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孔乙已》(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 基础驿站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咸亨(heng)羼水(chan)颓唐(tu) B.舀出(yao)拭擦(shi)蘸酒(zhan) C.哄笑(h6ng)蒲包(pu)笔砚(yan) D.不屑(xie)阔绰(chuo)门槛(kai)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踱步()②颓唐()③蘸酒()④阔绰() 3.选词填空。 (1)只有穿长衫的,才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走、踱、跨、迈) (2)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出九文大钱。(排、摸、掏 (3)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住。(盖、捂、罩、笼)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不屑置辩 (2)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颓唐 5.文学常识填空 《孔乙己》作者 原名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 级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孔乙己》一文是鲁迅继 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 综合园地 6.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2)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 的事,能算偷么?”( 7.省略号的一般作用有:A、表思维跃进:B、表话未说完:C、表心情矛盾:D、表静默或思索。 试指出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1)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2)“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3)“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4)“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孔乙己》,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B.《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的封建教育的战斗檄文和强烈的呐喊 C.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地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人生道路上留下 的一串长长的足迹
5.《孔乙己》(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基础驿站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咸亨.(hēng) 羼.水(chàn) 颓.唐(tú) B.舀.出(yǎo) 拭.擦(shì) 蘸.酒(zhàn) C.哄.笑(hǒng) 蒲.包(pú) 笔砚.(yàn) D.不屑.(xiè) 阔绰.(chuò) 门槛.(kǎi)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踱.步( ) ②颓.唐( ) ③蘸.酒( ) ④阔绰.( ) 3.选词填空。 (1)只有穿长衫的,才 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走、踱、跨、迈) (2)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 出九文大钱。(排、摸、掏、 拿) (3)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 住。(盖、捂、罩、笼)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 ....的神气。 不屑置辩: (2)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颓唐: 5.文学常识填空。 《孔乙己》作者 ,原名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 级 、 、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孔乙己》一文是鲁迅继 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 二、综合园地 6.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 ) (2)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 )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 的事,能算偷么?”( ) 7. 省略号的一般作用有:A、表思维跃进;B、表话未说完;C、表心情矛盾;D、表静默或思索。 试指出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1)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 (2)“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 (3)“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 (4)“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孔乙己》,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B.《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的封建教育的战斗檄文和强烈的呐喊。 C.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地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人生道路上留下 的一串长长的足迹
D.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与音容笑貌浮现在 我眼前。 9.拟串联词 本次读书活动,在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中,小杨像同学们介绍了《五猖会》,接下来 将由小云介绍《孔已己》,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要 求:串联词要扣住文章内容,在60字左右) 《孔乙己》(第二课时) 课文检阅 1.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 A、(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B、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一处用“排”,一处用“摸”,意味有什么不同?) 2.课文第九段在全文中起 作用。 3.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短衣帮站着喝酒,穿长衫的慢慢坐喝,这种穷富等级社会地位的差别正是孔乙已所处的时 代背景,是小说中描写的社会背景。() (2)“窃书不能算偷”,把“偷”说成“窃”,一是为了遮丑,二是炫耀才学,这正好暴露了孔乙 己虚荣心被损伤后的内心痛苦。() (3)“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句话反映了孔乙己被封建 教育毒害之深遭人唾弃的情景 4.你是怎样理解“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这句话的? 美文点将 串墨点 生产资料公司吴经理正在家写他的回忆文章 1945年3月的一天,我们驻在魏民村,我在一个老乡家里起草与鬼子的作战计划。突然, 钢笔不漏水了,我很急,一甩钢笔,墙上留下一串墨点。我继续起草计划。” “警卫员来报:‘鬼子离村子还有2里远。”“‘全体集合,迅速转移。’我说完,马上收拾文 件和纸张。队伍迅速撤离了村子。我忽然想到鬼子是很狡猾的,那一串墨点可能会给村民带来灭 顶之灾……” 刚写到这里,响起低低的敲门声。他急忙去开门,门口站了个土里土气的魏民村委主任 理的脸上立时阴云密布 “吴经理,我们的化肥按计划不够。”村委主任看着经理的脸色,敬上一支烟,点上,瑟缩 进沙发的一个角里 经理吐出一口浓烟,那烟缭缭绕绕围着回忆录旋转 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嘛,化肥就这些,紧张呀!”吴经理皱皱眉头。打发出村委主任,吴经 理继续写自己的回忆录:“……我单独来到那个老乡家。“老乡问:‘政委你不是出去了吗? 鬼子已把村子包围了。”“我什么也没有说,径直走到桌旁,拿出匕首,刮去那一串墨点。”“老 乡站在我的身后,眼睛流出了眼泪:‘队伍真好! 又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三响。“怎么又回来了。”吴经理嘟噜着,慢慢开了门,眼前顿时 亮:“小王呀!快,快进来!抽,抽支孬烟!”吴经理抽出一支“良友”。 小王一手夹着烟,一手平放在沙发的后背上,跷着二郎腿,吞烟吐雾,好不潇洒自在:“大
D.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与音容笑貌浮现在 我眼前。 9. 拟串联词。 本次读书活动,在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中,小杨像同学们介绍了《五猖会》,接下来 将由小云介绍《孔已己》,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要 求:串联词要扣住文章内容,在60字左右) 《孔乙己》(第二课时) 一、课文检阅 1.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 A、(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B、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一处用“排”,一处用“摸”,意味有什么不同?) 2. 课文第九段在全文中起 作用。 3. 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短衣帮站着喝酒,穿长衫的慢慢坐喝,这种穷富等级社会地位的差别正是孔乙己所处的时 代背景,是小说中描写的社会背景。( ) (2)“窃书不能算偷”,把“偷”说成“窃”,一是为了遮丑,二是炫耀才学,这正好暴露了孔乙 己虚荣心被损伤后的内心痛苦。( ) (3)“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句话反映了孔乙己被封建 教育毒害之深遭人唾弃的情景。 4. 你是怎样理解“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这句话的? 二、美文点将 一串墨点 生产资料公司吴经理正在家写他的回忆文章。 “1945 年 3 月的一天,我们驻在魏民村,我在一个老乡家里起草与鬼子的作战计划。突然, 钢笔不漏水了,我很急,一甩钢笔,墙上留下一串墨点。我继续起草计划。” “警卫员来报:‘鬼子离村子还有 2 里远。’”“‘全体集合,迅速转移。’我说完,马上收拾文 件和纸张。队伍迅速撤离了村子。我忽然想到鬼子是很狡猾的,那一串墨点可能会给村民带来灭 顶之灾……” 刚写到这里,响起低低的敲门声。他急忙去开门,门口站了个土里土气的魏民村委主任,经 理的脸上立时阴云密布。 “吴经理,我们的化肥按计划不够。”村委主任看着经理的脸色,敬上一支烟,点上,瑟缩.. 进沙发的一个角里。 经理吐出一口浓烟,那烟缭缭绕绕围着回忆录旋转。 “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嘛,化肥就这些,紧张呀!”吴经理皱皱眉头。 打发出村委主任,吴经 理继续写自己的回忆录: “……我单独来到那个老乡家。 “老乡问:‘政委你不是出去了吗? 鬼子已把村子包围了。’”“我什么也没有说,径直走到桌旁,拿出匕首,刮去那一串墨点。”“老 乡站在我的身后,眼睛流出了眼泪:‘队伍真好!’……” 又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三响。“怎么又回来了。”吴经理嘟噜着,慢慢开了门,眼前顿时一 亮:“小王呀!快,快进来!抽,抽支孬烟!”吴经理抽出一支“良友”。 小王一手夹着烟,一手平放在沙发的后背上,跷着二郎腿,吞烟吐雾,好不潇洒自在:“大
经理,那事办得怎样啦?回扣这个数。”平放在沙发上的手抬了抬 我这就写条子。”吴经理习惯地写道:请给化肥……突然,钢笔不漏水了,来不及吸,只 好把笔一甩,一串墨点正印在“队伍真好!”下面,像是加了一串着重号。吴经理看着这些墨点 内心深处响起了一声声呼唤:“队伍真好!……”手竟不觉颤抖起来了 (《微型小说选刊》 2010年第16期)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瑟缩: 6.选文画线句属于 描写,有 7.面对村委主任和小王,吴经理的前后态度有什么不同?揭示了怎样的主题?这是运用了手 法,课文《孔乙己》中有没有用到这样的手法,试简要分析 5.《孔乙已》 1.BA中“颓”应读“tui”;C中“哄”应读“hong”:D中“槛”应读“kan”。 2.①duo②tuit③zhan④chuo3.踱排罩4.认为不值得争辩。精神萎靡。5.《孔乙己》作 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 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孔乙己》一文是鲁迅继《狂人日记》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 6.(1)肖像描写(2)语言描写(3)神态描写、语言描写(1)肖像描写(2)语言描写(3)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7.BCAD8.CA项主语成分残缺,可删去“通过”或“使”。B项结构 杂糅。D项搭配不当。9.示例:刚才小杨带领我们体会了鲁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急切、 兴奋的心情,以及他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下面我们跟随小云去认识一位在封建 科举制度的毒害下走向死亡的读书人孔已己。 第二课时 1.摸是摸索,寻找的意思,和前文的”排出九文大钱”构成对比,表明孔乙己已经极度贫穷了 但仍然是喝酒付钱,为人诚实。2.承上启下3.(1)√(2)√(3)×4.揭示了人物的特 殊身份,刻画了他穷困潦倒却又想保住读书人的自尊,虚荣心十足的性格特点 5.指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兼抖动。6.细节描写揭示了吴经理对群众态度冷漠的官派作 风。7.对村委主任:经理的脸上立时阴云密布:经理吐出一口浓烟,那烟缭缭绕绕围着回忆录旋 转:打发走村主任。对小王:眼前顿时一亮:“小王呀!快,快进来!抽,抽支孬烟!”吴经理抽出 支“良友”。揭示我们的干部在敌人的刀枪弹雨中没有屈服,经受住了考验,在糖衣炮弹面前 却迷失了自我,丧失了应有的优良传统,冷漠了群众,令人叹惋。对比,在写孔乙己有钱的时候 是“排出九文大钱”,穷困潦倒的时候,是“摸出四文大钱”,通过对比表明孔乙己每况愈下的 悲惨境地
经理,那事办得怎样啦?回扣这个数。”平放在沙发上的手抬了抬。 “我这就写条子。”吴经理习惯地写道:请给化肥……突然,钢笔不漏水了,来不及吸,只 好把笔一甩,一串墨点正印在“队伍真好!”下面,像是加了一串着重号。吴经理看着这些墨点, 内心深处响起了—声声呼唤:“队伍真好!……”手竟不觉颤抖起来了…… (《微型小说选刊》 2010 年第 16 期)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瑟缩: 6.选文画线句属于 描写,有 作用。 7.面对村委主任和小王,吴经理的前后态度有什么不同?揭示了怎样的主题?这是运用了 手 法,课文《孔乙己》中有没有用到这样的手法,试简要分析。 5 .《孔乙己》 1. B A中“颓”应读“túi”;C中“哄”应读“hōng”;D中“槛”应读“kǎn”。 2. ①duó ②tuí ③zhàn ④chuò 3.踱 排 罩 4.认为不值得争辩。精神萎靡。5. 《孔乙己》作 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 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孔乙己》一文是鲁迅继《狂人日记》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 6. (1)肖像描写 (2)语言描写 (3)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1)肖像描写 (2)语言描写 (3)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7. B C A D 8.C A 项主语成分残缺,可删去“通过”或“使”。B 项结构 杂糅。D 项搭配不当。9. 示例:刚才小杨带领我们体会了鲁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急切、 兴奋的心情,以及他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下面我们跟随小云去认识一位在封建 科举制度的毒害下走向死亡的读书人孔已己。 第二课时 1.摸是摸索,寻找的意思,和前文的"排出九文大钱"构成对比,表明孔乙己已经 极度贫穷了, 但仍然是喝酒付钱,为人诚实。2.承上启下 3. (1)√ (2)√ (3)×4.揭示了人物的特 殊身份,刻画了他穷困潦倒却又想保住读书人的自尊,虚荣心十足的性格特点。 5. 指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兼抖动。6.细节描写 揭示了吴经理对群众态度冷漠的官派作 风。7.对村委主任:经理的脸上立时阴云密布;经理吐出一口浓烟,那烟缭缭绕绕围着回忆录旋 转;打发走村主任。对小王:眼前顿时一亮:“小王呀!快,快进来!抽,抽支孬烟!”吴经理抽出 一支“良友”。 揭示我们的干部在敌人的刀枪弹雨中没有屈服,经受住了考验,在糖衣炮弹面前 却迷失了自我,丧失了应有的优良传统,冷漠了群众,令人叹惋。对比,在写孔乙己有钱的时候, 是“排出九文大钱”,穷困潦倒的时候,是“摸出四文大钱”, 通过对比表明孔乙己每况愈下的 悲惨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