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精析 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骇(hai) 疮疤( chuang)掳(10) 诘问(jie) 孀( shuang)惧惮(dan)玑(j) 霹雳(pi1i) 震悚(sng)懿(yi) 僧恶(zeng)颈(jing) 灸(ji0) 矩(j) 二、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ⅵ憎恶 「kong空前 bei背地里 恶恶心 Ikong空闲 be背包 e恶毒 b6淡薄 ti妥贴 mo模范 薄{bao薄厚贴{ti请帖 模 mu模样 b薄荷 te碑帖 三、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及字形 枕zhen(枕头) ∫絮x(絮说 挤j1(拥挤) 济j(经济) 沈shen(沈阳) 恕sh(饶恕) 脐q1(肚脐) 耽dan(耽误) 灸j(针灸) 竿gan(竹竿) 骇hai(骇人听闻) 炙zhi(脍炙人口) 杆gan(木杆) 该gai(应该) 炎yan(烈日炎炎) 刊kan(刊物) 刻ke(刻不容缓) 趟tng(一趟) 请je(诘问) 倘tang(倘若) 洁j迫(洁白) ∫拙hu6(粗拙) 绌chu(相形见绌) 躺tng(躺下) 拮j迫e(拮据) ∫要yo(要求) 耍shua(玩耍) 四、词语积累 悚:害怕。 掳:把人抢走。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害怕。 郑重:严肃认真。 渴慕:非常思慕。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这里指作者受到了 极大的震撼 惶急:惊慌急迫。 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烦琐:繁杂琐碎 空前:前所未有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精析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骇(hài) 疮疤(chuāng) 掳(lǔ) 诘问(jié) 孀(shuāng) 惧惮(dàn) 玑(jī) 霹雳(pī lì) 震悚(sǒng) 懿(yì) 僧恶(zēng) 颈(jǐng) 灸(jiǔ) 矩(jǔ) 二、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恶 ù憎恶 ě恶心 è恶毒 空 ō 空前 ò 空闲 背 è 背地里 ē 背包 薄 ó淡薄 á 薄厚 ò薄荷 贴 ē妥贴 ě请帖 è碑帖 模 ó模范 ú模样 w k ng k ng b i b i b b o b ti ti ti m m 三、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及字形 絮 ù(絮说) 恕 ù(饶恕) 挤 ǐ(拥挤) 济 ì(经济) 脐 í(肚脐) 枕 ě (枕头) 沈 ě (沈阳) 耽 ā (耽误) 灸 ǔ(针灸) 炙 ì(脍炙人口) 炎 á (烈日炎炎) 竿 ā (竹竿) 杆 ā (木杆) 刊 ā (刊物) 骇 à (骇人听闻) 该 ā (应该) 刻 è(刻不容缓) 趟 à (一趟) 倘 ǎ (倘若) 躺 ǎ (躺下) x sh j j q zh n sh n d n ji zh y n g n g n k n h i g i k t ng t ng t ng 诘 é(诘问) 洁 é(洁白) 拮 é(拮据) 拙 ō(粗拙) 绌 ù(相形见绌) 要 à (要求) 耍 ǎ(玩耍) ji ji ji zhu ch y o shu 四、词语积累 悚:害怕。 掳:把人抢走。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害怕。 郑重:严肃认真。 渴慕:非常思慕。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这里指作者受到了 极大的震撼。 惶急:惊慌急迫。 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烦琐:繁杂琐碎。 空前:前所未有
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疏懒: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粗拙:粗糙低劣 五、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 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 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 人日记》,第一次使用“鲁迅”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 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本文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 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 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2.背景 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 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在那种境况下,作者 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 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文是其中第二篇:回忆自己 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1926 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上。 六、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 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 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七、文章主旨和结构 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了一个真实 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一一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 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 良、仁慈的美德。通过写阿长寻购、赠送给“我”渴求已久的绘图《山 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全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 她的外形特点。写“我”对阿长的称呼,表现了“我”对阿长又喜欢又 憎恶的感情—一喜欢她时称她为“阿妈”,憎恶她时就叫她“阿长”。 第二部分(第3~17段),作者“讨厌”长妈妈的事例 第一层:写“我”讨厌阿长:背地里说人长短;不许“我”随便走 动;晚上睡觉占全床。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爱说、善良、朴 实而略带粗鲁、不拘小节的农妇。 第二层:通过写除夕夜长妈妈教少年鲁迅吃福橘、讲吉利话和元旦 清晨等待鲁迅“恭喜”的情景,表现了她渴望幸福、期待祝福的急切心 情。阿长满肚子都是麻烦的礼节,说明无知的阿长中封建礼教的毒很深, 达到迷信的程度。但从中可以看出她对少年鲁迅的要求,有的如“饭粒
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疏懒: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粗拙:粗糙低劣。 五、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 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 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 人日记》,第一次使用“鲁迅”笔名,中篇小说《阿 Q 正传》,回忆性散 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本文是鲁迅先生于 1926 年 9 月 18 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 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 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2.背景 1926 年 3 月 18 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 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在那种境况下,作者 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 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文是其中第二篇:回忆自己 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 1926 年 3 月 25 日《莽原》半月刊上。 六、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 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 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七、文章主旨和结构 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了一个真实、 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 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 良、仁慈的美德。通过写阿长寻购、赠送给“我”渴求已久的绘图《山 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全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 1~2 段),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 她的外形特点。写“我”对阿长的称呼,表现了“我”对阿长又喜欢又 憎恶的感情——喜欢她时称她为“阿妈”,憎恶她时就叫她“阿长”。 第二部分(第 3~17 段),作者“讨厌”长妈妈的事例。 第一层:写“我”讨厌阿长:背地里说人长短;不许“我”随便走 动;晚上睡觉占全床。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爱说、善良、朴 实而略带粗鲁、不拘小节的农妇。 第二层:通过写除夕夜长妈妈教少年鲁迅吃福橘、讲吉利话和元旦 清晨等待鲁迅“恭喜”的情景,表现了她渴望幸福、期待祝福的急切心 情。阿长满肚子都是麻烦的礼节,说明无知的阿长中封建礼教的毒很深, 达到迷信的程度。但从中可以看出她对少年鲁迅的要求,有的如“饭粒
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还是正确的。 第三层:阿长给少年鲁迅讲“长毛”的故事,少年鲁迅对她产生空 前的敬意。虽然阿长讲的具有传奇、胡编和迷信色彩,只不过是哄小孩 显示自己罢了,但在幼小的鲁迅心里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不禁对 阿长肃然起敬 第三部分(第18~29段),长妈妈为作者寻购《山海经》,作者非常 感激她。 而真正使鲁迅对阿长产生感激和敬意的,是阿长给他买到了《山海 经》。这是一部鲁迅渴望已久的神话传说图画书,但一直难以得到。大字 不识的阿长急小主人所急,想小主人所想,设法买回了《山海经》,这不 能不让鲁迅感到意外、惊喜!“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这又使我产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 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阿长不识字,错把“山海经”听成“三哼经”, 她一定为买这几本小书下过不小的辛苦,她对小主人的热心、忠诚,通 过这件事表现得十分充分。而正是这个偶然的事件,不仅满足了鲁迅的 愿望,同时激发了鲁迅大量买书的热情,特别是作为少年鲁迅的一部文 艺启蒙书,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这正是鲁迅对长妈妈念 念不忘,几次在作品中写到她,对她充满了感激、怀念、敬意的原因所 在。至此,一个有点粗俗、迷信、守旧,但却善良、热心、忠厚、真诚 的阿长的形象就完成了 作品的最后两段,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内疚、祝愿之情。 在鲁迅的人生历程中,长妈妈曾起过那样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 的姓名和经历,这是多么叫人内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只有祈祷仁厚 的地母,安息长妈妈的灵魂。鲁迅对阿长的深沉感情在这里表现得深切 感人 从整体来说,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 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前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 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 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的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 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八、写作特色 1.先抑后扬,真实写人 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着重写了对阿长的“憎恶”与“讨厌”,不是 么?谋死作者所特别喜爱的隐鼠的是阿长;让作者“最讨厌的常喜欢‘切 切察察”并因此使家里“有些小风波”的是阿长;挤得作者“没有余地 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却“实在是无法可想” 的也是阿长;让作者去做那些“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 常麻烦的事情”的还是阿长。就是阿长所讲的“长毛”的故事以及对自 己那让外面的大炮放不出来作用的讲述,今天的读者也可一眼看出,是 多么的可笑与荒谬。这些真切的描写,都带着贬义,是“抑”的一面, 可以说都是在为写《山海经》一事做铺垫。即便是这“抑”的一面,其 实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着长妈妈的善良、朴实的品质。 后半部分着重写他对长妈妈的佩服和敬意,主要是因为阿长给他买 到了《山海经》。这是一部鲁迅渴望已久的神话传说图画书,但一直难以
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还是正确的。 第三层:阿长给少年鲁迅讲“长毛”的故事,少年鲁迅对她产生空 前的敬意。虽然阿长讲的具有传奇、胡编和迷信色彩,只不过是哄小孩 显示自己罢了,但在幼小的鲁迅心里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不禁对 阿长肃然起敬。 第三部分(第 18~29 段),长妈妈为作者寻购《山海经》,作者非常 感激她。 而真正使鲁迅对阿长产生感激和敬意的,是阿长给他买到了《山海 经》。这是一部鲁迅渴望已久的神话传说图画书,但一直难以得到。大字 不识的阿长急小主人所急,想小主人所想,设法买回了《山海经》,这不 能不让鲁迅感到意外、惊喜!“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这又使我产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 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阿长不识字,错把“山海经”听成“三哼经”, 她一定为买这几本小书下过不小的辛苦,她对小主人的热心、忠诚,通 过这件事表现得十分充分。而正是这个偶然的事件,不仅满足了鲁迅的 愿望,同时激发了鲁迅大量买书的热情,特别是作为少年鲁迅的一部文 艺启蒙书,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这正是鲁迅对长妈妈念 念不忘,几次在作品中写到她,对她充满了感激、怀念、敬意的原因所 在。至此,一个有点粗俗、迷信、守旧,但却善良、热心、忠厚、真诚 的阿长的形象就完成了。 作品的最后两段,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内疚、祝愿之情。 在鲁迅的人生历程中,长妈妈曾起过那样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 的姓名和经历,这是多么叫人内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只有祈祷仁厚 的地母,安息长妈妈的灵魂。鲁迅对阿长的深沉感情在这里表现得深切 感人。 从整体来说,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 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前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 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 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的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 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八、写作特色 1.先抑后扬,真实写人 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着重写了对阿长的“憎恶”与“讨厌”,不是 么?谋死作者所特别喜爱的隐鼠的是阿长;让作者“最讨厌的常喜欢‘切 切察察’”并因此使家里“有些小风波”的是阿长;挤得作者“没有余地 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却“实在是无法可想” 的也是阿长;让作者去做那些“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 常麻烦的事情”的还是阿长。就是阿长所讲的“长毛”的故事以及对自 己那让外面的大炮放不出来作用的讲述,今天的读者也可一眼看出,是 多么的可笑与荒谬。这些真切的描写,都带着贬义,是“抑”的一面, 可以说都是在为写《山海经》一事做铺垫。即便是这“抑”的一面,其 实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着长妈妈的善良、朴实的品质。 后半部分着重写他对长妈妈的佩服和敬意,主要是因为阿长给他买 到了《山海经》。这是一部鲁迅渴望已久的神话传说图画书,但一直难以
得到,谁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只有大字不识的阿长,主动来问,并 且在她告假回来时带回了《山海经》,由此可见她对小主人的热心、忠诚。 她是一个连真正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层劳动者,但却善良、真诚 热爱孩子。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极、落后的东西,那是封建思想毒 害的结果,与其说是她的过错,不如说是她的不幸 文章通过先抑后扬、前后呼应的写法,为读者充分展现出一个有点 粗俗、迷信、守旧,但却善良、热心、忠厚、真诚的阿长形象。 2.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文章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 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 海经》一事。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如她的外 形特征,能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 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 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 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在塑造人物上,散文与小说有着很大的不同。小说可以通过较大的 篇幅和较复杂的情节结构,展示人物的性格发展过程,凸现人物性格的 各个侧面,乃至揭示丰富多姿的心灵世界。而散文因为篇幅的短小和它 内在格局的单一性,只能选择典型的情节和细节,展示人物性格中的那 些“闪光点”以“一斑窥全豹”,从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一般 地讲,小说的人物是写实的、多面的、立体的,有点像工笔细描的西洋 油画;而散文的人物是写意的、单纯的、浓缩的,有点像重神不重形的 写意画。 阿长在鲁迅的少年生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是看护、带领鲁 迅的保姆。应该说,在鲁迅的记忆中,阿长的故事很多。但鲁迅写这篇 散文,却没有堆砌材料,而是精选了几个极富表现力的情节和细节,集 中展示了阿长作为一个女佣人在周家的位置和她淳朴、热心、粗俗、迷 信的性格特征,表现了鲁迅对她深厚而复杂的思想感情。阿长是一个极 普通的佣人,但她对作者“我”的影响却是深刻的,给“我”留下了不 可磨灭的记忆。“我”正是从阿长身上看到了底层人民的可贵精神和品格 3.叙述语言的妙用 般说来,散文描写人物,主要是通过叙述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 动、肖像等来刻画人物性格。但省去不必要的描写而改用叙述性质的语 言来刻画人物形象也会获得成功。 关于绘图的《山海经》的发现和向往,以及阿长对于此事的关心和 她终于买来了一部有画的“三哼经”这个过程,除了直接写了阿长所说 的一句话之外,其余全是用叙述的语言来写的。作者既写活了远房叔祖 这个人物和他的藏书丰富的书斋,甚至还写出了他的家庭生活和他的太 太的形象,也写出了鲁迅自己对于绘图的《山海经》的极其向往而不可 得的焦灼和无奈的心情。在这个基础上,叙述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 怎么回事,写出自己对于她的询问所采取的冷漠态度。最后叙述阿长利 用告假回家的机会,买得了鲁迅渴求的《山海经》。在这叙述性的语言里 不但有“故事”发展的情节,而且波澜起伏,出人意料;同时,也避免 了文章的臃肿,全力突出了阿长“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
得到,谁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只有大字不识的阿长,主动来问,并 且在她告假回来时带回了《山海经》,由此可见她对小主人的热心、忠诚。 她是一个连真正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层劳动者,但却善良、真诚、 热爱孩子。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极、落后的东西,那是封建思想毒 害的结果,与其说是她的过错,不如说是她的不幸。 文章通过先抑后扬、前后呼应的写法,为读者充分展现出一个有点 粗俗、迷信、守旧,但却善良、热心、忠厚、真诚的阿长形象。 2.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文章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 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 海经》一事。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如她的外 形特征,能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 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 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 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在塑造人物上,散文与小说有着很大的不同。小说可以通过较大的 篇幅和较复杂的情节结构,展示人物的性格发展过程,凸现人物性格的 各个侧面,乃至揭示丰富多姿的心灵世界。而散文因为篇幅的短小和它 内在格局的单一性,只能选择典型的情节和细节,展示人物性格中的那 些“闪光点”以“一斑窥全豹”,从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一般 地讲,小说的人物是写实的、多面的、立体的,有点像工笔细描的西洋 油画;而散文的人物是写意的、单纯的、浓缩的,有点像重神不重形的 写意画。 阿长在鲁迅的少年生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是看护、带领鲁 迅的保姆。应该说,在鲁迅的记忆中,阿长的故事很多。但鲁迅写这篇 散文,却没有堆砌材料,而是精选了几个极富表现力的情节和细节,集 中展示了阿长作为一个女佣人在周家的位置和她淳朴、热心、粗俗、迷 信的性格特征,表现了鲁迅对她深厚而复杂的思想感情。阿长是一个极 普通的佣人,但她对作者“我”的影响却是深刻的,给“我”留下了不 可磨灭的记忆。“我”正是从阿长身上看到了底层人民的可贵精神和品格。 3.叙述语言的妙用 一般说来,散文描写人物,主要是通过叙述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 动、肖像等来刻画人物性格。但省去不必要的描写而改用叙述性质的语 言来刻画人物形象也会获得成功。 关于绘图的《山海经》的发现和向往,以及阿长对于此事的关心和 她终于买来了一部有画的“三哼经”这个过程,除了直接写了阿长所说 的一句话之外,其余全是用叙述的语言来写的。作者既写活了远房叔祖 这个人物和他的藏书丰富的书斋,甚至还写出了他的家庭生活和他的太 太的形象,也写出了鲁迅自己对于绘图的《山海经》的极其向往而不可 得的焦灼和无奈的心情。在这个基础上,叙述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 怎么回事,写出自己对于她的询问所采取的冷漠态度。最后叙述阿长利 用告假回家的机会,买得了鲁迅渴求的《山海经》。在这叙述性的语言里, 不但有“故事”发展的情节,而且波澜起伏,出人意料;同时,也避免 了文章的臃肿,全力突出了阿长“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
够做成功”的非凡举动和品质。 九、重点语句分析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 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这一句是作者感情发生变化的议论句,真正使鲁迅对阿长产生感激 和敬意的是因为阿长给他买到了《山海经》。这是一部鲁迅渴望已久的神 话传说图画书,但一直难以得到。大字不识的阿长却急小主人所急,想 小主人所想,设法买回了《山海经》,这不能不让鲁迅感到意外、惊喜! 阿长不识字,错把“山海经”听成“三哼经”,她一定为买这几本小 书下过不小的辛苦,她对小主人的热心、忠诚,通过这件事表现得十分 充分。而正是这个偶然的事件,不仅满足了鲁迅的愿望,同时也激发了 鲁迅大量买书的热情,特别是作为少年鲁迅的一部文艺启蒙书,对他以 后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这正是鲁迅对长妈妈念念不忘,几次在作 品中写到她,对她充满了感激、怀念、敬意的原因所在。 2.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真挚的情感,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 念之情。从对长妈妈的厌烦、埋怨、畏惧到对她的爱戴、敬爱、祝福 在鲁迅的人生历程中,长妈妈曾起过那样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 的姓名和经历,这是多么叫人内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只有祈祷仁厚 的地母,安息阿妈的灵魂。鲁迅对阿长的深沉感情在这里表现得深切感 人。 十、课后习题解答 (一)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 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谋害“我” 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 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二)“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 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 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出发点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 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 含同情 (三)1.“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 因为阿长不认识字,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 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 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 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 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 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3.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 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 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 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够做成功”的非凡举动和品质。 九、重点语句分析 1.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 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这一句是作者感情发生变化的议论句,真正使鲁迅对阿长产生感激 和敬意的是因为阿长给他买到了《山海经》。这是一部鲁迅渴望已久的神 话传说图画书,但一直难以得到。大字不识的阿长却急小主人所急,想 小主人所想,设法买回了《山海经》,这不能不让鲁迅感到意外、惊喜! 阿长不识字,错把“山海经”听成“三哼经”,她一定为买这几本小 书下过不小的辛苦,她对小主人的热心、忠诚,通过这件事表现得十分 充分。而正是这个偶然的事件,不仅满足了鲁迅的愿望,同时也激发了 鲁迅大量买书的热情,特别是作为少年鲁迅的一部文艺启蒙书,对他以 后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这正是鲁迅对长妈妈念念不忘,几次在作 品中写到她,对她充满了感激、怀念、敬意的原因所在。 2.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真挚的情感,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 念之情。从对长妈妈的厌烦、埋怨、畏惧到对她的爱戴、敬爱、祝福, 在鲁迅的人生历程中,长妈妈曾起过那样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 的姓名和经历,这是多么叫人内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只有祈祷仁厚 的地母,安息阿妈的灵魂。鲁迅对阿长的深沉感情在这里表现得深切感 人。 十、课后习题解答 (一)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 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谋害“我” 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 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二)“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 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 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出发点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 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 含同情。 (三)1.“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 因为阿长不认识字,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 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 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 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 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 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3.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 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 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 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