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 写作课教案设计 今天,终于完成上公开课的任务,尽管许多评课的老师给予我诸多褒奖之词,但我感 到还有许多欠缺之处。课后我把这次公开课的教案整理出来,也许尽显粗糙,但也是近几 天思考准备之果,教学反思附在后面 本次写作懂得重点是获取和处理信息。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教会学生正确处理论点 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能为证明观点有目的地搜寻、选择材料,养成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为证 明观点准备材料的能力 导入 同学们,老师上高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我,语文“得作文者得天下”,那时语文满 分是120分,作文占到50分。我至今还记得,我高考那年,作文题目是“习惯”,我的 作文获得46分。时间飞逝,一晃20几年过去了,曾经的学生已成为老师,面对我的学 生,面对当今的语文现状,我仍然要对你们说:得作文者得天下。 为了避免老师自说自话,促进师生互动,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课前特地下发了《课堂教 学意向表》,看看学生们到底想学什么 课堂教学意向表 姓名 课题《为观点提供有力的 日期2010.4.27 支撑》 、老师的 1、选择论据的原则。(33人) 教学目标 2、注重论据言简意赅的表达。(42人) 3、学习多角度、多层面地证明观点。(35人) 、你的学习目标,你最1、论据有什么实用性,如何恰当地选取论据? 想学习本课的哪些方面?2、论证一个观点,有哪些步骤? (可以写出自己的想法,3、怎样全面、深入地用好论据,使文章简洁有力? 也可以认同老师的目标,4、当某种观点与现实相抵触,却又客观存在,该如何找材料去 并打上“√“) 证明呢? 5、怎样使选取的论据更新颖,以增强说理的效果?(36人) 6、论文的开头怎样描写更吸引人? 7、议论文可以运用哪几种论证方法,怎样使论证的语言更生 8、对论据进行描写是否多余,选取论据是否有要求? 9、怎样的论据才算有力度,怎样选取论据才能使文章不枯燥乏 味? 10、论据有多方面的,怎样很好地把握,使它为观点服务?
1 《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 ——写作课教案设计 今天,终于完成上公开课的任务,尽管许多评课的老师给予我诸多褒奖之词,但我感 到还有许多欠缺之处。课后我把这次公开课的教案整理出来,也许尽显粗糙,但也是近几 天思考准备之果,教学反思附在后面。 本次写作懂得重点是获取和处理信息。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教会学生正确处理论点 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能为证明观点有目的地搜寻、选择材料,养成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为证 明观点准备材料的能力。 一、 导入 同学们,老师上高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我,语文“得作文者得天下”,那时语文满 分是 120 分,作文占到 50 分。我至今还记得,我高考那年,作文题目是“习惯”,我的 作文获得 46 分。时间飞逝,一晃 20 几年过去了,曾经的学生已成为老师,面对我的学 生,面对当今的语文现状,我仍然要对你们说:得作文者得天下。 为了避免老师自说自话,促进师生互动,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课前特地下发了《课堂教 学意向表》,看看学生们到底想学什么。 课堂教学意向表 课题《为观点提供有力的 支撑》 姓名 班级 日期 2010.4.27 一、 老师的 教学目标 1、选择论据的原则。(33 人) 2、注重论据言简意赅的表达。(42 人) 3、学习多角度、多层面地证明观点。(35 人) 二、你的学习目标,你最 想学习本课的哪些方面? (可以写出自己的想法, 也可以认同老师的目标, 并打上“√“) 1、论据有什么实用性,如何恰当地选取论据? 2、论证一个观点,有哪些步骤? 3、怎样全面、深入地用好论据,使文章简洁有力? 4、当某种观点与现实相抵触,却又客观存在,该如何找材料去 证明呢? 5、怎样使选取的论据更新颖,以增强说理的效果?(36 人) 6、论文的开头怎样描写更吸引人? 7、议论文可以运用哪几种论证方法,怎样使论证的语言更生 动? 8、对论据进行描写是否多余,选取论据是否有要求? 9、怎样的论据才算有力度,怎样选取论据才能使文章不枯燥乏 味? 10、论据有多方面的,怎样很好地把握,使它为观点服务?
、通过预习,整体阅读1、写议论文最重要的是论据,论据丰富有力,文章就会精彩 文本,你有哪些初步的感2、议论文要重点突出,观点鲜明 3、要写好一篇文章真不容易! 4、写作要重视生活积累。 5、语文就是语言和文章,学好语文就是学习如何讲出美丽的语 言,写出漂亮的文章 从上面表格可知,全班46位学生,大部分认同老师的教学目标,也有的提出了自己的 学习目标,其中有36位学生提出:怎样使选取的论据更新颖,以增强说理的效果?另外 些学生则提出论点、论证、论据几个方面的写作要求。一节课时间有限,所能容纳的教学内 容也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只能选取大多数同学的意见作为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其 余的问题尽量在课中随机点到或在下次课堂上择要讲述。 教学过程 l、论据的真实性原则 多媒体出示学生平时用过的两个论据:下面是同学们作文中使用的一些论据,你能看出有 何不妥吗? 1)屈原博闻强识,明于治乱,但为小人所谗,两次被流放。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 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于鸟江。 (2)古往今来,许多宽容的人成就了大业! 毛主席宽容了国民党反动派,于是成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司马迁宽容了佞 臣,于是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史记》;鲁迅宽容了时代于是奋不顾身弃医从文…大 多的宽容在历史长河中铸就辉煌! 这两个论据明显违背事实,不真实。论据必须合乎事实,准确无误,注重真实性原则 2、论据的典型性原则。 多媒体出示一篇学生习作:题目是《成功需要正确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数学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的一句话,可见,态度是多么重要 曾有这样一件事,大学里的一堂数学课上,教授在临下课时,把一道题目抄在黑板上。这 道题目很难,教授说可以试一试,做不出就别勉强。刚巧有一位上课打瞌睡的学生,醒来 后发现黑板上的题目,以为是必须做的。就在其他同学都做不出来的时候,他通过自己钻 研,并求教于别的老师,终于在第二天早上以全班唯一的一个作出了这道题目。 由此可见,是态度决定了这位学生和其他同学的差异,是态度决定了这位学生的成功 高一(13)尤健腾 这篇作文的缺点在于所选的事例没有代表性,不典型。论据的典型,是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能普遍反映社会现象,而不是特殊例子。在逻辑上能充分证明观点,比如中外的名人事例, 选进教材的事例,每年推选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例等等,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去搜 集、运用 下面一篇习作同样犯了事例不典型的毛病,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 中学生不该带手机 因为中学生身体和心理不够成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加上自控能力差,容易迷恋上 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曾经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件惠说他的儿子因为读书成绩好为了以 致鼓励,就给他买了一部手机结果他的儿子就痴迷干手机游戏而不能自拔后来不但耽 误了学业还得了抑郁症,最后发了可见手机虽然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鉴
2 三、通过预习,整体阅读 文本,你有哪些初步的感 受? 1、写议论文最重要的是论据,论据丰富有力,文章就会精彩。 2、议论文要重点突出,观点鲜明。 3、要写好一篇文章真不容易! 4、写作要重视生活积累。 5、语文就是语言和文章,学好语文就是学习如何讲出美丽的语 言,写出漂亮的文章。 从上面表格可知,全班 46 位学生,大部分认同老师的教学目标,也有的提出了自己的 学习目标,其中有 36 位学生提出:怎样使选取的论据更新颖,以增强说理的效果?另外一 些学生则提出论点、论证、论据几个方面的写作要求。一节课时间有限,所能容纳的教学内 容也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只能选取大多数同学的意见作为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其 余的问题尽量在课中随机点到或在下次课堂上择要讲述。 二、 教学过程 1、论据的真实性原则。 多媒体出示学生平时用过的两个论据:下面是同学们作文中使用的一些论据,你能看出有 何不妥吗? (1) 屈原博闻强识,明于治乱,但为小人所谗,两次被流放。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 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于乌江。 (2) 古往今来,许多宽容的人成就了大业! 毛主席宽容了国民党反动派,于是成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司马迁宽容了佞 臣,于是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史记》;鲁迅宽容了时代于是奋不顾身弃医从文……太 多的宽容在历史长河中铸就辉煌! 这两个论据明显违背事实,不真实。论据必须合乎事实,准确无误,注重真实性原则。 2、论据的典型性原则。 多媒体出示一篇学生习作:题目是《成功需要正确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数学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的一句话,可见,态度是多么重要。 曾有这样一件事,大学里的一堂数学课上,教授在临下课时,把一道题目抄在黑板上。这 道题目很难,教授说可以试一试,做不出就别勉强。刚巧有一位上课打瞌睡的学生,醒来 后发现黑板上的题目,以为是必须做的。就在其他同学都做不出来的时候,他通过自己钻 研,并求教于别的老师,终于在第二天早上以全班唯一的一个作出了这道题目。 由此可见,是态度决定了这位学生和其他同学的差异,是态度决定了这位学生的成功。 高一(13)尤健腾 这篇作文的缺点在于所选的事例没有代表性,不典型。论据的典型,是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能普遍反映社会现象,而不是特殊例子。在逻辑上能充分证明观点,比如中外的名人事例, 选进教材的事例,每年推选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例等等,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去搜 集、运用。 下面一篇习作同样犯了事例不典型的毛病,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 中学生不该带手机. 因为中学生身体和心理不够成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加上自控能力差,容易迷恋上 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曾经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件事,说他的儿子因为读书成绩好,为了以 致鼓励,就给他买了一部手机.结果他的儿子就痴迷于手机游戏而不能自拔.后来不但耽 误了学业,还得了抑郁症,最后发了疯.可见手机虽然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鉴
于中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是不该带手机 3、论据的充分性原则。 论据具有足够的数量和质量,才有较强的说服力。多媒体出示司马迁《报任安书》片段: 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埋没的人,不可胜数,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为后人所称道。 文王被拘禁在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 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 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 (至于)《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所有这些作者都是心中 感到抑郁不舒畅,他们的思想观念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所以叙述所经历的事情,让后世 了解自己。例如左丘明眼瞎了,孙膑的腿断了,毕竟不能为世所用,(于是)回家著书,抒 发心中的郁愤,想留下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司马迁正是连用了8个事例,使其运用的论据有足够的数量,每个论据又很典型,才使这 段论述富有说服力,极具文采,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 4、在真实、典型、充分的基础上,论据还要求新颖 原来讲社会悲剧、人生悲剧,同学们往往会引用祥林嫂、孔乙己、骆驼祥子、白毛女等 例子,其实,在21世纪的今天,同样上演着社会的悲剧、人生的悲剧,时代不同了,角色 不同了,悲剧色彩有注入了新的元素。 多媒体分别出示“犀利哥”和“高数哥”的素材 (1)这是世界网络娱乐化下的一个新范例,但在虚幻与现实之间,却是一出中国社会的悲 剧。美国《旧金山纪事报》网站称,在中国,流浪远不是一种独立、自由精神的象征,“犀 利哥”现象是以时尚之名、对一名精神疾病者的嘲弄. (2)在“犀利哥还渐淡出网络后,“高数哥的故事开始在网上走红。这个高数哥比犀利 哥更牛,虽然是个流浪汉,但是酷爱学习,而且特别撞长解高等数学难题。 高数哥”在2006年的时候毕业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电子工程专业,他原本是个数 学天才,但在求职的道路上却屡遭挫折,多次碰壁。终于变得自暴自弃,开始沉迷于网络 游戏,并走上流浪之路。 所谓新颖,就是新鲜别致,或角度独特,能使读者耳目一新,不要人云亦云。如果作 文老是用雷锋、陈景润、张海迪等几个事例,论据就会缺少“鲜活性”。时时关注现实生活 中发生的新鲜事物。另外,要善于寻找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用的材料作为论据,如《说“勤”》 这篇文章中,除了用马克思、司马迁、陈景润等大家熟知的例子外,还举了希腊演说家德摩 斯梯尼和宋代陈正之的事例,这两个事例既有说服力,又比较新颖,文章就能给人耳目一新 的感觉。 5、注重论据言简意赅的表达,力求精简。 多媒体出示“阿福用生命诠释人活着的意义”,并请学生看下发材料中老师写的一篇博 客:《昨夜无眠》,里面引用了香港义工阿福的事例,大约582字。请同学们动笔,把它精简 到200字以内。(时间约5分钟) 精简前:首先我是被香港义工黄福荣的事迹而感动。一位普通的香港人用自己的生命诠 释了何谓仁义,何谓奉献。他生前低调做人,低调行善。这位46岁的货车司机人生最后的 几年全部奉献给慈善事业。阿福不是因为玉树发生了地震,玉树吸引了公众目光,而去做义 工,他在地震前几天就来到玉树孤儿学校,为孩子们带去钱物,正好碰上了地震。当时,阿 福和另一名老师很幸运地逃了出来。但是,有3个孩子和3个老师没有出来,阿福和其他人 立即冲回去营救他们。在救援时,63级的余震突然发生,阿福不幸被掩埋。大家着急地刨, 刨了两个小时才把阿福刨出来。当时,他还有气息,不停地问:孩子和老师怎么样了?可是 大约20分钟后,他就没有气息了
3 于中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是不该带手机. 3、论据的充分性原则。 论据具有足够的数量和质量,才有较强的说服力。多媒体出示司马迁《报任安书》片段: 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埋没的人,不可胜数,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为后人所称道。 文王被拘禁在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 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 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 (至于)《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所有这些作者都是心中 感到抑郁不舒畅,他们的思想观念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所以叙述所经历的事情,让后世 了解自己。例如左丘明眼瞎了,孙膑的腿断了,毕竟不能为世所用,(于是)回家著书,抒 发心中的郁愤,想留下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司马迁正是连用了 8 个事例,使其运用的论据有足够的数量,每个论据又很典型,才使这一 段论述富有说服力,极具文采,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 4、在真实、典型、充分的基础上,论据还要求新颖。 原来讲社会悲剧、人生悲剧,同学们往往会引用祥林嫂、孔乙己、骆驼祥子、白毛女等 例子,其实,在 21 世纪的今天,同样上演着社会的悲剧、人生的悲剧,时代不同了,角色 不同了,悲剧色彩有注入了新的元素。 多媒体分别出示“犀利哥”和“高数哥”的素材。 (1)这是世界网络娱乐化下的一个新范例,但在虚幻与现实之间,却是一出中国社会的悲 剧。 美国《旧金山纪事报》网站称,在中国,流浪远不是一种独立、自由精神的象征,“犀 利哥”现象是以时尚之名、对一名精神疾病者的嘲弄. (2)在“犀利哥”逐渐淡出网络后,“高数哥”的故事开始在网上走红。这个“高数哥”比犀利 哥更牛,虽然是个流浪汉,但是酷爱学习,而且特别擅长解高等数学难题。 “高数哥”在 2006 年的时候毕业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电子工程专业,他原本是个数 学天才,但在求职的道路上却屡遭挫折,多次碰壁。终于变得自暴自弃,开始沉迷于网络 游戏,并走上流浪之路。 所谓新颖,就是新鲜别致,或角度独特,能使读者耳目一新,不要人云亦云。如果作 文老是用雷锋、陈景润、张海迪等几个事例,论据就会缺少“鲜活性”。时时关注现实生活 中发生的新鲜事物。另外,要善于寻找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用的材料作为论据,如《说“勤”》 这篇文章中,除了用马克思、司马迁、陈景润等大家熟知的例子外,还举了希腊演说家德摩 斯梯尼和宋代陈正之的事例,这两个事例既有说服力,又比较新颖,文章就能给人耳目一新 的感觉。 5、注重论据言简意赅的表达,力求精简。 多媒体出示“阿福用生命诠释人活着的意义”,并请学生看下发材料中老师写的一篇博 客:《昨夜无眠》,里面引用了香港义工阿福的事例,大约 582 字。请同学们动笔,把它精简 到 200 字以内。(时间约 5 分钟) 精简前:首先我是被香港义工黄福荣的事迹而感动。一位普通的香港人用自己的生命诠 释了何谓仁义,何谓奉献。他生前低调做人,低调行善。这位 46 岁的货车司机人生最后的 几年全部奉献给慈善事业。阿福不是因为玉树发生了地震,玉树吸引了公众目光,而去做义 工,他在地震前几天就来到玉树孤儿学校,为孩子们带去钱物,正好碰上了地震。当时,阿 福和另一名老师很幸运地逃了出来。但是,有 3 个孩子和 3 个老师没有出来,阿福和其他人 立即冲回去营救他们。在救援时,6.3 级的余震突然发生,阿福不幸被掩埋。大家着急地刨, 刨了两个小时才把阿福刨出来。当时,他还有气息,不停地问:孩子和老师怎么样了?可是 大约 20 分钟后,他就没有气息了
用庸俗的成功学来分析,阿福算是混得很失败的,是社会的底层,收入不高,自己有病 生未娶,不仇恨这个社会就不错了,哪还有心思去行善呀?而阿福这样的草根阶层,照样 可以行善。或许他们没有富豪和娱乐明星那样有能力一掷千金来捐献善款,但一个人的善行 绝非能用金钱多少来衡量的。阿福身后,可谓备极哀荣,千万香港居民为其送行,香港特区 行政长官曾荫杈称赞黄福荣是“香港的光辉榜样”。特区政府还决定追授黄福荣“金英勇ˆ勋 章,以彰扬其舍生取义、高尚无私的品质。阿福曾说过一句话,让他的好友赵林感动良久, 记忆犹新,阿福说:“在公益和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对我的恩赐。”阿 福用生命诠释了人活着的意义。(582字) 精简后:香港义工黄福荣危急时刻,用生命救护孤儿院师生的壮举,永远定格在了玉树 地震灾难的瞬间,他用他的一言一行无私地践行了什么是真正的“舍生取义,大爱无疆”。 这个生命纵已逝去,却彰显人性的善良、坚韧、博爱,彰显同胞间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 阿福虽然离开了,却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真的汉子,就是有所血性,有所秉持, 有所操守,有所追求。阿福义字当头,只因生命的尽头有爱相随。他用生命诠释了人活 着的意义。(181字) 论据如何做到精简?引用事实论据时,不必作过多的叙述和铺陈,交代清楚即可,可 以有适当的描述,但目的是为了突出材料的典型,而不是追求故事的生动和形象。当然,精 简不是断章取义,不能割裂整体性,破坏文脉的连贯性 下面这篇学生习作在精简方面做得较好: 人生就要勇敢奔跑,勇敢超越 人的一生犹如经历千山万水,唯有不退缩,不懈怠,勇敢地奔跑、超越,才能拥有 无悔的人生。李白仗剑去国,傲视权贵,屡跌屡跑,跑出了身后的那片飘逸空灵,用双 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文天祥涉境危恶,非人世所堪,跑得九死一生,遍体鳞伤, 却跑出了忠贞不屈,留下了浩然正气 如果说生命是一场纯粹的漂泊,我愿做生命旅途中的一个勇敢的奔跑者,不惧风雨,不 畏坎坷,跑出人生的精彩,完成心灵的超越! -高一(14)班徐暄博 时间许可的话,还可以引用老师在4月7日的一篇博客,里面引用的几个事例也比较 精简。如 幸福的痕迹不一定非得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只要活得真诚,具有人性之美的人,他 们的心灵都会留下幸福的痕迹。比如,在《高中语文(必修三)》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具有 人性之美的人:肖邦的美在故园之思,屈原的美在爱国之情,十二月党人之美在于对自由 的向往,颜佩韦等五人之美在于对正义的追求,老王之美在于质朴,格斯拉之美在于执著。 幸福的痕迹一定刻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还有上面已展示的司马迁《报任安书》片段,都是论据精简的范例。 6、从观点到材料 多棱镜下—从观点到材料 论述“勤能补拙”可以用如下哪些材料?为什么? 、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 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这种刻苦 精神,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 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相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 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
4 用庸俗的成功学来分析,阿福算是混得很失败的,是社会的底层,收入不高,自己有病, 一生未娶,不仇恨这个社会就不错了,哪还有心思去行善呀?而阿福这样的草根阶层,照样 可以行善。或许他们没有富豪和娱乐明星那样有能力一掷千金来捐献善款,但一个人的善行 绝非能用金钱多少来衡量的。阿福身后,可谓备极哀荣,千万香港居民为其送行,香港特区 行政长官曾荫权称赞黄福荣是“香港的光辉榜样”。特区政府还决定追授黄福荣“金英勇”勋 章,以彰扬其舍生取义、高尚无私的品质。阿福曾说过一句话,让他的好友赵林感动良久, 记忆犹新,阿福说:“在公益和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对我的恩赐。” 阿 福用生命诠释了人活着的意义。(582 字) 精简后:香港义工黄福荣危急时刻,用生命救护孤儿院师生的壮举,永远定格在了玉树 地震灾难的瞬间,他用他的一言一行无私地践行了什么是真正的“舍生取义,大爱无疆”。 这个生命纵已逝去,却彰显人性的善良、坚韧、博爱,彰显同胞间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 阿福虽然离开了,却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真的汉子,就是有所血性,有所秉持, 有所操守,有所追求。阿福义字当头,只因生命的尽头有爱相随。他用生命诠释了人活 着的意义。(181 字) 论据如何做到精简?引用事实论据时,不必作过多的叙述和铺陈,交代清楚即可,可 以有适当的描述,但目的是为了突出材料的典型,而不是追求故事的生动和形象。当然,精 简不是断章取义,不能割裂整体性,破坏文脉的连贯性。 下面这篇学生习作在精简方面做得较好: 人生就要勇敢奔跑,勇敢超越 人的一生犹如经历千山万水,唯有不退缩,不懈怠,勇敢地奔跑、超越,才能拥有 无悔的人生。李白仗剑去国,傲视权贵,屡跌屡跑,跑出了身后的那片飘逸空灵,用双 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文天祥涉境危恶,非人世所堪,跑得九死一生,遍体鳞伤, 却跑出了忠贞不屈,留下了浩然正气。 如果说生命是一场纯粹的漂泊,我愿做生命旅途中的一个勇敢的奔跑者,不惧风雨,不 畏坎坷,跑出人生的精彩,完成心灵的超越! ——高一(14)班 徐暄博 时间许可的话,还可以引用老师在 4 月 7 日的一篇博客,里面引用的几个事例也比较 精简。如: 幸福的痕迹不一定非得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只要活得真诚,具有人性之美的人,他 们的心灵都会留下幸福的痕迹。比如,在《高中语文(必修三)》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具有 人性之美的人:肖邦的美在故园之思,屈原的美在爱国之情,十二月党人之美在于对自由 的向往,颜佩韦等五人之美在于对正义的追求,老王之美在于质朴,格斯拉之美在于执著。 幸福的痕迹一定刻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还有上面已展示的司马迁《报任安书》片段,都是论据精简的范例。 6、从观点到材料。 多棱镜下——从观点到材料 论述“勤能补拙”可以用如下哪些材料?为什么? 1、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 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这种刻苦 精神,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 NBA 球员 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相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 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
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3、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4、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 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7、从材料到观点 探幽发微——从材料到观点 郑人叫他的妻子给做一条裤子,妻子问:“新裤子做成哪种样式的?”丈夫说:“跟我的旧 裤子一样。”妻子于是把新裤子剪坏几处,让它像旧裤子一样。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 请你从以下观点中选择能用上面材料证明的最准确的一项: (1)新生事物是稚嫩的,禁不起折腾 (2)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做事情要避免僵化、教条。 (4)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 8、布置作业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敬畏生命,热爱生活。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到丰富的世 界中去,使人生更有价值。 课后从语文必修一、必修二书本中,搜集有关“热爱生命,战胜苦难”的素材,作为以后 写作的备用论据。 教学反思 l、关于引用的文章《昨夜无眠》是一篇随笔,像这种议论文的写作,最好选取一篇典范 的议论文作为例子,让学生更方便模仿学习 2、关于论据的典型性原则,限于时间,课堂上还没有讲透,学生估计没有真正落实。 3、课堂容量还是有点大,如能就某一点切入,比如就讲论据的如何表达、精简,也许课堂 会紧凑得多,深入的多。 4、议论文最大的力度在于思想,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考的深度、广度,本节课 做得还不够好。 5、作文来自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关于如何积累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素养,这一点还没有 解决。 论语有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教学的道路上,我同样深感学养不足,课堂 乏味,很少能上出一堂让自己满意的课。也许作为一个老师来讲,满意的课永远在下一次 任重道远,四顾茫然,我只能打点行装,继续出发,因为,我们一直在路上
5 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3、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4、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 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7、从材料到观点。 探幽发微——从材料到观点 郑人叫他的妻子给做一条裤子,妻子问:“新裤子做成哪种样式的?”丈夫说:“跟我的旧 裤子一样。”妻子于是把新裤子剪坏几处,让它像旧裤子一样。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 请你从以下观点中选择能用上面材料证明的最准确的一项: (1)新生事物是稚嫩的,禁不起折腾。 (2)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做事情要避免僵化、教条。 (4)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 8、布置作业。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敬畏生命,热爱生活。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到丰富的世 界中去,使人生更有价值。 课后从语文必修一、必修二书本中,搜集有关“热爱生命,战胜苦难”的素材,作为以后 写作的备用论据。 教学反思 1、 关于引用的文章《昨夜无眠》,是一篇随笔,像这种议论文的写作,最好选取一篇典范 的议论文作为例子,让学生更方便模仿学习。 2、 关于论据的典型性原则,限于时间,课堂上还没有讲透,学生估计没有真正落实。 3、 课堂容量还是有点大,如能就某一点切入,比如就讲论据的如何表达、精简,也许课堂 会紧凑得多,深入的多。 4、 议论文最大的力度在于思想,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考的深度、广度,本节课 做得还不够好。 5、 作文来自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关于如何积累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素养,这一点还没有 解决。 论语有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教学的道路上,我同样深感学养不足,课堂 乏味,很少能上出一堂让自己满意的课。也许作为一个老师来讲,满意的课永远在下一次。 任重道远,四顾茫然,我只能打点行装,继续出发,因为,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