆”,一定是说“在“24小 时都有饭南边 作者的观察很仔细:隆福医院是一个医院,北边就是24小时都有饭”,南边是“三联 书店”,这儿离中国美术馆也很近。他显然对这招牌很感兴趣,也暗示这个招牌有些特殊, 路过的人都能注意到。有了感觉,下面写的就是这种感觉。所以,记录自己的体验也是记实。) 如果有一天,午夜时分我路过这儿,饥肠辘辘,也许会推开红底黑字的大招牌下面的门 -而更大的可能是,我会用最快的速度赶回家。(意味深长:24小时都有饭,也不如家里 的好。)家是另一个承诺:24小时都有饭,有舒适的床铺,有温柔的灯光,还有爸爸妈妈殷 切的期盼 这篇文章,心理描写很真实。多思考,用感情去思考,写文章就不怕没材料。类似摘下 牙套、看见一个引人注目的招牌等等事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 作文之苦,第一是没材料,第二是不知怎么构思,第三是文体。克服这些困难,自然可 以写出有真情实感、有事实、有可读价值的小短文。 第九讲作文指导(一) 四、如何搜集材料 搜集材料要注意四个方面 1.记录每天感觉新鲜的事 比如,有一天见到学校的小黑板上面写了学生会的一个通知,是说有位同学为了救助掉 到水里的小学生,自己也受了伤,需要住院。但他的父母正好都下岗了,家里经济困难。 这样的事,不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也不是校园里每天都有这样的公告。这很新鲜,学生 会写这个通告,就是希望大家募捐。对见义勇为的同学,不仅要有精神的鼓励,也要有实际 的帮助。有两个同学就利用课余时间做了采访,弄清楚了这件事的始末。最后,两个人合写 了一篇记实文章:《伸出我们的双手伸出见义勇为的手,伸出热情友谊的手》。 搜集材料是搜集感觉新鲜的事,要有意识的搜集。 2.记录亲身经历的、体会的事 个学生写了一篇作文,写的是在除夕之夜看老教师的合唱演出。退休的、离休的老教 师都来了。作者看他们的服装、白发、皱纹,听他们的歌声,体会他们的精神,引起了非常
这是北京隆福医院北侧的一家饭馆,上面悬着这醒目的招牌,红底黑字,有股别无分号 的气派。我没进去吃过饭,只是把它当成一个标志性建筑。比如,有人问我“隆福医院怎么 走”,我不会说“在三联书店北边”,也懒得扯上赫赫有名的“中国美术馆”,一定是说“在‘24 小 时都有饭'南边”。 (作者的观察很仔细:隆福医院是一个医院,北边就是“24 小时都有饭”,南边是“三联 书店”,这儿离中国美术馆也很近。他显然对这招牌很感兴趣,也暗示这个招牌有些特殊, 路过的人都能注意到。有了感觉,下面写的就是这种感觉。所以,记录自己的体验也是记实。) 如果有一天,午夜时分我路过这儿,饥肠辘辘,也许会推开红底黑字的大招牌下面的门 ——而更大的可能是,我会用最快的速度赶回家。(意味深长:24 小时都有饭,也不如家里 的好。)家是另一个承诺:24 小时都有饭,有舒适的床铺,有温柔的灯光,还有爸爸妈妈殷 切的期盼。 这篇文章,心理描写很真实。多思考,用感情去思考,写文章就不怕没材料。类似摘下 牙套、看见一个引人注目的招牌等等事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 作文之苦,第一是没材料,第二是不知怎么构思,第三是文体。克服这些困难,自然可 以写出有真情实感、有事实、有可读价值的小短文。 第九讲 作文指导(一) 四、如何搜集材料 搜集材料要注意四个方面: 1.记录每天感觉新鲜的事 比如,有一天见到学校的小黑板上面写了学生会的一个通知,是说有位同学为了救助掉 到水里的小学生,自己也受了伤,需要住院。但他的父母正好都下岗了,家里经济困难。 这样的事,不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也不是校园里每天都有这样的公告。这很新鲜,学生 会写这个通告,就是希望大家募捐。对见义勇为的同学,不仅要有精神的鼓励,也要有实际 的帮助。有两个同学就利用课余时间做了采访,弄清楚了这件事的始末。最后,两个人合写 了一篇记实文章:《伸出我们的双手——伸出见义勇为的手,伸出热情友谊的手》。 搜集材料是搜集感觉新鲜的事,要有意识的搜集。 2.记录亲身经历的、体会的事 一个学生写了一篇作文,写的是在除夕之夜看老教师的合唱演出。退休的、离休的老教 师都来了。作者看他们的服装、白发、皱纹,听他们的歌声,体会他们的精神,引起了非常
复杂的心理活动。他们的服装都不亮丽、不时髦:他们大多白发苍苍;很多人脸上不光有皱 纹,还有抹不掉的老年斑;他们的声音也不清脆,但是嘹亮。他们的眼睛里有青年人的光芒, 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喜悦,同青年教师和学生们共度除夕之夜,展望未来 这是小作者亲身参加的晚会,观看了很多好节目,但是他说“我都没有睬,就这件事 我从来没有经历过,我第一次看老年人整整齐齐上台来唱歌,唱青年人的歌 这是亲身的体会,作者由此写了一篇文章:《对美的新发现》。 3.搜集听来的事情、材料 有这样一件事: 在放学途中,一个学生见到一个交警正在处理一起违章事件。违章司机比较年轻,怕受 处罚,反复为自己辩解。他(这位学生)说:“我听交警说的一句话交警执法不是讲轻讲重, 是讲准,是讲必要,是讲对违章人的爱护。交警又说了一句话:“第一回,往往给人留下的 印象都特别深刻。第一回违章就没逃过处罚,大概这种教训会终身难忘。这个同学说:“当 时我听着,交警的话说的很好,这个交警特别有水平。”他就把这件事组成一篇小短文:《红 绿灯下的对话 4.收集整理文字材料 有一个学校有一支新闻做小分队,这个小分队每天做的是两方面的事:一是采集国内外 的重要新闻,按一定顺序整合,使全校学生都能读懂:另一方面是把学校发生的新闻收集起 来,及时报道。 这就需要读报纸、实地考察。这支小分队的成员每天都在动笔,他们有分工:有的是在 网上,上网半个小时,把采集来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文字:有的在校园里忙,每天利用课后的 时间采集新闻;还有些同学是介绍看来的故事、小说。有个班级有一个习惯:每学期每一位 同学要写三篇新书介绍。这都是练笔,老师只负责创造机会 材料就在身边,要去发现。发现是创造的第一步,没有发现就没有创造,搜集材料的思 想基础就是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有了材料才好动笔 第九讲作文指导(一) 五、记叙、感想和评价相结合 在练笔的时候,把所见、所闻、所感结合起来,不要放弃自己的思想活动,哪怕有一句 也好。因为既然有见闻,就会产生想法,就会有评价
复杂的心理活动。他们的服装都不亮丽、不时髦;他们大多白发苍苍;很多人脸上不光有皱 纹,还有抹不掉的老年斑;他们的声音也不清脆,但是嘹亮。他们的眼睛里有青年人的光芒, 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喜悦,同青年教师和学生们共度除夕之夜,展望未来。 这是小作者亲身参加的晚会,观看了很多好节目,但是他说“我都没有睬,就这件事, 我从来没有经历过,我第一次看老年人整整齐齐上台来唱歌,唱青年人的歌”。 这是亲身的体会,作者由此写了一篇文章:《对美的新发现》。 3.搜集听来的事情、材料 有这样一件事: 在放学途中,一个学生见到一个交警正在处理一起违章事件。违章司机比较年轻,怕受 处罚,反复为自己辩解。他(这位学生)说:“我听交警说的一句话‘交警执法不是讲轻讲重, 是讲准,是讲必要,是讲对违章人的爱护'。交警又说了一句话:‘第一回,往往给人留下的 印象都特别深刻。第一回违章就没逃过处罚,大概这种教训会终身难忘。'”这个同学说:“当 时我听着,交警的话说的很好,这个交警特别有水平。”他就把这件事组成一篇小短文:《红 绿灯下的对话》。 4.收集整理文字材料 有一个学校有一支新闻做小分队,这个小分队每天做的是两方面的事:一是采集国内外 的重要新闻,按一定顺序整合,使全校学生都能读懂;另一方面是把学校发生的新闻收集起 来,及时报道。 这就需要读报纸、实地考察。这支小分队的成员每天都在动笔,他们有分工:有的是在 网上,上网半个小时,把采集来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文字:有的在校园里忙,每天利用课后的 时间采集新闻;还有些同学是介绍看来的故事、小说。有个班级有一个习惯:每学期每一位 同学要写三篇新书介绍。这都是练笔,老师只负责创造机会。 材料就在身边,要去发现。发现是创造的第一步,没有发现就没有创造,搜集材料的思 想基础就是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有了材料才好动笔。 第九讲 作文指导(一) 五、记叙、感想和评价相结合 在练笔的时候,把所见、所闻、所感结合起来,不要放弃自己的思想活动,哪怕有一句 也好。因为既然有见闻,就会产生想法,就会有评价
有一位老师要求同学们一周要写一次课堂实录,实录之后要有“我来评说”。课堂实录就 是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一节课,然后加以评价。有一个同学记一堂体育课,要做一个跳箱的动 作。老师先讲解,然后让一个技术比较好的同学示范。大家热烈鼓掌,要求老师来示范,老 师就做了分解动作示范。同学们还不满足,要老师上气呵成。老师非常坦诚的说:“我昨天 扭伤了踝骨,怕做不了示范,对你们影响不好。”老师的坦诚又引起了同学们的掌声。学生 在做的时候,老师在跳箱前尽心尽力保护 这位同学把这堂课中的两个片段都记录下来,然后写了评价。他主要评价了学生对老师 的要求,老师对学生的真诚。他说:“收获的不光是几个技术动作”,这个评价很到位 课堂实录加上“我来评说”,能够把事情和引起的想法整合起来。坚持了一年,全班同 的作文能力都有了提高 最后要强调一下:看书就动笔 写《卸下牙套》这篇小短文的同学有读书动笔的习惯。他几乎在每篇课文上都写上自己 的意见,比如读了一句好诗,他写“白居易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显示出钦佩之情。 做笔记、记段落大意,都是记自己的感受。看书时,做点旁批、眉批,字里行间还可以 加批。很多同学不大注意纸制品的读物,但是,语文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有两个“亲密接触”: 和纸制品读物的亲密接触,和传统书写工具的亲密接触 这里讲的是提高作文能力,似乎还没有进入作一篇大文章的境界。但是,这些都是实实 在在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向作文前进 第四讲作文指导(二) 这一讲是第三讲作文指导的补充。上一讲主要就动笔、练笔作了一些方法指导,更主要 的是强调动笔、练笔的意义 练笔主要是在课外进行。因为课内作文限制较多。有两点作为提高练笔质量的前提 第一:不管写长写短,要把事情写完整,记叙中有详有略。要做到具体而微、详略得当 第二:真实的抒情,恰当的议论。 把练笔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手段,最容易抒发自己的情感。抒情要真实,议论要恰当, 就必须做到讲得出理、恰到好处 练笔是要选取自己熟悉的事和感受较深的事,关键是要把练笔活动坚持下去
有一位老师要求同学们一周要写一次课堂实录,实录之后要有“我来评说”。课堂实录就 是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一节课,然后加以评价。有一个同学记一堂体育课,要做一个跳箱的动 作。老师先讲解,然后让一个技术比较好的同学示范。大家热烈鼓掌,要求老师来示范,老 师就做了分解动作示范。同学们还不满足,要老师上气呵成。老师非常坦诚的说:“我昨天 扭伤了踝骨,怕做不了示范,对你们影响不好。”老师的坦诚又引起了同学们的掌声。学生 在做的时候,老师在跳箱前尽心尽力保护。 这位同学把这堂课中的两个片段都记录下来,然后写了评价。他主要评价了学生对老师 的要求,老师对学生的真诚。他说:“收获的不光是几个技术动作”,这个评价很到位。 课堂实录加上“我来评说”,能够把事情和引起的想法整合起来。坚持了一年,全班同学 的作文能力都有了提高。 最后要强调一下:看书就动笔。 写《卸下牙套》这篇小短文的同学有读书动笔的习惯。他几乎在每篇课文上都写上自己 的意见,比如读了一句好诗,他写“白居易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显示出钦佩之情。 做笔记、记段落大意,都是记自己的感受。看书时,做点旁批、眉批,字里行间还可以 加批。很多同学不大注意纸制品的读物,但是,语文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有两个“亲密接触”: 和纸制品读物的亲密接触,和传统书写工具的亲密接触。 这里讲的是提高作文能力,似乎还没有进入作一篇大文章的境界。但是,这些都是实实 在在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向作文前进。 第四讲 作文指导(二) 这一讲是第三讲作文指导的补充。上一讲主要就动笔、练笔作了一些方法指导,更主要 的是强调动笔、练笔的意义。 练笔主要是在课外进行。因为课内作文限制较多。有两点作为提高练笔质量的前提: 第一:不管写长写短,要把事情写完整,记叙中有详有略。要做到具体而微、详略得当。 第二:真实的抒情,恰当的议论。 把练笔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手段,最容易抒发自己的情感。抒情要真实,议论要恰当, 就必须做到讲得出理、恰到好处。 练笔是要选取自己熟悉的事和感受较深的事,关键是要把练笔活动坚持下去
、有计划的写一组短文 这样一组短文应该是经过设计,有计划地写成的。初中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也拥有自己 的“生活素材库”,这个“生活素材库”还很丰富,其中最丰富的是“童年生活的记忆”,与成年 人的童年生活储备是一样的 如此一来,可以在“童年趣事”的大范围内写一组文章。童年生活都是很有趣的,以此为 素材,写自己爱写爱看的短文,也不一定要发表。目的是锻炼书面表达能力,锻炼处理材料 的能力。集中练笔可以找到感觉,便于积累经验,能够较快的提高写作能力。 例如有位同学写了一组“童年趣事”,其中有一篇《捞虾捕鱼——童年趣事之一》。这 篇使人看到了他当年充满童心童趣的快乐生活。(以下括号里文字为老师的讲解) 捞虾捕鱼 童年趣事之 果余假日,我常约上好朋友迟通拿着自制的长柄纱布鱼网和大号的空瓶子,到北京大学 未名湖捞虾捕鱼 (这是第一段。介绍了工具,用词讲究:鱼网柄很长,捞网是纱布的,空瓶子选大号。 显然会有收获。地点也交待清楚了:北京大学未名湖。) 刚一踏上美丽的湖心岛,我们就叫着、喊着,(小孩到了这里就无拘无束叫着、喊着。) 急不可待地将鱼网伸向湖水深处。鱼网的长柄上握着两双手,(这一句很好,前后呼应。前 面说和他的好朋友迟通一起去,所以这一张鱼网长柄上握着两双手。)左右上下晃动(动作描 写。小时候的记忆很深刻 “哗啦啦”鱼网出现在水面时,湖水迅速从网中渗落,在阳 光下晶莹闪亮。(记忆深,写的才真实。)下垂的网兜底部那一阵阵的抖动,让我们欣喜(抓住 细节,这一点写得细。)—要有收获了!(趣事就在这“收获”上,他们不是打鱼捞虾的专业 户,是小孩子为了娱乐。往下一看,让人哑然失笑。)那一般是三、五只跳动的小虾,(三、 五只就要兴奋起来了,孩子的心态。)蝌蚪、小鱼苗有时也会自投罗网。其中,属小虾最天 真可爱。我们把这些小东西放进灌满水的瓶子里,(也照应大号的空瓶子。)一转眼,它们又 伸展开长须细腿,自由自在地游动起来,(这是捞的虾,小虾也可爱,写得细。)似乎一点也 没有觉察到环境的改变 虾是最容易捕捞的,(这是他的结论,理由是什么?)差不多每一网都有它们光临。(写的 特亲切,后面又有对比。)轻盈敏捷的小鱼,“智力”比虾高多了。只要鱼网一触水面,水波 轻荡,它们就倏地逃走,(多有趣的现象,观察也很细致。)无影无踪。对小鱼的挑战,我们 是不甘示弱的。我和迟通轮番上阵,捞三网换一次手,看谁眼疾手快,首先抓着俘虏。(并 不总是长柄两双手。) 我最先捞。看准了水下大青石上贴着一条小鱼,(这“贴”字用的很好,小鱼好像贴在了 石上。所以,练笔的时候要投入、要讲究。)我悄悄地下了水,(这回的“捞”比较特殊。)可它 早有觉察,一眨眼就溜掉了。过了一会儿,它觉得没什么危险了,又摇头摆尾游回来。我慢
一、有计划的写一组短文 这样一组短文应该是经过设计,有计划地写成的。初中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也拥有自己 的“生活素材库”,这个“生活素材库”还很丰富,其中最丰富的是“童年生活的记忆”,与成年 人的童年生活储备是一样的。 如此一来,可以在“童年趣事”的大范围内写一组文章。童年生活都是很有趣的,以此为 素材,写自己爱写爱看的短文,也不一定要发表。目的是锻炼书面表达能力,锻炼处理材料 的能力。集中练笔可以找到感觉,便于积累经验,能够较快的提高写作能力。 例如有位同学写了一组“童年趣事”,其中有一篇《捞虾捕鱼——童年趣事之一》。这一 篇使人看到了他当年充满童心童趣的快乐生活。(以下括号里文字为老师的讲解) 捞虾捕鱼 ——童年趣事之一 课余假日,我常约上好朋友迟通拿着自制的长柄纱布鱼网和大号的空瓶子,到北京大学 未名湖捞虾捕鱼。 (这是第一段。介绍了工具,用词讲究:鱼网柄很长,捞网是纱布的,空瓶子选大号。 显然会有收获。地点也交待清楚了:北京大学未名湖。) 刚一踏上美丽的湖心岛,我们就叫着、喊着,(小孩到了这里就无拘无束叫着、喊着。) 急不可待地将鱼网伸向湖水深处。鱼网的长柄上握着两双手,(这一句很好,前后呼应。前 面说和他的好朋友迟通一起去,所以这一张鱼网长柄上握着两双手。)左右上下晃动(动作描 写。小时候的记忆很深刻。)——“哗啦啦”鱼网出现在水面时,湖水迅速从网中渗落,在阳 光下晶莹闪亮。(记忆深,写的才真实。)下垂的网兜底部那一阵阵的抖动,让我们欣喜(抓住 细节,这一点写得细。)——要有收获了!(趣事就在这“收获”上,他们不是打鱼捞虾的专业 户,是小孩子为了娱乐。往下一看,让人哑然失笑。)那一般是三、五只跳动的小虾,(三、 五只就要兴奋起来了,孩子的心态。)蝌蚪、小鱼苗有时也会自投罗网。其中,属小虾最天 真可爱。我们把这些小东西放进灌满水的瓶子里,(也照应大号的空瓶子。)一转眼,它们又 伸展开长须细腿,自由自在地游动起来,(这是捞的虾,小虾也可爱,写得细。)似乎一点也 没有觉察到环境的改变。 虾是最容易捕捞的,(这是他的结论,理由是什么?)差不多每一网都有它们光临。(写的 特亲切,后面又有对比。)轻盈敏捷的小鱼,“智力”比虾高多了。只要鱼网一触水面,水波 轻荡,它们就倏地逃走,(多有趣的现象,观察也很细致。)无影无踪。对小鱼的挑战,我们 是不甘示弱的。我和迟通轮番上阵,捞三网换一次手,看谁眼疾手快,首先抓着俘虏。(并 不总是长柄两双手。) 我最先捞。看准了水下大青石上贴着一条小鱼,(这“贴”字用的很好,小鱼好像贴在了 石上。所以,练笔的时候要投入、要讲究。)我悄悄地下了水,(这回的“捞”比较特殊。)可它 早有觉察,一眨眼就溜掉了。过了一会儿,它觉得没什么危险了,又摇头摆尾游回来。我慢
慢地把网伸到它背后,找准时机,往前一抄,它终于落网了。(这段写的很细。前面说到不 甘示弱,这里就表现出来。)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从网中掏出来,又小心翼翼地把它送进水瓶 里。(两个“小心翼翼”表现出小孩子很热爱小生命。)不一会儿,它在瓶子里又见到了自己的 同伴。(这一句写的很妙。作者没说又捞了一条放进去,避免重复。这都是认真思考以后才 写的。之所以写的这么细,是因为童年的活动记得非常深,确实是趣事。) 迟通就没我那么有运气,好半天才捞到一条小鱼儿。他好像发现了什么,便走向水中的 一块岩石:忽然,他脚下一滑摔进湖水里。(有一个转折。)我知道他是游泳好手,所以并不 担心。他也没有慌乱,娴熟地划了几下水就上了岸。他脱下上衣拧干了水,晾在一边。迟通 怕“落水”的事,让严厉的爷爷知道,心情有点沉重。(这点略写,就没再写迟通的面部表情 了。这都是童年的事,很真实。) 可突然间,他指着鱼网,大喊一声:“嘿,阎培风,你看这儿!” 我一看,嗬,网里竞有一条五寸多长的黑鱼!真是因祸得福,我们高兴得跳了起来 得胜而归的途中,我们又心血来潮,在小路边挖了一个陷阱:那坑有一尺来深,坑口上 搭一排细树枝,(这跟捞鱼捕虾没关系,但它是活动的一个插曲、尾声。)上面蒙一块塑料布, 再用树叶和泥土伪装一番 自以为大功告成,说着,笑着,离开了美丽的未名湖。 (全文非常完整,叙述中有详写、有略写、有抒情、有议论。议论比较简单,只是为了 练笔。另外,后面还写了挖陷阱,这样虽不好,但很真实。小时候的趣事,可能包含着幼稚、 包含着过失,但是要敢写。) 马克思说:“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变得稚气了。但是,儿童的天真不使人 感到愉快吗?他自己不该努力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儿童的真实再现出来吗?每一个时代 的固有性格不是纯真地活跃在儿童的天性中吗?” 所以写“儿童趣事”、“童年趑事”,都是有意义的。写真实的事情,取真实的材料,人 人都可以做到。 当然,童年的记忆也有痛苦的,也可以写。“文盲”大作家高玉宝的《半夜鸡叫》,写的 是自己童年的悲惨命运,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地主老财的卑劣。童年生活中的素材可以作为 练笔的材料,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以上是中学生回忆童年,下面介绍成人回忆自己的小学老师,成人对童年也是非常珍爱 的。可见要想从“作文之苦”的没有材料的境地走出去,就要打开自己的记忆闸门 王梅新老师 王梅新老师,山西人。(以下是外貌描写。)粗糙的皮肤,健壮的体格,头上的遮阳圆檐 帽与下身儿的白斜纹儿布西裤总是雪一样白。(老师的形象、衣着给人留下的印象挺深刻。) 她是女人中的男人,(这是一句评价的话,下面举例说明,写了一件事。)击垒球,一棒子抡 出去,(这“抢”字用的好,有力量。)球竞飞进对面儿一家报社的院子里。(先介绍老师的整体
慢地把网伸到它背后,找准时机,往前一抄,它终于落网了。(这段写的很细。前面说到不 甘示弱,这里就表现出来。)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从网中掏出来,又小心翼翼地把它送进水瓶 里。(两个“小心翼翼”表现出小孩子很热爱小生命。)不一会儿,它在瓶子里又见到了自己的 同伴。(这一句写的很妙。作者没说又捞了一条放进去,避免重复。这都是认真思考以后才 写的。之所以写的这么细,是因为童年的活动记得非常深,确实是趣事。) 迟通就没我那么有运气,好半天才捞到一条小鱼儿。他好像发现了什么,便走向水中的 一块岩石;忽然,他脚下一滑摔进湖水里。(有一个转折。)我知道他是游泳好手,所以并不 担心。他也没有慌乱,娴熟地划了几下水就上了岸。他脱下上衣拧干了水,晾在一边。迟通 怕“落水”的事,让严厉的爷爷知道,心情有点沉重。(这点略写,就没再写迟通的面部表情 了。这都是童年的事,很真实。) 可突然间,他指着鱼网,大喊一声:“嘿,阎培风,你看这儿!” 我一看,嗬,网里竞有一条五寸多长的黑鱼!真是因祸得福,我们高兴得跳了起来。 得胜而归的途中,我们又心血来潮,在小路边挖了一个陷阱:那坑有一尺来深,坑口上 搭一排细树枝,(这跟捞鱼捕虾没关系,但它是活动的一个插曲、尾声。)上面蒙一块塑料布, 再用树叶和泥土伪装一番…… 自以为大功告成,说着,笑着,离开了美丽的未名湖。 (全文非常完整,叙述中有详写、有略写、有抒情、有议论。议论比较简单,只是为了 练笔。另外,后面还写了挖陷阱,这样虽不好,但很真实。小时候的趣事,可能包含着幼稚、 包含着过失,但是要敢写。) 马克思说:“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变得稚气了。但是,儿童的天真不使人 感到愉快吗?他自己不该努力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儿童的真实再现出来吗?每一个时代 的固有性格不是纯真地活跃在儿童的天性中吗?” 所以写“儿童趣事”、“童年趣事”,都是有意义的。写真实的事情,取真实的材料,人 人都可以做到。 当然,童年的记忆也有痛苦的,也可以写。“文盲”大作家高玉宝的《半夜鸡叫》,写的 是自己童年的悲惨命运,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地主老财的卑劣。童年生活中的素材可以作为 练笔的材料,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以上是中学生回忆童年,下面介绍成人回忆自己的小学老师,成人对童年也是非常珍爱 的。可见要想从“作文之苦”的没有材料的境地走出去,就要打开自己的记忆闸门。 王梅新老师 王梅新老师,山西人。(以下是外貌描写。)粗糙的皮肤,健壮的体格,头上的遮阳圆檐 帽与下身儿的白斜纹儿布西裤总是雪一样白。(老师的形象、衣着给人留下的印象挺深刻。) 她是女人中的男人,(这是一句评价的话,下面举例说明,写了一件事。)击垒球,一棒子抡 出去,(这“抡”字用的好,有力量。)球竞飞进对面儿一家报社的院子里。(先介绍老师的整体
形象,有精神,有力量,女老师。)我盼到上了五年级才有资格当上她的学生。(这个老师教 我的时候,我上五年级。)初小时(过去是前四年叫初小,五年级、六年级叫高小。)的体音课 都是班主任老师代教的,最初叫“唱游”课,玩得尽兴,可没有什么技术可学,(当初学校可 能是把唱歌、体育综合在一块上,叫“唱游”课。)况且“一网不捞鱼..….”之类的游戏早就失 去了魅力。 我第一次上王老师的课就像刚入伍的新兵一样,浑身使劲儿,胸脯儿拼命地挺起来,小 屁股也蹶得老高。(小孩的幼稚,用“使劲”表示对王老师敬重,王老师怎么办?)王老师大步 过来,两只大手,前抚胸,后托臀,随着一声大吼:“放松点!”我得到了整形。(“使劲”站 得并不好看,写的活灵活现,把王老师观察敏锐、动作迅速的业务能力一下写出来。) 当“向右看—齐”的口令已转呼为“向前—看”之后,王老师愣了几秒,然后走到依然 侧视右方的(怎么还向右看齐呢。)岳筱英面前。她轻轻地叹了口气,心里明白了:这个柔弱 的小姑娘脖子是先天性畸形。以后每天下午放学都看见王老师给岳筱荚按摩头颈并带着她做 套动作奇特的徒手操 (注意选材的特点。作者只写了王老师一棒子抡垒球就能打到对面报社院子里,但没写 场垒球比赛;也没写王老师怎样上体育课。要写好人物,就要表现人物最突出的一点 个体育老师示范动作做的漂亮,口号喊的准确响亮,管理严格,对同学又亲切,师德很好 但是作者写的是这位体育老师对同学的关爱,对有困难、有残疾的同学特殊的关爱,而且又 和体育老师的工作联系起来。下面写老师对同学的关爱就更详细了。 每逢这时候,王老师的表情是很严肃的而且绝对不让男孩子围观。(王老师的严肃和她 的规矩,实际是对这个有残疾、先天脖子畸形的小女孩的一种爱护,这个老师的美德体现出 来了。)有个男生管筱英叫“歪脖儿”。让王老师听见了,她好发了一通脾气。(发脾气不是好 事。但是,这里的发脾气让人感动。)两年后,(略写。)奇迹出现了,岳筱英能准确地做出“向 前——看”的动作。(读到这里让人欣喜。) 1959年,王梅新老师出席了北京市文教群英会。在会上,她介绍了-“体育疗法”,发 言时多次提到了岳筱英的名字。(至此文章已非常完整。但下面又写了一个插曲,作者用议 论来过渡。) 现在,中小学老师都破天荒有了职称,王老师如果不退休的话肯定是高级教师了。(对 老师的怀念、敬爱。)听说,许多老师都评上了高级,那王老师的职称应当在“高级”上再加 个定语才好,加什么字眼儿呢?我拿不准。(对王老师的崇敬。)到底用什么堂皇的称誉送 给王老师呢?(写心理活动,向深处开掘。)我想起学校所在的胡同西口中医胡荫培家大门上 方高悬的那块匾:这个匾有四个字,上书“神手佛 我”觉得王老师有神手、有佛 这个联想也很好。所以,文章内容要丰富,需要联想。下面又是一句议论。)照现在时髦的 说法,也许王老师能荣得“女强人”的美称罢。可我不喜欢那三个字。(他觉得王老师是强人。 但是,更是有悲悯之心、有爱心的一个好老师。) 我在小学毕业前夕,为了表达对王老师的崇敬,曾和同桌儿一道搞过一次跟踪,(崇敬 老师,为什么要跟踪?)看她家在哪儿。(这是小孩子的心理。)她走路的速度跟我们小跑儿 差不多。跟了20多分钟,王老师拐进安定门里路西的一条胡同,而后又进了一个小院门。(知 道王老师家在哪儿,是一个胜利,是对老师的崇敬。童年趣事的趣”字在这里点了出来。)我
形象,有精神,有力量,女老师。)我盼到上了五年级才有资格当上她的学生。(这个老师教 我的时候,我上五年级。)初小时(过去是前四年叫初小,五年级、六年级叫高小。)的体音课 都是班主任老师代教的,最初叫“唱游”课,玩得尽兴,可没有什么技术可学,(当初学校可 能是把唱歌、体育综合在一块上,叫“唱游”课。)况且“一网不捞鱼……”之类的游戏早就失 去了魅力。 我第一次上王老师的课就像刚入伍的新兵一样,浑身使劲儿,胸脯儿拼命地挺起来,小 屁股也蹶得老高。(小孩的幼稚,用“使劲”表示对王老师敬重,王老师怎么办?)王老师大步 过来,两只大手,前抚胸,后托臀,随着一声大吼:“放松点!”我得到了整形。(“使劲”站 得并不好看,写的活灵活现,把王老师观察敏锐、动作迅速的业务能力一下写出来。) 当“向右看——齐”的口令已转呼为“向前——看”之后,王老师愣了几秒,然后走到依然 侧视右方的(怎么还向右看齐呢。)岳筱英面前。她轻轻地叹了口气,心里明白了:这个柔弱 的小姑娘脖子是先天性畸形。以后每天下午放学都看见王老师给岳筱荚按摩头颈并带着她做 一套动作奇特的徒手操。 (注意选材的特点。作者只写了王老师一棒子抡垒球就能打到对面报社院子里,但没写 一场垒球比赛;也没写王老师怎样上体育课。要写好人物,就要表现人物最突出的一点。一 个体育老师示范动作做的漂亮,口号喊的准确响亮,管理严格,对同学又亲切,师德很好。 但是作者写的是这位体育老师对同学的关爱,对有困难、有残疾的同学特殊的关爱,而且又 和体育老师的工作联系起来。下面写老师对同学的关爱就更详细了。) 每逢这时候,王老师的表情是很严肃的而且绝对不让男孩子围观。(王老师的严肃和她 的规矩,实际是对这个有残疾、先天脖子畸形的小女孩的一种爱护,这个老师的美德体现出 来了。)有个男生管筱英叫“歪脖儿”。让王老师听见了,她好发了一通脾气。(发脾气不是好 事。但是,这里的发脾气让人感动。)两年后,(略写。)奇迹出现了,岳筱英能准确地做出“向 前——看”的动作。(读到这里让人欣喜。) 1959 年,王梅新老师出席了北京市文教群英会。在会上,她介绍了 - “体育疗法”,发 言时多次提到了岳筱英的名字。(至此文章已非常完整。但下面又写了一个插曲,作者用议 论来过渡。) 现在,中小学老师都破天荒有了职称,王老师如果不退休的话肯定是高级教师了。(对 老师的怀念、敬爱。)听说,许多老师都评上了高级,那王老师的职称应当在“高级”上再加 个定语才好,加什么字眼儿呢 ? 我拿不准。(对王老师的崇敬。)到底用什么堂皇的称誉送 给王老师呢?(写心理活动,向深处开掘。)我想起学校所在的胡同西口中医胡荫培家大门上 方高悬的那块匾:这个匾有四个字,上书“神手佛心”。(“我”觉得王老师有神手、有佛心。 这个联想也很好。所以,文章内容要丰富,需要联想。下面又是一句议论。)照现在时髦的 说法,也许王老师能荣得“女强人”的美称罢。可我不喜欢那三个字。(他觉得王老师是强人。 但是,更是有悲悯之心、有爱心的一个好老师。) 我在小学毕业前夕,为了表达对王老师的崇敬,曾和同桌儿一道搞过一次跟踪,(崇敬 老师,为什么要跟踪?) 看她家在哪儿。(这是小孩子的心理。) 她走路的速度跟我们小跑儿 差不多。跟了 20 多分钟,王老师拐进安定门里路西的一条胡同,而后又进了一个小院门。(知 道王老师家在哪儿,是一个胜利,是对老师的崇敬。童年趣事的“趣”字在这里点了出来。)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