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技术与人类》通识课程教学资源(阅读理解)周红-阅读理解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180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立项核心课程 课程名称:生物技术与人类课程号:B1913班级号:F1508004 姓名:周红 学号:715080210004专业:生物工程 阅读与理解 阅读文章名称 Comparing the yields of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agriculture 得分 题目: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产量比较 姓名:周红 单位: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一、 背景知识 有机农业,是指在“石油农业”带来的能源、环境和食品安全危机之后,科 学家提出的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生产健康作物和食品的、超越现代农业 思想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除了提供健康的食品,更要恢复土壤、保护生物多样 性和生态环境,增强生态系统自身的调控能力,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19世纪30年代,英国植物病理学家Howard开始倡导有机农业,其著作《农 业圣典》已成为当今指导国际有机农业运动的经典著作之一。19世纪70年代,石 油的弊病逐渐暴露,有机农业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农民和科学家日益重视的地位。 从此之后,有机农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有机农业强调“天人合一”,强调适应自然而不干预自然:在手段上主要依靠 自然的土壤,认为土壤是有生命的,肥料的作用是首先培肥土壤再转给作物,应 该少动土(少耕或免耕等),主张依赖自然的生物循环,如豆科作物,有机肥,生

1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立项核心课程 课程名称: 生物技术与人类 课程号: BI913 班级号:F1508004 姓名: 周红 学号: 715080210004 专业: 生物工程 阅读与理解 阅读文章名称 Comparing the yields of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agriculture 得分 题目: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产量比较 姓名:周红 单位: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一、 背景知识 有机农业,是指在“石油农业”带来的能源、环境和食品安全危机之后,科 学家提出的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生产健康作物和食品的、超越现代农业 思想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除了提供健康的食品,更要恢复土壤、保护生物多样 性和生态环境,增强生态系统自身的调控能力,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1] 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植物病理学家 Howard 开始倡导有机农业,其著作《农 业圣典》已成为当今指导国际有机农业运动的经典著作之一。19 世纪 70 年代,石 油的弊病逐渐暴露,有机农业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农民和科学家日益重视的地位。 从此之后,有机农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有机农业强调“天人合一”,强调适应自然而不干预自然;在手段上主要依靠 自然的土壤,认为土壤是有生命的,肥料的作用是首先培肥土壤再转给作物,应 该少动土(少耕或免耕等),主张依赖自然的生物循环,如豆科作物,有机肥,生

物治虫,自然放牧等:在目标上是追求生态上的协调性,资源利用上的有效性, 营养上充分性的一种农业方法。美国有机农业小组认为:“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 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牲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制度。 传统农业在中国已经运作了几千年,但是在日益恶劣的环境面前,我们不得 不转向更为洁净的有机农业,传统农业和有机农业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首先是科学技术基础不同。 传统农业是一种经验农业,缺乏系统的现代科学理论的指导,对自然规律的认 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不知其本质。而现代有机农业是随着生物学、生态 学、土壤学的发展,随着对自然规律的本质了解,人们对我国传统农业数千年长盛 不衰的科学反思,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认识的结果。有机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 的发展为背景,广泛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的经验,以生物学、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进行 科学试验,在试验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试验中取得精确数据,并在试验研究 中不断发展。 其次是生产条件不同。 中国传统农业是以人畜力为主的农业,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劳动生产率低 下。而现代有机农业是建立在先进的劳动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之上的。 就作物品种而言,科学选育的高产作物品种(不包括基因工程品种),是农业获得 高产的前提,只要有机农业能保证提供足够的有机肥料,就可能获得同现代农业 一样的,甚至更高的产量。在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生物防治较之传统农业有很 大的进展,微生物农药已有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天敌益虫的人工繁殖也有突破, 如利用苏云金杆菌、青虫菌、白僵菌、核多角体病毒防治农林害虫,应用松毛虫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有机肥的生产也能工厂化进行。还有现代化的农业机械, 运输工具,水利设施,科学的管理方法等。这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节约劳力, 增加效益,战胜自然灾害的农业生产条件和方法都是传统农业所无法比拟的,而 它们又是保证高产高效的必要条件。 虽然有机农业是环节环境问题的一个良策,但同时持反对意见的人们会担忧 有机农业的产量,如果要生产出与传统农业相匹配的数量的粮食,不得不使用更 多的耕地,这也会进一步导致雨林的破坏,损失更多的生物多样性,这样原本的 出发点“有机”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但是有机农业的产量真的如此之低吗? 产量会成为有机农业推广的一个绊脚石吗?作者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

2 物治虫,自然放牧等;在目标上是追求生态上的协调性,资源利用上的有效性, 营养上充分性的一种农业方法。美国有机农业小组认为:“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 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牲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制度。 传统农业在中国已经运作了几千年,但是在日益恶劣的环境面前,我们不得 不转向更为洁净的有机农业,传统农业和有机农业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首先是科学技术基础不同。 传统农业是一种经验农业,缺乏系统的现代科学理论的指导,对自然规律的认 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不知其本质。而现代有机农业是随着生物学、生态 学、土壤学的发展,随着对自然规律的本质了解,人们对我国传统农业数千年长盛 不衰的科学反思,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认识的结果。有机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 的发展为背景,广泛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的经验,以生物学、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进行 科学试验,在试验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试验中取得精确数据,并在试验研究 中不断发展。 其次是生产条件不同。 中国传统农业是以人畜力为主的农业,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劳动生产率低 下。而现代有机农业是建立在先进的劳动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之上的。 就作物品种而言,科学选育的高产作物品种(不包括基因工程品种),是农业获得 高产的前提,只要有机农业能保证提供足够的有机肥料,就可能获得同现代农业 一样的,甚至更高的产量。在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生物防治较之传统农业有很 大的进展,微生物农药已有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天敌益虫的人工繁殖也有突破, 如利用苏云金杆菌、青虫菌、白僵菌、核多角体病毒防治农林害虫,应用松毛虫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 [2]。有机肥的生产也能工厂化进行。还有现代化的农业机械, 运输工具,水利设施,科学的管理方法等。这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节约劳力, 增加效益,战胜自然灾害的农业生产条件和方法都是传统农业所无法比拟的,而 它们又是保证高产高效的必要条件。 虽然有机农业是环节环境问题的一个良策,但同时持反对意见的人们会担忧 有机农业的产量,如果要生产出与传统农业相匹配的数量的粮食,不得不使用更 多的耕地,这也会进一步导致雨林的破坏,损失更多的生物多样性,这样原本的 出发点“有机”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但是有机农业的产量真的如此之低吗? 产量会成为有机农业推广的一个绊脚石吗?作者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

分析。 二、文章亮点 (1)文章覆盖面广,科学性强。己经报道的比较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文献 大多是流于表面,仅仅分析两者在理论意义上的不同,缺乏科学数据的 支持,从而显得十分单薄。有数据支持的部分文章也只是分析了有机农 业和传统农业对某几种作物的影响,对世界范围内的情况缺乏整体的认 识。本文通过综合全球几十篇科学性强、论述有据的文献,从N元素的 输入量、土壤的酸碱性、水分以及人工管理论述了有机农业和传统农业 的产量不同的原因,仿佛是站在一个制高点审视世界范围内的有机农业 概况,有理有据,科学性强。 (2)文章针对如何提高有机农业的产量提出了科学性的意见,每一条意见都 十分可信。 (3)作者对是否应该大力推广有机农业采取中立的态度,对有机农业的未来 发展做出了客观展望。在不同的环境中,有机农业的实用性不同,作者 没有在分析了有机农业产量的基础上大力宣扬推广有机农业,只是在给 出一系列数据之后点到为止,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区域应该根据实际的生 物环境、政治环境、贫富程度来决定是否应该推广有机农业。 三、拓展感悟 还是想阐述一下文章的内容,作者在一开始便指出,有机农业的产量的确比 传统农业的产量更低,但这一切都是由不同的外界条件引起的,如果人们可以控 制好外界条件,有机农业的产量一样可以同传统农业相媲美。所以作者在文章中 以大数据为基础,从N元素的输入量、土壤的酸碱性、水分以及人工管理这几个 方面阐述了有机农业的产量较低的原因。并指出,如果可以将这几个条件进行改 善,有机农业的产量便可以得到保障,比如在雨水充沛的地区,有机农业的产量 可以达到传统农业的95%。另外,作者还指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有机农业的 产量相差很大,比如在发达国家,总体而言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产量比是0.8, 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只有0.57,足以看出经济条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在文章的最 后,作者指出有机农业的推广需要以当地的实际条件为基础,要考虑有机农业在

3 分析。 二、 文章亮点 (1) 文章覆盖面广,科学性强。已经报道的比较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文献 大多是流于表面,仅仅分析两者在理论意义上的不同,缺乏科学数据的 支持,从而显得十分单薄。有数据支持的部分文章也只是分析了有机农 业和传统农业对某几种作物的影响,对世界范围内的情况缺乏整体的认 识。本文通过综合全球几十篇科学性强、论述有据的文献,从 N 元素的 输入量、土壤的酸碱性、水分以及人工管理论述了有机农业和传统农业 的产量不同的原因,仿佛是站在一个制高点审视世界范围内的有机农业 概况,有理有据,科学性强。 (2) 文章针对如何提高有机农业的产量提出了科学性的意见,每一条意见都 十分可信。 (3) 作者对是否应该大力推广有机农业采取中立的态度,对有机农业的未来 发展做出了客观展望。在不同的环境中,有机农业的实用性不同,作者 没有在分析了有机农业产量的基础上大力宣扬推广有机农业,只是在给 出一系列数据之后点到为止,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区域应该根据实际的生 物环境、政治环境、贫富程度来决定是否应该推广有机农业。 三、 拓展感悟 还是想阐述一下文章的内容,作者在一开始便指出,有机农业的产量的确比 传统农业的产量更低,但这一切都是由不同的外界条件引起的,如果人们可以控 制好外界条件,有机农业的产量一样可以同传统农业相媲美。所以作者在文章中 以大数据为基础,从 N 元素的输入量、土壤的酸碱性、水分以及人工管理这几个 方面阐述了有机农业的产量较低的原因。并指出,如果可以将这几个条件进行改 善,有机农业的产量便可以得到保障,比如在雨水充沛的地区,有机农业的产量 可以达到传统农业的 95%。另外,作者还指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有机农业的 产量相差很大,比如在发达国家,总体而言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产量比是 0.8, 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只有 0.57,足以看出经济条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在文章的最 后,作者指出有机农业的推广需要以当地的实际条件为基础,要考虑有机农业在

当地的产量是否可以支撑经济的发展,是否可以解决当地的温饱问题。同时人们 需要在产量和环境之间做出抉择。有机农业和传统农业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在 未来的日子里,农民或许会采用多种农业形式进行耕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对大众进行调查的话,可能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支持有 机农业,毕竞人们会马上把“有机”同“绿色”、“健康”联系在一起。现代社会 中,传统农业的种植区域远大于有机农业,既然有机农业如此受到大众的喜爱, 为什么有机农业的推广为什么会这么难呢?除了产量以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有机农业的推广主要有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一是缺乏人力资源,当今农村的劳动力大多是年龄偏大、知识水平较为落后 的群体,但有机农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体系,现今农民的质量和 数量都无法满足需求。) 二是土地过于分散,中国是一个地形种类丰富的国家,除了东部和东北部有 平原地区以外,大多数地区都是丘陵、山地地形,这些地方还没有形成规模庞大 的农业集体,大多是由农民单户单干,资源整合优势较差,所以很难形成大规模 的有机农业体系。 三是农业相关集团的利益,传统农业已经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社会上早已 经建立起了化肥、农药、农资产品经销商等产业链,在有机农业开始实行的初期, 这些集团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肯定不会轻易地给有机农业让路。 四是高门槛的有机农业认证,我们知道超市里面的有机产品一向比传统的农 业产品卖得更贵,在这种情况下,有机农业的种植户可以获得更高的利益。但有 机食品认证不但对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生产资料要求高,且认证费用昂贵,还 有对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的限制,无形中将我国农业生产主体的大多数一一普通农 户拒之门外。不能通过认证,就意味着产品得不到认可,价值得不到体现,这就 导致即使普通农户意识到“现代农业”的危害,就算大家愿意采用生态环保的有 机耕作方式,也因条件限制得不到认证而不得不放弃。绝大多数普通农户没有能 力、没有条件选择后者,这就给有机农业的推广人为设置了政策障碍。虽然可以 获得更高的利益,但事实是农民在前期就已经败下阵来了。 粮食的产量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就算有机农业的好处很多,但农民更笨 就没有金钱和精力去冒这个风险。另一方面,虽然传统农业会对我们的生活环境 造成很大的危害,但至少现在我们现在环境还没有到达让人无法生存的地步,人

4 当地的产量是否可以支撑经济的发展,是否可以解决当地的温饱问题。同时人们 需要在产量和环境之间做出抉择。有机农业和传统农业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在 未来的日子里,农民或许会采用多种农业形式进行耕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对大众进行调查的话,可能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支持有 机农业,毕竟人们会马上把“有机”同“绿色”、“健康”联系在一起。现代社会 中,传统农业的种植区域远大于有机农业,既然有机农业如此受到大众的喜爱, 为什么有机农业的推广为什么会这么难呢?除了产量以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有机农业的推广主要有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一是缺乏人力资源,当今农村的劳动力大多是年龄偏大、知识水平较为落后 的群体,但有机农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体系,现今农民的质量和 数量都无法满足需求。 [3] 二是土地过于分散,中国是一个地形种类丰富的国家,除了东部和东北部有 平原地区以外,大多数地区都是丘陵、山地地形,这些地方还没有形成规模庞大 的农业集体,大多是由农民单户单干,资源整合优势较差,所以很难形成大规模 的有机农业体系。 三是农业相关集团的利益,传统农业已经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社会上早已 经建立起了化肥、农药、农资产品经销商等产业链,在有机农业开始实行的初期, 这些集团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肯定不会轻易地给有机农业让路。 四是高门槛的有机农业认证 [4],我们知道超市里面的有机产品一向比传统的农 业产品卖得更贵,在这种情况下,有机农业的种植户可以获得更高的利益。但有 机食品认证不但对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生产资料要求高,且认证费用昂贵,还 有对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的限制,无形中将我国农业生产主体的大多数—-普通农 户拒之门外。不能通过认证,就意味着产品得不到认可,价值得不到体现,这就 导致即使普通农户意识到“现代农业”的危害,就算大家愿意采用生态环保的有 机耕作方式,也因条件限制得不到认证而不得不放弃。绝大多数普通农户没有能 力、没有条件选择后者,这就给有机农业的推广人为设置了政策障碍。虽然可以 获得更高的利益,但事实是农民在前期就已经败下阵来了。 粮食的产量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就算有机农业的好处很多,但农民更笨 就没有金钱和精力去冒这个风险。另一方面,虽然传统农业会对我们的生活环境 造成很大的危害,但至少现在我们现在环境还没有到达让人无法生存的地步,人

们常常会抱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想法,就像我们现在的温室效应一样,虽然 每个人都知道开车、大量使用塑料袋等行为会加剧温室效应,但是绝大多数人在 出行的时候仍然会选择用小轿车代替公交出行,该使用塑料袋的时候仍会使用, 毕竞现在环境还过得去,为什么要委屈自己挤公交呢?所以农民在产量有保障, 环境危害还没有完全显现的今天,为了保障自己的温饱,他们只有极小的几率去 实施有机农业。 农民实行有机农业会承担一定的风险,耗费一定的金钱和精力,所以政府也 会提供一定的支持,比如现在的“社区支持性农业”,是有机农业与大众进行有效 接洽的一种社会运用,这种生产模式为农民和食用他们种植的食物的消费者之间 构造了一个互相交流的通道,消费者按月或季度提前支付农民预订金额,农场则 相应的每周提供有机的农产品,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风险共扭、利益共享" 的合作。 总的来说,虽然有机农业有利有弊,人们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 定是否要实行有机农业,而面对我们现在的传统农业,依旧要做到因地制宜,农 牧(或农林牧)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道路©。就算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完全 实施有机农业,我们仍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争取“保产 量”和“护环境”兼得。 四、参考文献 席运官.有机农业与中国传统农业的比较[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997(1):55-58. ☒农牧渔业部植物保护总站.中国生物防治的进展[M们.农业出版社,1984. 孟克.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变的制约因素解析[J].农业工程技术,2017, 37(20):14-14. 史艳芬.从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变的制约因素及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 2016(16):86-86. 王太文.中国传统农业与有机农业关系之哲学辨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5. 同赵会.现代有机农业从中国传统农业科学技术中得到的启示[J].现代农业, 2014(3):86-87. 5

5 们常常会抱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想法,就像我们现在的温室效应一样,虽然 每个人都知道开车、大量使用塑料袋等行为会加剧温室效应,但是绝大多数人在 出行的时候仍然会选择用小轿车代替公交出行,该使用塑料袋的时候仍会使用, 毕竟现在环境还过得去,为什么要委屈自己挤公交呢?所以农民在产量有保障, 环境危害还没有完全显现的今天,为了保障自己的温饱,他们只有极小的几率去 实施有机农业。 农民实行有机农业会承担一定的风险,耗费一定的金钱和精力,所以政府也 会提供一定的支持,比如现在的“社区支持性农业”,是有机农业与大众进行有效 接洽的一种社会运用,这种生产模式为农民和食用他们种植的食物的消费者之间 构造了一个互相交流的通道,消费者按月或季度提前支付农民预订金额,农场则 相应的每周提供有机的农产品,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风险共扭、利益共享" 的合作。 [5] 总的来说,虽然有机农业有利有弊,人们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 定是否要实行有机农业,而面对我们现在的传统农业,依旧要做到因地制宜,农 牧(或农林牧)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道路 [6]。就算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完全 实施有机农业,我们仍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争取“保产 量”和“护环境”兼得。 四、 参考文献 [1] 席运官. 有机农业与中国传统农业的比较[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997(1):55-58. [2] 农牧渔业部植物保护总站. 中国生物防治的进展[M]. 农业出版社, 1984. [3] 孟克. 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变的制约因素解析[J]. 农业工程技术, 2017, 37(20):14-14. [4] 史艳芬. 从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变的制约因素及建议[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16):86-86. [5] 王太文. 中国传统农业与有机农业关系之哲学辨析[D]. 南京农业大学, 2015. [6] 赵会. 现代有机农业从中国传统农业科学技术中得到的启示[J]. 现代农业, 2014(3):86-87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