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技术与人类》通识课程教学资源(阅读理解)阅读理解_严海洲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4,文件大小:196.6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立项核心课程 课程名称:生物技术与人类课程号:BL913班级号:F1515004 姓名:严海洲 学号:515111910162专业:园林科学与工程 阅读与理解 阅读文章名称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得分 题目: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姓名:严海洲 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1.背景知识 自从1983年转基因技术取得了第一次实验成功以来,转基因就越来越成为人 们关注的话题。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正如克隆技术在带给世人惊喜的同时, 又引发了人们对于技术滥用可能性的担忧和伦理道德方面的争论一样,转基因生 物也承载了许多非议,而最大的焦点无疑就是安全性问题。 所谓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受体 生物基因组中,以改善生物体的特定性状。这些技术的应用,起初是旨在提高庄 稼产量和家畜产量而用于农作物和动物方面。而随着科技发展、需求提高,关于 转基因技术的科学研究的目的深化到了既要能不断改善各种食品的特性和人类所 需的营养,又要能不断获取各种制药用的化合物和有营养的化合物,甚至更多。 例如,通过转基因改变供体受体之间的免疫应答,可以促进医疗事业的飞跃:通 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动物乳腺中挤出有用的药物四。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可以说,转基因生物是从实验室中走出来的。时至今日,它的安全性仍备受 质疑。以转基因食物为例。1998年英国著名的“普斯陶伊事件”中,媒体报道普 斯陶伊博士用转基因马铃薯饲养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的生长异常、体重减轻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立项核心课程 课程名称: 生物技术与人类 课程号: BI 913 班级号: F1515004 姓名: 严海洲 学号: 515111910162 专业: 园林科学与工程 阅读与理解 阅读文章名称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得分 题目: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姓名:严海洲 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1. 背景知识 自从 1983 年转基因技术取得了第一次实验成功以来,转基因就越来越成为人 们关注的话题。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正如克隆技术在带给世人惊喜的同时, 又引发了人们对于技术滥用可能性的担忧和伦理道德方面的争论一样,转基因生 物也承载了许多非议,而最大的焦点无疑就是安全性问题。 所谓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受体 生物基因组中,以改善生物体的特定性状 [1]。这些技术的应用,起初是旨在提高庄 稼产量和家畜产量而用于农作物和动物方面。而随着科技发展、需求提高,关于 转基因技术的科学研究的目的深化到了既要能不断改善各种食品的特性和人类所 需的营养,又要能不断获取各种制药用的化合物和有营养的化合物,甚至更多。 例如,通过转基因改变供体受体之间的免疫应答,可以促进医疗事业的飞跃;通 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动物乳腺中挤出有用的药物 [2]。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可以说,转基因生物是从实验室中走出来的。时至今日,它的安全性仍备受 质疑。以转基因食物为例。1998 年英国著名的“普斯陶伊事件”中,媒体报道普 斯陶伊博士用转基因马铃薯饲养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的生长异常、体重减轻

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虽然此事掀起轩然大波后经英国皇家学会评审,被视为有6 点错误,但当时一度是造成了绿色和平组织、地球之友等反 Seeds Of Deceptior 生物技术组织把这种马铃薯说成“杀手”,策划了焚烧破坏 转基因农作物试验地、阻止GMO产品进出口、示威游行等活 种了的骗 动,人们对转基因技术成果的安全性担忧可见一斑。的确, 虽然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虫抗病性能更优、更高产的作 物,给人类提供了蛋白质、维生素含量更高的食物选择,但 转基因生物与食品的隐忧也着实存在。 (种子的燕端》讲述了英国 著名的普斯陶伊事件真相。 转基因食品方面,如果转基因植物生产的产品与传统产 品具有实质等同性,则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如果不是,则在进行安全性评价时需 要考虑其是否是有毒物质、是否是过敏源。因为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将控制过敏源 形成的基因转入新的植物中,会对过敏人群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转入过敏源 基因的植物不能批准商品化。 转基因生物方面,对其环境安全性的考虑更是重中之重。转基因植物是否具 有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其新基因带来的强竞争力可能改变原有种群,打破 当地生态平衡。基因有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如果栽培植物和周围生长 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从而将栽培植物中的基因转入野生种中,则会带来 基因污染问题。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有何影响?例如大面积推广耐除草剂转 基因作物,可能导致杂草生物量锐减,进而影响以杂草种子为生的鸟类。这些都 是科学家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2.文章亮点 (1)在转基因生物的范围内,着重讨论了转基因食物的问题。食品安全是最基 本也是普通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转基因食品安全之争在我国更是一度成为社 会热点话题。着重讨论转基因食物,无形中回答了许多人心中的一些顾虑,也从 侧面推动了读者对转基因生物利弊两面性的理解。 (2)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例如在讨论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问题时,明确 指出了要考虑转基因植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 能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三个方面,并举出转入Bt杀虫基因的抗虫棉、英国蜂 蜜中发现转基因蛋白污染等例子,逻辑性、说服力强。 (3)对转基因生物技术基本采取中立态度,并对其未来发展作出了客观展望

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虽然此事掀起轩然大波后经英国皇家学会评审,被视为有 6 点错误,但当时一度是造成了绿色和平组织、地球之友等反 生物技术组织把这种马铃薯说成“杀手”,策划了焚烧破坏 转基因农作物试验地、阻止 GMO 产品进出口、示威游行等活 动,人们对转基因技术成果的安全性担忧可见一斑。的确, 虽然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虫抗病性能更优、更高产的作 物,给人类提供了蛋白质、维生素含量更高的食物选择,但 转基因生物与食品的隐忧也着实存在。 转基因食品方面,如果转基因植物生产的产品与传统产 品具有实质等同性,则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如果不是,则在进行安全性评价时需 要考虑其是否是有毒物质、是否是过敏源。因为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将控制过敏源 形成的基因转入新的植物中,会对过敏人群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转入过敏源 基因的植物不能批准商品化。 转基因生物方面,对其环境安全性的考虑更是重中之重。转基因植物是否具 有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其新基因带来的强竞争力可能改变原有种群,打破 当地生态平衡。基因有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如果栽培植物和周围生长 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从而将栽培植物中的基因转入野生种中,则会带来 基因污染问题。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有何影响?例如大面积推广耐除草剂转 基因作物,可能导致杂草生物量锐减,进而影响以杂草种子为生的鸟类。这些都 是科学家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2. 文章亮点 (1)在转基因生物的范围内,着重讨论了转基因食物的问题。食品安全是最基 本也是普通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转基因食品安全之争在我国更是一度成为社 会热点话题。着重讨论转基因食物,无形中回答了许多人心中的一些顾虑,也从 侧面推动了读者对转基因生物利弊两面性的理解。 (2)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例如在讨论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问题时,明确 指出了要考虑转基因植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 能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三个方面,并举出转入 Bt 杀虫基因的抗虫棉、英国蜂 蜜中发现转基因蛋白污染等例子,逻辑性、说服力强。 (3)对转基因生物技术基本采取中立态度,并对其未来发展作出了客观展望。 《种子的欺骗》讲述了英国 著名的普斯陶伊事件真相

既承认了当今“抗议和抵制转基因食品最强烈的是欧洲的消费者,大多数消费者 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从目前的情况看,转基因产品确实有些方面 还说不清楚”,也认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措施是有的,只是怎样做才能完全 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文末展望了转基因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领域和方向, 也算是认可了科技的发展,作为科学性文章,并未如一些社会人士一般或小家子 气、或别有用心地以偏概全,抨击转基因本身,而是强调其研究的完善和使用上 的把控。 3.读后感 大多数中国人对于转基因的关注,可能始于前央视主持人崔永元。从2013年 9月8日第一条微博开始,此前与转基因似乎并无交集的崔永元,突然卷入了挺转 与反转的漩涡。之后的进程大家已经再熟悉不过,崔永元与方舟子、司马南等人 展开口舌之争,乃至亲赴美国拍摄反转基因纪录片,开网店销售非转基因食品… 一时间转基因这个“高大上”的科学词汇,成为了中国老百姓谈论的“日常”。 姑且不论崔永元反对转基因的目的何在、作为 知名公众人物所发出的部分言论是否合理、销 售的转基因食品又存在多少不达标的问题,仅 就其“反转”行为演变成口舌之争乃至笑料, 我们也可以得到一点启示:任何科技都有其两 转基因 面性,我们不应孤立地去批判某种科技,而应 聚焦于如何使用该技术的成果,以及解决它在 崔永元和方舟子的“转基因”之争。 正常发展中所带来的问题。 本文明确地告诉我们,转基因食物存在着作为有毒物质或过敏源的隐患,转 基因生物也存在着演变成农田杂草、造成基因漂流、影响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环 境安全性隐患。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任何科技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能保证没有 问题产生。美国第一批转基因西红柿上市以来,全球约有2亿多人食用过数千种 转基因食品,多年来尚未报道过一例食品安全事件: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较多, 据估计约有一半的大豆色拉油中含有转基因成分,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上世纪 末英国著名的“普斯陶伊事件”引起轩然大波,最后却被证实其原论文存在着6 处重大错误。针对转基因“NK603型玉米”的“塞拉利尼事件”也曾引发巨大争议。 这又牵涉到一个科学风险评估的问题,即风险评估事实上是建立在科学所具有的

既承认了当今“抗议和抵制转基因食品最强烈的是欧洲的消费者,大多数消费者 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从目前的情况看,转基因产品确实有些方面 还说不清楚”,也认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措施是有的,只是怎样做才能完全 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文末展望了转基因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领域和方向, 也算是认可了科技的发展,作为科学性文章,并未如一些社会人士一般或小家子 气、或别有用心地以偏概全,抨击转基因本身,而是强调其研究的完善和使用上 的把控。 3. 读后感 大多数中国人对于转基因的关注,可能始于前央视主持人崔永元。从 2013 年 9 月 8 日第一条微博开始,此前与转基因似乎并无交集的崔永元,突然卷入了挺转 与反转的漩涡。之后的进程大家已经再熟悉不过,崔永元与方舟子、司马南等人 展开口舌之争,乃至亲赴美国拍摄反转基因纪录片,开网店销售非转基因食品…… 一时间转基因这个“高大上”的科学词汇,成为了中国老百姓谈论的“日常”。 姑且不论崔永元反对转基因的目的何在、作为 知名公众人物所发出的部分言论是否合理、销 售的转基因食品又存在多少不达标的问题,仅 就其“反转”行为演变成口舌之争乃至笑料, 我们也可以得到一点启示:任何科技都有其两 面性,我们不应孤立地去批判某种科技,而应 聚焦于如何使用该技术的成果,以及解决它在 正常发展中所带来的问题。 本文明确地告诉我们,转基因食物存在着作为有毒物质或过敏源的隐患,转 基因生物也存在着演变成农田杂草、造成基因漂流、影响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环 境安全性隐患。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任何科技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能保证没有 问题产生。美国第一批转基因西红柿上市以来,全球约有 2 亿多人食用过数千种 转基因食品,多年来尚未报道过一例食品安全事件;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较多, 据估计约有一半的大豆色拉油中含有转基因成分,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上世纪 末英国著名的“普斯陶伊事件”引起轩然大波,最后却被证实其原论文存在着 6 处重大错误。针对转基因“NK603 型玉米”的“塞拉利尼事件”也曾引发巨大争议。 这又牵涉到一个科学风险评估的问题,即风险评估事实上是建立在科学所具有的 崔永元和方舟子的“转基因”之争

不确定性之上的,而科学具有的不确定性是不能简单地依赖于科学知识的)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确还不够完善,例如基因常与腺病毒及逆转录病毒结合, 但这些病毒对于机体的潜在风险往往难以得到解决:还有质粒DNA疫苗作为将经 过人工改造的质粒DNA直接免疫动物、以此获得免疫保护的疫苗,同样存在在野 外与动物体基因组或其他生物发生整和重组导致基因污染的可能同。但我们不能管 中窥豹、揪住它的不足加以放大,乃至随波逐流、在不进行足够了解的情况下“跟 风黑”。科学家们已经正在从方法学上努力研究以图改进,例如发展外源基因在 宿主生物染色体上特定位置的定向导入系统,取代当前无法控制的随机导入;采 用其他更安全的标识基因,代替抗生素抗性标识基因:建立多基因导入系统,实 现更复杂品质的表达等。 基因的发现和应用是人类科学史上最光辉的时刻,它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 与社会效益,在世人眼前已经一览无余。但是,由于基因工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 性,转基因生物对人类身体健康、对一定范围内环境和生物群落带来的影响仍然 无法预测。希望转基因生物能够得到广泛接受与应用,转基因技术能够最终成为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荒地和贫瘠土壤资源利用、改善食物营养质量、为生物 制药以及生物能源开发作出巨大贡献的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施巧婷,魏成斌,李建林,等.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J.中国农学通报,2009, 25(22):67-70 [2]朱作言.克隆转基因生物安全J.中国科学基金,2002(1):56-61. [3]鲁西亚·马蒂内利,玛戈扎塔卡巴兹,文森佐·帕沃尼,等.转基因食物:不确定性, 信任与责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7) [4]任军慧.生物技术发展对人类健康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08, 15(7):51-53 [5]佚名.现代生物技术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J.中国兽药杂志,2009(6):11-11

不确定性之上的,而科学具有的不确定性是不能简单地依赖于科学知识的 [3]。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确还不够完善,例如基因常与腺病毒及逆转录病毒结合, 但这些病毒对于机体的潜在风险往往难以得到解决 [4] ;还有质粒 DNA 疫苗作为将经 过人工改造的质粒 DNA 直接免疫动物、以此获得免疫保护的疫苗,同样存在在野 外与动物体基因组或其他生物发生整和重组导致基因污染的可能 [5]。但我们不能管 中窥豹、揪住它的不足加以放大,乃至随波逐流、在不进行足够了解的情况下“跟 风黑”。科学家们已经正在从方法学上努力研究以图改进,例如发展外源基因在 宿主生物染色体上特定位置的定向导入系统,取代当前无法控制的随机导入;采 用其他更安全的标识基因,代替抗生素抗性标识基因;建立多基因导入系统,实 现更复杂品质的表达等。 基因的发现和应用是人类科学史上最光辉的时刻,它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 与社会效益,在世人眼前已经一览无余。但是,由于基因工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 性,转基因生物对人类身体健康、对一定范围内环境和生物群落带来的影响仍然 无法预测。希望转基因生物能够得到广泛接受与应用,转基因技术能够最终成为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荒地和贫瘠土壤资源利用、改善食物营养质量、为生物 制药以及生物能源开发作出巨大贡献的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施巧婷, 魏成斌, 李建林,等.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22):67-70. [2]朱作言. 克隆 转基因 生物安全[J]. 中国科学基金, 2002(1):56-61. [3]鲁西亚·马蒂内利, 玛戈扎塔·卡巴兹, 文森佐·帕沃尼,等. 转基因食物:不确定性, 信任与责任[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7). [4]任军慧. 生物技术发展对人类健康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08, 15(7):51-53. [5]佚名. 现代生物技术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J]. 中国兽药杂志, 2009(6):11-11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