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2)班吴铭康 们谈起英雄,下意识地就会想到出身于名门 到今,大多英雄们都不是出身于名门望族 起眼的阶层的英雄更多。所以,我们在 待英雄的时候,不要过多地纠结于他的出处,重要的是看 辋肃头中敬高二年级悟文组 才干如何。(开头从纠正人们的错误认识入手, 确立自己的观点,看似平淡无奇却立论坚实。) 本期责任编辑:刘加军 三国时期,人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2011年3月23日第23期《求囊】总篡414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俨然一介草民。可 是刘备却无视诸葛亮卑微的出身,“三顾茅庐”亲自登门 【作文题】 造访,请诸葛亮出山。这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反过来讠 初别人在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刘备十 我可是堂堂的刘皇叔,怎么可能让我去 英雄不问出处"。作为人,蕴涵了一种豪求一个默默无闻、地位如此低微的一介草民书生来做我的 迈与英武;作为用人,则提供了开阔与大气的选 谋士?真是可笑。”那么诸葛亮还会出山吗?还会有后来 择;而作为社会,更彰显了一种包容与豁达。请的蜀国兴隆而形成的三国鼎立吗?(正面例证的反向引 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英雄不问出申,拓展了说理的深度,对于多数同学来说,这是材料匮 处”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乏时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 字。(华师、省实、广雅、深中四校高三上期末联考题)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小就受到名 门贵族家庭的教育熏陶,更重要的是因为通过他后天不断 【佳作赏析】 的学习而形成的心智和能力。所以,我们不要过多地纠结 1.英雄不问出处 于英雄的出处 高二(2)班王炜烨 这个道理古人都明白,为什么如今的人们却不明白 大江东去浪淘尽,淘出千古英雄。既是英雄,何问 ?(过渡句,由古及今) 出处?(以问代议,开门见山,起笔不凡。) 如今新年刚过,各地都普遍存在出现用工荒的现象。 顾频频天下计,千载谁堪伯仲间。”躬耕于垄亩, 其实我们的用工缺口与实际用工人数的缺口之间的差距 闲唱《梁父吟》,蜗居草庐之中,却难掩他的才华横溢 并不是很大,但是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用工荒现象呢? 这都是因为用人企业和工厂大都存在着一种“英雄要问出 曾是街头地痞,区区十里亭长,既无文韬亦无武略,却在处”的偏见。他们打着非“名牌院校不招”的旗号进行招 身市井之中,授食于漂母,却成为汉王的宠臣,居一人之用工,一大批的刚出校门的非重点院校的学子被涮了下 去,不为别的,就因为他们的文凭不是重点院校的。就算 之上。他们虽出身低微,却全都是历史长河中难多有能力也没用。 来的学子相 较为优 金,更是千古难遇的美雄。英雄,出身,本就没有必然的般院校的学子就真的无可取之处吗?从另一个方面来讲, 渊源。(三个典型例证构成排比,叙述概括,说理上势如用人单位“英雄不问出处”地招用普通院校的有能力的学 结论自然水到渠成。) 穿越千年,时间定格在现在。当我看见杂志上连篇累 子,给他们一个机会和信任,让他们对企业有归属感,何 尝不是给企业自己一个机会 牍的是关于各种“富二代”的报道时,我迟 当我看 英雄是在实践中磨砺出来的,出处只是他们的起点 到文章中农村大学生举债完成学业却无从就业时,我茫然决定不了他们的未来 了。当我看到报纸上“官二代”年纪轻轻就官居高位时, 资怒了。为什么时隔千年,“英雄 只有不唯学历,不重出处看英雄的企业才是英雄的乐 难道出身真的如此重要吗?(又一组排比构成现实的写 园,只有这样的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联系现实 照,和上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迟疑”、“茫然”、“愤怒”抓住用工荒一点展开分析,针对性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写出了作者的困惑在蓄积,情绪在变化。) 缺点是分析不够透彻。) 如此可见,以后去挑选千里马,千万不要问它是从那 在春晚的舞台上,当我看见“旭日阳刚”动情地歌唱个马厩出来的,而是要给他机会让它出来跑 《春天里》,“西单女孩”用纯净到一尘不染的声音吟唱《想才能见到它的真不事。(比喻说理,生动形象,为文章王 家》,“农民工街舞团”潇洒自如的尽情舞蹈时,心中一切色不少。)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 的迟疑与茫然都烟消云散了,只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还可 幼力感得鲜花、掌就会抓住阅卷老师的目光,抓住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就抓 人记得那句英雄不问出处(又-住了作文的关键,即便是主体部分不太出彩,文章得分也 古今中外,似乎总有人只看重别人的地位却忽视了他 不会多差。 的才华,就像他们忘记了“英雄重在他的丰功伟绩而非出 3.英雄不问出处 身”。于是英雄常常会被淹没,常常没有用武之地,但这 高二(2)班雷童月 又如何呢?是金子终会发光,这个世上仍有伯乐。所以英真 受胯下之辱的韩信,替人佣耕 雄们,当你们遭受不白之冤、壮志难酬、潦倒颓废时,请 记住这句话“英雄不问出处”。 他们一样最后成为被世人尊敬的英雄。(开头不错,简洁 滚滚波涛东道去,奔腾后,平静时,河底沙石间的黄面充实,很有说服力 【简评】这篇文章显示出作者良好的作文素养,既有良 现在的人遇到种种困难,难免会抱怨自己的出身。找 好的文化积淀,又有对现实生活的持续关注,把历史和生工作没找到,抱怨自己的爸爸不是什么领导,要不然找工 活贯通,怎么可能写不好作文呢? 作也不会处处碰壁:单位里遇到领导斥责,就抱怨老爸不 2.英雄不问出处 是自己上司的领导,买不起房子蜗居在农民房里,就抱怨
1 【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英雄不问出处”。 作为人,蕴涵了一种豪 迈与英武;作为用人,则提供了开阔与大气的选 择;而作为社会,更彰显了一种包容与豁达。请 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英雄不问出 处”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 800 字。(华师、省实、广雅、深中四校高三上期末联考题) 【佳作赏析】 1.英雄不问出处 高二(2)班王炜烨 大江东去浪淘尽,淘出千古英雄。既是英雄,何问 出处?(以问代议,开门见山,起笔不凡。) “三顾频频天下计,千载谁堪伯仲间。”躬耕于垄亩, 闲唱《梁父吟》,蜗居草庐之中,却难掩他的才华横溢。 曾是街头地痞,区区十里亭长,既无文韬亦无武略,却在 顷刻间成为天下的主人、汉室的帝王。昔日忍辱胯下,出 身市井之中,授食于漂母,却成为汉王的宠臣,居一人之 下,万人之上。他们虽出身低微,却全都是历史长河中难 以磨灭的印记,是历经千万年淘洗、沉积而留下的斑斑黄 金,更是千古难遇的英雄。英雄,出身,本就没有必然的 渊源。(三个典型例证构成排比,叙述概括,说理上势如 破竹,结论自然水到渠成。) 穿越千年,时间定格在现在。当我看见杂志上连篇累 牍的是关于各种“富二代”的报道时,我迟疑了。当我看 到文章中农村大学生举债完成学业却无从就业时,我茫然 了。当我看到报纸上“官二代”年纪轻轻就官居高位时, 我愤怒了。为什么时隔千年,“英雄”却一定要问出处呢? 难道出身真的如此重要吗?(又一组排比构成现实的写 照,和上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迟疑”、“茫然”、“愤怒” 写出了作者的困惑在蓄积,情绪在变化。) 在春晚的舞台上,当我看见“旭日阳刚”动情地歌唱 《春天里》,“西单女孩”用纯净到一尘不染的声音吟唱《想 家》,“农民工街舞团”潇洒自如的尽情舞蹈时,心中一切 的迟疑与茫然都烟消云散了,只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还可 以有草根英雄,还有人能靠自己的真实能力赢得鲜花、掌 声和世人的尊重,还有人记得那句英雄不问出处。(又一 组材料的排比,解疑,扣题。) 古今中外,似乎总有人只看重别人的地位却忽视了他 的才华,就像他们忘记了“英雄重在他的丰功伟绩而非出 身”。于是英雄常常会被淹没,常常没有用武之地,但这 又如何呢?是金子终会发光,这个世上仍有伯乐。所以英 雄们,当你们遭受不白之冤、壮志难酬、潦倒颓废时,请 记住这句话“英雄不问出处”。 滚滚波涛东逝去,奔腾后,平静时,河底沙石间的黄 金终会显露。既是英雄,不问出处。 【简评】这篇文章显示出作者良好的作文素养,既有良 好的文化积淀,又有对现实生活的持续关注,把历史和生 活贯通,怎么可能写不好作文呢? 2.英雄不问出处 高二(2)班吴铭康 每当人们谈起英雄,下意识地就会想到出身于名门望 族,其实自古到今,大多英雄们都不是出身于名门望族, 反而是出自于不起眼的阶层的英雄更多。所以,我们在看 待英雄的时候,不要过多地纠结于他的出处,重要的是看 他的能力和才干如何。(开头从纠正人们的错误认识入手, 确立自己的观点,看似平淡无奇却立论坚实。) 三国时期,人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俨然一介草民。可 是刘备却无视诸葛亮卑微的出身,“三顾茅庐”亲自登门 造访,请诸葛亮出山。这就是英雄不问出处的最好典范。 反过来讲,假如当初别人在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刘备十 分不屑,并说:“我可是堂堂的刘皇叔,怎么可能让我去 求一个默默无闻、地位如此低微的一介草民书生来做我的 谋士?真是可笑。”那么诸葛亮还会出山吗?还会有后来 的蜀国兴隆而形成的三国鼎立吗?(正面例证的反向引 申,拓展了说理的深度,对于多数同学来说,这是材料匮 乏时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小就受到名 门贵族家庭的教育熏陶,更重要的是因为通过他后天不断 的学习而形成的心智和能力。所以,我们不要过多地纠结 于英雄的出处。 这个道理古人都明白,为什么如今的人们却不明白 呢?(过渡句,由古及今) 如今新年刚过,各地都普遍存在出现用工荒的现象。 其实我们的用工缺口与实际用工人数的缺口之间的差距 并不是很大,但是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用工荒现象呢? 这都是因为用人企业和工厂大都存在着一种“英雄要问出 处”的偏见。他们打着非“名牌院校不招”的旗号进行招 用工,一大批的刚出校门的非重点院校的学子被涮了下 去,不为别的,就因为他们的文凭不是重点院校的。就算 多有能力也没用。 虽然名牌大学出来的学子相对较为优秀一些,但是一 般院校的学子就真的无可取之处吗?从另一个方面来讲, 用人单位“英雄不问出处”地招用普通院校的有能力的学 子,给他们一个机会和信任,让他们对企业有归属感,何 尝不是给企业自己一个机会? 英雄是在实践中磨砺出来的,出处只是他们的起点, 决定不了他们的未来。 只有不唯学历,不重出处看英雄的企业才是英雄的乐 园,只有这样的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联系现实, 抓住用工荒一点展开分析,针对性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缺点是分析不够透彻。) 如此可见,以后去挑选千里马,千万不要问它是从那 个马厩出来的,而是要给他机会让它出来跑一跑、遛一遛, 才能见到它的真本事。(比喻说理,生动形象,为文章增 色不少。)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 【简评】这篇文章开头和结尾雕琢的非常精彩,一下子 就会抓住阅卷老师的目光,抓住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就抓 住了作文的关键,即便是主体部分不太出彩,文章得分也 不会多差。 3.英雄不问出处 高二(2)班雷童月 “英雄各有所见,何必问出处。”杨基此语点明了一个 真理---英雄不问出处。曾受胯下之辱的韩信,替人佣耕 的陈涉,做过流氓的刘邦等等,这些人没有好的出身,但 他们一样最后成为被世人尊敬的英雄。(开头不错,简洁 而充实,很有说服力。) 现在的人遇到种种困难,难免会抱怨自己的出身。找 工作没找到,抱怨自己的爸爸不是什么领导,要不然找工 作也不会处处碰壁;单位里遇到领导斥责,就抱怨老爸不 是自己上司的领导,买不起房子蜗居在农民房里,就抱怨 深圳市南头中学高二年级语文组主编 本期责任编辑∶刘加军 2011 年 3 月 23 日 第 23 期 《求索》 总 第 414 期
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不是李嘉诚那样的富豪。这种种抱怨的雄要问出处”了。现在在应聘处,主考官总会问你一个问 背后,潜藏着这样一种意识:自己之所以不能成为如鱼得题:哪个学校毕业的?当你回答是清华北大时,一定会受 全是因为自己出处卑微 我爸是李刚”到主考官的盛情款待,非常乐意地邀请你加入他们公司 是醉酒驾车撞死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陈述生活现但当你回答你是成人培训或某不著名专科学校,也许就会 象,分析现象背后的根源,文章认识上有了深度 受到冷漠了。其实,清华北大就培养出来的一定都是高材 找工作、买房子、买车等等,这些事难道真的必须靠生?专科学校就培养不出一个人才?我看,非也。只要你 自己的父母解决吗?即使父母帮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那肯学习,周围环境恶劣些也难阻碍你成为金子。若你在清 就证明我们是英雄了吗?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对于父母华北大不肯学,最后也只能成为平庸之辈。社会这种“以 的依赖上,这是真的“英雄 出处论英雄”的不健康心理如果任其泛滥,将会有多少马 涉一个佣耕的农民,因为有着“鸿浩”之志,而有云那样的人才被扼杀在摇篮中?(对于问题的认识分析廿 作为,这种英雄不向H处是怎样一种迈与英武又有较有深度。) 几个人有他这样的胆量与气餽?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们社会需要兼容,我们的国家需要包容,而英雄不 与工作中,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榜样,在遇到机遇时,不要问出处正是社会宽容的表现,希望我们的社会看人才时只 王顾左右,不要因为自己的出身卑微而自卑退缩,我们为论才学不问出处吧,那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生活才 何不勇敢的踏出一步,必要的时候为什么不敢像毛遂那样 美好 自荐呢?(陈涉的例子有点险,可这样改:陈涉出身农民,【简评】文章的点题意识非常好,内容也比较充实,说 却领导百姓把秦王朝推翻,谁能因为他的岀身否认他是一理有较强的逻辑性,问题在于首尾都从“兼容”起笔谈起, 个英雄呢?) 非常容易给别人一个错觉,你谈的是”兼容”。也许去掉 刘邦出身于普通百姓,毫无政治背景,势单力孤,可它会更好 就是因为他敢于“英雄不问出处”的用人,起用了张良 5.英雄不问出处 韩信、萧何等一批文人武人,最后夺取天下,建立了汉朝 高二(2)班宋佳 四百年江山。出身于贵族官宦之家的项羽,靠山坚固、势 现在要去找一份工作,难处自不用说,如现在老人们 力雄厚,但可惜他不会用人,最后只好演出了一场“霸王说的“文凭就是敲门砖”。应聘,就是拿着小半生挣来的 别姬”的悲剧 张纸,到各大小企业去走一趟,人家看你这纸“贵”就 对于今天的当权者,这何尝不是一个惊醒?若是你们 了你了,不“贵”则将你拒之门外。总之,你的出处决 再继续“以出处论英雄”的话,结果就是权力的近亲繁殖定了你的待遇 必然堵塞普通百姓的上升 人不可貌相”这句话在人们心中可是被淡忘了许多 难保当权者不会成为第二个项羽。作为领导人,用人不问有些孩童看到袁隆平时,有谁会相信他竟然会是著名的科 出处,才能人尽其才,才能让百姓看到希望,社会才能长学家呢?到底是因为孩子太小,没有阅历,还是因为“ 治久安。(针对现实,分析问出处论英雄的危害,有警示不可貌相”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呢?(这段文字有点偏 离主题,毕竟以出处论英雄和以貌相人还是有所区别的) “英雄不问出处”,这是一种豪迈,更是一种必然的选 孰不知,孔明就是从茅庐中请出来的,若是刘备当时 择 以出处论英雄而不去三顾茅庐,我们哪见得到挥羽劇令万 4.英雄不问出处 军的一位千古难求的军师?刘备又怎会确立其鼎足 高二(2)班曾海明 “兼容”两字贳穿了中国古代社会(话说过头了),正 想那韩信,刘邦若是嫌他出身贫寒,恐怕亦难成其霸 是在这种思想的庇荫下,中国的英雄才会不问出处。二部业吧?(材料使用简洁得当。) 《水浒传》一百零八个好汉,三十六行的人都有了。为了 刘备不在乎孔明出身,只是问其天下大势:刘邦亦没 理想,拥有同样的遭遇,走现了反抗暴政的道路。嫌隙韩信岀身,只是让他一试身手。有了这些出身卑微的 这正是对英雄不问出处的诠释。 英雄,他们改变了一个时代。(分析英雄不问出处的意义, 英雄不问出处表现出了执政者的宽容与对人才的饥突出强调“为什么”。) 渴。唐太宗没有因魏征是太子李建成的谋臣而杀害他,他 经验告诉我们,不是只有“名门贵族”里才有英雄的 没有在意魏征的出处,仍对魏征以礼相待,在魏征的帮助身影,“天外有天”,大多腹溢才气的人还需一双慧眼到凡 下,开创了“贞观之治”。昔齐王小白不计管仲一箭之仇,间来寻 封管仲为丞相,在管仲的辅助下成为春秋五霸。(这两个 什么时候,人们不再那么看重那一张纸了,那时人们 例子用得简洁得当,非常典型。) 也许会发现,每个人身上都闪耀着耀眼的光芒,那时的中 氛围。文坛老将鲁迅在大家印象中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作重视的是你的“能力”,因为他们知道决定你是不是英雄 家,所以一般人都会误以为鲁迅在大学时应该像其他几个的不是那张纸,而是你的实力。 大师级作家如钱钟书和林语堂般主修文学。但实际上,鲁 雄不问出处,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更多的表 迅当年是抱着救治国人的理想去日本学医,后看到了在日了我们的理想,我希望这种理想能尽早变成现实,如果伯 的中国留学生对祖国漠视后才决定弃医从文,可以说鲁迅 的文章是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中自学时出来的,虽然他不世界看一看,也许就会发现中华土地,遍地英雄。正如苏 是科班出身,但是厦大、中大仍邀请鲁迅去担任文学教授,轼所说“我看天下人无一人不是好人”,在此我借用一下 这正体现了那个时代学术界和整个社会对于人才的包容 “我看天下人无一人不含才气”。 英雄是不论出处的。 【简评】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很有特点,作者的视角选的 可惜的是,我们这一个传统美德正在消逝。现在“英比较独特,说理不走寻常路,自然就会新意盘然
2 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不是李嘉诚那样的富豪。这种种抱怨的 背后,潜藏着这样一种意识:自己之所以不能成为如鱼得 水的英雄,完全是因为自己出处卑微,如果“我爸是李刚” 即便是醉酒驾车撞死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陈述生活现 象,分析现象背后的根源,文章认识上有了深度。) 找工作、买房子、买车等等,这些事难道真的必须靠 自己的父母解决吗?即使父母帮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那 就证明我们是英雄了吗?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对于父母 的依赖上,这是真的“英雄壮举”吗? 陈涉一个佣耕的农民,因为有着“鸿浩”之志,而有 所作为,这种英雄不问出处是怎样一种豪迈与英武。又有 几个人有他这样的胆量与气魄?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 与工作中,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榜样,在遇到机遇时,不要 王顾左右,不要因为自己的出身卑微而自卑退缩,我们为 何不勇敢的踏出一步,必要的时候为什么不敢像毛遂那样 自荐呢?(陈涉的例子有点险,可这样改:陈涉出身农民, 却领导百姓把秦王朝推翻,谁能因为他的出身否认他是一 个英雄呢?) 刘邦出身于普通百姓,毫无政治背景,势单力孤,可 就是因为他敢于“英雄不问出处”的用人,起用了张良、 韩信、萧何等一批文人武人,最后夺取天下,建立了汉朝 四百年江山。出身于贵族官宦之家的项羽,靠山坚固、势 力雄厚,但可惜他不会用人,最后只好演出了一场“霸王 别姬”的悲剧。 对于今天的当权者,这何尝不是一个惊醒?若是你们 再继续“以出处论英雄”的话,结果就是权力的近亲繁殖 必然堵塞普通百姓的上升通道,让社会变得看不到希望, 难保当权者不会成为第二个项羽。作为领导人,用人不问 出处,才能人尽其才,才能让百姓看到希望,社会才能长 治久安。(针对现实,分析问出处论英雄的危害,有警示 作用。) “英雄不问出处”,这是一种豪迈,更是一种必然的选 择。 4.英雄不问出处 高二(2)班 曾海明 “兼容”两字贯穿了中国古代社会(话说过头了),正 是在这种思想的庇荫下,中国的英雄才会不问出处。一部 《水浒传》一百零八个好汉,三十六行的人都有了。为了 一同一理想,拥有同样的遭遇,走现了反抗暴政的道路。 这正是对英雄不问出处的诠释。 英雄不问出处表现出了执政者的宽容与对人才的饥 渴。唐太宗没有因魏征是太子李建成的谋臣而杀害他,他 没有在意魏征的出处,仍对魏征以礼相待,在魏征的帮助 下,开创了“贞观之治”。昔齐王小白不计管仲一箭之仇, 封管仲为丞相,在管仲的辅助下成为春秋五霸。(这两个 例子用得简洁得当,非常典型。) 英雄不问出处表现的是一个社会的兼容并包的人才 氛围。文坛老将鲁迅在大家印象中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作 家,所以一般人都会误以为鲁迅在大学时应该像其他几个 大师级作家如钱钟书和林语堂般主修文学。但实际上,鲁 迅当年是抱着救治国人的理想去日本学医,后看到了在日 的中国留学生对祖国漠视后才决定弃医从文,可以说鲁迅 的文章是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中自学时出来的,虽然他不 是科班出身,但是厦大、中大仍邀请鲁迅去担任文学教授, 这正体现了那个时代学术界和整个社会对于人才的包容: 英雄是不论出处的。 可惜的是,我们这一个传统美德正在消逝。现在“英 雄要问出处”了。现在在应聘处,主考官总会问你一个问 题:哪个学校毕业的?当你回答是清华北大时,一定会受 到主考官的盛情款待,非常乐意地邀请你加入他们公司。 但当你回答你是成人培训或某不著名专科学校,也许就会 受到冷漠了。其实,清华北大就培养出来的一定都是高材 生?专科学校就培养不出一个人才?我看,非也。只要你 肯学习,周围环境恶劣些也难阻碍你成为金子。若你在清 华北大不肯学,最后也只能成为平庸之辈。社会这种“以 出处论英雄”的不健康心理如果任其泛滥,将会有多少马 云那样的人才被扼杀在摇篮中?(对于问题的认识分析比 较有深度。) 我们社会需要兼容,我们的国家需要包容,而英雄不 问出处正是社会宽容的表现,希望我们的社会看人才时只 论才学不问出处吧,那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生活才 更美好。 【简评】文章的点题意识非常好,内容也比较充实,说 理有较强的逻辑性,问题在于首尾都从“兼容”起笔谈起, 非常容易给别人一个错觉,你谈的是”兼容”。也许去掉 它会更好。 5.英雄不问出处 高二(2)班 宋佳 现在要去找一份工作,难处自不用说,如现在老人们 说的“文凭就是敲门砖”。应聘,就是拿着小半生挣来的 一张纸,到各大小企业去走一趟,人家看你这纸“贵”就 要了你了,不“贵”则将你拒之门外。总之,你的出处决 定了你的待遇。 “人不可貌相”这句话在人们心中可是被淡忘了许多。 有些孩童看到袁隆平时,有谁会相信他竟然会是著名的科 学家呢?到底是因为孩子太小,没有阅历,还是因为“人 不可貌相”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呢?(这段文字有点偏 离主题,毕竟以出处论英雄和以貌相人还是有所区别的) 孰不知,孔明就是从茅庐中请出来的,若是刘备当时 以出处论英雄而不去三顾茅庐,我们哪见得到挥羽扇令万 军的一位千古难求的军师?刘备又怎会确立其鼎足三分 的历史局面? 想那韩信,刘邦若是嫌他出身贫寒,恐怕亦难成其霸 业吧?(材料使用简洁得当。) 刘备不在乎孔明出身,只是问其天下大势;刘邦亦没 嫌隙韩信出身,只是让他一试身手。有了这些出身卑微的 英雄,他们改变了一个时代。(分析英雄不问出处的意义, 突出强调“为什么”。) 经验告诉我们,不是只有“名门贵族”里才有英雄的 身影,“天外有天”,大多腹溢才气的人还需一双慧眼到凡 间来寻。 什么时候,人们不再那么看重那一张纸了,那时人们 也许会发现,每个人身上都闪耀着耀眼的光芒,那时的中 国也许能比美国更富强。美国人看人才,相比于那张纸更 重视的是你的“能力”,因为他们知道决定你是不是英雄 的不是那张纸,而是你的实力。 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更多的表达 了我们的理想,我希望这种理想能尽早变成现实,如果伯 乐们摘下有色眼镜,放低一下他们那高贵的身段多到草根 世界看一看,也许就会发现中华土地,遍地英雄。正如苏 轼所说“我看天下人无一人不是好人”,在此我借用一下 “我看天下人无一人不含才气”。 【简评】文 章 虽 然篇 幅 不 长 ,但 却 很 有 特 点, 作 者 的视 角 选 的 比较独特,说理不走寻常路,自然就会新意盎然