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邓稼先》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 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 你知道两弹元勋”是谁吗?他是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随着他的朋友 一起感悟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 【自主学习指导】 1、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了解邓稼先。 2、结合资料了解邓稼先、杨振宁生平 3、掌握生字词 提示: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 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 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 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 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 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 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 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 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ν娃娃博士"。1950 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 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硏究所任硏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 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 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 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 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 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 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 (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 件典型事情
11《邓稼先》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 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 你知道“两弹元勋”是谁吗?他是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随着他的朋友 一起感悟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 【自主学习指导】 1、 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了解邓稼先。 2、 结合资料了解邓稼先、杨振宁生平。 3、 掌握生字词。 提示:关于“两弹一星” 1999 年 9 月 18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 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 位科技专家, 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 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 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 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1924 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 年抗 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 1947 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 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 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 26 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 年 8 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 毅然决定回国。同年 10 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1922 年 9 月 22 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 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 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 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 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 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 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 (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 件典型事情
.学生自主学习 (一)积累字词 1.给下面划线字注音 邓稼先 勋 至死不懈 鞠躬尽痉选聘 无垠殷红彷徨鲜为人知锋芒毕露 2.根据拼音写汉 然不同chou 划yin 育妇ru皆知 马革gu6月ceng 出不穷家y 户晓 3.你能根据下面的词义说出成语吗? 1.比喻人的锐气、才能完全显露出来,多用于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 2.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为止。( 3.每家每户都知道。( 4.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5.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得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 (二)根据你掌握的文学知识填空。 《邓稼先》的作者是 美籍华裔 学家,获1957年诺 贝尔 学奖。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三)速读课文,试用一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 第二课时 、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在文中找出直接评价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 2、从上面相关语句我们可以看出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课文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4、本文有一个人物叫奥本海默,他并不是文章的主要人物,但作者为什么要花 那么多的篇幅刻画他的性格和为人呢? 5、文章第五部分中有一段唐代散文家李华做写的《吊古战场文》,你能读懂吗? 在这儿写这篇古散文有什么作用呢?(提示:用心理解这个短文所写内容) 6、邓稼先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我国的国防事业,身患绝症后,依然谋划核武器发 展大计,真正做到了“ 课后反思: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一. 学生自主学习 (一)积累字词 1.给下面划线字注音。 邓稼先 元勋 至死不懈 鞠躬尽瘁 选聘 无垠 殷红 彷徨 鲜为人知 锋芒毕露 2.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__然不同 chóu___划 yǜn___育 妇rú__皆知 马革guǒ___尸 céng___出不穷 家yǜ___户晓 3.你能根据下面的词义说出成语吗? 1.比喻人的锐气、才能完全显露出来,多用于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 ( ) 2.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为止。( ) 3.每家每户都知道。( ) 4.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 5.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得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 (二)根据你掌握的文学知识填空。 《邓稼先》的作者是______,美籍华裔____学家,获 1957 年诺 贝尔____学奖。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三)速读课文,试用一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 第二课时 一、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在文中找出直接评价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 2、从上面相关语句我们可以看出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课文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4、本文有一个人物叫奥本海默,他并不是文章的主要人物,但作者为什么要花 那么多的篇幅刻画他的性格和为人呢? 5、文章第五部分中有一段唐代散文家李华做写的《吊古战场文》,你能读懂吗? 在这儿写这篇古散文有什么作用呢?(提示:用心理解这个短文所写内容) 6、邓稼先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我国的国防事业,身患绝症后,依然谋划核武器发 展大计,真正做到了“ , ” 二、课后反思: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邓稼先的光辉一生(徐焰)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 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 础。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 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 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 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 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 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 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 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 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 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 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 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 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 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 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 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 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 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 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 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 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 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 一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 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 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 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国务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 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 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 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险时刻, 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邓稼先的光辉一生(徐焰)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 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 础。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 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 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 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 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 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 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 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 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 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 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 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 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 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 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 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 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 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 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 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 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 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 —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 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 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 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国务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 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 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 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险时刻, 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 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 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 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 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 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 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 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 命。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 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 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振宁与邓稼先的友谊(徐胜蓝、孟东明) 杨振宁先生和邓稼先先生有着深厚的友谊,让我们读一读北京医科大学许鹿希教授撰写 的《怀念稼先》中的第八节《半个世纪的友谊》的一段吧! 文革”初期,氢弹爆炸了,但核武器的研制并没有到头。可在那个乌烟瘴气的年代,就 连稼先他们核武器研究院也未能幸免。林彪、“四人帮”组织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把斗争矛头 指向稼先等十几位理论部的负责人。稼先非常清楚地知道这时只要说一句违心的话,就会给 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他顽强地顶着,处境很危险。正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似 乎苍天有眼,1971年杨振宁先生从纽约经巴黎飞抵上海。下飞机后,开列了他要见的人的名 单,名单上第一个就是邓稼先。这张名单很快传到中央,稼先立刻被召回北京会客。不久, 在周总理亲自干预下,基地里暗无天日的局面结束了。 杨振宁先生当然不知道他们的这次会晤对稼先来讲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但是我们全家 人从心底深深地感激他。 杨先生与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两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两家人又住 隔壁。邓父邓以蜇和杨父杨武之是多年深交的老友。杨振宁教授的弟弟杨振平与稼先也很要 好。少年时代的稼先与少年杨振宁总在一起打墙球,弹玻璃球,甚至还比赛爬树。上中学稼 先和杨振宁都同在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比稼先高两级,后来他们两人又是西南联大的校友 解放前夕,稼先和杨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稼先就与他们分开了,不过他 们的友情却一直保持着。 自1971年以后,杨先生多次回来访问、讲学。稼先与他总少不了叙旧聊天。有一次杨先 生到我们家,他说想和稼先一起骑车去颐和园。为安全起见,这样的要求我们着实不敢答应 他。还有一次,我们一道去北海仿膳,大家边吃边谈笑着,杨先生对稼先说:“这回你可以 吃饱了,想当年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你可是常常饿肚子的呀!”可不是嘛,稼先留学的时候, 生活很艰苦,开始没有奖学金,吃饭不敢按饭量吃,只能按钱吃。有一段,他和洪朝生(现 在科学院低温物理中心工作)合住在一位美国老太太的阁楼里,有一次他俩去吃饭,两份牛 排端上后,稼先看了看,对洪朝生说:“我这块小,你那块大。”洪朝生就把自己那份给了稼 先。……回想起这些往事,杨先生与稼先都笑了 后来,杨先生多次送书给稼先,有《杨振宁论文选集》,有《读书教学四十年》等,都 写着“稼先”或“稼先弟ˆ存念。稼先60寿辰时,杨先生特意送他一副国际象棋。稼先住院后, 杨先生到医院看他,并且为他找特效药。最后一次,杨先生送给稼先一大束鲜花,这鲜花象 征着两人永存的友谊,正像杨先生给我的唁电中所说的:“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 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 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 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 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 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 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 “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 命。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 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 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振宁与邓稼先的友谊(徐胜蓝、孟东明) 杨振宁先生和邓稼先先生有着深厚的友谊,让我们读一读北京医科大学许鹿希教授撰写 的《怀念稼先》中的第八节《半个世纪的友谊》的一段吧! “文革”初期,氢弹爆炸了,但核武器的研制并没有到头。可在那个乌烟瘴气的年代,就 连稼先他们核武器研究院也未能幸免。林彪、“四人帮”组织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把斗争矛头 指向稼先等十几位理论部的负责人。稼先非常清楚地知道这时只要说一句违心的话,就会给 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他顽强地顶着,处境很危险。正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似 乎苍天有眼,1971年杨振宁先生从纽约经巴黎飞抵上海。下飞机后,开列了他要见的人的名 单,名单上第一个就是邓稼先。这张名单很快传到中央,稼先立刻被召回北京会客。不久, 在周总理亲自干预下,基地里暗无天日的局面结束了。 杨振宁先生当然不知道他们的这次会晤对稼先来讲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但是我们全家 人从心底深深地感激他。 杨先生与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两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两家人又住 隔壁。邓父邓以蜇和杨父杨武之是多年深交的老友。杨振宁教授的弟弟杨振平与稼先也很要 好。少年时代的稼先与少年杨振宁总在一起打墙球,弹玻璃球,甚至还比赛爬树。上中学稼 先和杨振宁都同在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比稼先高两级,后来他们两人又是西南联大的校友。 解放前夕,稼先和杨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稼先就与他们分开了,不过他 们的友情却一直保持着。 自1971年以后,杨先生多次回来访问、讲学。稼先与他总少不了叙旧聊天。有一次杨先 生到我们家,他说想和稼先一起骑车去颐和园。为安全起见,这样的要求我们着实不敢答应 他。还有一次,我们一道去北海仿膳,大家边吃边谈笑着,杨先生对稼先说:“这回你可以 吃饱了,想当年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你可是常常饿肚子的呀!”可不是嘛,稼先留学的时候, 生活很艰苦,开始没有奖学金,吃饭不敢按饭量吃,只能按钱吃。有一段,他和洪朝生(现 在科学院低温物理中心工作)合住在一位美国老太太的阁楼里,有一次他俩去吃饭,两份牛 排端上后,稼先看了看,对洪朝生说:“我这块小,你那块大。”洪朝生就把自己那份给了稼 先。……回想起这些往事,杨先生与稼先都笑了。 后来,杨先生多次送书给稼先,有《杨振宁论文选集》,有《读书教学四十年》等,都 写着“稼先”或“稼先弟”存念。稼先60寿辰时,杨先生特意送他一副国际象棋。稼先住院后, 杨先生到医院看他,并且为他找特效药。最后一次,杨先生送给稼先一大束鲜花,这鲜花象 征着两人永存的友谊,正像杨先生给我的唁电中所说的:“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
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最后,我想以杨振宁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我这篇怀念文章的结束语: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稼先没有虚度此生! 1987年10月23日,杨振宁在宋健、周光召等陪同下来到八宝山公墓,祭奠与他有着半个 世纪深情厚谊的挚友邓稼先。 深秋的北京,瑟瑟秋风给人们带来寒意。八宝山公墓在安放骨灰的灵堂外面庭院里搭起 了一个灵堂,邓稼先的巨幅遗像前摆着杨振宁送的花篮,缎带上写着“邓稼先千古杨振宁敬 挽 杨振宁眼含热泪面对邓稼先的遗像肃立默哀,鞠躬悼念 祭奠仪式结束后,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女士按照邓稼先生前嘱托,向杨振宁赠送一套安 徽岀产的石刻文房用具,上面写着振宁、致礼存念稼先敬留”。许鹿希女士深情地说,这套 文房用具象征着邓稼先和杨振宁的乡情和友谊。 邓稼先是杨振宁的中学、大学同学,他为中国的核事业做出如此重大的贡献,然而,过 去中国并没有在报刊重点宣传、表彰他。1986年6月,邓稼先病重期间,杨振宁去医院探望 他。后来,杨振宁又向中央领导同志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早就应该把对中国、对国际 有贡献的科学家介绍出来。 杨振宁非常敬重邓稼先,他说:“邓稼先是中国的帅才,他能得到中国领导人的绝对信 任,也能得到群众的绝对信任,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他又说:“中国高层人士选定他当 领导者来研究原子弹,这位人士是很有眼光的人。我认识邓稼先,又认识美国的奥本海默和 泰勒。这三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邓稼先随和、腼腆,又没有行政工作的经验。当初美国的 格罗夫斯将军也聘任了没有行政经验的奥本海默当主持人,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稼先的个 性完全不同,是另外一种帅才。我收集了许多邓稼先的材料,我期待有一天有人能写篇有关 邓稼先的传记,我希望传记能把他对中国的贡献详细表达出来。” 历史没有忘记他们!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6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长达12集的 电视片:《让历史告诉未来》。在第8集里,有这样的画面和解说: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壮丽场面展现在荧光屏上,欣喜若狂的中国人民、 套红的《人民日报》号外……,邓稼先先生的高大身躯也出现在荧光屏上 “1971年,当杨振宁得知,中国两弹全部是由中国人自己制造成的,他离开宴席走进了 洗手间,那时,他已是泪流满面了
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最后,我想以杨振宁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我这篇怀念文章的结束语: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稼先没有虚度此生! 1987年10月23日,杨振宁在宋健、周光召等陪同下来到八宝山公墓,祭奠与他有着半个 世纪深情厚谊的挚友邓稼先。 深秋的北京,瑟瑟秋风给人们带来寒意。八宝山公墓在安放骨灰的灵堂外面庭院里搭起 了一个灵堂,邓稼先的巨幅遗像前摆着杨振宁送的花篮,缎带上写着“邓稼先千古杨振宁敬 挽”。 杨振宁眼含热泪面对邓稼先的遗像肃立默哀,鞠躬悼念。 祭奠仪式结束后,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女士按照邓稼先生前嘱托,向杨振宁赠送一套安 徽出产的石刻文房用具,上面写着“振宁、致礼存念稼先敬留”。许鹿希女士深情地说,这套 文房用具象征着邓稼先和杨振宁的乡情和友谊。 邓稼先是杨振宁的中学、大学同学,他为中国的核事业做出如此重大的贡献,然而,过 去中国并没有在报刊重点宣传、表彰他。1986年6月,邓稼先病重期间,杨振宁去医院探望 他。后来,杨振宁又向中央领导同志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早就应该把对中国、对国际 有贡献的科学家介绍出来。 杨振宁非常敬重邓稼先,他说:“邓稼先是中国的帅才,他能得到中国领导人的绝对信 任,也能得到群众的绝对信任,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他又说:“中国高层人士选定他当 领导者来研究原子弹,这位人士是很有眼光的人。我认识邓稼先,又认识美国的奥本海默和 泰勒。这三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邓稼先随和、腼腆,又没有行政工作的经验。当初美国的 格罗夫斯将军也聘任了没有行政经验的奥本海默当主持人,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稼先的个 性完全不同,是另外一种帅才。我收集了许多邓稼先的材料,我期待有一天有人能写篇有关 邓稼先的传记,我希望传记能把他对中国的贡献详细表达出来。” 历史没有忘记他们!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6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长达12集的 电视片:《让历史告诉未来》。在第8集里,有这样的画面和解说: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壮丽场面展现在荧光屏上,欣喜若狂的中国人民、 套红的《人民日报》号外……,邓稼先先生的高大身躯也出现在荧光屏上。 …… “1971年,当杨振宁得知,中国两弹全部是由中国人自己制造成的,他离开宴席走进了 洗手间,那时,他已是泪流满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