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技术与人类》通识课程教学资源(阅读理解)第一次作业-阅读理解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175.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立项核心课程 AO TONG UN 课程名称:生物技术与人类课程号:B1913班级号:F1519101 姓名: 朱亦东 学号:515191910012专业:法学 阅读与理解 阅读文章名称 Causes,consequences and ethics of biodiversity 得分 David Tilman.Causes,consequences and ethics of biodiversity. Nature,2000,405:208-211 中文题目: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后果以及伦理学 姓名:朱亦东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前言 地球上物种多样性的存在仍然是一个谜,并且也可能是解释生物多样性为何 以及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的答案。答案可能在于量化生物在处理其环境的限制 方面所面临的权衡。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反应也涉及到权衡,并且对这些做 法的阐述将会对制定更明智的环境伦理和政策至关重要。 1.背景知识 生物多样性(英文为biodiversity或biological diversity)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 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对于生物多样性,不同的学者所下的定义是不同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立项核心课程 课程名称: 生物技术与人类 课程号: BI913 班级号: F1519101 姓名: 朱亦东 学号: 515191910012 专业: 法学 阅读与理解 阅读文章名称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ethics of biodiversity 得分 David Tilman.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ethics of biodiversity. Nature,2000,405:208-211 中文题目: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后果以及伦理学 姓名:朱亦东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前言 地球上物种多样性的存在仍然是一个谜,并且也可能是解释生物多样性为何 以及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的答案。 答案可能在于量化生物在处理其环境的限制 方面所面临的权衡。 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反应也涉及到权衡,并且对这些做 法的阐述将会对制定更明智的环境伦理和政策至关重要。 1. 背景知识 生物多样性(英文为 biodiversity 或 biological diversity)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 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对于生物多样性,不同的学者所下的定义是不同

的。例如oNorse et al..(1986)认为,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多个层次上。而Wilson等人认 为,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形式的多样性("The diversity of life")Wilson&Peter,.1988; Wilson,.1992)。孙儒泳(2001)认为,生物多样性一般是指"地球上生命的所有变异"。 在《保护生物学》一书中,蒋志刚等(1997)给生物多样性所下的定义为:"生物 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 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是生命变化的程度。这可以是指在一个区域、生物群丛或行星范 围之内的基因变化、物种变化或生态系统变化。陆地生物多样性在靠近赤道的低 纬度地区往往是最高的,这似乎是由于温暖的气候和高初级生产的结果。海洋生 物多样性在西太平洋沿海海岸,和在各大洋中纬度带往往是最高的,在那里海洋 表面温度最高。 众所周知,地球最醒目的特征是生命的存在,并且生命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 它的多样性。这种生物多样性长期以来一直是奇迹和科学好奇心的来源,但同时 越来越成为人们担忧的问题。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统治显着降低了世界各地许 多栖息地物种的多样性,并正在加速灭绝。随着这些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产生,引 起的更多问题之一就是生物多样性损失的程度;生态运作的稳定性,生产力和其 他方面以及自然生态系统是否依赖于生物多样性? 存在充分的理由假设,但是,生态不再是自然历史观和简单言语逻辑摇摆的 学科。随着1993年出版的Schulze和Mooney编辑的一本书,对于生物多样性对 生态系统过程的潜在影响的兴趣正在重新被燃起。鉴于这个话题在大约七年前才 成为科学探究的主要重点,所以毫不奇怪,它仍然是有争议的。事实上,最大的 惊喜可能是这项工作发展的快速,广度和深度,以及从中出现的一般性。 这篇文章从“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共存和生态系统功能”“社会

的。例如 oNorse et al.(1986)认为,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多个层次上。而 Wilson 等人认 为,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形式的多样性("The diversity of life")(Wilson & Peter,1988; Wilson,1992)。孙儒泳(2001)认为,生物多样性一般是指"地球上生命的所有变异"。 在《保护生物学》一书中,蒋志刚等(1997)给生物多样性所下的定义为:"生物 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 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是生命变化的程度。这可以是指在一个区域、生物群丛或行星范 围之内的基因变化、物种变化或生态系统变化。陆地生物多样性在靠近赤道的低 纬度地区往往是最高的,这似乎是由于温暖的气候和高初级生产的结果。海洋生 物多样性在西太平洋沿海海岸,和在各大洋中纬度带往往是最高的,在那里海洋 表面温度最高。 众所周知,地球最醒目的特征是生命的存在,并且生命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 它的多样性。 这种生物多样性长期以来一直是奇迹和科学好奇心的来源,但同时 越来越成为人们担忧的问题。 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统治显着降低了世界各地许 多栖息地物种的多样性,并正在加速灭绝。 随着这些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产生,引 起的更多问题之一就是生物多样性损失的程度;生态运作的稳定性,生产力和其 他方面以及自然生态系统是否依赖于生物多样性? 存在充分的理由假设,但是,生态不再是自然历史观和简单言语逻辑摇摆的 学科。 随着 1993 年出版的 Schulze 和 Mooney 编辑的一本书,对于生物多样性对 生态系统过程的潜在影响的兴趣正在重新被燃起。鉴于这个话题在大约七年前才 成为科学探究的主要重点,所以毫不奇怪,它仍然是有争议的。事实上,最大的 惊喜可能是这项工作发展的快速,广度和深度,以及从中出现的一般性。 这篇文章从“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共存和生态系统功能”“社会

权衡与伦理”三个方面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深刻讨论。 2.文章亮点 学术性。本篇文章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采用多种途径从中引出符合实际 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引用了具有说服力的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 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进行严谨的论证。 科学性。该篇文章不只是运用材料的罗列,而是运用图表、例图、对比、类 比等手法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更好地使得读者的感性认识 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共存和生态系统功能”这一节中,作者运用了类比 手法,将生态系统比作一个经济系统,“自然界中好像运行着一个自由市场主导的 经济体系”,生物物种如市场主体一般相互竞争,强者会被留下,而弱者将会被淘 汰。通过类比手法更好地使读者体会到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竞争,加深堵着的理解 和体会。 创造性。作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作者提出了 “物种的数量与该地域系统的生产力水平成正相关”,并且进行了相应的试验,通 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制表、分析等一系列处理,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使得自 己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 理论性。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文从字顺,而且准确、 鲜明、和谐、生动。 3.读后感 第一次接触自身专业之外的英文论文,这次对《Nature》上“生物多样性”相 关论文的拜读和思考使我受益匪浅。虽然大量的单词对流畅阅读造成了一定的阻 碍,但是通过查阅资料,借助网络等方式对这篇文章进行的深入理解与分析,不

权衡与伦理”三个方面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深刻讨论。 2. 文章亮点 学术性。本篇文章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采用多种途径从中引出符合实际 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引用了具有说服力的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 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进行严谨的论证。 科学性。该篇文章不只是运用材料的罗列,而是运用图表、例图、对比、类 比等手法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更好地使得读者的感性认识 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共存和生态系统功能”这一节中,作者运用了类比 手法,将生态系统比作一个经济系统,“自然界中好像运行着一个自由市场主导的 经济体系”,生物物种如市场主体一般相互竞争,强者会被留下,而弱者将会被淘 汰。通过类比手法更好地使读者体会到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竞争,加深堵着的理解 和体会。 创造性。作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作者提出了 “物种的数量与该地域系统的生产力水平成正相关”,并且进行了相应的试验,通 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制表、分析等一系列处理,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使得自 己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 理论性。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文从字顺,而且准确、 鲜明、和谐、生动。 3. 读后感 第一次接触自身专业之外的英文论文,这次对《Nature》上“生物多样性”相 关论文的拜读和思考使我受益匪浅。虽然大量的单词对流畅阅读造成了一定的阻 碍,但是通过查阅资料,借助网络等方式对这篇文章进行的深入理解与分析,不

仅提升了自己阅读专业论文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对生物多样性相关 知识的认识。 在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问题后,我们应当深刻理解到生 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从自身相关专业知识来看,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已经 进入立法体系。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 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 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三有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保护 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 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农业 部分)》《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国家重 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等等重要法 律法规,充分体现了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 国际上,我们也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来 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 约,于1992年6月1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 在内罗毕通过,1992年6月5日,由签约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 与发展大会上签署。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常设秘书处设在加拿大 的蒙特利尔。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是全球履行该公约的最高决 策机构,一切有关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大决定都要经过缔约国大会的通 过。 通过立法相关保护,我们应当力求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组成成 分的可持续利用、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共享遗传资源的商业利益和其它形式的利用 的目的

仅提升了自己阅读专业论文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对生物多样性相关 知识的认识。 在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问题后,我们应当深刻理解到生 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从自身相关专业知识来看,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已经 进入立法体系。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 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 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三有名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保护 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 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农业 部分)》《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国家重 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等等重要法 律法规,充分体现了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 国际上,我们也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来 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 约,于 1992 年 6 月 1 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 在内罗毕通过,1992 年 6 月 5 日,由签约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 与发展大会上签署。公约于 1993 年 12 月 29 日正式生效。常设秘书处设在加拿大 的蒙特利尔。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是全球履行该公约的最高决 策机构,一切有关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大决定都要经过缔约国大会的通 过。 通过立法相关保护,我们应当力求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组成成 分的可持续利用、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共享遗传资源的商业利益和其它形式的利用 的目的

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当是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一部分的共 识,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应当涵盖了所有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把传 统的保护努力和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的经济目标联系起来,建立公平合理地共享 遗传资源利益的原则,尤其是作为商业性用途。 最后,除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共手段,个人也应当肩负起力所能及的保 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人类自然的和谐共存 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志刚.保护生物学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孙儒泳.《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9,21(s):19-23 3)What is biodiversity?.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 4)Gaston,Kevin J.Global patterns in biodiversity.Nature.11 May 2000,405(6783):220 -227. 5)Field,Richard;Hawkins,Bradford A.;Cornell,Howard V.;Currie,David J.; Diniz-Filho,J.Alexandre F.;Guegan,Jean-Francois;Kaufman,Dawn M.;Kerr, Jeremy T.;Mittelbach,Gary G.;Oberdorff,Thierry;O'Brien,Eileen M.;Turner,John R.G.Spatial species-richness gradients across scales:a meta-analysis.Journal of Biogeography.1 January 2009,36 (1):132-147. 6)Tittensor,Derek P.;Mora,Camilo;Jetz,Walter;Lotze,Heike K.;Ricard,Daniel; Berghe,Edward Vanden;Worm,Boris.Global patterns and predictors of marine biodiversity across taxa.Nature.28 July 2010,466 (7310):1098-1101

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当是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一部分的共 识,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应当涵盖了所有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把传 统的保护努力和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的经济目标联系起来,建立公平合理地共享 遗传资源利益的原则,尤其是作为商业性用途。 最后,除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共手段,个人也应当肩负起力所能及的保 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人类自然的和谐共存 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志刚. 保护生物学[M].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2) 孙儒泳.《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9,21(sj):19-23 3) What is biodiversity?.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 4) Gaston, Kevin J. Global patterns in biodiversity. Nature. 11 May 2000, 405 (6783): 220 –227. 5) Field, Richard; Hawkins, Bradford A.; Cornell, Howard V.; Currie, David J.; Diniz-Filho, J. Alexandre F.; Guégan, Jean-François; Kaufman, Dawn M.; Kerr, Jeremy T.; Mittelbach, Gary G.; Oberdorff, Thierry; O’Brien, Eileen M.; Turner, John R. G. Spatial species-richness gradients across scales: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1 January 2009, 36 (1): 132–147. 6) Tittensor, Derek P.; Mora, Camilo; Jetz, Walter; Lotze, Heike K.; Ricard, Daniel; Berghe, Edward Vanden; Worm, Boris. Global patterns and predictors of marine biodiversity across taxa. Nature. 28 July 2010, 466 (7310): 1098–1101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