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 导入:上节课,我们一同梳理了《伶官传序》的文意,文中欧阳修借后唐盛衰的过程,阐述 了盛衰之理,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从而告诫北宋统治者要以史 为鉴、力戒骄奢、防微杜渐。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和品读文字, 1、请两名同学来朗读一下这篇文章 本文虽为一篇史论小序,但作者的感情充溢期中,他的情绪、态度是有变化的,刚才这名 同学就把握住了文章情感的变化,读起来也抑扬顿挫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文章 中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2、大家找一找,文章中哪些词或句子表明了作者对庄宗得失天下的情感态度?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 然之理也。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岂独伶人也哉? 以上是一些感叹句、疑问句、被动句、反问句等句式,作者借此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3、一同来品味一下这些句子中具体饱含了作家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诵读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明确:呜呼!全文开篇便呜呼!表现岀作家对这件事的感慨和遗憾之深。联系我们学过的《阿 房宫赋》《六国论》等史论文章: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一般在叙事后发表议论处 “呜呼”开议论之头,而本文一开始就发表这样的感慨,可见作者内心郁结之情深到极点, 不得不发,又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毛诗序》里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 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散文,庄宗得失天下这 件事引起了作家心灵的震动 作者虽然摆脱不了天命观的束缚,但是看到了人事的重要性,难道不是由于人事么!感叹句 中又反问,强调了人事对盛衰的重要性。一开始这句话我们读出了作家良多惋惜、感慨之情! 呜呼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倘若去掉这些句子,文章文意不变,表达效果会是怎样的呢?请一名同学朗读第三段,去掉 感叹句之后的。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明确:作者用对比来表现盛衰,更加突出了作者对后唐破灭的悲哀之情。庄宗谨遵父命、努 力拼杀的动词充分表现出他的庄重、恭敬、坚决、踌躇满志、身先士卒,作者也为其感动 大为赞赏,以昂扬的情调、激越的笔势记录了自己对此事的情感态度 但是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仅3年的功夫,庄宗就仓皇出逃,君臣相顾,泣下沾
1 《伶官传序》 导入:上节课,我们一同梳理了《伶官传序》的文意,文中欧阳修借后唐盛衰的过程,阐述 了盛衰之理,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从而告诫北宋统治者要以史 为鉴、力戒骄奢、防微杜渐。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和品读文字。 1、 请两名同学来朗读一下这篇文章 本文虽为一篇史论小序,但作者的感情充溢期中,他的情绪、态度是有变化的,刚才这名 同学就把握住了文章情感的变化,读起来也抑扬顿挫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文章 中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2、 大家找一找,文章中哪些词或句子表明了作者对庄宗得失天下的情感态度?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 然之理也。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岂独伶人也哉? 以上是一些感叹句、疑问句、被动句、反问句等句式,作者借此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3、一同来品味一下这些句子中具体饱含了作家怎样的思想感情? 指导诵读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明确:呜呼!全文开篇便呜呼!表现出作家对这件事的感慨和遗憾之深。联系我们学过的《阿 房宫赋》《六国论》等史论文章: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一般在叙事后发表议论处 “呜呼”开议论之头,而本文一开始就发表这样的感慨,可见作者内心郁结之情深到极点, 不得不发,又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毛诗序》里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 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散文,庄宗得失天下这 件事引起了作家心灵的震动。 作者虽然摆脱不了天命观的束缚,但是看到了人事的重要性,难道不是由于人事么!感叹句 中又反问,强调了人事对盛衰的重要性。一开始这句话我们读出了作家良多惋惜、感慨之情! 呜呼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倘若去掉这些句子,文章文意不变,表达效果会是怎样的呢?请一名同学朗读第三段,去掉 感叹句之后的。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明确:作者用对比来表现盛衰,更加突出了作者对后唐破灭的悲哀之情。庄宗谨遵父命、努 力拼杀的动词充分表现出他的庄重、恭敬、坚决、踌躇满志、身先士卒,作者也为其感动, 大为赞赏,以昂扬的情调、激越的笔势记录了自己对此事的情感态度。 但是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仅 3 年的功夫,庄宗就仓皇出逃,君臣相顾,泣下沾
襟,场面是多么的悲惨,结局是多么的可怜,“何其衰也”,笔试至此迂回,情调低沉凄怆, 充分传达出作者对此事深深的遗憾和惋惜。 李刚己评:“笔势骞举。”叙其衰,李评:“横空而来,如风水相搏,哄涛巨浪忽起忽落,极 天下之壮观,而声情之沉郁,气势之淋漓,与史公极为相近也。” ③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明确:这是对庄亡国一事宗的评论:难道是得到它艰难,而失去它容易么?反问,答案是 不是。还是追寻它的成败,却是由于人事呢?疑问,答案是:是的。其实作者在这里并非有 疑问,是想给读者一个思考的时间,文外有含蓄不尽文意,干古覆辙,大抵如此,何可 胜慨期望他人也在沉思后得到警醒,因此,这里“抑”在读时要加重语气,语速放慢,读 出思考的过程, ④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明确:这是一个被动句,作者在这里说庄宗溺爱伶人却困与伶人之手,导致身死国灭,被天 下人所耻笑,就好比农夫救蛇,反被蛇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有种嘲讽、耻笑在里面 独伶人也栽? 明确:难道仅仅是伶人困庄宗使之亡国这件事么?反问实乃肯定,作者在这里感于庄宗盛衰 得失,推广于其他事,皆有此理,他深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和将来意义,是一种引 申,带有更高远的见识和更深广的哲思 3、那么你是怎样看待“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这句话的呢? ⑥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 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 惨败“天亡我也”。人不知己者如是,真是可悲可叹 ①隋炀帝杨广,骄奢淫逸,修宫庭,疏运河,凡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事,不一而足。终于导致 农民大起义,国破家败,身死部将之手。继之的唐太宗李世民,吸取古人教训,励精图治, 换来了“贞观之治”,名垂青史,实为忧劳兴国之典范。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整 日忧劳,换来了国家成立。而一小部分人居功自傲,贪图享受,诸如刘青山、张子善之流得 到的是亡身之悲局。在改革的浪潮中,邓小平的忧劳兴国了,陈希同的逸豫亡身了明末 农民领袖闯王李自成通过大小几百战,虽然其间有过挫折,有时甚至只剩下几十人,终于 推翻了统治了200多年的明王朝,可是进入北京城后,被胜利冲昏头脑,内部不和军纪涣散, 最后竞败于他手下败将吴三桂手里,叫后人扼腕长叹 ②小事不小③玩物丧志 引用:德潜评: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2
2 襟,场面是多么的悲惨,结局是多么的可怜,“何其衰也”,笔试至此迂回,情调低沉凄怆, 充分传达出作者对此事深深的遗憾和惋惜。 李刚己评:“笔势骞举。”叙其衰,李评:“横空而来,如风水相搏,哄涛巨浪忽起忽落,极 天下之壮观,而声情之沉郁,气势之淋漓,与史公极为相近也。” ③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明确:这是对庄亡国一事宗的评论:难道是得到它艰难,而失去它容易么?反问,答案是: 不是。还是追寻它的成败,却是由于人事呢?疑问,答案是:是的。其实作者在这里并非有 疑问,是想给读者一个思考的时间,文外有含蓄不尽文意,千古覆辙,大抵如此,何可 胜慨期望他人也在沉思后得到警醒,因此,这里“抑”在读时要加重语气,语速放慢,读 出思考的过程, ④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明确:这是一个被动句,作者在这里说庄宗溺爱伶人却困与伶人之手,导致身死国灭,被天 下人所耻笑,就好比农夫救蛇,反被蛇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有种嘲讽、耻笑在里面。 独伶人也哉? 明确:难道仅仅是伶人困庄宗使之亡国这件事么?反问实乃肯定,作者在这里感于庄宗盛衰 得失,推广于其他事,皆有此理,他深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和将来意义,是一种引 申,带有更高远的见识和更深广的哲思。 3、 那么你是怎样看待“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这句话的呢? ⑥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 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 惨败----“天亡我也”。人不知己者如是,真是可悲可叹。 ①隋炀帝杨广,骄奢淫逸,修宫庭,疏运河,凡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事,不一而足。终于导致 农民大起义,国破家败,身死部将之手。继之的唐太宗李世民,吸取古人教训,励精图治, 换来了“贞观之治”,名垂青史,实为忧劳兴国之典范。 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整 日忧劳,换来了国家成立。而一小部分人居功自傲,贪图享受,诸如刘青山、张子善之流得 到的是亡身之悲局。在改革的浪潮中,邓小平的忧劳兴国了,陈希同的逸豫亡身了……明末 农民领袖闯王李自成通过大小几百战,虽然其间有过挫折,有时甚至只剩下几十人, 终于 推翻了统治了 200 多年的明王朝,可是进入北京城后,被胜利冲昏头脑,内部不和军纪涣散, 最后竟败于他手下败将吴三桂手里,叫后人扼腕长叹。 ②小事不小 ③玩物丧志 引用:德潜评: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刘大櫆:跌宕遒逸,风神绝似史迁!跌宕:音调抑扬顿挫或文章富于变化 遒逸:强劲有力、风神潇洒 总结:这么简短的文章,却饱含了作者如此深广的思想感情,真切发人惊醒,大家从文章的 抑扬顿挫的情感中体会到了跌宕遒逸的文风,也从中我们也感受了宋代文人“先天下之忧而 忧”的爱国热忱和踏实的人生范式 5、再次齐读课文结束 板书 伶官传序 欧阳修 感慨、惋惜 人事 昂扬激越低沉凄怆→盛衰 散而不 逸挫 理性警醒 议论 讽刺、深广哲思 引申
3 刘大櫆:跌宕遒逸,风神绝似史迁!跌宕:音调抑扬顿挫或文章富于变化 遒逸:强劲有力、风神潇洒 总结:这么简短的文章,却饱含了作者如此深广的思想感情,真切发人惊醒,大家从文章的 抑扬顿挫的情感中体会到了跌宕遒逸的文风,也从中我们也感受了宋代文人“先天下之忧而 忧”的爱国热忱和踏实的人生范式。 5、再次齐读课文结束! 板书: 伶官传序 欧阳修 感慨、惋惜 → 人事 昂扬激越 低沉凄怆 → 盛衰 理性警醒 → 议论 讽刺、深广哲思 → 引申 抑 扬 顿 挫 跌 荡 遒 逸 散 而 不 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