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兹拉特》课堂资料 (搜集整理)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正确理解文章寓意 2.学习小说传递情感的方式,体会其作用。 【教学重点】 从童话体例的叙述里发现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唤起学生对自然和生活 中美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生命中无处不在的爱的感动 导入 关于藏獒渡魂引入,动物和人的感情 文学常识 艾萨克·什维斯·辛格出生于波兰一个贫穷、有着犹太教传统的家庭。12岁时, 因为读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他便立志要做个作家,31岁,他 随父母移居美国,依旧用意第绪语为一家报纸撰稿,同时坚持文学创作。 在创作方法上,辛格不赞成人们模仿先锋派作家。在20世纪作家群中,他的作 品更富古典气质,笔法传统,文笔清晰简洁,大都是描写19世纪上半叶到20 世纪上半叶的犹太人生活,尤其擅长神秘的宗教和魔鬼故事,代表作品有《傻瓜 吉姆佩尔》《卢布林的魔法师》《庄园》《冤家,一个爱情故事》《萧莎》等。 1978年,辛格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 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三、整体感知部分 (一)情节: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的故事情节?并予以划分。 明确:阿隆在卖羊路上遭遇暴风雪,兹拉特协助阿隆共同战胜并安全 回家。 情节 情感 开端(告别时) 阿隆受命卖羊,人对山羊充满不舍 发展(卖羊途中) 遭遇暴风雪,山羊对人产生怀疑 高潮(草堆里) 相互救助活命,人与山羊相依为命 结局(回家后) 不再卖羊,山羊与人共享温馨 2.情节的运行一一冲突 冲突是小说得以发展下去的动力,没有冲突就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本 文的情节冲突有哪一些呢? (1)阿隆一家遭遇困境。 (2)阿隆路上遭遇大风雪。 问:遭遇大风雪这个情节是情理之中还是出人意料? 明确:开头一段的描写,为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给阿隆他们的遇险提 供事实依据。 第6一9段对环境突然恶化的渲染,既烘托了气氛,又为下 文的下雪作铺垫。所以遭遇大风雪是情理之中
《山羊兹拉特》课堂资料 (搜集整理)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正确理解文章寓意。 2.学习小说传递情感的方式,体会其作用。 【教学重点】 从童话体例的叙述里发现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唤起学生对自然和生活 中美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生命中无处不在的爱的感动。 一、导入: 关于藏獒渡魂引入,动物和人的感情 二、文学常识 艾萨克·什维斯·辛格出生于波兰一个贫穷、有着犹太教传统的家庭。12 岁时, 因为读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他便立志要做个作家, 31 岁,他 随父母移居美国,依旧用意第绪语为一家报纸撰稿,同时坚持文学创作。 在创作方法上,辛格不赞成人们模仿先锋派作家。在 20 世纪作家群中,他的作 品更富古典气质,笔法传统,文笔清晰简洁,大都是描写 19 世纪上半叶到 20 世纪上半叶的犹太人生活,尤其擅长神秘的宗教和魔鬼故事,代表作品有《傻瓜 吉姆佩尔》《卢布林的魔法师》《庄园》《冤家,一个爱情故事》《萧莎》等。 1978 年,辛格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 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三、整体感知部分 (一)情节: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的故事情节?并予以划分。 明确:阿隆在卖羊路上遭遇暴风雪,兹拉特协助阿隆共同战胜并安全 回家。 情节 情感 开端(告别时 ) —— 阿隆受命卖羊,人对山羊充满不舍 发展(卖羊途中) —— 遭遇暴风雪,山羊对人产生怀疑 高潮(草堆里 ) —— 相互救助活命,人与山羊相依为命 结局(回家后 ) —— 不再卖羊,山羊与人共享温馨 2.情节的运行——冲突 冲突是小说得以发展下去的动力,没有冲突就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本 文的情节冲突有哪一些呢? (1)阿隆一家遭遇困境。 (2)阿隆路上遭遇大风雪。 问:遭遇大风雪这个情节是情理之中还是出人意料? 明确:开头一段的描写,为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给阿隆他们的遇险提 供事实依据。 第 6-9 段对环境突然恶化的渲染,既烘托了气氛,又为下 文的下雪作铺垫。所以遭遇大风雪是情理之中
在这个故事中,使情节发生逆转的是什么?(暴风雪)暴风雪在文章中起到了什 么作用? 改变了山羊的命运,进而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是小说的结构要素。使阿隆家 的贫困状况得以缓解,给阿隆家带来了好运。 问:如果将草堆设计为“木屋”,好不好?为什么? (1)草堆本身是兹拉特的食物,才使兹拉特有奶使阿隆度过三天时间。 (2)草堆还可以保暖 (3)下文阿隆家人寻找他和山羊,却没有找到显得合情合理 (4)在原野的草堆里,对暴风雪的感受才是真切的,阿隆与山羊的亲切 才显得合乎逻辑 (二)、情感线索 1.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情感要素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爱。在小说中,爱是双向的。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这种爱的 表现是不一样的。 2.人对山羊的情感是怎样的?—一不舍、依赖。 从文章中找有关句子,如: ①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之后,硝皮匠勒文决定把家里的山羊兹拉特卖了。 因为它老了,挤的奶也很少。 ②听到这事,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阿隆的小妹妹安娜和米丽昂也 哭了起来。阿隆当然也知道把山羊牵到费佛尔家去意味着什么。可他只得听从父 亲的命令。 ③文章15至24段。让学生发挥想象,说出山羊的内心世界 3.山羊对人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信任 从文章中找有关内容,如 ①在阿隆给山羊套上绳索时,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可兹拉特还 是像往常一样,显得那么温驯那么可亲。它舔着阿隆的手,摇晃着它下巴那小撮 白胡子。兹拉特对主人充满信任 小说的人物都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山羊兹拉特却只能用唯 的声音“咩”,课文中有没有出现揣摩山羊内心的话语描写? 句1你用疑问的目光似乎“你要把我带到哪儿去?”……(信任主人) 句2它那温和的眼睛似乎在问:“这么大的风雪,我们为什么不回家? 到底要去哪儿?”(风雪中惶惑可怜的山羊) 总结:山羊其实有它的语调,有它的文字,你感觉到,兹拉特是一只怎样的 山羊?它有怎样的性情?(温和、纯净、善良、弱小等,) 我们揣摩一下,这只温驯可亲的山羊在这个时候会说的是怎样的话,这 声声“咩一一”里面蕴含了什么意思? 兹拉特:真的很糟糕,但是一切困苦都会过去的。 兹拉特:是啊,我们还真的要感谢这个草垛。 兹拉特:嗯,阿隆,不用担心,这里有足够的草够我吃。你可以喝我的奶,还 可以抱着我取暖 兹拉特:我说了,你能听到吗? 兹拉特:是的,你一定能明白我的意思。因为我们彼此需要,永不分离 4之暴风雪前的情感 1)、决定卖山羊的原因是什么?
在这个故事中,使情节发生逆转的是什么?(暴风雪)暴风雪在文章中起到了什 么作用? 改变了山羊的命运,进而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是小说的结构要素。使阿隆家 的贫困状况得以缓解,给阿隆家带来了好运。 问:如果将草堆设计为“木屋”,好不好?为什么? (1)草堆本身是兹拉特的食物,才使兹拉特有奶使阿隆度过三天时间。 (2)草堆还可以保暖。 (3)下文阿隆家人寻找他和山羊,却没有找到显得合情合理。 (4)在原野的草堆里,对暴风雪的感受才是真切的,阿隆与山羊的亲切 才显得合乎逻辑。 (二)、情感线索 1.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情感要素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爱。在小说中,爱是双向的。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这种爱的 表现是不一样的。 2.人对山羊的情感是怎样的?——不舍、依赖。 从文章中找有关句子,如: ①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之后,硝皮匠勒文决定把家里的山羊兹拉特卖了。 因为它老了,挤的奶也很少。 ②听到这事,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阿隆的小妹妹安娜和米丽昂也 哭了起来。阿隆当然也知道把山羊牵到费佛尔家去意味着什么。可他只得听从父 亲的命令。 ③文章 15 至 24 段。让学生发挥想象,说出山羊的内心世界。 3.山羊对人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信任。 从文章中找有关内容,如: ①在阿隆给山羊套上绳索时,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可兹拉特还 是像往常一样,显得那么温驯那么可亲。它舔着阿隆的手,摇晃着它下巴那小撮 白胡子。兹拉特对主人充满信任。 小说的人物都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山羊兹拉特却只能用唯一 的声音“咩”,课文中有没有出现揣摩山羊内心的话语描写? 句 1 你用疑问的目光似乎“你要把我带到哪儿去?”……(信任主人) 句 2 它那温和的眼睛似乎在问:“这么大的风雪,我们为什么不回家? 到底要去哪儿?”(风雪中惶惑可怜的山羊) ——总结:山羊其实有它的语调,有它的文字,你感觉到,兹拉特是一只怎样的 山羊?它有怎样的性情?(温和、纯净、善良、弱小等,) 我们揣摩一下,这只温驯可亲的山羊在这个时候会说的是怎样的话,这 一声声“咩——”里面蕴含了什么意思? 兹拉特:真的很糟糕,但是一切困苦 都会过去的。 兹拉特:是啊,我们还真的要感谢这个草垛。 兹拉特:嗯,阿隆,不用担心,这里有足够的草够我吃。你可以喝我的奶,还 可以抱着我取暖。 兹拉特:我说了,你能听到吗? 兹拉特:是的,你一定能明白我的意思。因为我们彼此需要,永不分离。 4之暴风雪前的情感 1)、决定卖山羊的原因是什么?
2)、决定卖山羊的时候,勒文一家的情感是怎样的? 文本探究之遭遇暴风雪后的情感 3)、集中体现人羊生活和谐的段落是哪里?怎么读? 读出和谐、其乐融融、读出爱,读出欣喜的语气,读出深情,读出温馨, 读出感激,温和。 5.节制胜于放纵。 在一种激情的整个过程里,最不能显出这种好处的莫过于它的顶点。 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想象就捆住了翅膀。 莱辛 比较阅读最后一段: 兹拉特用角搔搔颈背,摇摇长着胡子的脑袋,发出它那唯一的声音: (选自课文最后一节) 兹拉特便用犄角搔搔脖子,摇晃着白胡子“咩”一声。这个单纯的声 音表达了山羊兹拉特的全部的思想,全部的 (选自《儿 童文学·选萃》) 这两段文字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明确:下一段文字比上一段文字更清楚地揭示了兹拉特对人类的爱,但 作者借此要传达的人类与所有其他生命的关系的思考被取消掉了,削弱了作品的 情感。所以课文的这一段文字要好 6.总结得出文章的主题 本文通过情感在山羊和主人之间的双向流动,作者不露痕迹地传达出人 与动物之间彼此的深情厚谊。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七——情感 (一)情感的魅力 1.感动文章 ”常常是衡量小说的重要标准之 2.感情的投入 普鲁斯特的作品以“细腻”而自成一格,人们用“把一根头发劈成四根”来形容 他的风格。在其巨著《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一部《在斯万家的那边》中,他多次 谈到儿时的他把临睡前得到母亲的一吻看得多么重要,这一吻在他心上产生多么 强烈的感情激荡。其中最动人的一幕是一次斯万先生来访,外祖父和父亲没有让 他亲吻母亲就打发他上楼睡觉。这对他来说简直天塌地陷:“我等于没有领到盘 缠就得上路……母亲还没有吻我,还没有以此来给我的心灵发放许可证,让她的 吻陪我回房。”他萌生了反抗的念头,给母亲写了一个纸条,说有要紧的事必须 当面禀告,求她上楼来。但母亲不来。“我的心突突乱跳,阵阵作痛,本指望逆 来顺受求得安宁,结果反而心中烦乱陡增。”然后他下定决心,“不再勉强自己 在见到妈妈前入睡,我要等妈妈上楼睡觉时,不顾一切地去同她亲一亲”。等到 母亲上楼,他“扑上前去。她先是一愣,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随后她现出怒容”, 就在这时,平时一向严厉的父亲上楼来了。孩子以为这下子“完了”,谁知父亲 却说:“事情明摆着,这孩子心里不痛快,脸色那么难看,做父母的总不能存心
2)、决定卖山羊的时候,勒文一家的情感是怎样的? 文本探究之遭遇暴风雪后的情感 3)、集中体现人羊生活和谐的段落是哪里?怎么读? 读出和谐、其乐融融、读出爱,读出欣喜的语气,读出深情,读出温馨, 读出感激,温和。 5.节制胜于放纵。 在一种激情的整个过程里,最不能显出这种好处的莫过于它的顶点。 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想象就捆住了翅膀。 ——莱 辛 比较阅读最后一段: 兹拉特用角搔搔颈背,摇摇长着胡子的脑袋,发出它那唯一的声音: “咩——” (选自课文最后一节) 兹拉特便用犄角搔搔脖子,摇晃着白胡子“咩”一声。这个单纯的声 音表达了山羊兹拉特的全部的思想,全部的 爱。 (选自《儿 童文学·选萃》) 这两段文字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明确:下一段文字比上一段文字更清楚地揭示了兹拉特对人类的爱,但 作者借此要传达的人类与所有其他生命的关系的思考被取消掉了,削弱了作品的 情感。所以课文的这一段文字要好。 6.总结得出文章的主题。 本文通过情感在山羊和主人之间的双向流动,作者不露痕迹地传达出人 与动物之间彼此的深情厚谊。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七——情感 (一)情感的魅力 1.感动文章 “ ”常常是衡量小说的重要标准之一。 2.感情的投入 普鲁斯特的作品以“细腻”而自成一格,人们用“把一根头发劈成四根”来形容 他的风格。在其巨著《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一部《在斯万家的那边》中,他多次 谈到儿时的他把临睡前得到母亲的一吻看得多么重要,这一吻在他心上产生多么 强烈的感情激荡。其中最动人的一幕是一次斯万先生来访,外祖父和父亲没有让 他亲吻母亲就打发他上楼睡觉。这对他来说简直天塌地陷:“我等于没有领到盘 缠就得上路……母亲还没有吻我,还没有以此来给我的心灵发放许可证,让她的 吻陪我回房。”他萌生了反抗的念头,给母亲写了一个纸条,说有要紧的事必须 当面禀告,求她上楼来。但母亲不来。“我的心突突乱跳,阵阵作痛,本指望逆 来顺受求得安宁,结果反而心中烦乱陡增。”然后他下定决心,“不再勉强自己 在见到妈妈前入睡,我要等妈妈上楼睡觉时,不顾一切地去同她亲一亲”。等到 母亲上楼,他“扑上前去。她先是一愣,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随后她现出怒容”, 就在这时,平时一向严厉的父亲上楼来了。孩子以为这下子“完了”,谁知父亲 却说:“事情明摆着,这孩子心里不痛快,脸色那么难看,做父母的总不能存心
折磨他吧!等他真弄出病来,你更要迁就他了。他的房里不是有两张床吗?…… 今晚你就陪他睡吧!……”一个大人根本注意不到的小细节,在一个渴望温情和 爱抚的病弱而敏感的孩子心中,却兴起如此多的曲折和波澜。那种细微的心理感 受,孩子气的“鬼心眼”,使琐碎的日常生活充满了跌宕的情节和新奇的趣味。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充满情感也是关于情感的天才之作。 3.感情的记录 “文学是人学”,既然以人为本,就无法不写人性、写人情。“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人性的复杂无不由情感体现:嫉妒、悲愤、喜悦、狂热、迷 恋、恼恨、悔恨、忧伤、凄楚、悲苦……小说里的爱恨情仇永远都不会过时。我 们被那些有血性的人物所打动,被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情所打动,也被那些荡气回 肠的英雄气概所打动。情感文章是写不尽、做不完、听不厌的 4.悲悯情怀—一最高尚的情感 情感使文学艺术得以升华。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橘子》中,那个贫苦的姑娘向守 候在铁道边的弟弟们抛去橘子的一瞬间,点燃了我们的同情,令我们“聊以忘却 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二)情感的处理 1.节制胜于放纵 在有些小说里,作者并不掩饰和忌讳感情的充溢和显露。我们能从《安东诺夫卡 苹果》《在桥边》那里,读出叙述人明确向我们传达出的感情信息。而在《礼拜 午睡时刻》里,作者的感情是躲在幕后不出场的,我们只能从人物的言行里、 从小说内容材料的安排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这两种情感处理方式都让我们感动。我们看到,上述小说所表达的情感都是有 定节制的,没有任由情感在小说中放纵和恣肆。小说在处理情感上,不宜饱满和 激烈。并不是作者花在煽情上的力气越大,读者就越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相反, 适当的隐忍和节制,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古希腊的 雕塑作品《拉奥孔》表现的是父子三人与巨蟒在生死搏斗中苦苦挣扎的情形。在 表现拉奥孔痛苦的瞬间时,没有表现他的哀号,而是表现他的叹息。德国文艺理 论家莱辛在分析这幅雕塑作品时,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艺术最美妙的时刻,是 到达顶点前的那一顷刻,即最具包孕性的顷刻。“最能产生效果的只能是可以让 想像自由活动的那一顷刻了。”文学在表达感情时,也应尽量避免对情感“顶 点”过于饱满的表现,而宁愿“降格”处理,让它停留于一定的分寸之上。在表 达情感时,也不宜采取同步同度方式,而应当有所克制,避免浮躁和浅薄,保持 种平和、稳重的叙述风格 2.蓄势待发 优秀的小说家都能很好地把握和控制情感在小说中的表现,既能打动读者,又不 至于令人厌烦。《献给爱斯美的故事》里,写“我 士兵X得了精神崩溃症, 作者没有直接写烦躁、抑郁的情绪,而是通过X和朋友克莱的对话与行动表现出 来的。在表现战争创伤的后半部分,作者没有继续使用便于抒情的第一人称叙述, 而是选用了不利于抒情的第三人称叙述,对情感采取“降格”处理,以免陷入第 人称叙述不由自主的抒情里。尽管“怀着爱和凄楚”,却没有让小说沉浸在期 期艾艾的抽泣和声泪俱下的控诉中,仍然保持着坚强的尊严。海明威的《美国太 太的金丝雀》中,夫妇俩在火车上偶遇性格开朗的“美国太太”,毫不知情的她 与妻子关于婚姻、家庭的闲谈背后是这对夫妇正在前往巴黎办理分居手续的真
折磨他吧!等他真弄出病来,你更要迁就他了。他的房里不是有两张床吗?…… 今晚你就陪他睡吧!……”一个大人根本注意不到的小细节,在一个渴望温情和 爱抚的病弱而敏感的孩子心中,却兴起如此多的曲折和波澜。那种细微的心理感 受,孩子气的“鬼心眼”,使琐碎的日常生活充满了跌宕的情节和新奇的趣味。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充满情感也是关于情感的天才之作。 3.感情的记录 “文学是人学”,既然以人为本,就无法不写人性、写人情。“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人性的复杂无不由情感体现:嫉妒、悲愤、喜悦、狂热、迷 恋、恼恨、悔恨、忧伤、凄楚、悲苦……小说里的爱恨情仇永远都不会过时。我 们被那些有血性的人物所打动,被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情所打动,也被那些荡气回 肠的英雄气概所打动。情感文章是写不尽、做不完、听不厌的。 4.悲悯情怀──最高尚的情感 情感使文学艺术得以升华。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橘子》中,那个贫苦的姑娘向守 候在铁道边的弟弟们抛去橘子的一瞬间,点燃了我们的同情,令我们“聊以忘却 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二)情感的处理 1.节制胜于放纵 在有些小说里,作者并不掩饰和忌讳感情的充溢和显露。我们能从《安东诺夫卡 苹果》《在桥边》那里,读出叙述人明确向我们传达出的感情信息。而在《礼拜 二午睡时刻》里,作者的感情是躲在幕后不出场的,我们只能从人物的言行里、 从小说内容材料的安排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这两种情感处理方式都让我们感动。我们看到,上述小说所表达的情感都是有一 定节制的,没有任由情感在小说中放纵和恣肆。小说在处理情感上,不宜饱满和 激烈。并不是作者花在煽情上的力气越大,读者就越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相反, 适当的隐忍和节制,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古希腊的 雕塑作品《拉奥孔》表现的是父子三人与巨蟒在生死搏斗中苦苦挣扎的情形。在 表现拉奥孔痛苦的瞬间时,没有表现他的哀号,而是表现他的叹息。德国文艺理 论家莱辛在分析这幅雕塑作品时,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艺术最美妙的时刻,是 到达顶点前的那一顷刻,即最具包孕性的顷刻。“最能产生效果的只能是可以让 想像自由活动的那一顷刻了。”文学在表达感情时,也应尽量避免对情感“顶 点”过于饱满的表现,而宁愿“降格”处理,让它停留于一定的分寸之上。在表 达情感时,也不宜采取同步同度方式,而应当有所克制,避免浮躁和浅薄,保持 一种平和、稳重的叙述风格。 2.蓄势待发 优秀的小说家都能很好地把握和控制情感在小说中的表现,既能打动读者,又不 至于令人厌烦。《献给爱斯美的故事》里,写“我”──士兵 X 得了精神崩溃症, 作者没有直接写烦躁、抑郁的情绪,而是通过 X 和朋友克莱的对话与行动表现出 来的。在表现战争创伤的后半部分,作者没有继续使用便于抒情的第一人称叙述, 而是选用了不利于抒情的第三人称叙述,对情感采取“降格”处理,以免陷入第 一人称叙述不由自主的抒情里。尽管“怀着爱和凄楚”,却没有让小说沉浸在期 期艾艾的抽泣和声泪俱下的控诉中,仍然保持着坚强的尊严。海明威的《美国太 太的金丝雀》中,夫妇俩在火车上偶遇性格开朗的“美国太太”,毫不知情的她 与妻子关于婚姻、家庭的闲谈背后是这对夫妇正在前往巴黎办理分居手续的真
相,虽是个人婚恋变故,但其中的情感张力却一直处于蓄积状态,这种状态在真 相大白之际尤令人震惊。 (三)情感是小说的动力 1.作为小说的线索 在某种程度上,情感不仅是小说中的感性要素,而且可能具备结构的功能。契诃 夫的《苦恼》,写一个刚死去儿子的车夫,在雪夜中苦苦寻找一个肯听他倾诉苦 恼的人。可偌大的彼得堡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他只好把话都说给拉车 的小母马听。小说表现车夫的苦恼,不是直接说出的,而是通过车夫在饱受凌辱 时对搭车者的讨好,来显示他急于想找到倾诉对象的迫切心理。生活是那样艰苦 和令人绝望,然而比这更令人无法忍受的,是无人倾听。情感在这里,是一条贯 穿全文的线索,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苦恼要倾诉,倾诉受挫,再倾诉,又受挫… 最后对人倾诉不成,不得不转诸马。小母马是人性的参照。开头对小母马和车夫 的描写,暗示出人与马共同的悲惨命运:他们都逆来顺受,没有选择生活的权利 不得不为生活无望地奔波。被人的世界拒绝,只好向牲畜来寻求安慰和温暖。 《橘子》中的情感是先抑后扬的。开始弥漫在小说里的,是灰暗的色调,暗喻着 冷漠的情绪。“我”对女孩子的观察显露出“我”的不屑与轻蔑。女孩子来自社 会底层,外表俗气,举止不雅,引起了“我”的不满和讨厌。“我”对于她是挑 剔的,毫无同情的。而当她将橘子抛向铁路边招手的弟弟们的时候,这种情感忽 然转变了方向,“我”被这个小小的情景打动了。情感在这里是一条隐藏着的线 索。姑娘的困窘与“我”的“反感”,都是为结尾“橘子”的出现做铺垫和衬托 的。橘子是亲情和爱意的象征,它烛照着灰暗的生活,使人们在沉重的生活重压 下看到希望之光。橘子那令人心悦的明亮暖色,不仅驱散了笼罩于小说之中的阴 暗之色,也驱散了笼罩于生活之中的沉重与压抑,显示出对生活的坚定信念。这 点点的情感,沟通了“我”和小姑娘两个人物之间那种因社会阶级差别而造成 的隔膜,理解和尊重在“我”心里油然升起。 2.作为小说的基调 情感也能像雾一样笼罩在小说里,营造小说的氛围和基调。在《献给爱斯美的故 事——怀着爱和凄楚》里,“爱和凄楚”像一首乐曲的和声,成为笼罩小说的基 调。小姑娘的父亲被战争夺去了生命,“我”被战争折磨得精神濒临崩溃。战争 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心灵创伤,毁掉了人们的现实家园和精神家园,这凄楚的情绪 使小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然而小姑娘那调皮和乐观的态度里散发出的 “爱”,将“我”从战争的创伤中拯救出来。在这悲凉的底色上,闪烁着一点 “爱”的亮光,两种情绪交织着,使小说哀而不伤。 (四)现代小说:激情过后 在漫长的小说发展史中,情感在小说中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哲学思想 和小说美学的发展,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再到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情感经历了 个逐渐“冷却”的过程。 在早期的小说中,叙述者常常以讲故事的方式在小说中现身,在讲故事的同时也 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全知的叙述视角是这些小说最常使用的叙述角度。从 18世纪的感伤主义文学开始,到19世纪初流行的浪漫主义,小说比较偏爱表现 主观理想,着重抒发个人感受和体验。在浪漫主义那里,情感得到了小说史上最 自由的抒发。小说里充满了奔放的情感,流动着作者掩饰不住的激情。 进入文学上的现代之后,机器工业时代中外部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得在小说中直 抒胸臆成为一种矫情。现代小说开始刻意回避情感的暴露,不仅作者“离场
相,虽是个人婚恋变故,但其中的情感张力却一直处于蓄积状态,这种状态在真 相大白之际尤令人震惊。 (三)情感是小说的动力 1.作为小说的线索 在某种程度上,情感不仅是小说中的感性要素,而且可能具备结构的功能。契诃 夫的《苦恼》,写一个刚死去儿子的车夫,在雪夜中苦苦寻找一个肯听他倾诉苦 恼的人。可偌大的彼得堡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他只好把话都说给拉车 的小母马听。小说表现车夫的苦恼,不是直接说出的,而是通过车夫在饱受凌辱 时对搭车者的讨好,来显示他急于想找到倾诉对象的迫切心理。生活是那样艰苦 和令人绝望,然而比这更令人无法忍受的,是无人倾听。情感在这里,是一条贯 穿全文的线索,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苦恼要倾诉,倾诉受挫,再倾诉,又受挫…… 最后对人倾诉不成,不得不转诸马。小母马是人性的参照。开头对小母马和车夫 的描写,暗示出人与马共同的悲惨命运:他们都逆来顺受,没有选择生活的权利, 不得不为生活无望地奔波。被人的世界拒绝,只好向牲畜来寻求安慰和温暖。 《橘子》中的情感是先抑后扬的。开始弥漫在小说里的,是灰暗的色调,暗喻着 冷漠的情绪。“我”对女孩子的观察显露出“我”的不屑与轻蔑。女孩子来自社 会底层,外表俗气,举止不雅,引起了“我”的不满和讨厌。“我”对于她是挑 剔的,毫无同情的。而当她将橘子抛向铁路边招手的弟弟们的时候,这种情感忽 然转变了方向,“我”被这个小小的情景打动了。情感在这里是一条隐藏着的线 索。姑娘的困窘与“我”的“反感”,都是为结尾“橘子”的出现做铺垫和衬托 的。橘子是亲情和爱意的象征,它烛照着灰暗的生活,使人们在沉重的生活重压 下看到希望之光。橘子那令人心悦的明亮暖色,不仅驱散了笼罩于小说之中的阴 暗之色,也驱散了笼罩于生活之中的沉重与压抑,显示出对生活的坚定信念。这 一点点的情感,沟通了“我”和小姑娘两个人物之间那种因社会阶级差别而造成 的隔膜,理解和尊重在“我”心里油然升起。 2.作为小说的基调 情感也能像雾一样笼罩在小说里,营造小说的氛围和基调。在《献给爱斯美的故 事──怀着爱和凄楚》里,“爱和凄楚”像一首乐曲的和声,成为笼罩小说的基 调。小姑娘的父亲被战争夺去了生命,“我”被战争折磨得精神濒临崩溃。战争 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心灵创伤,毁掉了人们的现实家园和精神家园,这凄楚的情绪 使小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然而小姑娘那调皮和乐观的态度里散发出的 “爱”,将“我”从战争的创伤中拯救出来。在这悲凉的底色上,闪烁着一点 “爱”的亮光,两种情绪交织着,使小说哀而不伤。 (四)现代小说:激情过后 在漫长的小说发展史中,情感在小说中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哲学思想 和小说美学的发展,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再到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情感经历了 一个逐渐“冷却”的过程。 在早期的小说中,叙述者常常以讲故事的方式在小说中现身,在讲故事的同时也 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全知的叙述视角是这些小说最常使用的叙述角度。从 18 世纪的感伤主义文学开始,到 19 世纪初流行的浪漫主义,小说比较偏爱表现 主观理想,着重抒发个人感受和体验。在浪漫主义那里,情感得到了小说史上最 自由的抒发。小说里充满了奔放的情感,流动着作者掩饰不住的激情。 进入文学上的现代之后,机器工业时代中外部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得在小说中直 抒胸臆成为一种矫情。现代小说开始刻意回避情感的暴露,不仅作者“离场
而且情感退席,甚至小说里的人物也缺乏感情色彩。无论是K(《城堡》)、局 外人(《局外人》),还是洛根丁(《恶心》),都不再具有卡西莫多的痴情(《巴 黎圣母院》)、聂赫留朵夫的负疚之情(《复活》)、于连的野心与狂热(《红 与黑》)。我们也难以见到葛利高里“跪了下去,亲着儿子冰凉的粉红色的小手 而轻声呼唤儿子的场面(《静静的顿河》),不能再看到娜塔莎热泪盈眶、用痴 迷的目光望着安德来公爵的场面(《战争与和平》)。现代主义小说里的人物, 是些远离现实生活的人,是经过作者的情感过滤之后刻意制造出来的不苟言笑、 没有情感的冷面“符号”。博尔赫斯的《沙之书》里不急于写“我”被这奇书纠 缠的心理,而着重探讨这书的神秘。法国“新小说”派的小说里,甚至取消了 “人”,只写物。这些小说不想以情感来打动你,只是想引起你对一些抽象问题 的思索。现代主义小说是启智型的小说,它们略去了可能干扰你思考的场景背景、 人物性格,透过与日常生活拉开距离,来考验你的智慧和理解力。它们陶醉于哲 学的追问中,关注抽象的“人性”,而忽略了“人情”。 附录: 橘 子(芥川龙之介) 个阴沉的冬日黄昏,我登上从横须贺出发的上行列车,在二等车厢的一个角落 坐下,茫然地等着发车的汽笛。电灯早已点亮的车厢里,很少见地除了我以外没 有一个乘客,望望窗外,昏暗的月台上今天也是很少见地连一个送行人的影子都 没有。只有一只被关进了笼子里的小狗,时时悲哀地吠着。这些情景与那时我的 情绪正相称。一种无以言表的疲惫和倦怠,在我头脑里投下仿佛这雪天的阴霾 般昏沉沉的影子。我将两手插在外套口袋里一动不动,连从口袋里取出晚报来看 的精神也打不起。 但不久发车的汽笛鸣响了。我感到心里稍稍舒畅了些,将头靠在后方的车窗 框上,有意无意地等待眼前的停车场向后退去。然而在那之前我听到刺耳的晴天 穿的木屐的脚步声,从检票口那边走近,之后随着车长在咒骂着什么的话音,我 乘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慌慌张张走了进来,同时列车 阵摇晃,缓缓地开动了。那将人的视野划分成一格一格的月台柱子,似乎被忘 记在那里的运水车,还有在向车里的什么人为小费而道谢的红帽脚夫一那一切 都在向车窗扑来的煤烟之中,恋恋不舍地向后退去。我终于舒了心,点燃一支卷 烟,头一次抬起倦怠的眼睑,瞥了一眼坐在了前方座位的小姑娘, 干燥的头发梳成银杏垂髻,布满皴裂的脸上有用手横着抹过的痕迹,红红的 甚至看上去有些令人嫌恶。地地道道的乡下姑娘。而且在满是污垢的嫩黄色毛线 围巾懒懒地垂着的膝盖上,还搁着一个很大的包袱。那抱着包袱的长着冻疮的手 里,郑重其事的紧攥着一张三等车厢的红车票。我不大喜欢小姑娘粗俗的脸。然 后她不洁的服装也令我不快。最后那连二等还是三等车厢的区别都分不清的愚钝 令我生气。因此点燃了卷烟的我,决定忘掉这姑娘的存在,于是将衣袋里的晚报 取出,漫不经心地摊开在膝上看起来。就在那时从外边射进来的光忽然换成了车 里的电灯光。印刷恶劣的几个栏目的铅字浮现在我眼前,出乎意料地鲜明。不用 说火车是进入了横须贺线众多隧道中的第一个。 然而扫视了一遍被电灯光的照亮的晚报版面,我的忧郁仍然没有得到抚慰。世 间充满着些过于平凡的事。讲和问题,新娘新郎,渎职事件,讣告一在钻进隧道 的一瞬间,我一边感觉到火车开始逆行的错觉,一边几乎是机械性地将那些索寞 的报道一篇一篇地过了目。但在那期间我当然也一直无法不让自己意识到坐在我
而且情感退席,甚至小说里的人物也缺乏感情色彩。无论是 K(《城堡》)、局 外人(《局外人》),还是洛根丁(《恶心》),都不再具有卡西莫多的痴情(《巴 黎圣母院》)、聂赫留朵夫的负疚之情(《复活》)、于连的野心与狂热(《红 与黑》)。我们也难以见到葛利高里“跪了下去,亲着儿子冰凉的粉红色的小手” 而轻声呼唤儿子的场面(《静静的顿河》),不能再看到娜塔莎热泪盈眶、用痴 迷的目光望着安德来公爵的场面(《战争与和平》)。现代主义小说里的人物, 是些远离现实生活的人,是经过作者的情感过滤之后刻意制造出来的不苟言笑、 没有情感的冷面“符号”。博尔赫斯的《沙之书》里不急于写“我”被这奇书纠 缠的心理,而着重探讨这书的神秘。法国“新小说”派的小说里,甚至取消了 “人”,只写物。这些小说不想以情感来打动你,只是想引起你对一些抽象问题 的思索。现代主义小说是启智型的小说,它们略去了可能干扰你思考的场景背景、 人物性格,透过与日常生活拉开距离,来考验你的智慧和理解力。它们陶醉于哲 学的追问中,关注抽象的“人性”,而忽略了“人情”。 附录: 橘 子 (芥川龙之介) 一个阴沉的冬日黄昏,我登上从横须贺出发的上行列车,在二等车厢的一个角落 坐下,茫然地等着发车的汽笛。电灯早已点亮的车厢里,很少见地除了我以外没 有一个乘客,望望窗外,昏暗的月台上今天也是很少见地连一个送行人的影子都 没有。只有一只被关进了笼子里的小狗,时时悲哀地吠着。这些情景与那时我的 情绪正相称。一种无以言表的疲惫和倦怠,在我头脑里投下仿佛这雪天的阴霾一 般昏沉沉的影子。我将两手插在外套口袋里一动不动,连从口袋里取出晚报来看 的精神也打不起。 但不久发车的汽笛鸣响了。我感到心里稍稍舒畅了些,将头靠在后方的车窗 框上,有意无意地等待眼前的停车场向后退去。然而在那之前我听到刺耳的晴天 穿的木屐的脚步声,从检票口那边走近,之后随着车长在咒骂着什么的话音,我 乘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慌慌张张走了进来,同时列车 一阵摇晃,缓缓地开动了。那将人的视野划分成一格一格的月台柱子,似乎被忘 记在那里的运水车,还有在向车里的什么人为小费而道谢的红帽脚夫—-那一切 都在向车窗扑来的煤烟之中,恋恋不舍地向后退去。我终于舒了心,点燃一支卷 烟,头一次抬起倦怠的眼睑,瞥了一眼坐在了前方座位的小姑娘。 干燥的头发梳成银杏垂髻,布满皴裂的脸上有用手横着抹过的痕迹,红红的 甚至看上去有些令人嫌恶。地地道道的乡下姑娘。而且在满是污垢的嫩黄色毛线 围巾懒懒地垂着的膝盖上,还搁着一个很大的包袱。那抱着包袱的长着冻疮的手 里,郑重其事的紧攥着一张三等车厢的红车票。我不大喜欢小姑娘粗俗的脸。然 后她不洁的服装也令我不快。最后那连二等还是三等车厢的区别都分不清的愚钝 令我生气。因此点燃了卷烟的我,决定忘掉这姑娘的存在,于是将衣袋里的晚报 取出,漫不经心地摊开在膝上看起来。就在那时从外边射进来的光忽然换成了车 里的电灯光。印刷恶劣的几个栏目的铅字浮现在我眼前,出乎意料地鲜明。不用 说火车是进入了横须贺线众多隧道中的第一个。 然而扫视了一遍被电灯光的照亮的晚报版面,我的忧郁仍然没有得到抚慰。世 间充满着些过于平凡的事。讲和问题,新娘新郎,渎职事件,讣告--在钻进隧道 的一瞬间,我一边感觉到火车开始逆行的错觉,一边几乎是机械性地将那些索寞 的报道一篇一篇地过了目。但在那期间我当然也一直无法不让自己意识到坐在我
前方的姑娘,那副表情宛如卑俗的现实被形象化在人脸上了人一般。这隧道里的 火车,这乡下姑娘,这被平庸的报道掩埋了的晚报一一这些不是象征是什么?不 是不可理解的,下等的,无味的人生的象征是什么?我觉得一切都很无聊,扔下 读着的晩报,再次将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了似的闭上眼睛,打起盹来 就在几分钟后。我忽地感到某种威胁,下意识地睁眼四下张望,不知何时那 姑娘已经把座位挪到了我旁边,正在折腾着要打开窗户。但那沉重的玻璃窗却似 乎不大容易打开。那布满皴裂的脸颊愈发红了,不时地吸鼻涕的声音夹杂着微微 的喘息,急促地传入耳朵来。当然这对我来说,无疑也能引起几分同情。但现在 列车眼看着就要钻进隧道口,暮色中两侧山坡的枯草被夕阳照亮,明摆着正越来 越向车窗逼近过来。但小姑娘却执意要将关得好好的窗户打开一那理由我实在不 能理解。不,在我看来,那姑娘简直是心血来潮。所以我心存恶意,几乎是在祈 祷那事情永远不要成功似的,冷眼旁观着姑娘用长着冻疮的手想要扳开窗户,在 跟窗户苦苦格斗。 之后不久,就在火车发出凄厉的轰响冲进隧道的同时,姑娘想要打开 的那扇玻璃窗到底砰地一声落了下来。顷刻间,从那个四方的空洞涌进融化了的 煤灰般的黑色空气,变成令人窒息的烟,濛濛地充满车厢内。本来就咽喉不舒服 的我,来不及用手帕捂住嘴,就已咳得几乎喘不过起来。然而小姑娘一点儿也没 有注意到我的样子,她从窗户伸出头去,任黑暗里的风吹着两鬓的头发,只管朝 着火车行驶的方向望去。当我望着这煤烟和电灯光里的身影时,车窗外渐渐亮起 来,如果不是窗外涌进来的清冽的泥土,枯草和水的气息,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 的我,肯定是要劈头骂姑娘一顿,然后让她把窗户照原样关上的。 然而那时火车已经安稳地滑出隧道,正在通过一个夹在长满枯草的山与山之 间的、贫穷的小镇边上的一处道口。道口附近乱糟糟地挤着些寒酸的茅草屋顶和 瓦屋顶。唯一的一面也许应该是道口夫摇的发白的旗子在暮色中懒洋洋地荡着。 终于出了隧道了,我想——-就在那时,我看到稀稀落落的道口栅栏的外边,三个 红脸蛋的男孩子肩并肩地并排站着。他们有如被这阴沉的天挤压了似的清一色地 个子都很矮。三人穿着的衣服颜色跟这个小镇边缘的风景同样惨淡。他们仰着脖 子望着通过的火车,一下子齐刷刷举起手,稚嫩的喉咙又尖又高,拼命地迸发出 毫无意义的喊声。然后就在那一瞬,从窗口探出半个身子的姑娘,高高地扬起长 着冻疮的手用力左右挥动起来,顷刻间大约五六个颜色如暖阳一般令人心动的橘 子,从那几个目送火车驶过的孩子们头顶啪嗒啪嗒落下。我不禁屏住了呼吸。之 后一刹那我一切都明白了。小姑娘恐怕是正在去帮佣的雇主家路上,把怀里揣着 的那几只橘子从窗口投出去,是为了犒劳特意来道口送行的弟弟们 染着暮色的小镇边的道口,小鸟般呼叫着的三个孩子,和那纷纷落下的橘 子的鲜艳的颜色一这一切在车窗外转瞬即逝。但那光景却在我心里烙下了印记, 清晰得近乎戚切。而在那之后我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明朗情绪涌上心头。我昂然 抬头,注视着小姑娘,仿佛她变了个人似的。姑娘不知何时已经回到了我前方的 座位,还是那布满皴裂的脸,埋在那嫩黄色的毛线围巾里,抱着大大的包袱的手 里,紧紧地攥着三等车厢的车票 那时候我终于有短短一刻,可以将那莫名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理 解的,卑俗的,无味的人生,暂时忘在脑后。 咬舌自尽的狗(林清玄) 有一次,带家中的狗看医生,坐是一辆计程车
前方的姑娘,那副表情宛如卑俗的现实被形象化在人脸上了人一般。这隧道里的 火车,这乡下姑娘,这被平庸的报道掩埋了的晚报—--这些不是象征是什么?不 是不可理解的,下等的,无味的人生的象征是什么?我觉得一切都很无聊,扔下 读着的晚报,再次将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了似的闭上眼睛,打起盹来。 就在几分钟后。我忽地感到某种威胁,下意识地睁眼四下张望,不知何时那 姑娘已经把座位挪到了我旁边,正在折腾着要打开窗户。但那沉重的玻璃窗却似 乎不大容易打开。那布满皴裂的脸颊愈发红了,不时地吸鼻涕的声音夹杂着微微 的喘息,急促地传入耳朵来。当然这对我来说,无疑也能引起几分同情。但现在 列车眼看着就要钻进隧道口,暮色中两侧山坡的枯草被夕阳照亮,明摆着正越来 越向车窗逼近过来。但小姑娘却执意要将关得好好的窗户打开—那理由我实在不 能理解。不,在我看来,那姑娘简直是心血来潮。所以我心存恶意,几乎是在祈 祷那事情永远不要成功似的,冷眼旁观着姑娘用长着冻疮的手想要扳开窗户,在 跟窗户苦苦格斗。 之后不久,就在火车发出凄厉的轰响冲进隧道的同时,姑娘想要打开 的那扇玻璃窗到底砰地一声落了下来。顷刻间,从那个四方的空洞涌进融化了的 煤灰般的黑色空气,变成令人窒息的烟,濛濛地充满车厢内。本来就咽喉不舒服 的我,来不及用手帕捂住嘴,就已咳得几乎喘不过起来。然而小姑娘一点儿也没 有注意到我的样子,她从窗户伸出头去,任黑暗里的风吹着两鬓的头发,只管朝 着火车行驶的方向望去。当我望着这煤烟和电灯光里的身影时,车窗外渐渐亮起 来,如果不是窗外涌进来的清冽的泥土,枯草和水的气息,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 的我,肯定是要劈头骂姑娘一顿,然后让她把窗户照原样关上的。 然而那时火车已经安稳地滑出隧道,正在通过一个夹在长满枯草的山与山之 间的、贫穷的小镇边上的一处道口。道口附近乱糟糟地挤着些寒酸的茅草屋顶和 瓦屋顶。唯一的一面也许应该是道口夫摇的发白的旗子在暮色中懒洋洋地荡着。 终于出了隧道了,我想—--就在那时,我看到稀稀落落的道口栅栏的外边,三个 红脸蛋的男孩子肩并肩地并排站着。他们有如被这阴沉的天挤压了似的清一色地 个子都很矮。三人穿着的衣服颜色跟这个小镇边缘的风景同样惨淡。他们仰着脖 子望着通过的火车,一下子齐刷刷举起手,稚嫩的喉咙又尖又高,拼命地迸发出 毫无意义的喊声。然后就在那一瞬,从窗口探出半个身子的姑娘,高高地扬起长 着冻疮的手用力左右挥动起来,顷刻间大约五六个颜色如暖阳一般令人心动的橘 子,从那几个目送火车驶过的孩子们头顶啪嗒啪嗒落下。我不禁屏住了呼吸。之 后一刹那我一切都明白了。小姑娘恐怕是正在去帮佣的雇主家路上,把怀里揣着 的那几只橘子从窗口投出去,是为了犒劳特意来道口送行的弟弟们。 染着暮色的小镇边的道口,小鸟般呼叫着的三个孩子,和那纷纷落下的橘 子的鲜艳的颜色--这一切在车窗外转瞬即逝。但那光景却在我心里烙下了印记, 清晰得近乎戚切。而在那之后我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明朗情绪涌上心头。我昂然 抬头,注视着小姑娘,仿佛她变了个人似的。姑娘不知何时已经回到了我前方的 座位,还是那布满皴裂的脸,埋在那嫩黄色的毛线围巾里,抱着大大的包袱的手 里,紧紧地攥着三等车厢的车票。 那时候我终于有短短一刻,可以将那莫名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理 解的,卑俗的,无味的人生,暂时忘在脑后。 咬舌自尽的狗(林清玄) 有一次,带家中的狗看医生,坐是一辆计程车
由于狗咳得很厉害,吸引了司机的注意,反身问我:“狗感冒了吗?” 是呀!从昨晚就咳个不停。”我说。 司机突然长叹一声:“唉!咳得和人一模一样呀! 话匣子一打开,司机说了他养狗的痛苦经历:很多年前,他养了一条大狼狗,长 得太大了,食量非常惊人,加上吠声奇大,吵得人不得安宁,有一天觉得负担太 重,不想养了 他把狼狗放在布袋里,载出去放生,为了怕它跑回家,特地开车开了一百多公里, 放到中部的深山。 放了狗,他加速逃回家,狼狗在后面追了几公里就消失了。 经过一个星期,一天半夜听到有人用力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那只大狼狗回来 了,形容枯槁,极为狼狈,显然是经过长时间的奔跑和寻找。 计程车司机虽然十分诧异,但是他而二话不说,又从家里拿出布袋,把狼狗装入 布袋,再次带去放生,这一次,他从北宜公路狂奔到宜兰,一路听到狼狗低声哭 号的声音。 到宜兰山区,把布袋打开,发现满布袋都是血,血还继续从狼狗的嘴角溢出来。 他把狗嘴拉开,发现狼狗的舌头断成两截。 原来狼狗咬舌自尽了。 司机说完这个故事,车里陷入极深的静默,我从照后镜里看到司机那通红的眼睛。 过了一会儿,他才说:“我每次看到别人的狗,都会想到我那一只咬舌自尽的狗, 这件事会使我痛苦一辈子,我真不是人呀!我比一只狗都不如呀! 听着司机的故事,我眼前浮现那只狼狗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镇、在荒郊奔驰的 景象。不知经历过多么大的痛苦,好不容易回到家门,主人不但不开门,连一句 安慰的话也没有,立刻被送去抛弃,对一只有志气有感情的狗是多么大的打击呀! 与其再度被无情无义的人抛弃,不如自求解脱。 司机说,他把狼狗厚葬,时常去烧香祭拜,也难以消除内心的愧悔,所以他发愿, 要常对养狗的人讲这个故事,劝大家要爱家中的狗,希望这可以消去他的一些罪 业 唉!在人世间有请有义的人受到无情的背弃不也是这样吗?
由于狗咳得很厉害,吸引了司机的注意,反身问我:“狗感冒了吗?” “是呀!从昨晚就咳个不停。”我说。 司机突然长叹一声:“唉!咳得和人一模一样呀!” 话匣子一打开,司机说了他养狗的痛苦经历:很多年前,他养了一条大狼狗,长 得太大了,食量非常惊人,加上吠声奇大,吵得人不得安宁,有一天觉得负担太 重,不想养了。 他把狼狗放在布袋里,载出去放生,为了怕它跑回家,特地开车开了一百多公里, 放到中部的深山。 放了狗,他加速逃回家,狼狗在后面追了几公里就消失了。 经过一个星期,一天半夜听到有人用力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那只大狼狗回来 了,形容枯槁,极为狼狈,显然是经过长时间的奔跑和寻找。 计程车司机虽然十分诧异,但是他而二话不说,又从家里拿出布袋,把狼狗装入 布袋,再次带去放生,这一次,他从北宜公路狂奔到宜兰,一路听到狼狗低声哭 号的声音。 到宜兰山区,把布袋打开,发现满布袋都是血,血还继续从狼狗的嘴角溢出来。 他把狗嘴拉开,发现狼狗的舌头断成两截。 原来狼狗咬舌自尽了。 司机说完这个故事,车里陷入极深的静默,我从照后镜里看到司机那通红的眼睛。 过了一会儿,他才说:“我每次看到别人的狗,都会想到我那一只咬舌自尽的狗, 这件事会使我痛苦一辈子,我真不是人呀!我比一只狗都不如呀!” 听着司机的故事,我眼前浮现那只狼狗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镇、在荒郊奔驰的 景象。不知经历过多么大的痛苦,好不容易回到家门,主人不但不开门,连一句 安慰的话也没有,立刻被送去抛弃,对一只有志气有感情的狗是多么大的打击呀! 与其再度被无情无义的人抛弃,不如自求解脱。 司机说,他把狼狗厚葬,时常去烧香祭拜,也难以消除内心的愧悔,所以他发愿, 要常对养狗的人讲这个故事,劝大家要爱家中的狗,希望这可以消去他的一些罪 业…… 唉!在人世间有请有义的人受到无情的背弃不也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