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旅游》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ence Tourism 课程编号:0130111047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执笔:宋立本 适用年级:全校各年级 、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感知旅游》是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本课程以旅游活动作为串联中外旅游文化的线索,通 过外化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行为,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发掘和展示隐藏在其中的旅游文化精髓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 掌握旅游的内涵及其本质--体验,对旅游“体验”的理解需要上升到一定高度。 2.了解旅游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3理解现代旅游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能够指导自己的旅游活动,通过对旅游效应的解读,反思自己在 旅游活动当中的种种行为并有效促进旅游活动的良性发展 4通过对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及中国主要客源国概况的介绍,使学生能够对旅游及旅游业 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旅游的内涵及其本质 第二部分:旅游活动的发展历程 第三部分:旅游效应(经济、环境、文化) 第四部分:旅游活动中关于酒店和旅行社的认识 第五部分:旅游宗教文化 第六部分:旅游饮食文化 第七部分:旅游民俗文化 第八部分:中国主要客源国概况 第九部分:中国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1)旅游的内涵、旅游的本质 (2)对旅游体验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何为旅游体验,它的层次划分,与旅游经历、旅游经验等的区别和 联系) (3)旅游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历程(何时真正的发生旅游活动、旅游与“迁徙”“旅行”的区别和联系、 近代旅游的开创) (4)旅游业对经济、环境、文化的影响(正面及负面影响,旅游业真的是“无烟工业”吗? 5)旅游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 (6)对旅游宗教文化(佛教、基督教、道教)、饮食文化(四大菜系)和民俗文化(婚俗、丧葬文化 等)的了解 (7)中国主要客源国概况 (8)中国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2.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通过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够在日后的旅游活动中更好的认识旅游现象,关注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通过 自己的模范效应带动其他人正确认识旅游,规范旅游活动
《感知旅游》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ence Tourism 课程编号:0130111047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执 笔:宋立本 适用年级:全校各年级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感知旅游》是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本课程以旅游活动作为串联中外旅游文化的线索,通 过外化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行为,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发掘和展示隐藏在其中的旅游文化精髓。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 1.掌握旅游的内涵及其本质---体验,对旅游“体验”的理解需要上升到一定高度。 2.了解旅游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3.理解现代旅游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能够指导自己的旅游活动,通过对旅游效应的解读,反思自己在 旅游活动当中的种种行为并有效促进旅游活动的良性发展。 4.通过对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及中国主要客源国概况的介绍,使学生能够对旅游及旅游业 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旅游的内涵及其本质 第二部分:旅游活动的发展历程 第三部分:旅游效应(经济、环境、文化) 第四部分:旅游活动中关于酒店和旅行社的认识 第五部分:旅游宗教文化 第六部分:旅游饮食文化 第七部分:旅游民俗文化 第八部分:中国主要客源国概况 第九部分:中国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1)旅游的内涵、旅游的本质 (2)对旅游体验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何为旅游体验,它的层次划分,与旅游经历、旅游经验等的区别和 联系) (3)旅游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历程(何时真正的发生旅游活动、旅游与“迁徙”“旅行”的区别和联系、 近代旅游的开创) (4)旅游业对经济、环境、文化的影响(正面及负面影响,旅游业真的是“无烟工业”吗?) (5)旅游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 (6)对旅游宗教文化(佛教、基督教、道教)、饮食文化(四大菜系)和民俗文化(婚俗、丧葬文化 等)的了解 (7)中国主要客源国概况 (8)中国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2.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通过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够在日后的旅游活动中更好的认识旅游现象,关注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通过 自己的模范效应带动其他人正确认识旅游,规范旅游活动
四、课程的教学环节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讨论、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 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上尽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 (二)案例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部针对文化现象进行讨论。 2.案例讨论时,学生可自由发言,锻炼学生独自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课外作业 安排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深入思考完成课外作业,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 期末论文方式,成绩约占70%左右,平时考勤约占30%左右。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六、实验(实践)环节内容及其要求 七、建议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建议学时 备注 旅游的内涵 2学时 旅游的本质 4学时 旅游效应 旅游活动中关于酒店和旅行社的认识4学时 旅游宗教文化 4学时 旅游饮食文化 4学时 旅游民俗文化 4学时 中国主要客源国概况 6学咔 中国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2学时 32学时 八、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旅游文化学概论》,陈国生编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2]《旅游文化学》,杨桂华,科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3]《旅游文化纵览》,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年8月 [4]《基础旅游学》,谢彦君,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1月 [5]《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赵爱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8月 [6]《导游基础知识》,王昆欣,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 [7]《导游服务与规范》,李长荣,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 [8]《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张力,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 [9]《酒店管理概论》,冯文昌,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 [10]《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郭鲁芳,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8月
四、课程的教学环节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讨论、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 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上尽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二)案例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部针对文化现象进行讨论。 2.案例讨论时,学生可自由发言,锻炼学生独自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课外作业 安排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深入思考完成课外作业,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 核 期末论文方式,成绩约占 70%左右,平时考勤约占 30%左右。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六、实验(实践)环节内容及其要求 七、建议学时分配 教 学 内 容 建议学时 备 注 旅游的内涵 2 学时 旅游的本质 4 学时 旅游效应 2 学时 旅游活动中关于酒店和旅行社的认识 4 学时 旅游宗教文化 4 学时 旅游饮食文化 4 学时 旅游民俗文化 4 学时 中国主要客源国概况 6 学时 中国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2 学时 合 计 32 学时 八、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旅游文化学概论》,陈国生编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年 8 月 [2]《旅游文化学》,杨桂华,科学出版社,2006 年 11 月 [3]《旅游文化纵览》,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年 8 月 [4]《基础旅游学》,谢彦君,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 年 1 月 [5]《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赵爱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年 8 月 [6]《导游基础知识》,王昆欣,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4 月 [7]《导游服务与规范》,李长荣,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4 月 [8]《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张力,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4 月 [9]《酒店管理概论》,冯文昌,科学出版社 2009 年 9 月 [10]《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郭鲁芳,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年 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