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练习 论语(12)·高山仰止 班级 姓名 学号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党之小子狂简 简:简单,单纯 B.子路,行行如也 如:词尾,译为“……的样子” C.予所否者,天厌之 厌:厌弃 D.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由:途径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斐然成章 斐然:有文采的样子 B.行行如也 行行如:刚强的样子 夫子莞尔而笑 莞尔:大笑的样子 D.循循然善诱人 循循然:有次序的样子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子贡贤于仲尼 舍之则藏 A.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 B. 天厌之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不得其门而入 由也好勇过我 D.多见其不知量也 4.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无所取材 B.夫子之墙数仞 C.欲罢不能 D.无得而逾焉 5.名句填空。(4分) (1)子曰:“由也升堂矣, (2)夫子莞尔而笑,曰:“ (3)颜渊喟然叹曰:“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阅读与鉴赏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
高考专题练习 1 论语(12)·高山仰止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吾党之小子狂简. 简:简单,单纯 B.子路,行行如.也 如:词尾,译为“……的样子” C.予所否者,天厌.之 厌:厌弃 D.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由:途径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斐然..成章 斐然:有文采的样子 B.行行如 ...也 行行如:刚强的样子 C.夫子莞尔..而笑 莞尔:大笑的样子 D.循循然 ...善诱人 循循然:有次序的样子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子贡贤于.仲尼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 B. 舍之.则藏 天厌之. C.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由也.好勇过我 D. 不得其.门而入 多见其.不知量也 4.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无所取材 B.夫子之墙数仞 C.欲罢不能 D.无得而逾焉 5.名句填空。(4 分) (1)子曰:“由也升堂矣,____________。” (2)夫子莞尔而笑,曰:“________________?” (3)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阅读与鉴赏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
高考专题练习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 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多见其不知量也。”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升:登上 B.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诱:诱导 C.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由:缘由 D.多见其不知量也 多:只,只是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奚为于丘之门 蝗螟,农夫得而杀之,奚故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博我以文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D 街亭虽小,干系甚重 8.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对子路的批评使得其他弟子不再尊重子路,孔子看到后,立即对子路的技艺客观地进 行了评价,既有所肯定又指出了不足,使得大家改变了对子路的看法 B.子游在武城实施礼乐教化,孔子认为有些大材小用,感到好笑,可是当子游说明了原因后, 孔子立即对他加以肯定。 C.孔子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言传”,而且重“身教”: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充 分发挥了学生的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赢得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赞扬 D.“子之武城”一文,既诙谐又严肃。孔子平日的风趣,子游的笃信师道,师生间的和悦宛然 可见。标志着我国的散文发展至《论语》,已经走向了成熟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分) (1)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4分) (2)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4分) 译文
高考专题练习 2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 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升:登上 B.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诱:诱导 C.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由:缘由 D.多.见其不知量也 多:只,只是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奚.为于丘之门 蝗螟,农夫得而杀之,奚.故 B.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C. 博我以.文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街亭虽.小,干系甚重 8.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对子路的批评使得其他弟子不再尊重子路,孔子看到后,立即对子路的技艺客观地进 行了评价,既有所肯定又指出了不足,使得大家改变了对子路的看法。 B.子游在武城实施礼乐教化,孔子认为有些大材小用,感到好笑,可是当子游说明了原因后, 孔子立即对他加以肯定。 C.孔子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言传”,而且重“身教”;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充 分发挥了学生的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赢得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赞扬。 D.“子之武城”一文,既诙谐又严肃。孔子平日的风趣,子游的笃信师道,师生间的和悦宛然 可见。标志着我国的散文发展至《论语》,已经走向了成熟。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 分) (1)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专题练习 论语(12)·高山仰止 1.解析A项简:大,指志大 答案A 2.解析C项莞尔:微笑的样子。 答案C 3.解析A项介词,比/介词,在;B项代词,自己:C项语气词,表停顿:D 项代词,他 答案A 4.解析A项“材”通“哉”。 答案A 5.答案(1)未入于室也(2)割鸡焉用牛刀(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6.解析C项由:途径 答案C 7.解析B项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A项奚:副词,怎么/代词,什 么。C项以:介词,用/介词,因。D项虽:连词,表假设,即使、纵然/连词, 表转折,虽然。 答案B 8.解析A项“使得大家改变了对子路的看法”原文没有提到:C项“使每一个 学生都学有所成,赢得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赞扬”原文没有依据;D项“标志着 我国的散文发展至《论语》,已经走向了成熟”错。 答案B 9.答案(1)我已经用尽了自己的才能,而他一旦有所创立,又是那么高远。虽 然想去追随它,但无路可走了 (2)人纵使想自绝于太阳和月亮,那对太阳月亮又会有什么损害呢?
高考专题练习 3 论语(12)·高山仰止 1. 解析 A 项简:大,指志大。 答案 A 2.解析 C 项莞尔:微笑的样子。 答案 C 3.解析 A 项介词,比/介词,在;B 项代词,自己;C 项语气词,表停顿;D 项代词,他。 答案 A 4. 解析 A 项“材”通“哉”。 答案 A 5.答案 (1)未入于室也 (2)割鸡焉用牛刀 (3)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6. 解析 C 项由:途径。 答案 C 7.解析 B 项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A 项奚:副词,怎么/代词,什 么。C 项以:介词,用/介词,因。D 项虽:连词,表假设,即使、纵然/连词, 表转折,虽然。 答案 B 8. 解析 A 项“使得大家改变了对子路的看法”原文没有提到;C 项“使每一个 学生都学有所成,赢得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赞扬”原文没有依据;D 项“标志着 我国的散文发展至《论语》,已经走向了成熟”错。 答案 B 9.答案 (1)我已经用尽了自己的才能,而他一旦有所创立,又是那么高远。虽 然想去追随它,但无路可走了。 (2)人纵使想自绝于太阳和月亮,那对太阳月亮又会有什么损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