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I:10.13374/j.issn1001-053x.1983.03.008 北京钢铁学院学报 1983年第3期 冷轧带钢轧机的单辊传动和异径轧制 北京钢铁学院陶洪酶刘宝珩* 北京带钢厂许庆成 摘要 根据轧制理论,在一般四辊轧机上轧制薄带钢时,常常认为相当接近于简单轧制条件, 这时两轧辊的轧制力矩相等。测定表明,由于辊径不可避免地存在微小差别,接轴上的力矩 常出现分配不均的情况,这应作为传动零件强度计算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冷轧带钢轧机 实行“单辊传动,异径轧制”方案是可行的。实践证明它可保证轧机受力零件的安全,增加 压下率,减少道次,从而提高轧机生产率。 一、前言 冷轧带钢轧机主机列传动力矩自主电动机经由减速机和齿轮座,通过两根接轴分配到上 下两个轧辊。在简单轧制条件下,上下辊的轧制力矩相等,上下接轴的传动力矩自然也相 同。在实际轧制条件下,例如两辊直径不等,则上下辊的轧制力矩将相应存在差别,辊径大 的其值将大,辊径小的其值要小。采利可夫〔1〕提出了计算方法。维德林〔2)也提出了传动 功率在直径不等的轧辊上分配的计算公式。在冷轧薄带钢轧机上,两工作辊直径相差甚小, 常认为相当接近于简单轧制条件。然而在轧机的测定中常发现,上下两接轴传力矩有时相差 甚大,其中之一趋于零或等于零的情况。这自然就引起人们对实际轧制过程的关注,古可等 〔3〕用在接轴间隙卡软金属片的方法,直接判别铝箔轧机的买际传动方式,并作出了正确的 结论。 二、实验条件 为了解冷轧薄带钢轧机的实际传动情况,作者采作电测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是在我 院冷轧实验车间的四辊轧机 上进行的。轧机的工作辊直 径为90毫米,支撑辊直径为 200毫米,辊身长度为200毫 米。轧辊均使用滚动轴承。 轧机主机列的组成和测定部 位如图1所示。,测定时使用 的工作辊实际直径为:上辊 90.70毫米,下辊90.90毫米, 辊径差0.2毫米,在该轧机 图1主机列的组成和测定部位 *参加工作的还有朱盂克、江槟及姜江同志。 84
北 京 铜 铁 学 院 学 报 年第 期 冷轧带钢轧机的单辊传动和异径轧制 北 京钢铁 学院 陶洪璐 刘宝琦 价 北 京 带 钢 厂 许 庆成 摘 要 根 据 轧制理论 , 在一 般四 辊 轧机 上轧制 薄带钢 时 , 常常认为相 当接近于 简单轧制 条件 , 这 时两 轧辊 的轧 制 力矩 相等 。 测 定表 明 , 由于辊径 不可 避免地存在微 小差 别 , 接轴 上的 力矩 常出现 分 配 不均 的情 况 , 这应 作为传动零件强度计算的基础 。 在一 定条件下 , 冷轧带钢 轧机 实行 “ 单辊 传动 , 异径 轧制” 方 案是 可 行 的 。 实践 证 明它可保 证轧机受 力零件的安全 , 增加 压 下率 , 减 少 道次 , 从而提 高轧机生产率 。 一 、 前言 冷 轧带钢 轧机 主机列 传动力矩 自主 电动机经由减 速机和 齿轮座 , 通过两根接轴分 配 到上 下 两个 轧辊 。 在 简单 轧制 条件下 , 上下辊 的轧制力矩 相等 , 上下 接轴 的 传动力矩 自然也 相 同 。 在 实际 轧制 条件下 , 例如 两辊 直径 不 等 , 则 上下 辊 的 轧制 力矩 将相应 存在差 别 , 辊径大 的 其值将大 , 辊 径 小 的其 值要小 。 采 利 可夫 〕提出 了计算方 法 。 维德 林 〕也提出 了传动 功率 在直径 不等 的 轧辊 上分配 的计算公式 。 在 冷 轧薄带 钢 轧机 上 , 两 工作辊直径相差 甚 小 , 常 认 为相 当接 近于 简单轧制 条件 。 然而在 轧机 的测 定 中常发现 , 上下 两接轴 传力矩 有 时相差 甚 大 , 其 中之 一趋于零或等于零 的情 况 。 这 自然 就 引起人们 对实际 轧 制过程 的关注 , 古可 等 〔 〕用 在接 轴 间隙卡软金 属片的方法 , 直接判别 铝 箔轧机 的实际传动方式 , 并 作出 了正 确的 结 论 。 二 、 实验 条件 为了解冷轧薄带钢 轧机 的 实际传动情 况 , 作者采 作 电测 法进行 了实验研究 。 实验是 在我 院冷轧实验车间的四 辊 轧机 上进行 的 。 轧机 的 工 作辊 直 径 为 毫 米 , 支撑辊 直 径 为 毫米 , 辊身长 度 为 毫 米 。 轧辊均 使 用滚 动轴 承 。 轧机主机列 的组成和 测定部 位 如 图 所 示 。 测 定时使用 的 工 作辊 实际直径 为 上辊 。 毫米 , 下 辊 毫米 , 辊 径 差 毫米 , 在该 轧机 护一 一一 卜 二二口沪一 趁遥 口习 图 主机 列 的组 成和 测定部位 , 参加 工 作的还 有朱孟 克 、 江 槟及 姜 江 同志 。 DOI :10.13374/j .issn1001-053x.1983.03.008
通常的使用范围内。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 1,轧辊压靠时的情况冷轧薄带钢时通常使用预压力,即轧制前轧辊是压靠的。在两 辊转动的情况下,调整压下螺丝,得到图2所示的压力和力矩示波图。自左至右,表示轧辊 逐渐压靠,压力不断上升,传动力矩在滞后一段时间以后也相应上升。随后停止压下电机, 压力和力炬均保持恒定。最后是提升压下螺丝,压力和力矩逐渐下降至零,这时两轧辊分 离。轧机逆转时,情况类似,见图3。实验确认,不论轧辊的转动方向,与辊径稍大的下辊 相连接的下接轴中的传动力矩总是和它的转动方向一致,即为正值。而与辊径稍小的上辊连 接的上接轴中的传动力矩总是和它的转动方向相反,即为负值。如果把两辊对调,即把辊径 P 图2 M下 图3 稍大的作为上辊,.辊径稍小的作为下辊,则上接轴中的传动力矩总为正值,下接轴中的传动 力矩总为负值。由此可见,当轧棍空转并预压时,尽管辊径差仅为0.2毫米,却使直径稍小 的轧辊不能保持主动状态,而被直径稍大的轧辊所带动,使传动性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可以 85
通常的 使用范围内 。 三 、 实验结果 和分 析 轧辊压靠时的情 况 冷 轧 薄带钢 时通常使用 预压 力 , 即 轧制前轧 辊是压靠的 。 在两 辊转动的情 况下 , 调 整 压下 螺丝 , 得 到图 所 示的压 力 和 力 矩 示波图 。 自左 至右 , 表未轧辊 逐渐压 靠 , 压 力不断 上升 , 传动 力矩 在 滞后一 段 时间以后 也 相应 上升 。 随后 停止压下 电机 , 压 力和 力矩均 保持恒 定 。 最后 是提 升压 下螺丝 , 压 力和 力矩 逐渐下降 至零 , 这 时两 轧辊分 离 。 轧机逆 转时 , 情 况类似 , 见 图 。 实验确认 , 不论轧辊 的 转动方 向 , 与辊 径稍大 的下辊 相连接 的下接 轴 中的 传动力矩 总是和 它 的 转动方 向一 致 , 即 为正 值 。 而 与辊径稍小的 上辊连 挤的 上接 轴 中的 传动 力矩 总是 和 它 的 转动方 向相反 , 即 为负值 。 如果 把两 辊 对调 , 即把辊径 左 ‘ 户百之州 图 入 下 万 一一一 火 一 火 一女 一 二二二 才 二 一 二 一 二二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卜 才 分 一 〔 一 -一 图 稍大的 作大么狠 , 辊径稍小的 作为下 辊 , 则 上接 轴 中的 传动 力矩 总 为正 值 , 下 接 轴 中的 传动 力矩 总为负值 。 由此可见 , 当轧辊空 转 并预压 时 , 尽管辊径差 仅 为 毫米 , 却使直径稍小 的轧辊 不 能保 持主 动状 态 , 而被 直 径 稍大的 轧辊所带 动 , 使传动性 质发生 了重 大 的变 化 。 可 以
这样来认识,当下辊稍大于上辊,两辊存在间隙,进行空转时,上下辊以各自的速度运转, 互不相涉。而当轧辊一旦压靠,则以较大线速度运转的下辊,通过摩擦,力图使线速度稍小 的上辊以相同的线速度运转,从而使上辊的转速瞬时稍有增加。由于传动零件间存在的间 隙,使其脱离了上辊传动系统,而为下辊所带动。接着上接头、上接轴和上齿轮等亦顺序发 生同样的转变,使整个上辊系统为下辊系统所带动,并趋于有较大的转速。从另一方面来 看,当轧辊间存在间隙并空载运转时,下齿轮是由电动机经减速机传动,然后又传动上齿轮 的。而当轧辊压靠后,这个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因为上齿轮的转速有超前于下齿轮并传动下 齿轮的趋势。这样,在下齿轮的反力矩和工作辊间摩擦力矩作用下,在上辊系统中便产生一 个和转动方向相反的内力矩,这就是图2和图 3中的M下。这个力矩由于轧辊间的滑动而保 kg-M 持为某一值,设辊间的压靠力为P,辊径为D, 辊间摩擦系数为μ,则M上=士PDμ 以 显然,在下辊系统中,亦产生和上述力矩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而与下辊转动方向一致的一 个力矩,它与轧辊轴承中的摩擦力矩一起, -60 组成了图2和图3中的M上。实验证明,当两 -00 辊压靠并转动时,预压力和上下接轴中的力矩 图4 预压力和力矩的关系 大体成正比关系,如图4所示。大辊力矩为 正,小辊力矩为负。减速机的输出力矩为两者的代数和。 2. 轧制时的情况从预压转变到轧制过程,上下接轴的力矩将发生有趣的变化,图5 可清楚地看到变化的全过程。轧辊转动后逐步增加预压力,上下接轴中的力矩逐渐增大,这 时上接轴的力矩为负,下接轴的力矩为正,表明了上辊为下辊所带动的特点。.当将轧件送入 时,上接轴的力矩由负变正,下接轴的力矩由大变小,保持为正值。这时,上辊显然恢复了 主动伏态,但两接轴力矩不等。如以较薄的轧件或较小的压下率轧制时,上接轴力矩由负变 为零,下接轴力矩由大变小,保持为正值(见图6)分析这个过程时应注意到,薄带轧制时 虽压力较大,而力臂甚小,总的来说轧制力矩不大,同时使用较大的预压力。当轧件进入预 压的辊隙时,~如预压力足够大,轧辊边缘依然压靠。下辊给予上辊的摩擦力矩足以平衡轧制 P左 图5 86
这样来认识 , 当下辊稍大于上辊 , 两辊存在间隙 , 进行 空 转时 , 上下 辊 以 各自的速度运转 , 互 不 相涉 。 而 当轧辊一旦压靠 , 则 以较大线速度运 转 的下辊 , 通过摩擦 , 力图 使线速度稍小 的 上辊 以 相 同的线速度运 转 , 从而使 上辊 的 转速瞬 时稍有增加 。 由于 传动 零件间存在 的 间 隙 , 使 其脱离了上辊传动系统 , 而为下 辊所带 动 。 接 着上接头 、 上 接轴和上 齿轮等亦顺序发 生同样 的 转变 , 使整 个上 辊系统 为 下 辊 系统所带 动 , 并趋于 有较大的 转速 。 从另一方面来 看 , 当轧辊 间存在 间隙并空载运 转时 , 下 齿轮是 由电动机经减 速机传动 , 然后 又传动上 齿轮 的 。 而 当轧辊压靠后 , 这个关系也发生 了变化 , 因为上 齿轮的转速 有超前于 下齿轮并传动下 齿轮的趋势 。 这样 , 在下 齿轮的反 力矩 和 工 作辊 间摩擦力矩 作用下 , 在上辊系统 中便产生一 个和 转动方 向相反 的 内力矩 , 这 就是图 和 图 中的 下 。 这 个力矩 由于轧辊间的 滑 动而保 持为某一 值 , 设辊间的压 靠力为 , 辊径 为 , 辊 间摩擦系数 为卜, 则 上 女 卜 显然 , 在下辊 系统 中 , 亦产生和上 述 力矩大小 相 等 , 方向相反 , 而 与下 辊 转 动方 向一致的一 个 力矩 , 它 与轧辊轴 承 中的 摩擦 力 矩一 起 , 组成 了图 和 图 中的 上 。 实验证 明 , 当两 辊压靠并 转动 时 , 预压 力和上下 接轴 中的力矩 大体成 正 比 关系 , 如图 所示 。 大辊力矩 为 图 预 压 力 和 力矩 的关 系 正 , 小辊力矩 为负 。 减 速机的 输出力矩 为两 者的 代数和 。 轧制 时的情 况 从预压 转变到轧制过程 , 上下接轴的力矩将发生有趣的 变化 , 图 可清楚地看 到变化的 全过程 。 轧辊 转动后 逐 步增加预压 力 , 上下接轴 中的力矩逐渐增大 , 这 时上接轴的 力矩 为负 , 下接轴 的力矩 为正 , 表明 了上 辊为下辊所带 动的 特点 。 当将轧件送入 时 , 上接 轴 的力矩 由负变正 , 下接 轴 的力矩 由大 变小 , 保持为正 值 。 这 时 , 上辊显 然恢 复 了 主 动 伏态 , 但两接轴力矩 不等 。 如 以较 薄的轧件或较小 的压下 率轧制 时 , 上接轴力矩 由负变 为零 , 下接轴力矩 由大变小 , 保 持为正 值 见 图 分析这个过程 时应 注意到 , 薄带轧制 时 虽压力较大 , 而力臂甚小 , 总的来说轧 制力矩 不大 , 同时使用较大 的预压力 。 ’ 当轧件进入预 压 的辊隙时 ,· 如预压 力足够大 , 轧辊边缘 依 然压 靠 。 下辊给予 上辊的摩擦力矩 足 以平衡轧制 推晰 图
力矩时,则上接轴力矩为零,甚至仍保持负值,上辊处于空转或从动状态。反之,当轧件较 厚或轧制压力较大时,轧辊边缘相互分离,或即使接触,但来自下辊的摩擦力矩不足以平衡 上辊的轧制力矩时,则上接轴力矩为正值,上棍转变为主动状态。在辊径稍大的下辊系统中, 传动力矩虽为正值,但亦有明显的变化,即轧制时的力矩比预压时的要小。这是因为在预压 时,下接轴的力矩包括两部分,即等于上接轴力矩的反力矩和轧辊轴承中的摩擦力矩。当轧 件进入辊隙时,两辊有分离的趋势,上述反力矩必然减小,甚至为零。只要压靠时的力矩较 大,轧制力矩较小,则必然有此变化,为判断上辊系统保持空转或从动状态的趋势,我们使用 不同的预压力,分别轧制不同厚度的轧件,得到如下的规律:当预压力较大,轧件厚度较小 或压下率较小,则上辊系统愈易保持其空转或从动状态。反之,预压力较小,轧件较厚,压 下率较大,则上辊系统在轧制时易于转变为主动状态。 P生 M下 图6 四、单辊传动,异径轧制的应用 北京带钢厂三车间90/200×200轧机成批地用0.18×92毫米原料轧制厚0.10毫米的带钢 (60钢),生产中常发生支撑辊断辊,工作辊方头扭断的问题,同时压下量较小,道次较多,影 响生产力的提高。根据上述薄带轧机的传动特点,我们提出了“单辊传动,异径轧制”方 案,以改善该轧机的生产状态。为此进行了全面的测定和对比,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下, 1.等径(中90/φ90),两辊传动 这是原有的生产条件。测定表明,轧制时使用了较大的预压力,其值约为轧制时压力的 90%左右。因此,必须考虑轧辊压靠时接轴所承受的力矩。不同预压力时,两接轴力矩和减 速机输出力矩列于表1。该轧机工作辊方头的扭断通常发生在轧制间隙时间,而不在轧制过 程中:同时,两辊扭断方向相同,均表明压靠时的力矩最大,是造成工作辊方头扭断的主要 原因。 在使轧制压力保持在50吨左右的条件下,轧制该产品约需4一5道(见表2),而该厂 常轧制3一4道,估计实际轧制压力可达60吨,是造成支撑辊断辊的主要原因。从轧制力矩 看出,上接轴力矩趋于零或等于零,表明实际上是单辊传动的。下接轴的力矩也比压靠时显 著地小,不是破坏工作辊方头方头的原因。 87
力矩 时 , 则上接轴力矩为零 , 甚 至 仍保持负值 , 上辊 处于 空 转或 从 动状 态 。 反之 , 当轧件较 厚或 轧制压 力较大 时 , 轧辊边缘 相互 分 离 , 或 即使接触 , 但来 自下 辊 的摩擦力矩 不 足 以平衡 上辊的 轧 制力 矩 时 , 则 上接 轴 力矩 为正 值 , 上辊 转变为主 动状 态 。 在辊径稍大的下辊 系统 中 , 传动 力矩 虽为正 值 , 但 亦有 明显 的 变化 , 即轧 制 时的 力矩 比预 压 时的要小 。 这 是 因 为在预 压 时 , 下接 轴的 力矩 包括两 部分 , 即等于 上接 轴力矩 的反 力矩 和 轧辊 轴承 中的摩攘力矩 。 当轧 件进入 辊 隙时 , 两辊有分 离约趋 势 , 上述反 力矩必 然减小 , 甚 至 为零 。 只 要压 靠 时的 力矩较 大 , 轧制 力矩较 小 , 则 必 然 有此 变 化 。 为判 断 上辊系统保持空 转或 从动状 态的趋势 , 我们使用 不 同的预 压 力 , 分别 轧 制不 同厚度 的 轧件 , 得 到如下 的规 律 当预压 力较大 , 轧件厚度较小 或压下 率较小 , 则 上辊系统愈 易保持 其 空 转或从动状 态 。 反 之 , 预压 力较小 , 轧 件较厚 , 压 下率 较大 , 则 上辊 系统在轧制 时易 于 转变为主 动状 态 。 厂一 土厂吸析以 图 四 、 单辊传 动 , 异径 轧制的应 用 北 京带钢 厂 三车 间 轧机 成批地用 毫米原 料轧 制厚 毫米的带钢 钢 , 生产 中常发 生支撑辊断 辊 , 工 作辊方头 扭断 的 问题 , 同时压 下 量 较小 , 道次 较多 , 影 响生 产 力的 提 高 。 根据 上述薄带 轧机的 传动特点 , 我们 提 出 了 “ 单辊传 动 , 异径轧 制” 方 案 , 以改 善该 轧机的 生产状 态 。 为此 进 行 了全面 的测 定和 对比 , 测 定的 条件和 结果如下 等径 小 小 , 两辊 传动 这 是原有的 生产条件 。 测 定表 明 , 轧制 时使 用 了较大的预压 力 , 其 值约为轧制 时压 力的 。 左右 。 因此 , 必 须 考虑轧辊压 靠 时接 轴所承受 的 力矩 。 不 同预压 力 时 , 两接轴力矩和减 逮机翰出力矩列 于 表 。 该轧机工 作辊方头的 扭断 通常发生在轧 制 间隙时 间 , 而不在轧 制 过 程 中 同时 , 两辊扭断方 向相 同 , 均 表 明压 靠时 的 力矩 最大 , 是造 成工 作辊方头 扭断 的主 要 原 因 。 在使轧 制压力保 、 持在 创屯左右 的 条件下 , 轧 制该产 品约需 一 道 见 表 , 而该厂 常轧制 一 道 , 估计实际轧 制压 力可 达 吨 , 是造 成支撑辊断 辊的 主 要原 因 。 从轧 制力矩 看 出 , 上接 轴力矩趋于零或等于零 , 表 明实际 上是 单辊传动的 。 下 接 轴的 力矩 也 比压 靠时显 著 地小 , 不是破坏 工 作辊方头 方头 的原 因
:表1 ,P吨 5.1 13.5 23 30.2 35.7 40.6 46.1 M下公斤米 12.8 34.4 46.2 57.2 75.8 91.6 104.2; M上公斤米 一12.7 -33.8 —45.4 -55 —73.6 -88.8 101.4 M公斤米 0.1 0.6 0.8 2.2 2.2 2.8 2.8 表2 道次 H h % P吨 M下公斤米M上公斤米 M公斤米 1 0.19 0.135 29 50.7 42.4 1 43.4 2 0.135 0.125 7.4 50.1 20.2 0 20.2 3 0.125 0.12 4 49.9 16.8 1 17.8 0.12 0.105 12.5 49.8 14.4 1 15.4 5 0.105 0.10 4.8 49.8 13.6 0.4 14 表3 P吨 .7.8 17 24 29.2 37.7 M公斤米 3 3.2 3.6 3.8 5.2 表4 道次 H h 工% P吨 M公斤米 1 0.185 0.13 29.7 49.5 42.4 2 0.13 0.12 7.7 50.2 19.6 3 0.12 0.11 8.3 47.4 18 4 0.11 0.10 9.0 48.5 14.4 表5 P吨 13.4 23.5 36.6 47.2 M公斤米 1.2 2.4 4.3 8 88
产 表 一 吨 … 公 下 公斤 米 ’ “ 、 一 众而弃某…万而下一编落 一 … 些丘兰 一 … ‘ 一 一 …一 · 一 一 表 万 吨 下公斤 米 。 … … 。 … … , ‘ 续如 · 一 · , · 一 味 ‘ · “ · ‘ … ‘ 吨 了 公斤 米 … 。 表 云 吨 公斤 米 曰一,习一,‘ 一厅‘厅了 」 一 一曰少 一八︺︸ 占, 一 一内 一内 ﹄一﹃ 一 一华一 ,口 ‘ 夕 只 注 通 ‘ 、 司‘ ‘ ,沪 ,声 蕊 二 蕊 表 老口一带牛 … 一
裘6 道次日 h Σ% P吨 M公斤米 1 0.18 0.12 33 42.3 41.6 2 0.12 0.10 16.7 42.3 19.6 2.等径(中90/Φ90),单辊传动 因为只存在一根接轴,压靠时其力矩很小(表3),其值仅相当于轧辊轴承的摩擦力 矩,不足以威胁工作辊方头的安金。轧制时的压力和力矩与两辊传动时的数值基本一致(表 4),轧制压力无明显变化,轧制力矩同样亦不危及工作辊的安企。 3.异径(中60/φ90),单辊传动 压靠时接轴的力矩同样很小(表5),所以不会危及工作辊的方头。 由于使用了一个直径为60毫米的小工作辊,不但使轧制压力比原有的生产条件降低16%, 确保了支撑辊的安全,且增加了压下率,使轧制道次减少为2道,从而提高了轧机生产力 (表6)。这时校轴所承受的最大力矩与等径两辊传动时的最大值相当,而比那时的压靠力 矩的一半还小,所以能够保证工作辊的安全。 上述实验证明,“单辊传动,异径轧制”方案可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支撑辊断辊,工作 辊扭断方头等问题,且可增加压下幸,减少道次,提高轧机的生产力。1981年9月下旬,北 京带钢厂组织试生产,因措施简使,效果显著,便在一个班中连续使用,10月中旬起在该轧 机的两个班组中同时应用,至今已经一年多,生产正常。 五、小 结 实验研究初步表明: 1.在预压力作用下,工作辊径的微小差别对冷轧薄带钢轧机的传动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薄带轧制中常出现的两接油中传动力矩分配不均,某一接轴的力矩趋于零或等于零,由于 辊径差事实上不可能消除,使用较大预压力亦常属必要。可以认为:轧辊传动力矩在两个轧 辊上的分配并不总是大致相等的。在运转中的轧机上,即从空转压靠到轧制阶段,辊径稍大 的接轴中传动力矩恒为正值,丽银径稍小者,共传动力炬可从负值1至正值的广泛范围内变 化,这是薄帶钢轧机的传动特点。在轧制的实验研究和电测实践中,对此应予充分注意。 2.为使这类轧机的设计逐步接近实际状况,接轴等传动零件的计算力矩应以压靠时的 力矩为基础,测定的结果和零件的实际破坏情况都证明这时的力矩最大。 3.这个传动特点,在实践中亦可为我们所利用。对于这类轧机,尽管其主机列都是由 主电动机通过减速机和齿轮座传动两个轧辊,但在一定条件下实际上是单辊传动的。一般看 来,肾轧件较薄、使用预压力较人,例如薄带轧机和平整机等,在直径稍小的轧辊上,其传 动接轴可能实际上不起应有的作用,甚至有害。由于轧作较薄,又是成卷操作,轧入条件能 够保证,均有可能实现单辊传动。在共主机列中,自然可将齿轮座从设计中取消,从而可以 减少设备投资。使用中亦可减少维修和能耗等经常费用,取得一定的经济效果。并可充分利 89
表 道次 乙 吨 公斤 米 等径 小 小 , 单辊传动 因为只 存在 一 根接 轴 , 压 靠时 其 力矩 很 小 表 , 其值仅 相 当于 轧辊 轴承 的 摩擦力 矩 , 不 足 以威胁 工 作辊方 头 的 安全 。 轧 制时 的压 力和 力矩 与两辊 传 动时 的 数值 基本一 致 表 , 轧 制压 力无 明显 变 化 , 轧 制 力矩 同样 亦 不危 及工 作辊 的 安 全 。 异 径 小 小 , 单辊传 动 压 靠 时接 轴 的 力矩 同样 很小 表 , 所 以 不会危 及工 作辊 的方头 。 · 由于使 用 了一 个直 径 为 毫米的小 工 作辊 , 不但使轧 制压 力 比原有的 生 产 条件 降低 , 确保 了支撑辊 的 安全 , 且增 加 了压下 率 , 使轧 制道次 减少 为 道 , 从而提 高 了轧机 生产力 表 。 这 时长 轴所承受 的 最大 力矩 与等径 两辊 传动时 的 最大 值 相 当 , 而 比那 时 的压 靠力 矩 的一 半还 小 , 所 以 能 够保 证 工 作辊 的 安全 。 上述 实验证 明 , “ 单辊传动 , 异径轧 制” 方 案可 以解决 生 产 中存在的 支撑辊断辊 , 工 作 辊扭断方头等问题 , 且可 增 加压 下 率 , 减少 道 次 , 提 高轧机 的 生 产力 。 年 月下 旬 , ’ 北 京带钢厂 组织试 生 产 , 因措施 简便 , 效 果显著 , 便 在一 个班 中连 续使 用 , 月 中旬起 在该轧 机 的 两个 班组 中同时应 用 , 至 今 已经 一 年 多 , 生产正 常 。 五 、 小 结 实验研 究 初 步表 明 在 预压 力 作用下 , 工 作辊径 的 微小差 别 对冷轧 薄带 钢 轧 机 的 传 动带来 很大 的影 响 在薄带轧 制 中常 出现的 两接 仙 中传 动力矩 分 配 不均 , 某一接 轴 的 力矩趋于 零或等于零 , 由于 辊径差 事实 上 不可 能 消除 , 使 用 较大 预压 力亦常属 必 要 。 可 以认 为 轧 辊 传 动力矩 在 两个轧 辊 上的分 配 并 不 总是 大致 相 等的 。 在 运 转 中的 轧机 上 , 即从空 转压 靠 到轧 制 阶段 , 辊径稍大 的接 轴 中传动力矩恒 为正 值 , 而馄 径稍小者 , 其传动力炬 叮从 负 旋至正 值的 广 泛 范围内变 化 , 这是 薄带钢 轧机的 传 动特 点 。 在 轧 制 的 实 验研 究 和 电测 实践 巾 , 对此 应予充分 注意 。 为使这 类轧 机 的设 计逐 步接 近 实际状 况 , 接 轴 等 传 动零件 的 计 算力矩应 以压 靠时 的 力矩为基础 , 测 定的 结 果 和零件 的 实际 破坏 情 况 都 证 明这 时 的 力 矩 最 大 。 这个 传 动特 点 , 在 实践 中亦可 为我 们 所利 用 。 对于这 类轧机 , 尽 管 其主机 列都是 由 主 电动机通 过减 速机 和 齿轮座 传 功 两个轧 辊 , 但 在一 定条件下 实际 上是 单辊传动的 。 一 般看 来 , 当轧 件 较薄 、 使用 预压 力较大 , 例如 薄带 轧机 和 平整 机 等 , 在 直 径 稍小 的 轧 辊 上 , 其传 劝接 轴可 能 实际 上不起应 有的 作用 , 甚 至 有 害 。 由于轧 件 较薄 , 又是 成卷 操 作 , 轧 入 条件能 够保 证 , 均 有可 能 实现单辊 传动 。 在 其主 机 列 中 , 自然可 将齿轮座 从设 计 中取 消 , 从而可 以 减少 设备投 资 。 使 用 中亦可 减少维 修 和 能耗 等经 常 费用 , 取 得一 定的经 济效果 。 并可充分利
用轧辊,便于换辊,带来操作上的一些好处。 4,使用单辊传动,便有可能大幅度减小空转辊的直径,进行异径轧制,可以降低轧制 压力,保证轧机受力零件的正常工作,同时还能增加压下能力,减少道次,从而提高轧机的 生产率。在带钢厂一年多的使用中证明,“单辊传动,异径轧制”措施简便,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A.N.采利可夫轧钢机1953 (2)B.H.BIP InHaMHka apo kaTHx CTaHoB 1960 〔3)古可重型机械1979.1. Sirle-roll Drive and unegual Diameter Rolling for Cold Strip Mill Tao Hongchou,Liu Baoheng,Xu Qincheng Abstracts The rolling theory deals with only simple rolling condition,but in fact,any rolling procees has,more or lees,some nonsymmetry For instance the diameters between two worle rolls are not absolutely equal This papes diecribes the experience on a four-high strip mill The tests proved that even a little difference bet ween two xork rolls in diameters may cause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the rolling torque.This ought to be the foundation of strength computation of driving pavts.Under certain conditions,cold strip mill may use "single-roll drive and unequal diameter rolling"The practice proved that it could bring us three advantages:increase in reduction,decrease of the rolling pass and the saefty of driving parts. 90
用 轧辊 , 便于换 辊 , 带来 操作上的一 些好处 。 使用 单辊传 动 , 便有可 能大幅度减小 空 转辊的 直 径 , 进 行异 径轧 制 , 可 以降低轧 制 压 力 , 保 证轧机受 力零件 的 正 常工 作 , 同时还 能增加压下 能力 , 减少 道次 , 从而提 高轧机 的 生产率 。 在带钢 厂 一年 多的使 用 中证 明 , “ 单辊传 动 , 异 径轧 制 ” 措施 简便 , 效果显著 。 今 考 文 献 采 利可 夫 〔 〕 ‘ 双 〕 古可 重型机械 轧钢 机 口, 。 从 几 , 一 , , 红 , , , , 卜 一 ,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