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从 而正确的对待传统 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 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能够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等说理方法的作用,学习 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以提高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传统、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一些概念的把握以及这些概念之间 的相互联系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 庞朴,生于1928年,江苏淮安人。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 学系研究生班毕业,任教与山东大学。1974年调中国科学院哲 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杂志从事编辑工作,以后曾任中国社 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副总编和《历史研究》 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 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现为“国际简帛研究 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沉思集》、《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 学论集》、《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公孙龙子研究》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从 而正确的对待传统 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 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能够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等说理方法的作用,学习 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以提高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传统、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一些概念的把握以及这些概念之间 的相互联系。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一 作者简介 庞朴,生于 1928 年,江苏淮安人。1954 年中国人民大学哲 学系研究生班毕业,任教与山东大学。1974 年调中国科学院哲 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杂志从事编辑工作,以后曾任中国社 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副总编和《历史研究》 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 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现为“国际简帛研究 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沉思集》、《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 学论集》、《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公孙龙子研究》
《儒家辨证法研究》等等。 理清思路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 第二部分(第4-7段),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特性,以及应该 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第三部分(第8—-13段),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相比较,从而揭 示出文化传统的特点,探讨其诞生、成长、变化的规律,以及不 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础 分四层: 第一层(8—9段)是对于概念的界定。 第二层(10段)分析文化传统得以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第三层(1l段)说明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第四层(12-13段)分析文化传统的变化及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第四部分(第14-19段),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两重属性。 全文是总分总结构 三文本研习 1、作者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持什么看法?在阐述这两个问题 时为什么把“文化传统”作为重点?(课本65页) 明确:(1)作者认为,传统文化的落脚点在“文化”,是相对于 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包括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 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等等
《儒家辨证法研究》等等。 二 理清思路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3 段),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 第二部分(第 4—7 段),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特性,以及应该 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第三部分(第 8—13 段),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相比较,从而揭 示出文化传统的特点,探讨其诞生、成长、变化的规律,以及不 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础。 分四层: 第一层(8—9 段)是对于概念的界定。 第二层(10 段)分析文化传统得以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第三层(11 段)说明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第四层(12—13 段)分析文化传统的变化及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第四部分(第 14—19 段),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两重属性。 全文是总分总结构。 三 文本研习 1、作者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持什么看法?在阐述这两个问题 时为什么把“文化传统”作为重点?(课本 65 页) 明确: (1)作者认为,传统文化的落脚点在“文化”,是相对于 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包括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 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等等
简言之就是文化遗产。有形的。(4节) (2)文化传统的落脚点在“传统”,它不可捉摸却无所不在,产 生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与民族的反复实践,从而形成为民族 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言之就是民族精神。无形的。(8-9 节) (3)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部分中,文化传统也就是 民族精神对现实的影响,在现实中的作用,对民族趋向的关系, 都比传统文化重要得多。基于此,作者也就用较多的篇幅来论述 这个问题 [问题探讨] 为什么说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文章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 是什么?(课本65页) 2、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者各有什么特征? 传统文化 时代性(应运而生)、民族性(影响)(5-8节) 文化传统 惰性(11节) 传统存在着两重性,既有其保守的一面,不易变化的一面, 也有其与时俱进的一面,尽管这种变化是渐进的,相当缓慢的。 保守的一面,是由传统本身的惰性所决定的,而可变的一面,是 指不同文明之间不断接触、碰撞,从彼此拒斥,相互攻讦,到最 终实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成为新传统,带来新变化。如 果一味迷恋传统,认为祖上传下来的一点也不能动,就会排斥外
简言之就是文化遗产。有形的。(4 节) (2)文化传统的落脚点在“传统”,它不可捉摸却无所不在,产 生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与民族的反复实践,从而形成为民族 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言之就是民族精神。无形的。(8-9 节) (3)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这两部分中,文化传统也就是 民族精神对现实的影响,在现实中的作用,对民族趋向的关系, 都比传统文化重要得多。基于此,作者也就用较多的篇幅来论述 这个问题。 [问题探讨] 为什么说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文章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 是什么?(课本 65 页) 2、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者各有什么特征? 传统文化 —— 时代性(应运而生)、民族性(影响)(5-8 节) 文化传统 —— 惰性(11 节) ———传统存在着两重性,既有其保守的一面,不易变化的一面, 也有其与时俱进的一面,尽管这种变化是渐进的,相当缓慢的。 保守的一面,是由传统本身的惰性所决定的,而可变的一面,是 指不同文明之间不断接触、碰撞,从彼此拒斥,相互攻讦,到最 终实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成为新传统,带来新变化。如 果一味迷恋传统,认为祖上传下来的一点也不能动,就会排斥外
来文化,传统就成了包袱;如果正确认识传统,能辨识其积极的 有意义的部分,吸取外来文化的精髓,并与自身融合到一起,传 统就成了财富。问题的关键是能否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 重属性。 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花较大的篇幅来阐释“传 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课本65页) 因为作者的意图(中心论题)就是剖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读 者能够正确的看待传统。 四课文总结 1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节选.作者学识渊博,学术选诣颇深。本 文所论述亦颇深,我们却并不感到晦涩难懂。选取你体会最深的 点谈谈理由。(可从语言和论证的角度来谈。 ①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文章多处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段。例如 在阐述“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两个概念的区别时说两者“差别 之太,几乎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在论述“财富”与 包袱”的关系时,文章写道“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的外衣 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这就使语言生 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②从论证的角度看,文章在使用修辞手法,援引事例时使用了类 比的论证方法,这使说理形象、生动,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2体会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文章用词严谨,体现了其论证的严密性,譬如第4、6段中
来文化,传统就成了包袱;如果正确认识传统,能辨识其积极的 有意义的部分,吸取外来文化的精髓,并与自身融合到一起,传 统就成了财富。问题的关键是能否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 重属性。 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花较大的篇幅来阐释“传 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课本 65 页) 因为作者的意图(中心论题)就是剖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读 者能够正确的看待传统。 四 课文总结 1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节选.作者学识渊博,学术选诣颇深。本 文所论述亦颇深,我们却并不感到晦涩难懂。选取你体会最深的 一点谈谈理由。(可从语言和论证的角度来谈。) ①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文章多处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段。例如 在阐述“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两个概念的区别时说两者“差别 之太,几乎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在论述“财富”与 “包袱”的关系时,文章写道“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的外衣, 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这就使语言生 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②从论证的角度看,文章在使用修辞手法,援引事例时使用了类 比的论证方法,这使说理形象、生动,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2 体会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 文章用词严谨,体现了其论证的严密性,譬如第 4、6 段中
的“一般说来大体说来的使用,就排除了以特殊情'况来推翻作 者观点的可能性,使论证无懈可击。 3文章第一部分的最后一段中指出:“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 合理的。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 请结合当前被人们褒贬不一的流行的东西.比如流行歌曲,超级 女声作一分析。 ①当前流行的东西被人接受.肯定有其合理的东西 ②新事物的产生往往很幼稚,肯定有其不成熟的地方。 新事物的产生与传统的东西产生矛盾是合理的。 ④我们不能盲目“追风”,因为流行仅是一种外在形式,它不一定 适合于你。正像 赫尔岑所讲:“流行感冒也是好的吗?” 4[问题探讨] 阅读“财富和包袱”这一部分,以后面三个小节为例,说说文章是 如何做到严密论证的。(课本65页) 这三节是节选部分的最后三节,起着概括本部分和全文的 作用。首先提示辩证地把握传统的两重属性并非易事,指出由于 认识偏差而引发出的两种倾向带来的严重后果。这里用了比喻论 证的方法,如把传统比喻为时装,比喻为文物等。再从正面分析 传统为什么是财富而不是包袱的道理,否定了前面的比喻的不 当,指出传统是内在物,是人群共同体的品质和精神。这里和前 一节形成正反对比,用了对比论证。最后进一步明确,说明这种
的“一般说来”“大体说来”的使用,就排除了以特殊情'况来推翻作 者观点的可能性,使论证无懈可击。 3 文章第一部分的最后一段中指出:“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 合理的。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 请结合当前被人们褒贬不一的流行的东西.比如流行歌曲,超级 女声……作一分析。 —— ①当前流行的东西被人接受.肯定有其合理的东西。 ②新事物的产生往往很幼稚,肯定有其不成熟的地方。 新事物的产生与传统的东西产生矛盾是合理的。 ④我们不能盲目“追风”,因为流行仅是一种外在形式,它不一定 适合于你。正像 赫尔岑所讲:“流行感冒也是好的吗?” 4 [问题探讨] 阅读“财富和包袱”这一部分,以后面三个小节为例,说说文章是 如何做到严密论证的。(课本 65 页) ———这三节是节选部分的最后三节,起着概括本部分和全文的 作用。首先提示辩证地把握传统的两重属性并非易事,指出由于 认识偏差而引发出的两种倾向带来的严重后果。这里用了比喻论 证的方法,如把传统比喻为时装,比喻为文物等。再从正面分析 传统为什么是财富而不是包袱的道理,否定了前面的比喻的不 当,指出传统是内在物,是人群共同体的品质和精神。这里和前 一节形成正反对比,用了对比论证。最后进一步明确,说明这种
内在物的本质属性和由来,阐明应取的正确态度。 5小结 本文既是学术性议论文(文体角度),又是关系性议论文(表达 方式)。作者在保持学术研究严肃性的前提之下追求文采,表述 通俗,使文章既具有议论文的辨证性的同时又饶有风趣。 五作业:课后第四题任选一组图片,写出自己的感受。 第一组 四合院与现代化的住宅小区,作为文化实体,确实有不少不同的 地方,但也有不少作为传统一脉相承的地方,如封闭观念—用 墙隔开,色调的使用——灰淡的冷色调,朝向——坐南朝北,建 筑形式—屋脊、抢水、漏窗的运用,所有这些都可以从中看出 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作用 第二组 两幅图放在一起,反差相当大,一动一静,一在自家的庭院里, 在大庭广众之中。从这种对比之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可变性,静 淑的少女也变得开放、富有活力的运动员了。 第三组: 游戏是儿童的本能、娱乐和学习方式,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赞颂了亲情、集团意识,提倡保护自己,也是一种有意思的体育 运动,不过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作用不大。电脑世界,为孩子提 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学习、游戏、休闲融为一体,它有现代科 技的成果。电脑的普及,体现了现代的外来文明的冲击力
内在物的本质属性和由来,阐明应取的正确态度。 5 小结: 本文既是学术性议论文(文体角度),又是关系性议论文(表达 方式)。作者在保持学术研究严肃性的前提之下追求文采,表述 通俗,使文章既具有议论文的辨证性的同时又饶有风趣。 五 作业:课后第四题任选一组图片,写出自己的感受。 第一组: 四合院与现代化的住宅小区,作为文化实体,确实有不少不同的 地方,但也有不少作为传统一脉相承的地方,如封闭观念——用 墙隔开,色调的使用——灰淡的冷色调,朝向——坐南朝北,建 筑形式——屋脊、抢水、漏窗的运用,所有这些都可以从中看出 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作用。 第二组: 两幅图放在一起,反差相当大,一动一静,一在自家的庭院里, 一在大庭广众之中。从这种对比之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可变性,静 淑的少女也变得开放、富有活力的运动员了。 第三组: 游戏是儿童的本能、娱乐和学习方式,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赞颂了亲情、集团意识,提倡保护自己,也是一种有意思的体育 运动,不过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作用不大。电脑世界,为孩子提 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学习、游戏、休闲融为一体,它有现代科 技的成果。电脑的普及,体现了现代的外来文明的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