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技术与人类》通识课程教学资源(阅读理解)孟晗_阅读理解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X,文档页数:4,文件大小:151.61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立项核心课程 课程名称:生物技术与人类课程号:BL913班级号:F1515004 姓名: 孟晗 学号: 515111910125专业:园林科学与工程 阅读与理解 阅读文章名称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得分 施巧婷,魏成斌,李建林等.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中国农学通 报,2009,25(22):66-70 姓名:孟晗 单位:农业与生物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前言 “转基因生物”一词的最初来源是英语“Transgenic Organisms'”,因为在上世纪70年代, 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rDNA)刚开始应用于动植物育种的时候,常规的做法是将外源目的 基因转入生物体内,使其得到表达,因而在早期的英语文献中,这种移植了外源基因的生物 被形象地称为“transgenic Organisms”,即“转基因生物”。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在国内外己经引起极大的关注,不同领域 的专家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这些研究主要 集中在生态学、科技伦理、环境科学等方面,主要通过技术层面来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一致认为,生物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对于人类社会的 深远影响己经超过人们的预期,原来那种希望仅仅依靠科学技术的完善来解决人们对生物安 全的疑虑和不安的想法已经显得过于简单。 1、背景知识 转基因,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 物的目的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立项核心课程 课程名称: 生物技术与人类 课程号: BI 913 班级号: F1515004 姓名: 孟晗 学号: 515111910125 专业:园林科学与工程 阅读与理解 阅读文章名称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得分 施巧婷,魏成斌,李建林等.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中国农学通 报,2009,25(22):66-70 姓名:孟晗 单位:农业与生物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前言 “转基因生物”一词的最初来源是英语“Transgenic Organisms”,因为在上世纪 70 年代, 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rDNA)刚开始应用于动植物育种的时候,常规的做法是将外源目的 基因转入生物体内,使其得到表达,因而在早期的英语文献中,这种移植了外源基因的生物 被形象地称为“transgenic Organisms”,即“转基因生物”。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在国内外已经引起极大的关注,不同领域 的专家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这些研究主要 集中在生态学、科技伦理、环境科学等方面,主要通过技术层面来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一致认为,生物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对于人类社会的 深远影响已经超过人们的预期,原来那种希望仅仅依靠科学技术的完善来解决人们对生物安 全的疑虑和不安的想法已经显得过于简单。 1、背景知识 转基因,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 物的目的

基因改造生物(英语: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GMo),或称转基因生物、遗传修 饰生物体,是指通过基因改造实现基因改变的生物。 实质等同性,系联合国经济和合作组织(OECD)于1993年提出的对新食物进行安全性评估 的原则。根据该原则,若一种生物工程食物或食物成分与其相应的传统食物或食物成分基本 相同,则可以认为具有相同的安全性。这一种基于比较的指导原则已被许多国家采纳作为评 估转基因食物安全性的起点。 基因漂移,指的是一种生物的目标基因向附近野生近缘种的自发转移,导致附近野生近 缘种发生内在的基因变化,具有目标基因的一些优势特征,形成新的物种,以致整个生态环 境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2、文章亮点 2.1文章概述 作者开篇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入手,阐述了作物植入Bt基因产生抗虫性的机理。 根据一系列的事实和数据得出了转基因食物跟普通食物相比并没有特殊的风险的结论。 然后重点阐述了转基因生物安全,主要包括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及安全性评价,详细讨论 了转基因生物及对环境的安全性的影响,包括转基因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外源转基因逃逸 及其可能带来的生态后果,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 文章的最后作者展望了转基因生物的发展前景,主要集中于抗性、营养和动物乳腺生物 感应器三个热点研究。 2.2文章亮点 逻辑性强。从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入手,提出对转基因生物和食品的安全性评 价,从食品和环境两方面给出评价指标,最后展望了转基因生物的发展前景。顺畅的逻辑链 和清楚的结构使得读者方便阅读和查找。 语言生动。在专业性很强的文章中使用“虫口夺食”“冷宫”这样的词汇,使得文章的 可读性和趣味性增加。 辩证性强。作者根据文中所列举的数据和实验结果分析,提出了转基因食品和生物具有 的优势,也表明了转基因生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讲明了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评价的某些方面,如食品是否是过敏原、转基因生物是否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等,仍需要 人们进一步的研究

基因改造生物(英语: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GMO),或称转基因生物、遗传修 饰生物体,是指通过基因改造实现基因改变的生物。 实质等同性,系联合国经济和合作组织(OECD)于 1993 年提出的对新食物进行安全性评估 的原则。根据该原则,若一种生物工程食物或食物成分与其相应的传统食物或食物成分基本 相同,则可以认为具有相同的安全性。这一种基于比较的指导原则已被许多国家采纳作为评 估转基因食物安全性的起点。 基因漂移,指的是一种生物的目标基因向附近野生近缘种的自发转移,导致附近野生近 缘种发生内在的基因变化,具有目标基因的一些优势特征,形成新的物种,以致整个生态环 境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2、文章亮点 2.1 文章概述 作者开篇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入手,阐述了作物植入 Bt 基因产生抗虫性的机理。 根据一系列的事实和数据得出了转基因食物跟普通食物相比并没有特殊的风险的结论。 然后重点阐述了转基因生物安全,主要包括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及安全性评价,详细讨论 了转基因生物及对环境的安全性的影响,包括转基因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外源转基因逃逸 及其可能带来的生态后果,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 文章的最后作者展望了转基因生物的发展前景,主要集中于抗性、营养和动物乳腺生物 感应器三个热点研究。 2.2 文章亮点 逻辑性强。从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入手,提出对转基因生物和食品的安全性评 价,从食品和环境两方面给出评价指标,最后展望了转基因生物的发展前景。顺畅的逻辑链 和清楚的结构使得读者方便阅读和查找。 语言生动。在专业性很强的文章中使用“虫口夺食”“冷宫”这样的词汇,使得文章的 可读性和趣味性增加。 辩证性强。作者根据文中所列举的数据和实验结果分析,提出了转基因食品和生物具有 的优势,也表明了转基因生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讲明了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评价的某些方面,如食品是否是过敏原、转基因生物是否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等,仍需要 人们进一步的研究

3、读后感 在我的印象中,提到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更多想到的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这篇文章 给了我新的思路,即转基因生物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如果因为转入Bt基因,作 物的抗虫抗性增加,那么一方面如果这个转基因植物变成杂草,它可能会疯长难以控制,对 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作物的非靶标效应可能会影响其他的昆虫和鸟类:再有,转 入的基因可能会通过遗传漂移,转移到在其他物种的遗传基因库里,导致难以预测的后果。 另外一点让我觉得新奇的是一个新名词,实质等同性。这个词是说如果某个新食品或食 品成分与现有的食品或食品成分大体相同,那么它们是同等安全的。对此我有一个疑问,成 分安全就一定安全吗?我理解的食物成分是基因表达产物,如果导入的基因并不会大量表达, 或者根本不会表达,就能够说明食品一定安全了吗?Millstone等认为,实质等同原则这种模 糊概念往往误导人们对转基因食品作出安全性评价,人们不应该用它来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 全性,应该取而代之的是全面的生化、毒理学、过敏性和免疫学的实验和检测方法,并进一 步指出实质等同原则是个伪科学的概念,是商业和政治判断物的伪装物。我觉得实质等同性 不能作为一个绝对的标准,只能是一个不准确的参考值。 最后想说一下这篇文章的表达。从学术上来说,这篇文章在逻辑、结构、措辞上都存在 着很多问题,但是也是可以谅解的,因为我觉得这是大部分科普性较强的文章都会存在的问 题。话虽如此,但还是希望科普性强的文章严谨一些,毕竟相对学术性的论文来说,科普性 的文章受众较广。 参考文献 [1]沈孝宙.转基因之争【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8一97. [2]Ellstand N C,Prentice H C,Hancock J F.Gene flow and introgression from domesticated plants into their wild relatives[J].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1999,30:539-563. [3]张永军,吴孔明,彭于发,郭予元.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J].生态学 报,2002,(11):1951-1959. [4]钱迎倩,魏伟,桑卫国,马克平.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 报,2001,(03):337-343. [5]逄金辉,马彩云,封勇丽,胡瑞法.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科学证据[J].中国生物工程杂 志,2016,36(01):122-138

3、读后感 在我的印象中,提到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更多想到的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这篇文章 给了我新的思路,即转基因生物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如果因为转入 Bt 基因,作 物的抗虫抗性增加,那么一方面如果这个转基因植物变成杂草,它可能会疯长难以控制,对 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作物的非靶标效应可能会影响其他的昆虫和鸟类;再有,转 入的基因可能会通过遗传漂移,转移到在其他物种的遗传基因库里,导致难以预测的后果。 另外一点让我觉得新奇的是一个新名词,实质等同性。这个词是说如果某个新食品或食 品成分与现有的食品或食品成分大体相同,那么它们是同等安全的。对此我有一个疑问,成 分安全就一定安全吗?我理解的食物成分是基因表达产物,如果导入的基因并不会大量表达, 或者根本不会表达,就能够说明食品一定安全了吗?Millstone 等认为,实质等同原则这种模 糊概念往往误导人们对转基因食品作出安全性评价,人们不应该用它来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 全性,应该取而代之的是全面的生化、毒理学、过敏性和免疫学的实验和检测方法,并进一 步指出实质等同原则是个伪科学的概念,是商业和政治判断物的伪装物。我觉得实质等同性 不能作为一个绝对的标准,只能是一个不准确的参考值。 最后想说一下这篇文章的表达。从学术上来说,这篇文章在逻辑、结构、措辞上都存在 着很多问题,但是也是可以谅解的,因为我觉得这是大部分科普性较强的文章都会存在的问 题。话虽如此,但还是希望科普性强的文章严谨一些,毕竟相对学术性的论文来说,科普性 的文章受众较广。 参考文献 [1]沈孝宙.转基因之争【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8—97. [2]Ellstand N C,Prentice H C,Hancock J F.Gene flow and introgression from domesticated plants into their wild relatives[J].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1999,30:539-563. [3] 张 永 军 , 吴 孔 明 , 彭 于 发 , 郭 予 元 . 转 基 因 植 物 的 生 态 风 险 [J]. 生 态 学 报,2002,(11):1951-1959. [4] 钱 迎 倩 , 魏 伟 , 桑 卫 国 , 马 克 平 . 转 基 因 作 物 对 生 物 多 样 性 的 影 响 [J]. 生 态 学 报,2001,(03):337-343. [5]逄金辉,马彩云,封勇丽,胡瑞法. 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科学证据[J]. 中国生物工程杂 志,2016,36(01):122-138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