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导学案(教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研习课文6-11节 2、积累文言实虚词 3、学习孔子坚持原则、信念坚定的高尚人格 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实虚词。 2、感受孔子坚持原则、信念坚定的人格魅力 教学环节 复习巩固 检査有关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和重点句子的翻译(具体见第一课时学案)。 学生自学阶段 1、学生自读,疏通文意 2、分组讨论,解决疑难,用红颜色的笔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及句子 3、共同归纳6-11节的文言知识,以便上黑板展示。 、基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匪同“非 2、意者吾未知邪(知同“智”) 3、夫子盖少贬焉(盖同“盍”) 4、赐,而志不远矣(而同“尔”) (二)重点文言词语释义 1、楚救陈,军于城父。(军:军队临时驻扎。) 2、陈、蔡大夫谋曰。(谋:商量。) 3、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讥:讽剌。疾:弊病。) 4、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设行:指施政。) 5、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徒役:服劳役的人。) 6、从者病,莫能兴。(病:筋疲力尽。) 7、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道:思想,主张。 8、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丑:耻辱。) 9、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有国者:享有国家的人,即 国君。) 10、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使:假使。) 11、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兴师:调动军队。) (三)词类活用 1、楚救陈,军于城父。(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纲、经、统、理,都是名词用作动 词,分别是制定法度、整治、制定纲要、治理的意思。) (四)特殊句式 1、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被动句) 2、子路愠而见曰。(省略句) 3、予一以贯之。(宾语前置句) 4、吾何为于此?(宾语前置句)
1 《孔子世家》导学案(教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研习课文 6-11 节。 2、积累文言实虚词。 3、学习孔子坚持原则、信念坚定的高尚人格。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实虚词。 2、感受孔子坚持原则、信念坚定的人格魅力。 教学环节 一、复习巩固 检查有关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和重点句子的翻译(具体见第一课时学案)。 二、学生自学阶段 1、学生自读,疏通文意。 2、分组讨论,解决疑难,用红颜色的笔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及句子。 3、共同归纳 6-11 节的文言知识,以便上黑板展示。 三、基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匪同“非”) 2、意者吾未知邪(知同“智”) 3、夫子盖少贬焉(盖同“盍”) 4、赐,而志不远矣(而同“尔”) (二) 重点文言词语释义 1、楚救陈,军于城父。(军:军队临时驻扎。) 2、陈、蔡大夫谋曰。(谋:商量。) 3、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讥:讽剌。 疾:弊病。) 4、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设行:指施政。) 5、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徒役:服劳役的人。) 6、从者病,莫能兴。(病:筋疲力尽。) 7、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道:思想,主张。) 8、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丑:耻辱。) 9、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有国者:享有国家的人,即 国君。) 10、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使:假使。) 11、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兴师:调动军队。) (三)词类活用 1、楚救陈,军于城父。(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纲、经、统、理,都是名词用作动 词,分别是制定法度、整治、制定纲要、治理的意思。) (四)特殊句式 1、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被动句) 2、子路愠而见曰。(省略句) 3、予一以贯之。(宾语前置句) 4、吾何为于此?(宾语前置句)
5、人之不我信也。(宾语前置句) 6、人之不我行也。(宾语前置句) 7、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被动句) 8、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被动句) 9、不容然后见君子。(被动句) (五)难句解释 1、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译文:《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 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 2、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 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译文: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 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 四、课堂探究 l、课文第6、7两节写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作者描述孔子与身边弟子们的 不同表现,有何作用? 明确:孔子困于陈蔡之间,情况危急,身边的弟子们都“病”得“莫能兴 而孔子却处变不惊,“讲诵弦歌不衰”,以至引起子路和子贡的反感和怨愤 是用反衬的手法表现孔子的坚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孔子回答子路和子贡的 话,既袒露了自己的心境和为人做事准则,也含教育弟子之意。 2、课文8-10节写了孔子与三个高徒的对话。三个高徒对孔子“吾道”分 别有怎样的看法?从他们的对话中,能够反映各人怎样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明确:(1)子路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中有不仁不智的因素,因而导致众 叛亲离;子贡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过于迂阔而不切实际,因而无法取得社会的 认可和民众的支持 只有颜回,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是尽善尽美的,不 能得到社会认可和民众支持的原因是统治者不愿求美向善。子路、子贡主张对孔 子之道加以改造、调整,颜回却主张坚持、决不 改变决不动摇。 (2)这段对话反映的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是 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直言相诲 子路:坦诚直率、敢于质疑 子贡:小心谨慎、讲用务实 颜回:信念坚定、能言善辩 五、课堂小结 文章的6-11节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前两节介绍孔子被困的原因、被困的窘 境、被困时的行为和心理。接着三节分别写孔子与子路、子贡、颜回的谈话。最 后一节,写被围陈蔡之间的困境被解除,这一事情结局的介绍,似不经意,但却 暗示孔子头清晰,处理问题举重若轻。 六、布置作业 预习第三课时导学案
2 5、人之不我信也。(宾语前置句) 6、人之不我行也。(宾语前置句) 7、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被动句) 8、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被动句) 9、不容然后见君子。(被动句) (五)难句解释 1、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译文:《诗》中说: “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 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 2、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 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译文: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 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 四、课堂探究 1、课文第 6、7 两节写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作者描述孔子与身边弟子们的 不同表现,有何作用? 明确:孔子困于陈蔡之间,情况危急,身边的弟子们都“病”得“莫能兴”, 而孔子却处变不惊,“讲诵弦歌不衰”,以至引起子路和子贡的反感和怨愤。这 是用反衬的手法表现孔子的坚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孔子回答子路和子贡的 话,既袒露了自己的心境和为人做事准则,也含教育弟子之意。 2、课文 8-10 节写了孔子与三个高徒的对话。三个高徒对孔子“吾道”分 别有怎样的看法?从他们的对话中,能够反映各人怎样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明确:(1)子路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中有不仁不智的因素,因而导致众 叛亲离;子贡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过于迂阔而不切实际,因而无法取得社会的 认可和民众的支持; 只有颜回,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是尽善尽美的,不 能得到社会认可和民众支持的原因是统治者不愿求美向善。子路、子贡主张对孔 子之道加以改造、调整,颜回却主张坚持、决不 改变决不动摇。 (2)这段对话反映的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是: 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直言相诲; 子路:坦诚直率、敢于质疑; 子贡:小心谨慎、讲用务实; 颜回:信念坚定、能言善辩。 五、课堂小结 文章的 6-11 节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前两节介绍孔子被困的原因、被困的窘 境、被困时的行为和心理。接着三节分别写孔子与子路、子贡、颜回的谈话。最 后一节,写被围陈蔡之间的困境被解除,这一事情结局的介绍,似不经意,但却 暗示孔子头清晰,处理问题举重若轻。 六、布置作业 预习第三课时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