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耐热不起皮钢4Cr9Si2的多元统计分析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601.86KB,团购合买
本文运用多元逐步回归、t——检验、分布检验等统计方法和金属学理论对4Cr9Si2钢种进行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控制成分,显著提高了产品合格率。文中对原冶标(YB11-59)所提出的修改意见在新标准内已被采纳。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D0I:10.13374/j.issn1001-053x.1982.02.035 北京铜铁学院学报 1982年第2期 耐热不起皮钢4Cr9Si2的多元统计分析 北京钢铁学胱数学教研室囊明达 北京钢厂范小娅 摘 要 本文运用多元逐步回归、t一检验、分布检验等统计方法和金属学理论对 4C9Si2钢种进行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控制成分,显著提高了产品合格率。文中对 原冶标(YB11一59)所提出的修改意见在新标准内已被采纳。 4C9Si2是一种耐热不起皮钢,主要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柴油机的排气阀和热处理炉 的底板等。进行统计分析前,北京钢厂该钢种的合格率一直较低,62年~64年为40~70%, 71年~72年为61一79.5%。不合格主要表现在钢的塑性指标一断面收缩率中达不到冶标 (YB11一59)的要求。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处理后,找到了中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于化学 成分控制不当,又经过综合考虑,确定了合理的成分控制范围。这样,北京钢厂从75年至今 基本上没有再出现过因断面收缩率不合格而造成的废品。在太原召开的“全国不锈钢经验交 流会”上,该厂介绍了这方面的经验,并在修改部颁标准的讨论会上提出了修改意见,新标 准GB1121一75中已采纳了这个意见。我们将4Cr9Si2的分析工作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多元逐步回归和t一检验的主要结论 4Cr9Si2是一种多元合金钢,它有六种化学成分(C、Mn、Si、Cr、P、S),需检 验的机能有四个(oo、o:、8、),原冶标(YB11一59)对成分和机能的规定如下: 化学成分(%) c Mn Si Cr p S 0.35~0.50≤0.702.03.08.0~10.0≤0.035≤0.030 机械性能,(在1050℃油淬,700℃回火) Gb Us 8 中 >90kg/cm2 >60kg/cm* >20% >55% 在六种化学成分中,据经验:硫对该钢种的机能影响不大,故在统计分析中可不予考 虑。 如果C、Si、Mn、P、Cr分别用x1、xz、xa、x4、xs表示,gb、gs、8、中分别用 y、y:、y、y,表示,则在冶炼正常的条件下,在成分和机能之间可建立如下数学模型: y,=Bi0+B,1x1+B:2X2+…+B,6xo+e4 e,N(0,o),(i=1,4) (1) 120

北 京 栩 铁 学 院 学 报 年第 期 耐热不起皮钢 的多元统计分析 北 京钢铁学院 数学教研 室 明达 北 京钢厂 范小姗 摘 要 本 文运用 多元 逐 步 回归 、 —检验 、 分布 检验 等统计 方法 和 金 属学理 论对 钢 种进行分 析 , 确定 了合理的控 制成分 , 显著提高 了产 品 合格率 。 文 中对 原冶标 一 所提出的修改意见 在新标准内已被采纳 。 是一种耐热 不起皮钢 , 主要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 、 柴 油机的排气阀和热处理炉 的底板等 。 进行统计分析前 , 北京钢厂 该钢种 的 合格率一直 较低 , 年 年为 , 年 年为 。 不 合格主要表现在钢的 塑性指标— 断面收缩率 协达不 到冶标 一 的要求 。 运用 统计方 法分析处理后 , 找到 了 协值不 合格的主要原 因在于化学 成分控 制不 当 , 又经过综 合考虑 , 确定了 合理的成分控 制范围 。 这样 , 北京钢厂 从 年至 今 基本 上没有再 出现过 因断面 收缩率不 合格而造成的废 品 。 在太原 召开 的 “ 全国 不 锈钢经验交 流会 ” 上 , 该厂 介绍了这方面 的经验 , 并在修改部颁标准的讨论会上提出了修改意见 , 新标 准 一 中已采纳 了这个意见 。 我们将 的分析工作归 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 、 多元 逐 步 回 归和 一检验 的主 要 结论 是一种多元 合金钢 , 它有六种 化学成分 、 、 、 、 、 , 需检 验 的机能有四个 口 、 、 、 各 、 协 , 原冶标 一 对成分和机能的规定如下 化学成分 感 三 三 机械性能 在 ℃油淬 , ℃回火 口 “ 乙 劝 “ 名 在六种 化学成分 中 , 据经 验 硫对 该 钢 种 的机能影 响不大 , 故在统 计分 析中 可 不 予考 虑 。 如 果 、 、 、 、 分别用 、 、 、 ‘ 、 。 表示 , 。 、 、 乙 、 中分 别用 、 、 、 表 示 , 则 在冶炼正常 的条件下 , 在成分 和 机能 之 间可 建立如 下数学模型 ‘ 日 ‘ 。 日 、 日 ‘ … 日 ‘ 。 。 。 ‘ “ 一 , ’ , , 一 DOI :10.13374/j .issn1001—053x.1982.02.035

相应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b1+b4x1+bx2++b6x, (i=1,4) (2) 其中b1为参数B,的估计量,可用最小二乘法确定之,此时b,是B,1的BLSE(最小二 乘无偏估计),(i=1,4,j=1,5)。 为了使自变量xi,(ⅵ=1,5)经“筛选”后逐步进入表达式(2)并舍去影响不大的因 素,我们采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计算。 从北京钢厂4Cr9Si2钢生产的原始记录中整理出50炉数据(包括成分和机能两方面,由 于数据太多,不再列出)。用逐步回归程序进行电算后求得了关于四个机能指标的回归方 程、复相关系和回归系数的各t一检验值如下表所示, 回归方程 复相关系数 t检验值 ① t。=2.01 g=89.74+1.25〔C)+1.66〔Si) ② tsi=0.75 -2.95〔Mn〕+180.94(P) R:=0.3708 ③ tMa=-0.59 -0.30〔Cr) ④ tcr=-0.23 ⑤ te=0.09 ① twm=1.10 g,=77.63-6.66〔C)+0.01〔Si) ②t,=1.01 +7.40(Mn)+123.87(P) R:=0.2781 ③ tor=-0.54 -0.92〔Cr) ④te=-0.34 ⑤ t81.=0.005 ① tMn=1.89 合=21,29+0.15(C)+1,67(Si) ② t84=1.35 +5.3(Mn)-56.43(P) Rg=0.3325 ③ t。=-1.11 -0.32(Cr) ④ tc,=-0.46 ⑤ tc=0.018 =83.05-53.58(C)-1.91(Si) ①te=-4.96 ②t,=-1.55 +5.15(Mn)-103.74〔P) R.=0.6948 ③ tMn=1.39 -1.01〔Cr) ④t8r=-1.18 ⑥t0,-1.08 上表最后一栏中复相关系数R,=0.6948,经查相关系数检验表后得知:关于中的回归方 程是高度显著的(α=0.01),而其他三个机能指标(o、0、和6)虽与化学成分之间有一 定相关关系,但其线性相关程度,远不如中值为密切,其次,表中还列出了对中值影响的各 化学成分的t值,由此可看出:五种元素对中值的影响均不可忽视,其中尤以碳元素的影响 最大,其t值高达一4.96,因此严格控制化学成分特别是调整碳成分的控制范围很可能是解 ·决中值不合的有效途径。 121

犷小 相应的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式 ‘ 。 ‘ 二 ‘ … ‘ 。 。 , 砚花 其 中 ‘ ,为参数 日 ‘ ,的 估计量 , 可用 最 小二 乘法确定 之 , 此 时 ‘ ,是 日 , , 的 最小二 乘无偏估计 , 石不 兀 一丐 。 为 了使 自变量 二 , 兀 经 “ 筛选 ” 后 逐步进 入 表达式 并舍去怨响不大的 因 素 , 我们采用逐 步回归方法进行计算 。 从北京钢厂 ‘“ 钢生 产的原始记录 中整理出” ” 炉数据 包括成分和机解两方两 , 由 于数据太多 , 不再列 出 。 用逐步 回归 程序进行 电算后 求 得了关于 四个机 能指标的 回归方 程 、 复相关系和 回归 系数的 各 一检验值如下表所示 回 归 方 程 复相关系数 ﹄‘口 内 ⑤③②④① 、 〔 〕 〔 〕 一 〔 〕 〔 〕 一 〔 检验值 ‘ 。 一 一 。 尹、 ‘ “ 。 一 二 一 ‘ ②⑤⑧④① 一 〔 〕 〔 〕 〔 〕 〔 〕 一 〔 〕 ②⑧⑤一③①④ 宕 〔 〕 〔 〔 〕 一 〔 〕 一 〔 〕 冲 一 〕 一 〕 〔 〕 一 〕 〕 二 ‘ 一 一 。 一 一 。 ‘ 一 , 一 上表最后一栏 中复相关系数 ‘ 二 , 经 查相关系数检验表后得知 关于 伞的 回归方 程是高度显著的 , 而其他 三个机能指标 。 、 、 和 的 虽与化学成分 之 间有一 定相关关 系 , 但 其线性相关程度 , 远不如 中值为密切 , 其次 , 表 中还列出 了对 冲值影响的 各 化学成分 的 值 , 由此可看出 五种元 素对 冲值 的影响均不可 忽视 , 其 中尤以碳元 素的影响 最大 , 其 值高达 一 , 因此严 格控 制 化学成分特 别是调 整碳成分的控 制范围很可 能是解 · 决哈值不 合的有效途径

二、单因素分析,驺定合理的成分控制范围 单因素分析就是详细分析各元素对机能的影响,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根据回归方程进 行统计预测;二是根据“金属学”研究各合金元素对钢的机能影响。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 来就能较金面而实际地确定合理的成分控制范围。 1.C对中的影响 C对中影响最显着(t:=一1.96)。C增高,中值将显著下降,反之,要想使中值达到冶 标的要求,最主要的措施应该是“降C”。根据中的回归方程 $=83.05-53.58(C)-1.9i〔Si)+5.15(Mn) -103.74〔P)-1.01〔Cr) (3) 可预测到:每土0.01%〔C),大致可期望中值 干0.54%。这一点与我们对中和C的相关关系 Ψ y=0.67 曾作过的一元回归分析的结论基本是一致的 (见图1)。 Ψ=80-56.39(C) 从“金属学”角度看:C在钢中以碳化物 形式存在,C增加则强度随之而增高,塑性及 韧性随之而降低。对4Cr9Si2来说,由于C与 Cr有很大的亲和力,C增高后将大大降低固溶 体中C的含量而使钢的耐腐蚀性降低,因此 (C)% 这种钢的C成分不应控制过高。 统计和专业两方面都告诉我们:C控制低 图1 一些为好,原冶标规定C,0.35~0.50%,我 C与中的一元回归方程 们建议将C控制在下限,具体可按0.36~0.40%控制,其调整后的中限约比原冶标中限降低 0.05%。 必须考虑到:会不会因C的降低再影响别的机能指标从而造成新的不合格呢?这就需要 根据其他三个机能指标(σ、0、8)的回归方程来预测C降低0.05%对其他机能的影响。 预测结果表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例如:由 ob=89.74+1.25〔C)+1.66〔Si)-2.95(Mn) +180.94〔P)-0.30〔Cr) (4) 可预测到:C降低0.05%时,σ,可期望降低1.25×0.05%=0.0625%,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然而,由(3)式,C降低0.05%却可期望中值提高53.58×0.05%=2.68%,“得”远远大 于“失”。进一步的计算表明:因C降低0.05%而造成其他机能的不合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 现的。 2.P对地的影聘 P对中的影响居第二位(t。=-1.55),其重要性不可忽视。由(3)式可预测到: 每±0.001%〔P),可期望中值千0.104%。P若提高0.905%,大致将使中值降低0.52%,相 当于降低0.01%〔C)的作用。 122

‘ 矛 二 、 单因素分 析 , 一 护 确定合理 的成分 控制范围 二 单因素分析就是详细 分析各元 素对机能 沟影 向 , 可从两方面进行 丫是根据 回归方程进 行统计预 测, 二是根据 “ 金 属学 ” 研 究 备合金元 素对 钢 的扒能 影响 。 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 来就能较金面 而实际地确定 合理 的成分控制 范围 。 ” , 对访的二 对冲影响最显著 。 一 。 增高 , 冲值将显著下降, 反 之 , 要想使 中值达 到冶 标 的要求 , 最主要 的措施应该 是 “ 降 ” 。 根据协的回归方程 布 。 一 〔 〕 一 , 。 〔 〕 〔 。 、 一 〕 一 〔 〕 可预 测到 每 士 〕 , 大致可 期望 冲值 刊 。 这‘ 点与我们对冲积 的相关关系 ‘ 漪 曾作试的一元 回归分析的结 论基 本是一致 的 见图 。 从 “ 金属学” 角度看 在钢 中以碳化物 形式存在 , 增加则强度随之 而增高 , 塑性及 韧性随之而降低 。 对 来说 , 由于 与 有很大的亲和 力 , 增高后将大大降低 固溶 体 中 · 的 含盘 而使钢 的耐腐蚀性降低 , 因此 这种钢的 成分不应 控制过高 。 统计和 专业 两方面都告诉我们 控 制低 一些为好 , 原冶标规定 。 , 我 们建议将 控 制在下 限 , 具体可按 控 制 , , 丫 二 一 一 一〔 〕 图 与冲的一 元 回 归方程 其调 整后 的中限 约比原冶标 中限降低 必须考虑到 会不会因 的 降低再影响别的机能指标 从而造成新 的不 合格呢 这就需要 根据其他三个机能指标 。 、 、 幻 的 回归 方程来预 测 降低 对其他机能的影响 。 预测结果表明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 例如 由 沪 、 口 。 “ 〔 卜 〔 卜 〔 〕 〔 卜 〔 〕 可预测到 降低。 纬时 , 。 。 可期望 降低 。 , 可 以说是微乎其微 。 然而 , 由 式 , 降低 却可期望 寸谊提高‘ 二 , “ 得, 远远大 于 祥失万 。 进一 步的计算表明 因 降低 。 而造成其他机 能的不 合这种情 况是不可能出 现的 。 对冲的形晌 对小的 影响居第二位 , 一 · , 其 重 要 性不 可 忽视 。 由 式可 预 测到 每 土 。 〔 〕 , 可期望哈值 不 。 若提高 , 大致将使币值 降低 , 相 当于降低 〕的作用

从“金属学”角度看:磷在钢中产生冷脆性和使钢的韧性下降,这是众所周知的,而且 由于P的偏析较严重,扩散较慢,要想消除它的偏析也很困难,因此在4C9Si2中,应尽量 将P往低限控制,原则上是愈低愈好。原冶标规定P<0.035%,我们建议控制:P<0.020% 为好。 3.Mn对中的形响 tMn=1.39,说明Mn对业的影响也是显著的,提高Mn的加入量将有利于ψ值的增加。 由(3)式可预测到:每±0.01%〔Mn),可期望中值±0.052%1增加0.1%Mn)将使中值 提高0.52%,相当于降低0.01%〔C)的作用。而且Mn还有利于提高屈服点a,的值。 从“金属学”观点看:M·在钢中一部分与铁互溶形成固溶体,另一部分与铁和碳形成 化合物,它对固溶体有些强化作用,因而能使强度有一点提高。至于M对塑性的影响,传 毓看法认为M能降低中值,这不完全正确。实践巳证明:只要热处理工艺得当(选择适当 淬火温度,回火后快速冷却)是不难得到较好的塑性的,因此它与上面统计检验所得到的结 论:“M有利于钢塑性指标的提高”是并不矛盾的。据此,我们认为,Mn应控制在冶标 (规定Mn≤0.70)中上限,大致在0.45~0.60%为好。 4.Si对ψ的影响 从t值来看,S的影响居第四位,它对中值的提高有一定不利作用。由(3)式可预测 到:每士0.01%〔Si),大致可期望中值千0.02%。 Si固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能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而对塑性有所降低。但在4Cr9 Si2中,Si是提高钢抗氧化性的主要元素,过多地降低Si的含量,必将降低这种钢的抗氧 化性。综合两方面考虑,Si不能控制过高也不宜过低,尤其不能只为单纯提高中值而牺性钢 的抗氧化性能。因此,我们提出:将Si控制在2.20~2.50%是较适宜的,(冶标规定Si: 2.0~3.0%)。 5.Cr对中的影响 Cr对中的影响居最末一位,但由于t。,=一1.08,故Cr对中值也有显著的不利作用。由 (3)式可预测出:Cr每±0.10%,中值千0.10%。 Cr在4C9Si2中主要是用来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对机能的改善是有重要作 用的。但它主要改普的是抗氧化和耐蚀性,相此之下,对塑性影响就居次婴位置了。因此, 尽管t。:是负值,表明Cr对中有下降趋势,但并不能因此而将Cr控制过低以至于使4Cr9Si2 的主要性能达不到要求。为此提出:Cr应控制在8.2~9.2%为好,(冶标规定Cr:8.0~ 10.0%)。 三、分布检验,对原治标提出修改意见 根据50炉原始数据,不难作出C成分和中值的频率分布曲线(如图2和图3所示)。 由图2可见:C的实际分布并不是衔近正态的,C偏高的炉数有相当的频率,充分说明: 生产中对C成分的控制是不正常、不理想的。C的分布既然表现为偏态,而C又是影响中值的 最主要的因素,所以也就不能期望中值的分布是渐近正态的。事实上,由图3可看出:中值 的实际频率曲线不但是非正态的,而且在性能合格线以下的炉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今 ,后冶炼中对C的控制一方面应按前面所提出的范围进行控制,另一方面要严格规章制度,首 先稳定C的控制,使其统计分布趋于正态化。 123

从 “ 金属学 ” 角度看 磷在钢 中产生冷脆性和使钢 的韧性下降 , 这是众所周 知的 , 而且 由于 的偏析较严 重 , 扩散较慢 , 要 想 消除 它的偏 析也很 困难 , 因此在 中 , 应尽量 将 往低 限控制 , 原则 上是愈低 愈好 。 原冶标规定 , 我们建议控制 。 为好 。 对寸的形晌 。 , 说 明 对 冲的 影响也是显著的 , 提高 的加入 将有利于 吟值的 增加 。 由 式可预 测到 每 士 〔 〕 , 可期 望 冲值 士 增加 的 将使哈值 提高 , 相 当于 降低 。 〔 〕的作用 。 而且 还有利于提高屈服点 的值 。 从 “ 金属学 ” 观 点看 在钢 中一部分 与铁互溶形成固溶体 , 另一部分与铁和碳形成 、密合物 , 它对 固溶体有些强化作用 , 因而能使强度有一点 提高 。 至于 。 对塑性的影响 , 传 锵看法认为 能降低 币值 , 这不完全正 确 。 实践 巳证 明 只 要热处理工 艺得 当 选择适 当 淬火温度 , 回 火后快速冷却 是 不难得到较好的塑性的 , 因此 它与上面统计检验所得到的结 论 “ 有利于钢塑性指标 的提高 ” 是 并不 矛盾的 。 据此 , 我们认为 应控制在冶标 规 定 三 中上 限 , 大致在 为好 。 对中的形晌 从 值 来 看 , 的影 响居第四位 , 它对 中值 的提高有一定不利作用 。 由 式可 预 测 到 每 土 〕 , 大致可期 望冲值 干。 。 固溶于 铁 素体和奥氏体中 , 能提高钢 的硬 度和 强度 , 而对塑 性有所降低 。 但在 中 , 是提高钢 抗氧化性 的主要元素 , 过多地降低 的 含量 , 必将降低这种钢 的 抗氧 化性 。 综 合两方面考虑 , 不能控制过高也不宜过低 , 尤 其 不能只为单纯 提高协值 而栖牲 钢 的 抗氧化性能 。 因此 , 我们 提 出 将 控制在 是较适 宜的 , 冶标规定 。 对币的形 晌 对哈的影响居最末一位 , 但 由于 。 一 , 故 对小值 也有显著 的不 利作用 。 由 式可预 测出 每 士 , 伞值 不 。 在 中主要是用来提高钢 的抗权化性和 耐腐蚀性 , 对机能的改善是有童要 作 用 的 。 但它主要改善的是抗氧化和 耐蚀性 , 相 比 之下 , 对塑性影响就居次要位里 了 。 因此 , 尽管 。 是 负值 , 表 明 对寸有下降趋势 , 但并不能因此 而将 控制过低 以至于使 的 主要性能达不 到要求 。 为此提出 应控制在 为好 , 冶标规定 。 气 三 、 分 布检验 , 对 原 冶标提 出修 改意见 根据 炉原始数据 , 不难作出 成分和 寸值 的频率分布曲线 如图 和 图 所示 。 由图 可见 的实际 分布并不是渐近正态 的 , 偏高的炉数有相 当的频 率 ,充分说 明 生产中对 成分 的控制是不正 常 、 不理想的 。 的分布既然表现为偏态 , 而 又是影响今值 的 最主要的 因素 , 所 以也就不 能 期 望 协值的分布是渐近正态 的 。 事实上 , 由图 可 看出 协值 的实际频 率曲线不但是 非正态 的 , 而且在性能合格线 以下的炉数 占有相 当大 的 比例 。 所 以今 后冶炼中对 的控 制一方面应 按前面所提出的范围进 行控 制 , 另一方面要严 格规 章制度 , 首 知 定 的控制 , 使其 统计分布趋于正态化 。 么

10 鉴 0.41 0.425 (C)% w 实际频率曲线…按治炼中限制的正态曲线 图2C的频率分布曲线 ! 格 线 合格区 不合格区 55 Ψ() 图3中的频率分布曲线 图2中还画出了一条用虚线表示的正态曲线,这是一条理想化的、假定严格按照冶标控 制的C正态密度曲线。它的参数是这样确定的: 根据原冶标规定:C的范围为0.35~0.50%,则 1 EC}=C治=2(0.50+0.35)=0.425(%) 假定冶标允许有5%的双侧废品率,则 1.960=÷(0.50-0.35)=0.075% 因此 g=0.0383(%),D{C}=g2=0.00147(%)2 于是R.V.C~N(0.425,0.03832),其d.f为 1 f(c)=V2r×0.0383xp (c-0.425)2 2×(0.0383)2 r =10.44exp{ (c-0.425)21 0.003 (5) 124

嫉次碎︵ 〔 ,‘ — 实际 级率 曲线 · · , … … 按冶炼 中限制的正 态 曲线 图 的频率分布 曲线 性 合格区 、 , 萝‘ 图 幸的须 率分布 曲线 图 中还画出 了一条用虚线表示的正态 曲线 , 制 的 正态 密度曲线 。 它的 参数是这样确定的 根据原冶标规定 的范围为 。 , 这是一 条理想化的 、 假定严 格按照冶 标控 一 , 、 匕 七 于 冶 一万 吸 万 艺匕气为 少 ‘ 假定冶标允许有 的双 侧废 品 率 , 则 。 分行口 二 一石一 叹 。 丘 一 口 各扮 。 勺为 ‘ 因此 , 卜 连 么 于是 , 二 、了 一 下 兀 , 其 为 一 之 ‘ · “ 一

按(5)式容易画出图2中的理想正态密度曲线(虚线),其峰值为 ,'max{f(c)}÷10.44 将按冶标控制的理论分布曲线(5)与北京钢厂的实际频率分布曲线在图2中进行对比,结 果发现:实际生产中的C平均值实=0.41%已经低于治=0,425%,但还经常因C高而导致 业不合,如果真的要严格按冶标控制,那么ψ不合的情况还要严重得多,废品串会更高。 这种情况从另一方面还可以得到证明。 由50炉原始数据可求得各成分的平均值:0实=0.41%,Si失=2.45%,Mn失= 0.37%,P实=0.020%,Cr实=8.68%。如果将它们代入回归方程(3)中,则可求得中的 覆测值(也就是实际控制所得的中平均值)ψ实≈55%,它刚刚够冶标的最低限,处于危险 款态。 如果将冶标中限各成分:C冶=0.425%,Si冶=2.5%,Mn治=0.3728%,P冶= 0.025%,Cr帝=9%,代入回归方程(3)中,则所求得的中预测值为中≈54.6%,说明按 冶标中限控制基本上达不到中的规格要求, 再看我们在本文第二部分所提出的建议成分,其中限为C控=0.38%,Si控=2.35%, Mn整=0.525%,F整=0.025%,Cr控=8.7%,如果将它们代入回归方程(3)中则中的 预极值为中=57%,说明若按建议成分进行挖制,从平均意义上说,可期望中值比冶标低限 提高约2%。 以上讨论不仅说明采用建议成分能够提高产品合格率,而且充分说明了:原冶标(YB11一 69)中对各化学成分所规定的控制范围的确是不合理的,特别是对于C所规定的范围更不合 理,这是造成废品的根本原因,因此原冶标必须修改。实际上,我国关于4Cr9Si2的冶标是 延用苏联51年的标准,而苏联早在61年就修改了标准,将C成分已改为0.35~0.45%,即降 低了C的控制标准,而我们一直到T5年为止还在继续用苏联的过时货,这就不能不大吃苦 头。 此外,我们还参考了日本、西德、苏联等国家关于4C9Si2钢种的现行标准,不仅发现 我国冶标所规定的C规格偏高,而且所规定的中值也是比较高的。我国YB11一59规定:中> 55%,而日本JISQ4902却规定:b>35%,西德DIN1760031系统规定:中为40~45%。本 来根据上面回归分析的结果可知:C偏高则所得产品的ψ值必然会低,但标准要求反倒比别 人要高得多,可以设想:这种不合理的标准将给现场生产带来多大的困难!据此,我们对原 冶标YB11一59关于4Cr9Si2的规定提出以下修改意见: 1.若一定要满足用户对中值的要求时,可考虑将原冶标中C成分降低为0.33~0.43%, 根据我们用回归方程预测的结果,降低C量将十分有利于提高业值,同时不必担心其他机能 指标不合, 2.或者为了保证4C9Si2的C含量不变,可在广泛征求用户意见的基础上参照日本、 西德等国的标准将ψ值的规定适当降低。 四、几点结论 1.对4C9Si2来说,生产中中值不合的主要原因由统计分析可知:C是影响中的第一 位的、最显著的因素,要改善ψ,C应尽量往下限控制 2,按回归方程预测和“金属学”理论分析,建议采用下列控制成分: 125

按 式 容易画 出图 中的理想正态 密度 曲线 虚线 , 其峰值为 ‘ 执 币 将按冶标控制 的理论分布曲线 与北京钢 厂 的实际频 率分布曲线在图 中进行对比 , 结 果 发现 实际生产中的 平 均值 石实 已经低 于 刀冶 二 。 , · 但还经常因 高而导致 吟不合 , 如果 真的要严 格按冶标控 制 , 那 么吟不 合的情 况还要严 重得多 , 废 品率会更 高 。 这种情 况 从 另一方面 还可 以得 到证 明 。 由 炉原始数 据可求 得 各成 分 的平 均值 刀实 。 , 一 获实 , 五实 。 , 户实 。 , 飞万实 , 。 如果 将它们代入 回归 方程 中 , 则可求得 今的 汉洲位 《也就 是实际控 制所得 的 中平 均值 冲实 、 , 它 刚刚 够 冶标 的最低 限 , 处于危险 睡矛’ 如果将 冶标 中限 各成分 口冶 。 , 丐 冶 , 丽石冶 。 , 声冶 , 。 。 。 , ℃、 冶 。 , 代入 回归 方程 中 , 则所求得 的令预 测值为矿、 , 说 明按 冶标 中限控制 基木 上达不 到 冲的规 格要求, 再看 我们 在本文 第二部分所提 出的建议成分 , 控 , 预极值为 中 , 提高约 。 户控 。 , 厄奋硅 了 , 说 明若 按建议 成分进行控 制 , 其 中限为 口控 , 丐 控 , 如果将它们代入 回归方程 中则 币的 从平 均意义 上说 , 可期 望今值 比冶标低 限 以 上讨论不仅 说 明采用建议成分 能够提高产品合 格率 , 而月 充分说 明了 原冶标 一 中对 各化李成 分所规定的控 制范围的确是不 合理 的 , 特 别是 对于 所规定的范围更不 合 理 , 这是造成废品 的根 本原 因 , 因此原冶标必须 修改 。 实际 上 , 我 国关于 的冶标是 延用 苏联 年的标准 , 而 苏联早 在 年就 修 改 了标准 , 将 成 分 巳改为。 。 , 即降 低 了 的控制标准 , 而我们一直 到 年为止还在 继续用 苏 联 的过 时货 , 这就不 能不大吃苦 头 。 此外 , 我们还 参考 了 日木 、 西德 、 苏联等国家关于 钢种 的现行标准 , 不 仅发现 我 国冶标所规定的 规 格偏 高 , 而且所规定 的冲值也是 比较高的 。 我国 一 规定 幸 , 而 日本 却规 定 冲 , 西德 系统规定 冲为 。 本 来根据 上面 回归 分 析 的结果可 知 偏 高则所得产 品 的 劝值 必然会低 , 但标准要求反倒 比 别 人要高得多 , 可 以 设 想 这种不 合理 的标准将给现场生 产带来 多大 的 困难 据此 , 我们对原 冶标 一 关于 的规 定提 出以下修改意见 若一定要 满 足用 户 对 今值 的要求时 ,可考虑将原 冶标 中 成分 降低为。 。 , 根据我们用 回归方 程 预 测的结果 , 降低 量 将十分有利于提高 伞值 , 同时不 必担心 其他机能 指标不 合, 或者为了保证 的 含量 不 变 , 可在广泛 征求用 户意见 的基础 上参照 日本 、 西德 等国 的标准将吟值 的规定适 当降低 。 四 、 几 点结论 对 来 说 , 生 产 中 冲值 不 合 的主 要原 因 由统计分 析可 知 是 影 响今的 第一 位的 、 最 显著 的 因素 , 要 改善 冲 , 应 尽量 往下 限控制 , 按回归方程 预 测和 “ 金属学 ” 理论分析 , 建议采用下列控制成分 、 之 , 一沁

c Si Ma P Cr 0.360.40%2.20~2.50%0.45~0.60%≤0.020%8.20~9.20% 3。根据实践经验、理论分析和参考国外资料,对冶标提出修改意见:含C量应从冶标 规定的0.35~0.50%改为0.33~0.43%,或者适当降低塑性指标中值的标准均可。 此文中的计算工作曾得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杨自强同志的帮助。北京钢铁学院数学教研 室冯德坤同志和北京钢厂技校几位数学老师也曾参加过部分工作,在此谨表示感谢1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统计组编:常用数理统计方法,1973.10,科学出版社。 (2)周华章著:工业技术应用数理统计学(上、下册),196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3)北京钢铁学院金相及热处理教研组编:金属学,1961.10,中国工业出版社。: 126

三 根据 实践经脸 、 理论分析和参考国外资料 , 对冶标提出修改意见 含 量应 从冶标 规定的。 改为 。 。 , 或者适 当降低塑性指标 小值 的标准均可 。 此文中的计算工作曾得到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杨 自强 同志的帮助 。 北京钢铁学院数学教研 室 冯德坤同志和北京钢厂 技校几位数学老师也曾参加过部分工作 , 在此谨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 〕 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统计组编 常用数理统计方法 , 。 , 科学出版社 。 〔幻 周 华章著 工业技术应用数理统计学 九 下册 , 年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 〕 北京钢铁学院金相 及热处理教研组编 金属学 , , 中国工 业 出版社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