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技术与人类》通识课程教学资源(阅读理解)郦洋 阅读理解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X,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116.67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立项核心课程 MO TONG UN 课程名称:生物技术与人类课程号:B1913班级号:2018-2019-2-B1913-397833 姓名: 酃洋 学号:517015910012 专业:信息安全 阅读与理解 阅读文章名称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The Safety of Transgenic Biology) 得分 Shi Qiaoting,Wei Chengbin,Li Jianlin,Lin Ping,Xu Zhaoxue.The Safety of Transgenic Biology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009,25(22):67-70 中文题目: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姓名:郦洋 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一。 背景知识 自1974年美国科学家Stanley N.Cohen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质粒上的抗青霉 素基因转到大肠杆菌体内开始,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从转基因 被人们所熟知以来,全球范围内对其的争论从未停止,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一直备受关注。 所谓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受体 生物基因组中,以改善生物体的特定性状。 目前,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工业、医疗、环保等领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农业方面的应用集中于新型优势动植物物种的培育,例如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 米、转基因小麦、转基因牛等,充分发挥转基因农产品产量大、质量优的特点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立项核心课程 课程名称:生物技术与人类 课程号: BI913 班级号:2018-2019-2-BI913-397833 姓名: 郦洋 学号: 517015910012 专业: 信息安全 阅读与理解 阅读文章名称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The Safety of Transgenic Biology) 得分 Shi Qiaoting, Wei Chengbin, Li Jianlin, Lin Ping, Xu Zhaoxue. The Safety of Transgenic Biology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009,25(22):67-70 中文题目: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姓名:郦洋 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一.背景知识 自 1974 年美国科学家 Stanley N. Cohen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质粒上的抗青霉 素基因转到大肠杆菌体内开始,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从转基因 被人们所熟知以来,全球范围内对其的争论从未停止,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一直备受关注。 所谓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受体 生物基因组中,以改善生物体的特定性状[1]。 目前,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工业、医疗、环保等领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农业方面的应用集中于新型优势动植物物种的培育,例如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 米、转基因小麦、转基因牛等,充分发挥转基因农产品产量大、质量优的特点

在工业方面,主要用来制作食品添加剂、培养各类益生菌等,提高食用价值,确 保食品能够蕴含丰富营养。在医疗方面,则利用此技术完成药物合成、生产等环 节,确保药物质量和疗效,解决部分药物在制作、提取等方面存在的伦理学、社 会学难题,以便有效治疗多种新型疑难病症。在保护环境方面,转基因技术成为 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新途径,当前己知的是可以利用转基因微生物来降解塑料, 部分研究者也在尝试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能够吸收、降解有机垃圾或废料的植 物。通过此类植物的种植,实现清除垃圾、环境净化的目的②。 但是,即使转基因生物的应用如此广泛,己经深入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人 们面对从实验室走出来的产品仍然保有怀疑的态度,不少人把转基因食品视作异 类,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备受人们质疑。 而针对转基因安全性问题,从现有的一些研究和数据来看,转基因产品的安 全性在多数场合下经受住了考验,尤其在食品方面,目前全球未报道过一件食品 安全事件,但在一些场合下转基因产品对动物或者环境的影响仍然引起了人们对 转基因产品的怀疑。 因此,作者在文章中就转基因生物安全做了阐述,主要包括转基因生物安全 性及安全性评价,详细讨论了转基因生物及对环境的安全性的影响,包括转基因 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外源转基因逃逸及其可能带来的生态后果,转基因植物对 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并展望了转基因生物的发展前景。 二.文章亮点(创新点) 1.语言通俗易懂,具有科普性 本文发表于2009年的中国农学通报,聚焦于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安全,切入 点是日常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也是大众聚焦的问题,个人理解本文是 希望提供一种看待转基因生物的视角,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本文在阐述过程 中多次引用现实研究的例子,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使文章更易于理解,具有科 普效果。全文专业名词出现不多,逻辑清晰,人士掌握一些背景知识即可跟上文 章思路。 2.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文章分为引言、转基因安全性的争论、转基因生物与食品的安全性评价、转

在工业方面,主要用来制作食品添加剂、培养各类益生菌等,提高食用价值,确 保食品能够蕴含丰富营养。在医疗方面,则利用此技术完成药物合成、生产等环 节,确保药物质量和疗效,解决部分药物在制作、提取等方面存在的伦理学、社 会学难题,以便有效治疗多种新型疑难病症。在保护环境方面,转基因技术成为 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新途径,当前已知的是可以利用转基因微生物来降解塑料, 部分研究者也在尝试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能够吸收、降解有机垃圾或废料的植 物。 通过此类植物的种植,实现清除垃圾、环境净化的目的[2]。 但是,即使转基因生物的应用如此广泛,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人 们面对从实验室走出来的产品仍然保有怀疑的态度,不少人把转基因食品视作异 类,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备受人们质疑。 而针对转基因安全性问题,从现有的一些研究和数据来看,转基因产品的安 全性在多数场合下经受住了考验,尤其在食品方面,目前全球未报道过一件食品 安全事件,但在一些场合下转基因产品对动物或者环境的影响仍然引起了人们对 转基因产品的怀疑。 因此,作者在文章中就转基因生物安全做了阐述,主要包括转基因生物安全 性及安全性评价,详细讨论了转基因生物及对环境的安全性的影响,包括转基因 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外源转基因逃逸及其可能带来的生态后果,转基因植物对 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并展望了转基因生物的发展前景。 二.文章亮点(创新点) 1.语言通俗易懂,具有科普性 本文发表于 2009 年的中国农学通报,聚焦于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安全,切入 点是日常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也是大众聚焦的问题,个人理解本文是 希望提供一种看待转基因生物的视角,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本文在阐述过程 中多次引用现实研究的例子,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使文章更易于理解,具有科 普效果。全文专业名词出现不多,逻辑清晰,人士掌握一些背景知识即可跟上文 章思路。 2.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文章分为引言、转基因安全性的争论、转基因生物与食品的安全性评价、转

基因生物的发展前景四大部分,总领意义明确,框架清晰,每部分叙述时中心明 确,或细分小点或是若干段中心意义置首的段落,读者很容易把握中心含义,层 次分明,逻辑明晰,容易理解与分析。 3.从现实问题引入,激发读者兴趣 作者在文章引言部分与转基因安全性的争论部分讲述了当今转基因生物与 应用上的现状和人们相关态度问题,从人们聚焦和关心的问题切入,激发了读者 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和现实意义。 4.引用广泛,立文严谨 文章引用了许多著作文献的一些研究,使论述更具严谨性和说服力。 5.与现实生活中的转基因应用联系 文章从“转基因食品被不少人视为‘异类’,把它打入冷宫’”到“美国第 一批转基因西红柿上市以来,全球约有2亿多人食用过数千种转基因食品,多年 来尚未报道过一例食品安全事件”到“人们早就享受了杂交水稻煮出的饭香, 而杂交水稻就是一次性转移了无数个基因,也可以算是转基因植物”等,都是从 联系生活中的转基因生物应用出发与论述的内容相应证,现实意义大,对现实问 题的展示与联系增强了文章可读性与应用性。 三.读后感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问题,如何利用好它的 技术,它的安全性如何,一直是难以彻底验证的问题,而作者就转基因生物的安 全性做了阐述,主要包括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及安全性评价,详细讨论了转基因生 物及对环境的安全性的影响,包括转基因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外源转基因逃逸 及其可能带来的生态后果,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并展望了转基因 生物的发展前景。 作者在本文尝试性地验证了一些观点,认为转基因生物在食品安全上是具有 可靠性的,相对而言在环境安全方面的问题较食品安全方面而言更为显著。 在这篇文章中,我获取到了许多相关转基因生物的知识,尤其是在食品方面, 文中提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首先是按照实质等同性原则进行判断,而不 存在实质等同性时,评估则需要考虑有毒性和过敏源,作者在有毒性的阐述中表 明他认为目前具有应用价值的转Bt基因玉米对人畜绝对安全,应该说对于读者

基因生物的发展前景四大部分,总领意义明确,框架清晰,每部分叙述时中心明 确,或细分小点或是若干段中心意义置首的段落,读者很容易把握中心含义,层 次分明,逻辑明晰,容易理解与分析。 3.从现实问题引入,激发读者兴趣 作者在文章引言部分与转基因安全性的争论部分讲述了当今转基因生物与 应用上的现状和人们相关态度问题,从人们聚焦和关心的问题切入,激发了读者 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和现实意义。 4.引用广泛,立文严谨 文章引用了许多著作文献的一些研究,使论述更具严谨性和说服力。 5.与现实生活中的转基因应用联系 文章从“转基因食品被不少人视为‘异类’,把它打入‘冷宫’”到“美国第 一批转基因西红柿上市以来,全球约有 2 亿多人食用过数千种转基因食品,多年 来尚未报道过一例食品安全事件”到“人们早就享受 了杂交水稻煮出的饭香, 而杂交水稻就是一次性转移了无数个基因,也可以算是转基因植物”等,都是从 联系生活中的转基因生物应用出发与论述的内容相应证,现实意义大,对现实问 题的展示与联系增强了文章可读性与应用性。 三.读后感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问题,如何利用好它的 技术,它的安全性如何,一直是难以彻底验证的问题,而作者就转基因生物的安 全性做了阐述,主要包括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及安全性评价,详细讨论了转基因生 物及对环境的安全性的影响,包括转基因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外源转基因逃逸 及其可能带来的生态后果,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并展望了转基因 生物的发展前景。 作者在本文尝试性地验证了一些观点,认为转基因生物在食品安全上是具有 可靠性的,相对而言在环境安全方面的问题较食品安全方面而言更为显著。 在这篇文章中,我获取到了许多相关转基因生物的知识,尤其是在食品方面, 文中提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首先是按照实质等同性原则进行判断,而不 存在实质等同性时,评估则需要考虑有毒性和过敏源,作者在有毒性的阐述中表 明他认为目前具有应用价值的转 Bt 基因玉米对人畜绝对安全,应该说对于读者

而言是一种立场明确。但我认为作者的观点也具有片面性,我认为目前无特征表 明Bt有害只能说明,Bt基因在短期内的作用,而在长期使用后,Bt蛋白是否会 对人体产生影响仍是未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作者提出的安全性评估方式拓宽 了我的知识面,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作者看来,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是一个更严峻的问题。这一部分的论 述确实是我之前从未了解过的。文章指出,全球对转基因植物商品化种植比较有 共识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含:(1)转基因的非靶标效应);(2)转基因向非 转基因作物和野生近缘种逃逸及其可以带来的生态后果;(3)转基因作物对生物 多样性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4)抗生物胁迫基因的长期使用及其带来的靶标 生物对转基因抗性类型的产生:(⑤)转基因作物长期种植和使用对土壤微生物 群落的影响等。这些问题确实是我从未思考过的,由此也体会到转基因生物对环 境的巨大可能影响。而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环境中,是否会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 不良影响,包括对非靶标生物的直接毒害和对无脊椎动物群落更复杂的影响,是 否会引发其他生态问题,对于这些疑问尚未有明确答案。 虽然这些对于生态影响的疑问尚未完整解答,科学的评估方式还是存在的。 作者指出评估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需要考虑转基因植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 可能性、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者的科学有 力的叙述确能引发我的共鸣。我们在之前的教育中了解过生态系统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可怕,不恰当的新物种的引入会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对于转基 因生物而言,可能直观上很难定义影响大小,但是确实是存在对生态系统造成巨 大破坏的可能的。以基因漂流为例,若转基因植株的抗除草剂基因漂移到杂草上, 使杂草不受除草剂的影响,会增大除草的难度,特别是多个抗除草剂基因同时转 入一个野生种,就会带来灾难。因此,转基因生物对环境的安全性评估的必要 性十分显著。 我们作为非专业人士或是转基因生物产品的消费者,我认为首先要做到的是 了解转基因生物,对于安全性的评估虽可由专业人士完成,但信任程度仍然取决 于大众,我们只有自己掌握一定的知识、了解相关技术,才能自己权衡掌握是否 信任或选择转基因产品,转基因产品也才能真正得到认可与市场上的进展。 这篇文章使我获取了许多转基因安全评估的知识,让我对转基因产品有了更

而言是一种立场明确。但我认为作者的观点也具有片面性,我认为目前无特征表 明 Bt 有害只能说明,Bt 基因在短期内的作用,而在长期使用后,Bt 蛋白是否会 对人体产生影响仍是未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作者提出的安全性评估方式拓宽 了我的知识面,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作者看来,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是一个更严峻的问题。这一部分的论 述确实是我之前从未了解过的。文章指出,全球对转基因植物商品化种植比较有 共识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含:(1)转基因的非靶标效应[3] ;(2)转基因向非 转基因作物和野生近缘种逃逸及其可以带来的生态后果;(3)转基因作物对生物 多样性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4)抗生物胁迫基因的长期使用及其带来的靶标 生物对转基因抗性类型的产生[4] ;(5)转基因作物长期种植和使用对土壤微生物 群落的影响等。这些问题确实是我从未思考过的,由此也体会到转基因生物对环 境的巨大可能影响。而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环境中,是否会对农田生态 系统造成 不良影响,包括对非靶标生物的直接毒害和对无脊椎动物群落更复杂的影响,是 否会引发其他生态问题,对于这些疑问尚未有明确答案 [5]。 虽然这些对于生态影响的疑问尚未完整解答,科学的评估方式还是存在的。 作者指出评估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需要考虑转基因植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 可能性、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者的科学有 力的叙述确能引发我的共鸣。我们在之前的教育中了解过生态系统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可怕,不恰当的新物种的引入会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对于转基 因生物而言,可能直观上很难定义影响大小,但是确实是存在对生态系统造成巨 大破坏的可能的。以基因漂流为例,若转基因植株的抗除草剂基因漂移到杂草上, 使杂草不受除草剂的影响,会增大除草的难度,特别是多个抗除草剂基因同时转 入一个野生种 ,就会带来灾难。因此,转基因生物对环境的安全性评估的必要 性十分显著。 我们作为非专业人士或是转基因生物产品的消费者,我认为首先要做到的是 了解转基因生物,对于安全性的评估虽可由专业人士完成,但信任程度仍然取决 于大众,我们只有自己掌握一定的知识、了解相关技术,才能自己权衡掌握是否 信任或选择转基因产品,转基因产品也才能真正得到认可与市场上的进展。 这篇文章使我获取了许多转基因安全评估的知识,让我对转基因产品有了更

深入的认识,在是否信任与选择问题上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收获良多。 【参考文献】 [1]施巧婷,魏成斌,李建林,蔺萍,徐照学.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J].中国农学 通报,2009,25(22):67-70. [2]万超凡.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对策[J刀].科技视 界,2095-2457,2015,03,125. [3]Adow D A,ZwahlenC.Assessing environmental risks of transgenic plants[J].Ecology Lette,2006,9:196-214. [4]李本金,李碉任,胡奇勇等.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 响[J刀.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6,35:97-101. [5]SchoenlyKG,CohenMB,BarrionAT,et al.Efects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onnon-target herbivore and natural enemy assemblages intropical irrigated rice.Environ[J].Biosafety Re.,2003,2(3):181-206

深入的认识,在是否信任与选择问题上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收获良多。 【参考文献】 [1]施巧婷,魏成斌,李建林,蔺萍,徐照学.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J].中国农学 通报, 2009,25(22):67-70. [2]万超凡.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对策[J].科技视 界,2095-2457,2015,03,125. [3] Adow D A,ZwahlenC.Assessing environmental risks of transgenic plants[J].Ecology Lette,2006,9:196-214. [4] 李本金,李碉任,胡奇勇等.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 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6,35:97-101. [5] SchoenlyKG,CohenMB,BarrionAT,et a1.Efects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onnon-target herbivore and natural enemy assemblages intropical irrigated rice.Environ[J].Biosafety Re.,2003,2(3):18l-206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