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立项核心课程 课程名称:生物技术与人类课程号:B1913班级号:F1712003 姓名: 陈庭毓 学号:517120910050专业:经济 阅读与理解 阅读文章名称 纤维素酶水解及其在能源与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得分 中文题目:纤维素酶水解及其在能源与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姓名:陈庭毓 单位: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200030 前言 1.背景知识 1.1纤维素 人类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今世界上各个国家对能源的明争暗夺异常激烈。与 此同时,地球上现有的可供人类开采时化石能源却越来越少,所以找到新型能源 成为当务之急。除了风能、太阳能外,生物资源中也蕴含着大量可供开发利用的 能源,如燃料酒精等。 我们都知道酒精可以由淀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进一步转化成 酒精而得到。这种方法虽然较为环保,但是能够被人类利用的淀粉本来就不多, 大部分都做了食物,哪里有剩余去制造燃料酒精呢?答案就是纤维素。纤维素是 D-葡萄糖以B-1,4糖苷键联结而成的线形大分子多糖,大约30个糖链合成一个小纤 维(纤丝,原纤丝)单元,然后再聚集成微纤维,最后聚集成纤维。1 1.2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不是单一酶,而是能够水解纤维素β1,4葡萄糖苷键,使纤维素变成 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的一组酶的总称。纤维素酶主要有3种组分:1葡聚糖内切酶(EC 3.2.1.4,也称Cx酶),作用于纤维素分子内部的非结晶区,随机水解1,4-糖苷键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立项核心课程 课程名称: 生物技术与人类 课程号: BI 913 班级号: F1712003 姓名: 陈庭毓 学号:517120910050 专业: 经济 阅读与理解 阅读文章名称 纤维素酶水解及其在能源与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得分 中文题目:纤维素酶水解及其在能源与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姓名:陈庭毓 单位: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200030 前言 1. 背景知识 1.1 纤维素 人类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今世界上各个国家对能源的明争暗夺异常激烈。与 此同时,地球上现有的可供人类开采时化石能源却越来越少,所以找到新型能源 成为当务之急。除了风能、太阳能外,生物资源中也蕴含着大量可供开发利用的 能源,如燃料酒精等。 我们都知道酒精可以由淀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进一步转化成 酒精而得到。这种方法虽然较为环保,但是能够被人类利用的淀粉本来就不多, 大部分都做了食物,哪里有剩余去制造燃料酒精呢?答案就是纤维素。纤维素是 D-葡萄糖以β-1,4 糖苷键联结而成的线形大分子多糖,大约30个糖链合成一个小纤 维(纤丝,原纤丝)单元,然后再聚集成微纤维,最后聚集成纤维。 1 1.2 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不是单一酶,而是能够水解纤维素β-1,4-葡萄糖苷键,使纤维素变成 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的一组酶的总称。纤维素酶主要有3种组分:1 葡聚糖内切酶(EC 3.2.1.4,也称Cx酶),作用于纤维素分子内部的非结晶区,随机水解β-1,4-糖苷键
产生大量具有非还原性末端的小分子纤维素。2葡聚糖外切酶(EC3.2.1.91,也称 C1酶,纤维二糖水解酶或BH,作用于纤维素线状分子的末端,水解B14糖苷键, 每次切下一个纤维二糖分子。3B葡萄糖苷酶(EC3.2.1.21,简称BG),水解纤维二 糖和短链的纤维素生成葡萄糖。 纤维素酶来源非常广泛,自然界中许多微生物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用于生 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较多是丝状真菌,其中酶活力较强的菌种以木霉属菌种居多。 综上,纤维素利用前景广阔,但利用困难。酶解法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利用纤 维素的方法,如何利用纤维素酶高效转化纤维素是本文的亮点。 2.文章亮点(创新点)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能产生高达 15.5×1010t纤维素类物质,其中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总量为8.5×1010t。2但是每年 用于工业过程或燃烧的纤维素仅占2%左右,还有很大一部分未被有效利用。如果 我们能把秸秆、蔗渣、废纸、垃圾纤维等纤维素类物质高效地转化为糖,成为酒 精发酵的原料,将极大推动新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 困难是,纤维素具有不溶性的刚性机构,在常温下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 和稀碱。3这是因为纤维素由结晶区和非结晶区相交错形成,其致密的晶体结构严 重阻碍了化学试剂或者生物酶与纤维素表面的有效接触和作用。纤维素大分子降 解的方法有酸法水解、酶法水解、氧化降解等多种途径。酶法水解有着反应条件 温和、易于控制、产物单纯等优点,但目前酶法水解速度缓慢、效率甚低。我们 除了控制反应条件外,要想办法对纤维素酶进行改造,使其提高转化速度与效率。 要改造纤维素酶,我们首先要弄清纤维素酶上哪些氨基酸序列在起着水解纤 维素的作用。到原文写作之时,科学家们已从40多种细胞和数种真菌中克隆到纤 维酶基因,对一些纤维素酶的氨基酸序列及活点部位已基本弄清,利用定点突变 方法对纤维酶蛋白进行定向设计与改造再也不再是纸上谈兵。 定点突变比使用化学因素、自然因素导致突变的方法具有突变率高、简单易 行、重复性好的特点;除用于改变核苷酸序列获得突变基因、研究基因的结构与 功能的关系之外,还能够通过改变特定的氨基酸获得突变蛋白质,研究蛋白质的 结构与功能,从微观水平上阐明正常状态下基因的调控机理、疾病的病因和机理。 目前常用的定点突变方法有寡核苷酸引物介导的定点突变、PC介导的定点突变 及盒式突变。5
产生大量具有非还原性末端的小分子纤维素。2 葡聚糖外切酶(EC 3.2.1.91,也称 C1酶,纤维二糖水解酶或BH),作用于纤维素线状分子的末端,水解β-1 4-糖苷键, 每次切下一个纤维二糖分子。3 β-葡萄糖苷酶(EC 3.2.1.21,简称BG),水解纤维二 糖和短链的纤维素生成葡萄糖。 纤维素酶来源非常广泛,自然界中许多微生物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用于生 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较多是丝状真菌,其中酶活力较强的菌种以木霉属菌种居多。 综上,纤维素利用前景广阔,但利用困难。酶解法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利用纤 维素的方法,如何利用纤维素酶高效转化纤维素是本文的亮点。 2. 文章亮点(创新点)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能产生高达 15.5×10 10 t 纤维素类物质,其中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总量为 8.5×10 10 t。 2但是每年 用于工业过程或燃烧的纤维素仅占 2%左右,还有很大一部分未被有效利用。如果 我们能把秸秆、蔗渣、废纸、垃圾纤维等纤维素类物质高效地转化为糖,成为酒 精发酵的原料,将极大推动新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 困难是,纤维素具有不溶性的刚性机构,在常温下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 和稀碱。 3这是因为纤维素由结晶区和非结晶区相交错形成,其致密的晶体结构严 重阻碍了化学试剂或者生物酶与纤维素表面的有效接触和作用。纤维素大分子降 解的方法有酸法水解、酶法水解、氧化降解等多种途径。酶法水解有着反应条件 温和、易于控制、产物单纯等优点,但目前酶法水解速度缓慢、效率甚低。我们 除了控制反应条件外,要想办法对纤维素酶进行改造,使其提高转化速度与效率。 要改造纤维素酶,我们首先要弄清纤维素酶上哪些氨基酸序列在起着水解纤 维素的作用。到原文写作之时,科学家们已从40多种细胞和数种真菌中克隆到纤 维酶基因,对一些纤维素酶的氨基酸序列及活点部位已基本弄清,利用定点突变 方法对纤维酶蛋白进行定向设计与改造再也不再是纸上谈兵 4。 定点突变比使用化学因素、自然因素导致突变的方法具有突变率高、简单易 行、重复性好的特点 ;除用于改变核苷酸序列获得突变基因、研究基因的结构与 功能的关系之外 ,还能够通过改变特定的氨基酸获得突变蛋白质 ,研究蛋白质的 结构与功能 ,从微观水平上阐明正常状态下基因的调控机理、疾病的病因和机理。 目前常用的定点突变方法有寡核苷酸引物介导的定点突变、 PCR介导的定点突变 及盒式突变。 5
纤维素酶分子有共性,普遍具有类似的结构,由球状的纤维素催化结构域 (CD),纤维素结合结构域(CBD)和连接桥Linker)三部分组成。不同来源的纤维素 酶尽管具有不同的分子量,但是其CD的大小却基本一致:纤维素酶的CBD主要可 维持酶分子的构象稳定性,调节酶对可溶性和非可溶性底物的结合专一性;Linker 可保持CD和CBD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不同酶分子间形成较为稳定的聚集体。 研究者们运用定点突变技术研究CD,利用合成的寡核苷酸作诱变物,确定纤 维素酶中哪个氨基酸是酶催化的必需氨基酸。在己知的核苷酸序列中准确地诱变 密码子中的一个或数个碱基,改变组成酶的一个或数个氨基酸残基,从而确定功 能性氨基酸基团。 由于纤维素酶属于糖基水解酶,而糖基水解酶共有82个族,纤维素酶仅占十 几个族。各族水解酶的催化机制和功能性氨基酸都有所不同,给研究带来了许多 困难,要研究清楚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改造纤维素酶的主要可行的手段,是通过基因工程构建生产纤维素酶的高效 工程菌,从而提高纤维素酶活力。总之目前任务是要弄清功能性氨基酸基因,然 后对其加以改造,产出高效工程菌,生产符合要求的纤维素酶。 本文的另一个亮点在于纤维素酶在石油开采方面的应用。我国石目前很多油 田已进入中后期开采,为增加石油产量,常采用带压力的压滤液压入地层内,以 维持地下裂缝,保持地下压力。用纤维素酶制成的一种酶剂是较适宜的破乳剂, 专一性强,无副作用,对地层和环境无污染。6 3.读后感 自然界的物质与能量是守恒的,不会凭空增多,也不会凭空消失。人类目前 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一部分原因来自对资源的无效利用。我们还在用着百万年前留 下来的遗产,早晚会坐吃山空。煤是植物深埋地下百万年形成的燃料,现在人类 利用植物们的纤维素,某种程度上是提前消费了这些百万年后的煤。这种利用更 加直接且环保,跳过了百万年的物化反应,加速了自然界物质循环的速度。纤维 素被分解的过程在自然界中天然存在,表现为腐烂变质等。但是这个过程速度慢, 效率低,不能被我们利用。改进纤维素酶,提高纤维素转化效率,这正体现了目 前集约高效的理念: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要减少能量浪费,实现能量与元 素在自然界的有机循环。 关于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一直受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 是近年来,纤维素酶基因克隆技术、固定化酶技术及微生物发酵技术等新技术的
纤维素酶分子有共性,普遍具有类似的结构,由球状的纤维素催化结构域 (CD),纤维素结合结构域 (CBD)和连接桥(Linker)三部分组成。不同来源的纤维素 酶尽管具有不同的分子量,但是其CD 的大小却基本一致; 纤维素酶的CBD主要可 维持酶分子的构象稳定性,调节酶对可溶性和非可溶性底物的结合专一性; Linker 可保持CD和CBD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不同酶分子间形成较为稳定的聚集体。 研究者们运用定点突变技术研究CD,利用合成的寡核苷酸作诱变物,确定纤 维素酶中哪个氨基酸是酶催化的必需氨基酸。在已知的核苷酸序列中 准确地诱变 密码子中的一个或数个碱基,改变组成酶的一个或数个氨基酸残基,从而确定功 能性氨基酸基团。 由于纤维素酶属于糖基水解酶,而糖基水解酶共有82个族,纤维素酶仅占十 几个族。各族水解酶的催化机制和功能性氨基酸都有所不同,给研究带来了许多 困难,要研究清楚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改造纤维素酶的主要可行的手段,是通过基因工程构建生产纤维素酶的高效 工程菌,从而提高纤维素酶活力。总之目前任务是要弄清功能性氨基酸基因,然 后对其加以改造,产出高效工程菌,生产符合要求的纤维素酶。 本文的另一个亮点在于纤维素酶在石油开采方面的应用。我国石目前很多油 田已进入中后期开采,为增加石油产量,常采用带压力的压滤液压入地层内,以 维持地下裂缝,保持地下压力。用纤维素酶制成的一种酶剂是较适宜的破乳剂, 专一性强,无副作用,对地层和环境无污染。 6 3.读后感 自然界的物质与能量是守恒的,不会凭空增多,也不会凭空消失。人类目前 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一部分原因来自对资源的无效利用。我们还在用着百万年前留 下来的遗产,早晚会坐吃山空。煤是植物深埋地下百万年形成的燃料,现在人类 利用植物们的纤维素,某种程度上是提前消费了这些百万年后的煤。这种利用更 加直接且环保,跳过了百万年的物化反应,加速了自然界物质循环的速度。纤维 素被分解的过程在自然界中天然存在,表现为腐烂变质等。但是这个过程速度慢, 效率低,不能被我们利用。改进纤维素酶,提高纤维素转化效率,这正体现了目 前集约高效的理念: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要减少能量浪费,实现能量与元 素在自然界的有机循环。 关于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一直受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 是近年来,纤维素酶基因克隆技术、固定化酶技术及微生物发酵技术等新技术的
应用,使得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工业化应用已日趋成熟。 最理想的能源利用方式应该是无污染无损耗的能量转化。我期待着有一天,在纤 维素酶的作用下,能实现纤维素的完全利用,既能够减少污染浪费,又能够为人 类提供大量能源。 参考文献: 'Chandel AK,da Silva SS.Sustainable Degradation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Techniques,Applications and Commercialization[M].Rijeka,Croatia:InTech Open Access Publisher.2013:121-122 ?汪维云,朱金华,吴守一纤维素科学及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江苏理工大学学 报,1998,19(3)20-27. 3陈洪章.纤维素生物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0-51 4 Anu Harkki Genetic engineering of Trichoderma to produce strains with novel cellulase profile[J].Enzyme Mirobial Technology,1991,(13):227. 5张浩,毛秉智.定点突变技术的研究进展[M].医学免疫杂志,2000,(S1):108-110 6王玉芝.纤维素酶的生产和应用[J刀].湖北化工,1997,(3):56-57
应用,使得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工业化应用已日趋成熟。 最理想的能源利用方式应该是无污染无损耗的能量转化。我期待着有一天,在纤 维素酶的作用下,能实现纤维素的完全利用,既能够减少污染浪费,又能够为人 类提供大量能源。 参考文献: 1Chandel AK, da Silva SS. Sustainable Degradation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Techniques, Applications and Commercialization[M]. Rijeka, Croatia: InTech Open Access Publisher, 2013: 121-122 2 汪维云,朱金华,吴守一.纤维素科学及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J].江苏理工大学学 报,1998,19(3):20-27. 3 陈洪章.纤维素生物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0-51 4 Anu Harkki .Genetic engineering of Trichoderma to produce strains with novel cellulase profile[J].Enzyme Mirobial Technology,1991,(13):227. 5 张浩,毛秉智.定点突变技术的研究进展[M].医学免疫杂志,2000,(S1):108-110 6 王玉芝.纤维素酶的生产和应用[J].湖北化工,1997,(3): 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