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河颂 文本解读 、整体感知 《黄河颂》是大型合唱歌曲《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为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冼星海说过:“《黄河颂》是用‘颂’的 方法写的。”所谓“颂”,在中国古代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据《文心雕龙》的解释:“颂者, 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容告神明谓之颂”,“颂主告神”。可见“颂”这种体裁 是以庄严、隆重的形式,颂天子之德和赫赫武威的,是唱给神听的。然而,《黄河颂》颂的 是古老黄河的雄姿,是五千年的古国文化,是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是发扬蹈厉的 伟大民族精神 本诗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 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 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 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 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她的榜样,像她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有一段朗诵词(见思考与讨论二),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 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歌词部分是全诗的主体,为了表现颂歌的气势,“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 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这部分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 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 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 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一一“从昆仑山下奔 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 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分为四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 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 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她学习的誓言。 由此,全歌词的内容,自然形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展示了主人公登高纵目的形象。既借以起兴,又为全篇意境的壮阔 热情和深沉确立了基调。这是一个登临于高山之巅的时代歌手的形象,“他代表着祖国英勇 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她的榜样,像她一样伟大坚强”。这一段中,诗人以大全景 式的画面描绘了黄河的雄姿。一个领字“望”,有俯瞰之势,挺拔而辽阔。诗人不是静止地 描绘黄河的景观,而是从大处落笔,巧妙地将隐喻手法运用其中,以“奔向”“掀起”“结成” “劈成”几个响亮有力的词,一气贯通,将黄河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的壮美景象作了宏大的 描绘,展示了古老黄河的磅礴雄浑,恢宏壮观。[来源:学|科网ZXXK] 进入第二部分,首句皆为“啊!黄河”的赞语,三字一顿,词笔跌宕,道出了无限感慨 首先第二小节,承接了前一段内容,又领起下文,并推进一步,由前一段的赞叹激起感 诗人一往深情,以驰骋的想象,缅怀了祖国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深沉的感叹,概括的点染。 第二人称“你”的出现,更添亲近自然之感。从内涵上看,更是进入底蕴,揭示了黄河的伟 大所在。一切理语皆情语。这些词句昭示我们:伟大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光辉灿烂的 文化传统: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坚强不屈的,有着与敌人血战到底、夺取最后胜利的英雄气概 黄河,母亲之河,便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第三小节,诗人于热烈的赞颂中,实现了对黄河的英雄形象的展示。这里,由黄河的雄姿
三 黄河颂 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黄河颂》是大型合唱歌曲《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为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冼星海说过:“《黄河颂》是用‘颂’的 方法写的。”所谓“颂”,在中国古代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据《文心雕龙》的解释:“颂者, 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容告神明谓之颂”,“颂主告神”。可见“颂”这种体裁, 是以庄严、隆重的形式,颂天子之德和赫赫武威的,是唱给神听的。然而,《黄河颂》颂的 是古老黄河的雄姿,是五千年的古国文化,是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是发扬蹈厉的 伟大民族精神。 本诗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 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 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 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 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她的榜样,像她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有一段朗诵词(见思考与讨论二),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 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歌词部分是全诗的主体,为了表现颂歌的气势,“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 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这部分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 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 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 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 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 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分为四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 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 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她学习的誓言。 由此,全歌词的内容,自然形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展示了主人公登高纵目的形象。既借以起兴,又为全篇意境的壮阔 热情和深沉确立了基调。这是一个登临于高山之巅的时代歌手的形象,“他代表着祖国英勇 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她的榜样,像她一样伟大坚强”。这一段中,诗人以大全景 式的画面描绘了黄河的雄姿。一个领字“望”,有俯瞰之势,挺拔而辽阔。诗人不是静止地 描绘黄河的景观,而是从大处落笔,巧妙地将隐喻手法运用其中,以“奔向”“掀起”“结成” “劈成”几个响亮有力的词,一气贯通,将黄河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的壮美景象作了宏大的 描绘,展示了古老黄河的磅礴雄浑,恢宏壮观。[来源:学|科|网 Z|X|X|K] 进入第二部分,首句皆为“啊!黄河”的赞语,三字一顿,词笔跌宕,道出了无限感慨。 首先第二小节,承接了前一段内容,又领起下文,并推进一步,由前一段的赞叹激起感叹。 诗人一往深情,以驰骋的想象,缅怀了祖国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深沉的感叹,概括的点染。 第二人称“你”的出现,更添亲近自然之感。从内涵上看,更是进入底蕴,揭示了黄河的伟 大所在。一切理语皆情语。这些词句昭示我们:伟大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光辉灿烂的 文化传统;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坚强不屈的,有着与敌人血战到底、夺取最后胜利的英雄气概。 黄河,母亲之河,便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第三小节,诗人于热烈的赞颂中,实现了对黄河的英雄形象的展示。这里,由黄河的雄姿
追溯祖国的文化,由景物的铺写,进入对民族精神的颂扬,艺术构思向前发展了,词调笔锋 也发生了转折。这正体现了歌词艺术的流贯和变化两大特性。流贯使主题单一、纯清:变化, 则使内容丰富、生动。 第四小节,“啊!黄河”的赞语第三次出现,是歌手心潮的激烈迸发。从作用上看,将写景、 抒情和议论结合,形成和谐、工巧但又纵横有力的结构美。歌词照应第一段的总写全景,再 现了黄河的雄姿,同时,化实为虚,使母亲之河的深厚、博大的情怀得到升华。这是无限深 情的臂膀,这是无限温暖的胸怀,与前段“摇篮”的比喻相呼应,母亲的形象美感大大増强 最后第三部分,诗人的感情在母亲形象的激励下达到顶点,禁不住以呼喊的方式,表达出 我们要做无愧于黄河的儿女,要像黄河那样具有伟大坚强的决心,以及要战胜一切艰难困苦 的信念。黄河巨人的形象,以其豪壮的气魄和不可摧毁的力量,激励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 《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 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颂歌。 《黄河颂》这篇作品的成功,正在于它深刻表现了当时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高涨的抗日情 绪,表现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强烈的时代精神 《黄河颂》的艺术力量,也来自于诗人所选择和创造的表现形式。全篇文采横溢,古风犹 存,显示着一种独特的语体风格。诗人适当吸收了一些富于色彩、十分凝练的文言词语,造 成语言的丰富多变,生动涵厚,从而形成宏伟、壮丽的艺术特色。全篇的句式长度悬殊甚大 短则三字,长则十七字。这种自由诗体的句式所产生的语言节奏,强烈而富于变化,自由而 充分地表现了特定的感情内容。诗人向来重视音响效果和语言的节奏感、音乐美。在诗集《五 月花》后记中,诗人曾说:“我……惯于为朗诵或制曲而锻句。在我看来,诗歌的语言,主 要的不是诉之于视觉,而是诉之于听觉的。”《黄河颂》的语言,韵律响亮、节奏铿锵,朗诵 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音乐美。尤其独特的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双声叠韵词。由声母相同 的两个音节构成的双声和由韵母相同的两个音节构成的叠韵,是汉语独有的语音特点。“双 声如贯珠,取其宛转。”“叠韵如两玉相叩,取其铿锵。”两者的使用,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 现能力。本诗中,诸如澎湃、宛转、连环等双声叠韵词多达十来个。它们均匀流贯于全诗之 中,遥遥相对,配合使用,造成了绘声绘形、美妙动听的特殊艺术效果 诗人还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 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 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 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二、问题探究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教师应注意,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引导学生从以下 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第二问引 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的目的 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 河的气魄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 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容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 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 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的坚强精神,更
追溯祖国的文化,由景物的铺写,进入对民族精神的颂扬,艺术构思向前发展了,词调笔锋 也发生了转折。这正体现了歌词艺术的流贯和变化两大特性。流贯使主题单一、纯清;变化, 则使内容丰富、生动。 第四小节,“啊!黄河”的赞语第三次出现,是歌手心潮的激烈迸发。从作用上看,将写景、 抒情和议论结合,形成和谐、工巧但又纵横有力的结构美。歌词照应第一段的总写全景,再 现了黄河的雄姿,同时,化实为虚,使母亲之河的深厚、博大的情怀得到升华。这是无限深 情的臂膀,这是无限温暖的胸怀,与前段“摇篮”的比喻相呼应,母亲的形象美感大大增强。 最后第三部分,诗人的感情在母亲形象 的激励下达到顶点,禁不住以呼喊的方式,表达出 我们要做无愧于黄河的儿女,要像黄河那样具有伟大坚强的决心,以及要战胜一切艰难困苦 的信念。黄河巨人的形象,以其豪壮的气魄和不可摧毁的力量,激励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 《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 忍不拔、勇 往直前的颂歌。 《黄河颂》这篇作品的成功,正在于它深刻表现了当时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高涨的抗日情 绪,表现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强烈的时代精神。 《黄河 颂》的艺术力量,也来自于诗人所选择和创造的表现形式。全篇文采横溢,古风犹 存,显示着一种独特的语体风格。诗人适当吸收了一些富于色彩、十分凝练的文言词语,造 成语言的丰富多变,生动涵厚,从而形成宏伟、壮丽的艺术特色。全篇的句式长度悬殊甚大, 短则三字,长则十七字。这种自由诗体的句式所产生的语言节奏,强烈而富于变化,自由而 充分地表现了特定的感情内容。诗人向来重视音响效果和语言的节奏感、音乐美。在诗集《五 月花》后记中,诗人曾说:“我……惯于为朗诵或制曲而锻句。在我看来,诗歌的语言,主 要的不是诉之于视觉,而是诉之于听觉的。”《黄河颂》的语言,韵律响亮、节奏铿锵,朗诵 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音乐美。尤其独特的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双声叠韵词。由声母相同 的两个音节构成的双声和由韵 母相同的两个音节构成的叠韵,是汉语独有的语音特点。“双 声如贯珠,取其宛转。”“叠韵如两玉相叩,取其铿锵。”两者的使用,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 现能力。本诗中,诸如澎湃、宛转、连环等双声叠韵词多达十来个。它们均匀流贯于全诗之 中,遥遥相对,配合使用,造成了绘声绘形、美妙动听的特殊艺术效果。 诗人还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 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 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 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 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二、问题探究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教师应注意,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引导学生从以下 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第二问引 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的目的。 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 河的气魄。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 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容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 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 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的坚强精神,更
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 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 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 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诗人赞颂黄河,实际是赞颂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那么,为什么用黄河而不是长江代表我 们民族的英雄主义精神传统? 在引领学生硏讨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挖掘文本,体会诗歌意象的选择。 理解一:黄河,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的气势,不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韧、 执著、无私奉献的韧性精神的写照吗? 理解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母亲河,她承载中华民族兴衰的千年历史,所以黄河 最能代表民族精神。 学生可能会有更多理解,不必强求一致,但(理解一)更贴近文本,更体现诗歌的特征。 思考与讨论 冼星海说:“《黄河颂》是用‘颂’的方法写的,带着奔放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 坚强。是由男高音独唱,歌声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颂”的对象当然 是黄河,你知道诗人为什么要“颂”黄河吗?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 创作的目的 参考答案:诗人是在由衷地赞美黄河,颂她古老而澎湃的雄姿,颂她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 而这正是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发扬蹈厉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从而激发广大中 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 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黄河的形象:既是自然景象,又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具有英雄的气魄 二、大合唱的歌曲前常常有一段朗诵词。《黄河颂》的朗诵词是这样的: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朗诵词与歌曲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学校搞合唱活动时,你能为班级的节目写一段朗诵词吗? 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一是完整地了解《黄河颂》的内容、结构,二是将学习内容与实践相 结合,在实践中掌握朗诵词的作用与写法 参考答案:从内容看,这段朗诵词,是全诗的序曲部分,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呼读 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 般朗诵词是歌曲引子,内容往往是歌曲的背景、目的。有时在歌曲联唱中,朗诵词还起到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朗诵词举例 艺术节,革命歌曲联唱朗诵词 1.在地球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在那里,生活着亿万勤劳朴素的炎黄子孙,数千年的 人类文明史中,有着他们创造的光辉灿烂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到了近代,满清王 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这个古老的民族衰落了,西方列强用军舰和枪炮,打开了我们中国
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 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 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 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诗人赞颂黄河,实际是赞颂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那么,为什么用黄河而不是长江代表我 们民族的英雄主义精神传统? 在引领学生研讨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挖掘文本,体会诗歌意象的选择。 理解一:黄河,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的气势,不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韧、 执著、无私奉献的韧性精神的写照吗? 理解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母亲河,她承载中华民族兴衰的千年历史,所以黄 河 最能代表民族精神。 学生可能会有更多理解,不必强求一致,但(理解一)更贴近文本,更体现诗歌的特征。 思考与讨论 一、冼星海说:“《黄河颂》是用‘颂’的方法写的,带着奔放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 坚强。是由男高音独唱,歌声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颂”的对象当然 是黄河,你知道诗人为什么要“颂”黄河吗?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 创作的目的。 参考答案:诗人是在由衷地赞美黄河,颂她古老而澎湃的雄姿,颂她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 而这正是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发扬蹈厉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从而激发广大中 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 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黄河 的形象:既是自然景象,又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具有英雄的气魄。 二、大合唱的歌曲前常常有一段朗诵词。《黄河颂》的朗诵词是这样的: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朗诵词与歌曲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学校搞合唱活动时,你能为班级的节目写一段朗诵词吗? 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一是完整地了解《黄河颂》的内容、结构,二是将学习内容与实践相 结合,在实践中掌握朗诵词的作用与写法。 参考答案:从内容看,这段朗诵词,是全诗的序曲部分,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呼读 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 一般朗诵词是歌曲引子,内容往往是歌曲的背景、目的。有时在歌曲联唱中,朗诵词还起到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朗诵词举例: 艺术节,革命歌曲联唱朗诵词。 1.在地球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在那里,生活着亿万勤劳朴素的炎黄子孙,数千年的 人类文明史中,有着他们创造的光辉灿烂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到了近代,满清王 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这个古老的民族衰落了,西方列强用军舰和枪炮,打开了我们中国
的门户。从此,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1931年,日本 帝国主义侵略军的铁蹄,又践踏在中华的大地。炎黄子孙,再一次遭受战火的蹂躏。听,长 白山在哭泣;听,黄河水在悲吟 接《黄水谣》 2.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有骨气的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他们不甘心永远被欺负,他们 不愿做亡国奴,他们动员起来,他们联合起来,他们用血和肉,筑成了新的长城。在城市, 在乡村,在平原,在山区,在湖泊,在丛林,到处都有我们的游击战士,到处都是我们杀敌 的好战场。 接《游击队之歌》 3残酷的战争,野蛮的屠杀,并没有吓倒抗日的战士:经济的封锁,物质的短缺,并没有摧 垮解放区的军民,他们具有钢铁般的意志,他们具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拿起锄头, 开荒种地:他们摇起纺车,纺纱织布。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们将荒山野岭不毛之地 的南泥湾,建设成富饶美丽的陕北好江南 接《南泥 4经历了一次次战火的洗礼,传来了一个个胜利的捷报。革命军民,团结奋斗,把穷凶极恶 的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接着,革命军民又经历了一场光明与黑暗的搏斗,把封建反动 势力彻底消灭,把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彻底搬走,迎来了一个光明的新天地 为什么古老的中国,能够在短短的二十八年,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中国人民从此 能够挺直腰杆站起来?因为,我们有了英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她像一盏指路的明灯, 给中国人民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新中国 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5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屈辱;新中国的诞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限 的希望。工人们开动机器当家做主,战士们手握钢枪保卫边疆,青年们意气风发争挑重担 孩子们努力学习茁壮成长。听,在那希望的田野上,传来了嘹亮的歌声,那是一群劳动妇女 在歌唱她们幸福的新生活。 接《在希望的田野上》 6在1979年,有一位老人,默默地注视着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华大地,中国,应该为人 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需要更加大步地向前迈进。于是,老人的大手一挥,古老的中国 又迎来了一个春天。于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就像有一根神奇的魔杖,中 国在发生着巨变:就像有一支神奇的画笔,中国变得越来越美丽年轻。20年后的今天,我 们仍在讲述着那春天的故事:20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加怀念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 接《春天的故事》 7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尽管彼此之间有过纷争,但他们始终生活在一起。中国有960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是,在过去,有7个儿子,被帝国主义列强抢去了。祖国解放了,祖 国强大了,离开了母亲的游子,也该回到母亲的怀抱了。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 澳门也回归祖国。但是,我们遗憾地看到,在东海之上,祖国的宝岛台湾,还与大陆分离, 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都盼望着统一的一天。听那鼓浪屿之波,正倾诉着两岸同胞的相思之 接《鼓浪屿之波》 8.20世纪过去了,21世纪到来了,古老而年轻的中国,也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有人说,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我们不必盲目自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21世纪,中国必将取 得更大的成就,中国人民必将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唱着东方红,让我们讲着春天
的门户。从此,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1931 年,日本 帝国主义侵略军的铁蹄,又践踏在中华的大地。炎黄子孙,再一次遭受战火的蹂躏。听,长 白山在哭泣;听,黄河水在悲吟。 接《黄水谣》 2.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有骨气的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他们不甘心永远被欺负,他们 不愿做亡国奴,他们动员起来,他们联合起来,他们用血和肉,筑成了新的长城。在城市, 在乡村,在平原,在山区,在湖泊,在丛林,到处都有我们的游击战士,到处都是我们杀敌 的好战场。 接《游击队之歌》 3.残酷的战争,野蛮的屠杀,并没有吓倒抗日的战士;经济的封锁,物质的短缺,并没有摧 垮解放区的军民,他们具有钢铁般的意志,他们具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拿起锄头, 开荒种地;他们摇起纺车,纺纱织布。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们将荒山野岭不毛之地 的南泥湾,建设成富饶美丽的陕北好江南。 接《南泥湾》 4.经历了一次次战火的洗礼,传来了一个个胜利的捷报。革命军民,团结奋斗,把穷凶极恶 的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 国,接着,革命军民又经历了一场光明与黑暗的搏斗,把封建反动 势力彻底消灭,把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彻底搬走,迎来了一个光明的新天地。 为什么古老的中国,能够在短短的二十八年,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中国人民从此 能够挺直腰杆站起来?因为,我们有了英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她像一盏指路的明灯, 给中国人民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新中国。 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5.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屈辱;新中国的诞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限 的希望。工人们开动机器当家做主,战士们手握钢枪保卫边疆,青年们意气风发争挑重担, 孩子们努力学习茁壮成长。听,在那希望的田野上,传来了嘹亮的歌声,那是一群劳动妇女 在歌唱她们幸福的新生活。 接《在希望的田野上》 6.在 1979 年,有一位老人,默默地注视着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华大地,中国,应该为人 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需要更加大步地向前迈进。于是,老人的大手一挥,古老的中国 又迎来了一个春天。于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就像有一根神奇的魔杖,中 国在发生着巨变;就像有一支神奇的画笔,中国变得越来越美丽年轻。20 年后的今天,我 们仍在讲述着那春天的故事;20 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加怀念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 接《春天的故事》 7.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尽管彼此之间有过纷争,但他们始终生活在一起。中国有 960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是,在过去,有 7 个儿子,被帝国主义列强抢去了。祖国解放了,祖 国强大了,离开了母亲的游子,也该回到母亲的怀抱了。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 年, 澳门也回归祖国。但是,我们遗憾地看到,在东海之上,祖国的宝岛台湾,还与大陆分离, 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都盼望着统一的一天。听那鼓浪屿之波,正倾诉着两岸同胞的相思之 苦。 接《鼓浪屿之波》 8. 20 世纪过去了,21 世纪到来了,古老而年轻的中国,也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有人说, 21 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我们不必盲目自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 21 世纪,中国必将取 得更大的成就,中国人民必将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唱着东方红,让我们讲着春天
的故事,让我们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我们的未来,必将灿烂辉煌 接《走进新时代》 教学建议 当代学生,很难理解诗人面对黄河内心激荡翻腾的情绪,很难把握诗人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 情。所以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 课文的关键。 教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介绍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过程。尤其是冼星海因被 感动而与诗人合作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的事例,从而激发强化学生本有的朴素的爱国感情。 二、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 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三、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在朗读中理解 在理解中提升朗读。 四、在教学中把握题目中的“颂”,作者思路,以及几个关键语句即可 相关资料 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 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 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 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 学》主编 关于《黄河大合唱》 1.《黄河大合唱》内容简介 共分八个乐章。依次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 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2.《黄河大合唱》的诞生 抗日战争初期,1938年10月30日,武汉沦陷后不几天,我们抗敌演剧队第三队(简称抗 演三队,1941年后改名抗敌戏剧宣传队第二队,简称剧宣二队)全体,奉周恩来同志、郭 沫若同志派遣,在光未然同志率领下,从陕西宜川的壶口下游,东渡黄河,进入晋西南吕 梁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从宜川到黄河东岸,光未然一直和我们大家在一起,共同徒步翻山越岭,共同观赏黄河壮景 共同渡河,共同聆听“黄河船夫号子”。虽然大家都会有所感受,但光未然以他诗人的气质、 广博的文学修养、多年的革命锻炼,感受自是比我们深远、宽广,站得也高。 这次渡河给我们留下了终生不能磨灭的印象。正是今天这一次渡河和稍后领略壶口瀑布及黄 河边行军中饱览的众多壮景,激起诗人的创作冲动。他获得了灵感,开始孕育以黄河为题的 大型作品。小型的已难以容纳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我想,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后来《黄 河船夫曲》被词作者安排为《黄河大合唱》开头的第一首歌曲,它自然地成为大合唱的序 歌 从山西灵石县的永和关,西渡黄河,路经陕北延长县,一路跋涉,终于到达我们向往已久的 革命圣地—一延安。离城还有一段路,队伍已经沸腾:我们这一群年轻人,有的高喊“到家 喽”,有的欢呼“回家喽”。到延安学习,这是我们当时每个人的心愿!一路上,我们放开嗓 门儿,高唱《国际歌》!光未然同志在山西汾西县昋镇的一次归途中,不慎坠马,左臂骨折, 再次渡过黄河,行程700里,他被直接送往边区和平医院治疗。他躺在担架上,不断构思创
的故事,让我们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我们的未来,必将灿烂辉煌! 接《走进新时代》 教学建议 当代学生,很难理解诗人面对黄河内心激荡翻腾的情绪,很难把握诗人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 情。所以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 课文的关键。 一、教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介绍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过程。尤其是冼星海因被 感动而与诗人合作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的事例,从而激发强化学生本有的朴素的爱国感情。 二、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 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三、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在朗读中理解, 在理解中提升朗读。 四、在教学中把握题目中的“颂”,作者思路,以及几个关键语句即可。 相关资料 一、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 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 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 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 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 年 8 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 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 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 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 学》主编。 二、关于《黄河大合唱》 1.《黄河大合唱》内容简介 共分八个乐章。依次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 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2.《黄河大合唱》的诞生 抗日战争初期,1938 年 10 月 30 日,武汉沦陷后不几天,我们抗敌演剧队第三队(简称抗 演三队,1941 年后改名抗敌戏剧宣传队第二队,简称剧宣二队)全体,奉周恩来同志、郭 沫若同志派遣,在光未然同志率领下, 从陕西宜川的壶口下游,东渡黄河,进入晋西南吕 梁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 从宜川到黄河东岸,光未然一直和我们大家在一起,共同徒步翻山越岭,共同观赏黄河壮景, 共同渡河,共同聆听“黄河船夫号子”。虽然大家都会有所感受,但光未然以他诗人的气质、 广博的文学修养、多年的革命锻炼,感受自是比我们深远、宽广,站得也高。 这次渡河给我们留下了终生不能磨灭的印象。正是今天这一次渡河和稍后领略壶口瀑布及黄 河边行军中饱览的众多壮景,激起诗人的创作冲动。他获得了灵感,开始孕育以黄河为题的 大型作品。小型的已难以容纳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我想,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后来《黄 河船夫曲》被词作者安排为《黄河大合唱》开头的第一首歌曲,它自然地成为大合唱的序 歌。…… 从山西灵石县的永和关,西渡黄河,路经陕北延长县,一路跋涉,终于到达我们向往已久的 革命圣地——延安。离城还有一段路,队伍已经沸腾;我们这一群年轻人,有的高喊“到家 喽”,有的欢呼“回家喽”。到延安学习,这是我们当时每个人的心愿!一路上,我们放开嗓 门儿,高唱《国际歌》!光未然同志在山西汾西县香镇的一次归途中,不慎坠马,左臂骨折, 再次渡过黄河,行程 700 里,他被直接送往边区和平医院治疗。他躺在担架上,不断构思创
作 1938年九十月间,我队在西安逗留时,他曾多次在文化界的集会上朗诵新作长诗《亚细亚 的茫原》,受到好评,但诗人犹觉此作未能充分表达出深藏心底的情怀和意图,还要探求完 善之道。思索良久,终于在登上黄河东岸小船窝那一瞬间,他找到了,那就是:写黄河!可 是,如何进行?是仍旧保持作为可以朗诵的长诗进行修改,抑或采用另种相近的艺术形式、 可借歌唱的大合唱?行军途中,以至住进医院进行治疗期间,他思潮起伏,踌躇满怀。 抗演三队在延安的见面演出获得圆满成功,掌声热烈,赞誉频频。掌声、赞誉对我队都是 种压力。光未然作为队的当家人,已经预先想到往后告别演出时,用什么更好的节目来回报 党中央领导同志对我们的真挚关怀,答谢各界人士对我们的热心支持和帮助。怎么办? 2月26日,冼星海去医院探望。这一对在创作上有过沪汉两度合作,彼此心领神会、融洽 无间,还曾多年在白区一起战斗过的老朋友,如今重逢在党中央所在地,其兴奋之状、欢愉 之情,可想而知。畅谈中,作曲家透露了再度合作的希望,倾吐渴求谱写大型音乐作品的愿 星海走了以后,诗人心潮翻腾。经一二天的再三思考,终于走出徘徊,决心彻底放弃创作长 诗《黄河吟》的念头。于是,在我队队员胡志涛协助笔录之下,5天之后,长达四百多行的 煌煌巨篇《黄河大合唱》歌词,落地降生 3月11日,适值农历正月十四,月亮为西北旅社的坡坡沟沟洒下银光。在旅社的一个宽敞 的窑洞里,聚集着三十来个队员,还有几名客人,其中坐在靠门边比较显著的位置上的,乃 是三队所敬爱的冼星海。他是我们音乐工作上的导师,也是我们亲切的朋友。靠近窗户,坐 在土炕上椅子中的是诗人光未然。他面前搁有一张桌子,上面那几盏油灯的火焰,照亮了诗 人手里的词稿,脸上容光焕发。朗诵会开始,诗人首先大略说明歌词创作动机、意图和过程, 然后详细介绍《黄河大合唱》的结构。它由体裁形式相互不同的八首歌曲组成,依次为 男声合唱:二、男声独唱:三、朗诵歌曲;四、女声齐唱:五、男声对唱:六、女声 独唱:七、轮唱;八、混声合唱。每首歌曲之前冠有“说白”,它是歌曲的引子,为歌声的 进入开道铺路,在前后两首歌曲之间起到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八首歌曲之中,有一首是诗 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 听到这里,我们不禁为之动容,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这样的歌词,它是新创的。星海和我们一 样,脸上露出惊喜兴奋之情。他在法国留学多年,当然听到过“康塔塔”清唱剧( ORATORIO)、 弥撒(MSSA)等大型声乐曲,但他也是初次看到如此结构的大型声乐作品 端起茶缸喝了几口水之后,诗人开始高声朗诵: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 你渡过黄河吗? 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 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博战的情景吗? 如果你已忘掉的话 那么,你听吧!” 四百多行的诗句,25岁的青年诗人一气呵成,从头朗诵到底。我们的心随着抑扬顿挫的诗 句节奏而跳动。当听完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全窑洞一片 安静。这是多么美好的艺术享受!顷刻,我们似乎都醒了过来,掌声响彻全窑 掌声中,星海同志激动地站了起来,一把将词稿抓在手里:“我有把握把它谱好!我一定及 时为你们赶出来!” (邬析零,摘自《黄河大合唱的孕育、诞生及首演》,《人民音乐》2005年第7期) 3我怎样写《黄河》
作。 1938 年九十月间,我队在西安逗留时,他曾多次在文化界的集会上朗诵新作长诗《亚细亚 的茫原》,受到好评,但诗人犹觉此作未能充分表达出深藏心底的情怀和意图,还要探求完 善之道。思索良久,终于在登上黄河东岸小船窝那一瞬间,他找到了,那就是:写黄河!可 是,如何进行?是仍旧保持作为可以朗诵的长诗进行修改,抑或采用另种相近的艺术形式、 可借歌唱的大合唱?行军途中,以至住进医院进行治疗期间,他思潮起伏,踌躇满怀。 抗演三队在延安的见面演出获得圆满成功,掌声热烈,赞誉频频。掌声、赞誉对我队都是一 种压力。光未然作为队的当家人,已经预先想到往后告别演出时,用什么更好的节目来回报 党中央领导同志对我们的真挚关怀,答谢各界人士对我们的热心支持和帮助。怎么办? 2 月 26 日,冼星海去医院 探望。这一对在创作上有过沪汉两度合作,彼此心领神会、融洽 无间,还曾多年在白区一起战斗过的老朋友,如今重逢在党中央所在地,其兴奋之状、欢愉 之情,可想而知。畅谈中,作曲家透露了再度合作的希望,倾吐渴求谱写大型音乐作品的愿 望。 星海走了以后,诗人心潮翻腾。经一二天的再三思考,终于走出徘徊,决心彻底放弃创作长 诗《黄河吟》的念头。于是,在我队队员胡志涛协助笔录之下,5 天之后,长达四百多行的 煌煌巨篇《黄河大合唱》歌词,落地降生! 3 月 11 日,适值农历正月十四,月亮为西北旅社的坡坡沟沟洒下银光。在旅社的一个宽敞 的窑洞里,聚集着三十来个队员,还有几名客人,其中坐在靠门边比较显著的位置上的,乃 是三队所敬爱的冼星海。他是我们音乐工作上的导师,也是我们亲切的朋友。靠近窗户,坐 在土炕上椅子中的是诗人光未然。他面前搁有一张桌子,上面那几盏油灯的火焰,照亮了诗 人手里的词稿,脸上容光焕发。朗诵会开始,诗人首先大略说明歌词创作动机、意图和过程, 然后详细介绍《黄河大合唱》的结构。它由体裁形式相互不同的八首歌曲组成,依次为:一、 男声合唱;二、男声独唱;三、朗诵歌曲;四、女声齐唱;五、男声对唱;六、女声 独唱;七、轮唱;八、混声合唱。每首歌曲之前冠有“说白”,它是歌曲的引子,为歌声的 进入开道铺路,在前后两首歌曲之间起到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八首歌曲之中,有一首是诗 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 听到这里,我们不禁为之动容,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这样的歌词,它是新创的。星海和我们一 样,脸上露出惊喜兴奋之情。他在法国留学多年,当然听到过“康塔塔”、清唱剧(ORATORIO)、 弥撒(MISSA)等大型声乐曲,但他也是初次看到如此结构的大型声乐作品。 端起茶缸喝了几口水之后,诗人开始高声朗诵: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 你渡过黄河吗? 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 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博战的情景吗? 如果你已忘掉的话, 那么,你听吧!” …… 四百多行的诗句,25 岁的青年诗人一气呵成,从头朗诵到底。我们的心随着抑扬顿挫的诗 句节奏而跳动。当听完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全窑洞一片 安静。这是多 么美好的艺术享受!顷刻,我们似乎都醒 了过来,掌声响彻全窑。 掌声中,星海同志激动地站了起来,一把将词稿抓在手里:“我有把握把它谱好!我一定及 时为你们赶出来!” (邬析零,摘自《黄河大合唱的孕育、诞生及首演》,《人民音乐》2005 年第 7 期) 3.我怎样写《黄河》
《黄河》的创作,虽然是在一个物质条件很缺乏的延安产生,但它已经创立了现阶段新型的 救亡歌曲了 过去的救亡歌曲虽然发生很大效果和得到广大群众的爱护,但不久又为群众所唾弃。因此, 量”与“质”的不平衡,就使很多歌曲在短期间消灭或全失效用。《黄河》的歌词虽带文 雅一点,但不会伤害它的作风。它有伟大的气魄,有技巧,有热情和真实,尤其是有光明的 前途。而且它直接配合现阶段的环境,指出“保卫黄河”的重要意义。它还充满美,充满写 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 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黄河船夫曲》 你如果静心去听,你可发现一幅图画,像几十个船夫划船,画面上充满斗争的力量。歌曲有 两种情绪是值得注意的:开首的紧张情绪,是船夫们渡黄河时和波涛挣扎的情形,他们唱“划 哟冲上前”,“乌云遮满天……”,“浪花打进船,伙伴哪!睁开眼!舵手啊!拉住腕!……拼 命哪!莫胆寒!”“行船好比上火线,团结一心冲上前!”最后一段是比较轻快一点。在他们 没有渡过河以前,他们充满愉快与光明。经过他们一阵大笑以后,情绪已达到安慰和安心的 境地,气也可以喘一喘了 二《黄河颂》 是用颂歌的方法写的,大都带有奔放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由男高音独唱 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 三《黄河之水天上来》 是一首朗诵歌曲,我用三弦作伴奏,歌词的内容全由三弦表达出,不是大鼓的伴奏方法,也 不是普通的京调伴奏方法。欧洲有一种歌词与伴奏独立的歌曲,由曲作者沃尔夫(Wof)的 提倡而完成。但中国歌曲用三弦来伴奏而表达歌词的内容,又可独立成一曲的,恐怕是第 次尝试。三弦的调子里,除了黄河的波浪澎湃声外,还有两个调蕴藏着:一个是《满江红》, 另一个是《义勇军进行曲》。但只有一点,而没用全曲(这是由于曲调组织的关系) 四《河边对口曲》[来源学科网ZXXK] 是用民歌形式(用山西音调)写的,最后三段二部合唱是用甲乙的主调配合起来的。三弦和 二胡代表甲乙的对唱和合唱。还有,过门是比较轻松而有趣。唱的人宜用动作去帮助歌曲的 传达,更觉生动。 五《黄水谣》 是齐唱的民谣式歌曲。音调比较简单,带痛苦和呻吟的表情。但与普通一般只是颓废不同, 《黄水谣》里面还充满着希望和奋斗! 六《黄河怨》 代表妇女被压迫的声音,被污辱的声音。音调悲惨缠绵,是含着眼泪来唱的一首悲歌。假如 唱的人没有这种感情,听众必然没有同感的,而这应是值得注意的 七《保卫黄河》 是一首轮唱曲,从两部起至四部轮唱。每一句开头都要有力,而且要健康地、乐观地唱出。 这是全用中国旋律写的。到三部至四部轮唱时,内中有“龙格龙格龙”,是轮唱的伴唱,唱 时要唱出风格才有趣。整个是非常有力和雄伟,一起一伏,变化无穷,只是要留意不停地把 旋律唱出 八《怒吼吧!黄河》 是一首四部的大合唱,里面有二、三、四部不同声部的组合。曲调是诚恳和雄厚,但充满热 血和鼓励,是《黄河》一个最重要的主调。最后两句:“向着全中国受难的大众,发出战斗 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们,发出战斗的警号!”要不断地唱三、四、五次,直至听众 有了同感才转到结尾。最好用军号吹奏主调,用战鼓伴奏,更可表现“黄河”的伟大。它
《黄河》的创作,虽然是在一个物质条件很缺乏的延安产生,但它已经创立了现阶段新型的 救亡歌曲了。 过去的救亡歌曲虽然发生很大效果和得到广大群众的爱护,但不久又为群众所唾弃。因此, “量”与“质”的不平衡,就使很多歌曲在短期间消灭或全失效用。《黄河》的歌词虽带文 雅一点,但不会伤害它的作风。它有伟大的气魄,有技巧,有热情和真实,尤其是有光明的 前途。而且它直接配合现阶段的环境,指出“保卫黄河”的重要意义。它还充满美,充满写 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 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一 《黄河船夫曲》 你如果静心去听,你可发现一幅图画,像几十个船夫划船,画面上充满斗争的力量。歌曲有 两种情绪是值得注意的:开首的紧张情绪,是船夫们渡黄河时和波涛挣扎的情形,他们唱“划 哟冲上前”,“乌云遮满天……”,“浪花打进船,伙伴哪!睁开眼!舵手啊!拉住腕!……拼 命哪!莫胆寒!”“行船好比上火线,团结一心冲上前!”最后一段是比较轻快一点。在他们 没有渡过河以前,他们充满愉快与光明。经过他们一阵大笑以后,情绪已达到安慰和安心的 境地,气也可以喘一喘了。 二 《黄河颂》 是用颂歌的方法写的,大都带有奔放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由男高音独唱, 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 三 《黄河之水天上来》 是一首朗诵歌曲,我用三弦作伴奏,歌词的内容全由三弦表达出,不是大鼓的伴奏方法,也 不是普通的京调伴奏方法。欧洲有一种歌词与伴奏独立的歌曲,由曲作者沃尔夫(Wolf)的 提倡而完成。但中国歌曲用三弦来伴奏而表达歌词的内容,又可独立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 次尝试。三弦的调子里,除了黄河的波浪澎湃声外,还有两个调蕴藏着:一个是《满江红》, 另一个是《义勇军进行曲》。但只有一点,而没用全曲(这是由于曲调组织的关系)。 四 《河边对口曲》[来源:学科网 ZXXK] 是用民歌形式(用山西音调)写的,最后三段二部合唱是用甲乙的主调配合起来的。三弦和 二胡代表甲乙的对唱和合唱。还有,过门是比较轻松而有趣。唱的人宜用动作去帮助歌曲的 传达,更觉生动。 五 《黄水谣》 是齐唱的民谣式歌曲。音调比较简单,带痛苦和呻吟的表情。但与普通一般只是颓废不同, 《黄水谣》里面还充满着希望和奋斗! 六 《黄河怨》 代表妇女被压迫的声音,被污辱的声音。音调悲惨缠绵,是含着眼泪来唱的一首悲歌。假如 唱的人没有这种感情,听众必然没有同感的,而这应是值得注意的。 七 《保卫黄河》 是一首轮唱曲,从两部起至四部轮唱。每一句开头都要有力,而且要健康地、乐观地唱出。 这是全用中国旋律写的。到三部至四部轮唱时,内中有“龙格龙格龙”,是轮唱的伴唱,唱 时要唱出风格才有趣。整个是非常有力和雄伟,一起一伏,变化无穷,只是要留意不停地把 旋律唱出。 八 《怒吼吧!黄河》 是一首四部的大合唱,里面有二、三、四部不同声部的组合。曲调是诚恳和雄厚,但充满热 血和鼓励,是《黄河》一个最重要的主调。最后两句:“向着全中国受难的大众,发出战斗 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们,发出战斗的警号!”要不断地唱三、四、五次,直至听众 有了同感才转到结尾。最好用军号吹奏主调,用战鼓伴奏,更可表现“黄河” 的伟大。它
的怒吼启发着全世界的受难大众和劳动的人们。 《黄河》的做法,在中国是第一次尝试。希望爱护中国新音乐运动的群众给我一个指导,使 我得了鼓励,更努力去创作。 (冼星海,选自光未然著《黄河大合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来源 Zxxk. Com] 4.《黄河》本事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 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 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 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她 的榜样,像她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之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她的怒涛,发出她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漫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 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 一片凄凉。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 踏上了战斗的道路。然而他的妻子,一个乡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 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地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 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优 秀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 一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 (光未然,原载《黄河大合唱》,重庆生活书店1939年版 三、歌词的艺术成就 歌词是歌曲的基础,文学形象将使歌曲音乐形象具体化:歌词的风格、结构、语言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歌曲创作(当然,生动的歌曲音乐也可以脱离歌词飞翔,西方的不说,《黄河》钢 琴协奏曲就是个实例)。“我是以革命诗人自许的”,这是光未然的自白,光未然是个写新体 诗的诗人,虽然他借鉴古典诗词,学习民间语言,注意艺术形式的民族化,但写的仍是中西 融合的新诗体;光未然是个热情的抒情诗人,他的诗歌意境大气磅礴,辽阔深邃,动人心魄 光未然是个诗朗诵的演员,他注意语言的大众化,易于上口。《黄河》的歌词正是星海在歌 曲创作上所追求的,也是他的音乐个性和气质所具有的,是一部能充分发挥他音乐语言 所长的词作。因此,星海的才华在这部合唱套曲中得到超水平的发挥。光未然写的歌诗,其 格式相当灵活:多数句子也押在一个韵上,有隔行押韵的,也有中途换韵的,韵脚是灵活的。 歌诗的结构层次清晰,句子之间既整齐又参差,既对称又不对称。这给作曲家在安排乐句时 带来难度,又带来创造新形式的机会,句法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出新。例如《黄河颂》开头的 词句和曲作的安排:音乐的小节数和分句 诗的分句和旋律的分句不完全相同,上句分为两个小句(6+5小节),其一采用不完全终止, 但诗节是句号:其二为半终止,但诗节是分号:下句为三个小句(5+4+6小节),采用对前 句变化再现的写法。两个大句和大句与小句之间似诗句一样,也是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这 也是音乐结构上的一种出新。 写作歌曲的人喜欢在动词或动态的诗节上做文章,以活跃节奏,增减力度和突出语气。光未 然的歌诗常能使诉之于听觉的词句视觉化:风一—叫,马一一吼,黄河—一咆哮:怒吼吧
的怒吼启发着全世界的受难大众和劳动的人们。 《黄河》的做法,在中国是第一次尝试。希望爱护中国新音乐运动的群众给我一个指导,使 我得了鼓励,更努力去创作。 (冼星海,选自光未然著《黄河大合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 年版)[来源:Zxxk.Com] 4.《黄河》本事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 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 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 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她 的榜样,像她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之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她的怒涛,发出她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漫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 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 一片凄凉。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 踏上了战斗的道路。然而他的妻子,一个乡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 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地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 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优 秀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 ──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 (光未然,原载《黄河大合唱》,重庆生活书店 1939 年版) 三、歌词的艺术成就 歌词是歌曲的基础,文学形象将使歌曲音乐形象具体化;歌词的风格、结构、语言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歌曲创作(当然,生动的歌曲音乐也可以脱离歌词飞翔,西方的不说,《黄河》钢 琴协奏曲就是个实例)。“我是以革命诗人自许的”,这是光未然的自白,光未然是个写新体 诗的诗人,虽然他借鉴古典诗词,学习民间语言,注意艺术形式的民族化,但写的仍是中西 融合的新诗体;光未然是个热情的抒情诗人,他的诗歌意境大气磅礴,辽阔深邃,动人心魄; 光未然是个诗朗诵的演员,他注意语言的大众化,易于上口。《黄河》的歌词正是星海在歌 曲创作上所追求的,也是他的音乐个性和气质所具有的,是一部能 充分发挥他音乐语言 所长的词作。因此,星海的才华在这部合唱套曲中得到超水平的发挥。光未然写的歌诗,其 格式相当灵活:多数句子也押在一个韵上,有隔行押韵的,也有中途换韵的,韵脚是灵活的。 歌诗的结构层次清晰,句子之间既整齐又参差,既对称又不对称。这给作曲家在安排乐句时 带来难度,又带来创造新形式的机会,句法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出新。例如《黄河颂》开头的 词句和曲作的安排:音乐的小节数和分句 诗的分句和旋律的分句不完全相同,上句分为两个小句(6+5 小节),其一采用不完全终止, 但诗节是句号;其二为半终止,但诗节是分号;下句为三个小句(5+4+6 小节),采用对前 句变化再现的写法。两个大句和大句与小句之间似诗句一样,也是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这 也是音乐结构上的一种出新。 …… 写作歌曲的人喜欢在动词或动态的诗节上做文章,以活跃节奏,增减力度和突出语气。光未 然的歌诗常能使诉之于听觉的词句视觉化:风——叫,马——吼,黄河——咆哮;怒吼吧
黄河!掀起——怒涛,发出——狂叫,五千年的民族,苦难真不少!铁蹄下的民众,苦痛受 不了(这具有多么大的政治鼓动性)!松花江一一呼号,黑龙江一一呼号,珠江一—叫啸, 扬子江燃遍了抗日的烽火!这些诗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黄河》歌词中的字眼,尤其是尾腔,不但音韵美且有效果,例如《黄河怨》中那些由演唱 者用唇半闭而发出近似呜咽声的去入韵脚,那些“冤、苦、难、慘、闪、咽、怨”的声韵 使流畅、悲愁的旋律进行结合语言的韵味更显得动人心弦,似一幅农村少妇如泣如诉、痛不 欲生的画面呈示在听众之前,催人泪下。如此真实、生动而典型化的声乐音乐在器乐音乐中 是难以体现的。这不是全面的,而只限于从声乐音乐创作的角度来评介和分析《黄河》的词 和它的艺术成就
黄河!掀起——怒涛,发出——狂叫,五千年的民族,苦难真不少!铁蹄下的民众,苦痛受 不了(这具有多么大的政治鼓动性)!松花江——呼号,黑龙江——呼号,珠江——叫啸, 扬子江燃遍了抗日的烽火!这些诗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黄河》歌词中的字眼,尤其是尾腔,不但音韵美且有效果,例如《黄河怨》中那些由演唱 者用唇半闭而发出近似呜咽声的去入韵脚,那些“冤、苦、难、惨、闪、咽、怨”的声韵, 使流畅、悲愁的旋律进行结合语言的韵味更显得动人心弦,似一幅农村少妇如泣如诉、痛不 欲生的画面呈示在听众之前,催人泪下。如此真实、生动而典型化的声乐音乐在器乐音乐中 是难以体现的。这不是全面的,而只限于从声乐音乐创作的角度来评介和分析《黄河》的词 和它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