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新学案 语文九年级下册 编写:盐城市第一中学刘勇华
1 素质教育新学案 语 文 九年级下册 编写:盐城市第一中学 刘勇华
第一单元 1诗两首 、知识点拨与学法引 (一)整体感知 1、《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作于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 日寇铁蹄践踏的1938年,诗人艾青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 枷锁的歌手”,坚定地汇入人民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一名时代的鼓手 吹号者。全诗共六节。第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 对祖国的挚爱。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并运用一系列意 象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 柔的黎明一一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 向往和希冀。诗人借助鸟儿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表达诗人对土地的眷 恋,隐含了献身之意。第二节一问一答,诗人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 含泪水”的情状,捧出了他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2、《乡愁》是一首抒情诗,表现了大陆和台湾分割的不幸历史,抒了 了中华儿女思乡怀土、盼望祖国统一的炽烈而深沉的情感。全诗以形式上 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 的,对应着人生的四个阶段。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 特征,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从而将个人的故乡之 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这首诗还曾被音乐家谱曲,在海峡两岸广为传唱。 (二)学法引导 1、《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 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把握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 内在节奏”,并在朗读中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学习 时要着重理解两节诗之间的联系,以及“鸟”的形象对表现主题所起的作 用 2、《乡愁》这首诗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概括出诗中提到的人生的 四个阶段及每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着重理解诗人的乡愁是怎样升华为家 国之思的。课外阅读余光中其他的诗,如《乡愁四韵》等,体会这些诗歌 中的思乡情绪。 (三)审美鉴赏 1、情浓意深的形象美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写于抗日救亡最艰难的岁月。诗中抒发了诗 人对于祖国最为深沉的爱,但他没有直接渲泄自己的感情,而是运用象征 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形象。让抒情主人公化作一只小鸟,由鸟
2 第一单元 1 诗两首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1、《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作于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 日寇铁蹄践踏的 1938 年,诗人艾青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 枷锁的歌手”,坚定地汇入人民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一名时代的鼓手、 吹号者。全诗共六节。第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 对祖国的挚爱。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并运用一系列意 象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 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 向往和希冀。诗人借助鸟儿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表达诗人对土地的眷 恋,隐含了献身之意。第二节一问一答,诗人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 含泪水”的情状,捧出了他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2、《乡愁》是一首抒情诗,表现了大陆和台湾分割的不幸历史,抒了 了中华儿女思乡怀土、盼望祖国统一的炽烈而深沉的情感。全诗以形式上 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 的,对应着人生的四个阶段。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 特征,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从而将个人的故乡之 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这首诗还曾被音乐家谱曲,在海峡两岸广为传唱。 (二)学法引导 1、《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 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把握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 “内在节奏”,并在朗读中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学习 时要着重理解两节诗之间的联系,以及“鸟”的形象对表现主题所起的作 用。 2、《乡愁》这首诗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概括出诗中提到的人生的 四个阶段及每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着重理解诗人的乡愁是怎样升华为家 国之思的。课外阅读余光中其他的诗,如《乡愁四韵》等,体会这些诗歌 中的思乡情绪。 (三)审美鉴赏 1、情浓意深的形象美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写于抗日救亡最艰难的岁月。诗中抒发了诗 人对于祖国最为深沉的爱,但他没有直接渲泄自己的感情,而是运用象征 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形象。让抒情主人公化作一只小鸟,由鸟
儿生前的歌唱,写到它死后的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 身形象。此外,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 意味。具体说来,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 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 林间的无比温暖的黎明”可以看作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象征。这样,通 过具体、真切的形象,抒发了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 2、鲜明强烈的音韵美 《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就诗的每一节来看,句子有长有短,参差 不齐。但全诗四节,节与节之间,对称、和谐、均衡,呈现整饬美。根据 抒情需要,诗人用了复沓手法。全诗各节都采用“乡愁是 与“我在 这头……在那(里)头”的句式。复沓手法的运用,既突出地抒写了乡愁 又分清了诗的层次脉络,从而增添了旋律美,增强了节奏感。各节的第二 句,都有“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及“小小的”、“窄 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形容词,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 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的旋律,增强 了诗的音韵美 (四)重点难点突破 1、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析]朗读诗歌要注意语气和语调,注意停顿和重音。一般地说,标点 是停顿的书面标志,但有时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 可以作适当的停顿。总的原则是,不能将完整的语义分开。朗读时的重音 多指逻辑重音,即根据表达感情的实际需要,重读部分关键词语 [参考答案](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 (2)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意象”,意为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形象。阅读《我爱这土地》,概 括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并分析作者借助这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3 儿生前的歌唱,写到它死后的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 身形象。此外,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 意味。具体说来,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 “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 “林间的无比温暖的黎明”可以看作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象征。这样,通 过具体、真切的形象,抒发了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 2、鲜明强烈的音韵美。 《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就诗的每一节来看,句子有长有短,参差 不齐。但全诗四节,节与节之间,对称、和谐、均衡,呈现整饬美。根据 抒情需要,诗人用了复沓手法。全诗各节都采用“乡愁是——”与“我在 这头……在那(里)头”的句式。复沓手法的运用,既突出地抒写了乡愁, 又分清了诗的层次脉络,从而增添了旋律美,增强了节奏感。各节的第二 句,都有“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及“小小的”、“窄 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形容词,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 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的旋律,增强 了诗的音韵美。 (四)重点难点突破 1、 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析]朗读诗歌要注意语气和语调,注意停顿和重音。一般地说,标点 是停顿的书面标志,但有时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 可以作适当的停顿。总的原则是,不能将完整的语义分开。朗读时的重音, 多指逻辑重音,即根据表达感情的实际需要,重读部分关键词语。 [参考答案] (1)为什么 ...\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 (2)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 “意象”,意为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形象。阅读《我爱这土地》,概 括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并分析作者借助这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 [析]诗歌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要用形象思维,即使是有议论,一般 也依赖具体的形象。所以阅读诗歌时要特别注意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 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理解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 [参考答案]诗中出现的形象有“鸟”“土地”“河流”“风”“黎 明”。“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在它 身上寄予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土地”“河流”“风”“黎 明”这四个形象,联系它们前面长长的修饰语“被暴风雨所打击着”、“汹 涌着”的“悲愤的”、“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以及“那来自林间的 无比温柔的”等,可以想见,它们象征了祖国、人民、民族的苦难与灾害 他们不屈的斗争和对未来的美好的希望与坚定的信心。诗句中表达了作者 所经历的坎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 3、《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如果删去,对诗歌 主题的表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析]此题意在引导读者理解这首诗歌上结构上的独具匠心,进而加深 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我爱这土地》的两节诗,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 国)”这一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那么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 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这两句诗,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 国的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它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 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4、“乡愁”原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余光中在他的《乡愁》里,是怎样将 它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的? [析]这道题的训练目的有二:一是进一步加深对诗歌总是借助形象抒 情言志这一特点的认识:二是,帮助读者学会怎样将诗歌要表达的抽象情 理具象化 参考答案]作者巧妙的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 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 坟墓、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从而将抽 象的情感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二、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填空 (1)《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原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
4 感情? [析]诗歌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要用形象思维,即使是有议论,一般 也依赖具体的形象。所以阅读诗歌时要特别注意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 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理解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 [参考答案]诗中出现的形象有“鸟”“土地”“河流”“风”“黎 明”。“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在它 身上寄予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土地”“河流”“风”“黎 明”这四个形象,联系它们前面长长的修饰语“被暴风雨所打击着”、“汹 涌着”的“悲愤的”、“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以及“那来自林间的 无比温柔的”等,可以想见,它们象征了祖国、人民、民族的苦难与灾害, 他们不屈的斗争和对未来的美好的希望与坚定的信心。诗句中表达了作者 所经历的坎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 3、《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如果删去,对诗歌 主题的表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析]此题意在引导读者理解这首诗歌上结构上的独具匠心,进而加深 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我爱这土地》的两节诗,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 国)”这一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那么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 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这两句诗,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 国的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它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 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4、“乡愁”原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余光中在他的《乡愁》里,是怎样将 它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的? [析]这道题的训练目的有二:一是进一步加深对诗歌总是借助形象抒 情言志这一特点的认识;二是,帮助读者学会怎样将诗歌要表达的抽象情 理具象化。 [参考答案]作者巧妙的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 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 坟墓、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从而将抽 象的情感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二、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1、 填空 (1)《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原 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
诗句是“ (2)《乡愁》的作者是 (姓名),他是我国 (省名) 诗人。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 2、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1)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3、《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 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 4、《乡愁》这首诗写了哪几种形象?这些形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层层深入、步步递进的? 能力提高 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完成习题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乡愁》以时间短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贯穿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大陆的绵绵思念
5 诗句是“ , 。” (2)《乡愁》的作者是 (姓名),他是我国 (省名) 诗 人 。 这 首 诗 最 终 由 个 人 的 故 乡 之 思 上 升 为 。 2、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1)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3、《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 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 4、《乡愁》这首诗写了哪几种形象?这些形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层层深入、步步递进的? 能力提高 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完成习题: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乡愁》以时间短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贯穿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大陆的绵绵思念
B.《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明朗、集中而又强烈,表达的情感丰富、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 面的联想。 C.诗的前三节侧重于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结尾则把个人的悲观与巨大的 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寄寓了诗人所代表的万千海外游子的绵 绵乡关之思 D.诗共有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基本均衡而对称,句与句之间则注 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诗中运 用了比喻、想像、夸张、反复、叠词等多种艺术手法,使诗歌具有回旋往 复、一唱三叹的美的韵律 2、摘录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说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抒发爱国之 情的? 3、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采用了哪些具体意象,将它变为具体可感 的 4、诗歌中所选取的一组意象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开放探究 阅读《萤火虫》,回答问题。 萤火虫 小小流萤,在树林里,在黑沉沉暮色里, 你多么快乐地展开你的翅膀! 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心 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 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 你完成了你的生存, 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 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 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 你仅仅服从了, 你内在的力量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 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 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 都是你的亲人
6 B.《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明朗、集中而又强烈,表达的情感丰富、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 面的联想。 C.诗的前三节侧重于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结尾则把个人的悲观与巨大的 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寄寓了诗人所代表的万千海外游子的绵 绵乡关之思。 D.诗共有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基本均衡而对称,句与句之间则注 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诗中运 用了比喻、想像、夸张、反复、叠词等多种艺术手法,使诗歌具有回旋往 复、一唱三叹的美的韵律。 2、摘录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说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抒发爱国之 情的? 3、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采用了哪些具体意象,将它变为具体可感 的? 4、诗歌中所选取的一组意象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开放探究 阅读《萤火虫》,回答问题。 萤火虫 小小流萤,在树林里,在黑沉沉暮色里, 你多么快乐地展开你的翅膀! 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心。 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 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 你完成了你的生存, 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 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 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 你仅仅服从了, 你内在的力量。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 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 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 都是你的亲人
1.找出与“小小流萤”相呼应的语句,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 2.文中为什么反复说萤火虫是快乐的? 答 3.怎样理解“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一句? 答 4.“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对此你 是怎样理解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没有? 答 5.请你展开想象,用散文的语言描写“夏夜的萤火虫”。 三、资料下載 1、《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 意象是诗词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是诗人的内在情思和生活的外在物 象的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意”与“象”相融合所创造的可感可触的 景象。《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它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 抗战初期。它不可避免地带上了那个时代悲壮的氛围。因此,在他诗中的 意象也就必然带有这种悲壮的色彩。读完全诗,从“土地”“河 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中,我们不难品味出作者所经历的坎坷、辛 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 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 “象”。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诗人挟着 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一土地 便进入诗人的脑海。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咒摧残土地的人 幻想着土地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诗中,作者的歌喉虽然沙哑但却宽厚, 虽然悲哀但却博大,显示出一种雄浑的生命感;虽古朴但却苍劲有力,因 为土地是孕育万物的基础。 正是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诗人笔下的另外三个意象便 顺流而出。“河流”的前面加上“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形容词, “风”前面加上“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就把“河 流”“风”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象”,就把 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 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 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但是作者意犹未尽,“一一然后 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对土地执著的爱。最后两 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再回归到 土地这个意象上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7
7 1.找出与“小小流萤”相呼应的语句,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为什么反复说萤火虫是快乐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对此你 是怎样理解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没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展开想象,用散文的语言描写“夏夜的萤火虫”。 三、资料下载 1、《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 意象是诗词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是诗人的内在情思和生活的外在物 象的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意”与“象”相融合所创造的可感可触的 景象。《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它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 抗战初期。它不可避免地带上了那个时代悲壮的氛围。因此,在他诗中的 意象也就必然带有这种悲壮的色彩。读完全诗,从“土地”“河 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中,我们不难品味出作者所经历的坎坷、辛 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 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 “象”。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诗人挟着 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 便进入诗人的脑海。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咒摧残土地的人, 幻想着土地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诗中,作者的歌喉虽然沙哑但却宽厚, 虽然悲哀但却博大,显示出一种雄浑的生命感;虽古朴但却苍劲有力,因 为土地是孕育万物的基础。 正是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诗人笔下的另外三个意象便 顺流而出。“河流”的前面加上“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形容词, “风”前面加上“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就把“河 流”“风”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象”,就把 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 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 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但是作者意犹未尽,“——然后 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对土地执著的爱。最后两 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再回归到 土地这个意象上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可见,在诗歌中运用意象,能够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可感,能够引发我 们对意外之象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体察出作者在诗中所反映出来 的意。(王继波)摘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 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 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 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 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 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 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 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 现实的倾向。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 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 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 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 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 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 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 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很多读者知道余光中这个名字, 便是因为这首著名的《乡愁》,因此很多时候余光中被称作“乡愁诗人”。 其实,余光中除了创作《乡愁》之作外,其他主题的创作也相当可观,而 且半个世纪以来,他始终是“左手为诗,右手为文” 2我用残损的手掌 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整体感知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 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 服,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中华 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在诗中,诗人面对现实,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的命运 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 关注和真诚的爱。同时,借助于诗的想象,表达了对“辽远一角”的解放 区的向往 这首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 索。“无形的手掌”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而“抚摸 则是思绪和联想的展开,心理和情感的流动
8 可见,在诗歌中运用意象,能够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可感,能够引发我 们对意外之象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体察出作者在诗中所反映出来 的意。 (王继波)摘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 年入金陵大学 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 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 湾大学外文系。1953 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 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 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 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 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 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 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 现实的倾向。80 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 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 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 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 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 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 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很多读者知道余光中这个名字, 便是因为这首著名的《乡愁》,因此很多时候余光中被称作“乡愁诗人”。 其实,余光中除了创作《乡愁》之作外,其他主题的创作也相当可观,而 且半个世纪以来,他始终是“左手为诗,右手为文”。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 1942 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 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 服,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中华 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在诗中,诗人面对现实,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的命运 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 关注和真诚的爱。同时,借助于诗的想象,表达了对“辽远一角”的解放 区的向往。 这首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 索。“无形的手掌”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而“抚摸” 则是思绪和联想的展开,心理和情感的流动
(二)学法引导 这首抒情诗,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 国地图,随着“手掌”的移动,作者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诗作通过一个 个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出诗人对解放区的申请向往和,对祖国光明未来 的热切盼望。朗读本诗,应努力把握它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并仔细品味诗中描写的具体形象所寄寓的诗人的主观情感。 (三)审美鉴赏 坚贞不屈的意志美 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诗人的手掌是残损 的,祖国的土地也支离破碎,诗人与祖国有着共同的命运。在敌人的黑牢 里,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诗中“广大的土地”, 实际象征的是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写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所产生的种种感觉,其实是发自 诗人内心的爱于恨,怜与悲,愁苦与希望。“残损的手掌”是诗人一颗“赤 诚的忠心”的物化 (四)重点难点突破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析]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从诗歌中的形象入手,整体把握诗歌表达的 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中描写的形象有“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 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 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 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天气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 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 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2、《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前后通过对比的手法,使作者的感情倾向 更加鲜明。请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角度,结合原诗作具体分析。 [析]诗歌表达感情的手段灵活多样,可以将多种表达方式结合使用, 可以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本题意在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欣 赏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的前后两部分对比鲜明,从词语感情色彩上说,前 半部分多用消极的、冷色调的词,如:残损、彻骨、寂寞、憔悴、阴暗等, 极恰当地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表的感情。后半部分多用积极 的、暖色调的词,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等, 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必胜,解放区是民族复
9 (二)学法引导 这首抒情诗,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 国地图,随着“手掌”的移动,作者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诗作通过一个 个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出诗人对解放区的申请向往和,对祖国光明未来 的热切盼望。朗读本诗,应努力把握它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并仔细品味诗中描写的具体形象所寄寓的诗人的主观情感。 (三)审美鉴赏 坚贞不屈的意志美 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诗人的手掌是残损 的,祖国的土地也支离破碎,诗人与祖国有着共同的命运。在敌人的黑牢 里,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诗中“广大的土地”, 实际象征的是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写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所产生的种种感觉,其实是发自 诗人内心的爱于恨,怜与悲,愁苦与希望。“残损的手掌”是诗人一颗“赤 诚的忠心”的物化。 (四)重点难点突破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析]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从诗歌中的形象入手,整体把握诗歌表达的 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诗中描写的形象有“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 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 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 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天气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 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 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2、《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前后通过对比的手法,使作者的感情倾向 更加鲜明。请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角度,结合原诗作具体分析。 [析]诗歌表达感情的手段灵活多样,可以将多种表达方式结合使用, 可以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本题意在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欣 赏这首诗。 [参考答案] 这首诗的前后两部分对比鲜明,从词语感情色彩上说,前 半部分多用消极的、冷色调的词,如:残损、彻骨、寂寞、憔悴、阴暗等, 极恰当地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表的感情。后半部分多用积极 的、暖色调的词,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等, 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必胜,解放区是民族复
兴的所在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比喻修辞方法有什么不同,简要说说其含义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3)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4)那里是太阳,是春天 [析]此题旨在通过对一些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明喻,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 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是明喻,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 己命运的确民的新生活。 (3)“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借喻,用“广大的土地”借喻整个中国。 (4)“那里是太阳,是春”是暗喻,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 向荣与勃勃生机 4、这首诗是怎样将众多的形象,贯穿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析]设置此题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加深对本诗所写形象的认识,另 方面在于体会本诗作者在安排结构上的匠心 [参考答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在想像中展开诗的内容,在想像中,诗人的手掌 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 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 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 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 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成 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1、《我用残损的手掌》是我国现代诗人 的诗作。诗句“我用 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中,“广大的土地”象征 “残损的手掌” 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灰jn()河堤()憔悴()蓬hao()荇
10 兴的所在。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比喻修辞方法有什么不同,简要说说其含义。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3)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4) 那里是太阳,是春天。 [析]此题旨在通过对一些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明喻,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 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是明喻,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 己命运的确民的新生活。 (3)“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借喻,用“广大的土地”借喻整个中国。 (4)“那里是太阳,是春”是暗喻,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 向荣与勃勃生机。 4、这首诗是怎样将众多的形象,贯穿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析]设置此题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加深对本诗所写形象的认识,另一 方面在于体会本诗作者在安排结构上的匠心。 [参考答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在想像中展开诗的内容,在想像中,诗人的手掌 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 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 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 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 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成 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1、《我用残损的手掌》是我国现代诗人 的诗作。诗句“我用 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中, “广大的土地”象征 ,“残损的手掌” 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灰 jìn( ) 河堤.( ) 憔悴.( ) 蓬 hāo( ) 荇. ( )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