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山西师范大学:《高等数学B》课程教学大纲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X,文档页数:12,文件大小:31.86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

《高等数学B》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 课程 938802 高等数学 编号 名称 学分/学时 8学分/128学时(6/64,4/64) 开课时间 第1学期(13周)、第2学期(16周)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高中数学 考核方式 考试(平时30%、期末考试70%) 课程基 课程负贵人 本情况 教材:《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人民邮电出版 社,2016年。 参考书目: 教材及 ①《高等数学》(第七版),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 ②《高等数学》(第二版)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等数学》上下册,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编,上海交通 大学出版社,2017年 《高等数学》是生命、化学、食品科学等理工类专业开设专业必修课。本课程 课程 讲授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一元函数积分学及其应用, 简介 微分方程,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本课程是进一步学 习与高等数学有关的后续课程打基础。 学习目标1:了解高等数学课程的地位与性质,系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 课程学习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目标 学习目标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等数学 B》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 编号 9388002 课程 名称 高等数学 课 程 基 本 情 况 学分/学时 8 学分/128 学时(6/64,4/64) 开课时间 第 1 学期(13 周)、第 2 学期(16 周)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高中数学 考核方式 考 试(平时 30%、期末考试 70%) 课程负责人 教材及 参考书 教材:《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人民邮电出版 社,2016 年。 参考书目: ① 《高等数学》(第七版),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4 年; ② 《高等数学》(第二版)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 《高等数学》上下册,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编,上海交通 大学出版社,2017 年 课 程 简 介 《高等数学》是生命、化学、食品科学等理工类专业开设专业必修课。本课程 讲授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一元函数积分学及其应用, 微分方程,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本课程是进一步学 习与高等数学有关的后续课程打基础。 课程学习 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高等数学课程的地位与性质,系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3: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专业毕业要 对应的课程学习目 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 求 标 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概祝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 用,了解本学科中学教学领域的一些新研究成果和墩学 方法;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数学教有的基本理论,熟 2.3知识整合 悉中小学教学技能以及教育法规;学习人类文明进步 课程学习目标1、 与文化发展的通识知识。具有整合数学、教育技术,教2、3 育学、心理学及本学科的知识和教育技术并进行知识与 技能重构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深入理解高等数学并掌的 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获得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州象 思维能力。初步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具有分 课程学习目标1、 2.4教学能力 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等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学 2、3 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方式,懂得教有教学基本规律,掌握 现代教育教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三、课程各要素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及达成度分析 (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 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1、2、3) 1.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目标 3: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专业毕业要 求 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 对应的课程学习目 标 2.3 知识整合 课程学习目标 1、 2、3 2.4 教学能力 高等数学 课程学习目标 1、 2、3 三、课程各要素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及达成度分析 (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 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 1、2、3) 1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集合及其运算、邻域、基本初等函数及初等函数的基本概念:数列、函数极限的基本概 念、求极限的基本方法及极限的性质及其证明:两个重要极限的应用:无穷大与无穷小的基本 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阶的比较:函数的连续性及其性质。 2.教学内容 第1.1节:集合与函数 第1.2节:数列极限的定义与计算 第1.3节:函数极限的定义与计算 第1.4节:极限性质 第1.5节:两个重要极限 第1.6节:无穷小与无穷大 第1.7节:函数的连续性及其性质 3.重点:数列极限的概念及性质,函数极限的概念与性质,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的关系,极 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4.难点:难点是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概念。 5.参考习题: 习题1-1:第1(4)、2、3、4题(3、5、6)、6(2、5-8)、911、14-15题 习题1-2:第2(2-10)、3题 习题13:第1(3、5、6、8-14)、2-4题 习题15:第13(1)题 习题1-6:第2-4题 习题1-7:第112题 6.学时:20学时 第二章一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1、2、3)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导数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求导公式:求导数、高阶导数的方法与技巧:掌握微分的基本概 念及微分的求法:掌握微分中值定理的内容、证明方法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别 方法、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与极值、凹凸区间与拐点,求函数的最值、曲率,并可以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集合及其运算、邻域、基本初等函数及初等函数的基本概念;数列、函数极限的基本概 念、求极限的基本方法及极限的性质及其证明;两个重要极限的应用;无穷大与无穷小的基本 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阶的比较;函数的连续性及其性质。 2 . 教学内容 第 1.1 节:集合与函数 第 1.2 节:数列极限的定义与计算 第 1.3 节:函数极限的定义与计算 第 1.4 节:极限性质 第 1.5 节:两个重要极限 第 1.6 节:无穷小与无穷大 第 1.7 节:函数的连续性及其性质 3 . 重点: 4 . 难点: 5 . 参考习题: 习题 1-1:第 1(4)、2、3、4 题(3、5、6)、6(2、5-8)、9-11、14-15 题 习题 1-2:第 2(2-10)、3 题 习题 1-3:第 1(3、5、6、8-14)、2-4 题 习题 1-5:第 1-3(1)题 习题 1-6:第 2-4 题 习题 1-7:第 1-12 题 6 . 学时:20 学时 第二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 1、2、3) 1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导数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求导公式;求导数、高阶导数的方法与技巧;掌握微分的基本概 念及微分的求法;掌握微分中值定理的内容、证明方法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别 方法、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与极值、凹凸区间与拐点,求函数的最值、曲率,并可以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内容 第2.1节:导数的概念及基本求导公式 第2.2节:导数的计算法则 第2.3节:微分的概念应用 第2.4节: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第2.6节:函数的性态与图形 第2.7节:微分学的实际应用 3.重点:导数的定义,函数的求导法则及函数的微分,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的 单调性与凹凸性,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4难点: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反函数及参数方程求高阶导数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函数图 形的描绘。 5.参考习题: 习题21:第1、3、4、6、8-11题 习题2-2:第1、2、3(5、6、11、13-16)、4(1418)、5(11-18)、6、7(7-10)、8-19题 习题2-3:第1、5、6、8、9题 习题2-4:第1-10题 习题2-6:第1(4、7、8)、2-6、9-14题 习题2-7:第1-25题 章节测试题:全部 6.学时:24学时 第三章一元函数积分学及其应用(可支排课程学习目标1、2、3)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求不定积分的方法与技巧,定积分概念与性质,微积分基本 公式,求定积分的方法与技巧,定积分的应用,反常定积的基本概念及计算。 2.教学内容 第3.1节: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第3.2节:不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法 第3.4节: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第3.5节:微积分基本定理

2 . 教学内容 第 2.1 节:导数的概念及基本求导公式 第 2.2 节:导数的计算法则 第 2.3 节:微分的概念应用 第 2.4 节: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第 2.6 节:函数的性态与图形 第 2.7 节:微分学的实际应用 3.重点: 5 . 参考习题: 习题 2-1:第 1、3、4、6、8-11 题 习题 2-2:第 1、2、3(5、6、11、13-16)、4(14-18)、5(11-18)、6、7(7-10)、8-19 题 习题 2-3:第 1、5、6、8、9 题 习题 2-4:第 1-10 题 习题 2-6:第 1(4、7、8)、2-6、9-14 题 习题 2-7:第 1-25 题 章节测试题:全部 6 . 学时:24 学时 第三章 一元函数积分学及其应用(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 1、2、3) 1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 2 . 教学内容 第 3.1 节: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第 3.2 节:不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法 第 3.4 节: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第 3.5 节: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3.6节: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法 第3.7节:定积分的几何应用 第3.8节:反常积分 3.重点: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不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微 积分基本公式,定积分的换元积分与分部积分法;定积分微元法的思想,定积分在几何学方面 的应用。 4难点:利用第二换元积分法求不定积分;利用换元法求定积分;掌握微元法的思想及微元法 的应用。 5.参考习题: 习题3-1:第2(11、13、14、18-26)、3-7题 习题3-2:第2、4-6题 习题34:第3、4、6题 习题3-5:第1-13题 习题3-6:第1-10题 习题37:第18题 习题3-8:第13题 章节测试题:第1-5题 6.学时:22学时 第四章微分方程(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1、2、3)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齐次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可降 阶的二阶微分方程,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 分方程。 2.教学内容 第4.1节:微分方程的概念 第4.2节:一阶微分方程 第4.3节:二阶微分方程 3.重点:一阶线性微分方程,高阶线性微分方程,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4.难点: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中特解的求法。 5.参考习题:

第 3.6 节: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法 第 3.7 节:定积分的几何应用 第 3.8 节:反常积分 3.重点: 5 . 参考习题: 习题 3-1:第 2(11、13、14、18-26)、3-7 题 习题 3-2:第 2、4-6 题 习题 3-4:第 3、4、6 题 习题 3-5:第 1-13 题 习题 3-6:第 1-10 题 习题 3-7:第 1-8 题 习题 3-8:第 1-3 题 章节测试题:第 1-5 题 6 . 学时:22 学时 第四章 微分方程(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 1、2、3) 1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 2 . 教学内容 第 4.1 节:微分方程的概念 第 4.2 节:一阶微分方程 第 4.3 节:二阶微分方程 3.重 5 . 参考习题:

习题4-1:第1、2、5-7题 习题4-2:第13、5-7题 习题4-3:第1、4-6、8-9题 章节测试题:1、2、4-6 6.学时:14学时 第六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1、2、3) 1.散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二元函数的概念、极限与连续,偏导数,全微分,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隐函数 的求导公式,方向导数与梯度,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 2.教学内容 第6.1节:多元函数的概念、极限与连续 第6.2节:多元函数的偏导数与全微分 第6.3节:复合求导、隐函数求导 第6.4节: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多元函数的极值) 3.重点: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全微分,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隐函数的求导公式,多元函数 的极值及其求法: 4.难点:复合函数的高阶导数求法,隐函数的求导,多元函数的极值及求法。 5.参考习题 习题6-1:第13题 习题6-2:第1-14题 习题6-3:第138题 习题6-4:第1524题 章节测试题:1(1-5)、2、6、7 6.学时:22学时 第七章多元函数积分学(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1、2、3)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二重积分的计算法及应用 2.教学内容

习题 4-1:第 1、2、5-7 题 习题 4-2:第 1-3、5-7 题 习题 4-3:第 1、4-6、8-9 题 章节测试题:1、2、4-6 6 . 学时:14 学时 第六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 1、2、3) 1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 2 . 教学内容 第 6.1 节:多元函数的概念、极限与连续 第 6.2 节:多元函数的偏导数与全微分 第 6.3 节:复合求导、隐函数求导 第 6.4 节: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多元函数的极值) 3. 5 . 参考习题: 习题 6-1:第 1-3 题 习题 6-2:第 1-14 题 习题 6-3:第 1-38 题 习题 6-4:第 15-24 题 章节测试题:1(1-5)、2、6、7 6 . 学时:22 学时 第七章 多元函数积分学(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 1、2、3) 1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 2 . 教学内容

第7.1节:二重积分的概念、计算及应用 3.重点: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二重积分的计算及应用 4.难点:在极坐标系下计算二重积分 5.参考习题 习题71:第131题 章节测试题:第1(1)、2、3、4题 6.学时:10学时 第八章无穷级数(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1、2、3)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常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性质,常数项级数的审敛法,幂级数,函数展开成幂级数,函数 的幂级数展开式的应用。 2.教学内容 第8.1节:常数项级数的概念与性质 第8.2节:常数项级数的审敛准则 第8.3节:幂级数的收敛及函数的展开式 3.重点:常数项级数的审敛法,幂级数,函数展开成幂级数及其应用 4难点:常数项级数的审敛法,幂级数求和,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5.参考习题: 习题8-1:第1、5-10题 习题8-2:第113题 习题83:第1-7题 章节测试题:第1(1-5)、2、3(1-5)题 6.学时:16学时 (二)《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达成度矩阵图 章节名称 课程学习目标1 课程学习目标2 课程学习目标3 第1.1-1.7节 M M 第2.1-2.4,2.6-2.7节 H H

第 7.1 节:二重积分的概念、计算及应用 3. 5 . 参考习题: 习题 7-1:第 1-31 题 章节测试题:第 1(1)、2、3、4 题 6 . 学时:10 学时 第八章 无穷级数(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 1、2、3) 1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 2 . 教学内容 第 8.1 节:常数项级数的概念与性质 第 8.2 节:常数项级数的审敛准则 第 8.3 节:幂级数的收敛及函数的展开式 3.重点: 5 . 参考习题: 习题 8-1:第 1、5-10 题 习题 8-2:第 1-13 题 习题 8-3:第 1-7 题 章节测试题:第 1(1-5)、2、3(1-5)题 6 . 学时:16 学时 (二)《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达成度矩阵图 章节名称 课程学习目标 1 课程学习目标 2 课程学习目标 3 第 1.1-1.7 节 H M M 第 2.1-2.4,2.6-2.7 节 H H H

第3.13.2,3.4-3.8节 H H 第4.1-4.3节 H 第6.1-6.4节 M H H 第7.1节 H H 第8.1-8.3节 H L (三)《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法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矩阵图 课程教学方法 可支排的课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了解高等数学课程的地位与性 质,系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解 法和基本理论。 1.根据《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采用板书 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高等数学基本柳 学习目标2:会利用高等数学解决某些实际 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的详细讲解。 问题。 学习目标3:为进一步学习与高等数学有关 的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理论讲授中,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目标2:会利用高等数学解决某些实际 和原理: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问题。 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注意运用互动式教学法。注意引导学生参 学习目标3:为进一步学习《概率论与数理 与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参与讨论的习 统计》及高等数学有关的后续课程,打下坚 惯与思维:注意讲授《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实的基础

第 3.1-3.2,3.4-3.8 节 H H H 第 4.1-4.3 节 H L H 第 6.1-6.4 节 H H H 第 7.1 节 H H H 第 8.1-8.3 节 H L L (三)《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法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矩阵图 课程教学方法 可支撑的课程学习目标 1. 根据《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采用板书 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高等数学基本概 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的详细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高等数学课程的地位与性 质,系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解 法和基本理论。 学习目标 2:会利用高等数学解决某些实际 问题。 学习目标 3:为进一步学习与高等数学有关 的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理论讲授中,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和原理;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2:会利用高等数学解决某些实际 问题。 3.注意运用互动式教学法。注意引导学生参 与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参与讨论的习 惯与思维;注意讲授《高等数学》与中学数 学习目标 3:为进一步学习《概率论与数理 统计》及高等数学有关的后续课程,打下坚 实的基础

学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等前期和后 续课程的联系。 (四)《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目标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的关系矩阵图 课程学习目标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1.系统掌握高等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 技巧 2. 熟练掌握求极限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判断函数的连 续性: 3. 熟练掌握求导数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1.平时课堂表 4. 熟练掌握求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现、作业完成情 课程学习目标1 5. 学握一阶及二阶微分方程的解法 况 6. 熟练掌握多元函数极限的求法、偏导数及全微分的 2.期末考试 求法,复合函数求导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熟练掌握多元函数积分学的基本方法与解题技巧: 8. 掌握级数敛散性判别法,简单的幂级数求和函数及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1.掌握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的基本概念、性质并会求 1.平时课堂表 极限: 现、作业完成情 课程学习目标2 2. 微分中值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 3. 隐函数求导: 2.期末考试 4.幂级数求和函数及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1. 掌握微分的应用、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函数的图 1.期末考试平时 课程学习目标 形与性态、求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课堂表现、作 2. 掌握定积分几何应用: 业完成情况 3.掌握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 2.期末考试

学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等前期和后 续课程的联系。 (四)《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目标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的关系矩阵图 课程学习目标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目标 1 1. 系统掌握高等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 技巧; 2. 熟练掌握求极限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判断函数的连 续性; 3. 熟练掌握求导数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4. 熟练掌握求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5. 掌握一阶及二阶微分方程的解法 6. 熟练掌握多元函数极限的求法、偏导数及全微分的 求法,复合函数求导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7. 熟练掌握多元函数积分学的基本方法与解题技巧; 8. 掌握级数敛散性判别法,简单的幂级数求和函数及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1. 平 时 课 堂 表 现、作业 完成情 况 2. 期末考试 课程学习目标 2 1. 掌握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的基本概念、性质并会求 极限; 2. 微分中值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 3. 隐函数求导; 4. 幂级数求和函数及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1. 平 时 课 堂 表 现、作业 完成情 况 2. 期末考试 课程学习目标 3 1. 掌握微分的应用、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函数的图 形与性态、求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2. 掌握定积分几何应用; 3.掌握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 1. 期末考试平时 课 堂 表 现 、 作 业 完成情况 2.期末考试

4.熟练掌握二重积分。 (五)课程考核方法 1.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30%) 2.期末考试(闭卷,70%) (六)课程成绩评定方法及其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关系 平时课题表现、作业完成情况(30%)、期末考试(闭卷,70%) 课程学习目标 期末考试(闭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成绩评定方法 卷) 课程学习目标1 约60% 课程学习目标2 约15% 分目标达成度=0.3×(平时课题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课程学习目标3 约25% +0.7×(期末考试) 合计 100 (七)课程学习目标与评分标准的对应关系 评分标准 课程学习目 90-100 80-89 60-79 0-59 标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1.系统掌握高等数学 1.掌握高等数学 1.基本掌握高等数对于高等数学的 中的基本概念、基本 中的基本概念 学中的基本概 基本概念、基本 方法、基本技巧: 基本方法、基本 念、基本方法 方法、基本理 2.熟练掌握求极限的 技巧: 基本技巧: 论,掌握比较欠 课程学习目 基本方法与技巧、判2.掌握求极限的 2.会求数列和函数缺。 标1 断函数的连续性 基本方法与技 极限、判断函数 3.熟练掌握求导数的 巧、判断函数的 的连续性: 基本方法与技巧: 连续性: 3基本掌握求导数 的基本方法:

4.熟练掌握二重积分。 (五)课程考核方法 1. 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30%) 2. 期末考试(闭卷,70%) (六)课程成绩评定方法及其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关系 平时课题表现、作业完成情况(30%)、期末考试(闭卷,70%) (七)课程学习目标与评分标准的对应关系 课程学习目 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60-79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课 程 学 习 目 标 1 1.系统掌握高等数学 中的基本概念、基本 方法、基本技巧; 2.熟练掌握求极限的 基本方法与技巧、判 断函数的连续性; 3.熟练掌握求导数的 基本方法与技巧; 1. 掌握高等数学 中的基本概念、 基本方法、基本 技巧; 2. 掌握求极限的 基本方法与技 巧、判断函数的 连续性; 1.基本掌握高等数 学中的基本概 念、基本方法、 基本技巧; 2.会求数列和函数 极限、判断函数 的连续性; 3.基本掌握求导数 的基本方法; 对于高等数学的 基本概念、基本 方法、基本理 论,掌握比较欠 缺。 课程学习目标 成绩评定方法 期末考试(闭 卷)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课程学习目标 1 约 60% 分目标达成度=0.3×(平时课题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0.7×(期末考试) 课程学习目标 2 约 15% 课程学习目标 3 约 25% 合计 100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