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技术与人类》通识课程教学资源(阅读理解)黄慧敏-选修课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X,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212.21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

1日日E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立项核心课程 O TONG UNN 课程名称:生物技术与人类课程号:BI913 班级号:F1515001 姓名: 黄慧敏 学号:515150910054专业:植物科学技术 阅读与理解 文章题目: 为中药寻找出路 姓名: 黄慧敏 单位:农业与生物学院 邮编: 200240 一、背景知识 中药在我国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积累了丰富的 临床经验。那么在新的时代,中药又该如何发展呢?该文章的作者看到了在科技 飞速发展、“回归自然“热潮兴起的今天,中药产品面临的发展契机,从五个方 面指出了中药应该实现现代化,分别为原料药材生产现代化、制备方法现代化、 分析与检测手段现代化、中药剂型现代化和动物试验与临床检测现代化。同时指 出要实现现代化,主要有两种方法和途径,即走“中药西化”之路和继承配伍传 统,走“中国式的有效药物改革“之路。作者对于中药发展的看法角度独特而注 重实际,给我许多启发。 二、文章亮点 我认为该文章主要有以下三个亮点。 第一,敏锐地抓住了科技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药的发展机遇。作者首 先指出,中药是中国最具知识产权优势的产业,它最具实力、最有后劲、最有希 望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本身就有着广阔前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分子生物 学发展迅猛,在市场份额和社会观念上都给中药带来巨大冲击。但近年来化学合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立项核心课程 课程名称: 生物技术与人类 课程号: BI913 班级号: F1515001 姓名: 黄慧敏 学号: 515150910054 专业: 植物科学技术 阅读与理解 文章题目: 为中药寻找出路 姓名: 黄慧敏 单位: 农业与生物学院 邮编: 200240 一、背景知识 中药在我国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积累了丰富的 临床经验。那么在新的时代,中药又该如何发展呢?该文章的作者看到了在科技 飞速发展、“回归自然“热潮兴起的今天,中药产品面临的发展契机,从五个方 面指出了中药应该实现现代化,分别为原料药材生产现代化、制备方法现代化、 分析与检测手段现代化、中药剂型现代化和动物试验与临床检测现代化。同时指 出要实现现代化,主要有两种方法和途径,即走“中药西化”之路和继承配伍传 统,走“中国式的有效药物改革“之路。作者对于中药发展的看法角度独特而注 重实际,给我许多启发。 二、文章亮点 我认为该文章主要有以下三个亮点。 第一,敏锐地抓住了科技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药的发展机遇。作者首 先指出,中药是中国最具知识产权优势的产业,它最具实力、最有后劲、最有希 望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本身就有着广阔前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分子生物 学发展迅猛,在市场份额和社会观念上都给中药带来巨大冲击。但近年来化学合

成药物的明显副作用和药源性疾病增加,人们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悄然兴起。同时, 人们的健康理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进步,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一医学模式, 又发展为社会一心理一生物一医学模式,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不再局限为“没有疾 病”,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此标准下,全世界绝大多数人处 于“亚健康”状态。再加上国际社会老龄化,老龄人群的养生保健需求单靠西医 西药己经不能满足,于是更多的专家看好中医中药。 第二,提出了中药的“五大现代化”,角度独特。中药现代化已为医药界所 共识,但什么是中药现代化、它包涵有哪些内容和涵义,医药界仍未得出一致意 见。于是,作者针对我国中药发展的局限性,相应地、创新性地提出了中药“五 大现代化”,具体内容如下: (1)原料药材生产现代化以往原料药材都是分散的小规模农民自主式生 产和自由采购药材方式,药材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 理规范势在必行。 (2)制备方法现代化过去对中药的提取都是用单纯的水提醇沉法或醇提 水沉法,应该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定》,采用现代的萃取法、树脂法、沉 淀法等,保证有效成分的高提取率。 (3)分析与检测手段现代化大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未被阐明或仅部分阐 明,不利于对中药质量的控制。应提倡利用指纹图谱这一现代化手段进行检测。 (4)中药剂型现代化现有的蜜丸、散剂、中药注射液等剂型药效成分浓 度都很低,应该充分利用纳米技术、微孔技术等队剂型进行改良。 (5)动物试验与临床检测现代化中药的临床试验大多以病人的主管感觉 为判断标准,使得中药药效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人为主观性。对此,必须使中药动 物试验与临床检测现代化。 第三,结合实际指出了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道路。随着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不断 深入,如何实现中药现代化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作者提出了两个道路,又 辩证地分析了各个道路的优点和局限性。在作者看来,实施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 以下两种: (1)走“中药西化”道路“中药西化”即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单体成分, 然后将改单体或几种单体配伍的混合物进行临床筛选,找出最佳配伍方案。这一

成药物的明显副作用和药源性疾病增加,人们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悄然兴起。同时, 人们的健康理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进步,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医学模式, 又发展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不再局限为“没有疾 病”,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此标准下,全世界绝大多数人处 于“亚健康”状态。再加上国际社会老龄化,老龄人群的养生保健需求单靠西医 西药已经不能满足,于是更多的专家看好中医中药。 第二,提出了中药的“五大现代化”,角度独特。中药现代化已为医药界所 共识,但什么是中药现代化、它包涵有哪些内容和涵义,医药界仍未得出一致意 见。于是,作者针对我国中药发展的局限性,相应地、创新性地提出了中药“五 大现代化”,具体内容如下: (1)原料药材生产现代化 以往原料药材都是分散的小规模农民自主式生 产和自由采购药材方式,药材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 理规范势在必行。 (2)制备方法现代化 过去对中药的提取都是用单纯的水提醇沉法或醇提 水沉法,应该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定》,采用现代的萃取法、树脂法、沉 淀法等,保证有效成分的高提取率。 (3)分析与检测手段现代化 大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未被阐明或仅部分阐 明,不利于对中药质量的控制。应提倡利用指纹图谱这一现代化手段进行检测。 (4)中药剂型现代化 现有的蜜丸、散剂、中药注射液等剂型药效成分浓 度都很低,应该充分利用纳米技术、微孔技术等队剂型进行改良。 (5)动物试验与临床检测现代化 中药的临床试验大多以病人的主管感觉 为判断标准,使得中药药效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人为主观性。对此,必须使中药动 物试验与临床检测现代化。 第三,结合实际指出了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道路。随着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不断 深入,如何实现中药现代化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作者提出了两个道路,又 辩证地分析了各个道路的优点和局限性。在作者看来,实施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 以下两种: (1)走“中药西化”道路 “中药西化”即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单体成分, 然后将改单体或几种单体配伍的混合物进行临床筛选,找出最佳配伍方案。这一

道路的优点为各项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严格可控,局限也很明显,即有效成分的 筛选与提取困难,且单一成分不一定有明显药效。 (2)走“中国式的有效药物改革”道路该道路的思路是继承“中药配伍” 传统,将方剂作为整体进行研究。优点为工序简单且能采用“指纹图谱“进行质 量把控,局限为研究难以具体化并实现突破。 三、读后感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药学通论”这门课,故而这篇文献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 球,结合课上的知识与查阅的文献,我对中药的概况与发展前景有了全新全面的 认识。 长久以来,许多人都认为中医和中药是一门“伪科学”,实际上,中药和中 医有着科学的唯物的体系。中药学将人的“形与神”作为整体来讨论,认为人体 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精神对机体健康具有作用,这与本文提到的现代 的社会一心理一生物一医学模式不谋而合。且中药学认为“疾病可知,又可防治”, 与该文章指出的中药与人们对保健养生的需求相适应的观点一致。 尽管中药有着如此优点,要继承与弘扬中药、实现中药现代化,除了该文章 作者提到的之外,还具有很多局限性。例如,药材市场流通不够规范。根据选修 课上老师的介绍,我国中药市场个体经营摊点占市场的份额较大,由于流通渠道 各异,对他们所经营的药材产地、采收时间、加工方法、贮存条件等信息不能准 确把握,仅从性状上来鉴别,其质量良莠不齐,内含成分不得而知,购买者只凭 经验进行真伪优劣的区分,给中药市场带来很大隐患,以次充优,品种混杂,长 此以往,对中药发展将造成巨大影响。以及,我们在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上存在 局限性。中药以复方的形式应用于临床,复方是由配伍组分饮片构成,即饮片是 真正的中药原料。中药是由药效组分和天然辅料构成,不是单一化合物。采用化 学单体来标化和控制中药的质量,控制的只是中药中的某个成分,而不是中药本 身,也就是说化学单体不是中药的标准物质。中药标准物质的概念错误引发了一 系列的产品质量问题,并使质量鉴定的结果无从考察。例如,检查六味地黄丸中 山茱萸是否合格或存在,检验者则应按照规定的标准测定熊果酸的含量是否符合 标准,这样就引发了用熊果酸高含量的山楂等代替山茱萸的现象

道路的优点为各项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严格可控,局限也很明显,即有效成分的 筛选与提取困难,且单一成分不一定有明显药效。 (2)走“中国式的有效药物改革”道路 该道路的思路是继承“中药配伍” 传统,将方剂作为整体进行研究。优点为工序简单且能采用“指纹图谱“进行质 量把控,局限为研究难以具体化并实现突破。 三、读后感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药学通论”这门课,故而这篇文献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 球,结合课上的知识与查阅的文献,我对中药的概况与发展前景有了全新全面的 认识。 长久以来,许多人都认为中医和中药是一门“伪科学”,实际上,中药和中 医有着科学的唯物的体系。中药学将人的“形与神”作为整体来讨论,认为人体 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精神对机体健康具有作用,这与本文提到的现代 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不谋而合。且中药学认为“疾病可知,又可防治”, 与该文章指出的中药与人们对保健养生的需求相适应的观点一致。 尽管中药有着如此优点,要继承与弘扬中药、实现中药现代化,除了该文章 作者提到的之外,还具有很多局限性。例如,药材市场流通不够规范。根据选修 课上老师的介绍,我国中药市场个体经营摊点占市场的份额较大,由于流通渠道 各异,对他们所经营的药材产地、采收时间、加工方法、贮存条件等信息不能准 确把握,仅从性状上来鉴别,其质量良莠不齐,内含成分不得而知,购买者只凭 经验进行真伪优劣的区分,给中药市场带来很大隐患,以次充优,品种混杂, 长 此以往,对中药发展将造成巨大影响。以及,我们在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上存在 局限性。中药以复方的形式应用于临床,复方是由配伍组分饮片构成,即饮片是 真正的中药原料。中药是由药效组分和天然辅料构成,不是单一化合物。采用化 学单体来标化和控制中药的质量,控制的只是中药中的某个成分,而不是中药本 身,也就是说化学单体不是中药的标准物质。中药标准物质的概念错误引发了一 系列的产品质量问题,并使质量鉴定的结果无从考察。例如,检查六味地黄丸中 山茱萸是否合格或存在,检验者则应按照规定的标准测定熊果酸的含量是否符合 标准,这样就引发了用熊果酸高含量的山楂等代替山茱萸的现象

该文章中作者还提到,中药并非中国所独有,国外也在生产,如乳香、没药、 西洋参等就是国外生产的。然而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中药并不占优势,韩国高丽 参的出口贸易额就相当于中国大陆所有原药材的出口贸易额,日本救心丹的出口 贸易额就相当于我国所有中成药的出口贸易额。作为中药的发源地,这些现象在 让我们痛心的同时应该促使我们思考原因。以日本为例,日本的中药称为汉方药, 是在中国中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日本传统药物。自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汉 方药仅30余年时间超越中国成为国际认可的权威代表。如今火热的“药妆”护 肤品概念也源自于日本。那么,原因何在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同时也对我国 中药发展最有借鉴意义的一点,就是日本制药企业以及日本政府十分重视药物的 开发与研究,且对专利的保护也十分到位。通过一些数据的对比可以得知,在中 国,一方面由于制药行业本身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国家、企业 的在中药科研经费投入方面相较日本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的主体是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由于条件有限,医药企业发展科技能力薄弱,而 科研机构人员关注科研但成果转化率较低,造成产业与研究一定程度的脱节,使 中药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整体提升进程缓慢。中药剂型的改革依靠于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这不仅需要顶尖的科研人才,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大量 资金的投入。伴随中药现代化进程加快,我国应加大中医药的科研投入,加快技 术改革发展,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生产出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提供基础 保障。 关于中药质量的鉴定,该文章的作者提到了“指纹图谱”,这一概念在选修 课上老师也经常强调。中药指纹图谱能较全面地反映所含成分的相对关系,较好 地体现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和相关性,从而更好地评价、控制中药质量。因此,中 药指纹图谱必将成为中药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但指纹图谱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 从技术上说,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注意科学性 与可操作性的结合,兼顾考虑当前中药研究、生产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 形成并完善、规范。同时,指纹图谱的评判也应逐步完善和规范:(1)在进行指纹 图谱的比对中,引入更为科学合理的判析标准,如可运用某些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等。(2)在积累大量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多维信息数据库,以达到中药质量 的现代化科学管理。(3)建立科学的指纹图谱的计算机评估模式。以计算机程序

该文章中作者还提到,中药并非中国所独有,国外也在生产,如乳香、没药、 西洋参等就是国外生产的。然而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中药并不占优势,韩国高丽 参的出口贸易额就相当于中国大陆所有原药材的出口贸易额,日本救心丹的出口 贸易额就相当于我国所有中成药的出口贸易额。作为中药的发源地,这些现象在 让我们痛心的同时应该促使我们思考原因。以日本为例,日本的中药称为汉方药, 是在中国中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日本传统药物。自上世纪 70 年代起,日本汉 方药仅 30 余年时间超越中国成为国际认可的权威代表。如今火热的“药妆”护 肤品概念也源自于日本。那么,原因何在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同时也对我国 中药发展最有借鉴意义的一点,就是日本制药企业以及日本政府十分重视药物的 开发与研究,且对专利的保护也十分到位。通过一些数据的对比可以得知,在中 国,一方面由于制药行业本身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国家、企业 的在中药科研经费投入方面相较日本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的主体是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由于条件有限,医药企业发展科技能力薄弱,而 科研机构人员关注科研但成果转化率较低,造成产业与研究一定程度的脱节,使 中药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整体提升进程缓慢。中药剂型的改革依靠于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这不仅需要顶尖的科研人才,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大量 资金的投入。伴随中药现代化进程加快,我国应加大中医药的科研投入,加快技 术改革发展,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生产出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提供基础 保障。 关于中药质量的鉴定,该文章的作者提到了“指纹图谱”,这一概念在选修 课上老师也经常强调。中药指纹图谱能较全面地反映所含成分的相对关系 ,较好 地体现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和相关性,从而更好地评价、控制中药质量。因此,中 药指纹图谱必将成为中药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但指纹图谱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 从技术上说,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注意科学性 与可操作性的结合,兼顾考虑当前中药研究、生产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 形成并完善、规范。同时,指纹图谱的评判也应逐步完善和规范: (1)在进行指纹 图谱的比对中,引入更为科学合理的判析标准,如可运用某些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等。(2)在积累大量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多维信息数据库,以达到中药质量 的现代化科学管理。(3)建立科学的指纹图谱的计算机评估模式。以计算机程序

客观判断两个类似图谱间的相似程度及相关性,减少人工判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提高中药指纹图谱评判量化的客观标准。指纹图谱的推广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重要 质量判断的难题,是发展中药的一项重要技术。 同时,我认为对中药的改良与发展最具有重要意义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青蒿 素。屠呦呦改良了青蒿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使得青蒿素的应用得以推广,获得 了诺贝尔奖,自此之后,我国对于青蒿素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在我们 学校,研究青蒿素的主要有两个实验室,一个在化工学院,致力于化学合成青蒿 素有效物质:另一个在农业与生物学院,致力于对青蒿代谢途径的调控而提高青 蒿素的产量。我认为这些案例又给了我们新的启发,不同于该文章的作者将中药 发展的关键建立在制度和工艺的改良上,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从中药植物本身 入手,对其性状进行改良,从而提高中药的质量和产量,尤其对一些名贵稀有的 中药材如人参、红豆杉等。 如今中药对人们的生活影响逐渐加大,我们经常能听到“中药调理”等字眼。 有一句广告词是“中药好,西药快”,人们认为比起“治病”,中药更有效的是调 节人的内环境稳态,即将中药当作保健品。其实,中药作为药品的疗效并不比西 药慢,而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中药的“药品”身份一直得不到大众认可。希望 我国能够采取措施,为我国中药的发展铺设一条“出路”。 四、参考文献 [1]刘龙梅,丁圣清,殷金华,黄富宏.对我国中药发展思路的初步探讨[J].中国药 业,2013,22(22):70-72. [2]张贵君,张春晖,刘炎.中药质量标准与中药的科学发展[J刀.中国民族民间医 药,2009,18(11):15-16. [3]李克,王曙东,宋炳生.中药指纹图谱及其对中药发展的影响[J].中草 药,2002(11):4-6. [4]董丽丽,李野,沈枫.德国植物药发展概况及其对我国中药发展的借鉴意义[J]. 中国药房,2004(09):58-60. [5]于翠婷,田侃,住田尚之,杨毅,曾慧婷.日本汉方制剂的发展现状及其经验启 示[J].中草药,2018,49(02):494-498. [6]陈彬彬,陈瑶.中国中药与日本汉方药发展状况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电子杂志,2017,5(35):7-9

客观判断两个类似图谱间的相似程度及相关性,减少人工判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提高中药指纹图谱评判量化的客观标准。指纹图谱的推广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重要 质量判断的难题,是发展中药的一项重要技术。 同时,我认为对中药的改良与发展最具有重要意义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青蒿 素。屠呦呦改良了青蒿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使得青蒿素的应用得以推广,获得 了诺贝尔奖,自此之后,我国对于青蒿素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在我们 学校,研究青蒿素的主要有两个实验室,一个在化工学院,致力于化学合成青蒿 素有效物质;另一个在农业与生物学院,致力于对青蒿代谢途径的调控而提高青 蒿素的产量。我认为这些案例又给了我们新的启发,不同于该文章的作者将中药 发展的关键建立在制度和工艺的改良上,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从中药植物本身 入手,对其性状进行改良,从而提高中药的质量和产量,尤其对一些名贵稀有的 中药材如人参、红豆杉等。 如今中药对人们的生活影响逐渐加大,我们经常能听到“中药调理”等字眼。 有一句广告词是“中药好,西药快”,人们认为比起“治病”,中药更有效的是调 节人的内环境稳态,即将中药当作保健品。其实,中药作为药品的疗效并不比西 药慢,而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中药的“药品”身份一直得不到大众认可。希望 我国能够采取措施,为我国中药的发展铺设一条“出路”。 四、参考文献 [1]刘龙梅,丁圣清,殷金华,黄富宏.对我国中药发展思路的初步探讨[J].中国药 业,2013,22(22):70-72. [2]张贵君,张春晖,刘炎.中药质量标准与中药的科学发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 药,2009,18(11):15-16. [3]李克,王曙东,宋炳生.中药指纹图谱及其对中药发展的影响[J].中草 药,2002(11):4-6. [4]董丽丽,李野,沈枫.德国植物药发展概况及其对我国中药发展的借鉴意义[J]. 中国药房,2004(09):58-60. [5]于翠婷,田侃,住田尚之,杨毅,曾慧婷.日本汉方制剂的发展现状及其经验启 示[J].中草药,2018,49(02):494-498. [6]陈彬彬,陈瑶.中国中药与日本汉方药发展状况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电子杂志,2017,5(35):7-9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